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还有指责介子推的,认为他不过是赌气、使性而已,是自以为是的莽夫。说他自视自己应该为首功,别人也都应该这样想,让别人都来推举他的功劳;可是偏偏就没人这样想,也没人理会他,没人买他的账,结果介子推可能就急了,一怒之下,就赌气带着自己的老母亲躲进了深山里,以此想让晋文公自责、蒙羞,来抬高自己的身价。还如介子推的人品问题,如果他人品好的话,就不至于和其他同僚产生矛盾,以致落到一个悲剧的结果。
其实这都是无法求实证的,不过都是后人的猜想而已。我们还是更愿意相信介子推是一个耿直、一尘不染、眼里融不进沙子的高洁之士,我们也尤其更不愿意相信千百年来人们对于他的尊崇和纪念全都是错误的,否则这世界就太荒谬和可笑了。当然,也许我们尊崇和纪念的是自己心目中的那个“介子推”,是我们理想中的那种介子推精神,也许它和历史上真实的介子推不尽一致,可是在我们的内心深处,我们却是怎么也不愿意怀疑的——因为我们愿意相信这世界上还有高洁,因此我们才不会怀疑他人所拥有的高洁品格。
记得还有这样一则关于颜回的逸事:传说孔子因为实在看不下去颜回的贫寒和凄惨,就想资助他改善生活;可是又不能直接给他钱,因为颜回这个人太正直和清洁了,根本不会收受他人的接济;于是,就在他回家的路上偷偷地丢下了一块金子,并在一旁留下了一行字“天赐颜回一锭金”;等到颜回退学回家走在路上时,孔子就悄悄地跟在他的身后,看颜回去拾取这块对颜回的生活而言宝贵的金子;最后颜回也确实发现了这块金子,而且也注意到了旁边的那行字,只是他最终也留下这样一行字就空着手离开了——“外财不发命穷人”。
毋庸置疑,这个故事肯定是后人杜撰出来的,起码是添油加醋了,因为孔子与颜回的所谓留字都不是其当时的语言风格。但是我们还是愿意相信这样的事情是真实的,因为我们也愿意相信人性的高贵与无污染,哪怕这只是纯粹历史的感召(即使我们认为今天的人性都是失落的),我们可能仍然会在自己的内心深处感到些许可贵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