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9月7日,新东方在美国的上市可谓大获成功,但很多人并不知道,新东方准备上市的过程其实并不顺利。俞敏洪内心百般纠结,他希望上市又害怕上市。同时,新东方还面临着人才的匮乏,新东方当时的财务总监远远没有达到一个上市公司的CFO应有的能力。而国内政策的变化,也不断考验着新东方。
坎里那些事儿
2006年9月7日,新东方在美国纽约股票交易所挂牌上市。首日上市开盘就是22美元,收盘21美元多,面对这一不俗的表现,俞敏洪一行人总算松了口气。新东方的上市,可以说是大获成功,但在上市前的整个准备过程中,可以说遇到了很多困难。
2005年的时候,因为考虑到在国内上市需要的时间太长,同时由于国内没有民办学校上市的先例,上市也会比较困难,俞敏洪改变了方向,决定到国外去上市。新东方的股东们说,要去国外上市就一定要选择最好的交易所,最好的交易所自然就是美国纽约股票交易所。但到国外上市首先面临一个困难,那就是吸引外资。因为新东方作为一个中国本土企业,如果没有外资入注,就很难赢得美国投资者的信任。2005年的时候,除了一些国有企业在美国上市,中国并没有民营企业上市的先例。
对新东方来说,吸引外资并不是件难事。到2004年年底的时候,新东方就已经有了三到四年的完整的、透明的财务报表。所以2005年有国外资本来新东方洽谈投资事宜的时候,他们一看财务很清晰,就说没有问题。这个国外资本就是老虎基金,当时负责与新东方接洽的是老虎基金的主任,也是俞敏洪在北大的一个女学生。这个女学生从在北大上学开始到后来考托福出国,都是俞敏洪教的,所以她对俞敏洪非常信任。她就对俞敏洪说:“俞老师,我对新东方不了解,但是对你很了解,知道你是一个很好的人,所以新东方的10%值多少钱,我们就给多少钱。”就这样,老虎基金连账都没有查,一个星期之后,就打了3000万美元到新东方的账上。
外资问题解决后,俞敏洪就开始研究上市问题了。但是他越研究越心虚,都有些不想上市了。他发现,新东方上市后,谁都可以卖掉股票走人,唯独他不可以。因为美国的上市公司在上市以后,只有三个月的锁定期,这期间限制交易,这期限一过,谁都可以自由买卖股票。意识到这个问题后,俞敏洪就对上市失去热情了。但是这个时候他周围的人都在对他说:“老俞,你为什么不上市啊?上市了你就是最有钱的人!”上市似乎已经成为一件不得不做的事情了。国际资本的加入,更是助推了这种趋势,因为国际资本更想上市。
当时俞敏洪只有新东方45%的决定权,所以在大家一致同意新东方上市的情况下,只能把上市这条路继续走下去。但困难仍然存在,首先,当时新东方内部财务总监的能力根本达不到上市公司CFO的要求,寻觅一个出色的CFO成了首先要解决的难题。
俞敏洪的战术
在新东方的创业之路上,俞敏洪已经遭遇过太多的困难,可以说他已经习以为常了,要做的就是去解决问题。
寻觅一个合格的CFO
俞敏洪深知一个出色的CFO对上市公司的重要性,但是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在寻觅CFO的过程中,俞敏洪也是煞费心思。
当时有三个人应聘新东方的CFO,而且都在美国。俞敏洪就飞到美国去面试,他的要求是,这三个人每人跟他住一天,而且是在同一个房间。俞敏洪就跟他们聊天,什么都聊,目的是从各个方面了解对方。俞敏洪觉得,作为一个上市公司的CFO,能力重要,但人品也是极其重要的。最后,俞敏洪选择了其中一个人,为什么选择他呢?俞敏洪说,首先,这个人背景很好,斯坦福大学本科毕业,哈佛大学MBA,还是伯克利大学法学博士。其次,他是华人,但是1岁就到美国了,对美国非常了解。
这个过程中其实还有一个细节,就是这个人和俞敏洪的家人一起吃饭时,他把第一个菜夹给了俞敏洪的孩子。所以,俞敏洪觉得这个人心地善良,知道为别人着想。
虽然新东方为外聘的CFO支付了高额的报酬,但俞敏洪觉得很值,因为他发现这个人进来以后,很多事情都不用他操心了。
连夜赶制“招股说明书”
新东方的原计划是2006年11月左右上市,但在他们8月份刚开始准备材料的时候,我国政府的相关部门就出台了一个文件,大意是未来中国的企业到海外去上市,必须通过六部委的联合审批,截止日期是9月8日。当时俞敏洪担心六部委的联合审批手续和过程过于复杂,可能会耗费较长的时间,所以和股东们一商量,把新东方上市的时间大大提前,定在了9月7日。
做出这一决定的时候,新东方的招股说明书还没有写好,所以就开始连夜赶制。那段时间,俞敏洪和他的伙伴们几乎一个星期都没怎么睡觉,白天黑夜连轴转。当时新东方的财务自动化系统还没到位,所以每个数据都是人工核对,其难度可想而知。还有各种法律文件,一个接着一个飞来,俞敏洪说自己的阅读速度从来没有那么快过。
招股说明书的第一稿做出来后,就发给了美国证券委。5天之后,美国证券委针对新东方的招股说明书提出了30个疑问。要知道,美国证券委曾对一个中国上市公司提出140个疑问,对新东方只提出了30个,说明新东方的招股说明书已经解决了他们的大部分疑问。当然,这同时也说明了新东方CFO的能干。
新东方对招股说明书做出修订后再发给美国证券委,对方只提出4个问题。等到第三次把招股说明书发过去,美国方面就表示,没有任何问题了,允许新东方上市。然后,经过一圈紧锣密鼓的路演,新东方就顺利上市了。
坎外真经
被逼着去做一件事情,未必不是好事
在新东方上市之前,俞敏洪对上市没有多少兴趣。同时由于对上市并不了解,俞敏洪觉得他对于上市之后的事情无法把握,也是心存担忧。俞敏洪的个性是要对一件事情有充分了解之后,才敢往前迈步。但是,各种内外在的力量都在推动着俞敏洪走上上市这条路,他发现自己已经没法停下上市的脚步了。
上市之后,俞敏洪也曾表示后悔上市,后悔把新东方做大,但他同时承认,把新东方做到上市,做到今天的规模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情,而且,尽管上市对他个人不是最佳的选择,但对新东方和新东方人绝对是最佳选择。
如果别无选择,就变被动为主动
对于新东方的上市,俞敏洪坦言,从本质上看他一直是被推着向前走的。但他有一个优点,就是当意识到自己走上了一条不得不走的路之后,他就不再保持消极被动的心态,而是变被动为主动,积极面对和处理上市事宜。比如,开始研究上市到底是怎么回事,什么叫路演?怎么做最有说服力的路演?和投资者的关系怎么处理?……
实际上,俞敏洪被逼离开北大创办新东方,也是一种别无选择的选择,但既然别无选择,他就全身心投入培训事业的开创中。包括后来新东方业务的转型,从只做英语培训到转向多学科发展,俞敏洪也是被推动着完成的。
俞敏洪一直坚信,坚持得久了,就一定能够看到别人看不到的风景,收获别人收获不了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