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企业想要在某个行脱颖而出,那就要重视竞争,通过竞争把其他的企业远远甩在后面,做软件行业的领跑者。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句话是每个企业领导人时刻谨记的,微软作为软件行业的领军企业,比尔·盖茨也丝毫没有疏忽大意,所以他十分看中微软的竞争对手,也时刻提防着竞争对手。
从微软诞生以来到不断成长壮大,微软在计算机软件行业里一向与其他公司格格不入。在比尔·盖茨的眼中,每个计算机公司都想要把微软取而代之,占领微软的位置。或许是因为树大招风,所以比尔·盖茨十分重视竞争对手,他的忧患意识也很强。
微软的合作伙伴对这一点深有感触。当微软的合作伙伴与微软进行谈判时,比尔·盖茨都会把合作协议翻来覆去看很多遍,对每一个细节都仔细研读,防止自己在文字里吃亏。与此同时,比尔·盖茨有时也会提出让合作伙伴无法接受的要求,为了达到目的,比尔·盖茨也会用尽千方百计,试图说服他们。
在众多竞争对手面前,微软有时也会玩一些“小把戏”。当有的公司刚刚推出某种新产品的时候,微软也对外界宣称自己也已经完成对该产品的研发。当客户听说微软也要推出同类产品,就暂时停止了购买的行动,而是选择观望。所以,这就让竞争对手陷入被动局面。此外,当其他公司有新的发明和创意时,比尔·盖茨觉得很有前景,微软会毫不犹豫的花重金收购,经过微软自己的包装,以微软的品牌推向市场。当微软的合作伙伴疏于防范,把自己公司的新程序或即将上市的产品泄露给微软,那么在合作协议上他已经输给了微软。所以,微软的合作伙伴对微软都存有戒心,有时也会做好“二手”准备。时间久了,这样的事情也是经常发生。虽然这些公司对微软的行为很不满,有的公司也把微软高上了法庭。但是,微软在这方面有专业的律师团队,对于这样的诉讼,微软十拿九稳。后来,即使发生这样的类似事件,也很少有公司上诉微软了。一是对胜诉没有把握,二是这些公司离不开微软,因为他们开发的软件都要以微软的系统软件为平台。
微软之所以这样对待自己的合作伙伴和竞争对手,就是因为比尔·盖茨的忧患意识强烈,他深知,微软不能打败别人,那么别人就会把微软打败。所以,比尔·盖茨经常警告自己的助手们,要时刻注意身边的竞争对手,他们对我们虎视眈眈。我们要掌握对手的一举一动,多想想他们的行为动机。忧患意识要每时每刻萦绕在比尔·盖茨的脑海中。
这个事例就很好的说明了微软的忧患意识。曾经红极一时的Dos操作系统,是当时微软的“护身符”,但是却险些被另一家公司抢走。Dos操作系统的源代码是由一家小公司开发出来的,这家公司叫帕特森公司。当初Dos操作系统的原名是QDos,后来微软改为Dos。微软认为这种操作系统很有未来,就把帕特森公司的源代码收购了。为了回报帕特森公司的功劳,微软给了帕特森公司无偿使用Dos的许可权。后来帕特森公司经营不善,面临倒闭。这是国外的一家公司想要完全收购这家公司,这也意味着这家公司可以拥有例如Dos的使用权。微软知道这个消息后,十分震惊,立刻派人前去谈判,经过几番周折,微软还是花重金把许可权赎了回来。
微软能够在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这与微软网罗了大批计算机专业人才有关。有一次,比尔·盖茨和微软的几个技术骨干在一起闲聊,谈起了微软的发展,其中一个人说:“有比尔·盖茨的领导,微软仿佛就是在上帝的指引下,不断前进。”在成功面前,比尔·盖茨从不夸耀自己,而在失败的时候,比尔·盖茨认为失败是进步,是机会。
在微软,为了能在内部管理上优于对手,比尔·盖茨也采取了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在微软管理队伍层次方面,比尔·盖茨简化了层次,这样既节省了人力成本,也加快了信息传达的速度。此外,为了督促每个项目组都能高效的工作,微软实行末位淘汰制,工作进度最慢的那个项目组可能会被辞退。比尔·盖茨曾经打趣说:“我要感谢那些竞争对手,是他们给了我很多管理微软的灵感。”正是来自对手的忧患意识,让比尔·盖茨不断鞭策自己以及微软的员工。
来自微软外部的危险固然可怕,但是微软内部的自满也不可小视。比尔·盖茨平时也常常告诫他们,千万不要以为“老子天下第一”,就盲目自大,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
微软在美国股市上市以后,微软的很多股东一下子腰缠万贯。微软的停车场突然间挤满了很多轿车,其中不乏世界名车。当比尔·盖茨看到停车场里停满了轿车,他突然有一种放心不下的感觉。微软上市以后,很多人的注意力开始分散,微软的很多股东也经常关心股市的行情,这些股东有的就是微软的技术骨干,如果他们放下工作,专心研究股票,那微软可就要面临落伍的危险了。尤其是目前微软在股市上风头正旺,市值也遥遥领先于其他公司,这可能会不断滋生出骄傲和洋洋自得的情绪。于是,比尔·盖茨经常告诫自己的员工,想要让股票价值不断升高,就要更加努力工作,因为只有微软的经营状况好了,股票才会不断升值。
正是比尔·盖茨具备这样具备远见卓识,在鲜花和赞美声中不迷失自我,能够成功的排解内部和外部的忧患,让微软不断领跑软件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