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26000000005

第5章 公司治理的概念及其产生与发展

公司治理从20世纪80年代兴起以来,就成为一个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等多学科研究的热点问题。公司治理就其本质来说是一个激励与约束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产权契约安排,因而公司治理机制在本质上是一个产权契约治理机制,包括内部和外部产权契约治理机制。本章主要在分析公司治理的一般概念框架的基础上,分析公司治理的产权契约治理机制的理论框架。

公司治理是与公司管理具有重要区别的概念。尽管中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所定义的公司治理概念有所区别,但关于公司治理概念的本质内涵的界定是一致的。同时,公司治理概念内涵随着公司治理问题的产生和发展不断丰富、发展。

一、公司治理的概念

“治理”一词来源于拉丁文“gubernare”,意思是统治和驾驭。诺伯特·威奈尔(Norbert Wiener)使用这个希腊词根作为控制论(Cybernetics)一词的基础。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是指针对公司经理人员的各种激励与约束活动。关于公司治理的概念,中外学者有不同定义。

在国外关于公司治理的较早文献中,R。I。Tricker(1984)在其《公司治理》中从管理与治理的比较视角给公司治理下了较早的定义。他认为从管理文献来看,管理角色被认为主要是使企业经营活动更有效率和效力,包括在公司业务范围内的产品设计、采购、人员、管理、生产、营销和融资等。管理活动包括内部和外部活动,其核心是业务的经营管理活动。相反,公司治理不涉及公司经营,但涉及给予企业总体指导,以及制定和实施监督与控制管理的行政措施,通过说明责任满足合法期望值,并对超出公司边界之外的利益进行调整。如果说管理侧重经营的话,那么治理则是指是否被恰当地经营。战略管理是管理和治理的交叉领域。公司治理过程包括四个主要活动:指导(Direction)。为企业长期未来设计战略性指导。行政活动(Executive action)。参与关键性行政决策。监督(Supervision)。监控管理绩效。说明责任(Accountability)。向那些对说明责任提出合法要求的人确认责任。R。I。Tricker(1984)认为治理的本质涉及权力的获得、使用和限制。它确认权利与责任、合法行动和说明责任。公司治理涉及与企业实体,尤其是与被治理的有限责任公司有关的过程。即指导企业、监督和控制行政活动的权力训练,涉及企业实体对其他团体的影响。根据R。I。Tricker的上述论述,其公司治理的定义是指为了防止公司权力的滥用而进行的指导、监督和说明责任的活动。

青木昌彦(1995)认为转轨经济中的公司治理是控制内部人控制。其中,转轨国家的公司治理问题是内部人控制,治理对策是控制内部人控制的机制。相机治理机制是转轨经济中的有效机制。青木昌彦、奥野正宽和关口格认为所谓法人治理结构是指关系到企业控制权的权利和责任的结构,是指股东、债权人、职工、关联企业和顾客等企业权益人之间有关经营与权利的配置机制。

凯(J。Kay)和西尔伯斯通(A。Silberston)提出了公司治理的托管模式,认为公司治理是用一种恰当的结构来治理那些控制和管理不属于他们自己的资产的个人或集团的行为。公司的受托人是董事会,而不是股东的代理人。受托人的职责是维护和增加在他控制下的资产的价值,并公正地平衡对这些资产产生的收益所提出的各种要求。公司治理的托管模式要求公司围绕它的核心技能和活动来开发。公司的本质是这些技能和活动,不是一系列金融要求。受托人不仅要平衡现有股东的利益冲突,而且必须衡量现在和未来的利益相关者如顾客和雇员以及现有的供应商等的利益。

Carolyn Kay Brancato(1997)在《机构投资者与公司治理》一书中认为公司治理的目的是为了设计提高所选择的投资者的绩效。机构投资者强调公司治理旨在确定公司董事会的责任范围。美国董事的权力来自州政府的法律,代表股东指导公司经营,美国公司董事全国协会强调董事的主要责任是对股东负责,最大化股东的长期财富,强调在决定战略方面董事会的角色与审计任务的重要性。公司内部治理问题主要包括董事长和总经理是否分离、独立董事制度设计、总经理和董事会的绩效评估、股东和董事的关系等。

Helmut M。Dietl(1998)在《资本市场与公司治理》一书中认为在非中间的资本市场范围内公司治理基于以下两种机制之一:在所有权集中的情况下,主要股东投资于公司治理;在所有权分散的情况下,公司治理依赖于二级股权市场的约束。股东没有任何公司治理激励。债权的治理效率受到可流动现金流的代理成本的减少的限制。一级股票市场依赖于二级股权市场价格的影响。在新古典规制下,公司所有权高度分散,公司治理依赖于以控制公司为目的的积极市场的约束影响。反敌意接管保护负责任的管理层反对敌意接管。在关系型资本市场内的公司治理不依赖于以公司控制为目的的积极市场的约束影响。关系规制鼓励投资者放弃风险分散以支持所有权集中。

Sandra Berns和Paula Baron(1998)在《公司法和治理》一书中从公司法的角度论述了公司治理的含义。认为自从19世纪现代公司法诞生以来,公司体制不解决公司存在的问题。公司治理涉及内部治理机制对弱者的责任,尤其是要提高消极投资者的支配性。公司治理持续争论主要包括管理和所有权的分离和消极股东问题。

Magdi R。Iskander和Nadereh Chamlou(2000)在《公司治理——一个现实性框架》一书中认为公司治理是对公司失败或制度危机的反应。第一个经典的治理失败例子是18世纪初的南海泡沫事件,它导致商业法的创新。1929年,美国股票市场崩溃后,美国出现了一些安全法。Magdi R。Iskander和Nadereh Chamlou(2000)关于公司治理的定义是从制度层面予以定义的,特别是从法律层面予以定义的,强调有关公司治理的法律制度安排是对危机的反应和一种预防危机的机制。

Paul J。N。Halpern(2000)认为,各种公司治理制度的共同特征是通过制度的各种要素监控经理人员的活动。依靠市场提供公司治理,被称为以市场为基础(以市场为中心)的公司治理制度。而以银行为基础的公司治理制度缺乏诸如资本市场一样的外部控制机制,在这一治理制度下的委托代理问题解决依靠内部治理机制。经济视角的公司治理制度对公司的成长和赢利能力具有重要影响,公司治理制度影响企业的决策制定,并最终影响公司财富创造。从公司视角来看,治理制度是法律、规制制度和关于所管理的公司部门状况的报告需求。随着全球化的金融市场的发展,公司治理与全球化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一方面,全球化调整的困难是关于公司治理新视角的来源;另一方面,主要工业化国家的公司治理制度影响全球化过程。

在国内关于公司治理的文献中,吴敬琏(1994)认为“所谓公司治理结构,是指由所有者、董事会和高级执行人员即高级经理人员三者组成的一种组织结构”。我国《公司法》规定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总经理组成的一种内部治理结构。

张维迎(1996)在《所有制、治理结构与委托—代理关系》一文中,认为公司治理结构有狭义和广义两种含义:狭义的公司治理结构是指有关公司董事会的功能、结构和股东的权力等方面的制度安排;广义的公司治理结构是指有关公司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分配的一整套法律、文化和制度性安排。广义的公司治理结构与企业所有权安排是同一个含义,强调公司治理结构具体由一系列契约所规定,包括正式契约和非正式契约。非正式契约是由文化、社会习惯等形成的行为规范,这些规范没有在正式的合同中写明,不具有法律上的可执行性。正式契约包括适用于所有企业的通用契约和只适用于单个企业的特殊契约。通用契约包括政府规定的一整套法律,包括公司法、破产法、劳动法、证券法、信托法和企业兼并条例等。特殊契约包括公司章程、条例和一系列具体合同。在治理结构层次上,剩余索取权表现为在收益分配优先序列上的“最后的索取者”,控制权主要表现为投票权。

杨瑞龙(2000)认为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理论主要包括:治理主体(企业利益相关者),如股东、债权人、经营者和工人等;治理客体,主要解决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权责利关系,特别是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的合理配置;治理手段,包括达到合理分配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必须具备的一定程序和机构。程序指表决程序、利益分配程序和人事任免程序等。强调治理结构是通过一定的治理手段,合理配置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以形成科学的自我约束机制和相互制衡机制,目的是通过协调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和权利关系,促使其长期合作。有效率的公司治理结构是利益相关者共同拥有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即双边或多边式合作的共同治理模式。

李维安(2001)认为公司治理包括狭义和广义两方面的含义:狭义的公司治理是指所有者对经营者的一种监督与制衡机制,即通过制度安排来合理配置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权利与责任关系;广义的公司治理涉及广泛的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债权人、供应商、雇员、政府和社区等与公司有利益关系的集团,强调公司治理不仅要确保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最大化,而且要确保公司决策的科学性,以实现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最大化。

何玉长(1997)认为公司治理结构内涵具有多样性,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公司治理结构是一种经济关系,即出资者、经营者、管理者和监督者之间均是一种经济关系,治理结构的各方有各自的经济利益,公司治理目的是协调各自的利益关系;二是公司治理结构是一种契约关系,公司治理的各方通过契约纽带连接起来,这种契约关系体现在股东和董事之间是一种信任托管的契约关系,董事会和总经理之间是一种委托代理的契约关系,董事会和总经理通过相关的契约接受监督;三是公司治理结构是一种权力制衡机制,它是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总经理在各自权责范围内行使权力,承担相应责任,享有相应利益;四是公司治理结构是基于特定产权的经济民主形式。

二、公司治理的产生和发展

发达国家公司治理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其公司治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经理人员的高薪酬与股东、职工等的利润及回报下降。经理人员的高薪酬并未与企业的绩效挂钩,而且往往在损害股东、职工等利益相关者利益的前提下获得,公司高层经理人员报酬的增长大大快于公司利润的增长。如1981~1990年英国100家大公司高级职员的报酬增长了351.5%,而同期公司的盈利增长只有106.8%。公司高层经理人员的报酬快速增加,大大超过了工人报酬的增加幅度。1980年,《财富》500家公司执行董事与工人的薪金比例为50:1,而到1990年,这一比例扩大为150:1.二是股东诉讼案件增加。据美国WYATT公司的调查,在《财富》1000家大公司中,20世纪初期没有一家公司的董事和经理人员卷入股东讼诉,而1979年有1/9的公司董事卷入了股东诉讼案件。股东们提出诉讼的理由是公司执行董事与经理勾结或密谋作假、误导股东、未有效保护少数股东利益以及不当支出等。三是机构股东战略转变和治理要求增强。20世纪80年代以来,机构投资者的崛起表明其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加强,机构股东不再是消极的股东,开始向公司经营者的支配地位挑战。四是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保护与治理要求增强。20世纪80年代以来,公司并购兴起,敌意接管、杠杆收购盛行,股东为了短期利益而接受收购,损失了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在这种情况下,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相继有29个州修改了公司法,要求公司经理不仅要为股东利益服务,而且要为利益相关者利益服务。

20世纪80年代末或90年代初以来,转轨国家公司治理问题凸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出现严重的内部人控制问题。青木昌彦(1994)认为,狭义的内部人控制是指在私有化的场合,多数或相当大量的股权为内部人持有,在企业仍为国有的场合,在企业最大战略决策中内部人的利益得到有力的强调。内部人控制是转轨过程中一种固有的潜在可能现象,是指在所有者缺位的情况下,企业经营者或员工控制企业的情况。广义的内部人控制是指在公司内部出现了董事会与经营者、雇员共同构成的“内部人阶层”。内部人控制导致的公司治理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低薪酬下对于隐性收入甚至非法收入的攫取。二是牺牲国家股东利益,转移国有资产,造成国有企业的重大亏损。三是追求内部人短期利益,忽视企业长期发展。四是在职消费过高。五是信息披露不规范。如俄罗斯经理人员通常采取的手段:在商业竞标和私有化拍卖中购买股票;通过归其管理的分公司(基金会)购买股票;大股东转移资产和利润等。别列佐夫斯基1997年控制了石油控股公司“西伯利亚石油公司”,该公司拥有子公司61%的股份。别氏接管前,该子公司盈利6万美元,但别氏接管后该子公司利润为零,其原因是别氏将子公司全部利润转移到了西伯利亚石油公司。严重的行政治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对经理人员的激励与约束方式等行政化。如行政晋升激励和行政处罚。资本市场、经理市场等外部治理机制不完善。梅里特·福克斯、迈克尔·海勒在分析俄罗斯公司治理结构失败的教训时指出,尽管俄罗斯国有企业私有化了,股票市场建立起来了,但直到1998年之前俄罗斯工业通过股票市场资本化的总额只达到1300亿美元。资本市场的不发达和不健全影响其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发挥。

发达国家和转轨国家公司治理的兴起表明,现代公司治理的突出问题是公司高层经理人员的道德风险和机会主义行为等问题。其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委托代理契约的不完全性、信息不对称性与不确定性等因素导致现代公司法人内外部制衡机制存在缺陷。

同类推荐
  • 审计理论与案例

    审计理论与案例

    本书由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院、会计与财务研究院专攻审计理论的管理学(会计学)博士、中国注册会计师刘华编著,在结构、内容上力求创新,试图还审计以逻辑和语言见长的原貌。本书强调对审计理论的建立和运用,重视对审计学科发展状况的关注和思考;探索审计职业发展的历史规律,解剖国内的审计实务和国情,紧盯英美发达国家和国际业界的动向,直面和探讨审计的现实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阐释常规的审计程序、规范,总结优秀的审计经验、技巧,传输最新的审计理念。本书是审计从业人员系统学习和掌握审计理论、透视审计职业和解剖审计案例的重要学习用书。
  • 中层管理者的行动指南

    中层管理者的行动指南

    企业的中层管理者起着承上启下、上传下达的作用,他们需要具有执行力,需要具有管理能力和领导力。中层管理者需要理解、领会高层管理者的经营战略,将其在自己的团队中贯彻执行。本书针对中层管理者的职位特点和要求,从认识中层管理者角色、自控、执行、管理、解决问题、沟通、合作、创新、超越等10个方面阐述了中层管理者应该具备的岗位能力,以及怎样锻炼出这些能力。
  • 这样卖一定有人买

    这样卖一定有人买

    荟萃卖的智慧,探究卖的学问,传授卖的真谛,是每一位产品销售员,每一个卖场营业员,每一位职业经理人,每一位正在打拼的老板的好帮手。
  • 营销炼金术:突破营销的4大战略魔方

    营销炼金术:突破营销的4大战略魔方

    影响时空管理丛书由影响力训练集团组织十几位专家、几十位学者、上百位培训界精英历经三年时间精心创作,内容注重实战,以解决企业管理实际问题为导向;论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工具多、方法多、案例多,且经过多轮培训课程使用并经过多次修订,受到各层次管理者的欢迎和好评。本书认为营销总监的领导水平需要通过4大魔方来练就:“炼”心法——炼就金牌营销总监的基本功;“炼”套路——营销炼金的10道工序;“炼”刀法——去除营销战略的8根“软胁”;“炼”绝招——突破营销的4字“诀”招。
  • 管理者的修养与魅力

    管理者的修养与魅力

    《橡树管理者书架:管理者的修养与魅力》陈默编著。作为管理者,身在职场,面对下属、同事和上司,自然也要有其魅力表现。因为所处的位置,面对的对象有相似之处,所以,有些魅力表现是管理者所共有的。
热门推荐
  • EXO我的青春时代

    EXO我的青春时代

    我的青春里,出现过一身最重要的人,他们可是是“混混”,他们可以是“偶像”,他们可能是“男友”。而我也许是他的的同学,或者经纪人,或者是绯闻的源头,更或者是他们一身最讨厌的人。
  • 走过冬日

    走过冬日

    相爱的人永远不在一起·是距离还是真心终究是一场梦
  • 时光不语花解语

    时光不语花解语

    此文已弃。原因嘛,人设太麻烦了,不知为何就这么写了。
  • 追忆之风

    追忆之风

    在天狐族长大的天真单纯重感情孩子狐天行,在出来人类修士世界闯荡时,相遇从现实人类世界被穿越到这世界而来的关邢。在这,只是个凡人的关邢遇到种种不幸,无力改变的自己为了适应这里的生活而丢舍自己的尊严,直到遇上天行,二人从意外相识到结拜为共生死的兄弟,不畏一切挑战各种大能修士,及其闯荡修士世界遇到各种各样千奇百怪的事情。文章中,会出现个修为高得一塌糊涂的大能修士,关于这追忆的大能修士是谁?请继续关注
  • 时空大生存

    时空大生存

    方欣然说:“莫倩你又坑我。”莫倩说:“什么啊,你自己贪心老是怪我。”方欣然说:“我的元青花瓷啊。”莫倩说:“你什么宝物没有见过,谈定一些。”方欣然说:“哎,这回我们又要做什么任务?”莫倩说:“到了你就知道了。”系统提示:任务在进行中。
  • 九幽传说之重莲

    九幽传说之重莲

    庭外树影动摇,天地间似有叹息声。重莲拂袖,终是怆然,“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苍阑,你原知不可为。”苍阑看着重莲那张风轻云淡的脸道:“吾只要你陪我笑,笑叹盛世繁荣,千年风华,不诉离伤。”谁眼角朱红的泪痣成全了你的繁华一世、你金戈铁马的江山又赠与谁一场石破惊天的空欢喜。
  • 修真狂少

    修真狂少

    修真世家大少爷项杰,双亲失踪,家境败落,受尽歧视,又遭人陷害;落魄的他走投无路却得到绝世功法,一块神奇的龙魂玉,带着他的信念,掀起层层谜底,创造一个又一个的奇迹,经过腥风血雨最终被推向修真巅峰。他立志要成为一个强者,不再受任何人的歧视,要掌控自己的命运!一条逆天而为的修真之路。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前世永恒

    前世永恒

    今生的不幸是否因为前世很幸福呢?二十一世纪的不幸女子林若冰在死后随着仙子看到自己的前世,原来她的前世是三国时代吴国孙策的女儿,孙权的侄女——孙议公主,与三国时期吴国一代名臣陆逊的有着一段生死恋情。本书以客观的角度表现了当时的战争历史场面和主人公之间真挚的感情。再现了一部三国风云。
  • 《法老的宠妃》第1、2部

    《法老的宠妃》第1、2部

    法老的宠妃一,华丽完结。-----传说的秘宝,荷鲁斯之眼,掀起一场惊天动地的对决。被更正的历史,被遗忘的回忆。他依旧是高高在上的光明之子,她却成了旁人所弃、血统下贱的女祭司。七大谜团正在一一展开。来,看吧,究竟是时间摧毁爱情还是爱情可以蔑视千年?法老的宠妃续 - 荷鲁斯之眼,盛大开演。群:49871710论坛:http://***.***/index.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