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你不会有什么感觉,因为一切都在你体内悄悄地发生着。
直到有一天,你发现自己突然长大了:身体长高,体重增加,声音变粗,甚至出现令你难为情的“骚动”,这时候你开始认识自己——一个全新的自我。
情绪的强烈和不稳定,时不时地有些躁动和渴望。正是处在青春发育期的少男少女普遍存在的现象。好多大人都觉得青春期的孩子特别难琢磨,刚才还兴高采烈呢,怎么一会儿就“晴转多云”,甚至电闪雷鸣,暴雨倾盆了呢?其实,这并不是故意的,也不是有“病”或者“犯神经”,而是青春期的心理特点之一。
处在青春期的青少年,至少面临着三方面的压力和挑战:一方面身体正在急剧发育,特别是性方面的发育和成熟,使他们积蓄了大量的能量,容易过度兴奋;一方面学习上的任务很重,不得不面对激烈的竞争,心理压力普遍比较大;再一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渴望对外部社会有更多的了解,人际交往也逐渐增多,各种各样的信息纷至沓来,这就使他们要处理的.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了。这三方面的压力常常交织在一起。矛盾此起彼伏,虽说生活的内容大大丰富了,但也不再像幼儿园、小学时那样单纯容易了。而这时,他们大脑的神经机制并没有发育健全,调节能力还比较差,因此面对各种压力和刺激,便很容易产生心理不平衡。青少年又不像成年人那样善于控制或掩饰自己,常常喜怒皆形于色,便显得情绪忽高忽低,特别不稳定了。
虽说情绪不稳定是青春期的心理特点,但是由于情绪的波动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一定影响,比如影响我们与他人的关系、分散我们的学习注意力,长期的恶劣情绪还会使人生病,因此还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
每个人都要经历这个过程。尽管青春期有许多新鲜事。然而它对每个人来说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接纳你的身体
青春期的到来,身体自然要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这使得一些青少年兴奋,同时也给一些青少年带来许多烦恼。
有一天儿子神秘地对老爸说:“爸,我刮胡子了。”
老爸:“好啊,你长大了啊,我和你妈都很高兴。但是要告诉你,可得悠着点。”
长胡子是青春期的正常变化,胡须的出现,意味着男孩子第二特征的发育,确实是一件好事。
同时,关于胡子的事情我们应该有些注意。俗话说:“开弓没有回头箭。”刮胡子成习惯后,就会成自然,日子一长,不刮真还不行,不过,千万要注意安全,手工剃刀虽然好使,但要多加留心,千万不要用力过猛,将脸划伤哟。男孩子到一定年龄就要长胡须,有的长得早些多些,有的长得晚些少些,有的集中于口唇周围,有的遍及两腮,这些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长胡须是男性的特征之一,如果修饰得当,会使男性美更加突出,更富有男子汉的气质。
可有些男孩子,不喜欢自己长胡须,为了“漂亮”,往往用手或器具一根根将其拔掉,以为这样会使胡须减少一部分,殊不知,这样拔胡须只拔掉了胡须的上半部,其根部仍然留在毛囊里,胡须还会再长出来,同时拔胡须会反射性地刺激未遭破坏的毛囊生长旺盛,使胡须长得更快更多。
此外,在人的皮肤上寄生着成千上万的各种细菌,其中有致病力非常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胡须拔掉后,细菌往往会进入毛囊,造成化脓性感染,形成毛囊炎,进而发展成疖肿,即使痊愈了。在脸上也可能留下疤痕,影响美容。再说,胡须恰好生长在面部“危险三角区”内,如果拔胡须后引起感染,细菌很可能通过没有静脉瓣的眼静脉进入颅内海绵窦,使感染迅速扩散,引起海绵窦感染性栓塞、脑膜炎、脑脓肿、败血症等,如抢救不及时还会引起生命危险。所以男孩子不要拔胡须。你问我是不是赞成你刮胡子,其实,留不留胡子,本是各人所爱。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对这一问题都缺少关心。
首先是留胡子的利弊问题。赞成者认为,胡子表明成熟,使人更有男人味。冬天可以保温,一年还可节省80小时的刮胡子时间。反对者认为,胡子,尤其是大胡子,看起来不整洁,不舒服,劳动起来不利索。法国的科学家还得出结论:蓄须可能引起秃发,胡子越长,秃发越快。理由是:身体要散发热量,头部是重要的散热渠道,由于浓密的胡子妨碍敞热,会使大脑的热量增加,为了保障大脑的正常功能,就只好脱落大量头发,使热量加快散出。前苏联医学家则说,胡子上带有很多细菌和有毒物质,人在呼吸时,这些细菌和有毒物质会随之吸进肺内,从而危害健康。虽说许多国家的古人爱留胡子,但每一时期有每一时期的风俗习惯,并非永恒不变,所以刮胡子在古时已提到了日程上。
过去不少人一直认为,胡子剃得越勤,它就长得越快,毛也越硬。也有人认为,胡子的生长速度始终是一致的。剃须并不促进胡子的生长,也不会使之变硬,为此而进行了几十年的论争。现在一致的意见是:剃刀与胡子的生长速度和软硬程度毫无关系。
有的人不用剃刀而用镊子拔。这不好。有人调查发现,经常拔胡子,对大脑是种恶性刺激,是造成神经衰弱的原因之一。理由是,口唇周围的一些穴位与大脑有联系。拔胡子的另一害处是,可能会引起皮肤炎症。
爱照镜子是女孩的天性
进入中学以后,有相当一部分女孩子的衣袋中装有镜子,会时不时地拿出来照照,有些女孩已经开始化一些淡妆了。
女孩子天生爱美,爱照镜子是这一年龄段的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一个特.征,是女孩子爱美的一个反映。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孩子,由于生理发育趋于成熟,心理也发生了急剧变化。此刻,他们开始把注意力指向自己,并且首先指向自己的身体。
在他们看来,外貌是构成一个人最重要的成分,所以他们常常以貌取人,平时在交往中,只要认为对方漂亮潇洒,就很容易产生好感,观看影视节目,也特别关注演员的长相。平时,他们很注意别人对自己外貌的评价,尤其是女生特别喜欢听人夸自己长得好看,并为此而骄傲和自豪。如果长相不美或身体局部有某种缺陷,就会因此而苦恼、焦虑、自卑,甚至产生悲观情绪。
这些现象反映出外貌特征对青少年的心理发展所具有的重要影响,难怪他们在镜子面前要反复端详自己。
另外,处于青春期的男女学生都有了比较明显的性别特征。他们不仅关心自我,而且对异性也表现出特殊兴趣,并想吸引异性对自己的注意。为了讨得异性的欢心,他们也需要在打扮和修饰方面下些功夫。
应当指出的是,青少年的心理毕竟还没有完全成熟,所以他们过分追求表面上的东西,就像站在镜子前面观赏自己的影像一样,只注重外在的形式而忽略了内在的本质,对于做人的真正内涵还缺乏深刻的理解。所以,要明白,即使脸上长了几颗小痘痘,长了几颗小雀斑也照样无伤大雅的。
要记得,女孩子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分外美丽哦!
把曲线亮出来
有些女孩子认为,优美的曲线只有成熟的女人才能拥有,自己还是懵懂少女,亮出自己的曲线是不是有些太“那个”了。
存有这种心理的女生不是少数,当她们发现自己的胸脯开始发育的时候,心中有一些隐隐的兴奋和一些隐隐的羞涩,于是连走路都猫着腰,不敢像以往那样抬头挺胸了。
这几天,妈妈的眼光老是盯住萁子的胸部,好像在研究什么。“如果她不是我的妈妈,”萁子想,“我一定对她怒吼:有什么好看的!”
平时萁子天天穿校服,妈妈可省心啦,不用为她买衣服。可是今天妈妈拖萁子去百货商厦,说是要给她买衣服,奇怪!
来到女装部,妈妈径直朝内衣柜台走,边走边说,你到了该戴胸罩的年龄了。萁子低头看看自己的胸部,这些日子似乎变化很大。由于害羞,她整天佝偻着身子,好像矮掉了一截。其实班级里已经有女同学戴胸罩了,比如小楠,可是她总觉得太露骨了。很不好意思。
商厦里,女式内衣琳琅满目,各种品牌的广告争妍斗奇,红的、紫的、棉的、丝的胸罩,三角裤好招摇,像开展览会似的。第一次穿行在这花花绿绿的世界里,说实话,萁子的心还是有点虚,不要给认识的同学撞见才好啊。
妈妈很在行似的一排一排又看又摸,她告诉萁子,棉质的很舒服,尼龙的很漂亮,蕾丝花边的虽然好看,但是有的人对它皮肤过敏。后来妈妈为其子看中了一件粉红色棉质带花边的式样,营业员阿姨取了最小的号码让她去试衣室试一试,萁子很不好意思地关紧门,一穿上身,却发现戴上胸罩使她胸部的曲线更优美了,而且她试着在地上跳了一下,它很跟她的身。“这样太好了,以后上体育课跑步什么的不会使我有不雅观的顾虑。曾经听卫生老师说,合身的胸罩能保护胸部更健康地发育。看样子,老师和妈妈的话没错。”萁子想。
挽着妈妈的手,萁子挺直身子,神气地在商场里走来走去,看见试衣镜就偷偷地照一照胸部的曲线,很好,有点大姑娘的感觉了。
像萁子那样,大方地把曲线亮出来,就是一种美丽。
不必为苗条过分投入
一次校会上,梅子摇摇晃晃的,好像要昏倒的样子。她旁边的李老师和小青马上扶住了她,往卫生所走去。梅子的脸色苍白,额头直冒冷汗,看起来很吓人。
到了卫生所,护士阿姨帮忙把她安顿在床上,就开始问她:“现在觉得怎么样?”
梅子虚弱地说:“头晕。”
护士阿姨帮她量了体温、血压,才拿下听筒,继续问她:“你吃过早餐了吗?”
梅子的眼睛里涌上一层泪光,她轻轻地摇头,泪水就滑下了脸颊。
小青抢着说:“她不只是没吃早餐,连昨天的午餐、晚餐也没吃呢!”
“为什么?”李老师惊讶地问。
小青说:“还不是为了‘减肥’嘛!她听说什么‘断食疗法’,每天可以减掉一公斤,就说要试一试。我跟她说,你又不胖,干吗减肥呢?她说她的小腿好粗,脸也太圆了,如果可以减五公斤,就会刚刚好。你看,减出毛病了吧?第二天,身体就受不了啦!”
小青说到这里,李老师没说什么,只叫梅子好好休息,然后她们就回教室上课了。
梅子在卫生所躺了一上午,下午回到了教室。她回来的时候,李老师正在黑板上写作文题目——《我和我的身体》。李老师放下粉笔,看了梅子一眼,意味深长地说:“你的身体,是要和你相伴一生的。你喜欢你的身体吗?很多人不满意自己的身体,千方百计地要改造它;有些人却可以跟自己的身体和平共处。这和美丑没有关系,而和你赋予自己的‘身体形象’有关。今天同学们就用这个题目,写一篇文章。”
老师讲完后,男生在底下抗议:“好难写喔!老师,换个题目吧!”“老师,我们又不像女生那么爱漂亮,到底要写什么?”
没有多久,大家就“认命”地开始写了。大刚把作文的草稿纸拿过来,问李老师:“老师,你能不能给我个别辅导一下?”
李老师问他:“你对自己的身体满意吗?”
大刚说:“不满意,但是可以接受。”
“什么外交辞令。”
“嗯,大部分满意!小部分,唉!难免有些遗憾。”
“比方说——”
“比方,我那双萝卜腿,唉!走在路上大概会引来一大群兔子。还有,我的胸肌不够发达、身材不够魁梧、声音不够低沉、眼睛……”
“这还叫‘小部分’啊?你简直没有一个地方满意嘛!”
李老师又问:“那你打算怎么办?”
“什么东西怎么办?”大刚一脸的莫名其妙。
“这些不满意的地方啊!”
“顺其自然嘛!”大刚潇洒地说:“像声音,可能过两年就变了;胸肌,就要多运动啦;萝卜腿嘛,没药救了,管他的!”
李老师笑笑,把草稿纸还给他:“对呀!就是这样。你把这些都写进文章就行啦!”
“太平公主”不必急有些女孩由于没有丰满的胸脯和美丽的身材,显得格外焦急。
邻居家赵妈妈有个16岁的女儿玟玟。最近,不知玟玟怎么了,一会儿对着镜子照,一会儿又趴在床上哭,甚至连饭也不吃了。妈妈问她为什么,她也不说话,把妈妈急得不得了。一天,赵妈妈看见玟玟在日记里写下这样一段话:“没有起伏的原野,即是荒芜;缺少波涛的海洋,即是死海。天既生我,为何又惩罚……”百思也不得其解。
接下来的几天里,玟玟没有去上学,一直在家里哭。赵妈妈以为玟玟真的病了,带她去医院。医生一直感觉她身上滚烫,一量才知道是高烧,体温三十九度五,医生要给她听一下心肺,她说啥也不肯。这时医生才发现她把胸束得紧紧的,想帮她松松,她把胸脯捂得更紧了。在医生和她妈妈再三劝说下,她才揭开束胸带,里面还有纱布,打开一看,把医生和她妈妈都吓坏了。原来,她的两个乳房侧面都有刀口,而且红肿得很厉害,刀口处已经有脓血渗出,表明有严重感染。
医生消毒后,拆线打开伤口,立即有脓液流出。医生分别从两侧乳房内取出两个填充假体,接下来经大剂量抗生素治疗,以及一个多月的反复换药,伤口才慢慢愈合,但乳房上的瘢痕,恐怕很难消失了。少女的隆乳梦,就这样破碎成一个悲剧。
现在有些少女刚刚开始发育,就害怕自己成为“太平”公主。“太平”是指胸部太平坦了,有些女孩认为,平胸对异性缺乏吸引力。其实,人们更注重自然,“加工”,便失去自然。况且。少女正处在青春发育期,据医学观察,东方女性通常在20岁以后,乳房发育才会完成。所以少女对隆乳术尤须谨慎。
乳房的构成,主要与乳腺、胸肌、乳房内脂肪组织有关,这意味着体健自然胸丰。对青春少女来说,若想丰胸有术,锻炼胸肌、增加脂肪,方是可行之道,但丰腴和清瘦的女性,乳房大小还是有差别的。
因此,少女不可操之过急,情急乱投医反而可能“拔苗助长”。少女要注意改掉长时间伏案读书的毛病,适度地做扩胸运动,沐浴时可做自我按摩,生活起居正常,胸部自然就会发育。隆乳手术起码应在乳房发育成熟后才能考虑。少女留心乳房发育的同时,千万别忘了注意身体其他部位的发育。有些医生提议。若乳房已发育两年,仍不见初期来临,或者超过18岁仍未来月经的少女,最好到妇产科接受检查,若是******闭锁、无****等问题,可早发现,早治疗。
“校花”也有烦恼
都说青春无悔,柳絮却为自己的青春容颜而烦恼。
孩提时代,柳絮总嫌长得慢,做梦都想一夜之间成为亭亭玉立的小姐,自己能有像电影里女演员般的身材、容貌。同时,她也对自己的容貌感到不满意。
上了职高,柳絮由扎小辫带小花的小姑娘长成了一个俊俏少女。同学都戏弄地称她“五百年才出一个”,捧她为“校花”,爸爸妈妈也为有她这个“西施”坯子骄傲不止。开始,柳絮甚是满足,再加上她聪明伶俐,能感到周围女伴投来的羡慕眼光。可是后来由此滋生的一些烦恼却缠绕其身。
柳絮生性活泼、性格开朗,她想尽情地玩,去同活泼的男生打羽毛球,听流行音乐会,但她担心别人的闲话,说她轻佻。
柳絮学习很用功,她对语文、外语课非常感兴趣,学习成绩很好,但她对理科,特别是对数学不感兴趣,学习特别吃力。她怕因为这门课成绩拖整个学习成绩的后腿,怕别人说她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就会美!没有真本事”。
女同学中形成了不同的小群体,柳絮不喜欢只与部分女伴交往,不想加入她们的小群体之中,又怕别人说她清高傲慢。
总之,柳絮因自己容貌美丽平添了不少烦恼。
实际上在生活中,美人遇到的烦恼,远不至这些。详细分析,包括如下几方面。
(1)美人儿易被人嫉妒,尤其是同性的嫉妒。在同异性的交往中,他们很容易讨人喜欢,易于打开交际局面,得到更多的朋友。相形之下,容貌平平或较差的人则易受冷落而心怀不快。有的人就会把这种不满发泄到美人儿身上,对美人儿生出许多无名妒火,而美人儿常常是无辜的。
(2)成见效应的作用。在一些人心目中,美人儿并不是很吃香的。心理学家的调查表明:男性往往认为女性的漂亮是轻浮、薄情、水性杨花的标志。女性则认为男性的漂亮是愚蠢、好色、虚伪的象征。总之美人儿是徒有其表,或外表与心灵相反。
(3)虽然在“理论”上对美人儿有种种非难,但在实际生活中,青年人却常把美作为追求异性的第一条件,许多人都来追求美人儿,但美人儿毕竟是少数。成功者当然心满意足,失败者就可能醋意大发,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对美人儿进行诋毁。有的还可能怀恨在心,挟嫌报复,致使美人儿常比一般人遇到更多麻烦。
(4)一般人交往,人们都不觉得有什么不正常,而美人儿即使是进行正常的交际,也常被人看作是交际花、浪荡儿。如果美人儿在社交圈子不予应酬,则有清高傲慢之嫌;礼尚往来,又生轻薄放荡之讥。进退维谷,左右为难,这也是美人儿常有的烦恼。
怎样减少这些烦恼呢?这里仅从心理学的角度提供几点意见作为参考。
(1)切戒傲慢、盛气凌人。谦虚是立身之本。心理学研究表明:百分之百的人都愿意同具有尊重人、谦虚、乐于助人的个性品质的人交往;并认为只有具有这些品质的人才有好人缘。同样,几乎百分之百的人都对那种以自我为中心、不尊重他人、狂妄傲慢、自命不凡的人表示嫌弃。这就是说,谦虚是每个人都应具备的美德,对于有傲慢之嫌的“美人儿”来说,尤其应注意养成这种美德。
(2)切忌招摇过市,炫耀卖弄。风流潇洒的美男子和妙龄丽质的女青年,本来就是众人瞩目的对象,易招人忌妒,炫耀卖弄更会火上浇油。心理学认为,人们在感知事物时。常有一种逆反心理。对人的认识也是同样,越是招摇过市,炫耀卖弄,越表明他的浅薄无知,越会降低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3)由人际知觉的成见效应可知,人们常认为人的外表与内涵恰好相反,美人儿多数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可见人们衡量一个人,是把他的外貌与内涵联系起来看的。内涵主要是指人的知识、能力、品德修养等。人的外貌如同商品的装潢,商品的畅销固然与装潢有关,但主要还是靠商品的功能与质量。人又何尝不是如此?
(4)交往要适度。通常,美人儿的交际活动是较多的,交际的范围是较广的,而且多半是异性之间的交往。这既有他人主动献殷勤、曲意逢迎的原因,也有个人虚荣心在作怪故意卖弄的原因。青年男女的正常交往是无可非议的,但交际要大方、严肃、适度,尤其是同异性的交往,如果把主要心思放在交际上,荒废学业,影响工作,就更会让人生出“败絮”之感。
矛盾的青春期心理
(1)独立性和依赖性的矛盾
青春期的少年在心理特点上最突出的表现是出现成人感,由此而增强了少年的独立意识。如他们渐渐地在生活上不愿受父母过多的照顾或干预,否则心理便产生厌烦的情绪;对一些事物是非曲直的判断,不愿意听从父母的意见,并有强烈的表现自己意见的愿望;对一些传统的、权威的结论,往往会提出过激的批评之词。但由于其社会经验、生活经验的不足,经常碰壁,又不得不从父母那儿寻找方法、途径或帮助,再加上经济上不能独立,父母的权威作用又强迫他去依赖父母。
(2)成人感与幼稚感的矛盾
青春期少年心理特点的突出表现是出现成人感——认为自己已经成熟,长成大人了。因而在一些行为活动、思维认识、社会交往等方面,表现出“成人”的样式。在心理上,渴望别人把他看作大人,尊重他、理解他。但由于年龄不足,社会经验和生活经验及知识的局限性,在思想和行为上往往盲目性较大,易做傻事、蠢事,带有明显的小孩子气、幼稚性。
(3)开放性与封闭性的矛盾
青春期的少年需要与同龄人,特别是与异性、与父母平等交往,他们渴望他人和自己一样彼此间敞开心灵来相待。但由于每个人的性格、想法不一样,使他们的这种渴求找不到释放的对象,只好诉说在“日记”里。这些日记写下的心里话。又由于自尊心,不愿被他人所知道,于是就形成既想让他人了解又害怕被他人了解的矛盾心理。
(4)渴求感与压抑感的矛盾
青春期的少年由于性的发育和成熟,出现了与异性交往的渴求。比如喜欢接近异性,想了解性知识,喜欢在异性面前表现自己,甚至出现朦胧的爱情念头等,但由于学校、家长和社会舆论的约束、限制,使得青春期的少年在性感和性的认识上存在着既非常渴求又不存好意思表现的压抑的矛盾状态。
(5)自制性和成功性的矛盾
青春期的少年在心理独立性、成人感出现的同时,自觉性和自制性也得到了加强,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他们主观上希望自己能随时自觉地遵守规则,尽义务,但客观上又往往难以较好地控制自己的情感,有时会鲁莽行事,使自己陷入既想自制,但又易冲动的矛盾之中。认识的局限性,使他们在思想和行为上往往盲目性较大,易做傻事、蠢事,带有明显的小孩子气、幼稚性。
青春期的心理就是在这样的矛盾中形成并慢慢趋于成熟的,是一个自然过程。父母要注意尊重和信任孩子,多与孩子交流感情,了解他的心理,协助孩子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充实且有意义。而且更重要的是帮助孩子正确认识性这个“禁区”的内容。
躁动之一:逆反
有一位青少年小炎,是高中二年级学生,在班上,总是喜欢和老师、同学顶牛,常常与别人对着干。说话时喜欢抬杠,总是说出与别人相反的观点,别人说这,他偏要说那,老师要他做那,他偏要做这,以此来表示自己有能耐。
老师表扬某位同学的成绩好,他偏偏说那位学生有这问题、那问题。某位同学评上了三好学生,他偏偏对那位同学产生怀疑和否定。但如果那位同学受到批评和处分,他反而为其鸣不平。大声叫好喝彩。对学校进行的思想教育和校规校纪教育,他总是采取消极抵制的态度。
在家里,小炎也不服父母的管,虽然他知道爸爸妈妈对他好,爱他,可他总说:“爸、妈,我都这么大了,遇事我有自己的主见,你们不要干涉我行不行?”小炎总是认为爸爸妈妈仍然把他当作小孩来看,而他却希望摆脱爸爸妈妈的监护,要求把自己当成人年。
小炎所表现就是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心,对别人的要求采取相反态度的一种心理。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某某人不听话,叫他往东,他偏往西,叫他往西,他偏往东。青少年时期,由于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会使青少年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主观上来说,青少年时期是由童年向成年的过渡时期,由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变化,青少年的独立意识逐渐觉醒和增强,他们希望摆脱大人的监管。但是,他们的身心发育尚未成熟,经济上还不能独立,因此,他们处于矛盾的心理之中。他们感到甚至担心外界忽视自己的独立性。因而就用“对着干”的方法,来确定自己的独立性。客观上讲,教育的不适应,也会导致青少年产生逆反心理。逆反心理对青少年的身心会带来危害,比如说会导致其孤僻、冷漠、多疑的性格,使其对生活失去信心,采取消极被动的态度对待事业和生活。
逆反行为有这样一些特点:
(1)逆反行为发生在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教育者可以是老师、父母,也可以是其他管理人员;被教育者主要是指处在被教育地位的青少年。
(2)教育内容多为正确、健康、善意的。教育者的教育内容是正确的,是青少年应该接受的;教育者的主观愿望是善意的、良好的,是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着想的。
(3)逆反行为往往是由教育方式不当引起的。
(4)逆反行为的程度轻重不一。由于逆反行为所表现的逆反心理的轻重不同,表现形式也会不同:轻度逆反行为表现为不满意的言语;中度逆反行为表现为不服从;严重的逆反行为则表现为反抗,即发生与教育者的主观愿望相对立的行为。
青少年逆反行为的表现复杂多样,大体可以分为8类:
(1)超限逆反行为,即由于教育的时间过长,超过了青少年心理承受能力的限度而产生的逆反行为。
(2)饱和逆反行为,即由于过多地重复某些教育内容而引起的逆反行为。
(3)禁果逆反行为,即青少年对被禁止的东西特别感到好奇,从而想违反禁令去尝试的行为。这类逆反行为,主要是由于青少年由强烈的好奇心和自尊心等社会心理的感染引起的。
(4)信任逆反行为,即青少年由于对教育者缺乏信任而对其教育内容产生的逆反心理。
(5)自主逆反心理,即由于教育者的教育方式不当而使青少年感到自主性受到威胁时产生的逆反行为。
(6)评定逆反行为,即教育者对某一事物的过度评价在青少年中引起的逆反行为。
(7)情境逆反行为,即在不适宜的情境中进行教育行为时产生的逆反行为。情境是指个人意识到的对个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的小环境。
(8)归因逆反行为,即由于对教育者的内在动机产生怀疑而发发的逆反行为。
躁动之二:懵懵懂懂的异性交往
正常的异性交往需要肯定和鼓励。
异性交往在个体成长历程中的各个阶段都是必不可少的,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少年心理萌发的异性吸引是一种正常的现象,是性心理和性生理走向成熟的必然结果。对于处在学生年代的青少年来说,正常的异性同学之间的交往不仅有利于学习进步,而且也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一般来讲,既有同性朋友又有异性朋友的学生,往往态度比较豁达,性格比较开朗,为人诚恳热情,乐于帮助同学,自制力也比较强,焕发着青春的活力;而那些只在同性同学中交朋友的人,往往缺乏健全的情感体验,缺乏与异性沟通的社交能力,社交范围和生活圈子也比较狭小,心胸不很开阔,人格发展不甚完善。
但是,在家长、老师甚至青少年自己看来,异性同学关系仍然是一个颇为敏感的话题,有时候不得不回避。当然,如果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处理不当,也会影响和妨碍中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健康,带来情绪和行为上的困扰。这些困扰主要表现在:
(1)异性同学过于频繁地单独交往,内容过于单一,这时的异性关系容易超越普通交往的界线而过早萌发出对异性的****。
(2)虽无过多接触,只在内心朝思暮想,但表面上却做出排斥异性、拒不接纳的姿态,容易让人陷入虚伪的怪圈。
(3)对异性没有好感或抱有偏见,不愿意接近,回避或拒绝与异性任何形式的接触与交流。
综上所述,男女同学之间的异性交往是有利有弊的,关键在于如何建立起积极向上、健康发展的异性关系。以下是几条建议。
(1)自然交往。在与异性交往的过程中,言语、表情、行为举止、情感流露及所思所想要做到自然、顺畅,既不过分夸张,也不闪烁其词;既不盲目冲动,也不矫揉造作。消除异性交往中的不自然感是建立正常异性关系的前提。自然原则的最好体现是,像对待同性同学那样对待异性同学,像建立同性关系那样建立异性关系,像进行同性交往那样进行异性交往。同学关系不要因为异性因素而变得不舒服或不自然。
(2)适度交往。异性交往的程度和方式要恰到好处,应为大多数人所接受。既不为异性交往过早地萌动****,又不因回避或拒绝异性而对交往双方造成心灵伤害。当然,要做到为大多数人所接受有时也并不容易,建议你只要做到自然适度,心中无愧,就不必过多顾虑。
(3)真实坦诚。这是指异性交往的态度问题,要像结交同性朋友那样结交真朋友。
(4)留有余地。虽然是结交知心朋友,但在异性交往中,所言所行要留有余地,不能毫无顾忌。比如谈话中涉及两性之间的一些敏感话题时要回避,交往中的身体接触要有分寸等。特别是在与某位异性的长期交往中,要注意把握好双方关系的程度。
一句话,希望你能在与异性同学的交往中感受到积极向上的力量!
躁动之三:赌博
赌博是一种用财物争输赢的行为,是一种十分普通也十分常见的不良行为。虽然我国刑法第303条明文规定了“赌博罪”,禁止任何以营利为目的的赌博行为,但是,在青少年中,这种不良行为还是具有很高的发生率。
青少年的赌博行为与成年人的赌博行为在形式上很相似,但也有一些特点。青少年的赌博行为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类。
按赌博地点分类
青少年进行赌博的地点分校园赌博和校外赌博。
校园赌博一般是在课间休息、中午休息、自习课等时间发生,还有些学生甚至在课堂上用隐蔽的方式进行,如递条子、打手势等。在一些管理不太严格、校风涣散的学校,学生校内赌博比较盛行。
校外赌博比校内赌博要严重得多。由于现在的社会环境比较复杂,肯少年校外赌博往往会涉及一些赌博场所,在赌博的过程中会有成年人参加。在节假日、寒暑假,有较长的时间可能会发生赌博。
按参与成员的稳定性分类
青少年参与赌博活动可以分为结伙赌博、纠合赌博、补缺赌博三类。
结伙赌博是指一些青少年结成非正式的群体,经常性地进行赌博活动。结伙赌博的参与者往往是由于某种共同的原因聚在一起,例如,居住地点比较集中、家庭背景相似、爱好相同等等,有些是因为学习成绩都比较差。
纠合赌博是指一些青少年临时纠集在一起进行赌博。参与赌博者之间一般没有什么特殊的关系,赌博活动也不是经常性的,而是由于某种原因、暗示或者周围人的怂恿而发生的。通常是一哄而起,然后一哄而散。这种赌博在青少年中比较常见。青少年由于争强好胜的心理比较强烈,在许多事情上喜欢“占上风”。又由于社会经验少,情绪容易冲动,所以往往容易受到引诱和怂恿而进行赌博活动。
补缺赌博是指别人在赌博过程中。因为缺少赌友,让青少年来“补缺”的赌博现象。青少年参加这种赌博活动,最初可能是被动的,内心也是不情愿的,但是如果多次被迫参与并且学会了赌博的方法,就有可能形成“赌瘾”,成为参加赌博活动的“常客”。
按赌注的形式分类
青少年的赌博行为可分为实物赌博现金赌博和混合赌博三类。
混合赌博是指使用现金、实物、劳动等作为赌注进行的赌博行为。在许多情况下,青少年进行赌博时,往往使用多种赌注。例如,一些青少年先用实物进行赌博,在赌博兴趣加剧时,往往觉得实物赌注不过瘾,就会改为用现金做赌注。还有一些青少年会用一定形式的劳动作为赌注进行赌博,最常见的劳动是赌输的一方为赌赢者做作业、打扫卫生等等。
青少年赌博的危害性很大。
大量事例证明,参与赌博的青少年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学习成绩的下降,而且陷入赌博活动的程度越深,学习成绩下降得就越严重。
另外,由于赌博活动的结果与金钱、财物的得失密切相关,所以迫使参与者要全力以是,精神高度紧张,精力消耗大。经常参与赌博活动会诱发严重的失眠、精神衰弱、记忆力下降等症状。同时,还会严重损害心理健康,造成心理素质下降,道德品质也会下降,社会责任感、耻辱感、自尊心都会受到严重削弱。甚至会为了赌博而违法犯罪。
再有,赌博会使青少年对把人们之间的关系看成赤裸裸的金钱关系,逐渐成为自私自利、注重金钱、见利忘义的人。更严重的还会导致违法犯罪。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青少年因为赌博引起的暴力犯罪。
躁动之四:暴力
青少年有模仿英雄的情结。在“英雄无用武之时”,他们只得靠使用暴力来“表达”这一情结了。
社会暴力行为是指在社会环境中发生的,利用身体力量或者其他工具侵害他人身体或者公私财物的行为。有些地方把有这种行为的青少年称为“恶少”。他们的主要行为是以大欺小、恃强凌弱,用语言威胁或者强拿、劫取其他未成年人的钱财。
青少年的社会暴力行为有以下几个特征。
(1)青少年社会暴力行为主要是指发生在家庭和学校环境之外的其他社会环境中的暴力行为,有别于家庭暴力行为和校园暴力行为。
(2)青少年社会暴力行为既可能是赤手空拳进行的,如拳打脚踢;也可能是使用其他工具进行的,如使用木棒、刀子等。
(3)青少年社会暴力行为侵害的对象既可能是他人的身体,也可能是公私财物,包括物品、建筑、设施等。
(4)青少年社会暴力行为是******的,是违反有关社会规范的,但对社会的危害程度比较轻,还没有构成犯罪。
(5)青少年社会暴力性具有两种明显的心理特征:一是模仿性。青少年由于智力发展水平的简单和肤浅,不善于辨别事物的本质,因此,模仿是这个年龄段的特点。许多青少年是受有了有暴力内容的影视作品的影响。二是冲动性。青少年社会暴力行为的冲动性常常表现为动机简单,没有预谋,往往在外界的刺激下突然发生暴力行为。如因为一点儿小事,从吵架变成打架;为朋友两肋插刀,一时兴起,参与其中;还有更甚者,只因看别人不顺眼,就寻衅滋事。
青少年社会暴力的类型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打架斗殴。这是最常见的社会暴力行为。青少年打架斗殴的动机常见的有几种:①显示自己的体力和勇敢,在别人面前用暴力表现自己的价值;②为了“哥们儿义气”,信奉“为朋友两肋插刀”的观念,不考虑打架斗殴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
(2)破坏财物。这种行为也很常见。包括故意破坏路灯、邮筒、公用电话、交通标志、公共绿地、场馆座椅等公共设施;还有打碎玻璃、破坏门窗、拔自行车的气门芯儿等。破坏行为的动机主要有:①宣泄受挫的情绪;②报复别人;③寻求刺激;④显示男子气概;⑤模仿他人。
(3)寻衅滋事。青少年寻衅滋事的行为包括故意碰撞别人的身体或物品,在公共场所强行碰撞、抚摸甚至拥抱异性,在人多的地方故意起哄、拥挤等。寻衅滋事的主要动机就是为了通过恶作剧,寻求恶意的心理满足。
(4)抢夺勒索。这类行为包括趁人不备,抢夺别人的背包、帽子等物品;向其他青少年实施暴力行为,或者用暴力相威胁,勒索金钱或财物,如果对方不从就拳打脚踢。这类行为的动机主要是为了获取钱物、模仿影视作品中的人物、尝试自己的能力等。
青少年社会暴力行为的危害十分明显。这种行为会破坏自己的声誉,不利于自身的成长,也会造成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严重的会引发刑事犯罪。大量的刑事犯罪都是从最初的一般******行为发展而来的。
躁动之五:吸烟
一般来说,吸烟是大人的事情。
吸烟是典型的模仿成年人的表现。社会上一种庸俗观念认为,吸烟了,青少年就真的长大了。吸烟在我国青少年中十分常见,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学生守则》都规定未成年人和中学生不许吸烟,但青少年中吸烟的人数还相当多。而且有上升趋势。据估计,我国高中学生和初中学生中的男生吸烟率分别为68%和54%。
青少年吸烟是一种极其有害的不良行为。
(1)它是对生命的危害。青少年吸烟的危害比成年人要大。因为青少年正处在身体迅速成长发育的阶段,身体的各器官系统还没有发育成熟,比较稚嫩和敏感,抵抗力不强,而且对各种有毒物质的吸收比成年人要容易,所以中毒更深。青少年吸烟还可能导致早衰、早亡以及影响下一代的发育。吸烟会引起少女的月经紊乱和痛经。
(2)吸烟对心理功能有害无益。长期吸烟会导致注意力和稳定性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同时还会降低人的智力水平、学习效率和工作效率。青少年吸烟成瘾,可能引起思维过程的严重退化和智力功能的损伤,严重的会导致思维中断和记忆障碍。吸烟对青少年的智力、个性、心理品质、学业等都很有害。
(3)青少年吸烟还会助长其追求享乐的生活态度,增加父母的经济负担。会促成不良交往,诱发不良行为,甚至引发犯罪。吸烟者为了弄到买烟的钱,不惜偷窃、敲诈勒索、抢劫。
青少年吸烟也会给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吸烟现在已经成为引起火灾事故、危害公共安全的重要原因。香烟的烟雾会污染周围环境,损害他人健康。
你真的是个成年人了吗
作为一个成年人,你的一言一行和你的年龄相称吗?
或者其实你只是一个大龄的孩子?
在我们长大的过程中,我们朦朦胧胧地觉得,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变成一个有责任心的、世故的大人。可真的成年之后,才知道岁数大了,并不意味着你真的顺理成章地成了一个大人。成熟的素质,不会在你18岁成人仪式的那天,夹在各种礼物包里带给你。长大成人,就意味着从此在你的生活和行动中,增加了各种义务和责任。
有些人无法面对成年人要面对的一切,他们不愿放弃孩子气的生活模式,他们不愿意被当作大人对待。为了避免对事情负责,他们常常不惜放弃各种成功的尝试。无论是男是女、长大都不是件容易的事,只能靠岁月的艰辛来慢慢修炼。
少年的时候,因为和朋友们打赌、夸口,你第一次喝得酩酊大醉,第一次抽了烟,第一次和你喜欢的女孩有了那样的关系……但这些都算不上你长大成熟过程中的里程碑。
对孩子们说,设想将来长大了成为怎样的人,父母的行为方式往往是他们想象的重要原料。如果父母给他们留下的印象是做一个在大人是多么有意思和强有力,他们会迫不及待地盼着自己长大。如果父母老是说成年人的生活艰难和苦涩,他们也许就会长大后的生活心存畏惧,有些做父母的过于爱孩子,样样事情都包办代替;有的父母只顾自己,忽略了对孩子的爱;还有的父母给孩子制定一些难以企及的生活目标。这些做法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投下阴影,给他们今后的成年人生活带来麻烦。
丽丽大学毕业时22岁,后来到一家旅行社工作。她说,当她搬进自己的公寓时,有一种长大成人、独立自主的感觉。“长期以来,我一直害怕一个人独处。我总是和其他人呆在一起——家人、室友。一个人的时候,所有的事情就得靠我自己了。”丽丽说,“在我潜意识中,我一直认为必须有一个人来照顾我,因为从小到大,我的父母都护着我,我觉得独自一人简直无法生存。在许多方面我都很笨。可当我最终下定决心,搬出去独自生活以后,我觉得长大了许多,发现自己并不像想象的那样不可救药,我能够控制自己的生活,用不着一辈子靠别人为自己出主意。”
25岁的枫儿说,直到有了孩子,她才觉得自己长大了。“做母亲使我开始用一种全新的眼光看待世界。过去我毫无主见,哪怕极小的一件事,都要从丈夫或父母那儿讨主意。有了孩子以后,虽然生活的压力大了,但孩子每时每刻的需要,使我产生一种自我献身的崇高感,也终于明白这么多年父母是怎么过来的。对我来说长大意味着能多方位地看待生活。”
还有的人在生活中扮演一个没头脑、不用对什么事负责的角色。他们在同学或朋友中显得无忧无虑,整天打打闹闹,逗人发笑,对一切都满不在乎。他们中的许多人其实只是为了逃避,逃避长大,逃避责任。在他们的童年,很多人都因为父母关系紧张或兄弟姐妹众多,不被关注,没有得到充分的爱。
你真的是长大了吗?有人对50名15—25岁的男女做过一次调查。对他们提出有关长大成人的一些问题,得到的回答五花八门。以下选择了其中一部分的答案。
(1)长大成人对你意味着什么?
不再为其他人的观点所左右,或把自己的成就和别人的成功做比较。
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不再让别人介入,或依靠别人的拯救,用不着别人为自己找借口。
认识到生活不欠你什么。
从过失中学到东西,对做错的事负责,不怨天尤人。
终于能理解别人的观点了。
(2)什么时候你认识到自己长大了?
开始全日工作的那一天。
在生下孩子以后,感到使他幸福是自己的责任。
真正长大成人,就意味着能应付许多不确定的东西。我们要学会接受周围发生的一切,知道无论发生的是好事还是坏事,都和机会有关。什么事情都得靠自己,没有人能照料你一辈子。
有的人觉得自己无法成熟,无法应付发生的一切。用不着担心,什么事情都不是在一夜之间发生的,如果人们选择某种生活的态度,那都是有前因后果的。比如有人喜欢寻开心,充当小丑的角色,那是因为别人的笑声给了他回报,使他满足;但如果这一招某一天失效,他渐渐地就不再如此而改成采取其他的行为方式来赢得别人的心了。当你为手中捏着的一张过期10年的青春期火车票而感到悲哀时,请打起精神来面对一切,等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前面会别有一番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