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儿童大脑是如何发育的
每个脑细胞或者说神经元,其形状都酷似一棵树,有两个分叉的末端,有一个叫做“树突”的根系,它可从成千上万的其他神经元那里接收信息,还有一个称为“轴突”的输出端,它向外伸出以便将信息传递给成百上千或更多的神经元。一个人大约有100亿个脑细胞,只需在胎儿期5个月就可以达到这一数目。因此,一个孩子的大脑中差不多有10的15次方个突触或连接,其中每一个都有可能被孩子的经历所改变。
神经学专家们发现:婴儿出生时的突触连接只有成年人的1/10,到3岁时,孩子的突触连接几乎是成年人的2倍——估计有100万亿,到14岁时,孩子的突触连接数量又回落到成年人的水平。这是因为过多的突触连接实际上会降低大脑处理信息的速度。事实上,只有在那些有经验输入的区域,那些使用过的突触才能存活下来;另一方面,孩子自身的体验和经历又决定哪些连接被使用。
2.一个了不起的小脑袋
当胎儿呱呱坠地时,脑中那些支配人的呼吸、心跳、运动等神经系统已完备,可是,那些支配人的会话能力和推理能力等高级功能的神经系统还处于未开发状态。婴幼儿以后的种种经历,是促使这些神经系统生长发展的主要因素。
大脑顶叶皮质对语言、视觉空间和躯体感觉功能具有重要作用。额叶皮质具有多种感觉功能,而且对于运动、情绪表达及语言表达(左侧)都有重要作用。当新生儿出生时,顶叶皮质的神经系统已基本完备,并能基本控制新生儿的手脚活动。当新生儿长到2~3个月的时候,顶叶皮质开始活动。因此,婴儿的眼和手的配合就更加灵活,还可识别物体。
大脑额叶是保证人的意志行为的器官,额叶皮质要等到新生儿长到1岁左右才慢慢发展,因此在行为发展过程中情绪不稳定,随意性较大,特别是对幼儿来说,更不易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往往遇到不顺心或不乐意的事,情绪就低落,就不愿意做事或半途而废。随着额叶皮质的发展,婴儿的会话能力和推理能力也开始得到发展。在平常的教育过程中,做父母的要把握孩子的这些生理和心理上的特点,注意把孩子的兴趣爱好与一定的行为目的结合起来,把对孩子的教育寓于孩子的玩乐、兴趣中去。
3.早期大脑的可塑性
虽然孩子的所有脑细胞都是在妊娠中期形成的,但孩子大脑中突触的数量在出生后增长最为显著。事实上,儿童会产生过多的突触。通过这些过量产生的突触,大脑创造了一个用以选择那些最有用或最活跃连接的机会,尽管大脑在人的一生中都具有可塑性,但由于有这些可从中选择的过剩突触,因此在儿童早期可塑性要强得多。的确有充分的证据表明,突触生产过剩或者说“旺盛”的阶段恰好对应于孩子智力发育过程中的几个“关键期”。
唱歌、讲话和朗读给宝宝听都是刺激他们感官的理想方式。因为宝宝具有高度发达的前庭系统,它是控制人体平衡感的传感网络,因此婴儿对运动,如轻拍、摇摆及被抱着,也会作出很好的反应。
4.如何促进宝宝的大脑发育
在培育孩子发育中的大脑方面,即使最奇特的玩具也不如慈爱的抚育者的笑容或抚摸更有效。从这个角度来看,在教育上最重要的是不要胡乱给孩子灌输术语和公式,而要诱导他们自由地发挥出潜在的能力。对于孩子来说,最佳的诱导方式当然是做游戏和与孩子相处的每一个细小生活细节。
最有效的教育方法是给孩子讲故事。听故事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记忆力,而且能够启发想象力,同时也扩展了他们的知识面。给孩子传授知识,死板地灌输效果往往很差。用孩子们喜欢的方式教,他们不但愿意接受,而且容易记住。
促进孩子大脑发育的方法还有很多,其中简便和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孩子的手动起来,孩子的大脑活跃程度取决于孩子手指尖的动作,动手的同时脑子一定也在动,不断的动作,大脑的发育就不会停顿下来。
孩子的动手操作使儿童肌肉和肢体动作协调,手脑并用,促进身心协调发展。通过儿童自由选择动手,独立操作,专心致志,从而磨炼了意志,增强了自制力、勇气和自信心,同时也满足了自己的心理需要。一些有经验的家长总是设法让孩子的手动起来,如拿一个拨浪鼓让宝宝摇或是拿一张纸让宝宝去撕。
5.宝宝大脑发育的起点
观察发现,视觉可以说是大脑发育的起点,在婴儿生后几分钟内,当妈妈紧紧注视着婴儿的时候,婴儿滴溜溜转动的眼睛会突然停止转动,一瞬间只朝着妈妈的脸庞,这时孩子视网膜上的一个神经细胞就与其大脑皮质的另一个神经细胞联系起来,此时妈妈面部的影像已在婴儿的大脑中留下一个记忆。当婴儿听到“妈”时,他耳朵中的一个神经细胞就会释放出一种称为“神经递质”的化学物质,将“妈”这个信号传送到听觉皮质的一个神经细胞,从此“妈”这个声音就在孩子大脑的一组神经细胞中永久记录下来,而这个细胞将永远不会对其他声音作出反应。
3个月时,婴儿视觉皮质的细胞联系达到最高峰,3岁以后大脑的这种发育停止。虽然这并不意味着大脑发育的过程完全停止,但此时大脑本身的复杂性与丰富性已基本定型。用计算机术语来形容,就是“硬盘已格式化完毕,等待编程”。在今后的年代里,人们只有将就着使用现有的大脑了。
6.大脑发育的精神食粮
宝宝大脑的正常发育需要刺激,在宝宝成长过程中大多数常规的抚育行为都提供了最理想的刺激,包括大人的脸部表情、说话声音及触摸等,并且正是通过互动,他们才会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训练孩子的头脑,莫过于语言。通过自己的语言、表情、动作把母爱传递给孩子,使孩子产生积极的情绪,感到周围温暖、安全,孩子才会主动适应并探索外界环境,以发展自己的智能。同时认识周围的事物,接触周围的人。
找声源是一种非常好的游戏,同时也是刺激宝宝大脑发育的训练方法。比如,父亲在门外按响门铃,妈妈抱着孩子在室内寻找,口中还应不断地问孩子:“宝宝听听,什么东西响了,在哪儿呢?”同时可以指2~3个地方,仔细听听,没有声响;最后走到门口,让孩子再听听门铃响,并打开门看看爸爸按门铃和门铃响之间的关系,告诉他门铃是有人在按,表示请你去开门,之后让爸爸走进屋来。这个游戏可以反复玩,也可以变换角色,让妈妈抱宝宝在外边按门铃,让爸爸来开门。
7.0~3岁孩子记忆的奥秘
其实,孩子出生不久就开始表现出自己的一些能力了,这就是为什么小婴儿虽然不会说话,却能记住父母的音容笑貌而会认生。因为小脑袋里主管视觉和听觉的皮质,也是属于最早发育的区域之一,并在婴儿3个月大的时候就可以达到最高的水平。随着宝宝慢慢长大,他会自然获得记忆力,如果能有目的、循序渐进地进行教育,宝宝的记忆潜能会得到很好的发挥。
宝宝最容易记住什么呢?当宝宝听到儿歌或者故事的时候,特别容易记住最有感情的歌词或句子,如果表演者再配以动作手势,更容易使他记忆深刻。或许你还不知道,这种情绪性的记忆力大约开始于出生6个月时,甚至还可能更早呢。对于使他高兴、悲伤或气愤的事情或情景,以及其他容易引起情绪反应的事物,特别容易记在心上。宝宝脑中记忆内容的长短会受各种因素影响,这一点跟成年人相似,越是让他印象深刻的人、事、物,越能让他记忆持久。
在出生后的6~8个月,婴儿大脑里主管语言区域的“突触”数量就能逐步达到峰值,他们可以从多种语言中觉察出基本声音来。在这一期间,如果孩子的成长环境过于单一,到了1岁左右时,此技能的优势就可能失去。
8.左右脑的分工
人类大脑分为左右两半球。左半球——左脑,拥有语言中枢,能操纵语言,读解文字、数学,写文章,能将复杂事物细分为单纯要素,有条不紊地进行条理化思维。右半球——右脑,具有鉴赏绘画、欣赏音乐、凭直觉观察事物、纵观全局、把握整体等功能。用大脑生理学理论解释,右脑具备类别认识能力、图形认识能力、空间认识能力、绘画认识能力、形象认识能力。
儿童在其左脑定型之前,语言中枢尚未完全成熟,几乎全部是以右脑为中心来观察、分析事物的。有鉴于此,选择社会性的内容,运用图像、表演、操作等方法来活化右脑,可以减轻左脑的负担,促进幼儿左右脑平衡发展,达到智力开发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