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国有企业的典型特征之一是股权结构单一。海信成功转型为新型国有企业的重要途径就是对这种单一的股权结构进行多元化改造。正如周厚健所提出的:产权问题是影响企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海信要发展必须在产权及管理体制上有突破,要通过让员工持股和引进外部法人参股等形式将海信改制成一个产权多元化的公司。
一、非主业率先改制
“海信”作为国有企业集团,有其特殊性。原青岛电子仪表局改换成“电子仪表总公司”以后,原来所属企业,包括海信电器公司(前身是青岛电视机厂)都成为其下属公司,从而组成了一个国有企业集团。但是,有两点使青岛电子仪表总公司不同于全国许多地方由行业主管部门换牌而来的行政性公司:第一,海信电器公司是集团的核心企业,后来也发展成为有多家子公司的企业集团,它实际上控制整个电子仪表总公司,电子仪表总公司只是一块空牌子,实质上就是“海信集团总公司”。第二,青岛市委、市政府在确定集团领导班子时,也比较开明,正视实际情况,任命周厚健先生为“海信集团”的党委书记兼总裁,又任命为电子仪表总公司的党委书记兼董事长,海信集团总部的其他领导也基本上是电子仪表总公司的领导。这种特殊的体制安排,使得海信集团能够按市场经营的原则活动,如对组建初期的集团内部结构,按集团发展的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其一是对青岛计数器厂和青岛第一仪器厂实行股份合作制改造。这两个厂原来是青岛电子仪表局的下属企业,后合并到海信集团。由于它们不是集团长远发展规划中的主业,因而决定通过股份合作制改造全部卖给原企业职工和管理层,职工成为内部股东,其中管理层持股数约占3成,不再有国家股和其他形式的公有股。对于青州海信,也由于其是非集团主业,在2001年改制时以5万元的象征性价格卖给了原企业职工。青州海信是1994年通过“异地划拨”方式成立的,后来改制时曾提出两种方案:一是海信持有部分股份,二是全部卖掉。最后采取的方案是把企业全部还给原企业职工,使其有完全独立的自主经营权。这样,集团便可以轻装上阵,集中精力发展主业。
其二是对海信实业公司等进行改制。海信实业公司成立于1995年,由海信电器股份公司、青岛市电子仪表局等6家企业共7个法人单位发起成立,总资产3.1亿元,净资产6000万元,下辖海信自选商场和海信广场等企业。1996年对其进行改制,1997年4月完成,公司总计2870万股,其中法人股24%,职工股76%,总经理周涛1万股。1997年全部职工股在青岛本地市场挂牌交易,股票溢价发行每股1.5元,后升至4元左右。1998年地方交易所政策性关闭后,公司经过几年运作,基本上将股权收回,变成经营者持大股、员工持小股的模式。海信房地产公司则是改制的另一个例子。该公司成立于1995年底,1998年进行了改制。改制后公司的1000万股中,集团法人持股40%,职工持股60%,其中总经理刘浩持股13%,其他经营管理人员也占有较大股权,一般在2.5%~3.5%。2003年进一步增资扩股,经营者拥有了更大的股权。这种模式有利于发挥经营者和员工的积极性。
其三是海信数码科技公司等新成立公司实行股权多元化构造。2000年成立的海信数码科技一开始就打算在香港创业板或国内二板市场上市,因而是一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建立起来的股份制企业。据有关媒体报道,该公司股份中,海信电器股份公司占有85%,个人持股15%,而其中很大部分是技术股,原技术中心防火墙课题组的成员成了这个公司的老板,最多的持有公司6%的股份。而在海信电器的股份中,又有30%是期权,这样国有股就成了55%,如果有新的股东进入,那么其股份还要缩小,个人股最终会变成大头。海信广告公司也按照同样的模式进行了股权设置,经营者持有大股。这种做法一开始就比较规范,也有利于发挥经营者和员工的积极性。
二、对主业进行股份制改造
其一是在兼并扩张中通过资本运营和合资方式建立了自己控股的若干合资公司。如它以现金出资1500万元和1360万元,加上技术、管理等无形资产,分别同淄博电视机厂和贵阳华日电器公司成立合资企业,控股51%;对方以彩电生产所用建筑物、设备和仪器仪表等实物资产按净资产评估值作价出资,持股49%。对无力清偿海信债务的山东电讯四厂和肥城电视机厂,海信分别将其393.3万元和640万元债权转为股权,加上某些设备、仪表以及无形资产的投入,控股55%,同它们成立合资企业;对方以建筑物、设备等实物资产作价出资,持股45%。此外,还通过类似方式先后兼并辽宁金凤电视机厂和北京雪花冰箱厂,形成自己控股的合资企业。这些企业后来又进行了改制,尤其是其中属于主业的一些公司,作为海信电器的控股子公司而一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其二是海信电器公司以上市形式进行了规范的股份制改造。海信电器是海信集团经营规模最大的控股子公司。该公司1997年4月22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总股本49376.781万股,其中社会流通股20384万股,占41.28%,国有法人股占58.72%。2002年底股东总数已达124466人。2003年末公司总资产39.11亿元,所有者权益23.5亿元。公司目前控股以下6家境内外子公司:海信(北京)电器有限公司,生产、销售电冰箱,年产40万台。淄博海信电子有限公司,生产、销售彩电。辽宁海信电子有限公司,生产、销售彩电。贵阳海信电子有限公司,生产、销售彩电。南非海信发展有限公司,境外带料加工彩电企业。北京海信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经营网络安全产品。
到2006年12月底,海信电器总股本493767810股,其中国有法人(海信集团有限公司)持股238967810股,社会公众持股254800000股,后者首次超过了前者,但海信集团仍然处于绝对的控股地位。十大股东中除海信集团公司外,还有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海立钢制品有限公司、即墨市恒泰机械配件厂、青岛立业电器有限公司、江苏亚美电器有限公司、常州海弘电子有限公司、即墨市利浩五金工具制造有限公司、北京衍森装饰有限公司等机构。
这正如周厚健在海信电器成功上市后所认为的那样:公司改制、上市成功的成果不久的将来我们就可以感受到,它不仅将极大地缓解公司资金紧张的矛盾,更重要的是我们涉入了资本市场,为今后的发展拓宽了路子,为组建大公司创造了条件。
三、通过资本市场扩大和优化国有资本控制力
这方面的典型例子是海信收购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12月,海信集团的控股子公司海信空调受让广东格林柯尔所持科龙公司26.43%法人股份(6.8亿元)的股份过户登记手续办理完毕,海信全面进入和接管了科龙。截至2007年底,科龙电器的前十大股东及其股份比例是:青岛海信空调有限公司24.08%,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9.35%,佛山市顺德区经济咨询公司6.92%,申银万国证券(香港)有限公司5.55%,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4.92%,国泰君安证券(香港)有限公司4.12%,第一上海证券有限公司2.61%,恒生证券有限公司2.04%,渣打银行(香港)有限公司1.12%,中银国际证券有限公司0.83%。在这里,作为控股股东的青岛海信空调有限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海信集团,后者通过前者达到了扩大资本控制力的目的。
另一个例子是2007年海信电器公司将所持有的北京海信55%的股权全部转让给海信空调,而后者是海信集团的另一家控股子公司。海信电器公司原持有北京海信4714.05万元的股权,占北京海信注册资本的55%;北京雪花电器集团公司持有北京海信3856.95万元股权,占北京海信注册资本的45%。海信电器表示:公司的发展目标是成为全球信息接收、处理和显示多媒体终端产品以及系统集成解决方案的一流供应商;北京海信的主营业务是电冰箱的生产和销售,其业务在公司全部业务中所占比重较小;本次股权转让将有利于公司集中全部资源专注于数字多媒体业务的发展,同时也将解决公司与海信集团及科龙电器之间在白色家电业务方面的同业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