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86400000002

第2章

26蛮横无理和狂暴的愤怒令人讨厌。但是我们钦佩那种高尚和大度的憎恨,它不是按照受害者心中的狂怒,而是根据公正的旁观者心中的义愤来抑制受害者的愤恨。这种高尚和大度的憎恨不让自己的言语、举止超出这种情感所支配的程度。甚至受害者在思想上也不图谋进行过分的报复,也不想施加过分的惩罚。

27平常的智力之中无才智可言,普通的品德中也无美德可言。美德是卓越的、决非寻常的品德。情感和自我控制的美德也不存在于一般的品质之中,而是存在于那些绝非寻常的品质之中。像仁爱这种和蔼可亲的美德,离不开敏锐细腻和体贴关怀的品质。而庄重可敬的美德则需要令人惊讶的自我控制,它能够驯服人性中最难抑制的感情。

28当我们对某一行为进行评价,决定该行为是被责难还是被称赞时,往往会运用两个不同层次的标准。第一种标准是完全合宜和尽善尽美。就是人类的行为从来没有或不可能完全达到的完美标准,如以这种标准来加以考察,我们就除了缺点和不完美之外什么也看不到。同它们相比,所有人类的行为总是显得应该受到责备。第二种标准是大部分人都能达到的标准。所有超过了这个标准的行为,不管它同尽善尽美差距有多大,都应该被称赞;所有达不到这个标准的行为,都应该被责难。

29尽善尽美的人性,就在于多为别人着想和少为自己着想,就在于抑制自私,增加乐善好施的感情。只有这样,才能使人们之间的情感和谐一致,由这种和谐一致,产生情感的优雅合宜。像爱自己那样爱邻居是基督教的一条重要教规,而在这里,情况是相反的,我们只能像爱邻居那样爱自己,或者换一种说法,我们只能以邻居爱我们的程度来爱自己。这不是基督教的教规,却是自然的主要戒律。

30个人遭遇到不幸或伤害,会引起悲伤和愤恨的感情。大部分人的这种悲伤和愤恨之情往往过于强烈,但是,也有少数人心中的悲伤和愤恨之情过于低落。我们称这种过分强烈的愤恨为暴怒,而过分低落的愤恨,则被我们叫做迟钝、麻木不仁和缺乏感情。每一种感情的合宜性,即旁观者能够赞同的强度,必定存在于某种适中程度之内。如果感情过分强烈,或者过分低落,旁观者就不会加以体谅。如果考察人性中所有的感情,我们将发现: 各种感情被人们看做是得体的或不得体的,完全是同他们是否容易对这些感情表示同情成比例的。

31我们会因为肉体的欲望和意向而产生一些感情。对这种感情作任何强烈的表示,都是不适当的。因为我们的同伴们并不一定具有和我们相同的欲望和意向,所以不能指望他们对这些感情表示同情。例如,饥饿时有强烈的食欲,虽说是自然的,而且难以避免,但表达强烈的食欲总是不适当的。造物主要想使男女两性结合起来,就要在他们之间产生情欲。虽然这是人类天生最炽热的感情,但是在任何场合强烈地表现出情欲,都是不恰当的。总之,我们对源自肉体的各种欲望都抱有反感,而对这些欲望的一切强烈的表示都会让旁观者恶心和不愉快。

32我们在看到别人肉体的欲望时,之所以感到特别恶心,在于我们无法附和它们。至于亲身感受到这些欲望的人,一旦这些肉体上的欲望得到满足,他对激起欲望的那个事物就不再有好感了,甚至那个事物的存在会使他感到讨厌。尽管有的人还在到处寻找刚才还强烈吸引他的那种魅力,但却找不到了。现在他可能会像别人一样,毫不同情自己刚才的感情。我们一旦吃饱以后,就会马上吩咐撤去餐具。

33就像前面所说过的,当我看到有人要狠狠地击打别人的腿或手臂时,我会自然而然地缩回自己的腿或手臂;当这一次击打真的落下时,我虽然没有被打,却多少也感受到这一击,并觉得像受害者一样感受到了疼痛。可是,我所感受到的疼痛无疑是极其轻微的,因此,如果这时候受害者大喊大叫,我却无法体谅他身体的痛苦,我肯定会觉得他过分,会看不起他。源自肉体的一切感情都是这样: 或者不能激起丝毫的同情;或者就算是激起了同情,这种同情也完全不如受害者所感受到的那样强烈。

34失去一条腿同失去一个情人相比,后者通常会被认为更为真实悲惨。但是,如果哪一部悲剧以失去一条腿的损失为结局,却是荒唐的。失去一个情人,不论它看起来怎样微不足道,却构成了许多出色的悲剧。一个曾目睹十来次解剖和同样多次截肢手术的人,以后看到这类手术就不当一回事,甚至变得无动于衷。我们即使读过或者看过人家不下五百部悲剧,对于它们的感受,也不会减退到无动于衷的程度。

35我们对肉体的痛苦并不感到同情,是面不改色地忍受痛苦的合宜性的基础。我们会钦佩这样的人,他在受到严重的折磨的时候,丝毫没有软弱的表现,甚至不发出声音。我们之所以钦佩他,是因为他的面不改色同我们的冷漠和无动于衷协调一致。我们不仅赞成他的行为,并且根据自己对人类天性中的共同弱点的了解,对他的行为感到惊奇,不知道他为什么能在这么困难的情况下,还能这样做。这种惊奇、佩服再加上赞赏,构成了钦佩的情感,而对于我们钦佩的对象,我们总是赞扬有加。

36如果我们的朋友受到了伤害,他自然会对伤害他的人产生愤恨之情。我们同情他的愤恨,并对他所愤恨的人产生愤怒。如果我们的朋友受到某种恩惠,我们同情他的感激,并铭记他的恩人的功德。但是,如果他开始谈恋爱了,我们就很难同情他了。虽然我们认为他对于恋人的爱慕之情是合理的,像其他感情一样,但我们决不以为自己也有义务怀有爱情,或有义务爱上他所爱的那个人。

37爱情,如果发生在一定的年龄,是可以原谅的,因为我们知道在这种时候产生爱情是自然的。但爱情总是被人嘲笑,因为我们无法同情另一个人的爱情。虽然一个男人和他的恋人在一起是美好的时光,但对其他人来说却未必如此。在旁人看来,所有真诚而强烈的爱情表示,都是让人腻味的、可笑的。对于这一点当事人自己很清醒,他和别人谈论自己的爱情时,就会用嘲弄和奚落的口气来说到它。这是我们愿意听人讲述爱情的唯一方式。

38爱情是一种很容易过分的感情,但它既带有一些优雅,又使人愉快,这在所有过分的感情中显得很特别。首先,朋友的爱情在我们眼中或许显得可笑,但我们并不讨厌它;其次,虽然爱情本身几乎总是不合宜的,但和爱情联系在一起的感情却有很多是合宜的。仁慈、亲切、慷慨、友爱和尊敬这些情感往往混杂在爱情之中,对所有这些别的感情,我们都容易产生强烈的同情,即使我们发现这些感情有点过头时,也是这样。

39我们谈论关于自己的事情时,包括谈论自己的朋友、自己的学习、自己的职业时,必须有所节制。我们不能指望,我们的同伴对所有这些事物很感兴趣,就像我们自己一样。人类交往中的一个重要障碍,就是很多人缺乏这种节制。这使得一个哲学家,只能同另一个哲学家谈得来;一个俱乐部的成员,也只能和自己俱乐部的那一小帮人为伍。

40我们对受到挑衅的人的同情,必定达不到他自然产生的感情的程度。这是因为我们对另外一方,即挑衅者有着相反的同情。我们对于愤恨的同情会分给两部分人,这两方人的利益是直接对立的,那就是感觉到愤恨感情的人和这些愤恨感情所针对的那个人。由于他们两者都是人,所以我们对两者都表示关心;并且对一方可能受伤害的担心,减弱了对另一方已经受到伤害的愤怒。

41愤怒的感情是人类天性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必不可少的一环。一个温顺的人,忍受侮辱,既不想抵抗也不敢报复,这样的人会被人看不起。我们没法体谅他的冷漠和迟钝,在我们看来,他就是精神萎靡、毫无志气,并且我们很容易被这种毫无血性的表现所激怒。一群旁观的群众,看到有人甘心屈服于侮辱和虐待,他们会感到愤怒。他们渴望看到受害者的愤恨之情。他们向他大声呼喊,要他鼓起勇气,要他奋起自卫或报仇雪恨。如果受害者的愤怒终于激发出来,开始为自己复仇,旁观者会爆发出一片欢呼,他们很高兴看到他的报复。只要这种报复有理有节,他们就会为受害者的勇气感到高兴,就好像受到伤害的是他们自己一样。

42一件事物让人觉得愉快或不愉快,正是取决于该事物的直接效果,而不是间接效果。对公众来说,一座监狱的用处肯定比一座宫殿的用处更大,监狱的创建人通常比宫殿的创建人更具有爱国精神。但是,一座监狱的直接效果,使里面不幸的人失去自由,这让人感觉压抑,人们又想不到监狱的间接效果,是公众的安全。因此,一座监狱越是适合它的目的,越是令人不快。相反,一座宫殿可能助长奢侈的风气,并为腐朽堕落的生活方式树立榜样,它的间接效果可能常常不利于公众。然而,它的直接效果——住在宫殿里面的人的舒适而奢华的生活,却是令人愉快的,并带给人们无数美好的想象。人们的想象力通常都停留在直接效果上,因而很少再想到它会有哪些长远的后果。

43古代斯多亚哲学的追随者认为: 世界被一个神统治着,这个神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而且心地善良。神使宇宙成为一个整体,每一个事物都被看做宇宙蓝图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它们存在的意义相同,都在于促进宇宙整体的秩序和幸福。因此,即使是人类的罪恶和愚蠢,也像他们的美德和智慧一样,成为神所安排的宇宙的一个必需环节。并且神会通过邪恶引导出善良,使罪恶最终帮助伟大的自然体系走向繁荣和完美。不过,无论这种学说看起来如何有理,我们对罪恶的憎恨却是出于天性,难以改变。因为罪恶的直接效果是如此具有破坏性,而它的间接效果,则太过遥远,让人们难以想象。

44不友好的感情的直接效果往往带给人不愉快,即使不友好的感情被恰当地激发出来时,我们仍然有点讨厌它。当我们听到远处传来的、刺耳、狂暴和杂乱的怒吼声时,我们既恐惧,又厌恶。愤怒是旁观者很难赞同的一种感情,怨恨也是如此。一个人光是表达出怨恨,而不解释怨恨的理由,只会使人厌恶表现出怨恨的人。我们从一开始就厌恶愤怒和怨恨的感情,它们显示出的猛烈狂暴的表象,决不会引起我们的同情,反而容易激起我们的反对。

45要使愤恨的发泄变得完全令人愉快,要使旁观者充分同情我们的报复,需要什么条件呢?条件是惹人恼火的事必须很严重,严重到我们若不表示愤怒,就会受人鄙视。对别人的小过错,我们最好是不要计较。如果有人在每一件不顺心的小事情上发火,就会被看做刚愎乖戾和吹毛求疵,这种人显然十分可鄙。我们应当感觉愤恨合宜时才发怒,应当感觉到人们期待我们发怒时才发怒,而不是因为自己的不快乐而发怒。在人类心灵产生的所有感情中,愤恨的正义性最应该怀疑,在愤恨的感情爆发之前,我们应该根据自然的合宜感仔细考虑,是否可以放纵它们,或应该用心考虑,冷静和公正的旁观者会怎么看待这种感情。

46豪迈慷慨、人道、善良、怜悯、相互友爱和尊敬,当所有这些友好而仁慈的感情,表现在人的面容或行为上时,几乎在所有的场合都会使中立的旁观者觉得愉快。旁观者对发出那些友好感情的人的同情,同他对这些友好感情投注的对象的关心完全一致。因此,友好和仁慈的感情总是会激发起我们最强烈的同情。

47爱的情感本身来说是令人愉快的。爱会抚慰人的心灵,有利于维持生命的活力,并且增进人体的健康。爱人者意识到,他所爱的人必然会在心里产生感激和满足之情,这使他变得更加愉快。他们的相互关心不仅使他们彼此感到幸福,而且,对这种相互关心和幸福的同情,又使得其他旁观者愉快。当我们看到这样一个家庭,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乐趣呢?在这样的家庭中,父母和孩子都是好朋友,互相之间充满热爱和尊敬。家庭成员间即使偶尔进行争论,也是带着尊重和亲切的宽容态度。家庭中的慈祥和自由自在,相互之间善意的玩笑和亲昵表明: 兄弟没有因为利益而失和,姐妹也没有因为争宠发生矛盾,这个家庭中的一切都使我们产生祥和、欢乐、和睦和知足的念头。

48那些和蔼可亲的情感,即使失之过分,也难以使人感到厌恶。即使有人犯了过分友爱和过分仁慈的错误,这些错误的行动中也包含有一些令人愉快的东西。人们可能会带着遗憾的心情去看待这些人: 过分软弱仁慈的母亲、过分宽大迁就的父亲和过分慷慨的朋友,觉得他们天性过于软弱。然而,在人们的遗憾之中,还存在着一种掺杂着爱意的怜惜。只有那些最不讲道理的人,才会用轻蔑的,甚至是憎恨和嫌恶的眼光去看他们。而我们,总是带着同情和善意去责备他们的过于放纵自己的爱。

49我们由于自己个人的幸运或不幸,而产生的高兴和悲伤情绪,构成了自私的感情。这种自私的感情介乎友好的和不友好的感情之间,它既不像友好的感情那样优雅合宜,也不像不友好的感情那样令人厌恶。自私的感情一旦过分,也会使人不快,但它不会像过分的愤恨那样令人不快,因为它不会激起对受害者的同情,从而使我们反对它。自私的感情即使恰如其分,它给人的愉快也赶不上公正的仁慈和正义的善行,因为从来不会有受惠者的同情促使我们去赞成它们。

50一个人,由于命运中的一些意外变化,骤然变得富贵,可以确定的是,即使他最好的朋友对他的祝贺也不全是真心实意的。一个暴发户,哪怕他具有超乎寻常的优点,通常也不招人喜欢,这都是因为嫉妒,嫉妒阻止我们发自内心地同情他的喜悦。如果他头脑清醒,他就会明白这一点,不会因为自己的好运气而得意洋洋,他尽可能地掩饰自己的喜悦,压抑自己的飘飘然的感觉。他装模作样地穿着以前的旧衣服,待人谦逊。他更加关心老朋友,看起来比过去都要勤勉、殷勤。从他现在的境况来说,这是最能得到我们赞同的态度。因为我们认为,比起我们应该对他的幸福表示同情,他更应该同情我们对他幸福的嫉妒和嫌恶之情。

同类推荐
  • 中华家训(第九卷)

    中华家训(第九卷)

    本书介绍了中国古代的“齐家”文化源远流长。“家训”、“家诫”一类著作,起源于东汉而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它是当时世族社会教育制度的产物。
  • 吕氏春秋(中华国学经典)

    吕氏春秋(中华国学经典)

    《吕氏春秋》作为一部包罗万象的杂家著作,系统地反映了吕不韦的政治思想主张,但在秦王政统治时期,和崇尚法家的赢政有所冲突,遭罢相而不被重用。但其主张的“无为而治”的政治智慧启发了汉代的统治者,在汉初的几十年里,由于施行“无为”政治,保证了民众休养生息,经济恢复发展,社会平和稳定。可以说,汉帝国正是吕不韦施政纲领的执行者。因此,大历史学家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给予了吕不韦和《吕氏春秋》以很高的评价,将其视为在逆境中诞生的不朽之作。为了方便读者了解深邃博大的思想,《吕氏春秋》配了注释和译文,能帮助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他们的思想。
  • 孔子全书

    孔子全书

    《孔子全书》旨在针对当代人的精神境遇,有侧重地选择思想大师孔子的言论,阐释他闪烁着智慧光芒的人文思想。
  • 人性奇学

    人性奇学

    孔子曾经说:“我们常常去复习自己过去学过的知识,这不是非常好的事情吗?有自己的朋友从远方来看望自己,不是很值得高兴的事吗?不要因为别人不了解自己就抱怨自己不得志,这不是很有修养的君子做法吗?”
  • 曾国藩改变一生的十大事典

    曾国藩改变一生的十大事典

    本书深入探究曾国藩的人生轨迹,提炼出10大事典。即:一生成就都在“砺志”再取得;终生在自省与自律中度过;勤奋自立者才能闯出一片天;善把用人之道与取人之术合为一体;像猎手一样紧追每一个人生机会;越是逆境越应抗得住等人生哲学。
热门推荐
  • 囚爱成瘾:总裁大人别爱我

    囚爱成瘾:总裁大人别爱我

    害死自己的爸爸不说,还要把自己禁锢在身边,长得帅的男的不准看,长得美的美女也不能摸!!!这是什么世道?“周熠谦,你这锅里放油了吗就开始炒菜?”“哦。”拿起油往满是菜的锅里倒。“你怎么那么笨啊?后加一万句嫌弃!“好了好了,你不要再说我了,你说我自己不还是要心疼!”What?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烈阳战神

    烈阳战神

    华夏少年萧临川,带着家传戒指魂穿异界。来到这个波澜壮阔、宗门林立、群雄纷争的大世界,他下定决心,誓要活得更精彩!他身怀万法,笑傲天地间。绝世武技、神兵利器、妙药灵丹,应有尽有。战天才、斗妖孽、驭上古凶兽、携美人之手,快活人生!————————————————书友群:132122021
  • 凤舞春秋

    凤舞春秋

    他曾为一女子,年少白头…他曾凤凰古城问阴阳…他曾烟台阁里得春秋…他曾一剑金刚杀玄象…他曾“剑来”战龙象…他曾三剑还天玄…他曾帝凰功逆,天下群雄跪伏…他曾手握春秋,背负苍冥…他曾六百“反”,天下乱…他曾屠城三千,春秋颤抖…他曾拔剑一怒,只身赴荒古…他曾手握诸子百家,一喝而天地蹦,一笑而天下平,一怒而鬼神惧……对于他的传说,数不胜数,不管再过多少载,依然记得曾有一白头,他剑走春秋,凤鸣天下,而他,叫叶翎。
  • 一生一世的等待

    一生一世的等待

    他们相亲相爱,因为内战他们天各一方。她是个坚强的女人,为了他们的爱情更为了他们的孩子,她坚守着这个家,他却因为种种原因在台湾成家了。一转眼,几十年的风风雨雨过去了。两岸开通了,流落在外的人回家乡与亲人团圆。他却迟迟未归,她始终相信他会回来的,哪怕一生一世地等待
  • 女扮男装之千金校草

    女扮男装之千金校草

    洛溪城因老是打架被自己亲爹亲妈赶回了国内,没想到一回国内,自己亲弟居然在学生资料上把自己的性别都填错了。这不是害人吗?好,她忍了。没想到这学校还是要住校的,要她和九个人同住一个寝室,我去,臣妾做不到啊!洛溪城是洛氏集团的千金,也是星华学院的校草,凭借着自己的颜值和在打架方面的‘天赋’,在学校还是有个第一校草之称的。结果学校还有另一个第一校草,所谓一山不容二虎,那一校,可否容得下两位第一校草呢!
  • 好久不见:迟到的时光

    好久不见:迟到的时光

    顾星辰说:“阿时,时光从不曾削减我对你的爱半分。”程时说:“顾星辰是一个长不大的小孩,没有她,我就会感觉自己一无所有。”林初末说:“程时就像一个贪玩的小孩,唯独顾星辰他是认真的。”每个人都有执念,程时的执念是顾星辰,从来都是。
  • 最后的执著

    最后的执著

    摒弃神剧,拒绝意淫,舔舐伤口……孙中山曾回忆说:“特达之士多有以清廷兵败而喜者。往年日清之战,曾亲见有海陬父老,闻旅顺已失、奉天不保,雀跃欢呼。问以其故,则曰,我汉人遭虏朝荼毒二百余年,无由一雪,今日得日本为我大张挞伐,犁其庭扫其穴,老夫死得瞑目矣。”性格懦弱的岳冬,为娶得一代名将左宝贵的女儿左心兰,硬着头皮在刀口上过活。然而,让岳冬彻底改变的,不是战火的洗礼,不是日军的残暴,而是,国人在日本治下的──笑容!“我宁愿我孩子将来没有父亲,也不想他将来活在这样的一个世界!”这是岳冬最后的执着,也是这民族最后的执着。(关键词:中日甲午战争、平壤大战、旅顺大屠杀)
  • 逗比王妃:皇上等等我

    逗比王妃:皇上等等我

    【真心不会写简介@_@】“黄桑,来跟着我唱,大河向东流啊,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啊!”某女一手拿着笤帚,一脚踩在凳子上,吊儿郎当,忘我的唱歌?某男看着眼前的小女人,眼角直犯抽。有时候他在想,为什么偏偏喜欢上一个不是女人的女人~【甜虐适中】
  • 念往昔战不离

    念往昔战不离

    终有一日,你功成名就我归隐山林。往事蒙尘,待千年之后,史册可会记载我的名字?那几十年的光阴又可曾有人会记得?我早已明白,在我决定替你维这太平盛世的那一刻起,从我被冠上“战”这个姓氏时,我的一生注定只不过是一柄为你夜家南征北战的利刃罢了,罢了罢了。
  • 校园邪眼少年

    校园邪眼少年

    叶阳是个十分弱不经风的男孩,经常遭人欺负,由于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得到一双邪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