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有和尚问云门禅师:“什么是清静法身?”云门禅师说:“花药栏。”和尚说:“那么去的时候呢?”云门禅师说:“金毛狮子。”
美女和野兽是西方文化里喜欢用的对照。希腊神话里不少女神具有外貌和智慧的双重美。荷马在史诗《伊利亚特》里并没有把海伦描绘成红颜祸水。当特洛伊城因为战争而失去了少壮男子,长老们开始诅咒海伦。可当海伦出现时,他们却认为因为美而迎接这场战争是值得的。狮子从西域传入中国,成为威严的守护神。徐悲鸿的油画《奴隶与狮》曾经拍出了天价。
禅宗尤其喜欢这样的对照,佛门狮子吼和明丽的禅语他们都喜欢,这是刚柔相济的妙处。花药栏是美的,让人想起凭栏的明眸少女;金毛狮子是庄严的,令人心生畏意。这两种事物却用来一起描述菩萨的清静法身。
佛家有法身、报身、化身之说。法身是常住不灭的真性,是没有形骸的。报身是佛显示的庄严色身,也就是我们一般心目中的佛的形象。当佛要显示他的灵性而显出真身时,一般要头顶放光,法相庄严,好令人信服膜拜。化身就是佛在世界行走为点化或施善用的形象了,比如佛经里的观音的“三十三化身”就是如此。
唐三藏有三个弟子,悟空、悟能、悟净。沙和尚只是六根清净,是为悟净,道行最浅。猪八戒应该是经过持戒和忍辱的,有一定的般若和能力,是为悟能。悟空是看破色和空的,能耐当然最大。以悟空为例,在被压在五指山下前,他虽然能变化,却还没成佛,只算个妖仙。当取经回来,脱胎换骨,就有了法身。他头顶光环,以斗战胜佛的形象示人,那是他的报身。也因此可以看出,报身基本和成佛前的肉身形象是一致的。
悟空成佛后当然更变化多端,不过化身还是针对拯救世人的形象而言。他以前的七十二般变化还不能称之为化身。对于七十二般变化,应该不是指具体的七十二种具体事物。佛家把众生分为胎生、湿生、卵生、化生四大类。七十二变可能类似于现在的生物学纲目科分类中的几大类。从可行性而言,各种生物都是从单细胞生物进化而来,其DNA大同小异。这和电影《终结者》中的液态机器人还不同。机器人变化时还是受到本身体积限制的。而让悟空变棵大树可以,变汽车估计就不成了。
道家谭峭作过一部《化书》,不但是一部科学和哲学著作,还讲述了如何变化的一些理论。也许可以作为笑谈,也许有一定的研究价值。从试管婴儿到克隆羊,以前我们想都不敢想的生物奇迹都实现了,哪天能变化一下自己也说不定。道家代表人物吕洞宾作过一首如何成仙的诗《百字碑》:
养气忘言守,降心为不为。动静知宗祖,无事更寻谁。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不迷性自住,性住气自回。气回丹自结,壶中配坎离。阴阳生返复,普化一声雷。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坐听无弦曲,明通造化机。都来二十句,端的上天梯。
其实说到变化,我们都在生活中扮演各种角色,无奈地或自愿地。只求工作能和生活分开,在家里和下班时还是清静、自足的就够了。如果我能变化,就变成一棵树好了,花开花落也是自在。席慕容写道:
于是我跪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他让我在最美丽的时候遇见你,求他让我们结一段美丽情缘。佛于是把我变成一棵树,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这也是一种美好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