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日,雪峰禅师把大家召集起来说:“南山有一条鳖鼻蛇,你们这些人,一定要小心。”长庆和尚说:“今天在座的,很可能有人为此丧命。”和尚告诉玄沙禅师,玄沙禅师说:“一定是才意识到这点吧,虽然这样,我难道还不是这样吗。”和尚说:“你咋样?”玄沙说:“何必用南山作比喻呢?”云门禅师拿了拄杖,蹿向雪峰面前,做出害怕的表情。
禅师也喜欢示众开会,大家讨论,可能类似于我们固定的学习时间,也和小孩子排排坐吃果果相似。这一则,实际上说的是人生诱惑的问题,英雄为大义或红颜而死,美人感叹知己难得容颜易老,小孩愿意长大得到花钱的自由,成人愿意为青春付出除生命外的一切,各有各的忧愁,各有各的幸福。佛家说五惑,贪、嗔、痴、慢、疑,要放下何其难!不知道嗜好佛经和禅机是不是也是痴的一种,所以做到一切俱空,实在太难。
云门禅师、玄沙禅师、长庆和尚都是雪峰禅师的弟子,雪峰门下得意的弟子很多,平时的讨论会也是自由热闹的。南山的鳖鼻蛇只是一种畏惧的表象,为此丧身失命,好比是金钱、美色这等外在物质还是好对付些。雪峰打这个比方,也许是劝有些和尚要小心修行,勿动杂念。有和尚告诉玄沙禅师。玄沙就说,不就是如此嘛,何必要说南山鳖鼻蛇,其实心里的鳖鼻蛇更可怕。他是个明理的人,但放不放得下心魔,这才是修行的关键。所以云门做一个害怕的姿势,老和尚动心,确比千年洪水、万年狐妖还可怕。
唐三藏去西天取经,遇到过不计其数的困难和美女,他没有动心。他的弟子三车和尚窥基,就潇洒得多。他出家的条件是一车酒肉,一车经书,一车美女。玄奘还答应了。济公和尚经常把“酒肉穿肠过,佛在心头坐”挂在嘴上,我们对这个疯和尚倒觉得真是亲切。所以物质倒不一定是吃人的鳖鼻蛇,能不能修行还在于放下内心的欲望。不过对一般人而言,会因欲望而放弃自己的操守,乃至心灵,所以佛家比较反对去放纵言行举止的。
《金刚经》是超越宗教的,本不提倡我们一定要烧香拜佛。这种对心灵的最终探索必然会归属到主神是否存在的问题。西方一直对上帝的存在进行激烈的辩论,依然没有肯定的答案。尼采证明上帝死了,那也只是一个哲学观点。
我的一个朋友,最喜欢看电影里一些无忧无虑的精神失常者的镜头,觉得他们很天真,一直生活在自己的梦里不能醒来,这和我们生活在世俗的困惑里而不能梦醒有点类似。其中一个装做闹钟的病人令人印象深刻,到点时他会摇头会鸣叫,自由自在。其实佛家讲内外布施,最高到无畏布施,如果能布施自己,如歌手丛飞和修女特雷莎,明知不可而为之心,这份痴,倒是放下一切了。
榴莲飘飘
你说空来我说空,
取经总要持钵行。
修佛只是心中事,
吃完榴莲看老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