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其华在面:意思是心的功能正常与否,可以从面部的光泽上反映出来。面部血管极为丰富,全身的气血都可上注于面,面部的色泽能反映心气的盛衰、心血的多少、心功能的强弱、血循环的通畅与否。心开窍于舌:意思是舌为心的外侯,舌与五脏都有关系而与心的关系最密切。心的气血通过经脉的流注上通于舌,以保持舌体的正常色泽与形态。平时可以通过察舌来测知心脏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心的功能正常,舌体就红活荣润,语言就流利,味觉就灵敏。若心阳不足,舌就淡白胖嫩;若心血不足,舌体就淡白;若心火上炎,舌尖就赤,舌体就红、烂、痛;若心血瘀阻,舌质就紫暗;若痰火扰心,舌就僵硬,言语就障碍。
肺开窍于鼻:鼻为呼吸出入的通道,具有通气的功能,鼻的嗅觉和通气的功能均依赖于肺气的功能。肺气郁滞,呼吸就短促,嗅觉也失灵;如果肺寒,鼻就流清涕;如果肺热,鼻就流浊涕;如果肺火炽盛,鼻就流黄稠浊涕。还由于鼻是肺的窍口,故鼻又是外邪侵犯肺脏的第一关,如感冒后首先出现鼻塞流涕,嗅觉丧失。
脾开窍于口:口指口腔,为消化道的最上端。饮食、口味与脾的功能有关,脾的功能旺盛,食欲就强,口味也好,如果脾有病变,就会出现食欲的改变和口味的异常。
肝开窍于目:目指眼睛,眼的营养主要来源于肝。肝阴充足,肝血旺盛,眼睛的功能就正常。如肝血肝阴不足,眼就干涩,视力就可减退。如肝火上炎,则眼胀、眼红、眼痛;如肝风内动,则两眼斜视,两眼上翻。
肾开窍于耳:耳是听觉器官,其听功能的发挥,主要依赖于肾精的充养。肾精饱满,营养于耳,耳的听觉就灵敏。若肾精亏虚,耳失滋养,听力就减退,或耳鸣耳聋。
五官与内脏的密切关系决定了无论哪一种复杂的五官疾病都可以引起局部和全身两个方面的一系列病理变化。无论哪一种顽固性需内治的五官疾病都要从全身着手从本论治。
1.常到眼科看看
眼睛是视觉器官,是光明的使者,是心灵的窗口。为了增强人群的爱眼意识,6月6日被定为全国爱眼日。纪念这个节日,旨在提醒广大人民群众不忘保护眼睛,爱护眼睛,及时预防和治疗各种眼病。
为了眼睛的健康,人从出生到衰老都应常到眼科看看。
眼科检查是体检中的重要项目,眼底检查是全身健康的一面镜子。尽管眼的结构非常精细,对不良刺激的反应特别敏感,但很多眼病还是要通过检查才可发现。只有及时诊断及时治疗,才能确保眼睛在任何时候都能享有清晰、明亮、持久的视物状态。
2.眼科检查查什么
人出生后还处于婴幼儿期就该请眼科医生查查,看有无先天性眼病,如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新生儿脓漏眼、先天性青光眼等,不要误了诊治的最佳时间。青少年期常到眼科走走,看有无近视、远视、斜视、弱视、散光等眼病,以便及时矫正。40岁后,要每隔一两年就查一下眼睛,以防老年性眼病的到来。老年后更要勤到眼科就诊,警惕白内障、青光眼、黄斑变性、视网膜动脉硬化等常见老年性眼病给您“暗送秋波”。
此外,某些躯体性疾病往往可以先从眼部得到线索,作出早期诊断,如糖尿病,一旦确诊,就得光顾眼科,糖尿病是终身性疾病,眼睛并发症的防治也是长期的任务。白内障、青光眼、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但早期却无症状,只有早检查早干预才能避免或延缓糖尿病的眼损害;合并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要到眼医那里去明白手术时的注意事项;同时患有高度近视、青光眼、葡萄膜炎的白内障患者,手术的利与弊要与有经验的眼科医生慎重讨论;再如高血压,早期即可使视网膜动脉痉挛,日久导致眼底动脉硬化,眼底出血,视神经乳头水肿,视力减退;患甲亢后当出现恶性突眼时,可引发角膜炎、角膜溃疡而导致视力减退或失明。此外,患有血液病、肾脏病、结核病、维生素缺乏、颅脑外伤、脑瘤、精神病、口腔病和耳鼻喉科病者也要及早预防眼致残。无故出现眼睛刺痛、痒涩、异物感、畏光、流泪等眼部刺激症的也要到眼科查查。
常到眼科看看,当通过查眼而早期发现某些躯体性疾病时,可提示患者尽早去相关科室进行检查和治疗。
无论什么人,除应常到眼科查查之外,日常生活中还要自觉爱护眼睛。
3.爱护眼睛
目前,眼睛疾病的发生率也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视力下降、近视眼、白内障、老花眼、青光眼都在提前发生。所以,爱眼既要积极治疗眼部疾患,又要根据内脏疾病可能导致的眼损害而及早预防。心脑血管病、内分泌病,肾脏病、血液病在治本病的同时,必须定期查眼底以保护眼睛。生活方面:高度近视者要时时避免过度用力和大怒,以防视网膜脱离;青光眼者操作电脑时要戴防护眼镜并不能在较暗环境下工作时间过长;长期使用电脑者还要小心干眼症。沙眼、红眼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要正规治疗,并避免眼疲劳,注意面部卫生,防止交叉感染;散光眼、近视眼、远视眼要在专科医生指导下正确配戴和使用眼镜,配镜验光不准,可致终身弱视。散光和远视还能导致眼干眼涩、头闷不适、眉棱骨困痛;青光眼还可伴发恶心呕吐、头昏闷重痛,出现上述症状时要注意合理用眼,适当休息。中小学生要科学用眼并坚持眼睛保健操;老年人要勤于眼保健,延缓老眼昏花;野外作业者要戴暗色镜,防止风沙、强光刺激;健康人要认真讲究眼卫生,不乱用毛巾、不脏手触眼。还要通过各种方式及时缓解视疲劳,并保持良好的情绪,还可常服一些滋补肝肾阴精的药物和食品。此外,用眼有度、科学用灯、大便通畅也是爱护眼睛的重要方面。
在脏腑中,爱眼更要爱护肝脏。
4.爱肝也是爱眼睛
眼睛之所以能“视万物、别白黑、审长短”,全赖肝气之疏泄和肝血之营养。虽“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但由于肝的筋脉联目系,肝开窍于目,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所以五脏六腑之中眼与肝的关系最密切。眼睛的营养来源于肝血、肝阴的滋润和濡养。肝血旺盛,肝阴充足,眼能充分得到肝血、肝阴的滋养,眼睛就视物清楚,精彩内含,神光充沛。若肝血肝阴不足则眼干眼涩,视物不清,甚至发生夜盲症、色盲症。若肝风内动,就会出现眼睛颤动、眨眼、斜视、上翻等症。若肝气上逆、肝火上升,眼睛就会憋胀烧痛、模糊不清。而且肝火内盛的人,更易与外界的风热之邪互相参和,使春夏之际更易发生眼病。
为了眼睛,要更加爱护肝脏,要保持肝脏的阴阳平衡、气血协调。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要通过心态的调整使肝气不郁结,通过饮食的调节使肝火不上升,通过药物的作用使肝血肝阴不缺乏,从而为眼睛提供肝脏的最佳资源。
5.干眼症及其防治
干眼症是指泪液分泌不足或蒸发过强以致无法保持眼睛表面的湿润而造成的以长期眼睛干涩、酸胀烧灼、视物模糊、眼内异物感等为主症的一种眼病,该症不是眼睛的一个具体病,是各种不同病因引起或各种相关疾病过程中出现的一组症状。干眼症的常见原因有严重的沙眼,长期的风沙、烟尘、油烟和热、光的刺激,长时间看电视,使用电脑,打电子游戏,配戴隐形眼镜,散光,近视,维生素A缺乏,各种消耗性疾病。
中医认为眼睛干涩主要是肝火大,耗伤了肝的阴血,或肝血肝阴来源不足,不能良好地滋润和濡养眼睛所致。夏季炎热,更能由外耗灼眼睛的水分,年老体弱、更年期妇女、平时阴虚火旺的人更应注意这一点。
在空调环境中长期对着电脑目不转晴地工作更易造成眼睛缺氧,使泪腺分泌减少。预防干眼症可采取给眼睛保湿的办法,这种保湿法主要是使所处的居室空气湿润,而不是随便购买眼药水乱点眼睛。眼药水多为抗菌类、激素类眼药,没有相应的眼病不可乱用。干眼症不是细菌和病毒直接感染引起的,盲目使用眼药水会刺激眼睛,破坏泪膜的稳定,加重干眼症状,甚至造成眼睛实质性的损害。若需点眼药要在医生指导下选择眼药水。
干眼症的发生与五脏六腑都有关系,治疗时要在调节内脏功能上下工夫,尤其要多服滋补肝肾阴血的药物。中成药杞菊地黄丸治疗慢性干眼症效果理想,一般服用2盒就可见效,服3~4盒可巩固疗效,也可多服几盒。饮食可增加羊肝、鱼、鸡蛋、水果、蔬菜的含量,并多饮水,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还要防止内脏上火和太阳久晒,不熬夜、不久视。如果内脏经常“有火”或常在烈日下作业,可使症状加重。患了干眼症后尽量避免忧思恼怒等情绪波动,避免肝气化火,耗伤肝血肝阴。一般通过饮食、环境、脏腑功能的调整和合适的中药治疗可避免人工泪液和手术治疗。
6.谨防红眼病
红眼病是具有传染性或流行性的眼睛发红、结膜充血或出血、分泌物增多的急性细菌性或病毒性结膜炎的俗称。多发生于春、夏、秋季气温高、风沙大、空气干燥、浑浊之时。可散发感染,也可流行于工厂、学校等人口密集的地方。
引起该病常见的细菌为流感杆菌、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中医称之为“天行赤眼”,认为是风火热毒侵袭人体后引起的眼部症状,是时气邪毒侵害眼睛后导致的白睛急剧红肿的流行性眼病。因其发病急、流行广、传播快而有医学专家称之为“夏季的眼科瘟疫”。有资料报道,红眼病若治疗不及时严重的可以引起全身麻痹、四肢抽搐。
红眼病的主症是眼睛突然红肿涩痛、刺痒烧灼、怕热怕光、泪如热汤,眼内分泌物增多并由黏液性变为脓性,使上下睫毛粘在一起致早晨睁眼困难,甚至出现结膜下出血,体温升高,头痛、咽痛,周身不适等症。患了红眼病后不能得病乱求医,不能乱点眼药水、乱涂眼药膏,不可乱用脏手、毛巾、袖口揉擦眼睛。必须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内服和外用药物。而且患病期间的调护很重要,急性期要隔离、休息,既利于病愈又免传他人。恢复期必须外出时,要戴墨镜,禁止烈日下活动、高空中作业。饮食忌辛辣油腻,情绪忌恼怒忧思,眼睛忌包扎压迫。尽量多闭目,多饮水。
由于红眼病传染性极强,传播途径是患眼分泌物直接或间接地传到健康眼内,所以要加强预防。健康人要避免与红眼病人接触,并要认真搞好个人卫生,患者用过的毛巾、脸盆,患者操作过的电脑键盘、鼠标,患者用过的医疗器械都要隔离消毒。医生处理过眼病的手要严格消毒。此外,患者还可配合中药龙胆泻肝丸口服,或黄芩、菊花、桑叶、夏枯草水煎服。
7.对抗青光眼贵在早
青光眼是一种常见的致盲性眼病,急性发作时由于强烈的症状、剧烈的痛苦迫使患者及时就医而易被发现,慢性起病时却因为症状隐蔽、征兆缺乏,往往待视力受损时才走医院而即使被确诊也已属晚期。该病药物不能根治,手术不能一劳永逸,患病后需终身与眼医打交道,而且目前并无有效的预防办法。早期检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对抗该病的唯一选择。
青光眼的明显症状是:眼睛红、肿、胀、痛、眼球坚硬、虹视、视力急剧下降、剧烈头痛、鼻根、眉弓痛、恶心、呕吐、体温高、心率快。临床有时易被误为胃肠病、心脑血管病而错过治疗机会。
青光眼的发病机理主要是眼压升高,但眼压不是其诊断的唯一依据,高眼压不一定必患青光眼,低眼压也不一定不患青光眼。青光眼要眼科医生根据眼压、视野、视神经萎缩情况等综合分析来确定。有些高眼压没有青光眼特征,不属青光眼病。有些眼胀、眼痛可能与肝气、肝火有关,不要硬与青光眼拉扯关系。
青光眼老年人多患,青少年和新生儿也有发生。新生儿青光眼为先天性青光眼。青少年青光眼多为开角型青光眼,发病没有明显症状,病程进展相对缓慢,加之人群普遍对青少年青光眼的不认可而使该年龄段的青光眼易于临床漏网,悄悄致盲。因此,医学要求30岁以下的青少年,尤其是有青光眼家族史者,高度近视、高度远视者,长期使用电脑者,不懂用眼卫生者,即使没有感觉也应做一次全面的青光眼检查。老年人由于眼睫状肌弹性度下降,晶状体老化并肿大,以及身患各种复杂疾病而更易发生青光眼。老年人多患的是闭角型青光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早期症状不典型,后逐渐加重,若不能有效治疗,最终导致视力丧失。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常突然起病,与精神刺激、过度疲劳、暴饮暴食、气候突变有关。临床要求诊治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要争分夺秒。
青光眼的治疗有药物、激光、手术三种方法,治疗的目的主要是降低眼压,保护视神经,控制病情。如果初次就诊视力已经损害,即使眼压控制良好,视力也不能恢复。随着医学的发展青光眼的治疗也在不断进步,只要早发现、早治疗,有些病例是可以有效控制的。但目前的医疗水平还不能使致盲的眼睛重见光明。凡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吸烟、高血压、低血压、糖尿病、肥胖症、高脂血症、白内障、眼外伤、视物模糊、视物变小、视灯光时周围有红晕、不明原因的眼胀痛、眼疲劳、眼磨涩不适及40岁以上的正常人都应定期到眼科检查,只有检查才能发现青光眼,别因该病早期的不痛不痒而放松警惕,早期治疗要比中晚期治疗效果好得多。
患了青光眼后要避免紧张、焦虑、恼怒,忌烟酒及刺激性食物,不戴墨镜,不在烈日下作业,不受过强的寒冷刺激,严遵医嘱,正规治疗,准时复查。也可配用中药,加强疗效。
8.老年白内障 手术莫迟疑
白内障是致盲元凶,是我国第一致盲眼病,有老年性白内障、先天性白内障、外伤性白内障、代谢性白内障、药物性白内障、后发性白内障、并发性白内障、放射性白内障等,以老年性白内障为数最多。目前没有什么药物可以预防和治疗白内障,手术治疗是其唯一的选择。可是老年人往往不愿意在眼上做手术,并有一种老的观点是,白内障要等到成熟了,视力下降到0.1以下,看不见的时候才做手术,这种认识是过去的认识。
白内障迁延日久不断加重,会对眼内各大组织加大损伤,并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几率。白内障还有诱发青光眼的可能,一旦诱发了急性青光眼,将严重影响白内障的手术效果。白内障不能等到视力下降到很低程度才做手术。随着微创手术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和先进的人工晶体的应用,白内障手术的成功率不断提高。因此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应尽早接受手术治疗,早手术早受益。
9.警惕鼻出血对你的提醒
鼻出血是局部和全身两个方面的疾病引起的临床表现,它有时问题不大,有时却是身体潜在病变对您的“提醒”。它提醒您经常鼻出血或偶尔鼻部大出血不仅仅由于“上火”或“发炎”,有些鼻血可能与鼻部或全身的器质性病变有关,当您偶尔少量鼻出血或伴有口干口苦、舌痛、牙痛、大便干、小便黄等火热之症时也许因为“有火”,一般经泻火止血处理即可。但若经常性的一侧或两侧鼻腔出血或无明原因突然鼻内大出血,就不那么简单,患者应当多生疑问,不能只在止鼻血上下工夫,病因不除,鼻出血是难以止住的。
鼻出血的局部因素主要有不经意的鼻外伤,鼻黏膜干燥,鼻黏膜溃疡,急性鼻炎、鼻窦炎,鼻窦或鼻咽部恶性肿瘤等。全身因素主要有高血压、动脉硬化,流感、出血热、麻疹、猩红热、百日咳,传染性肝炎、肝硬化,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肺气肿、肺心病,胸腔肿瘤,营养障碍或维生素缺乏,磷、汞、砷、苯等中毒,长期服用水杨酸药物等。
高血压病人严重鼻出血往往为高血压危象,尤其是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当情绪波动或治疗不当、休息不佳、寒冷刺激使血压明显升高时极易造成鼻腔内血管破裂而出血。同时因动脉硬化、血管弹性差、血管收缩无力,以致破裂后不易自行愈合,所以家庭止血困难时,应当急去医院紧急降压,并紧急鼻腔填塞治疗;肝硬化时鼻出血常常是肝功能减退、病情加重的标志,要积极治疗原发病,不能将此时的鼻出血当一般出血看待;血友病引起的鼻出血有时量不大,并伴有其他血液病的症状,其出血只经局部处理是无效的。
由于鼻出血反复发作,时轻时重,当每次出血被止住以后,有的患者难免“好了疮疤忘了痛”而处于麻痹状态,此时请注意鼻出血对您的“提醒”,去医院查查鼻出血的原因。
10.慢性咽炎的防治与调护
慢性咽炎为咽部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细胞的弥漫性炎症。其主要症状是咽部异物感、干涩感、瘙痒感、灼热感、轻微疼痛感。患者常因咽部不适而发出“吭”、“喀”之声以获暂时轻松。早晨因黏稠性分泌物附着于咽后壁而出现刺激性咳嗽或干呕。检查时可见咽红、充血、咽后壁淋巴滤泡增多增大。
慢性咽炎主要由急性咽炎反复发作所致。各种鼻病、扁桃体炎、牙周炎、长期张口呼吸、炎性分泌物的反复刺激、梅核气经久不愈以及贫血、消化不良、心血管病、维生素缺乏、免疫功能低下等亦能引起本病。慢性咽炎成年人多发,经常吸烟饮酒者、嗜食辛辣、浓味者、情绪不良者、反复感冒者、素有反流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者、从事音乐、教学、火厨者、衣被太厚、居处太热者易于罹患。
咽炎虽为局部病变却与全身状况有关,治疗咽炎只有局部与全身结合用药才能标本兼顾。同时,由于慢性咽炎病程长、病情反复、缠绵难愈,只有防、治、调三结合方可获取远期疗效。防、治、调即正确的治疗加有效的预防加合理的调护。由于慢性咽炎由急性咽炎转化而来,又常可急性发作,故正确的治疗是抓住急性发作期,多服药、服足药,打“歼灭战”。待到某次急性发作后再根据具体症情巩固疗效,如清热泻火,凉血滋阴进行“持久战”;有效预防就是少烟少酒,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湿润,远离粉尘环境,积极治疗可引起咽炎的相关疾病;合理调护就是既患“慢咽”后,更要防“上火”,防感冒,多饮水,多食水果蔬菜,多食清淡甘凉饮食。症状严重时,局部可含化润喉药。食疗可取冰糖炖生梨频服(糖尿病除外)。偏方可用银花、连翘、黄芩适量泡饮。并要饮食柔软忌干硬物伤咽,声音平和忌发音太高震咽,心情舒畅忌郁怒太盛噎咽,食温均匀忌过热食物烫咽。若能做到上述要求,慢咽之症可能会逐渐减轻或痊愈。
11.中医对“口渴”的认识
谁都有过口渴的感受,正常的口渴喝水可解,而有时脏腑功能失调所致的口渴,不但喝水不能解,反会越喝越渴,甚至渴得吃不下、睡不着、说不成话,常年折磨着人,成为难治之症。
对于口渴病人,西医首先想到的是糖尿病,当化验血糖正常时就觉得不是病,认为不需要治。可对中医来说,口渴、口干、口苦、口臭都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大有治头。中医认为该病症状在口,根子则在脏腑。这些症状的出现始终反映着脏腑的功能活动。如感冒后邪犯肺胃,伤津或抑津可致口渴;夏天炎热,肺胃阴伤可致口渴;冬天伏火,胃中干燥可致口渴;过食油腻,内生湿热,阻津耗液可致口渴;脾胃虚弱,湿阻中焦,津不上承可致口渴;水停下焦,气化失司,津液不布可致口渴;肝胆火盛,熏蒸头面可致口渴;情志化火,消烁阴液可致口渴;老年阴衰,虚火上炎可致口渴。湿热内蕴,胆汁上溢可致口苦,饮食过量,消化不良,食积日久,浊气上泛可致口臭。
治疗口渴,如果不从病因方面着手只是在“止渴”上下工夫,就只能治标不治本,甚至连标也治不了。中医治口渴,一贯坚持病因治疗。一般外感所致的口渴,不做主症治疗,在治感冒的同时兼以止渴;火热所致之口渴,则清热生津而止渴;脾虚湿阻之口渴,则健脾化湿而止渴;饮食积滞之口渴,则消食化滞而止渴;气郁化火之口渴,则解郁泻火而止渴;虚火上炎之口渴,则滋阴清热而止渴。
由于口渴是由脏腑功能失调所致,所以治疗口渴就要从调整脏腑功能入手。辨证准确,施治才能有效。
12.顽固性口腔溃疡不能只治“口”
口腔溃疡亦称“口疮”,是指口腔黏膜溃烂疼痛的症状而言。偶发的口腔溃疡可通过口腔的局部用药获效,而顽固性反复发作性口腔溃疡则要从内脏着手治疗,仅靠贴贴口腔溃疡膏、涂涂口腔溃疡散、盐水漱漱口是不能治本的。口腔溃疡的病位虽在口,病因却在内脏器官和组织之中。因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口腔与脏腑、气血、经络在生理上和病理上都有联系。
在脏腑中,口与脾胃的关系最密切,当饮食过量或脾胃功能减弱,不能及时输送食物,食物在胃内停留的时间太长时就会形成湿热,湿热上蒸口腔最易导致口腔溃疡。口腔溃疡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或治疗时治标不治本,便会反复发作、缠绵难愈,最终成为顽固性口疮。
顽固性口疮不仅与脾胃有关,而且与心、肺、肝、肾、气、血、津液都有瓜葛。心火上炎、肺火上逆、肝火上冲、肾阴亏虚、气血津液不足导致的实火烧灼和虚火缭绕都会使口腔溃疡病程延长。治疗口腔溃疡一方面要靠药物,一方面要坚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合理的饮食结构、科学的生活规律、良好的心境情绪都有利于该病的痊愈。其次,还要戒烟限酒、慎食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饭后勤漱口,并及时治疗与口疮有关、相邻的牙周炎、鼻窦炎、咽炎、胃肠炎、食道炎、胆囊炎等病。
治疗该病要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施以不同的方药,如口腔溃疡同时伴有牙痛便秘者多为脾胃伏火,可服牛黄清胃丸。如口疮同时伴有心烦、失眠、小便短涩刺痛者为心火,可服导赤丸。如同时伴有口干口苦、头昏耳聋时为肝火,可服龙胆泻肝丸。如伴有腰膝酸软、耳鸣眼涩者为肝肾阴虚,可服知柏地黄丸或杞菊地黄丸。丸药治疗效果不佳者要服汤药,汤药最好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13.舌苔不能刮
人体舌头分为舌质和舌苔两部分,舌质是舌的肌肉脉络组织,舌苔是舌面上附着的苔状物。舌苔有白苔、黄苔、灰苔、黑苔四种类型。由于长期不退的舌苔令人口中干、苦、黏、腻,十分难受,于是有人就设法将其刮掉。
舌苔不能刮!常刮舌苔会损伤舌质,会破坏味蕾,会降低食欲,会影响医生诊病的准确性。
中医看病没有不望舌的,舌头通过经络直接或间接地与内脏相连,观舌质可判断正气之盛衰,望舌苔能分辨邪气之强弱。脏腑和气血的许多疾病都可从舌头上反映出来,尤其是舌苔,苔薄苔厚、苔白苔黄、苔紧苔松,苔浮苔沉都有原因。中医大夫在诊疾断病、拟定治法、选择方药时舌苔的面貌是很重要的依据。中医之所以讲究早晨看病,其原因之一就是早晨病人饮食未进,舌苔未损失,医者可纵观舌面本来之苔。
试想,连进饮食都对舌苔有影响,何况用器具刮刷!正常人舌头上分布着上万个味蕾,就因为这些味蕾人才能感觉到食物的酸甜苦辣,才能体尝各种美味佳肴。如果把舌苔刮得干干净净,舌就成了无苔舌,一则当有病就诊时,其舌给医生提供的全是假象。二则刮舌日久会使味觉变得迟钝,并有增加致癌因素的可能。
刮舌苔害处大同时也不是治本之法,真正积滞日久的舌苔反映的也不是一般的病。刮舌苔不但刮不掉病,反而会掩盖病或增加病。只有正规就诊看医生,才能使与舌苔相关的疾病标本兼治。
§§附录 从医感言
1.医生呼唤医德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非但患者向往医德,而且医生也呼唤医德,呼唤医生与医生之间的道德。医生希望能与医生精诚协作,共创大业,共同攀登医学高峰,共同为人类的健康与长寿奋斗。
中华民族最讲道德,自古官有官德,民有民德,医有医德,病有病德,各行各业有其职业道德,做人还有做人的起码道德。若违背道德准则而言论、而行为,便被视为“缺德”。缺德者往往不择手段地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们的行为为崇尚道德者所不齿。
因我穿梭于医间,故在各种“德”中我最留心医德。医德是医生的职业道德,它包括两个方面,一种医德是对患者而言,一种医德是对同行而说,前者乃老生常谈,后者则亟需呼唤。若忽视了医生之间的医德,将有碍医学发展,不利医学进步。为医者皆知,尽管医学在突飞猛进、不断攻关,但目前人类并不能圆满地解释自己和满意地修复自身。医学还有许多空白需要我们填补,还有许多未知需要我们探索。然而,探索医学并非易事!医学具有高科技性和高风险性,许多跋涉非一时一人可足,许多硕果无众手难摘;有些难题需几代人的努力才能攻克,有些奥蕴则永远是一个谜。未来医学更需要它的从事者医生们齐心协力,步调一致,去探幽发微,去精雕细刻,直至完美无缺。
尽管医生们也承认,奋斗医学、完善医学需要集体的智慧,但作为具体从事医务的工作者,谁不想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先人而成、先人而果?于是就出现了竞争。技术上的竞争虽无情,但它是积极的、进步的、有利的,可以推动医学前进。悲观的是在公平竞争的同时,无不挟杂着不公平的抗衡。某些不学无术者必然要通过各种渠道为自己脸上抹粉,鱼龙混杂,使这种抗衡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而激烈,激烈的不亦乐乎,激烈的忘乎所以。什么医德,什么职业道德,早被抛到九霄云外。有些同行间不思携手,不思共勉,反把精力集中在横向攀比,甚至互相拆台、互设陷阱上。当看到别人强于自己时就妒心顿起,恨不得将他人之功据为已有;当别人做出成绩时,本来心中很羡慕、很佩服、很眼馋,却偏说别人的成就没啥了不起,没啥实用价值。从不因共同的事业而鼓励同道、欣赏同道。看到别人的病人比自己的多时,就设法损害其威信,巧妙破坏患者与其的关系;当同道发生医疗事故时,幸灾乐祸,好像自家门上挂着无事牌子似的;当自己比别人强时便哗众取宠、故作姿态;技术上保守,从不与人交流经验、探讨学术;为了赢得市场,不惜雇医托、抢病人。诸如此类不道德的行为,不胜枚举。
医生的职业是高尚的职业,医生的技术是特殊的技术。医生既治病又治人,修理的是高级“机器”,这部机器有思维,它对它的修理工有很高的要求,要求他除具有过硬的本领外,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否则就不配为医。纵观历代名医,凡技高德重、清史有名者,都很注重医德的修养,尤其不忘处理好同行间的关系。即使硕果累累也不居功自傲、趾高气扬;假若失败频至也不怨天尤人、牢骚满腹,而是虚怀若谷、大气融融、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尊重同行、团结同行、共同奋进。前贤们的大医之德,代代影响着后来人,终使技术界没有一种行业能像医家那样注重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广大医务工作者绐终在实践中体现着自己对医德的认可和遵守程度。只有少数无视医德修养的人才用自己的行为松弛着医生与医生之间的纽带———医德。
同仁们,攀登医学巅峰任重道远,那些没有写进教科书的疑难疾病,需要我们并肩探讨、携手揭密。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还有许多艰难险阻,如医学的有限与无奈以及由此导致的医疗失败将是我们共同的难题。而医学上的每一个突破,都是我们对社会的共同贡献,都是我们这个职业共同的光荣。进军医学是每一位医生的使命,为了共同的事业,我们还有什么个人间的恩恩怨怨足以挂齿?还有什么个人的得失值得一提?只要我们为了医学的共同目标而拼搏,还有什么你争我夺、你强我弱?为医者切忌嫉妒别人,嫉贤妒能历来是无能者的本能,它可派生出方方面面的消极情绪和负面行为。我想,同行间应当互相请教、互相献技。与其贬低别人,不如提高自己。
为了使情暖医生间、爱洒同行中,为了使浓浓的情、爱之花结出丰硕的事业之果,让我们共同营造一种积极向上、充满阳光的工作氛围,让我们共同呼唤失去的医德,请它排除“市场”干扰,迅速回到原位。
2.医生呼唤病德
近些年来,社会对医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导致医患关系越来越紧张,医疗纠纷越来越频发。加之舆论宣传方面只讲医德,不讲病德,使患者肆无忌惮地无理取闹医院、无故辱骂、殴打医生的事件时有发生。这种状况如果不能尽快逆转,将会严重影响医学的发展。
生命本身就是个谜,疾病中又有许多难以破解的谜,为了破解这些谜,医学在不停地向前奔跑,有时甚至是突飞猛进,然而,人类目前并不能解开人身所有的谜,医学还有许多未知领域。有些疾病病因不明、治疗乏效、预防乏术。
人类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中诞生了医学,在与疾病的搏斗中推动了医学,医学是在探索中前进的,医学中的奥秘让医生终身为之跋涉也收效甚微,有些病不但目前不能攻克,就是将来也不可避免其死亡,即使是名医名将也不可能是常胜将军,总有成功时和失败时。医学的进步无疑要医生与病人用鲜血和生命去换取,因为生病本身就潜在着风险,这个风险要医患双方共同承担,不能一味地加在医生身上,医生和患者在法律上是平等的。但患者不这么想,患者与医生相比,在对疾病的认识上有很大的差距,他们抱着一个总主义,医院就是治病救人的地方,病人到了医院就得把病给治好;医生治病就要像匠人修理机器一样,几天能治好,需要多少费用,必须按说下的办,否则就对医生不满意。别说发生了医疗事故、出现了医疗失败,就是亲人死于“不治之症”,有的病家也要将对亲人的离痛化作对医院、对医生的仇恨而闹医院、伤医生、索要巨额赔偿,从而把对医院的无理取闹作为自己的发财之道。
这种认识误区明显反映出一些患者对医院、对医生的期望值太高,反映出一些患者对医学和医疗工作性质认识上的模糊。这种认识误区还使医生频遭着患者的许多法律盲点而在从医的道路上既流汗、又流泪,有时还要流血。长期的紧张、压抑,使医生不由得常望医兴叹。过去医生这个职业令多少人心驰神往,现在医生这份工作又让多少人退避三舍。面对医患的不和谐,医生的步伐难迈,医学的高峰难攀登。
医学是研究人的科学,既深奥,又复杂,又漫长,又有风险。医生这个职业非常特殊,面对的是大活人,操作的是普遍性和特殊性并存的活体,有些病的预后命再有经验的专家也始料不及,有些意外令再高明的教授也难以防范。有时好人、健康人也随时有死亡的可能,别说病人、重病人了。面对各种疑难疾病,如果病家不理解、不配合,仅靠医生独担风险,那医家就有险不敢冒,有幽不敢探,在错综复杂的疾病和捉摸不定的病人和家属面前,有时为了安全而选择了疑难病新方法、新路子的放弃。
当医生,一辈子有操不完的心,有负不完的责,有冒不完的险,有读不完的书,有考不完的试,有更新不完的知识。医生劳累、忍耐、危险、付出,从事的是“生命至上”的职业,完成的是高服务性和高职务性的任务,进行的是最艰苦的跋涉,最具风险的搏击。面对的是病和人,从事的是精工和细活。除要努力看好疾病外,还要进行人文关怀;除要看好器质性病外,还要进行心理调整,操作只能成功不能失败,但有差错就罚款,修坏“机器”无法赔。在病人面前,医生永远是“强者”,纵有千辛万酸,也要难在心上、笑在脸上。还要忍受患者的无理取闹,做到骂不还口、打不还手,甚至杀不自卫。夜班白班紧紧张张,节假日礼拜天没有保证;饮食起居不能规律。除要处理瞬息万变的危急重症外,还要长期凝思于疑难痼疾的解除。生命高于一切,健康重于一切,使医生明知医学畸岖漫长还要坚定地跋涉下去,并要不时地“入虎穴,探虎子”。医德、医风、医术6个字使医生既要在技术上精湛,又要在道德上完美。除工作常年超负荷外,下班后还惦记着病人,人家的病不得好,把自己直急死。一年365天,天天要往医院跑,哪怕天上“下刀子”也不能误。哪里有险情有疫情医生必须无条件地出现在哪里。脑子里一根“人命关天”的弦从步入医门要绷到“寿终正寝”。除此以外,还要不断探索未知,推动医学发展。医生这份职业应当得到其他职业的理解和支持。医有医德,病有病德,医生还呼唤患者良好的道德。呼唤医患携手共同为征服病魔而奋斗的良好和谐医患关系。当然,作为医生,也要具备一般人不能具备的心理,也要付出一般人不能付出的劳动,也要迈出一般人不能迈出的步伐,也要流出一般人不愿流淌的汗水。要终身进行医德、医风、医术的精雕细刻。
3.病人的呻吟就是命令
当我决定从医时,我就把“救死扶伤”、“人道主义”这两句名言融进了自己的专业走向中。当我开始了医生生涯后,我就把患者的呻吟当作了命令。哪里有病人痛苦的呻吟我就冲向哪里,无论何时何地何种情况之下。初当医生时我的学识浅薄,临床经验更谈不上,但白衣天使那种神圣的职责感是很强的。
那是三十多年前的一个冬天,我需走一趟亲戚。就在我到农村亲戚家做客的第一个晚上,正在梦中的我忽然听到几声敲门声,随即传来一个青年男子带哭音的声音:“我媳妇生孩子生了一天了,娃娃还没生下来。听说你们家来了一个医生亲戚,看能不能……”病家话音未落,我就一骨碌爬起,就穿衣服就往外跑,冒着数九天的寒风扑在了产妇家。看到产妇那个状况,我断定再也不能延长产程了。这可怎么办呢?我本能地犯难在那里。我,一个初涉医道者,加上偏远山村无药无器械的条件,我无论如何是解决不了这个问题的。我是来窜亲戚的,既没有责任,又不值夜班。我完全可以说:“我处理不了,你们另想办法吧。”但当我再次看到产妇那一双祈求的眼神时,医生的天职令我必须把患者落到实处。我便吩咐家属:“产妇危险,赶快起身走医院,我跟你们去。”患者丈夫说:“你说去哪个医院我们自己去,这寒冬腊月的,怎能让你一个生生的生人去陪罪呢?”我说:“病人要紧,医患不分生熟。县上我比你们人熟。再说产妇路上万一有个什么,我总比你们强。”于是,我就和家属用驴拉车连夜赶往20里路将产妇送到县医院。到医院后两条生命得救了,婴儿哭了,母亲笑了。我看着我因来不及穿袜子而冻红的双踝,想着我为两个生命尽了天职,心中的欣慰比身体的饥寒不知要大多少倍。
那时农村很贫穷,群众物质上没有什么好感谢的,但精神上给了我很大的报答,被助的夫妇逢人就讲:“不一样就是不一样,医生的品行就是比一般人高。”这两句朴实的话促使我尽快认识到在成为医生之前,首先要成为一个高尚的人。医生的品行就是要比一般人高。医生既要在技术上精湛,又要在道德上完美,既仁又术才配当医生。如果缺乏良好的职业道德,何以视患者如亲人?假若不具备过硬的医疗技术,纵有为人民服务的一腔热血,也只能陪着病人哭。
那次偶然的机会让我感慨良久。随着学业的长进,每天要接诊各类病和各种人,病人有素质高的,有不配合的;疾病有错综复杂的,有易于诊治的。不管工作多艰辛、多压抑、多危险、多付出,我都乐此不疲。面对患者,我的医德医风不断地为我派生出强烈的责任感和无比的同情心。记得80年代的一度时期,我科人员少、工作重,每天要主管二十来个病人,每人每月只能勉强享受一个礼拜天。那是一个盛夏的星期日,说什么也该我“放松放松”了。可我转念一想,我主管的病人有的病情还不稳定,疾病不会因为医生礼拜而休息。我若享受了这一天,就等于向死神和病魔让了一步,就等于让我的病人迟愈一天,多痛苦一天,所以我早晨一起床就到医院。二十几位病人大部分稳定,唯有四位新入院的病人,一个腹痛不止,一个高烧不退,一个眩晕不停,一个狂躁不宁。按常规这是值班大夫的事,我完全可以离开病房。可是,那四位患者的呻吟命我停住了脚步,令我无怨无悔地又劳作于他们床前。他们新入院,经初步处理疗效还不明显,这第一步诊断第一步治疗至关重要,我不休息这一天,就能早一天为患者寻求治疗的最佳方案,对患者的病程、转归、预后及医疗费用都很关键。想到此,我就对四位新病人进一步认真检查和治疗,结果其他三位基本安定下来,唯有那位年轻的男性精神病患者仍然烦躁打闹、哭喊不止,其母哭得像泪人一样。出于职业的敏感,我意识到该病的严重性。我反复思考后拟定了中药处方,亲自熬好药并协助家属将药灌入,又配合针刺、暗示等法,观察治疗三个小时后患者终于安然入睡。当我离开医院时已是下午三时半。盛夏之季,烈日炎炎,从清晨到下午,我水米未进,回家后已到吃下午饭的时间。
这虽是平凡的工作,可它表明:医学的目的要通过医生的辛勤劳动来实现。医生在为患者的健康付出时,同时必定要付出自己的健康。白衣战士的职责神圣就神圣在非若其他任何职责可比。雷锋同志说得好:“我活着就为别人活的更幸福。”白衣工作者活着就为别人活得少痛苦、不痛苦。
为了尊重生命、恩惠人类,为了患者不痛苦、不呻吟,医生那种哪里有险情有疫情就首当其冲地冲在哪里、在危急重症面前将个人安危抛在脑后的精神随时感化着我。难忘十年前的一幕,当我值完夜班路过我院门诊大楼准备回家时,见我院停满了车辆站满了人。一问才知早晨佳县路上翻了一车人,死伤惨重。接通知后,我院部分医、护、车火速赶往现场,部分医、护、药在院内严阵以待。伤员刚到,即刻开始了紧张而有秩序的抢救。院领导亲临现场指挥抢救,各科精兵强将亲自抢救……听到此,我不顾二十四小时值班后的疲倦,丢掉手中的提包,立刻加入抢救队伍,吸氧、推药、胸外按压、运送伤员。我连着抬了四位伤员,刚想喘息喘息,忽见我院外科的一位老大夫背着满身是血的伤员往住院部走,一个接一个,有的伤员又大又胖。我想起该大夫是高年资医师,平时个人卫生相当讲究,现在却满头大汗、满身泥血。我有什么呢?那天我们连续战斗了七个小时都不觉累不觉饿。
这些情节已过去多年,都是我业医过程中的亲身经历,虽不是惊天动地的事,却能反映出医生“救死扶伤,人道主义”的情怀。群众说,“孝道不过医家”,我觉得很有道理。若给医生冠以仁爱、慈善、理解、奉献之名我认为更确切。医生与患者的目标是一致的,医生与患者的感情是天然的。医生视患者的疾苦为靶心,视患者的呻吟为命令。医生为抢救瞬息万变的危急重症付出了汗水,为歼灭错综复杂的疑难病症付出了心血,为设计健康长寿的美好蓝图付出了时间。医生明知医学之路漫长而艰涩还要坚定不移地跋涉下去,因医生知道:病魔无情,需再待命令。
4.不要轻言疑难病
近些年,有的医生为了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便以主治疑难病自称,言自己能治什么什么疑难病,甚至包治等。我想,那些医生恐怕并未真正掌握疑难病的范围,究竟何为疑难病压根就不清楚。临症中,可能将自己治不了或一生曾未见过的病统统当作疑难病,也可能将无论什么原因引起的所有久治不愈的任何疾病都看作是疑难病,这是一种专业理论上的误区。作为医务工作者应当认真探讨疑难病的真正内涵,医学界也应当尽快统一对疑难病的认识。
疑难病有概念,疑难病的定义不能轻易下。早在明代,中医前贤就指出:“病之难也,非常医所能疗。”足见我国古代就认为疑难病不同于普通病,疑难病不是所有的医生都能治得了的。医学发展到今天,疑难病仍是目前医学理论不能圆满解释其病因病理,不能理想分析其症状体征,不能顺利操纵其传变规律,不能有效改变其转归预后。或在理论上虽能解述,但用现有办法治疗没效或收效甚微者。疑是诊断时疑,难是治疗时难。诊断上认识不清、疑惑不定谓之疑。治疗上缺乏良策、无从着手曰之难。至于那些六淫相兼、七情互结、寒热错杂、虚实并见、内外同病、脏腑俱伤的复杂病不一定就是疑难病;那些危急重症、治好治不好结果易见的病也不等于疑难病;那些因失治、误治、治不得法的缠绵病也不等于疑难病;那些在某些医生看来是难治病,在某些医生看来是易治病,在某个时代是复杂病,在某个时代是简单病者也不等于疑难病。真正的疑难病是在一定的时期内,被医学界公认的,或学术界有识之士评判的,诊断上症不支持,治疗上无章可循的病才叫疑难病。
医学这门学问未知数很多,不是轻易可以“闯”出去的。作为医生要本着诚实和谦逊的态度。自己治什么病有特长,就挂什么招牌,不要以为一句“疑难病”就可揽得天下病。此外,疑难病也有内、外、妇、儿、五官、皮肤之疑难,真能治了疑难病,也该标明能治哪科疑难病。
疑难病有着模糊的病因病机、莫测的病理过程、复杂的症情变化、渺茫的治疗远景,往往难分主次、难辨真假,“自非才高识妙,岂能探其理致哉!”即使是“知识成堆,技术云集”的权威医院,也不得不功于探病所、寻病因、识标本、观进退,用药也常顾此失彼,难求万全。所以,给疑难病下定义、做宣传还是悠着点。当然,世界上没有永恒不变的事情,任何事物总随时间、条件而变化,今天是疑病,不等于明天还难,这个世纪是痼疾,不等于那个世纪还沉疴,但有待于我们科技人员的攻克。让我们全体医务工作者携起手来,向疑难病进军,早日使疑难病不疑难,早日使广大医务工作者成为治疗疑难病的真专家,使患者就诊择医时心中有数,不走弯路,不使所患疾病丧失治疗的最佳时机。正如张景岳所说:“医不贵于能愈病,而贵于能愈难病;病不贵于能延医,而贵于能延真医。”
5.莫让净水经你手白白流入污水坑
尽管地球早已面临着水危机,但无情的现实并未使所有人的节水意识到位。有些人的水忧患思想仍然缺席。全球缺水、中国更缺的现状对我国人民的震撼太小。举目可见的水浪费现象一直十分严重。如有人用完水连水也不关或不关紧便扬长而去。有人洗澡时人在一边,水在一边尽情地淌。有人洗东西时水龙头一拧,人便离开,让水自己冲。有人用净水冲厕一冲就是几十分钟。有人在家为了省水费而让水滴点点,在单位便丧失了主人翁精神,使用的全是“长流水”。有人当停水后常忘关水龙头,多次失水在所不惜。有人当遇到水管淌水时从不主动关一关。也有人想起节约用水,但其原因是因为水费涨价了。也有人主动关水,但其原因是水流的哗哗响影响自己休息。
只要略有知觉的人都知道,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一切生物便化为乌有。可为什么有人对将要走向枯竭的生命之源麻木不仁呢?我认为一是因为那些人太无公益之心,二是因为他们以为地下的水多着呢。但现实无情地告诉我们:我们现在使用的水是多少万年以前的水,淡水水位在不断地下降,我国经济建设已经受到水的无情制约,生活用水亦被水源严重威胁。作为普通群众若让我们向大海要水喝我们无能为力,而节约用水我们总可以吧?我们为什么让大量的净水通过自己的手白白地流入污水坑呢?为什么让大量的净水流入污水坑在浪费净水的同时使污水泛滥而增加水污染的几率呢?我们不是成天为子孙后代奔波吗?如果我们把水耗完了,那后来的生命如何延续?即使我们这一代人尚有水喝,我们也要居安而思危,要为子孙后代着想,要为人类生存负责。我们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
也有人认为大家不节水,只我一个人节约不顶事。如果人人都持有这种心理,那节水的力量加起来就等于零。也有人认为,节约一碗水、一盆水意义不大,我们可以想一想这样的镜头:当一个人突然昏倒,突然神志不清时,常常给其喝上一口水,其就会清醒过来,可想而知一口水的力量够多大,何况一碗水!
每个人都是地球上生存的人,自然灾难对谁都是无情的。节约能源、敬畏自然,并非与己无关而是人人有责。不要以为自己有钱,能出起水费、不要以为自己出了水费就该尽情地挥霍水。水价不等于水值,待到某日无水时,有钱难买不卖的货。即使是先富起来的那部分人也要勒紧裤带使用水,其他东西可以通过努力获得,而水是特殊物质,无物可代,水用完了,买借不来,水源被毁,不可再生,只有节约一条路。否则,我们将会得到大自然的无情回报!我们在拥抱幸福生活之时,别忘了所有的幸福和美好的生活都来源于美好的自然资源。而在各种资源中,水为诸源之源。浪费了水就等于浪费了一切,节约了水就等于节约了所有。我们应当向德国、巴西、加拿大人民学习他们水富而不忘节水的精神,一水多用,能省即省,努力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自然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水问题已经不能让我们安居乐业。面对越来越严峻的水挑战,迎着越来越暗淡的水前景,我们如果再不视水为宝,我们最终看到的将是自己的一滴眼泪。假若你对人生不满,也不要拿水出气。水是供人生存的,当你仍在糟蹋水时,你不想为社会考虑也该为自己想一想:如果地下没了水,你那可爱的儿子、孙子将来喝什么?我不理解你为什么在保证足够的水使用后还要肆意地浪费水?难道你非要通过水对生灵的报复才去看大自然的威力和人类的渺小吗?
“水在告急”并非危言耸听,请大家举起两只手,杜绝水白流,为预防我们共同的悲哀而奋斗。
后记
《开启健康之门的金钥匙》是我们用爱心加艺心写成的。它既通俗易懂,又不失较强的专业性。之所以这样写,是因为公众的医学科学常识差异太大,如有人可自学成才,半路出家,兼职看病,所掌握的医药知识比有些专职医生掌握的还多。而有的群众则连最简单、最需要人人都该懂的健康常识也不懂。因此我们写得深刻些,为的是供已具较高医学科学知识的读者参考;写得浅显些,为的是启发医学科学知识匮乏的基层群众。
我们是科技工作者,我们的科技职责感促使我们通过科普推广科技;我们是科技工作者,我们的科技水平,保证我们完成科普的能力。
该书分为十章,从人与自然的关系,谈预防保健;从内脏与头颅、五官、精神、心理的关系,谈防病治病总则;从青少年、中年、老年三期的体质特性和患病特点谈人生三期中,期期需保健、段段要注意,希望健康能陪伴您的终身;从男女二类人的性别、性格、体质、特性,所处的心理内、外环境,所处的地位、角色,所拥有的精神、物质条件谈了此二类人各自所需要迈的保健步;又将当今较需关注的四十一种病的概念、症状、防治、调护云集于第三章,涉及呼吸、循环、消化、泌尿、运动、神经等系统的常见病,作了从科普角度讲比较深刻的论述,有些病还付之以中医临床经验。由外到内、由上到下,由大脏器到小器官,由了解到掌握,到治疗,到防护,可能会给群众一点启发。但有些篇章难免内行看不上眼,外行不知所云。倘如此,一方面是我们的水平问题,一方面是科技、科普的衔接问题;即使如此,“此”也不能否定我们勇于升华专业理论,善于总结专业经验,一理一法都来自于理论,一方一药都验之于临床的求真之路、务实之道;尽管如此,“此”也不能否定我们通过科普造福于社会造福于民的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作为内行,应当站在医学科学普及的角度看待那些内容;作为外行,应当再拓展一下自己所掌握的医学科学知识的范围。
多少年来,我们在所处的区域里,在医学科普的道路上孤独地跋涉着,无论医疗市场多么诱人,为了不忘那为医者的“真、善、美”而独守着科普这块阵地。
我们认为,科普与科技是两个同等重要的层面,在科学事业突飞猛进的今天,科普日显重要和紧迫。科技腾飞,科普必须先行,科技只有通过科普这一方式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科技也只有通过科普这一渠道才能具体化、通俗化、实际化,才能走进千家万户,才能直接惠及百姓。否则,即使科技再进步,科学再发达,群众也浑然不知,不能尽快脱离科盲状态,那样必将贻误科技的步伐。
既探索未知,又普及应用,才是科学的最终目的。
我们感觉,科普工作是一项极不平常的劳动,科普创作要比写科技论文还难。科技论文毕竟是对同行而言,科普则是将科学的东西讲给不懂科学的人听,写给不懂科学的人看,让非专业人员接受专业知识的教育,其中既要专业性,又要通俗易懂,又要文学性。往往一篇科普文章的形成,要照顾到方方面面,并要受到许多限制,其专业术语和通俗用语的选择应用很难掌握。这期间科普工作者付出的是心血而不光是时间。我们是在正常的科技工作之余,为缩短科技与科普之间的距离,为填平科技与科普之间的壑沟,为了让社会、让群众尽快享受到科技的成果,尽快体尝到科学的甜头,才超负荷的劳动。这种劳动是具具体体的为人民服务,是实实在在的为社会贡献。如果没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崇高的敬业精神是不可能的。
由于我们水平有限,时间仓促,其中差错,在所难免,望读者朋友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