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之后,新东方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同时也带来了很大压力,投资者期望新东方的业绩不断增长。这时候,俞敏洪有足够的资金去并购,但这条并购路却没那么容易。
坎里那些事儿
新东方上市之后,股价一路飙升,一度达到了80美元。但是,投资人并不因新东方的不错业绩而满足,他们不断在追问:为什么不去创造更好的业绩?为什么不去并购?新东方的创业元老、前董事徐小平也说,新东方应该加大并购的速度。但俞敏洪,作为一个从艰苦创业道路上走出来的企业家,他更愿意踏踏实实地赚钱,而不是玩资本。
不过,企业一旦上市,很多事情也就由不得个人了。俞敏洪清楚这个道理,所以,在上市的第一天,一本名为《并购中的企业文化整合》的书就摆上了俞敏洪的案头。断断续续,俞敏洪也考察了将近30家培训机构。但遗憾的是,这些机构都不能让俞敏洪满意。主要问题在于这些机构的管理不规范,有的机构甚至没有财务账本。还有一些机构,过于追求利益,对教学质量不够重视,这与新东方“学生至上”的企业文化格?格不入。
而且,这些培训机构多数是家族式的,朋友、亲戚混迹其中,等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势必会出现利益纠纷,会严重影响企业的发展,这一点俞敏洪是深有体会的。所以,他不愿意并购这样的企业来给自己添?麻烦。
2007年7月24日,新东方2007财年第四季度(新东方财年由6月1日至次年5月31日止)由于业绩未能达到分析师预期,新东方股价一天之内大跌11.25%。面对这一突然状况,已经习惯了新东方的股票一路上涨的俞敏洪思考了很多,他意识到了资本市场的冷酷,也下定决心开始并?购之路。
北京的雨水不多,但每逢下雨,俞敏洪常会来到母校北大的未名湖畔。雨打湖面,闹中有静,俞敏洪在平心静气地思考着新东方的未来。
俞敏洪的战术
问题总是接二连三,但俞敏洪相信,方法总比问题多。
并购前先了解企业文化
俞敏洪认为,教育培训行业最核心的价值不是物质资源,而是人。所以,在选择是否要并购一家培训机构之前,俞敏洪最关心的不是它有多少资产,而是企业的人,特别是最高层管理者。俞敏洪说,他会通过观察对方的言行,来判断对方是否与新东方的文化相融合。如果不相融合,是坚决不会选择并购的。
收购第一家培训学校——铭师堂
2008年4月14日,新东方成功收购北京知名的高考复读培训机构——北京铭师堂教育考试培训学校。这是新东方收购的第一家学校,也意味着新东方踏进了一个全新的领域,即高考复读培训。
并购之后,俞敏洪并没有急于求成,而是主动调低了铭师堂的盈利指标,并投资400万元为铭师堂设立了研究机构。俞敏洪这一长期投资的行为,足以说明他对此次收购有着十足的信心。
开拓新的业绩增长点
2007年,俞敏洪开设了从事司法考试培训的北京新东方北斗星学校,以及定位于婴幼儿教育的北京新东方满天星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此外,他还每年投入500万元建设远程汉语教学网络,因为他认为,5年后外国人学习汉语的需求将会大幅增长,而这些人都会选择便捷的网络学习方式。俞敏洪说:“如果我们的网络远程汉语教学系统达到世界最先进水平的话,一定会吸引大量的老外进入我们网络来学习。”
坎外真经
并购成功的关键是文化整合
从全球范围来看,有61%的并购以失败告终。而且,根据科尔尼咨询公司的一项研究,导致并购失败的首要因素就是企业文化。我国企业在并购的过程中,因为企业文化整合不到位而导致并购失败的案例也有很多,比如上汽工业集团、TCL、联想等,都因并购中的文化因素遭受过巨大?损失。
所以,俞敏洪在并购中非常看重企业文化的融合,是不无道理的。
企业上市,利弊兼具
一般都认为企业上市是一件大好事。不错,上市可以为企业筹集巨额资金,企业有了巨额资金,就可以快速扩大规模。此外,上市还可以促进企业管理的现代化,有利于建立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对于提升企业的社会知名度和品牌价值,无疑也是大有好处。但是,任何事情都有利弊,企业上市也是一样的道理。
比如,投资者必然对公司的业绩有较高的期望,并且是只能升不能降,这对公司的创始人、管理层就会形成巨大的压力。而且,投资者看重的是钱,他们关心企业的业绩会胜过关心企业的长远发展。就拿新东方来说,俞敏洪更关心教学质量,因为这关乎企业的长远发展,而投资者则不然。盲目迎合投资者的期望,很可能会葬送掉企业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