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产品营销渠道是国家统购统销的流通体系经过诱导性制度变迁政策的引导演变而成的。由于我国农产品市场化是随我国改革开放逐步加快其进程,因此,农产品营销渠道建设在适应市场化要求上存在先天不足,其发展现状已明显跟不上发展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需要。由于农产品类型众多,我国地域辽阔、农村地理条件不一,全国各地生产力发展不均衡,经济发展状况不一等原因,我国农产品营销渠道呈现多种形式并存的局面和发展阶段。
一、我国农产品营销渠道的主要类型
(一)以农产品运销为主的营销渠道
农户或者农产品生产者自己运输,主要通过地县、乡镇一级农产品农贸市场与消费者面对面交易。交易双方见面进行对手交易,但因营销渠道辐射面小、半径小,渠道成员难以准确把握市场整体的交易信息,无法实现充分调节供求的功能。营销渠道虽无中间环节,市场交易费用低,但交易的效率低下,耗费的时间成本、精力成本高,特别是农产品季节性、鲜活性特点明显,低效率的营销渠道导致的后果必然是农产品卖难,来自于市场的不确定性给其带来的风险大。目前,这种农产品营销渠道类型主要存在于我国一些商品流通不发达的落后地区和某些农产品的局部交易中。
(二)多层中间商分销的农产品营销渠道
这种类型的农产品营销渠道是指通过中间商把农产品推向市场,完成农产品在营销渠道中所有权的转移—产地中间商—市场批发商—市场中间商—零售商—消费者,经过了多个环节和多重中介主体,水果在市场上的交换利润绝大部分被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中间商所掠取,果农往往得不到水果市场交换中的平均利润,果农甚至还要承受卖不出去的风险,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这种农产品营销渠道是目前我国农产品营销渠道的主要形式。
(三)“加工+销售”为主的农产品营销渠道
这种类型的渠道中,主要是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公司为渠道主导,渠道成员之间的关系是简单的交易关系,农户也没有分享到农产品加工增值的好处和流通环节的商业利润:70-79.。
二、我国农产品营销渠道的现有格局
当前,除了极少数涉及国计民生的重要农产品外,蔬菜、水果、水产品、畜禽等90%以上的农副产品已经放开,价格由市场供求决定,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已得到初步发挥,我国城乡分割的多元化的市场竞争格局和营销渠道格局已经基本形成。
(一)我国城市农产品营销渠道格局
城市农产品的营销渠道体系已由过去单纯服务城市的供求转变为服务城市与致富农民并重的内供外销结合型。近年来,农产品运销中介组织得到大力发展,形成了城市多元化的农产品营销渠道体系。
(二)我国农村农产品营销渠道格局
农村作为农产品生产基地,担负着城镇居民的农产品供应,同时,农村又是农产品的消费地。农村农产品营销渠道的结构虽然比较简单。但对于缓解农产品产销之间的季节性、区域性、风险性与消费需求的均衡性、多样性矛盾、使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生产与大市场相衔接之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由各个层次的产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所组成的农产品营销渠道体系,已成为农村地区农产品销售主要载体。
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使得农产品市场的供需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到20世纪末,农产品市场已从以短缺为主要特征的“卖方市场”转变为绝大多数农产品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这种变化一方面推动了农产品营销渠道的变革,使得农产品渠道形式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一些现代新型经营业态如生鲜超市进入农产品销售领域,使得农产品营销渠道组织形式和营销渠道模式正在进一步变革和优化;另一方面,也使得各层次的农产品营销渠道组织在推进农产品流通、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促进农民增收等过程中的作用得以凸显。事实证明:农产品营销渠道体系完善、运行畅顺,地区农产品生产就能持续快速发展,农产品市场就能繁荣兴旺;反之,就会制约农业农村发展,阻碍农户增收李春成,李崇光。农产品营销渠道发展对策探讨[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1):2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