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14300000026

第26章 民主社会主义的思想渊源及其地位作用

民主社会主义是当今世界的一大政治思潮,它反映和代表了各国社会党(包括社会民主党、工党)及其国际联合组织社会党国际在解决社会矛盾问题的基本主张上,在处理政治问题的基本观点上,在基本理论的出发点和方法论上诸方面的共同之处,被奉为各国社会党思想体系和目标模式的统称。同时,民生社会主义已经历了由理论到实践,由运动到模式,由欧洲到世界的演化发展过程,它也是世界政治舞台上一支具有广泛影响的政治力量。

民主社会主义同科学社会主义存在着根本分歧。社会竟对共产党长期采取敌视态度,70年代初,一些社会党的态度虽有所改变,谋求与共产党迸行对话与合作,但主要目的是为了同共产党争夺群众,促使共产党向社会党演化。苏联、东欧剧变之后,社会党人公然声称,这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以及按此理论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彻底失败,标志着民主社会主义的胜利,“社会民主觉成为惟一传播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力量”,民主社会主义将成为21世纪社会主义的基础。我们国内也曾有过类似的说法。因之,必须很好地了解和研究民主社会主义的本质,正确地认识和对待民主社会主义,划清科学社会主义同民主社会主义的界限,更好地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为此,就需要对民主社会主义进行宏观的、全面的、综合的分析考察研究,本书拟在这方面作出自己应有的努力。

民主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形成为特定的民主社会主义模式。由于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民主社会主义政党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的不同,各党自身发展成熟程度的不同,以及各党领导入和活动家们主观因素的不同,各党对问题看法的着眼点、侧重点和实践活动的方式方法等因之都有所不同。这样,各国党的理论和实践在思想政治倾向基本一致的同时,又都各具特色,形成了不同的模式。为了“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了解研究民主社会主义的内容实质,本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就民主社会主义在欧洲所表现的不同模式,分别从由来发展、理论主张、纲领政策、党派关系、社会根源等各个方面,进行科学的比较和评析。这里首先就民主社会主义的思想渊源、现状趋势、地位作用予以概要评述。

一、民主社会主义的思想渊源

民主社会主义出于实用主义的考虑,极力把自己的思想体系说成是一种能够反映“现时代有关人的全部问题”的理论,对人类历史上各种各样的理论和原则进行折衷和重新解释,并纳入自己的学说之中,以迎合随时变化的社会环境和不同层次的公众口通过对民主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进行综合考察,可以发现其思想理论渊源大体包括以下三个层面:

第一,根植于基督数伦理、人道主义和古典哲学。

德国社会民主党有名的《哥德斯堡纲领》明确宣称,民主社会主义“在欧洲根植于基督教伦理学、人道主义和古典哲学”。该党的理论家托马斯·迈尔对此作了进一步的阐述。他说,在民主社会主义的历史上,首先是从基督教、人道主义和古典哲学的传统中产生出社会主义观念的。基督教教义认为社会应该建立在兄弟情谊的基础上,从而被看成是民主社会主义的一种原始动机。人道主义把人本身以及人的需要和能力当作社会的最重要因素,启蒙学者和空想社会主义者在建构自己的理论框架时,都是把人作为对象并置之于社会关系的中心,因而在许多方面成为民主社会主义的思想先驱。古典哲学,特别是由康德首开先河的德国古典哲学(包括马克思的哲学),提出了人道主义的社会观,认为人类的一切关系都应组织得使任何人都不会只是为他人目的服务的工具,相反,必须保证社会所有成员都享有自决权。这一思想构成了现代民主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値。民主社会主义是怎样从基督教伦理、人道主义和古典哲学中吸取思想养料,构成渊源关系的呢?下面略作分析。基督教伦理学的核心是“兄弟般的仁爱”。基督教教义认为,上帝是全美全智全爱的化身,存在于每一个基督徒的心中;尘世间所有的人,不管他们地位、身分和财富如何,在上帝面前都是兄弟,都处于平等的地位,兄弟情谊是一切世俗关系的纽带;人类的苦难只有通过多做善事,终身忏悔,才能得到耶稣的救赎,死后灵魂也才能升人充满仁爱、正义和自由的天堂。

民主社会主义则把自已的基本价值定义为自由、公正和团结。“自由”意味着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能够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和参加人类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公正”要求尊重人的尊严,保证人人郁有平等的自决机会;“团结”表现为对人的强烈仁爱,让整个社会结互助互让的伙伴关系。

可见,民主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呈现出一种明显的超阶级的伦理特征,完全忽视了个性的自由发展和平等互助所必需的现实经济条件和社会条件,同基督教伦理如出一辙。正因如此,社会党国际声称,它所奉行的社会主义是一种伦理的体现,是对现代社会贬低人格的道义抗议;它宣告人是具有尊严的,每一个人,无论男女都有权享有平等的机会以及精神、智力、政治和经济的自由;它承认基督教福音是其思想的精神源泉和伦理源泉之一,并对基督教徒日益意识到基督教福音的社会含义表示欢迎。

同基督教一样,人道主义在欧洲也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它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发轫,陆续扩展到欧洲及世界各国;从继承、恢复和发扬古代希腊、罗马文化艺术着手,逐步广及文艺创作和研究、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人生哲理、道德规范、社会理想、政治学说等方方面面,几乎涵盖了意识形态的各个领域。人道主义的基本思想是提倡以人为中心的人文主义,反对以神为中心的神道主义。其社会含义乃是从抽象的人出发,主张保护个人的权利和人格,要求社会道德摆脱基督教禁欲主义的规范,反对封建制度束缚人的个性。

启蒙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使人道主义以“天赋人权”的形式得到广泛的发展,进而形成声势大的自由主义运动,在政治上提出“自由、平等、博爱”的要求。然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只给少数人,即有产阶级兑现了自由、平等和博爱的诺言;绝大多数的人(即那些没有财产的阶级和阶层)仍处于依附的、不平等的和被剥夺的地位。社会民主党人认为,新的阶级分化的出现,给人道主义传统赋予了新的含义:它已经不可能再被当作整个社会的统一纲领,而只能以反映广大劳动群众利益的社会主义运动的形式出现,作为历史对这种社会不公的回答,因而提出“自由”、“公正”、“团结”作为社会民主党人的“基本价值”。原社会党国际和德国社民主党主席勃兰特曾坦率地承认:“自由、公正(平等)、团结(傅爱)这三个概念非常清楚地表明,我们是启蒙运动的后代,这并没有什么不光彩。”

空想社会主义者从另一个角度对人道主义传统进行了发挥。他们设想了种种理想社会模式,都是以人性的解放和社会的公正为核心的,主要反映了当时尚未完全成熟的无产阶级的利益。但是,他们的学说中所包含的浓厚的伦理色彩、变革社会的非暴力形式、抽象人性的、非阶级的分析方法,则为今日的民主社会主义者全盘接受。由此,空想社会主义所体现的人道主义传统,成为民主社会主义的思想先驱。

古典哲学对民主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影响是十分广泛的,其中最主要的,社会民主党人认为有三个方面:康德的伦理主义、马赫的实证哲学和马克思的社会分析方法。

康德伦理主义的核心体现在他的两条道德律令上,即“只有一个绝对命令,这就是:只照你能意愿它成为普遍律令的那个准则去行动”。“这样行动,无论是对你或对别人,在任何情况下把人当作目的,决不只当作工具”。这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伦理价值观,超人性的“绝对命令”的形式最终是要落实到“人是目的”这个具有一定内容的原则上的。而绝对命令所要求的普遍律令之所以可能,正是因为人作为目的是一律平等的,不管是权利还是义务都是如此。人如果自杀、说谎,不去发展自己的才智,不去帮助别人,都被视为违背了“人是目的”的法则,即把自己或别人仅仅当作了工具。人有人格,不能因对谁有用而获取价格,只有物品才有价格。康德的这种伦理观通过新康德主义者的伦理社会主义(否认社会主义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的结果,认为社会主义历史是由道德原则支配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应是康德的伦理学)、内尔逊的“自由社会主义”以及他们的追随者们的中介作用,成为当代民主社会主义伦理思想的主要来源。民主社会主义的纲领一再宣称,社会民主党致力于建立一种符合自由、平等、团结这些道德观念的生活秩序;民主社会主义者的一致性是“建立在共同的道德的基本价值之上的同一政治目标”。

马赫哲学即19世纪后半期在德国和奥地利出现的经验批判主义。

它唯心主义地曲解“经验”这一概念,认为经验是与客观存在无关的人类体验、人类感觉的总和,并且百般证明,没有主体(意识、感觉),就不可能有客体(世界),自然和社会规律不是客观地存在的,客观真理也是不可能有的,只有感觉才提供了人类知识的全部内容。马赫哲学主要是通过“奥地利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传播而成为民主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来源。民主社会主义否认社会主义必然要代替资本主义是客观规律的要求,而认为社会主义只是通过充满政治责任感的社会民主党人按照自己的感觉长期而艰苦的努力才能实现的伦理价值,所以,社会主义只能是一种现实的、渐进的改良运动,并不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实际上,民主社会主义是以马赫主义作为行动指南。勃兰特在论述民主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时就明显地表现了马赫实证主义哲学的倾向,他说:“自工人运动有史以来我们就知道,如果理论认识没有通过人们实际经验的证实并再次归结为一个新的有体验的政策,那么它是没有用的。”

马克思的社会分析方法,有时也被社会民主党人看作是古典哲学。

但是,社会民主党人感兴趣的并不是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马克思的革命思想,而是注重于马克思的一些具体思想和原则。诸如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及其弊端的揭露和批判,对变革社会和追求理想的富有启发意义的思想,以及早期著作中按照古典人道主义的哲学传统阐述的对人及入的解放的坚定信念和对民主、平等、自由、幸福的渴求等等,这些都被视为民主社会主义的宝贵思想财富。勃兰特在卡尔·马克思逝世10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中曽说道:“就他与不断寻求人类的自由和幸福的关系而言,他还是19世纪最重要的民主社会主义者之一……对社会党国际来说,卡尔·马克思仍然是各社会民主党与工会在其内部和世界范围内必须进行合作的一个象征。”

第二,直接继承社会主义运动历史上改良主义、修正主义的理论。

民主社会主义是对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各种各样的改良主义和修正主义学说的总继承。从第一国际中的非马克思主义流派到第二国际的中、右翼,从社会主义工人国际到社会党国际,改良传统一脉相承。这些学说就其历史顺序对民主社会主义的影响而言,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1)19世纪中期的非科学社会主义;(2)第二国际时期的修正主义;(3)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改良主义。

在19世纪中期形形色色的非科学社会主义中,对民主社会主义影响较大的有英国的工联主义、法国路易·勃朗的工场社会主义和德国拉萨尔的国家资助社会主义。

工联主义作为工人运动中较早的改良主义思潮,主要表现为热衷单纯的经济斗争,满足于缩短工时、增加工资、颁布劳动保护法、获得普选权等局部改良,不谋求最终消灭雇佣劳动制度;主张通过和平谈判、调解、仲裁等方式来解决劳资争端,把同资本家坐在一谈判视为一种“胜利”和“光荣”。这些已都被民主社会主义吸取,成为民主社会主义运动的主要内容。

路易·勃朗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一切矛盾、弊病和灾难,不是资本主义制度造成的,而是竟争造成的。为此,他设计出通过国家权力来组织劳动,建立“社会工场”,从而消灭竟争的社会主义改革方案。这样把国家视为超阶级的正义的化身,同时着力于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改善。民主社会主义完全继承了路易·勃朗的这些主张。

拉萨尔被德国社会民主党视为“党的奠基人”,在党内享有崇高的历史地位。他在1863年发表的《公开答复》中提出的要求实施普选权、在国家帮助下建立生产合作社、和平实现社会主义等主张,构成了早期德国工人运动的纲领性基础。他的“自由国家”论和“工资铁则”思想也被后来德国社会民主党内的改良派所遵从。拉萨尔的改良学说正是通过德国社会民主党传统的强大地位而在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中产生影响,进而成为民主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来源。

如果说19世纪中期种种非科学社会主义对民主社会主义的影响还较为间接的话,那么第二国际时期的修正主义则成为民主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先驱。修正主义在当时是一种国际现象,主要有英国的费边主义、法国的可能派和德国的伯恩施想主义等。

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修正主义,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全面的攻击和篡改,提出了一整套的改良主义的理论和原则。他们借口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资本主义的发展,否认资本主义矛盾的客观存在,否认社会主义的必耍性和必然性,否定无产阶级必须夺取政权的思想,否认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在原则上的对立,否认阶级斗争的理论,提出要使革命的工人政觉改变为“民主的社会主义的改良政党”,“通过民主改良和经济改良的手段来实现社会的社会主义改造”。他们主张社会主义中必须引进伦理因素,认为康德是德国社会主义真正的和实际的始祖,宣传“回到康德去”,声称“社会民主党必须有一个康德”,社会民主党应该是一个惟一的致力于实现康德要求的党。这样,修正主义的内容,成为今日民主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前身。正如托马斯·迈尔所说:“在由德国历史的进程所决定的民主社会主义的几个发展阶段中,民主社会主义逐步用修正主义来表达自己的理论和纲领。1959年德国社会民主觉通过的哥德斯堡纲领使修正主义的主耍内容成为现代民主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欧洲社会民主党出现了新一代理论家。他们跨越老一代的藩篱,根据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情况和社会民主党成为合法政党并陆续参政执政的现实处境,提出了一系列社会改良主义的思想、观点和主张。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有:奥地利的奥托·鲍威尔、德国的鲁道夫·希法亭、法国的莱昂·勃鲁姆、英国的拉姆赛·麦克唐纳、约瑟夫·拉斯基等。那时,民主社会主义作为与布尔什维主义相对立的社会主义思潮和派别,作为同共产主义相对抗的社会改良运动,实际上已经产生。

鲍威尔是奥地利马克思主义派的代表人物。他的改良主义理论的许多内容,如国家学说中的“阶级力量均势”论和“职能民主”论,社会主义革命道路问题上的“社会力量因素”论和“防御性暴力”论,社会主义模式选择上的“整体社会主义”论等等,都已被今天的社会民主党人消化吸收在他们的思想体系之中。迟至70年代末80年代初,德国、奥地利等国社会民主党人还多次召开鲍威尔思想讨论会,明确肯定他的思想对现代民主社会主义的意义。前奥地利社会民主党主席克赖斯基评价鲍威尔时说道:“我从未遇到一位像奥托·鲍威尔那样具有高度思想智慧的人。……鲍威尔和伦纳好比两根标杆,我和其他一些人都沿着他们标定的航道向前迈进。”

希法亭以他的“有組织的资本主义”理论而闻名于社会主义思想界。他通过对资本的集中和积聚、垄断制的产生和发展、工业资本与银行资本的融合、垄断同帝围主义政策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进行分析,认为资本主义已进人一个“有组织的”阶段,已开始用计划生产的社会主义原则来代替自由竟争的资本主义原则。为此,对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法和措施必须进行相应的改变。由于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高度发展恰好在形式上印证了上述分析,希法亭的观点事实上成了民主社会主义以共决制为核心内容的经济民主观的理论前提。

勃鲁姆继承和发挥了饶勒斯的“人道社会主义”思想,认为社会主义必须建立在作为一种道德观念和理想的实践表达的价値原则之上,认为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变固然重要,但只是一种手段而非目的本身,社会主义的极本目标只能是个性自由和社会公正。这种思想不仅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对社会民主党人影响很大,而且在1945年以后再度强调的“人道主义的社会主义”则成为现代民主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概念。麦克唐纳在社会有机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对资本主义进行经济改造、政治改造,进而用渐进改良的议会道路实现社会主义的一套比较完备的理论体系;拉斯基则在国家学说方面提出了“计划化民主国家”、“同意的革命”等一系列理论观点。他们的理论是在英国十分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和较为健全的议会民主制条件下的产物,很快为英国工党所接受,并成为战后工党制定政策的理论基础,进而成为民主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第三,广泛吸收观代西方哲学和社会科学流派的思想和观点。

经过两次世界大战之间那一代社会民主党代表人物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民主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在30年代巴基本成型。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断了它的发展进程。战后经过几年的恢复和补充,以1951年《法兰克福声明》的发表为标志,民主社会主义正式成为社会民主觉人相对独立的意识形态。民主社会主义在其形成发展的历程中,不断地吸收现代西方哲学和社会科学各种流派的思想和观点,兼容并包,充实和完善自已。其中主要有哲学的批判理性主义、存在主义,经济学的国家干预主义,社会学的结构功能主义和冲突理论,以及综合性的未来学和西方马克思主义。

批判评性主义是由出生于奥地利的英籍哲学家波普尔首先提出来的。其核心是他的“反归纳主义”和“证伪原则”,认为经验的单称陈述无以推及科学的全称陈述,有限不能证明无限,过去不能证明未来,科学是通过不断被“证伪”而向前发展的。社会民主党人认为这一“科学方法论”有助于肃清马克思的历史决定论的“残渣瓦砾”,补充伦理社会主义在理性方面的缺陷,使社会民主党的改良政策和实践置于科学的基础之上。波普尔在政治哲学领域提出的“开放社会”理论及其“社会生活乃事实与决策的统一”、“社会改造以社会工程学的渐进方式进行”等观点,更为社会民主党理论家所推崇,成为他们所谓“持久改良活动”的佐证。

存在主义以法国的萨特为代表,奉行社会历史的伦理观和人为中心论,提出“存在先于本质”、“模铸自已时亦模铸别人”等核心命题。认为人是自由模铸的,但在模铸自己时也以自已的道德规范影响社会;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同时为社会承担责任;周围现实的意义事实上都是通过人及其社会心理观点来确定的。民主社会主义倡导“生活质量”观,强调“没有恐惧的自由”,宣称社会民主党人要有承担现实责任的勇气等等,从中不难看出存在主义的种种痕迹。国家干预主义的经济学说对民主社会主义的经济、社会观影响很大,其中尤以瑞典学派、新制度学派和凯恩斯的经济理论为代表。他们在肯定市场经济的地位和作用的前提下,认为完全的市场经济是有缺陷的,国家和政府必须对经济活动进行干预和调节。诸如通过征收高额累进税,扩大社会福利,来促进国民收入和财富的“均等化”;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制度和结构方面的改革,一方面保证权力与收人分配的公平合理,另一方面推进经济行为的伦理准则,要求把经济增长同环境保护、社会公正等而视之;通过政府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刺激消费、增加投资,弥补有效需求的不足,扩大就业面,进而避兔经济危机的产生等等,这些经济、社会观点,均已成为民主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价值和现实政策原则的有机组成部分。

以帕森斯为代表的结构功能主义认为,社会整体是由各相互联系的部分组成的具有一切必要生存功能的系统,各部分(子系统)作为特定的行动者,对整体起着特定的作用,发挥特定的功能,共同保持系统的整体平衡。作为结构功能主义反叛的冲突理论,则强调冲突对于整个社会所发挥的功能,但着眼点仍在于探讨怎样调整结构和关系而使冲突得以解决或缓和。社会民主党人在他们的文件和著作中屡屡提及的“执政责任”、“结构改革”、“参与决定”“劳资协商”等术语,显然在很大程度上受了上述理论的影响。

此外,未来学派的“后工业社会”论、“零度增长”论、“未来冲突”论以及对料学技术重要性的强调,都对民主社会主义的理论分析和现实实践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西方马克思主义关于“早期马克思同晚期马克思的对立”、“人道主义的马克思同唯物主义的马克思的对立”、“马克思同恩格斯、列宁的对立”以及否认马克思主义有经典正统主线,提倡多元化解释的种种观点和主张,均被社会民主党人纳人他们的思想体系之中。而且,不少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本身就是社会民主党人。

综上所述,民主社会主义的思想理论渊源是多渠道、多方面、多层次的。但它在吸收和兼容其他学说或思潮时,往往不是取自该学说或思潮的全貌或实质内容,而是经过实用主义的取舍和现实主义的懈释之后的产物。同时,民主社会主义虽然有着特定的含义,但远不是一个内容稳定、结构完整的理论体系。它主要是表现为一个处在不斷演变过程中的社会改良运动,其内部各党各派所奉行的思想理论和实践原则是有着很大差别的,而且是经常不断地变动的。

二、民主社会主义的现状和趋势

民主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政治思潮、政治力量,如同其他政治思潮、政治力量一样,其能否生存和发展,能否对现实生活产生影响和影响力的大小,取决于它能否制订和推行与其自身价值观念和政治取向一致并与特定环境条件相吻合的理论纲领和政策策略。战后以来,民主社会主义随着资本主义特定环境条件的变化发展,自身纲领政策的制订、调整、推行,经历了振兴发展、困难衰退和面临挑战的过程。

民主社会主义以1951年在法兰克福石开的社会党国际成立大会上通过的《民主社会主义的目标与任务》的声明为标志,在欧洲政坛上日益表现为相当活跃的角色。从50年代到70年代,随着新科技革命的兴起和发展,西欧各国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经济迅猛增长,国民生产总値平均每年增长4.9%,社会财富迅速增多,民众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物质和文化生活有了明显改善。在这样的情况下,民众的关注点不再是激烈的斗争和变革,而是更于福利制度是以高税收为基础的,实际上造成一种恶性循坏,福利费用增加,就需要增税,税收增加要求工资增长,在生产没增长的情况下增长工资只能是导致通货膨胀。这样,民主社会主义政党往往处于无所适从的矛盾地位:一方面,社会对福利的要求不断上升,另方面,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人们又不愿意缴税维持这些福利,尤其对增税不能忍受。同时,在失业猛增的情况下,维持社会保障体系的活动余地必然越来越小。

所以,70年代后出现的经济危机、衰退、低速增长和滞胀局面,动摇了西欧民主社会主义政党战后建立的国家管理和社会调节的方法和样式的现实基础。它们不可能像先前那样实行高工资、高福利、高税收政策,一些党力图维护传统形象,却因无力解决经济衰退、通货膨服和失业问题而下台;一些党迫于形势而改变政策,但不是因为无法突破旧有模式,就是因为纲领政策与右翼趋同,丧失自身特色而既失去传统选民,又无法吸引新选民的支持,因之长期被迫处于反对派的地位。

其次,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动削弱了民主社会主义的组织基础。

随着战后新技术革命的兴起,经济结构的更新,产业结构的变化,导致了阶级结构的变动。西欧各国传统工人人数在就业总人口中的比重急剧下降,至70午代末下降到30%—35%,中间阶层的从业人员比重则上升至50%-60%。以联邦德国、英国、丹麦、挪威和瑞典为例,工业部门就业人数比重由1960年的41.5%降至1989年的30.3%,降幢为11.2%;制造业就业人数比重由31%降至22.5%,降幅为8.5%;而服务行业就业人数则由44%升至65.3%,增加21.7%,政府雇员由13.8%升至24.8%,增加11%。这样,阶级结构的变动,必然要影响到民主社会主义政党的社会基础。一方面,传统工人人数的减少导致工会会员人数下降。如英国1979年工会会员共有1220万,占工人总数的55%,到1989年降至900万,仅占36%。同时,传统产业的衰落、工业分布分散化以及劳动市场流动性的增大,使工会很难再从组织上体现和保持工人阶级的本质特性,也使工人本身具有更大的独立性、更多样的生活和政治取向,从而减弱了工人阶级群体的天然一致性。另一方面,中间阶层特别是80年代后大量涌现的“新中间阶层”,没有传统的很固定的政治属性,政治取向繁杂,摇振不定。他们对大垄断资本怀有不满,又不愿丧失自已相对优越的生活地位,因而倾向民主社会主义的社会改良主张;同时,他们在现有社会等级阶层中是不断上升的强者,因之又倾向于主张优胜劣败的新个人主义和新自由主义,同民主社会主义推崇的平等、公正、相助的主旨存在着难以调和的冲突。民主社会主义政党党员及其选民基础中产业工人比例持续下降,其社会经济政策也难以得到中间阶层的完全支持,甚至使中间阶层日益疏离。所以民主社会主义的主张和实践同时受到传统工人衰落和中间阶层政治上摇摆不定的左右夹击,既不能很好地稳定传统阵营,又不能有效地争取到中间阶层的拥护和支持,力量影响不断下降。为了维护自己的实力和地位,他们不断地修改纲领主张、调整政策,确立争取新兴中间阶层的支持又不失去传统选民支持的方针,力图找到一个把传统政治目标与中间阶层的观念结合起来的最佳点,但在具体构想和实践上很难得到共识,很难取得成功。

第三,政治力量对比的变动冲击和动摇着民主社会主义的政治地位。

80年代以来西欧广泛深刻的经济和社会变迁反映到政治层面上就是导致西欧各国国内政治力量对比的重新分化和改组,尤其是90年代初两极体制的解体打破了西欧原有的政治平衡,以致新旧矛盾丛生,各种思潮泛起,政局动荡不稳,冲击和动摇着民主社会主义的政治地位。首先是旧有的竞争对手、长期左右西欧政坛的右翼保守政觉的挑战。他们针对凯恩斯主义及其引起的困难和问题,推行供应学派和新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强调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个人能动性和责任感;在具体措施上严格控制货币发行量,削减政府贷款、税收、福利,实行私有化,减少国家干预,等等,取得了一定成效,得到了民众的支持,以致右翼政党纷纷上台执政。执政的右翼政党由1975年的3个增加至80年代初的10个,到90年代初增至12个。70年代西欧18个国家中12个由民主社会主义政党执政或参政,80年代末则是右翼政党占据了主要政治舞台,西欧政治地图几乎换了一种颜色。其次,新社会运动包括生态运动、和平运动、女权运发展壮大,形成了对民主社会主义政党的威胁。新社会运动特别是生态运动随着西欧经济衰退、生态危机的严重,获得了长足的发展。1979—1989年间,西欧15个国家的新社会运动主要组织者绿党共参加百余次地区选举和55次全国议会选举,有117名绿党议员进人11国的全国议会。在1989年的欧洲议会选举中,有30名当选的绿党议员单独组成“绿色议会党团”。新社会运动的兴起大都出现在民主社会主义政党长期执政,推行福利国家和阶级合作主义的地方,其领导人大都是原来这些党和工会中很有影响的人物,其支持者和追随者很多原来也是这些党的选民。绿党作为激进的、以特定未来主义取向的进步政党的形象出现,对因民主社会主义政党执政的败绩和党内出现丑闻而不满以及对现行体制不满而要求进行根本性改革的选民来说,无疑有着较大的吸引力。随着新社会运动力量影响的不断扩大,民主社会主义政党意识到只有尽量吸引这些组织及其选民的支持,才有可能在竞选中取得获胜的关键的百分点。因之,曾试图调整与新社会运动的关系。但是在无法抛弃传统理论观念和政策主张的情况下,两者很难达成一致意见,一系列根本性差异很难消除。一些民主社会主义政党曾把新社会运动的一些主张引进自已的纲领和政策时,却往往使觉内斗争与日俱增,加剧与工会的紧张关系,吓退一部分传统的或温和的选民而导致党的支持率下隆。这些现象不可避免地导致剥弱民主社会主义政党的执政能力和政治地位。再次,极右翼党派的活跃也构成对民主社会主义的压力。在西欧经济衰退、失业率居高不下、社会动荡的情况下,极右势力乘机抬头,他们利用东欧一些国家的难民或移民涌向西欧造成的巨大社会压力,煽动排外主义,鼓吹种族主义,并组成政党进行活动。一些极右政党已开始拥有相对固定的选民基础。德国的极右翼共和党和人民联盟已进人州的议会,意大利北部的伦巴底同盟也作为当地第二大党进人仑巴底地区议会,法国、奥地利等的极右政党都取得了相当多的选票。这就势必给民主社会主义政觉造成压力并不得不与之进行斗争。第四,国际政治形势的变化给民主社会主义带来了消极影响。

苏联、东欧剧变后,两极对峙格局终结,世界向多极化格局发展,导致了民主社会主义的许多传统政策主张失去现实性,所谓“第三种力量”、“第三条道路”失去了现实基础,先前有利的中间地位不复存在。人们的主要关注点不再是东西方的矛盾斗争,而是转向经济国际合作与竟争、民族主义兴起、地区性冲突和环境破坏等问题,民主社会主义在这些问题上明显表现出准备不足而较为被动。同时,苏联,东欧剧变后,使民主社会主义陷人先喜后忧的尴尬境地,政治影响进一步受损。民主社会主义原认为苏联、东欧剧变后可乘机扩展势力,但事与愿违。右翼势力借机掀起的反共、反社会主义浪潮中,故意把民主社会主义同共产主义缚在一起,当作“连体双胞胎”一起进行攻击,影响选民对它的态度,因民主社会主义打的也是“社会主义”的旗号。所以苏联、东欧剧变后并没有为民主社会主义创造复兴和发展的机遇,而是使其处境更为艰难。

同时,经济活动国际化和欧洲一体化的发展也影响到民主社会主义的既定政策目标和主张。国际性的利润竞争影响到单个社会民主党管理国内宏观经济的能力,妨碍其推行经济再分配的措施。为提高在国际上的经济竟争力,他们往往要调整产业政策、削弱社会福利,势必给以民族国家为基点,以福利国家为主要目标的民主社会主义主张以很大压力。欧洲一体化过程中,必不可免地要引起劳动迁移、资本流动,从而威胁到以有组织的阶级妥协为基础的民主社会主义政党和工会本身。各民主社会主义政觉面对欧洲一体化必须在理论和策略方面作较大调整,否则难以适应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影响对选民的吸引力。

总之,80年代以来,西欧经济进入危机、衰退和低增长酚段,社会阶级结构进一步变动,各国国内政治格局重组以及国际形势的变化,使民主社会主义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民主社会主义没能随着宏观环境和条件的变化及时地在理论、政治、组织和行动上作出相应转换,把传统的价值目标与新的具体问题结合起来,制定出新的纲领、战略和策略,导致观念与现实之间出现巨大反差和冲突而陷入困境。

然而,尽管民主社会主义受到客观环境和条件变化的强烈冲击,在很多方面陷入困境而衰落,但这并非是一神绝对的衰落,更不意味着民主社会主义的终结。作为在西欧颇具群众性的政治运动和组织之一,民主社会主义政党仍然保持相当强大的实力和影响,其发展前景仍然存在许多的现实条件和可能性。1992年11月,西欧18个国家和地区的28个民主社会主义政党就联合成立了欧洲社会党,现拥有1000多万党员和4800多万选民,在欧洲议会518个席位中拥有200个席位,是欧洲范围内最大的政治组织。而旦在世界范围内,民主社会主义还表现了力量增长、影响扩大的势头。澳大利亚工党在1993年人选中获胜,第五次蝉联执政;以色列、寒内加尔、新西兰、毛里求斯和委内瑞拉等国民主社会主义政党也执掌政权。在原苏联、东欧地区,民主社会主义力量呈上升态势,特别是在东欧,大多数社会民主政党已执掌政权。社会党国际也有了发展,现有成员党111个,党员2500多万,在近30个国家参政或执政。

事实上,民主社会主义也意识到主客观条件的变化所带来的广泛深刻的影响,必须迎接挑战,确立自己在世界新时代中的地位。社会党国际主席莫鲁瓦强调指出:“各成员党内部以及国际本身,必需找出和确立民主社会主义的本质和主题……使我们自身的特性更鮮明。这意味着,对于社会主义所作出的定义即使到下一世纪仍适用,这不是纯粹的机会主义的实践,而是一系列对和平、团结和民主等基本的、永恒的价值的坚定信仰。”瑞典社民党领导人卡尔松在社会党国际十九大发言中声称:“有人说,20世纪是社会民主党人的世纪,下个世纪将属于其他政治力量。这是含蓄地承认我们已经取得的成就,但是对我们带路的能力和找到对于新挑战的回答的能力却表示怀疑。我知道这是错误的我相信,与此相反,只有一个以社会民主党的想象力和价値为中心的政治力量才能显示出对下一世纪的挑战作出反映的政治实力。”

为此,近几年来,社会党国际和各国社会民主党对民主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积极地迸行了调整和更新,反映了今后趋向:

第一,修改补充价値观念和思想理论,重新定义社会主义。鉴于民主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影响力下降,在理论纲领和战略目标方面出现危机,强调必须确立获得足够广泛承认的目标,既能唤发热情,又能具备足够的现实性而获得尊敬。因之,试图赋予原有价值目标以新的意义,意欲把民主社会主义重新改称社会民主主义,明确以民主为核心,民主主义是当前的中心任务;突出“自由”的目标,认为自由是全面享有提高生活水平的资源,耍保护和扩大自由,建立真正自由的社会;在思想理论方面赋予更多的伦理色彩,明确以保守主义、民族主义、原教旨主义为对手,对之持批判态度,当前则以人权、环保、就业为重点。

第二,实行具体政策的调整。总的是转变重分配轻生产、重社会公正好经济效益的民主社会主义传统模式,寻求两者兼顾、力求平衡,重视国际协调的新的经济发展战略。

在所有制问题上,对公有制从基本肯定到基本否定。过去认为社会主义的目的是改变少数人占有和控制生产资料,主张保留和扩大公有制,以便把经济权力交给全体人民。现在各国社会民主党几乎不再提所有制的重要性,不再提改变私有制建立公有制,前强调注意发挥混合经济模式产生最佳效益。

在市场作用问题上,过去较强调对生产进行计划和有效的民主监督,较少提市场作用问题,现今强调市场力量在资源配置、直接的产品生产和提供服务方面的有效性,认为市场机制和竞争对经济发展是必不可少的,政府的作用应限于纠正市场偏差、建立公正的税制、支持基础设施等方面。

在社会福利政策方面,不再强调确保福利开支,而是注重增加经济和社会的生产性投人;不再强调“充分就业”,而改称“有效就业”,强调增强培训、提高人的素质和减少工时来减少失业问题。

第三,调整政治联盟政策。尽力走出传统工人阶级减少和中间阶层增大所造成的双重困境,积极地建立蓝领工入与中间阶层的联盟以及左翼政党的联盟,以增强自身的社会基础和政治实力,同右翼势力相抗衡。

在对待新社会运动的态度问题,由消极观望改变为积极支持,并把新社会运动提出的问题和要求纳人民主社会主义的纲领政策体系,寻求与新社会运动联合。

在与工会的关系问题上,为争取非传统选民的支持,降低了工会在民主社会主义政党内的权力和影响,强调党对工会的独立性一自主性,党与工会不存在特殊关系,但不是切断党与工会的联系,只是以更松散、更灵活的形式出现。然而,工会毕竟是民主社会主义的重要后盾,离不开工会的支持,所以仍然认为党与工会要相互协调配合,以适应未来的政治和社会发展。

为争取建立“左翼联盟”,逐步地对一度保持距离的其他左翼政党成员开放,吸收他们加人民主社会主义组织,并表示愿意与绿党等新左翼政党共同建立“欧洲左翼”。有的社会民主党还表示要恢复和建立同共产党的对话,以促进共产党向社会民主党演变。

第四,增强组织建设和国际合作,向世界范围扩展。民主社会主义的衰落暴露出在组织建设方面也存在严重问题,诸如机构失灵、宫僚主义、腐败现象、干部老化等等。许多社会民主党在批判性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了改革党内组织机抅,实行党的組织分权化、地方化和组织功能分散化,以便争取实现政治上的主动和选举中的胜利。同时,调整领导班子,实现新老交替,充实了年富力强的领导人才,增强了领导力量。

在努力增强自身力量的同时,民主社会主义加强在国际范围内的联系、交流、合作,不断召开双边和多边会议,并向世界范围扩展。在西欧加强联系合作,力争主角,成立欧洲社会党之外,还进取东欧、觊觎亚太。社会觉国际自1989年起加大了向东欧扩展的力度,不断地派出团组到东欧活动,传授建党和竞选经验。1992年社会党国际十九大确定把东欧作为工作重点,对其东欧成员党给予援助和培训,加强其竞选和组织能力。1993年设立了中东欧委员会等组织,加强对东欧工作的组织领导。同时还向亚非拉等地扩展,向亚太扩展的势头尤为令人注目。1993年2月,专门成立亚太委员会,协调该地区社会党的活动和制定共同纲领。该委员会1993—1995年先后在尼泊尔、日本、菲律宾召开会议。1994年5月社会党国际特地首次在亚洲(东京)举行理事会,讨论亚太地区的民主和经济发展状况。社会党国际还对和平与裁军、人权、世界不同地区的有关问题和加强国际机构等问题表现了积极的态度和表示要承担义务,力图在新的国际政治格局中找到自己的新支点。

总之,民主社会主义为了回应世界变动所引起的诸多挑战,谋求走出困境并在未来新世纪中求得发展的机会,对纲领政策迸行了多方面的调整更新,有的举措也取得了一定的实际效果,但多半还是被动的反应,并没有什么根本性的变化。然而民主社会主义毕竟是根植于资本主义制度,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就有其活动的社会基础。因之它作为一种政治思潮、一种政治力量将长期存在并发挥不可忽视的作用。

三、民主社会主义的地位作用

民主社会主义是同科学社会主义相对立的社会改良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同科学社会主义在特征、性质、功能等方面是完全不同的思想体系;民主社会主义政党同无产阶级政党在目标,性质、任务、价值取向、指导思想等方面也是根本不同的政党。民主社会主义的理论实践形成的特定的民主社会主义模式,由于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社会的权力结构和阶级差别,没有消灭同资本主义私有制相联系的弊端,不能算作科学意义上的社会主义模式然而,我们不能由此而简单地全盘否定、根本抹杀民主社会主义的地位作用,而是应该实事求是地、具体地分析和评价民主社会主义的地位作用。

首先,民主社会主义在资本主义各国国内的主要活动,是扩大其社会影响,赢得更多的选民的支持,争取执政或参政的地位,推行其纲领主张。为了扩大自己的选民基础,民主社会主义不断地扩大所关注的问题,从提高群众的经济政治地位、争取群众的切身利益到保护生态环境、改善生活质量,从和平运动到人权运动,涵盖了全社会,在国内政治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通过积极活动,推行其纲领政策,不论参政执政与否,尽管未能取得像他们所鼓吹的那样的效果,也不可能从根本上触动资本主义制度,但毕竟部分地反映和代表了群众的利益要求,对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科学技术革命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体制的改良,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例如,通过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医疗保险、养老金和助学金等方面有了很大改善;通过企业法、共同参与法等法律的实施,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垄断资木家的职能,扩大了职工参与经济管理的权利;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和扩大就业、规定工时等办法,缓解了经济危机和失业现象,提高了职工实际工资的收入,等等,正是这样,他们得到了群众的拥护,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

其次,民主社会主义作为国际性的思潮和国际性的运动,它一贯十分关注国际局势,参与国际事务,并且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对国际重大问题积极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力图通过对具体事件的表态来宣传自身的价値,吸引国际舆论的注意和博得各国人民的好感,进而壮大自己,使更多的国家和政党纳入民主社会主义的轨道。例如,它强调维护和平,反对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反对种族歧视;它主张建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平等的合作关系;它支持第三世界某些国家的民族民主斗争,等等。这些都较合乎人民的要求和历史发展的潮流,赢得了广泛的关注和舆论界的好评,表现了它在国际范围内已是相对独立的行为主体、成为推动国际局势向好的方面转化的力量之一。

再次,民主社会主义对当代国际工人运动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和作用。民主社会主义政党及其国际组织社会党国际,控制了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会,有的工会是党的集体成员。工会是资本主义国家工人运动中最有影响的工人组织,它左右着工人运动的方向,因之,各国工人运动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民主社会主义的影响。同时,世界上三大国际工会之一的国际自由工会联合会,实际上是社会党国际的附属机构,处于社会党国际的支配之下。国际自由工会联合会的领导人除正式出席社会党国际的代表大会外,还经常与社会觉国际领导人协商、探讨一些共同关心的问题。所以国际自由工会联合会的活动,很大程度上是民主社会主义活动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而且,民主社会主义政党的社会政策,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工人群众的政治经济地位,扩大了他们的民主权利,改善了他们的劳动条件和福利待遇,自然地得到了工人和劳动群众的拥护,因之,也就不可避免地扩大了民主社会主义对工人运动的影响。

民主社会主义虽然在资本主义各国和国际上有其不可否认的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它毕竟是奉行改良主义的思想体系,受到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严重的影响,同资产阶级的利益有着密切的联系,因之,它不可避免地具有消极作用和极大的局限性。

首先,民主社会主义是在承认和维护现存社会制度条件下进行活动的,它对资产阶级民主制顶礼膜拜,把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完全局限在资产阶级民主的框框里,同时否认和反对改变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必要。因之,它虽然提出了一些争取自由、民主、平等和改善劳动人民社会地位、生活水平的改良措施,但在现存社会制度的条件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占主导地位的混合经济制度下,收入和财富实际上的不均依然存在,贫富悬殊依然存在,广大群众被剥削被压迫的地位没有也不可能根本改变。

其次,民主社会主义推行的社会保障制度,采取的福利措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群众的生活,但它要受到国家财政的制约。庞大的社会福利开支,必然会使政府的公共开支急剧增长,国家财力不堪负担,财政赤字过大,造成债台高筑、通货膨胀,最终又转嫁到劳动人民头上。例如,政府的公共开支,实际上是通过赋税筹措来的,公共开支的增加往往引起高额税收,而广大劳动人民是主要纳税人,最终还是要由劳动人民负担。同时,民主社会主义强调平等原则,可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公平与效率的矛盾是难以解决的,公平往往是广大社会成员的要求,而效率则是资本主义的增长效率。民主社会主义的平等、公正的要求,往往要受到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形势制约。当经济不景气时,即使民主社会主义政党执政的政府,也往往不得不牺牲充分就业的目的和大砍福利基金来保持经济的增长率。而且,资本主义国家一般都是多党制,由几个党轮流执政,民主社会主义的政策在实际执行中是很难有一贯性、连续性的。

再次,民主社会主义在国际问题上往往受到国际资本主义战略利益和要求的影响,往往实际上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例如,它虽然维护世界和平、反对战争,但它曾支持美国的“冷战”政策,敌视社会主义国家,反对共产主义运动;它虽然主张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但它不主张对国际资本主义体系进行根本改革。它在许多具体问题上,往往采取实用主义_态度,随心所欲、随机应变地解释和运用民主社会主义的某些抽象原则,往往在维护和平的口号下,支持重整军备;在互助合作的名义下,维护发达国家在不发达国家的利益要求;在尊重人权的借口下,干渉别国内政;在自由化、民主化、私有化的旗号下,促使社会主义国家向资本主义演变,等等。所有这些,都反映了民主社会主义在国际问题上的消极性。

总之,民主社会主义是植根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社会改良主义,资本主义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状况制约着民主社会主义的地位作用,虽然它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但资本主义制度为它提供的活动余地是有限度的。

原载《民主社会主义模式比较研究》1996年12月东北师范火学出版社

同类推荐
  • 工会主席工作手册(最新工会干部培训与业务指导手册)

    工会主席工作手册(最新工会干部培训与业务指导手册)

    为了把广大基层工会干部和职工的思想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七大精神上来,把贯彻落实工会十五大精神落实到基层、落实到行动中,因此,非常有必要在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工会干部培训与日常工作业务指导,使得基层工会能够不断推出新举措,指导基层工会工作在各方面的创新发展。
  • 海外华侨与辛亥革命

    海外华侨与辛亥革命

    本书从六个方面,即海外华侨与近代中国、创建组织、舆论宣传、经济援助、武装支持以及与辛亥革命的关系等方面论述了海外华侨在辛亥革命中所起的积极作用,介绍了海外华侨在创建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等革命组织以及宣传革命思潮、捐助并参加武装起义等方面的贡献。
  • 发展是硬道理:邓小平发展观研究

    发展是硬道理:邓小平发展观研究

    本书主要讲述了邓小平的发展研究“发展是硬道理 邓小平发展观研究”。
  • 解放思想论:从解放思想到科学发展的历史必然性

    解放思想论:从解放思想到科学发展的历史必然性

    本书共分四章,第一章论述了解放思想是改革开放的思想原点;第二章论述了批判思维是解放思想的根本方法;第三章从非执政党建设角度提供了一个思想僵化、亡党失政的反面例证;第四章仅以必然性的三个环节为线索,对包含从解放思想到科学发展历史必然性的科学体系作了一个纲要式说明。
  • 能源博弈大战

    能源博弈大战

    以世界油气资源大势为背景,透过大国能源战略解读能源安全与能源外交博弈,针对科技进步下油气资源的延伸、替代能源的最新发展、各国对节能减排的共识、能源冲突解套以及国际合作中的求同存异、共谋多赢等问题,进行深入全面的论述,提出了独到新颖的见解。
热门推荐
  • 自道林寺西入石路至

    自道林寺西入石路至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佛说大净法门品经

    佛说大净法门品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太上赤文洞古经注

    太上赤文洞古经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危情禁城

    危情禁城

    东安夜是一个27岁的宅女,当她告别宅女生活踏入社会后才发现,那次相亲认错人的竟然是集团里的股东之一——龙攀……更让她感觉到讽刺的是,前男友苏方和他的未婚妻竟然也是集团里的股东之一,一瞬间,周围的人物充满了危险指数,可是倔强的她却执意留下来,为了证明自己会越活越好。苏方几次想让东安夜离开扬宇集团致恒分公司,可是对她若即若离的龙攀却及时将她的失误澄清,开始追求她的副经理白枫将她再次拉入了一个神秘漩涡之中……本小说是写的是大龄女子在大都市的情感纠结,在利益为上、利用关系繁多、情义淡薄的大都市,在竞争激烈的大集团,本性是宅女的东安夜,能获得她称心如意的爱情吗?
  • 傲娇总裁大手笔:豪宠少夫人

    傲娇总裁大手笔:豪宠少夫人

    其实当初年少时,他们很喜欢争,喜欢吵架。许多年后,我们长大了,成熟了,不再像年少那样幼稚。“爸,那个女人是谁?”湛洛季看着那个熟悉的背影,很熟悉。当她转身,湛洛季是否能牵住她的手。对她说:“对不起。”然后彼此终成眷属呢?
  • 仙侠途

    仙侠途

    习《太平要术》凝聚太平真元,战妖邪煞神鬼怪。吸食巨禽血肉妖核,的上古神翼雪翅,雪翅三脉,风脉全通,转瞬万里。雷脉打通,天雷滚滚,冰脉打通,万里冰封。孟羽凭借着自己得天独厚的机缘,在修仙世界最后一片光辉之中,谨慎坚毅的踏上了自己的长生大道。
  • 梦断大魏

    梦断大魏

    三国杀为背景,三国杀传奇为创作思路,待你走进梦一般的三国时期...
  • 网游之死亡幻境

    网游之死亡幻境

    神给了你一次在游戏中获得重生的机会。这是幸运儿、强者的最后机会!
  • 重生2003年亦菲

    重生2003年亦菲

    “重生,2003年,刘奕菲...其余未定”《请喜欢本书的朋多互动,一个人写书很无聊的》《你的一个点击,收藏,评论,评价是我写下去的动力》
  • 武道之无尽轮回

    武道之无尽轮回

    三千世界炼此身,六道轮回我为尊!三国、风云、聊斋、封神……这些世界中都有我的踪迹,当历史变成传说,当传说凝成神话,我依旧在茫茫武道之路上前行,直到成为永恒……书友群:164692113。。。。。新书上传,书名---崛起诸天。还请大家多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