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45000000058

第58章 刘勰

刘勰(466?—539?),子彦和,祖籍东莞郡莒县(今属山东),世居京口(今江苏镇江)。南朝梁人,少好经,博通经论,初为奉朝请,历大未令,东宫通事舍人,步兵校尉,以文才为昭明太子及沈约所吏,晚年出家,有《文心雕龙》等。

灭惑论

或造《三破论》者,义证庸近,辞体鄙拙。虽至理定于深识,而流言惑于浅情,委巷陋说,诚不足辨。又恐野听,将谓信然,聊择其可采,略标雅致。

《三破论》云:道家之教,妙在精思得一,而无死入圣;佛家之化,妙在三昧神通,无生可冀,名死为泥洹,未见学死而不得死者也。

《灭惑论》曰:二教真伪,焕然易辨。夫佛法练神,道教练形。形气必终,碍于一垣之里;神识无穷,再抚六合之外。明者资于无穷,教以胜慧;暗者恋其必终,诳以仙术。极于饵药,慧业始于观禅,禅练真识,故精妙而泥洹可冀。药驻伪器,故精思而翻腾无期。若乃弃妙宝藏,遗智养身,据理寻之,其伪可知。假使形翻无际,神暗鸢飞,戾天宁免为鸟?夫泥洹妙果,道惟常住,学死之谈,岂析理哉?

《三破论》云:若言太子是教主,主不落发,而使人髡头;主不弃妻,而使人断种,实可笑哉!明知佛教是灭恶之术也。伏闻君子之德,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灭惑论》曰:太子弃妻落发,事显于经,而反白为黑,不亦罔乎!夫佛家之孝,所苞盖远。理由乎心,无系于发,若爱发弃心,何取于孝?昔泰伯、虞仲,断发文身,夫子两称“至德”“中权”,以俗内之贤,宜修世礼,断发让国,圣哲美谈。况般若之教,业胜中权,菩提之果,理妙克让者哉!理妙克让,故舍发取道;业胜中权,故弃迹求心。准以两贤,无阙于孝;鉴以圣境,夫何怪乎?

第一破曰:入国而破国者,诳言说伪,兴造无费,苦克百姓,使国空民穷,不助国生人减损,况人不蚕而衣,不田而食?国灭人绝,由此为失,日用损废,无纤毫之益。五灾之害,不复过此。

《灭惑论》曰:大乘圆极,穷理尽妙,故明二谛以遣有,辨三空以标无,四等弘其胜心,六度振其苦业。诳言之讪岂伤日月!夫塔寺之兴,阐扬灵教,功立一时,而道被千载。昔禹会诸侯,玉帛万国;至于战伐,存者七君;更始政阜,民户殷盛;赤眉兵乱,千里无烟。国灭人绝,宁此之由?京索之时,石穀十万;景武之世,积粟红腐。非秦末多沙门,而汉初无佛法也。验古准今,何损于政?

第二破曰:入家而破家,使父子殊事,兄弟异法;遗弃二亲,孝道顿绝;忧娱各异,歌哭不同;骨血生仇,服属永弃;悖化犯顺,无昊天之报。五逆不孝,不复过此。

《灭惑论》曰:夫孝理至极,道俗同贯。虽内外迹殊,而神用一揆。若命缀俗因,本修教于儒礼;运禀道果,固弘孝于梵业。是以咨亲出家,《法华》明其义;听而后学,维摩标其例。岂忘本哉?有由然也!彼皆照悟神理,而鉴烛人世,过驷马于格言,逝川伤于上哲。故知瞬息尽养,则无济幽灵;学道拔亲,则冥苦永灭。审妙感之无差,辨胜果之可必,所以轻重相权,去彼取此。若乃服制所施,事由追远,礼虽因心,抑亦沿世。昔三皇至治,尧舜所慕,死则衣之以薪,葬之中野,封树弗修,苴斩无纪,岂可谓三皇教民,弃于孝乎?爰及五帝,服制焕然,未闻尧舜执礼,追责三皇。三皇无责,何独疑佛?佛之无服,理由拔苦;三皇废丧,事沿淳朴。淳朴不疑,而拔苦见尤,所谓朝三暮四,而喜怒交设者也。明知圣人之教触感圆通,三皇以淳朴无服,五帝以沿情制丧,释迦拔苦,故弃俗反真,检迹异路,而玄化同归。

第三破曰:入身而破身。人生之体,一有毁伤之疾,二有髡头之苦,三有不孝之逆,四有绝种之罪,五有亡体从诫。惟学不孝,何故言哉?诫令不跪父母,便竞从之。儿先作沙弥,其母后作阿尼,则跪其儿。不礼之教,中国绝之,何可得从?

《灭惑论》曰:夫栖形禀识,理定前业;入道居俗,事系因果。是以释迦出世,化洽天人,御国统家,并证道迹。未闻世界普同出家,良由缘感不一,故名教有二,缙绅、沙门所以殊也。但始拔尘域,理由戒定。妻者爱累,髪者形饰,爱累伤神,形饰乖道,所以澄神灭爱,修道弃饰。理出常均,教必翻俗。若乃不跪父母,道尊故也;父母礼之,尊道故也。《礼》:“新冠见母,其母拜之。”喜其备德,故屈尊礼卑也。介胄之士,见君不拜,重其秉武,故尊不加也。缁弁轻冠,本无神道;介胄凶器,非有至德。然事应加恭,则以母拜子;势宜停敬,则臣不跪君。礼典世教,周、孔所制,论其变通,不由一轨。况佛道之尊,标出三界,神教妙本,群致玄宗。以此加人,实尊冠胄。冠胄及礼,古今不疑;佛道加敬,将欲何怪?

《三破论》云:佛旧经本云“浮屠”,罗什改为“佛徒”,知其源恶故也。所以名为“浮屠”胡人凶恶,故老子云:“化其始,不欲伤其形。”故髡其头,名为“浮屠”,况屠割也。至僧祎后改为“佛图”。本旧经云“丧门”,丧门由死灭之门,云其法无生之教,名曰“丧门”;至罗什又改为“桑门”,僧祎又改为“沙门”。“沙门”由沙汰之法,不足可称。

《灭惑论》曰:汉明之世,佛经始过,故汉译言音字未正。“浮”音似“佛”,“桑”音似“沙”,声之误也。以“屠”为“图”,字之误也。罗什语通华戎,识兼音义,改正三豕,固其宜矣。《五经》世典,学不因译,而马、郑注说,音字互改。是以昭穆不祀,谬师资于《周颂》;允塞宴安,乖圣德于《尧典》。至教之深,宁在两字?得意忘言,庄周所领;以文害志,孟轲所讥。不原大理,惟字是求,宋人申束,岂复过此?

《三破论》曰:有此三破之法,不施中国,本正西域,何言之哉?胡人无义,刚强无礼,不异禽兽,不信虚无。老子入关,故作形像之教化之。又云:胡人粗犷,欲断其恶种,故令男不娶妻,女不嫁夫。一国伏法,自然灭尽。

《灭惑论》曰:双树晦迹,形像代兴,固已理精无始,而道被无穷者矣。案李叟出关,运当周季,世闭贤隐,故往而忘归。接舆避世,犹灭其迹,况适外域,孰见其踪?于是奸猾祭酒,造《化胡》之经,理拙辞鄙,厮隶所传。寻西胡怯弱,北狄凶炽。若老子灭恶,弃德用刑,何爱凶狄,而反灭弱胡?遂令犭严狁横行,毒流万世,豺狼当道,而狐狸是诛。沦湑为酷,覆载无闻。商鞅之法,未至此虐;伯阳之道,岂其然哉?且未服则设像无施,信顺则孥戮可息。既佛教矣,方加极刑。一言失道,众伪可见。东野之语,其如理何?

《三破论》曰:盖闻三皇、五帝、三王之徒,何以学道并感应而未闻佛教?为是九皇忽之,为是佛教未出?若是佛教未出,则为邪伪,不复云云。

《灭惑论》曰:神化变通,教体匪一,灵应感会,隐现无际。若缘在妙化,则菩萨弘其道;化在粗缘,则圣帝演其德。夫圣帝菩萨,随感现应,殊教合契,未始非佛。固知三皇以来,感灭而名隐,汉明之教,缘应而像现矣。若乃三皇德化,五帝仁教,此之谓道,似非太上。羲农敷治,未闻奏章;尧舜缉政,宁肯书符;汤武抒暴,岂当饵丹。《五经》典籍,不齿天师,而求授圣帝,岂不悲哉!

《三破论》曰:道以气为宗,名为得一。寻中原人士,莫不奉道。今中国有奉佛者,必是羌胡之种。若言非邪,何以奉佛?

《灭惑论》曰:至道宗极,理归乎一;妙法真境,本固无二。佛之至也,则空玄无形,而万象并应;寂灭无心,而玄智弥照。幽数潜会,莫见其极;冥功日用,靡识其然。但言万象既生,假名遂立,梵言菩提,汉语曰道。其显迹也,则金容以表圣,应俗则王宫以现生。拔愚以四禅为始,进慧以十地为阶。总尤鬼而均诱,涵蠢动而等慈。权教无方,不以道俗乖应;妙化无外,岂以华戎阻情!是以一音演法,殊译共解;一乘敷教,异经同归。经典由权,故孔、释教殊而道契;解同由妙,故梵、汉语隔而化通。但感有精粗,故教分道俗;地有东西,故国限内外。其弥纶神化,陶铸群生,无异也。故能拯拔六趣,总摄大千。道惟至极,法惟最尊。然至道虽一,岐路生迷,九十六种,俱号为道。听名则邪正莫辨,验法则真伪自分。案道家立法,厥品有三:上标老子,次述神仙,下袭张陵,太上为宗。寻柱史嘉遯,实为大贤,著书论道,贵在无为,理归静一,化本虚柔。然而二世弗纪,慧业靡闻。斯乃导俗之良书,非出世之妙经也。若乃神仙小道,名为五通,福极生天,体尽飞腾。神通而未免有漏,寿远而不能无终。功非饵药,德沿业修。于是愚狡方士,伪托遂滋。张陵米贼,述记升天;葛玄野竖,著传仙公。愚斯惑矣,智可罔与!今祖述李叟,则教失如彼;宪章神仙,则体劣如此。上中为妙,犹不足算,况效陵、鲁,醮事章符?设教五斗,欲拯三界,以蚊负山,庸讵胜乎?标名大道,而教甚于俗;举号太上,而法穷下愚。何故知邪?贪寿忌夭,含识所同,故肉芝石华,谲以翻腾;好色触情,世所莫异,故黄书御女,诳称地仙;肌革盈虚,群生共爱,故宝惜洟唾,以灌灵根;避灾苦病,民之恒患,故斩缚魑魅,以快愚情;凭威恃武,俗之旧风,故利兵钩骑,以动浅心。至于消灾淫术,厌胜奸方,理秽词辱,非可笔传。事合氓庶,故比屋归宗。是以张角、李弘,毒流汉季;卢悚、孙恩,乱盈晋末。馀波所被,实蕃有徒。爵非通侯,而轻立民户;瑞无虎竹,而滥求租税。麋费产业,蛊惑士女,运迍则蝎国,世平则蠹民,伤政萌乱,岂与佛同?且夫《涅槃大品》,宁比《玄妙上清》?金容妙相,何羡鬼室空屋?降伏天魔,不慕幻邪之诈;净修戒行,岂同毕券之丑!积弘誓于方寸,孰与藏宫将于丹田?响洪钟于梵音,岂若鸣天鼓于唇齿?校以形迹,精粗已悬;核以至理,真伪岂隐?若以粗笑精,以伪谤真,是瞽对离朱曰:“我明也。”

同类推荐
  • 此行莫恨天涯远

    此行莫恨天涯远

    《此行莫恨天涯远》这本书,不是游记、游说、传说的故事,它没有误导我们视线,没有欺负我们嗅觉触不到的地方。闭目中的享受,喧闹都市中的教堂,袅袅炊烟的轻叙,我们会忘记滚滚红尘中的繁杂,脚步停止在商贩的吆喝和行人步履间来思想她给我们创造的意境。故事中有无数个说法,你会笑、叹,会流泪、感慨。杨银娣给我们展示人生的一番又一番的通悟。
  • 生活在真实中

    生活在真实中

    崔卫平所著的《生活在真实中》是一本难得的饱含哲思和灵性的书。崔卫平是一位充满智慧和正义感的思想者,她的《生活在真实中》对我们广泛关注的十多位国内外诗人、作家、哲学家进行了生动的评论,她的文字间充满了反复的思辨和诘问,闪耀着智者的光芒,她的那些充满人文关怀的真知灼见,对于我们的精神生活和文学创作有很多指导意义。
  • 危巢坠简:许地山作品精选

    危巢坠简:许地山作品精选

    本书是感悟文学大师经典,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本套图书格调高雅,知识丰富,具有极强的可读性、权威性和系统性,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收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陈列。
  • 故乡的路

    故乡的路

    本书收录了胡定宋散文50余篇,主题为“过去的事情”,有作者生命中过去的人和事,以及最刻骨铭心的,对过去的怀念之情。本书同时收录了作者的游记、报道文学以及小说若干篇。
  • 胡适说:文学与历史

    胡适说:文学与历史

    大半个世纪,胡适一直饱受争议,但不妨碍他大师的地位。他是中国现代思想史承前启后的第一人,是倡导文学改良的第一人,是中国近代第一个真正的自由主义者。本书精心编选了胡适在当时即引起很大反响的散文随笔精要,也最易于大家把握的篇章,阅读本书。不但能让您能窥见胡适先生思想宝库中闪烁的数不清的珍宝,也彰显其治学、为人、处世的大师风范。
热门推荐
  • 仙始

    仙始

    楚天羽,出生在修神者达到巅峰的时代,不过他却不能够修炼,因为他的上丹田是封闭的,而修神者必须修炼上丹田,楚天羽注定了是废物。不过楚天羽并未被此打倒,而是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了一个新的流派,那就是修仙,既然我的上丹田不能修炼,那我的下丹田呢?那我的中丹田呢?故事由此开始。
  • 灵魂革命

    灵魂革命

    这是一个众神居住的世界,神魔大战将大地变成海洋,当时被粗暴撕裂的天空直至千年后的今天仍未复原,人类在这里实在过于渺小,仅是为了生存便已竭尽全力,直到人类得到天神的青睐,才终于获得了生存的空间;---主角张天赐,在补习回家的路上,打算救一名跳江轻生的女子,结果不慎坠江,漂流到异世界;-在这里,不仅性命,连贞操随时都可能遭遇危险……原《超越使命》从今日起改名为《灵魂革命》请大家继续支持本书!!!
  • 低于海平面:荷兰生活手记

    低于海平面:荷兰生活手记

    这是一本随笔集子,是一本作者的出国手记。作者跟随丈夫来到荷兰,用一个最平凡普通的中国人的眼睛看西方,从吃饭穿衣,点点滴滴中感受东西方的差异,经历了好奇、感叹、敬佩和反思,从中看到了差距,感受到了冲击,也不乏忧虑和感慨,同时也学会了如何敬重生命,珍爱生活。
  • 俯仰诸圣

    俯仰诸圣

    宇宙破碎,洪荒时代消失,道祖鸿钧无奈,联合天道修复原本的七界,原本辽阔无边天上人间地狱都支离破碎,分成无数碎冰,无数种族伤及根本,只能逃到别的宇宙生存,六道破碎,无人能轮回,鸿钧只能融入大道之中,等待下一场大劫到来,到底是什么一战斗,既然会发生这样的事、、、、、
  • 重生之锦绣春

    重生之锦绣春

    一不小心穿越了,江南水乡,远离朝局,黄锦只想带着全家发家致富奔小康。怎奈一次神秘邂逅,江湖之远,却牵扯进庙堂之争。他本是傲娇皇孙,被她的独特吸引,开始步步为营,挖下陷阱,只为了让她无路可退。
  • 引魂渡

    引魂渡

    传说在曼陀罗花盛开的地方有一个渡魂之人,她可以使人死而复生还,并且统领着冥界的所有亡魂。只要拥有她就可以称霸天下,她爱上一人,可是却被当做棋子。当时机成熟,天命到来,她是否还能再次欺骗自己的心呆在他的身边。
  • 魔典

    魔典

    人生就是充满了种种意外与传奇,这不邹辰误打误撞修炼地摊书遇到雷劈,穿越到异世。从此他将踏上新的征程,逆天改命,热血奋斗,问鼎巅峰,且看主角如何诛杀各路神魔。
  • 青之幻世

    青之幻世

    一款神秘的游戏,让人难以分辨真实与虚幻的界限。一场未知的旅途,让人拥有超越一切的力量。哈哈,这次的简介写的不错,跟没写差不多……
  • 佛魔随心

    佛魔随心

    人活着就是一场修炼。我们走过来的路便是我们所修的道。世间轮回早已有所安排,但只有靠自己努力得来才能够活的精彩。
  • 魔力澎湃

    魔力澎湃

    以独特视角,带你一睹魔法绚烂奇观东方穿越男,降临西方异界。面对强敌环侍,迷雾重重有多少强者并起大陆山河锦绣我怎奈一身魔力澎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