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被压抑的民间资本在饱受欺凌却找不到泄洪口的情况下,开始大量涌入土地财政下始终保持上升动力的房地产市场,并因此获得巨额利润。但房地产的入市资金比较高,普通百姓往往望而生畏,于是,更多的闲散资金开始涌入门槛相对比较低的股市。
人们对股市的看法,主要基于个股的股价高低上,并由此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论调。有人认为个股的股价被低估,并主张股民入市抄底,而有人则持消极的反对论调,认为中国股市存在巨大的泡沫,应当谨慎入市,那么究竟谁才是正确的?
其实,中国股市的个股的确存在被低估的问题,但股市泡沫又同时存在。这种看似矛盾的结合体是因为我国的股市泡沫并不表现在个股股价上,而是表现在它的体量上,目前庞大的体量已经无法再支持股价的上涨,这才是造成泡沫的根本原因,而股市的盈利机制的设计也存在重大问题。
房地产泡沫致使人们的生活苦不堪言,并因此招致诸多骂声,但股市的泡沫却更加严重。2010年,我国房地产市场的总成交额为5.3万亿元,占当年货币供应量(M2)的6.3%左右,而股市流通股总市值却高达19.3万亿元,占M2的27%,这个比例是房地产的5倍以上!
2006年是中国股市发展的重大分水岭,在此之后,股市完全脱离了经济发展的约束,开始走向泡沫化。
2006年以前,中国的股市是相对健康的,它紧跟GDP的增长节奏,稳定发展。2002年,中国股市流通股总市值为1.25万亿元,2006年增长到2.5万亿元,4年间增长了1倍左右。同时,2002年我国的GDP为10.2万亿元,2006年增长到20.9万亿,几乎也是在4年间增长了一倍,股市的发展规模与其持平。
但在此之后,中国的股市几乎变成了一头吸血怪兽,其扩容速度令人瞠目结舌,股市的发展就此与经济发展完全脱钩。
2005年底,政府将30亿元社保基金直接投入股市,同时委托代理商间接投资700亿元,投入股市的巨额社保基金占到当时流通股总市值的7%以上。而仅仅用了一年时间,社保基金的直接投入已经增加到300亿元,间接投资1000亿元。在社保基金的带动下,无数百姓加入了炒股大军中,全民投机盛行,大量热钱迅速涌入这个大“金矿”,而股市也开始了前所未有的疯狂扩容。这种疯狂的举动使得股市在2007年底流通股总市值增长到9.3万亿元,仅仅在一年时间里就增长了2.72倍(而在2002~2006年4年的时间里仅增长了1倍)!同时,流通股总市值占M2的比重也迅速上升至23%,而在2006年以前的时间里,这个比例都保持在5%~7%的合理区间。
到了2010年,社保基金在股市的投资已经膨胀到8500亿元,较2005年增长了3.25倍。而在2009年,4000亿元的保险资金也开始涌入这一市场。这使得2010年底的流通股总市值上升到19.3万亿元,比2006年增长了6.72倍,而2010年的GDP仅为39.8万亿元,比2006年增长了0.9倍,股市的扩容规模是GDP的7.5倍!2010年流通股总市值占M2的比例已经达到了27%,这意味着,国民的全部财富为100亿元的话,就有27亿元在股市中。这大大高出了10%的合理水平。而股市总流通股本也从2002年的2037亿股增加到2010年的25642亿股。这意味着吞掉了27%社会财富的中国股市几乎不再有扩容的增长空间,否则,实体经济将会遭遇严重的资金不足。
而中国股民的盈利方式却完全建立在股市的扩容上。2006年,证监会在社保基金入市的冲击下完全放弃了对股市容量的控制。在此之前,首次发行股票的年度规模被严格控制在500亿元左右,但2010年这一规模已经增长到2500亿元,是2005年的5倍!而股票的增发同样无序,依靠股市盈利的设计也存在严重问题。
我国股市没有盈利的流出机制,而是以配股的形式将资金继续留在企业手中,不会派给股民。因此,股民除了获得更多的股票之外,不会增加现金收入,这就意味着,股民只能依赖场外资金的持续不断的入市接盘才能获利,而配给股票变现就意味着股市的扩容,但前面已经说过,挤占了大量实业资金的股市继续扩容的能力已十分有限。而且它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已不再是相互推动,而是形成了此消彼长的拉锯战的关系,股市越好,实际经济便越糟,而实际经济越发展,它对股市的扩容就越不利,股民便越难从中获利。同时,我国股市几乎没有现金分红的机制,股民的获利机会几乎全部来自于股市的扩容,这更加推高了我国的股市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