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80100000010

第10章 展江:行走边缘

人生也遵循着弗里德里希·哈耶克提出的自发生成秩序或者说是自发扩展秩序,人们难以预测和规划自己的未来。

无论是在舟山群岛上当搬石头建造房屋的海军士兵,或者是在扬州师范大学图书馆中当辛苦准备自考的图书管理员,还是在《扬州日报》文艺副刊组当编辑,展江都难以预见,2005年3月的一天,自己会待在北京市西三环北路的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里,坐在南教学楼五层西侧的一间简陋办公室中,重新阅读并且准备重新翻译新闻学名著《报刊的四种理论》。

这间办公室因为堆积了太多东西而显得狭小和拥挤:两个书柜、一张大办公桌、一台电脑和一张单人床,床上有全套被褥,显然主人常在此休息。屋里的两个书柜并没有改变主人将书随手放置的习惯,书在这个不大的空间内随处可见。主人和这个房间很相称,风格简单而随便。暗色调的夹克衫和运动鞋装饰着这位瘦削身材、前额略秃的中年男子。展江面貌冷峻、形容憔悴,说话时总压抑不住调侃身边事物的欲望,似乎不太习惯于用严肃的语调来交谈和发表见解。

“怯懦保守、浅薄无知、自鸣得意”,一位学者所处的学科被别人这样嘲讽并不令人愉悦。但展江毫不在意,也许这也是他想说的话。身处一个被人这般讥笑的学术圈子,展江的身份有些尴尬。他那有限的知名度并不是依靠学术论文获得的。人们通过他翻译和主持翻译的西方新闻理论与新闻作品来知晓他的存在:梁启超试图将报纸和新闻媒介变成启蒙民众的利器,而对展江而言,翻译是他妄想“启蒙启蒙者”——如果新闻媒体还能扮演启蒙者的角色的话——的努力,尽管个人的能力和精力有限;人们也通过展江在互联网或传统媒体上发表的言论去了解他:左拉和德雷福斯传统现在已经淡化,新闻界的扒粪运动也被证明是不能长久之举,而他则不惜妄自菲薄地偶尔露出峥嵘,在网上写公开信,或邀请学者和媒体参加他所发起和主持的舆论监督研讨会。

他的身份是新闻学者、翻译者和不能忘记公众的知识分子。当然,也许现在就判断他的价值还为时过早。毋庸置疑,他从来就不是大人物,可能也没有表现出成为大人物所必备的睿智与才华。但在他所处的学术圈子里,他毫无疑问是个坚持不懈的行动者,这从他主持翻译《美国新闻史》、《新闻报道与写作》、《新闻与正义》、《新闻与揭丑》、《一个自由而负责任的新闻界》等众多海外经典新闻学著作,以及从2001年起每年操办新闻舆论监督研讨会中可以看出。

而学术圈内的大多数人都忙于以传统的新闻观为理论基础,构建自己的理论体系,他们认为这是原创性的工作,可以据此确立学术地位。但按照展江的说法,新闻是一个从西方传递到中国的学科和事业,而我们对西方新闻业尤其是美国新闻业的发展状况不甚了解。在这种情况下,大量翻译介绍国外的新闻学著作,自然拥有它的意义和价值。

前途

圣人孔子曾经用“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来表述自己50岁之前的人生各个阶段。这种划分人生的标准,曾经成为大多数中国人划分自己人生的重要依据。但对于展江和他身在其中的一代人而言,志于学、而立、不惑、知天命在相对应的人生时段都成为奢侈。

展江调侃自己已经度过的48年倡说,这48年并没有任何不顺利和可以被称为不幸的地方,而只能被称作不正常。相对许多人而言,他既没有受到政治运动的直接波及、遭受人身和精神上的伤害,也没有受到过贫困的威胁。作为一名个体,他的家庭能够给他提供尽可能多的资助:在江苏扬州,展江的父亲是一位服务于市委市政府的老公务员。家庭没有带给他任何坏运气。

对于一个生于1957年的人来说,经历的不正常首先在于求学时期碰上新中国成立后规模最大的一次社会运动。在志于学和求学年龄,社会并没有为他们提供去实现志于学和求学的环境。

那个时候,大学难以为他们敞开大门,而当时的职业选择范围相当有限,对于一位自己和长辈都寂寂无名的年轻人来说,似乎只有三项受人尊敬的职业可供挑选:进厂做工人、下乡当农民、参军成为士兵。1976年初,19岁的展江是当地一家工厂的钳工学徒。但为了家庭考虑,他必须选择在1976年底成为一名士兵。展江的哥哥已经下乡,为了让妹妹继续留在城市,他不得不加入东海舰队舟山基地的一支海军部队。当然,他更向往读大学。不过,时代和他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在他参加军队的次年,国家开始恢复高考,社会秩序也开始恢复正常。

从军

这支海军大部分时间呆在舟山,一座人口仅为7000~8000人的小岛上。偶尔出海,用口径为57毫米的炮打靶子。舟山离台湾很近,士兵保持着高度的警惕性,生活艰苦。在这支部队中,听收音机是不被允许的,有烟瘾的士兵几个月才能辗转获得一包香烟,而大多时候,他们能用纸张卷着烟丝抽,就已经很不错了。

对于志不在此的年轻人而言,伴随着九年军队生活的是不断的希望和不断的失望。很显然,这个年轻人并不希望长久呆在军队中。他真正感兴趣的是高考。他不想在军队中待过当时参加地方高考的年龄线:25岁。他数次提出复员回家的要求,都被拒绝了。不过他的要求也让他的处境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改善,从会计变为一位副连级的政治部宣传干事。

在这一系列变动中,唯一不变的是他总莫名其妙地随身携带一本《基础英语教材》,自学英语,连他自己也不明白为何如此。虽然他渴望参加高考,但已经进行过的两届高考都没有把英语纳入考核范围。不过,这可能是他当时所能做的表示自己不会妥协的唯一事情。

作为宣传干事,展江似乎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他给自己订阅了新华社影印的外文资料,挑出自己感兴趣的文章翻译成中文,给《解放军报》投稿,并且大受欢迎。为此,他连续两年获得东海舰队新闻报道个人二等奖。当然,这也是他发现的英语的唯一用途。

在这座海岛上,士兵们必须为自己建造房屋,这个过程包括用最原始的手段搬运岩石。展江在背石头的时候腰被压伤,住进医院,同时也带给他一次离开部队的机会。他在医院中得知军队有一批复员名额,急忙找到上级,表示不愿意因为伤病给军队造成负担,要求复员。这次他成功了。

宣布复原之后,他去了一次《解放军报》。老编辑见到展江异常欣喜,说了一些对他的才华的溢美之词。毕竟,当时军队中能给《解放军报》供稿的只有两人,一个供职于某司令部,另一个是展江,供职于基层部队。当展江嗫嚅着说“我已经复员了”后,顿时冷场。

求学

1985年,28岁的展江离开军队。携带着九年军旅生涯留给他的三级伤残证明,展江开始了一连串的求学。他拒绝了父亲的朋友把他安排到市政府外事部门的好意,决定到扬州师范学院的图书馆做图书管理员。在图书馆的一年半里,除了搬书搬杂志,他考完了12门课程考试,通过自学考试拿到了英语本科文凭。随后,他通过招聘考试成为《扬州日报》的一名编辑。

在《扬州日报》副刊组呆了六年,展江没有参加过市委市政府的会议,这对当时的党报记者来说有点滑稽。可是当《扬州日报》副刊组要扩大为副刊部时,这个自称不求上进的家伙竟然当上了部门副主任。这份工作开始让他熟悉新闻业务,尤其是编辑业务。每个周末,八个版他必须过目,部门主任是一位专业作家,不过问编辑事务。不久,他觉得这份工作太累,没有时间复习考研,就借机调到报社的广告部门。

当他决定要考研的时候,已经30岁了。而当他1991年最终考上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研究生时,已经34岁,儿子都已经上小学了。三人间的宿舍里最小的一位同学比他小12岁。在学校里,他每天和大家一样吃食堂。假期回到扬州时,往日同事问他在北京的生活条件,得到回答后,对方一撇嘴:“让我去我也不去。”要知道,他在《扬州日报》工作的时候,部门成员出入都已经有车接送。

展江在中国人民大学一待就是五年,不但读了硕士,还读了博士。这让家里人想不明白,因为在20世纪90年代初,一个讨论“卖茶叶蛋胜过造原子弹”的年代,许多人通常说:读硕士是误入歧途,读博士则是无可救药。至于读博士,他说这是阴差阳错,因为同宿舍那个比他小12岁的同学拉着他去陪考。他在读博士时期的导师是中国第一位新闻学博士童兵教授。

1996年博士毕业之后,展江拥有一个留在中国人民大学执教的机会,可是学校只能提供一间筒子楼房间,没有私人的厨房和卫生间,这对准备将全家搬到北京的展江来说实在有些难堪。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则提供了比较宽裕的条件,至少有20多平方米的两间房。展江骑着自行车从中国人民大学西门出来,顺着马路到了中国青年政治学院联系任教事宜。结果,他在那里一待就是九年,这同他当兵的时间一样长。只不过,此时自愿而彼时无奈。

这位自称赶上时代末班车的学者在学院里拾阶而上,1998年成为副教授——也是在这一年,展江开始大规模组织翻译国外新闻学理论与业务经典著作。而2001年是他学院生涯的一个高峰。在这一年他拥有了教授头衔,也是在这一年,他被选举成为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传播学系的系主任。

翻译

翻译是一项苦差事,至少在目前的中国是如此。对于那些生活在学院中的知识分子而言,翻译出来的著作不能作为评选教授和副教授的研究成果;进一步而言,翻译也不能为一个教授或者副教授博取学术上的声誉;而从经济利益的角度来看,翻译的书不能抽取版税,只可以领取固定稿费。展江清晰地记得,当他把自己翻译的第一部译著《新闻与正义——普利策新闻奖获奖作品集》送给自己的老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一位老院长时,老前辈苦口婆心劝诫:“这书很好,可是我劝你不要去翻译。翻译的书再好,也是人家的。去写书,那才是你自己的成果。”

要想做好这项不讨好、不讨巧的工作却能生生累死人。1999年1月,著名翻译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的老所长、美国问题专家董乐山先生逝世。有人说,董先生正是由于翻译过于劳心劳力而逝世的。这位翻译或主持翻译过《美国新闻史》(第一版)、《西行漫记》、《光荣与梦想》、《苏格拉底的审判》、《第三帝国的兴亡》、《一九八四》、《西方人文主义传统》等著作的老一辈翻译家,为包括林贤治在内的众多学者所推崇,在美国研究领域也为后辈如薛涌等仰慕。但是被新闻界忽略的是,董老先生所翻译或主持翻译的很多书都是新闻领域的著作或新闻记者的著作,比如从前文所列举的《美国新闻史》(第一版)到《第三帝国的兴亡》。展江将董乐山视为楷模。他坦然承认,自己所主持翻译的几个版本的《美国新闻史》,都承蒙董乐山先生打下的基础。

在展江翻译历程中一个极端的例子是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教材《新闻报道与写作》的翻译。这本译著的出版花费了两年多时间,华夏出版社的编辑换了五位,而翻译的原著也从第八版改变为第九版,这项变动让翻译者更改了20多万字。

这项被好友强加的任务,其过程是一项苦役,结果却似乎很完美。尽管在翻译过程中有海外朋友劝告展江:“翻译这本书,一点都不适合中国国情。”但这本书被一些新闻媒体作为培训记者的教材,在理论界和实践者中受到好评。

展江所做的翻译,就像他的人生,从来没有一个刻意的目的,却有意无意朝着一个方向发展。

他声称自己在新闻学术界处于边缘地位,却由于自己的译著而被新闻操作者熟知。他声称自己所做的事情就像自己的人生经历一样,很少带着先验的目的,而只被时代裹挟前行,就像他所喜欢的哈耶克终其一生所阐释的社会发展规律:自发生成秩序,无人能够规划,无人能够预料。旁观者仔细审视,却能发现个体在时代中的坚持:在军队中坚持学英语;复员后坚持去图书馆工作以方便自考;在报纸里不随波逐流而仍志于学;先学外语后学新闻;甚至当年编译外军军事动态和今日翻译新闻理论著作,之间联系也并非无迹可寻。在一场自发生成的人生经历中,个体同样努力打造着因果链条。

同类推荐
  • 媒介融合时代的电视新闻创新

    媒介融合时代的电视新闻创新

    本书在全面分析全新媒介环境下我国省级强势地面电视媒体的现状、问题及应对方式的基础上,结合发达国家在电视新闻生产方面的成功经验,提出媒介融合背景下我国电视新闻创新的路径。
  • 向魏书生学什么

    向魏书生学什么

    向魏书生学什么向扛起民主教育的大旗,教书必须育人,培养学生做心灵的、王人,促进学生自育自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科学管理班集体,探索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方法,改变自我,超越自我。他先后在全国各地作了1100多场报告,讲了900多节公开课。马来西亚文报纸称他为:穿西装孔子,他就是魏书生。为师当学魏书生,从教当学魏书生;这是对当代名师魏书生一生忠于教育事业的赞美。
  • 弓萧缘;石榴记

    弓萧缘;石榴记

    弓箫缘:从长安出发,筹建北庭都护符的四十万石粮草意外遭劫,“镜铁山五义”之一李波也卷入此案中。陈澌,一个神秘的武林人士,奉唐皇之命调查粮草遭劫案,不料行程伊始就收到戍边将军张武威麾下秘密高手“威武十卫”的追杀。李波的小妹李雍容被箫声吸引,意外目睹了陈澌与“威武十卫”的对决,少女情怀一发而不可收。然而,这一段恋情终究不能弓箫齐鸣,就像当初那一箭,终究不能射中那个人…
  • 陈力丹自选集

    陈力丹自选集

    学科的研究某种程度上是可以服务于国家的政策研究或商业目的的,但在观念上要明白,学科并不是为政策研究或商业目的而存在的,它是人类对自身活动的一种思维方面的把握,没有功利目的。黑格尔在谈到美学时说过一段话:“科学,作为服从于其他部门的思考,也是可以用来实现特殊目的,作为偶然手段的;在这种场合,就不是从它本身而是从对其他事物的关系得到它的定性。从另一方面看,科学也可以脱离它的从属地位,上升到自由的独立的地位,达到真理,在这种地位,只实现它自己所特有的目的。”这个道理,恐怕新闻传播学也不例外。
  • 中国人为什么看不起中国人

    中国人为什么看不起中国人

    张鸣杂文集。从历史与现实的细节着笔,观察、分析中国政治体制与官僚制度,评论当前官场风气与时事风气,拆解出其中的文化因素,继续批判国民性。
热门推荐
  • 太初天书

    太初天书

    赵羽自幼父母双亡,随着师父隐居在白云山中修行,本以为会在平淡中度过一生,却没想到因为一次上山采药,彻底改变了人生轨迹……神秘的金字,来历惊人的古钟,被封印的诡异石棺…他将走上一条坎坷的道路。世人皆言修行难,仙道渺茫,无人可见!然而,得太初天书者,能成仙!……
  • 追寻另一个自己

    追寻另一个自己

    富家女但是坏脾气的全慧琳转学第一天结识两个好朋友并因意外认识三个美男,得到了爱情,却要因为种种原因而分手,一起站上了舞台后却发现自己还爱着对方,最后终于永远的在一起。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重生之狂妻邪君

    重生之狂妻邪君

    重生,没事,活着就不错。逃婚,没事,又不是真爱。美男,没事,温柔的就好。卧槽啊,重生之前被虐了九世不得好死,逃婚也就算了,尼玛是真爱啊,美男温柔是不假,但也太腹黑了吧。是真爱又如何,温柔的双子,才是我最爱!男二翻身成男主,为女主遮下所有痛苦!
  • 无名行者

    无名行者

    静笑纪元天地变,无中生有钓星海,不惧旷世天人奏,弹指诸神化尘埃。
  • 仙魔有个约会

    仙魔有个约会

    爱恨情仇的太监文,名着!啊啊啊
  • 极品菜鸟逆袭

    极品菜鸟逆袭

    “17还没通魂,真是废物一个。”面对同学的嘲笑,林立只能默默的忍受。“我林立一定要崛起一定要把你们踩在脚下”到时校花、汤冰如、萝莉都是我的。终有一天我林立要征服他們。让我们看屌丝是如何成废物逆袭成杀神的吧
  • 破译世界战争悬案之谜(破译奥秘大世界丛书)

    破译世界战争悬案之谜(破译奥秘大世界丛书)

    《破译奥秘大世界丛书:破译世界战争悬案之谜》讲述的是解开世界战争所发生的种种离奇谜案。
  • 末世地狱

    末世地狱

    地狱什么杨,没人见过,但是在末世,一杯清水,都能让人付出生命,可悲,可叹
  • 当代中国未成年人犯罪现状及刑罚适用研究

    当代中国未成年人犯罪现状及刑罚适用研究

    我国立法中明确了对未成人犯罪采取的处理原则,即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贯彻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本书着重研究当代中国未成年人犯罪的特殊现状,并进一步寻求适当的刑罚适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