登陆注册
6387300000043

第43章 在意识形态疏离背后(1949—1993)(8)

以上检视了“解放”观念的跨国性及其在《红色娘子军》、《光荣》中所体现的叙事相似性;下面将考察两部影片对“解放”的不同文化阐释及其叙事形态的国族性特征。正如阿尔都塞指出的那样,电影作为一种大众文化产品,是受到具体的社会、文化、经济等先天条件制约而生成的产物。其中的文化显现必定带有显著的文化、历史的特定指涉。JoanneHollows《大众文化理论与政治经济学》,载《大众电影研究》第27页,台湾远流出版公司2001年版。这一“文化、历史的特定指涉”不仅涉及中美两国截然不同的意识形态和文化格局,同时也涉及人们对各自历史经验的不同记忆和表述。具体到本文讨论的两部影片当中,就是它们分别选择了性别与种族的视角来展开对“解放”的阐释。

在中国五六十年代的影片中,曾大量涉及女性反抗阶级压迫的主题,在这些影片中,无产阶级被女性化了。她们不仅遭受来自男性社会的经济压迫、政治压迫,同时也遭受来自他们的性压迫。同时,她们的解放又必须借助男性的启蒙与引导。在许多影片中,多是由男性来承担党、八路军、解放军或其他女性解放力量的象征。就这一点而言,《白毛女》是一部最具代表性的作品。石川《〈白毛女〉:从民间传奇到红色经典》,载《当代电影》2005年第5期。这样做的理由,除了因为中国文化中父权意识根深蒂固以外,也与女性受到压迫的程度往往比男性更加深重有关。因此,女性的解放往往被看作是对阶级解放的最好注释。《红色娘子军》延续了上述性别/阶级的表达策略,并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男性对女性的绝对优势。影片一开始,戏剧冲突就建立在男性对女性压迫(来自南霸天)还是救赎(来自洪常青)的尖锐对立上面。诚如前文所论,琼花屡屡逃亡失败,不仅隐喻着奴隶个人反抗的乏力,同时也暗示着女性的某种先天缺陷(有勇无谋、缺乏斗争策略等)。而党代表洪常青的到来,不仅从南霸天的深牢大狱里解救了琼花的身体,同时也在后面的叙事中进一步解救了琼花的思想和灵魂。这一情节设置,正符合中国革命以男性为中心的客观历史。

《光荣》也有类似的人物关系,只不过它将前者男/女的性别关系置换为白人/黑人的种族关系。大概这也与美国文化中种族冲突最为尖锐复杂的客观情形有关。因此,在两部影片中,解放者分别是作为优势性别/种族的男性/白人。这也是导演自身所属的群体。他们天然被赋予有胆有识、德才兼备的完善人格,人们在影片中看不到他们的性格成长,所看到的只是女性/黑人在他们训导下渐渐觉悟与自省的蜕变过程。从原型角度看,洪常青与古德·萧都在各自叙事中扮演着“上帝”的角色,因为耶稣原本就是男性/白人的象征。而女性/黑人,只不过是拜倒在他脚下的迷途的羔羊。从戏剧性的角度看,这类角色大多属于扁平性格,剧情魅力主要并不来自他们。他们在叙事中的功能主要集中在对女性/黑人主人公命运、人格、灵魂的引导或提升。比如,两部影片各自都有一个授枪仪式:在《红色娘子军》中,是男性(常青)授予女性(琼花);在《光荣》,是白人(古德·萧)授予黑人(崔普与罗林斯等黑人士兵)。拿起武器才意味着“解放”的开始,但女性/黑人的武器却来自男性/白人。两部影片还各自涉及一种对物质馈赠的隐喻。《红色娘子军》是常青赠与琼花四枚银豪子;《光荣》是古德·萧为黑人士兵夺来的一批军靴。无论是银元还是军靴,在叙事中都成为一种情感与价值的纽带,男性/白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施授动作,不仅可以将性别/种族与己截然不同的人群紧紧粘合在自己麾下,并且也能透过这种情感的粘合,使对方最终接受、认同自己所代表的文化。

在西方文化概念中,启蒙者、先知者角色一般是由知识分子扮演。因为在基督教义中,先知与智者是统一的。我们很容易识别古德·萧的知识分子的身份:影片故事正是以他写给母亲的家书展开。这为故事预设了一个有文化教养的白人叙事者视角。但在《红色娘子军》当中,常青的身份却不再是知识分子。从他的独白中我们可以知道,他出身于工人阶级,父亲遭到杀害。常青对琼花的救赎,实际上正象征着革命同盟军中工人对农民的领导地位。这一问题看似无足轻重,但它正暗合了知识分子在中美两国“解放”历史中所扮演的不同角色。

对于《红色娘子军》而言,性别化叙事策略的好处在于,它能提供一种通俗剧所不可或缺的关于两情相悦的话题。在处理两性关系时,谢晋借鉴了中国传统生旦戏的表演程式。尽管限于当时的政治气候,影片没有对此做更为深入的开掘,但通过另一主要角色红莲(向梅饰演)结婚和怀孕的结局,人们也可以看到一种对个人情欲与投身革命两者关系的隐喻。在投身革命前,红莲只能与床上的木头丈夫朝夕为伴,而参军之后,却如愿以偿找到了如意郎君,并使他们的爱情结出了硕果。可见,谢晋拒绝将个人情感体验排斥在革命集体生活之外,相反,他借用对女性情欲的满足,从个人力比多角度印证了革命的合法性。性与阶级的话语就这样被不知不觉搅和在了一起,它为观众提供了一种幻觉,一种阿尔都塞所说的“虚伪的意识形态”(falseconsciousness),它让观众相信,革命、集体反抗与个人情欲、女性价值可以并行不悖,或者进一步说,前者甚至还能为后者提供满足。如果结合本文前面所讨论的个人解放与集体主义的两难命题,我们则更可以看到这种所谓“双重满足”的虚妄性,从而也可以进一步辨识《红色娘子军》的神话特质。

《红色娘子军》在叙事视点设置上也有一个与众不同之处:导演并未像一般爱情通俗剧那样,将女性设置为被男性凝视的欲望客体,相反,影片把凝视的主动权给予了琼花,通过琼花的视线,让常青成为被女性凝视的对象。这种性别倒错的视觉设计其实别有深意,它能让这种视线的设置转化为一种叙事的动力:假如前半部剧情没有琼花数次对常青深情与爱恋的凝视(特写),后面常青牺牲的场面就很难在情感上形成剧情的高潮。而且,常青牺牲的场景也恰恰是通过琼花愤怒的视线(大特写)呈现出来的,这与前面琼花的凝视镜头形成了一种叙事上的因果呼应,也为后面琼花进一步的复仇确立了更为充分的依据。谢晋《〈红色娘子军〉导演创作札记》,《〈红色娘子军〉——从剧本到影片》中国电影出版社1962年。表面上看,这一视点仿佛认同了女性欲望,但实质上,它却将女性动机的逻辑起点,转移到在了对男性牺牲的愤怒和复仇上。

无独有偶,《光荣》也有与此相似的视点设置。在影片开始。古德·萧在一场战斗中负伤昏迷,是罗林斯把他从死人堆里唤醒。这个时候,有一个罗林斯的俯视镜头和一个古德·萧仰视的反切镜头。但是影片后面,在瓦格纳要塞决战开始之前,古德·萧骑马检阅54军团的时候,画面中又出现了一组古德·萧与罗林斯对视的正反切镜头。不同的是,这时古德·萧的视线变成了俯视,而罗林斯的视线却变成了仰视。影片这种视线角度的变化绝非出于偶然,而是有意在视觉上保持着两个角色的“平衡”,试图以此形成一种对“平等”的隐喻。

这是否也是一种“虚伪的意识形态”呢?在剧情中,古德·萧的出身十分显赫,他来自波士顿的名门望族,父亲是州长的座上宾。古德·萧和他的家族,代表着北方新兴工商业资产阶级,是林肯共和党政府的主要同盟者,也是推动联邦政府发动废奴战争的主要政治派别。而那些黑人士兵,大多是从南方种植园叛逃出来的奴隶,在阶级归属、社会地位、政治身份上都与古德·萧相差十万八千里。他们之间何来平等?但影片留给观众的印象却并非如此,观众所看到的古德·萧,既是一位年轻有为的军官,又是与所属黑人士兵生死与共、肝胆相照的同志加兄弟。观众之所以会形成这种印象,正有赖于上述隐秘的视觉叙事技巧,它试图为观众营造一个“种族平等”的奇观,一个“四海之内皆弟兄”的阶级神话。特别是在影片最后,古德·萧英勇阵亡,他的遗体被抬进墓穴,与其他黑人士兵的遗体彼此重叠、互相依偎,像一对对生死相依的患难兄弟。这个时候,谁还记得古德·萧来自波士顿的名门望族?谁还在乎这些尸体曾经从属于截然不同的两个阶级?

还有一点,大概也可以被看作是《红色娘子军》和《光荣》在叙事上的显著差异之一:《红色娘子军》的核心冲突主要是围绕“敌我矛盾”展开,而《光荣》几乎完全回避了“敌我矛盾”,所有剧情几乎都是围绕种族和肤色问题展开的:这里面既有黑人和白人的尖锐对立,也有黑人内部的纷争,同时也包括白人与白人的矛盾纠葛。然而即使黑人对黑人,白人对白人的戏剧冲突,也大多针对各自如何看待对方的态度。当白人因歧视、无视黑人的尊严和要求时,他便成为古德·萧的对立面;当黑人因无法释怀对白人的仇恨和怀疑时,他就会与古德·萧或罗林斯产生分歧。而真正敌人——南方种植园主及其军队在影片中却始终缺席,不仅没有一个具体人物出场,就连瓦格纳要塞的守军也只有很少几个似是而非的镜头。

两部影片的这种不同也体现了两国文化与政治观念的差异。中国革命的核心观念是马克思主义阶级论,强调的“你死我活”的阶级斗争,这在叙事中便自然形成敌/我二元冲突模式,叙事重心在于冲突与对抗;美国价值观的核心是自由平等,强调不同阶级、种族之间的和解、共处。表现在叙事上便是一种对敌/我二元关系的消解,而将冲突围绕同一阵营的内部矛盾展开。它的叙事重心不在于冲突和对抗,而在于沟通和妥协。由此,影片用一个种族和解的神话掩盖了南北方白人政治集团之间的尖锐对立,也因此而掩盖了南北战争的阶级本质。

四、结语

如果对上述分析作进一步概括,我们可以看到,两片在叙事中都分别涉及一种话语置换的策略:《红色娘子军》用性别话语置换了阶级话语,把女性欲望的满足作为阶级解放的注释;而《光荣》则用种族话语置换了阶级话语,并以种族和解的表象,掩盖了阶级斗争的本来面目。这一话语置换,正可揭示通俗剧叙事是如何将“解放”的历史加以神话化和传奇化的。历史学家BenedickAnderson在《想象的社群》中提出:任何一个民族国家在形成过程中,都要为自己制造出一套神话,或者称为一套关于历史记忆的宏大叙事。正是在这种宏大叙事所提供的想象空间中,才产生了国民对于自身历史与民族、文化身份的认同。对于大众而言,神话往往比客观历史真相更有说服力,而电影也正是通过上述对历史的神话化,来为人们塑造出一种共同的民族记忆和一种关于自身的想象的。《红色娘子军》与《光荣》分别以各自的方式为“解放”提供了生动而感性的阐释,并在这一阐释中重塑了中美两个民族关于“解放”的历史经验。

同类推荐
  • 华语电影的美学传承与跨界流动

    华语电影的美学传承与跨界流动

    两岸三地的电影相互影响深远而广阔。本书立足华语电影的历史研究,以“历史回望:流变与传承”、“博弈互动:中国电影与全球语境”、“影像美学:回溯与展望”以及“跨区流动:影响与播散”为研究切入点,以期对“华语电影”的概念进行厘清和辨义,填补国内外学术界华语电影研究的一些空白,并拓展华语电影研究的历史维度。
  • 电影编剧学

    电影编剧学

    写作这本书的目的,是想向读者介绍写作影视剧本必须具备的一些知识。通过这本书,我想告诉读者,写影视剧本不同于写小说,或写舞台剧本。尽管无论是小说,还是舞台剧本,或是影视剧本,它们都包含主题、人物、情节、结构、语言等要素,但影视剧本有它自身的一些特点。这些特点概括起来说:一是,因为影视是造型和叙事相结合的艺术,因此写影视剧本的人必须具备强烈的造型意识,要学会用镜头去讲故事;二是,因为影视是画面和声音相结合的艺术,因此写影视剧本的人必须掌握视听语言,要学会用声画结合的方式去讲故事;三是,因为影视是时间和空间相结合的艺术,因此写影视剧本的人必须具备影视的时空结构意识,要学会用时空的变化去结构剧本。
  • 色彩写生基础与实践

    色彩写生基础与实践

    《色彩写生基础与实践》以培养色彩思维为目的,从色彩理论基础出发,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具体的操作中提高学生对颜色的感知和兴趣。通过理论的融入,使学生认识到色彩造型规律的来源和过程;通过技法和训练,增强学生的色彩敏感度和用色能力。
  • 许鸿宾说许鸿宾

    许鸿宾说许鸿宾

    《许鸿宾说许鸿宾》是一本围绕一个主题的杂作结集,体裁上有对话、有侧记、有随笔、有札记还有日记与散文、纪念文章,在学术性、理论性与思想性以及艺术性几方面都还有着力之处。
  • 塞上论乐谈艺文论选

    塞上论乐谈艺文论选

    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五十余年来,在文艺创作和理论研究方面收获丰富,成就显著,《朔方》《黄河文学》《六盘山》等文学期刊,《宁夏艺术》《民族艺林》《宁夏群众文艺》《塞上文谈》《宁夏歌声》《民族之歌》等专业性、综合性文艺刊物,以及省、市级报刊学报等发表的文艺作品和具有一定学术性的述评文论成千累万。
热门推荐
  • 逆天衍神传系统

    逆天衍神传系统

    大学生林云穿越,获得系统。但是,这次穿越事件的主谋,衍影遭弟子背叛重生。冥冥之中自有定数;封衍乃天命,不可违逆!!″而地球上,一位拥有异能的全系侦探,似乎也托不了干系。
  • 武龙记

    武龙记

    以魂称霸的大陆,消失已久的龙魂,却被一位少年拾起。他誓以龙魂定天下,复仇之路漫漫无期,他舍红颜知己,弃儿女私情,只为救活当初的滴水之恩!
  • 霸道校草的乖丫头

    霸道校草的乖丫头

    本小说具体讲述了顾兮兮与尹少桀的青春甜美爱情那是一个美好的一天,顾兮兮看着镜子里穿着婚纱的自己不禁笑了,尹少桀吻了吻顾兮兮的脸颊,宝贝,我会永远爱你的,我们要一直幸福下去
  • 我们是战地救护者

    我们是战地救护者

    小说根据作者亲身经历改编,这是一群胶东农民的儿女在革命战争中战斗、生活和成长的经历,农村青年小刘投笔从戎,作为一名战地卫生员,本着对革命的人道主义精神,在南征北战中救死扶伤,解放战争胜利后,又与战友们相逢在朝鲜战场,上演了一场血与火的生死考验,它从另一个角度再现了战争的历史真相,是又一部集结号!
  • 华创世

    华创世

    百废待兴的亚新大陆再度风起云涌;经历科教兴国黄金百年的大陆帝国矛盾重重;是谁创造了这个全新的世界;文明的创世之谜;势力博弈;真相,恐怕亦是假象。
  • 男神独爱向日葵

    男神独爱向日葵

    在梦向葵还没进入东齐高中的时候,东齐高中的准则是:什么都能忘,但必须记住别惹四大男神。在梦向葵进入东齐高中后,东齐高中的准则是:宁可得罪四大男神,也千万别得罪梦向葵。
  • 我家的高冷家教

    我家的高冷家教

    我叫普米拉拉。现在在采访的场地,其实我是来还我自由的“看来你和祁先生好恩爱,齐先生好帅,你简直捡到大便宜了。”我拦住记者的脖子:“你要吗,我卖给你,五毛钱一斤,过了这个村就找不到这个店了。买回家随便处置,我告诉你个秘密,他是个专业的受。”记者尴尬的笑笑:“拉拉。我们在直播,记者:“那请问齐先生对您太太有什么认识?祁斯涵不说话。记者又问我。我:“你能保证我的生命安全吗。那好祁斯涵小气鬼败家子恐怖的大恶男卖弄风骚是十恶不赦的大恶男还请各位出门的少女不要被他这幅皮囊所欺骗外外摄像大师你别死机啊我话坏没说完。记者;好,让我们祝贺这对新人幸福,白头偕老。祁斯涵:老婆咱回家吃肉。我;好,你啃骨头我吃肉。
  • 天地人魂录

    天地人魂录

    天、地、人出自三才。《易经.说卦》:“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大意是构成天、地、人的都是两种相互对立的因素,而卦是《周易》中象征自然现象和人事变化的一系列符号,以阳爻、阴爻相配合而成,三个爻组成一个卦。“兼三才而两之”成卦,即这个意思。天、地、人三才每才都有两种变化可能(天——阴阳;地——柔刚;人——仁义),本书以北宋初年为背景,故事起源于大宋和大理,两条明线相互交织,一阴一阳,一动一静,一柔一刚,一人一义
  • 藏地绝密档案

    藏地绝密档案

    1990年,一支国家科考队进入罗布泊考察楼兰遗址,却一去不回。公元330年,盛极一时的楼兰过一夜消亡,至今无人能说明白楼兰一夜陨落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导致她的消亡?是瘟疫?战争?还是超自然现象?是谁有如此能耐,一夜间改变了一个国家?有没有人想过,其实楼兰消亡的真正原因,或许早有人窥见?
  • 王俊凯之唯他命

    王俊凯之唯他命

    周潼恩的身世本来很普通,但是,她遇见了他。两人相恋,但在中途冒出他的未婚妻。她离开了,在她再次回到重庆时,才发现,自己才是他正真的未婚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