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管理者,很多时候你都会装出一副很信任部属的样子。然而,很多事实证明你放心不下。在具体的工作中,你没法不去过问部属是如何开展工作的,甚至把一些关键的环节留给自己亲自操作。你在自己的心里打了个很大的问号:自己的部属会像自己一样尽职尽责吗?
也许,你的担心是有原因的,有些员工的工作绩效总是不能做得像你预期的那样好。然而,一味地批评抱怨又有什么用呢?如果你怀疑员工的人品,你应该问问自己,是不是因为你没有通过信任来激励他们;如果你怀疑员工的工作能力,你应该也问问自己,有没有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培训或给他们锻炼的机会?总而言之,你应该反复寻找失利的原因,然后和大家一起探索提升业绩的办法。事实就是这样简单,通过你的信任、鼓励和培养,你的部属终将会成长为一个真正值得你信赖的人。
在私营企业中,没有什么比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缺少信任更可悲的事情了。作为一名企业的管理者,如果你不能充分去信任你手下的员工,那么你的部属、员工也就没有什么热情去完成自己的工作,而且你也别想他们对你真诚。
“积极思考之父”罗曼·文森特·皮尔在他的《只要敢想你就行》一书中说:“相信自己能做到,你将无所不能。”对某个人的信任以及对方对自己的信任是自信心的原动力。只有这样,人际交往中的相互信任才能成为散发正面能量,形成和维持更融洽关系的基础。管理者对下属员工的领导也不例外。如果上司能够对下属充分信赖,那么就能够激发下属的工作信心和热情。
培养信任关系需要花费许多时间和精力,但也有一朝即毁的可能。倘若管理者或员工中的一方违反了重要条款,抑或阳奉阴违、两面三刀,那么就很难期望彼此间的信任能够继续维持。因此,在企业用人的过程中,作为管理者我们要能够做到充分信任自己的下属,这样才能保证你用的每一个人都能尽心尽力地为你办事,为企业的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
要知道,不被信任,会让员工感到不自信,不自信就会使他们感觉自己不会成功,进而感到自己被轻视或抛弃,从而产生愤怒、厌烦等不良的抵触情绪,甚至把自己的本职工作也“晾在一旁”。打个比方,你陪新手去开车,如果你担心他开不好车,担心他方向盘掌握得不好或者油门踩得不好,不给他充分授权,不让他上路开车,这样他怎么能开好车呢?相反,能够被管理者充分信任对任何员工来说,都是一件非常快乐而富有吸引力的事,它极大地满足了员工内心的成功欲望,因信任而自信无比,灵感迸发,工作积极性骤增。
三国时的孙策,十几岁就统率千军万马横扫江东,声震四方,年纪轻轻就干出了一番大事业。他的下级对他誓死效忠,愿意为了他连命都不要。孙策为什么能得到下级的拥护呢?史书上记载:“策为人,美姿颜,好笑语,性阔达听受,善于用人,是以士民见者,莫不尽心,乐为致死。”只因为他信任下级。如果没有他对下级的信任,他也不会取得那么大的成就。
孙策对太史慈的重用充分地表明了他对下属的信任所产生的良好效果。当刘繇被孙策杀得大败,残兵败将逃散四方的时候,孙策派太史慈去招纳刘繇的部下。这时身边的人都担心太史慈会恋旧主而一去不返。而孙策却说:“太史慈不是那种人。你们放心好了。”并亲自为太史慈设宴送行,握住他的手问:“什么时候能完成任务?”太史慈说:“不过两个月。”果然过了50多天,太史慈就率领着浩浩荡荡的队伍回到了孙营。
如果企业的管理者能够像孙策那样充分地信任自己的下属,那么同样能促使他们死心塌地为你努力工作,能最大限度地去发挥其才能。不过,并不是每一个管理者都能做到用人不疑,有些领导者就无法像孙策一样信任自己的部属,从而失去了部属的忠诚。
如果你想让自己的下属全力以赴地去为自己的企业而奋斗,那么你最先要做的就是把你的猜疑之心收起来,哪怕你心里并不太信任他,也别表露出来,而要让他感到你是充分地信任他。有时甚至还要有点冒险精神,如果你信任的人确实不值得你信任,那么你也因此看清了一个人的面目,就当是付了点学费。这样下去,留在你身边的必将是那些值得你信任并对你忠心的人,你的事业也会因他们的忠心而更上一层楼,这也是管理者的一种高情商,即敢于信任你的下属。
毕竟,得到领导的信任,对员工来说比任何的奖励都有效。企业要发展,要进步,就不能总是凭借管理者一个人去努力,而需要大家的共同奋斗。如果管理者与自己的下属之间产生了信任危机,那么势必会影响到企业的生存。所以,任何时候,管理者不妨扪心自问一下:“我信任自己的下属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