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75100000005

第5章 “以诗为文”传统与现代小说的“诗化”

中国古典文学的主体是诗词韵文,古典文学传统的主体则是诗词传统,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从带有标志性的诗经“三百篇”一路下来,经过不同朝代的传递,抵达封建王朝的最后一站——晚清时,古典诗词都是占据绝对主流或次主流的位置,哪怕现代化进程中的整个20世纪,旧体诗词的园地也一直人丁兴旺、一派热闹景象。中国诗史的别名差不多算得上是中国文学史了,沉浸于诗词的王国,自然感觉到中国的诗文化最为深厚,最具有生命力,各方面受它的影响也最为深广。

文体的高度单一,对文学传统有利有弊:其“利”在于它容易给人造成一种结实而具体的印象,在超稳定状态中形成某种范式、标准;其“弊”也由此而来,人们对文学传统易于发生单一的错觉,容易故步自封,看不到传统背后的弱小分支。比如,中国文学史上的唐传奇、宋话本,以及后来的元杂剧、明清小说等,都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才赢得正面的评价。又如,在一般人心目中,抒情诗是古典诗词主体,文学传统的主体也是抒情诗传统,处于边缘的叙事诗,则往往视若无睹。然而,叙事诗的历史存在,以及包括非诗文体的存在,真正打破了古典文学传统的整齐划一、封闭保守,对文学传统的生成、流变、丰富是极为有利的。

我们这里不能逐一论述这些传统的传承,只拟其中的分支——“以诗为文”传统与现代小说的“诗化”的联系来进行讨论。涉及的命题有以下几点:一是“以诗为文”传统的历史形态及其形成原因;二是“以诗为文”传统对小说的影响;三是这一传统与现代小说“诗化”的联结样式。

“以诗为文”传统是叙事文学的一种历史现象,异常强大的“诗骚传统”不断影响着其他文学样式的生发、成熟,不断介入其生存空间。任何一种晚起的文学样式,只是想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站稳脚跟,就不得不正视诗歌的显赫存在,就不得不向诗歌靠拢,借鉴、升华“诗骚传统”的某种特征与长处来支撑并成就自己,并由此成为某种常态。

“以诗为文”传统自有其历史渊源。叙事文体夹带诗词,或沾染诗词的习气、格调、氛围,都由来已久。在漫长的古代文学历史上,因为研习诗歌的功课是读书人自“发蒙”以来的日常所习,能诗善书是读书人一种基本技能,所以有此基础并由此起跑的古典小说家一般都有诗才,在创作小说之余,不免一时技痒而掺入诗词,有些是临时加入的,有些则是把平常所作的作品添入,以此存念或加强诗化,表明自己能诗,借此获得某种象征性的文人身份。同时,小说在诗词的强大挤压下,屈居雕虫小技之列,难成大气候,作者通过融合诗词,多少也有某种自我辩诬的意图。因此,在小说中“以诗为证”的例子数不胜数,掺杂前人的诗词句子,或者通过变形、化用诗词句子的现象比比皆是。另外,历代评小说的评论家,本身也是能诗的,而且往往以诗的方式去评点,所以对此也大开绿灯,往往用溢美之词加以褒扬,这样便形成一种风习、时尚,后来者也受此影响,加以模仿。——这一循环往复,是异常强势的诗文化在或隐或现地发挥调节作用。事实上,因为举国之民沉醉于诗文化的弥漫之中,“以诗为文”容易带来作者与读者之间的相互认同,正如西方阐释学的术语“视界融合”一样,在双方一片叫好之声中达成合谋。同时,它不得不让你承认,古典小说“以诗为文”的惯例,自有其审美功效,比如,有利于小说氛围的酝酿,也有利于小说人物性格的塑造。古典小说缺乏细腻的心理描写,主要是通过白描、环境描写与人物言行来推动情节发展的,所以这一传统无意中弥补了这一缺陷。

对此,陈平原先生在他的著作《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中对此已有论述。在他看来,中国小说现代化进程体现在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上,这一过程既有西方小说的启迪,又有传统文学的创造性转化。特别是针对后者,他主要从“新小说”家与五四作家分别接受“史传”传统与“诗骚”传统来展开论述,条分缕析,甚为详备。虽然陈著就此议题的深入讨论,为今后的研究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但是也有值得进一步补充、丰富乃至矫正的地方。“如果说在20世纪初期的中国文学形式变革中,散文基本上是继承传统,话剧基本上是学习西方,那么小说则是另一套路:接受新知与转化传统并重。不是同化,也不是背离,而是更为艰难而隐蔽的‘转化’,使传统中国文学在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中起了不容忽视的作用。”陈平原在传统的创造性转化中对“创造性”进行了大量的阐释,没有单纯强调传统的继承,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这些创造性转化是否就有普适性呢?“诗骚”传统对于浸淫于古典诗词的五四作家有如此深远的影响,那么五四之后的许多现代小说家不用阅读古代诗歌作品,为什么又自然“诗化”了呢?从“以诗为文”传统到现代小说的“诗化”,是否有更多创造性转化的可能?后人是如何“转”、如何“化”的呢,或者需不需要“转化”呢?要想回答这些看似容易的问题,我们还是需要围绕现代小说家的独特性“创造”来展开讨论。

“‘诗骚’之影响于中国小说,则主要体现在突出作家的主观情绪,于叙事中着重言志抒情”,“结构上引大量诗词人小说”。并进而引申,“引‘诗骚’人小说,突出‘情调’与‘意境’,强调‘即兴’与‘抒情’,必然大大降低情节在小说布局中的作用和地位,从而突破持续上千年的以情节为结构中心的传统小说模式,为中国小说的多样化发展开辟了光辉的前景”。在这样的论述中,似乎很难看到传统本身创造性转化的内在机制与可能。既然不是叙述的技巧、手法的借鉴、模仿,也很少涉及叙事视角、叙事时间等层面的具体细节,那么现代小说家采取抒情化、淡化情节等方法进行创作,就相当普遍而又自然了,其中看不出多少“继承”传统的影子。“以诗为文”于叙事文学,更多作为一种趣味,一种眼光,是化在作家的整个文学活动中,而不是落实在某一具体表现手法的运用上。恰恰相反,它更多是作为一种“背景”的文化风格与氛围,不会是具体而直接的方法,这无须多少继承与转化。由此可见,“以诗为文”对现代作家的创作而言,仅仅是一种思维方向上的宏观概括,现代小说家不用阅读古代诗歌作品,也能自然“诗化”,没有受到“以诗为文”传统的熏陶,也不影响现代小说的“诗化”。

其次,在论述现代小说时,五四一代的作家大都否认他们的创作跟传统小说的联系,更不用说古典诗词的联系;同时对于自己创作的才华,艺术天赋的个性化方面也很少提到。这一阶段他们乐意做的事,是介绍并强调自己所受外国小说的影响,承认自己在模仿中找到自己的创作道路与艺术风格。在五四新文化风起云涌之际,对外国小说理论、思潮、作品的翻译,成为当时一个不断升温的热点。从《新青年》提出“人权、平等、自由”的启蒙思想始,标示由外国出产的民主与科学就得到了国人的认可与追捧,沿此一路,国人广泛引进和吸收目迷五色的西方文化,几乎达到了多路并进、全面开花的状态。包括西方文学在内的外来文化,几乎在一夜之间便全面登陆古老的东方大国。人道主义思想、无政府主义、纯艺术论、进化论和社会主义思潮等,一时让人在人声鼎沸中心驰意往,守旧之心连隐藏起来都来不及。时代涡流中的文学思潮,像今天所说的时尚追求一样,赶潮的心思普遍风行起来,唯新为荣,唯“西方”为是的观念也蔓延开来。正是在这一时代语境下,五四一代小说家莫不径直急取,这是很容易理解的。小说创作方面一出手就很成熟的鲁迅曾断言自己“我所取法的,大抵是外国的作家”。以《沉沦》引起非议的郁达夫,则主要师从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以及近代日本“私小说”。最先成立的文学团体文学研究会,其成员一般倾向于19世纪俄国与欧洲的现实主义、自然主义思潮,他们注重揭示社会黑暗、反映灰色人生,从中挖掘被遮蔽的现代人生与社会问题方面的诸多弊端,像鲁迅所说的一样: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在没有做好思想准备当好一个优秀作家的时代,五四作家的准备并不充分。中华民族的审美思维富有民族特色,主要是思维处于混沌、交叉、虚化形态,它是浑然一体的,因此中国作者与读者对日常诗意有某种先天的敏感性,以模糊性思维见长。因此,把散文当小说读,把历史作小说读,把小说中的诗歌当诗歌读,都相当普遍。载道也好,言志也好,都是一种话语表达,大家关心的不是作家如何表达,而是表达了什么,不是关心写得怎样,而是写什么。“我写小说从来没有思考过创作方法,表现手法和技巧等等问题。”借镜西学以后,除莫泊桑、契诃夫式的小说外,异域小说中也有今天所说的“诗化”或“散文化”的小说存在,如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如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这似乎给现代作家带来域外的理念支持。至于国内,文人以诗歌创作为正统,写诗之人去写小说,自然带有诗人的特点,因此严格区分成为一件费力的事,似乎这是科学主义者的事情,不属于审美主义者的业务范围。所以五四一代作家,可以把散文、童话、速写、笔记当小说来理解,可以用日记体、独白体来书写。不但小说这样,在其他文体中也是如此,比如,冰心当时的“繁星体”与“春水体”小诗,当时在写作时是当做思想片断的札记来记录创作的,可在《晨报副刊》发表时,与冰心有点亲戚关系的编辑自作主张,切成一小节、一小节发表刊载出来,结果遭遇“小诗”潮流,一时大受欢迎,诗人也就将错就错,成就了一个美丽的文体错误。

回到作家创作的原初状态,作家对文体的束缚并不在意,对文体的特征也不甚清晰。不过,他们也并不着急,反而为自己进行辩护。早在1920年,周作人就提出过“抒情诗的小说”这一概念。“小说不仅是叙事写景,还可以抒情”,“内容上必要有悲欢离合,结构上必要有葛藤、极点与收场,才得谓之小说,这种意见,正如十七世纪的戏曲的三一律,已经是过去的东西了”。周作人提出“抒情诗的小说”这一概念,明显是抱一种进化论的观点来看待的,其中夹杂个人的趣味,这样打破了小说固有的概念,丰富了小说文体家族。周氏不管是出于创造性误读,还是对符合自己文学趣味的证明,都是一种带有突破性、代表性的观念。事过十多年后,以诗化小说著称的女作家萧红,曾为自己的文体辩护:“有一种小说学,小说有一定的写法,一定要具备某几种东西,一定学得像巴尔扎克或契诃夫的作品那样。我不相信这一套。有各式各样的作者,有各式各样的小说。”这样的类似意见有典型性,那就是透露出一样信息,人为规定小说文体特性,并不见得能听到一片叫好声。正可谓无法而法一样,那些不按正规成法去写的现代小说家,不成章法而自成章法,一般反而得到了“文体家”的美称,比如,新文学史称废名、沈从文、萧红为文体作家,便是典型的例子。

表面看来,现代小说的“诗化”,是小说借镜诗歌的表达技巧形成一种交叉性文体之后的特殊风格。实质上,这一“诗化”,还是基于民族审美心理之上所形成的民族风格,其根须扎得很深。“鲁迅小说对中国‘抒情诗’传统的自觉继承,开辟了中国现代小说与古典小说取得联系、从而获得民族特色的一条重要途径。在鲁迅之后,出现了一大批抒情诗体小说的作者,如郁达夫、废名、艾芜、沈从文、萧红、孙犁等人,他们的作品虽然有着不同的思想倾向,艺术上也各具特点,但在对中国诗歌传统的继承这一方面,又显示出了共同的特色。”

对于这一典型的看法,是新文学研究中的代表性意见,似乎在不少著者的论著中也不难读出这一信息。不过,这一主流性的看法,其实也是对“继承”传统一说的阐释,显得有点空洞、生硬。现代小说史上,“诗化”是个普遍的现象,现代小说家在创作这类文字时,并没有过多地想到“继承”某一经典传统,反而是在不自觉中通过自己的创造性劳动,寻找到符合个性的文学之路。现代小说家在具体创作时,为了张扬个性、宣泄自我,他们一般会强化自己的主观情绪,淡化首尾相连的曲折情节,腾出足以挥洒自己才情的地方。当然,这也需要一个条件,一般是短篇小说与中篇小说,长篇小说则不适宜,事实上也很少看到感性化的长篇小说。正是表达的思想主题走在前面,小说家没有来得及周密考虑小说的诸要素。从文体的角度审视,这当然是一种缺陷,但正因为这一缺失,使小说家在创作中不断找到真正的自我,寻找到笔墨文字写作的乐趣。除以上引文中提及的诗化小说家外,以诗人之名占据新文学史地位的现代诗人中,也有不少尝试过小说,如郭沫若、冯雪峰、徐志摩、冯至、卞之琳、林徽因等人,自然诗化的意味更为浓厚,诗才的呈现更为显著,如卞之琳的随笔式小说《地图在动》、《山山水水》,便不难看出这一特点。

翻看现代小说家的传记,一个大概的印象是,现代小说家靠自学成才、无师自通的居多。鲁迅在回答自己是如何写起小说来的时候,他说:“大约所仰仗的全在先前看过的百来篇外国作品和一点医学上的知识,此外的准备,一点也没有。”叶圣陶则说:“如果不读英文,不接触那些用英文写的文学作品,我决不会写什么小说。”“我在法国学会了写小说。我忘记不了的老师是卢骚、雨果、左拉和罗曼·罗兰。”现代小说家最初并没有准备全力以赴去做一个优秀作家,但命运似乎都会与自己开一个玩笑。不过,通过暗自摸索、不断练笔,他们逐渐掌握了写作技巧。同时把自己的创造性,或负载于作品人物身上,或附在作品的思想内涵上。另外,不少现代作家都有写诗、作散文的经历,如鲁迅、郁达夫的旧体诗创作,废名、沈从文、萧红等的新诗创作,有了这一诗性积累,自然取长补短,能发挥自己的创作个性与才能,也能更为快速、顺利地进入写作状态,以便卖文为生。在诗化小说的具体写作中,现代小说家很少有通篇考虑情节、人物、环境等诸要素的,他们下笔写小说时,往往某种漂浮的情调,某个人物的侧影,一个简单的故事,几幅错落的画面,便触发自己的思绪,经过富有个性的自由创造者之手,稍作点拨渲染,便成为一篇短篇小说,如鲁迅的《故乡》,郁达夫的自叙传短篇,废名的《竹林的故事》、《凌荡》之类,王统照的《春雨之夜》,冰心的某些小说,孙犁的《荷花淀》……现代小说史上这类抒情性,带有诗化色彩的小说实在太多了,虽然谈不上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也没有多少曲折的情节可供叙事学研究,但读者关注的是,小说表达的某种感伤、回忆、印象、乡愁、风情、人生哲理,更能引起自己的共鸣,寻找到“乱读”小说的感觉,并寻找到自己现实人生的感受。比如,五四新文学的读者群,时代的苦闷、伤感,离乡的思念、乡愁,都被此类主题的小说连根拔起,这正是现代作家与作者互相沟通的通道。又如四十年代解放区孙犁的诗化小说,其作品中像水生嫂之类的女主人公那种大爱、勇敢,以及热爱当下生活的精神风貌,也是读者们所欣赏与钦慕的。

“以诗为文”传统,不完全是小说对诗歌的借鉴,也不全是诗歌文体内部的迁移,过于强势的诗文化,影响小说文体的独立性,也对小说文体的含混有所助益。像宋诗之于晋唐诗歌,“以文为诗”是宋诗寻求个性的创新之举一样,同样,因为有以古典诗歌为主体的中国文学史背景,除五四作家在古典文学修养上具有深厚基础外,五四以后新起的一代又一代作家,这样的古文修养正逐渐淡化,但不妨碍他们的小说也充分的“诗化”,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显然只能说明继承本身没有多大的说服力,后起之秀们并不一定阅读古代诗歌作品,甚至对于前辈作家也并不一定研习、模仿,他们是在自己心智特征的基础上,从事创造性的生产劳动,活跃的情感、直接来自于生活的亲切感受,都培植了复现生命个体心境的条件。现代作家创造机制中潜在的、隐性的因素得到激发与释放,这样看似延续了事物的面貌,其实是沿着各自的轨道在滑翔。正因为某种相似,也因为现代作家为了正名对所受影响的揭示,所以在后来者的眼光中看来,居然能连成一片,连成线的过程,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传统的流变过程,传统似乎像一条河流一样,是不曾断流的。

进一步来看,中国现代小说的诗化程度很高。其中又有两种诗化系列,一种是文体观念较为淡薄,作家的全部作品几乎都以诗化、散文化著称;另一种是在强化小说客观性、情节性的过程中,时常有越轨的笔致,在小说内容的局部对诗化有所靠近。这里分别进行论述。

有纯粹化倾向的诗化小说,往往具有诗的韵味,如大段大段的独白抒情,营造一个虚幻的意境,淡化情节的细节发展,语句弹性多义令人回味,等等。与传统小说相比,其结构形态都有自己独特的审美特征。它有小说的情节,但并不以曲折见长,也并不被作者看重;它有人物的活动,但面目性格并不鲜明。诗的影响在小说中呈一种内在渗透和化入的方式,使小说获得奇异的审美趣味。在新文学史上,此路小说的诗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创作倾向,把小说引向了一条既源于传统,又反叛传统,既深受西方影响而又独具民族特色的道路。如鲁迅的《故乡》,通篇以抒情的诗笔,层层渲染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人物描写中虽然有少年闰土与老年闰土之比较,但也只是点到为止,叙事人称“我”,既盼望回到家乡寻梦,却又不得不惆怅地归去。整篇小说,中心人物并不鲜明,情节并不离奇。以文体特色著称的废名,给人的印象是:“废名所作本来是小说,但是我看可以当小品散文读。”废名自己在创作时,写小说像古代陶潜、李商隐写诗一样写,他还说:“从表现手法说,我分明地受了中国诗词的影响,我写小说同唐人写绝句一样,绝句20个字,或28个字,成为一首诗,我的一篇小说篇幅当然长得多,实是用绝句的方法写的,不肯浪费语言。”又如创造社的郑伯奇,经常在郭沫若、郁达夫的小说中发现诗化、浓郁抒情的笔墨,“凡一翻读《寒灰集》的人,总会觉得有一种清新的诗趣,从纸面扑出来。这是当然的。作者的主观的抒情的态度,当然使他的作品,带有多量的诗的情调来。我常对人讲,达夫的作品,差不多篇篇都是散文诗”。对于郁达夫而言,也许是古典诗词的修养所致,他特别注重小说的诗化,其小说大多数没有完整的情节,也不严格围绕人物活动组织材料,情节的发展主要以感情的起伏为脉络,零散的片断或生活场景,形成自然而流动的文本结构。又如萧红,她把散文的抒情、议论,大量插入叙事、写景的文本间隙之中,使小说充分散文化、抒情化、内在化,让人觉得不像是小说,如《呼兰河传》在像与不像自传,像与不像小说之间。但正如茅盾所指出的:“而在它于这‘不像’之外,还有一些别的东西——一些比‘像’一部小说更为‘诱人’些的东西: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可见,那些比像小说更为诱人些的东西,有时更能引起评论者莫大的兴趣。

现代小说史上普遍存在诗化在小说中局部化的类型。小说文体内部也是多样化的,各种诗化的方式也不同。现代小说,虽然经常提及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但实践上更多主情主义的创作方法。创作主体的发现与确认,使更多的小说家忍不住站到文本中去。这里似乎可以重复郁达夫的一句名言:“五四文学,最主要的是个人的发现”,正因为有“个人的发现”,人的主体性得到强化,作家的个性得到张扬,自己的长处与短处,各自的音容笑貌也就鲜活在文本之中。诗化小说,因最能体现作家的创作个性,是最能挥洒自如地充满个性创造力的开放型、随意型的创新性文体,所以作家珍惜在小说某一局部地方中所留下的园地,种荷也好,插柳也罢,全凭自己做主。例如,萧红在文学修养与古典诗词方面缺乏基础,几乎完全按个人的天才和感觉在创作,正是她的优势遮蔽了她的文体弱势,如组织材料不够紧凑,像散漫的素描;缺乏中心,人物性格不够鲜明,这一点是胡风指出来的。如果去问现代作家本人是否继承了什么时,他们一般不承认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因为转化是在作家不自觉状态下完成的。这里,其实创造的因素更为显著。因此虽然也有反对小说诗化的声音,如穆木天认为“随笔式的小说,比严正的小说好作得多。避难就易,作随笔式的小说,是暴露着作家的创作态度之欠严肃与生活之欠充实”,需要进行“小说之防御”。但这些声音毕竟不起多大作用,现代作家估计也不太看重这些意见。

总而言之,从五四作家到五四之后的新起作家,乃至于新文学史上诗化作家而言,“以诗为文”传统都只能是一个笼统的思维定式,其意义不在于它们与诗化小说的联系上,而主要是作家的创造才能,使他们在自己的文学实践中得到个性化的发挥与运用。这是一个作家寻找自己风格的开始,也是他风格成熟的症结所在。“以诗为文”传统与现代小说的“诗化”,其历史联系在于一种思维方式上的宏观概括而已,个人化创造的因素倒是占据主要位置。

同类推荐
  • 爱情小语(读者精品)

    爱情小语(读者精品)

    庐隐实在的恋爱绝不是游戏,也绝不是堕落的人生所能体验出其价值的,它具有引人向上的鞭策力,它也具有伟大无私的至上情操,它更是美丽的象征。没有在浮沉的人海中翻过筋斗的和尚,不能算善知识;没有受过恋爱洗礼的人生,不能算真人生。
  • 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儿童趣事的故事

    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儿童趣事的故事

    我们编辑的这套《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包括《清官能吏的故事》、《书生才子的故事》、《农夫诙谐的故事》、《工匠谈闻的故事》、《百姓闲聊的故事》、《儿童趣事的故事》、《世俗流言的故事》、《动物王国的故事》、《万物戏说的故事》和《自然传说的故事》等10册内容,精选了古今中外各种幻想故事、动物故事、生活故事、民间寓言和民间笑话等数百则,是启迪智慧,增长知识,扩大视野的良好读物,也是青少年学习和研究民间故事的最佳版本,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收藏和陈列。
  • 狗吃羊

    狗吃羊

    坐火车的朋友,现在是个注重隐私的年代啊!你丢弃了车票,一来暴露了自己的信息,二来如被不法分子利用,损失的也许不仅仅是金钱了。还有,你好歹也是一坐过火车的人,出站就随便扔废物啊?不信,你问问我从未坐过火车的奶奶,她都不会干这样的事,我想说的是:活该!
  • 辛弃疾文集2

    辛弃疾文集2

    辛弃疾以其独特的英雄壮志和豪情,极力使气逞辞,以文为词,大为扩展了词体的题材范围,形成了沉郁豪壮的主体风格,又兼有婉约深曲和清新质朴的格调,可以说熔铸百家,自由挥洒,多姿多彩。
  • 华佗的锦囊

    华佗的锦囊

    《华佗的锦囊》收录了《俺想要个女娃》;《为你撑了十八年》;《皮日休吟诗露踪迹》等故事。为中国的孩子们、为芸芸众生讲述最沁人心脾的故事。
热门推荐
  • 我的男友是机器

    我的男友是机器

    那天我的失意只是为了让你的到来能够温暖我的心田我知道没有谁会永远陪着谁,可是你离开的时候我还是留下了眼泪。注:其实这是言情文,选错了作品类型,改不了了……
  • 城墙那头

    城墙那头

    一个历经沉浮的女孩,在摔打中是走向成熟还是堕落
  • 诛仙之青云之巅

    诛仙之青云之巅

    欢迎加入影风书阁,群号码:489420748是年,青云众志,诛仙二出,抗魔教、兽神。还锦绣河山。鬼王万人往初得修罗之力,一统魔教,率众屠戮青云。四灵血阵一出,正道节节败道。一少年执轩辕剑出战阵前,力护众人。狐歧山麓,碧衣重现。青云山下,魔教集结。鬼厉小凡,出战青云。青云之巅,仙光冲天。祖师祠堂,剑一登仙。玉清殿前,诛仙认主,剑引苍龙决出。鬼王战败。而预言中的第四次劫难又是……
  • 巧做保健菜

    巧做保健菜

    科学、专业的食物专题讲解;全面、准确的营养成分数据;营养、可口的经典菜例。《巧做保健菜》教你做美味营养菜,书中列出了每道食物所需的材料调料以及详细的烹饪步骤,让你成为自己的家庭营养师!还有“厨房小常识”告诉你科学保健的小窍门!科学养生,合理饮食,健康快乐每一天!
  • 穿越百事通:明朝不可不知的历史细节

    穿越百事通:明朝不可不知的历史细节

    本书是一本讲解明朝史的历史普及类读物。共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第一家庭”,主要介绍明朝皇族事迹,第二部分为“众阉群像”,主要介绍明朝一个特殊群体宦官的故事。第三部分为“君臣之间”,主要介绍了明朝君王和大臣间的特殊关系。第四个部分为“铁马冰河”,介绍了明朝的军事情况,军事将领等。第五个部分为“世态万千”,从明朝老百姓的角度观察明朝世情世态。
  • 仲夏未陌

    仲夏未陌

    他们有着同样的伤痛,在这片灿若美好的初夏相遇,互相吸引,抚去太多呼吸的彷徨——“你身上的味道,真好闻。”凌陌拥住怀里的某只,戏谑的挑衅着他。可为什么他会循着他的味道,一步一步从挑战性……变成了占有欲?————某大叔抱只小萌宠观战:“啧啧,高中生啊!”
  • 穿越火影成九尾

    穿越火影成九尾

    他有着人类该有的感情,但对人类却多了厌恶。他承认人类有善,但有时连残忍的野兽都不如。他开始不愿为人,而如他所愿,穿越火影,变为九尾。而本想按原著来混的他,却因为与原著的区别或没有表达的黑暗改变主意……“水门?还是称呼你四代吧,一个称职的火影。不再陪着儿子的英雄。”去尝试的他,因鸣人一句话而确定。也许那时小小的鸣人都不知道他说的话是代表什么,但终会明白,因为它延续了下来:“爸…爸?”
  • 千序引之今生浮梦

    千序引之今生浮梦

    她是一个生活在清闲之中的女孩,她的一生本应平淡如常,八岁那年养母的突然消失,给她留下的只有那一把细剑和一封送往修仙门派的书信。这两样东西却改变了她一生的道路。当她后来发现原来天地间的一切生死不过在她一念之间的时候,她又会为自己那无法回头的一生做出怎样的抉择。
  • 跟果树一起长大的爱情

    跟果树一起长大的爱情

    爷爷承包了一处被山火毁掉的山谷打算建成果林,而我因为表白被拒,拖着心伤躲到人少清净的山谷--帮爷爷种树.付出劳动,收获爱情,花田里果树下,我们的爱在长大
  • 夜花梦

    夜花梦

    当死亡的剧场以1比1的时间流速回放,你能否判定你是活在当下还是濒临离去?当物我混同,所有人都不可信之时,你是否会崩溃在世间的压力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