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童年孩子的生理发展
我们把孩子的童年期界定在学龄前(3~6岁)。这一时期,孩子的生理特点是:
(1)儿童的身高大约年增长4~7公分,体重年增加4千克左右。这个时期由于儿童的各项生理的发育速度很快,因此新陈代谢比较旺盛。但是由于身体的生物机体的机能发育还不成熟,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对疾病的抵抗能力都较弱。
(2)骨骼硬度较小,但是弹性非常大,比较而言可塑性强,因此一些舞蹈、体操、武术等项目的训练从这个阶段就开始了。也正因如此,如果儿童长期姿势不正确或受到外伤,就会引起骨骼变形或骨折。
(3)肌肉的发育现在还处于发育不平衡阶段,大肌肉群发育的早,小肌肉群发育还不完善,而且肌肉的力量差,特别容易受损伤。这个阶段肌肉发育的特点为:跑、跳已经很熟练,但是手的动手还很笨拙,一些比较精细的动作还不能成功完成。
(4)皮肤娇嫩,特别容易受伤或受到感染,对温度的调节功能比成人差,因此当外界温度突变时,容易受凉或中暑,应及时增减衣服。
(5)心肺的功能较成人要差,儿童的心肺体积比例大,心脏的收缩力差,平均每分钟心跳90~110次,大强度的运动,会使儿童的心脏负担加重,影响身体健康。肺的弹性较差,对空气的交换量较少,所以儿童呼吸时频率很快。许多儿童为了方便呼吸,养成用嘴呼吸的习惯,易患感冒、肺炎,因此要及时纠正这种习惯,让他们学会用鼻子呼吸。
(6)身体中的血含量比成年人多,但是儿童身体中血液中水的成分较多,凝血物质少,出血后血液的凝固速度慢。正常的血色素为13~14克,低于13克为贫血。儿童淋巴细胞较多,嗜中性白细胞较少,易感染各种传染病,因此要注意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
(7)学龄前儿童的听觉和嗅觉能力非常强,但是外耳道却比较狭窄。到3岁时外耳壁还未完全骨化和愈合,而且他们的咽鼓管即鼻咽腔与鼓室之间的通道比成人粗短,呈水平位,因此要注意耳鼻的卫生,防止水进入耳内,引起中耳炎。
(8)儿童的排尿次数多,控制力差。这是因为现阶段儿童的膀胱肌肉层较薄,弹性差,贮尿机能弱,再加上神经系统对排尿过程的调节作用差而形成的。
学龄前儿童的身体发育总的来讲还不完善,对各种疾病的抵抗能力还很弱,因此在加强锻炼的同时,还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并且要注意营养。
二、童年孩子的心理发育特征
(1)学龄前儿童的神经系统在营养的充足供应及环境的不断刺激下,较幼儿(幼儿食品)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此期儿童好奇、好学、好动。因小儿大小肌肉的发育仍有待完善,故动作虽快却缺乏稳健性。
(2)自控能力增强,由于大脑皮层机能的逐渐发展,儿童的内部控制机制得到进一步完善,它使儿童能够有可能形成更复杂、更精确的暂时神经联系,对于综合分析外界事物,更好地调节自己的行为十分有利。但儿童的这一机能仍在发育阶段,持续性有待发展。所以,此期儿童不可能长时间地控制自己的行动,对十分精细的动作多不能胜任。
(3)动作的发育有赖于肢体大肌肉与手部小肌肉的发育状况。大小肌肉的发育影响动作的灵活性、准确性,乃至日后文字书写的情况,均举足轻重。如果此期间儿童神经系统及智力发育状况良好,很多的神经冲动会使儿童产生尝试的欲望;而各种尝试均是想与做的有机结合。
(4)此期间儿童的理解能力与想像能力在游戏中及与人交往中充分发展。该项能力的发展与其身体的发育及语言的发育密切相关。由于独立行走,使儿童接触范围扩大,信息来源增多,随之对神经及脑的不断刺激,会产生学习与模仿的动机。提问题是良好的学习方式,在与成人的一问一答中,儿童对语言及事物的理解能力得到锻炼。由于儿童接触社会的范围有限,理解能力的发展尚在初期,容易出现一知半解的现象,从而对事物想入非非,做出一些令家长意想不到的事情。
(5)语言的发育。言语是心灵的表达,是学习与沟通的桥梁,是儿童进入学龄期的必要准备。一个人的言语能力包括很多,如听说能力,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等。学龄前儿童的这些能力已有了一定的发展,即儿童不仅可以通过感知来认识事物,而且能够通过词语的描述、讲解、与各年龄组的人进行沟通,以认识更多的不能直接感知的事物。在内控能力、理解能力、感受能力等相关因素的类同作用下,儿童不仅能够接受别人的言语来调节自己的行为,而且还可以通过自己的言语调整自己的行为。
4岁孩子求知欲旺盛,对周围事物的兴趣更加浓厚,且记忆力、思维力及探索能力也迅速发展,通过提出一系列“为什么”来获得更广泛、更全面的经验。但由于这时孩子的思维比较杂乱,想像内容仍为片段、零星的,在画画时往往会把几种不同场景的东西凑到一块儿的现象。随着年龄的增大,孩子感情也越来越复杂,不再像婴儿时期仅有高兴和不高兴的单纯反应,而逐渐出现了喜、怒、哀、乐等较细致的情感。随着思维、语言的进一步发展,此时的孩子还会用一些行为、语言来试探对方的反应或引起别人的注意。
5岁孩子的思维具体形象,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也开始萌芽。在幼儿园里,能参加一些集体合作性的活动,有一定的道德感和责任感。孩子已经有了个性的雏形,逐步明显地表现出个人的特长、兴趣爱好和性格倾向。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能够做出初步的评价,并且能按照大人的要求逐步掌握社会行为规范。
6岁孩子智力的进一步发育和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其思维逐渐具体、形象、条理,且随着记忆力及形象思维能力增强,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也开始萌芽。其想像的内容越来越全面、连贯,绘画时画面的内容符合逻辑。经常模仿大人的口气说话,表现出孩子复杂的个性。逐步明显地表现出个人的特长、兴趣爱好和性格倾向。对自己的行为能够做出初步的评价,并能在父母和老师的指导下逐步掌握社会行为规范并受其约束。
三、童年孩子智力开发游戏
1.城堡大战
反复练习扔球的动作,让孩子感受破坏与重组的趣味,同时宣泄紧张与焦虑的情绪。
准备道具:小球、积木若干个。
游戏说明:爸爸和妈妈先邀请孩子一起拿积木盖一座城堡,等城堡盖好之后,告诉孩子要进行一个丢炸弹的游戏。爸爸妈妈和小朋友轮流拿球攻击城堡,直到城堡倒塌为止。大家一起再把城堡盖起来,或许也可以想想,盖成怎样的城堡比较不容易被打垮。再轮流用球攻击。
2.小小飞行员
这个游戏可以增进手臂的肌耐力、发展平衡感及协调性,并加强孩子对空间的认识。
准备道具:滑板、粗绳、可以当成目标的物品、可系绑绳子的固定物。
游戏说明:请小朋友以伏卧的姿势,将腹部贴在滑板上,用双手及手臂的力量拉动滑板,使滑板自由活动。选择一地点放置目标物,让孩子绕着目标物滑行且不能碰到目标物。将粗绳放在地上,一端系在固定物上,滑板放在粗绳上,让小朋友手攀着绳子前行或后退。
3.转转乐
刺激前庭系统,训练孩子的平衡感发展。
准备道具:附有手把的旋转椅
游戏说明:父母协助孩子坐进旋转椅中,让孩子的双脚跨出旋转椅外,双手扶住旋转椅内的把手,记得提醒孩子背后向后靠稳,然后慢速开始旋转。爸爸妈妈可以跟孩子轮流游戏,让孩子也可以帮忙担任转圈圈的人,可以帮助孩子手眼协调及肌肉发展。
4.谁是同一体的
通过视觉及触觉进行区分,培养孩子分类、辨识的优势能力。
准备教具:大小不同的螺丝及螺丝帽数组
游戏说明:将螺丝跟螺丝帽分散在桌面上,让孩子通过视觉区分,先将螺丝帽和螺丝进行第一次的分类。让孩子通过视觉及触觉分别分辨大小螺丝帽和螺丝的差异,然后再加以细分。爸爸妈妈和孩子进行比赛,看谁最快把螺丝和螺丝帽拴在一起。
5.跳跳球
让孩子认识并辨别颜色、学会数数。
准备道具:可以丢接的球与球套
活动内容:让孩子手拿球拍,将球往空中抛去,当球落下来时再用球拍接住,同时搭配唱数游戏,例如:1个、2个……父母将球往地上丢过去,孩子手拿球套,当球触地弹起时,让孩子把球接住,再投给妈妈。爸爸妈妈投球时,可以一次丢好几个颜色的球,然后指定孩子要接哪一个颜色的球。
6.小小乐队
让孩子用耳朵听、用手敲打,认识不同质料的发音体如不同音色。
准备道具:塑料罐、玻璃罐、铁罐若干个,大纸箱一个、音乐、任何可以敲打的棒子。
游戏说明:爸爸妈妈敲着三种不同的罐子,让孩子用耳朵仔细听听罐子所发出来的声音,然后再请小朋友闭上眼睛,猜一猜是哪一个罐子的声音。请孩子站在中间,然后爸爸妈妈从远处敲打其中一个罐子,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指出声音的方向。让小朋友用棒子敲打任何东西,包括门、窗、桌子等等,了解音色的不同。用各种瓶瓶罐罐及大纸箱当成乐器,配上音乐,请孩子来一场即兴的演奏。
7.我是音乐家
经由图片的认知与学习,认识不同的乐器,并听听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了解不同的乐器的不同声音或音色。
准备道具:介绍乐器的唱片或录音带,乐器的图片或演奏者弹奏乐器的照片或图片。
游戏说明:爸爸妈妈先将乐器介绍给小朋友认识,如小提琴等。拿一张小提琴手正在拉小提琴的照片给小朋友看,请小朋友模仿拉小提琴的姿势与动作。听小提琴独奏的曲子,并请小朋友以刚才的动作配合曲子摇摆。依先前的步骤,介绍木管乐器如单簧管、长笛等,打击乐器如定音鼓、三角铁等,铜管乐器如小喇叭、法国号等,也可以加入中国的乐器如古筝、锣鼓等等。在听音乐后,请小朋友找出乐器的图片。
8.疯狂配音员
模仿日常生活中可以听到的音响节奏,培养孩子的注意力、想像力、创造力,让学习效果更突出。
准备道具:空纸箱。
游戏说明:以孩子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爸爸妈妈和孩子一起杜撰一个故事。说故事的时候,用空纸箱制造出一些适当的音响效果,例如,用手摩擦纸箱,发出脚步声等。一开始先用简单的节奏音响,例如,用指甲敲两下停一下、或用手掌重拍等,接下来可以将多种不同的节奏声音组合起来。可以请孩子学习父母的方式,试着来进行配音的工作。让孩子注意听,并让孩子主动根据故事情节的改变节奏,创作出属于自己的音响效果。
9.猜一猜
让孩子能够静下心来,体会并感觉接收的讯息,做出适当的反应。
准备道具:不透明的塑料罐数个,还有铜板、弹珠等小东西。
游戏说明:在塑料罐装上数量不同的小东西,在孩子的耳边摇一摇。让孩子用听觉辨别哪一个罐子装的东西比较少、装了什么东西。
10.区分与配对
通过视觉及触觉的刺激,建立孩子的安全感与信任感,扩充他的生活经验,并训练孩子人际沟通及互动的能力。
游戏说明:让孩子通过视觉及触觉观察区分不同积木的特征,并让孩子表达感受及描述特征。让孩子将积木进行分类,将相同形状的归在一起;或是进行配对游戏,将积木和图卡进行一对一的搭配。将积木放入触觉箱中,大人拿起任何一张图卡,请孩子将手伸入触觉箱中,找出与图卡对应的积木。也可在触觉箱里放入常见或常用的物品,如汤匙、筷子、钥匙、球等,让孩子伸手去摸,并猜出正确的名称。
11.我的好朋友
通过分享与诉说,让孩子更进一步的了解好朋友的意义,并学习如何培养友谊、欣赏别人的优点。
游戏说明:爸爸妈妈先跟孩子说明,大家来谈谈好朋友,问问孩子有几个好朋友。如果孩子不了解朋友的定义,爸妈可以加以解释说是:你最喜欢一起玩游戏的人。爸爸妈妈可以先告诉孩子,我的好朋友是某某,她有长长的头发,我最喜欢听他唱歌等。让孩子努力表达出他心中的好朋友的样子。加强他对朋友的概念,并学习欣赏别人的优点与如何和别人互动。
12.优点大集合
鼓励与赞美是提升人际的最佳方式,爸爸妈妈经常赞美和鼓励孩子将可以让孩子学习如何看待别人的优点,并产生同理心。
准备道具:一些小贴纸,或是可以当成奖励的小礼物等等。
游戏说明:爸爸妈妈可以先跟孩子订好一个目标,如大家一起做家事、或是分享等等,因此当孩子出现如自己收拾玩具、或是告诉爸爸妈妈任何一件好事的时候,爸爸妈妈都可以即刻的予以奖励,以增强孩子的正面行为。
13.游戏1/搬运工
培养孩子协调的前庭平衡,训练孩子的眼肌、颈肌灵活运转及良好的空间感等等,避免阅读时发生无法持久、专心,甚至无法顺利阅读的现象。
准备道具:含4个滚轮的柔软平滑板
游戏说明:让孩子坐在滑板上,父母设定适当距离,让孩子靠手推前进或后退,由起点运货物至终点交给父母;让孩子俯卧滑板,父母在适当的距离内丢掷沙包或球,孩子从另一边瞄准适当时机前进接球或沙包;让孩子俯卧滑板上并利用背部运送沙包;让孩子坐在滑板上,并且运球前进。
14.大手牵小手
通过跟孩子一起创作,通过色彩和线条增强孩子的视觉感受。
准备道具:水彩笔、颜料、白纸。
游戏说明:爸爸妈妈先在自己的手掌上涂上水彩,然后盖印在白纸上面,然后让孩子自己涂,或是由爸爸妈妈协助孩子在手掌上涂上喜欢的色彩。在涂水彩的过程中,孩子会对于水彩冰冰凉凉的以及毛刷刷过的感觉感到好奇。请孩子张开小手,将手盖印在爸爸妈妈的手印旁边,就是一幅好看的作品了。当然,除了色彩的选择外,爸妈们还可以跟孩子讨论除了手掌以外,还可以用哪些东西来盖印,增强作品的变化感,由此培养孩子对艺术创作的兴趣。
15.我住在这里
地图,对孩子来说,是相当有趣的东西。而通过散步来了解自己家附近的周遭环境,则可以进一步的帮助孩子对于空间地理环境的观察!
游戏说明:通过每天和孩子在家附近散步的时间,介绍住家附近的环境,例如,门口有邮筒、左边有麦当劳、右边有超市等等。如果遇到十字路口或是需要左右转的时候,可以多跟孩子解释,让孩子了解方向。多走几趟,等孩子有了清晰的认识后,和孩子一起画下属于自己的地图。完成后,可以跟孩子一起拿着地图出门“探险”去。
16.草木大体验
让孩子用手去触摸,感觉大自然,不要因为保护过度,减少孩子探索这个世界的机会。而缺乏触觉刺激,也会影响孩子的智能和情绪。
准备道具:公园绿地的各种草木。
游戏说明:带孩子到有花草树木的地方,让他用手去触摸树叶、树干、树枝、花朵、草、石头、细沙……带着孩子一边触摸,一边缓慢而且清楚地告诉他现在摸的是什么东西,一再重复也没有关系,不仅要让孩子看到、摸到,而且也要了解那是什么东西。
17.养小鱼日记
通过饲养和观察,训练孩子视觉的追视能力,培养主动学习的精神及对自然生态的了解。
准备道具:鱼缸、水草、小鱼数条。
游戏说明:在鱼缸内置入除过滤气的水,并和孩子一起布置小鱼的家。带孩子到水族店买几条小鱼,一次不需买太多,可以公、母都有,建议选球鱼等卵胎生鱼种,方便孩子观察纪录。父母可为孩子准备一本记事簿,鼓励孩子随时将观察的现象记录下来。
18.影子游戏
让孩子经由活动观察并了解影子的特性。
准备道具:自己的手、身体、阳光与空地。
游戏说明:跟孩子一起背对太阳站在空地,比一比两个人的影子。用手作出不同的手势,或随便摆个姿势,看看影子会有什么变化。让孩子的影子跟你的影子相碰,但实际上并没有接触,让孩子了解影子的特性。
19.小小摄影师
相机是代替眼睛将观察到的事物恒久纪录的最佳方式。通过孩子自行的拍照活动,也可以提升孩子对于观察活动的兴趣。
准备道具:数码相机或是其他相机、胶卷。
游戏说明:让孩子拿着相机到户外散步,放手让孩子拍下他任何感兴趣的事物,也可以让孩子自由地搜集一些落叶或是石头等作为活动的纪念。当相片冲洗出来后,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拍到了些什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也可以协助孩子将观察照片的心得一起纪录下来。
20.小小字典
刺激孩子视觉的认知、辨识、记忆能力,强化孩子的理解能力,增进阅读的效果。
准备道具:字卡。
游戏说明:爸爸妈妈可以先从两个字开始,通过一张张的图卡,来协助孩子认识单字。循序渐进,字体要随着年龄增长愈来愈小、内容要逐渐增多、时间也渐渐加长。不要急着要求小孩子一直玩,只要持续进行,成效就会变好。等到孩子的词汇能力已经增加到一定程度,就帮孩子准备一本书。这本书的内容由以前教过的字卡组成,并以孩子的生活经验为主。
21.童谣(诗歌)创作
提供孩子创意的联想,提升语文表达的能力。
适合年龄;3岁以上。
游戏说明:在游戏前,爸妈可以跟孩子分享一些童谣或是诗歌。请孩子为童谣想一个主题,如“下雨天”。鼓励孩子想一想,和雨天有相关的事情,如大雨、小雨、青蛙、呱呱声等等。协助孩子将所联想的事物连结起来,并大声朗诵出来。这样就完成了一个属于孩子自创的童谣了。
22.反义词大串联
联想与表达都是孩子沟通的最基本能力,爸爸妈妈可以利用闲暇的10分钟跟孩子进行联想的文字游戏,帮助孩子发展语言智能。
游戏方法:由爸妈先说出如高,让孩子接低或矮等反义词句。相反词不见得只有一个,如果是三人以上进行,或许可以激发出许多组不同的答案,也可以采取抢答的方式。
23.猜谜游戏
除了提供孩子语言的联想刺激外,还可以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
准备道具:猜谜书。
游戏方法:爸爸或妈妈一人当主持人,其他人则是作为猜谜的参与者。设定简单的字谜,最好不要超出孩子的生活经验,以免孩子屡猜不中而产生挫折。进行抢答的游戏,爸爸妈妈可以准备一些小礼物,增加游戏的魅力。
24.画自己
通过画自己的过程,了解自己的长相,特征甚至情绪,可以协助孩子进一步的掌握自己的内心世界。
准备道具:纸、笔、镜子。
游戏方法:让孩子先拿镜子照一照自己的脸,观察一下自己的脸部特征。让孩子画下镜中所看到的自己。最好请孩子连同心情一起画出来,如喜怒哀乐等等。或是选择不同的颜色也可以是孩子表达情绪的方式。
四、童年孩子智力开发运动
1.玩球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爸爸妈妈可以和孩子一起玩玩球了,玩球的游戏可以锻炼宝宝身体的协调性,让孩子更加灵活。
(1)抛接球。爸爸(妈妈)和孩子相对站好,爸爸妈妈手拿球,孩子准备接球。大人先将球抛给孩子,再让孩子将球反抛给大人。锻炼功效:能锻炼孩子手眼协调性和动作灵活性。
(2)双手交替拍球。爸爸(妈妈)和孩子面对面站好,一人手里拿一只皮球。大人说:“来,我们一手拍一下。”爸爸妈妈先示范,左手拍一下,右手拍一下。孩子也拍球,左手一下,右手一下。锻炼功效:能锻炼孩子手眼协调性,促进左右脑的发育。
(3)“踢足球”。发展孩子跑步动作、腿部力量,培养孩子动作的灵活性。环境创设:空的易拉罐。过程:在室外的空地上,放上一些易拉罐,爸爸妈妈先示范踢“足球”,可让孩子自由选择,让孩子边跑边踢,爸爸妈妈也可和孩子一起踢,看谁踢得准、踢得快。
(6)踢毽子。父母和孩子共同踢毽子。单脚踢,用脚的内侧踢;双脚踢,双脚用内侧踢;拐脚踢,左脚用外侧,右脚用内侧踢。脚尖踢或发毽,把毽子放在脚尖上,用脚的力量把毽子抛向空中,待落下时再用脚尖踢向空中。
以上玩法可两人计分,以分数多为胜。也可双方交替踢毽子,人数不限。
(7)跳绳。促进儿童健康发育,是一种全身性活动。跳绳能加快胃肠蠕动和血液循环,促进全身的新陈代谢,又能使心情兴奋起来,能提高儿童记忆能力。由于在跳绳过程中不断数数和跳绳次数所建立的“对应关系”,从而使抽象枯燥的数字变成了具体形象的事物。这样,使儿童的大脑皮层产生兴奋并提高儿童的兴趣,因而将抽象记忆转变为形象记忆。跳绳能培养儿童节奏平衡通过这种有一定节奏的活动,可以有效地促进儿童左半脑和右半脑协调发展,还可培养孩子的节奏感,使儿童的心理、生理都得到全面发展。
(8)跳舞。跳舞可锻炼并提升大脑对外界信号的敏锐度与记忆力。根据调查表明,坚持学习舞蹈的孩子,其学习成绩都比较好。
(9)游泳。游泳运动对幼儿最大的好处是可以促进其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机能的提高。如游泳锻炼后幼儿的肺活量可提高74%。游泳还能提高幼儿抗御疾病的能力。显然这是由于长期坚持游泳,幼儿适应了冷水的刺激,身体对于外界温度变化的调节能力相应提高,对于突变性气温能较快地适应。而且,常游泳的幼儿血液中免疫球蛋白的指标较高,不易生病。儿童游泳时,能充分地接触阳光、水、空气,促进机体对维生素D的吸收,有利于儿童的体格发育。另外,相关实验还证明,游泳能锻炼幼儿的神经系统,从而为塑造幼儿心理品质创造了物质基础。
五、童年孩子智力开发玩具
玩具是每个孩子游戏时的必备,为孩子选择适合他们的玩具,不仅激发孩子的兴趣爱好,还能促进孩子的能力发展。
1.益智玩具类玩具
在3~6岁这个年龄阶段,开发孩子的智力是必要的也是首要的,家长如能通过各种益智玩具来开发孩子的智力,让孩子在操作、竞赛中获得成功、获得满足,可不断提高孩子参与智力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这对于提高孩子的创造能力,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可选择拼图、穿珠、小火车、小锅铲之类的可以充分动手的玩具,还可适当添加镶嵌拼搭类的复杂一些的玩具,以培养其想像力、创造力,同时注意孩子耐心的培养。
儿童早教强调寓教于乐。触摸式的操作方式,让孩子易于掌握;图文声并茂的界面,激起孩子不倦的学习热情。“讲故事”、“背唐诗”、“做游戏”等包装丰富的软件更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知识的宝库,轻轻松松地达到早期智力开发的目的。另外,孩子在玩电动玩具的过程中,可了解警车的警笛声、老虎的吼叫声等。他们还能通过亲手拆换电动玩具上的电池,初步了解了电能产生光、热、声、力的性能。
2.结构、建筑玩具
孩子们利用选择积木、塑料拼图、橡皮泥这些玩具发展孩子的创造力,培养孩子的耐心,学会细心思考问题,还可以锻炼孩子手部的小肌肉群。
3.体育玩具
孩子们利用球类、绳、哑铃等体育玩具,不仅能锻炼他们的肢体力量和体质,还能使他们运动的协调性得到进一步发展。
4.角色表演玩具
3~6岁的孩子对角色游戏是非常感兴趣的。所以,通过炊具、医护用具及布娃娃等角色表演玩具在游戏中的应用,让孩子了解各种器具在实际生活中的用法,同时也提高了孩子的交往能力及合作能力。为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选择玩具时要注意选择的玩具应安全、牢固、容易整理、不易丢失,同时也要便于清洗与消毒。
六、童年孩子智力开发故事
1.讲故事的四阶段
讲故事里面可有大学问。在孩子的早期教育的过程中,讲故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家长为孩子讲故事,并且扮演故事中的角色。第二阶段,家长讲一部分,让孩子讲出故事的结局。第三阶段,完全让孩子来讲故事。如果孩子能够完整地把整个故事复述出来,说明他已经具有了逻辑思维能力,因为他已经知道故事是按照怎样的一条线索展开、发展到最后结束。第四阶段,孩子能够在原来的故事的基础上加以创新,比如添加新的角色进去,或者改动角色的命运,说明孩子有了很强的创新意识。
父母和孩子的最佳状态就是家长和孩子之间能够产生亲密的互动,把讲故事视为最欢乐的一件事情,尽情享受讲故事这个过程。
2.注意
在讲故事的过程中,父母有时会忽略孩子的反应和感受,只是从自己的角度去讲故事。这样容易产生一个问题,那就是:孩子无法跟上你讲故事的速度。所以在讲故事的时候,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的反应,避免讲故事的速度过快,导致你的讲述和孩子的收听之间的“脱节”。因为一旦脱节,你和孩子之间就失去了互动,这样也就失去了一个可以帮助开发孩子潜能的绝好的机会。
讲故事时要能够针对儿童的兴趣特点。因为讲故事不但能扩大儿童的知识面,而且更重要的是还能培养儿童的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像力,是对学龄前儿童进行早期智力教育的一种好方法。家长在编讲故事时要照顾学龄前儿童的身心特点,编讲一些内容健康,能针对他们具体问题而又符合儿童现有知识和智力水平的故事。同时,为了使故事在男女儿童智力发展上更有针对性地发挥作用,还应该有意识地根据儿童听故事的兴趣特点选编或选讲故事。例如,男孩子比较喜欢听古今中外各种战斗故事以及神话和科幻故事,女孩子则比较喜欢听古今中外各种感情色彩浓重的有关人生变故方面的故事以及童话故事等。为了更好地发展儿童的智力,家长对这些兴趣都要给予适当照顾。
3.正确对待孩子的发问
讲故事时能够积极而巧妙地回答儿童的发问。好问,是学龄前儿童的普遍特点。对家长来说,孩子兴趣十足地问这问那,也正是增长他们知识、启迪他们智慧的大好时机。因此,父母不仅要在孩子主动发问的时候用认真、生动、形象的语言回答他们每一个疑问,而且还应该积极启发他们提出各种问题,形成思考和探索的习惯。
回答儿童的发问要考虑他们的年龄特点,根据他们的生活经验、知识状况和智力水平,尽量回答得简单、明确,不要作过长而复杂的解释,否则反而使儿童感到糊涂。当孩子问故事中一些父母也不太懂,或是虽然懂但一时也说不清楚的问题时,父母的回答要机智,或者抓住容易回答的地方予以简略回答,或者不知不觉地去转移儿童的兴趣,引导他们提其他的问题。家长切不可不懂装懂,乱答一气,或者干脆训斥吓唬,不了了之。
4.孩子为什么都喜欢听故事
孩子在两岁之前,喜欢听故事是主要因为在讲故事时所发出的声音、故事书里鲜艳的色彩和各种各样的彩图、插图等,都对孩子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同时父母在讲的过程中,宝宝学会去听,去吸收,这对于以后的语言学习有很大的帮助。而两岁以后的孩子喜欢听故事,是因为他在这个年龄段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语言基础,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他能够运用自己的想像力和逻辑思维去理解故事中出现的人、事、物之间的相关性,同时还能够运用语言能力去表达自己的看法。一旦获得认可,比如能够主动说出故事的结局或者甚至自己来讲这个故事,对自信心的建立无疑是有很大帮助的。
讲故事对孩子的童年以及今后的成长意义重大。不仅像先前说的,有助于帮助宝宝了解人、事、物之间的关联,培养逻辑性和对顺序的认识,还可以让孩子了解到更多地东西。比如,二十四孝的故事,能够让宝宝了解什么是“孝”;孔融让梨的故事,教人学会和别人去分享等等。很多东西在讲故事的时候都能够潜移默化地灌输给孩子。此外,讲故事还能很好地锻炼和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做事的专注度,这些对于今后的学习都是非常有利的。
5.选择适合孩子的图书
图书的选择必须要遵循适龄性的原则。多大的孩子就应该选择适合其年龄段的图书去读。比如两岁前的宝宝可以选择色彩鲜艳、情节简单、词汇语句重复性高的故事图书。孩子大了之后,就可以选择内容相对来说更丰富、情节更复杂、出现的人物比较多的,要用到逻辑思维去理解时间先后顺序,故事情节发展的故事书去读。
八、童年孩子的智力开发与电视
3~4岁孩子的形象思维及逻辑思维有所加强,电视节目设置可以用简单的图形及空间来促进左右脑的发展,同时要侧重于培养孩子阅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培养英语兴趣,训练孩子在幼儿园的社交礼仪,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
4~5岁孩子的思考能力、动手能力、行动能力大大加强。因此,节目制作现场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室内和室外的选择。可以对孩子进行手工制作技能培训,可以在大自然中通过游戏的方式提高孩子对自然知识的认知,侧重于培养孩子积极探索世界,独立思考问题的品质。
5~6岁的孩子接受能力大大加强,对简单的文字和数理有了一点概念,创造性增强。电视节目应注重培养儿童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生活的独立性和社会适应能力。在节目中可以对将来的小学生活进行介绍,使孩子做好从幼儿园到小学过渡的心理及各方面的准备。
电视媒介为少儿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需要节目作为载体。这些节目应该集趣味性、知识性、启发性为一体,寓教于乐,使少儿在娱乐的同时,学到知识,增长见闻,了解所处环境,加速其社会化的进程。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种形式:
1.少儿新闻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少儿新闻展现的就是不同地域少儿生活的真实场景。在信息时代,懵懂的少年儿童对外界充满好奇和求知的欲望,也急切期望了解时刻变动发展中的世界。2005年新年伊始,中国教育电视台在每日18:20推出《少儿新闻》栏目。该栏目立足少儿心理,向全国少年儿童提供与他们特定年龄段相适应、与其成长相关联的新闻资讯。栏目定位明确、特色鲜明;内容取材于少儿,用之于少儿,从《红领巾小报亭》到《动动手指做算术》,从《民俗运动会》到《环保少年迎奥运》……在学习、生活、课余爱好、思考呼声等方面都有反映,受到目标收视群体的热烈欢迎。仅开播第一周,这个长度仅9分钟的节目,就取得了收视率居该台之最的佳绩。
2.人与自然互动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永远的主题,特别是城市的发展,使孩子们由街头嬉戏转换为在电子媒介中遨游,愈来愈少有机会亲近自然。大自然是激发人类灵感的源泉,也是培养孩子观察、发现问题能力的亮点。展现大自然的神奇奥妙、绚丽多姿,是电视媒介的优势所在。2006年3月24日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播出了一部由国家林业局与中央电视台合制的少儿电视节目《绿野寻踪》。该节目以我国特有的野生动物、野生植物、自然保护区、森林、湿地为实景,通过与少年儿童互动、寓教于乐的形式,向少年儿童普及有关野生动植物保护、湿地保护和自然保护区等方面的知识。由主持人、野生动植物专家、现场儿童和场外儿童共同参与,每期一个主题,把野生动物的真实活动情况与演播室现场活动和少年儿童的野外观察、夏令营等活动相结合,形式新颖活泼。该节目将培养少年儿童爱护大自然,保护绿色家园的生态意识化为了具体行动,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3.科学普及
孩子是天生的探索家。电视作为主流媒介,应该主动传播先进教育理念和科学知识,确立服务儿童、“引领成长”的意识。少儿学科学,不是灌输知识,而是深入浅出,培养其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思考、探索的精神。认知理论家皮亚杰说:“对科学的学习使孩子们在接受正式教育之初,就能够发展起对自然及周围世界的理解,建立观点和想法,随着他们经验的增长和对待科学态度的形成,这些观点要早于对待学校其他科目态度的形成。在这种态度的形成阶段,孩子们需要自觉地体验科学活动,这将影响他们的一生。”在这方面,中央电视台进行了大胆尝试,少儿频道《智慧树》节目面向3~6周岁的学龄前儿童开展益智教育,寓科学的教育理念于生动的游戏当中,让孩子在游戏中学,在游戏中乐,在游戏中健康成长。
4.生活纪录片
纪实手法在儿童电视领域具有很大的发挥空间,它的表现力非常适合孩子们的童真和童趣。只要在纪实化同时了解儿童的认知水平,用儿童视角,儿童语言,就容易被少儿观众真正理解和接受。第五届全国少儿电视节目“金童奖”获奖作品《我的草原》和《凤妹》都是近半个小时的纪录片,这两个片子所记述的故事都发生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画面优美,大量的同期声,长镜头的跟拍,交代性的旁白,都让人感到故事的真实可信,因此很能打动人的心灵。这正是少儿纪录片的魅力所在——让人感到历时久、事情实、情节多,内涵和外延都相当丰富。
一、少年孩子的生理发展
我们把少年孩子界定在学龄前期,即6~13岁。
(一)骨骼系统
(1)骨骼:少年儿童时期,骨骼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软骨成分较多,骨组织中有机物与无机物之比为5:5,而成人为3:7,所以,其骨骼弹性大而硬度小,不易完全骨折,但易弯曲变形。骨的成分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发生变化,无机盐增多,坚固性增强,韧性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