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变与控场是演讲者在演讲过程中,根据现场情况的变化,对演讲内容、方法、时间灵活做出调整,对意外情况及时做出应对及处理,对听众的情绪及注意力进行有效控制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对演讲者是非常重要的。一场演讲,由于对象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即使是同一个演讲者和同样的演讲内容,情况也会大不一样。此外,意料不到的事情也会时常发生。对此,演讲者如果不善于灵活应变,遇到问题束手无策,以致场上失控,这样会使演讲无法顺利进行,即使勉强完成,效果也不会好。因此,每个演讲者都应该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应变和控场能力。
处理不适用的讲稿
在演讲中,演讲者常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形:一是听众提出了一些新的问题,超出了演讲者演讲的范围;二是准备的讲稿内容与前面演讲者的演讲内容有许多重复之处;三是从前面演讲者的演讲中获得了新的启示,有了新的看法和感想;四是会场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准备的讲稿完全不适用。
碰到上述情形,演讲者应灵活应变,及时调整自己的演讲内容:
考虑和处理听众提出的新问题
首先,要好好考虑听众提出的问题我能否回答?如果能够叵答当然最好,但如果缺乏准备不能回答,你千万不能采取不理不睬的态度,而应该这样对听众说:“这是一个很有趣而且很重要的问题,我没仔细研究过,但我很乐意会后与大家一起讨论研究这个问题。”
其次,还要进一步考虑,听众提出的问题我有没有马上回答的必要?在什么时候回答合适?又有没有必要向众人回答?还是单独回答为好?如果有必要马上回答,就马上回答,趁热打铁;如果问题是自己准备要讲的,但还没讲到,你可以这样回答听众:“这个问题一会儿就讲到,先暂且不作回答。”如果问题没有必要向众人回答,那你不妨说:“会后我会答复你。”
最后,我们还要考虑,听众提出的问题是否与自己的讲题有关?回答这个问题会不会影响演讲中心的集中?如果回答会把问题扯远,分散演讲的中心,那就要避免会上回答。但你务必要这样对听众说:“你提的问题我会后一定答复你。”这样才不会使提问者扫兴。
内容重复的问题可略去不说
一是对相同的看法、论述略去不说,只说与众不同的那一点。比如你可以这样说:“刚才大家对某某问题都讲得很详细深入了,这里我只想作一点补充……”或者说“这里我只想就某个问题谈谈我的看法”等。
二是对相同的事例略去详细描述,只作总结性、过渡性的评议。比如你可以这样说:“刚才不少人都详细讲述了×××的事迹。的确,他的事迹是感人的,他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当然,如果能举出新的事例是最好不过了。
放弃原讲稿重新组织演讲内容
有两种处理方法:一是时间充足的话可重新写出讲稿。二是时间仓促的话,可列出提纲,作即席演讲。这里不妨举个最为突出的例子。1955年,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国政府出席举世瞩目的万隆会议。会议开幕后不久便出现了分歧。一些国家的代表团偏见或不明真相,攻击中国在边境省份设自治区是对邻国的颠覆,并提出华侨双重国籍等问题。这时,人们把目光转向周恩来,有的同情,有的焦虑,有的幸灾乐祸。面对这一突发情况,周恩来推后了发言时间,将原讲稿印成书面材料发给与会代表,然后重新赶写讲稿。在听完大多数国家代表发言后,周总理才从容走上讲台,针对新的情况作了如下演讲:
“首先,不同的思想和社会制度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亚非会议既然不排斥任何人。为什么我们自己反倒不能互相了解?次之,中国共产党是无神论者,但我们尊重有宗教信仰的人,也希望有宗教信仰的人尊重无宗教信仰的人。
第三,华侨双重国籍问题是旧中国遗留下来的,新中国准备与有关各国政府解决华侨的双重国籍问题。中国境内有傣族存在。就须给他们自治权利,就像缅甸有僮族自治邦一样,怎能说是威胁了邻邦呢?
为了不使会议有争议,中国决定不在会议上提出解放自己的领土台湾和沿海岛屿,以及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问题,尽管中国的要求完全是正义的。”
他的话音刚落,全场便爆发出长时间的掌声。印度总理、缅甸总理等人纷纷离开座位,过去与周恩来握手;一些起初对中国不友好的代表也称赞周恩来的演讲是出色的、和解的。的确,周恩来的演讲是出色的,他的演讲不仅解开了亚非国家之间的隔阂,而且还赢得了亚非朋友对中国的信任,促进了会议的成功。
从这个例子,我们不仅可以看到,演讲作为“武器”,其力量是何等巨大!同时也可以看到,根据新的情况灵活调整演讲内容捏多么重要!如果周总理不善于应变,照搬原讲稿发言,就不会有演讲的成功。
应对听众的故意刁难
一般来说。绝大多数听众对演讲者都是尊敬和友善的,即使提出一些质疑也是出于善意。对此,演讲者应持欢迎的态度,并要认真地给予解答。但也不可避免会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故意提出一些带歧视、轻视、敌视性的问题,故意刁难演讲者,对此,演讲者应毫不客气地给予回击。可借鉴以下经验。
反戈一击
例如,有位演讲家在演讲结束时,台下有一学生突然连珠炮似的向他发问:
学生:先生,您今天是第一次演讲失败吗?
演讲家:那当然是第一次啦。噢,你们当学生的怎么总爱问这个问题?
学生:演讲时,您觉得什么样的字音最容易说错?
演讲家:错。
学生:您演讲开始时,从来不说的是什么?
演讲家:结尾。
回答了学生的问题后,演讲家也来个出其不意,反戈一击:
演讲家:我方才讲的冷缩热胀的道理你懂了吗?
学生:懂了,先生。冬天白天短——冷缩;夏天白天长——热胀。
这时,台下出现了哄堂大笑,这位发问的学生才知道说错和失败的是自己,不禁羞红了脸。
顺水推舟
例如,作家谌容有一次应邀到美国一所大学演讲,她刚登上讲台,有人就给她提了一个难堪的问题:“听说您至今还不是中国共产党党员,请问您对中国共产党的私人感情如何?”谌容顺水推舟地答道:“你的情报很准确,我确实还不是中国共产党党员。但是,我的丈夫是个老共产党员,而我同他共同生活了几十年,尚无离婚的迹象,可见,我同中国共产党的感情有多深。”谌容巧妙得体的回答博得了台下听众的称赞。
欲抑先扬
例如,周恩来总理有一次在北京举行记者招待会,当他正在就我国经济建设成就以及我国的对外政策作演讲时,一位西方记者不怀好意地站起来问道:“请问总理先生,中国可有妓女?”周总理用坚定的口吻答道:“有。”顿时会场骚动。当人们惊讶之余,周总理紧接着说道:“在中国台湾省。”这一欲抑先扬的回答博得了全场一阵掌声。
运用幽默
例如,达尔文在一次演讲中,刚说出题目,有一位年轻貌美的女士就站起来,带着戏谑的口吻问道:“听说您断言,人类是由猴子变来的?”达尔文答道:“是的。”这位美女继续说:“那么,我也属于您的论断之列吗?”达尔文彬彬有礼地答道:“那当然!不过,您不是由普通的猴子变来的,而是由长的非常迷人的猴子变来的。”达尔文幽默风趣的回答博得全场一片笑声。
以幽默著称的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有一次正准备作即席演讲,一位媚态十足的女士对他说:“丘吉尔,你有两点我不喜欢。”“哪两点?”丘吉尔问。那女士说:“你执行的新政策和你嘴上的胡须。”丘吉尔听后,彬彬有礼地答道:“哎呀,真的,夫人,请不要在意,您没有机会接触到其中的任何一点。”丘吉尔有一回访问美国,刚做了几分钟的演讲,一位反对他的美国女议员站起来对他说:“如果我是您的妻子,我会在您的咖啡里下毒药的。”丘吉尔狡黠地笑了一笑,说:“如果我是您的丈夫,我会喝下那杯咖啡的。”丘吉尔的幽默令反对者悻悻而去。
运用逻辑
著名诗人马雅可夫斯基是一位善于应对的演讲家,请看他在一次演讲大会上是如何应对的吧:
反对者:您讲的笑话我不懂!
马:您莫非是长颈鹿?只有长颈鹿才可能星期一浸湿的脚,到星期六才能感觉到呢!
反对者:我应当提醒你,马雅可夫斯基,从伟大到可笑,只有一步之差!
马:(用手指着自己和那个人)不错,从伟大到可笑,只有一步之差。
反对者递上一张条子,上面写道:马雅可夫斯基,您今天晚上得了多少钱啊?
马:这与您有何干?您反正是分文不掏的,我还不打算与任何人分哪。
反对者:您的诗太骇人听闻了,这些诗是短命的,明天就会完蛋,您本人也会被忘却,您不会成为不朽的人。
马:请您过1000年再来,到那时我们再谈吧!
反对者:马雅可夫斯基,您为什么喜欢自夸?
马:我的一个中学同学舍科斯皮尔经常劝我说:“你要只讲自己的优点,缺点留给你的朋友去讲。”
反对者:这句话您在哈尔科夫已经讲过了!
马:看来,这个同志是来作证的,我真不知道,您到处在陪伴着我。
反对者又递上一张条子,上面写道:“您说,有时应当把沾满‘尘土’的传统和习惯从自己身上洗掉,那么您既然需要洗脸,这就是说,您也是肮脏的了。”
马:那么您不洗脸,您就自以为是干净的人吗?
反对者:马雅可夫斯基,您为什么手上戴戒指?这对您很不合适。
马:照您说,我不应该戴在手上,而应该戴在鼻子上喽!
反对者:马雅可夫斯基,您的诗不能使人沸腾,不能使人燃烧,不能感染人。
马:我的诗不是大海,不是火炉,不是鼠疫。
上述应对实在是棒极了,不仅极具幽默,且具有高妙的逻辑战术。如反对者由“您说,有时应当把沾满‘尘土’的传统和习惯从自己身上洗掉”推出“既然需要洗脸,这就是说,您也是肮脏的了”的结论,这明明是偷梁换柱(即偷换概念)的伎俩,马雅可夫斯基将错就错,用反问给予辛辣的讽刺。当反对者指责他戴戒指并攻击他的诗不能使人沸腾、燃烧和不能感染人时,马雅可夫斯基便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用同样的战术——偷梁换柱予以回击,使反对者一个个败下阵来。
应对方法还有很多,不能——尽到。这里最关键的是,演讲者要无所畏惧,沉着应对,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出自己的聪明才智,战胜对方。
听众开小差的处理
在许多演讲会上,听众开小差是常见的事,如看报纸杂志的,聊天的,喧闹的,打瞌睡的,望着窗外出神的,看外面热闹的,总之无所不有。这种情形会严重影响听众的听讲效果,同时也会影响演讲者自身的演讲情绪。
碰到这种情况,演讲者务必找出原因,对症下药,及时调整自己的演讲内容及演讲方法。对听众听讲兴趣及注意力造成影响的原因很多,有主观方面的问题,如内容枯燥无味,演讲者不善于表达等;也有客观方面的问题,如会场环境欠佳,缺乏传声设备,会议时间过长等。对于主观方面的问题,演讲者在演讲准备时就要注意解决,对讲题以及材料都要作精心的设计和选择,力求合乎听众胃口,力求生动活泼、幽默风趣。对于客观方面的问题,演讲者则要灵活应变,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适当的解决方法和措施。
尽量缩短演讲时间
遇到会议时间过长,以致听众疲倦或出现不耐烦情绪时,演讲者不妨精简演讲内容,尽量缩短演讲时间。
有经验的演讲家是这样应变的:艾林豪威尔任哥伦比亚大学校长时,常常出席宴会并发表演说。在一次宴会上,他排在最后一个发言。由于前面的人演讲都是长篇大论,轮到他发言时,时间已经不早了,听众早就迫不及待地等着就餐了。艾森豪威尔急听众所急,他放弃了原来准备的讲稿,对听众说了以下两句话:“每一篇演讲不管它写成书面的或其他形式,都应该有标点符号。今天晚上,我就是标点符号中的句号。”说完,他就回到座位上了。当听众明白他已经演讲完时,对他简短的演讲报以熟烈的掌声。
据说,恽代英在一次报告会上也遇到类似情况。由于前面有好几个人演讲,轮到他演讲时,听众已经很疲倦了。为了让听众振作精神,恽代英一走上讲台,便出乎意料地“哈哈”一笑,被弄得莫名其妙的听众也跟着笑起来。当听众精神兴奋之际,恽代英开始了他的演讲。
演讲家们这些灵活的应变对策是值得我们仿效的。
适当活动防止听众困倦
大家知道,人在“春眠不觉晓”的日子里和炎热的夏天,最容易困倦和瞌睡。曾经有位演讲者遇到过这种情景,他是这样处理的:当时,他正在台上侃侃而谈,只见一缕初春的阳光从会场后侧的玻璃窗照射进来,照在少数人的背上。这些人的背脊立刻觉得一阵暖和,就不知不觉地沉沉入睡了。最后,这种气氛还传染到前面的人。看到这一情景,演讲者暂停了演讲,对听众说:
“请诸位抬起头看看天花板。”
大家以为天花板上真有什么看的,个个都抬起头来看着天花板。
“现在再看一看左边。”大家果然又向左边张望。
“那么诸位不妨看一看右边。……好了,这就是头部运动。疲倦的时候,不妨做头部运动。如仍觉疲倦,亦可以做体操活动。现在,请诸位举起手来。”大家便跟着他举起了手……
这一方法果然奏效,听众做了上述活动之后,不再困倦了,又开始专心听他演讲了。
除了上述方法,要消除听众的困倦和烦躁,打开窗门透气,有条件的话,开开风扇或空调,都是必要的措施。不过,演讲者自身的精神状态是最关键的。因为困倦可以传染人,精神抖擞也可以传染人。曾经有人请教一位大主教,怎样在一个炎热的星期天下午使一群听演讲的信徒不至于打瞌睡,这位大主教回答:“叫仆人用棒子去打那个传教士。”为什么要打那个传教士呢?是这位传教士不该在这个时间去传道吗?显然不是的,打的目的是刺激那位传教士,使之精神抖擞起来,从而影响他的听众也精神抖擞起来。因此,要使听众进入良好的精神状态,演讲者自己首先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这是至关重要的。
借景发挥排除外界干扰
听众受到外界干扰时,演讲者不妨借景发挥,即景说话,将意外发生之景与演讲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
这个方法可以有效地把听众的注意力重新吸引到演讲上。例如,有位老师走上讲台,刚要向同学们作《人不能失掉自尊心和自信》的演讲,这时外面隐约传来音乐系的练歌声,同学们一下被吸引过去了,很多人伸长了脖子,支起了耳朵,甚至有人小声议论。面对这种情况,这位老师马上调整了自己的开场白,她大声问:“谁是张明敏的崇拜者?”这意想不到的提问,一下子把同学们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了,很多人大声回答道:“我!”有的甚至举起了手。这位老师接着又问道:“最喜欢他的哪首歌?”很多人回答:“《我的中国心》!”(当时正流行这首歌)这位老师微笑着说:“那我和你们是同党!(同学们情绪热烈,笑声)我最喜欢‘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这两句。可是前几天,我在我的同学家里却看到了她穿着一套日本和服照的照片,谈话间还流露出,只要能出国,让她做什么都行。我真不知道,我这位同学的中国心哪里去了,她的自尊心、自信心哪里去了,所以,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人不能失掉自尊心和自信》。”话音刚落,同学们便报以热烈的掌声。这位老师之所以能成功地将同学们的注意力重新吸引过来,关键在于她善于将眼前意外发生之景与讲题有机地结合起来,且结合得天衣无缝,巧妙无比,难怪听众为她喝彩。
运用幽默制止捣乱行为
在演讲中,有时候会碰到这种情形:演讲者正讲得兴致勃勃,听众也正听得津津有味时,突然有人学鸡叫,学狗叫,吹口哨等,引得听众哈哈大笑,打断了演讲者的思路,分散了听众的注意力,对此,演讲者必须予以批评与制止。由于发出怪声者多是调皮捣蛋之人,这种人喜欢挑衅他人,如果严厉批评,他可能会跟你对着干,多叫几声给你听,结果更糟。不妨用幽默去批评,让笑声挫败他的锐气和顽气,效果会更好。例如,英国文学家查尔斯·兰姆有一次正作演讲,忽然有人故意发出“嘘嘘”的怪声捣乱。兰姆说:“据我所知,只有三种东西会发出嘘嘘声——蛇、鹫鸟和傻子。你们几位能到台前来,让我认识一下吗?”他的批评幽默而礼貌,几个捣乱分子乖乖地低下头来,不敢再做声了。
又如,亨利·比彻尔在一次演讲会上正滔滔不绝地讲着,突然,一个喝得醉醺醺的人在下面学公鸡叫,引得听众大笑,搅断了比彻尔的演讲。比彻尔有意看了一下表,然后说道:“怎么回事?难道天要亮了吗?我简直不敢相信。然而低级动物的本能是不会错的。”比彻尔的幽默也逗得听众哄堂大笑起来。在笑声中,那个学鸡叫的人似乎清醒了一些,不好意思叫了。可见,用幽默批评捣乱分子效果蛮好的。
让听众听清你的每一句话
听众因听不到或听不清楚开小差时,演讲者可根据具体情况作如下处理:
如果因为会场太大,听众坐得太后或太分散,不妨请听众尽量往前就坐。
如果声音太小,以致听众听不清,不妨将声音提高一些,让后排听众都能听到;如果因会场太大,听众太多,提高声音都难以让所有听众听清楚,不妨使用扩音器。
如果某些字、词、句听众听不清楚,不妨向他们重复一遍,甚至两遍。
如果因说话速度过快,或咬字不清,或语音不准,以致听众听不清楚,不妨将说话速度放慢一些,这样将有助于听众听清楚你说的话。
演讲者自身失误的弥补
俗话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演讲者在演讲中出现失误是在所难免的,诸如忘了演讲词,或念错词了,或讲漏了,或上台时不小心摔了一跤,或绊倒了东西,或被听众发现衣服纽扣扣错了等等,这都是常有的事。出现以上失误,演讲者千万不要惊慌失措,因为慌乱会使你一错再错,局面会更难收拾。重要的是演讲者要镇定自若,急中生智,灵活应对。
忘了演讲词时的补救措施
演讲中如果忘了演讲词,演讲者千万别让自己“卡壳”时间太久,而应强使自己集中思想,争取在两三秒之内回忆忘掉的词语。实在想不起来,可根据原来的意思另换词语,或者干脆另起一行,将下一段内容提上来讲。
出现遗漏或念错词、讲错话时的补救措施
演讲时如果出现遗漏或念错词、讲错话的失误,演讲者最好能够悄悄改过,不露痕迹。比如,发现自己漏讲了某一点,某一段,可以随后补上,不必声张;。念错某个字词,或讲错某句话,也可以及时纠正,或在第二次出现时纠正。万一听众发现了你的错误,也不要紧,演讲者不妨将错就错,自圆其说。在这方面表演艺术家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例如,著名相声演员马季有一次到湖北黄石市演出。在他表演前,有位演员错把“黄石市”说成了“黄石县”,引起了观众的哄笑。到马季登台表演时,他张口就说:“今天,我们有幸来到黄石省演出……”这回听众不笑了,而是窃窃私语,怎么回事,连你也错吗?这时,马季解释道:“方才,我们的一位演员把黄石市说成县,降了一级。我在这里当然要说成省,给提上一级。这样一降一提,哈!就平啦!”几句话博得全场观众热烈的掌声和笑声。马季机智巧妙地圆了场,使演出得以顺利进行。
弹唱家马如飞在一次表演时,不慎将“丫环移步出了房”唱成了“丫环移步出了窗”。听众听后哄堂大笑。马如飞知道唱错了,但他不慌不忙,镇定自如地补上了一句:“到阳台去晒衣裳”。听众一听这巧妙的补白,报以热烈的掌声。谁知一疏忽,他又把“六扇长窗开四扇”唱成了“六扇长窗开八扇”,这时观众不再喧哗了,静静听着他如何补漏。马如飞依然不慌不忙,他以丰富的舞台经验继续唱道:“还有两扇未曾装”。台下顿时掌声满堂。
演讲者如果出现类似失误,完全可以借鉴这种补救的做法。例如,上海市某高校有一位同学作演讲时,想实用演讲口才一本通用一段诗作为开场白:“浓浓的酒,醇醇的……”,但他一上台就念成了“酒”——将“浓浓的”漏掉了。他灵机一动,将错就错,干脆将诗改成:“酒——浓浓的、醇醇的……”听众对他的妙改报以热烈的掌声。
出现跌倒或扣错扣子等失误时的补救措施
上台演讲时不小心跌倒了,或听众发笑时才发现自己衣服扣子扣错了,或拉练没拉好,或帽子戴歪了……遇到这种情形,演讲者多半会感到尴尬。笨拙的化解方法是,演讲者可以跟着听众笑到一块,在笑声中恢复常态,对此听众一般是不会介意你的失误的。高明的化解方法,当然是演讲者能够借事发挥,说几句巧妙的开场白。例如,曾有一位演讲者走上讲台时不慎被话筒线绊倒了。当时台下听众发出了一片唏嘘声和倒掌声,气氛降到了零点。这位演讲者爬起来后,不慌不忙地走到话筒前,微笑着对听众说:“同志们,我确实为大家的热情倾倒了!谢谢!”顿时,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大家都为他这绝妙的应变和开场白喝彩。
又如,获得1952年度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的雪莉·布丝莱上台领奖,由于跑得太急,上台阶时绊了一下,差点摔倒。她在致词时说道:“我经历了漫长的艰苦跋涉,才到达这事业的高峰。”这句应变的开场白简直妙不可言。她将上台领奖遇到的挫折与拍电影历经的艰辛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既揭示了达到事业顶峰的真谛,同时又化解了摔跤的尴尬,可谓一举两得。
遇到意外情况的应对
人们在演讲中有时会遇到一些意外的情况发生。这些意外不是演讲者自身失误造成的,也不是听众故意捣乱所为,主要是一些客观原因造成的,比如,扩音器突然哑了,照明灯突然灭了,听众中突然有人晕倒,有人不小心跌倒了等等。遇到这种情况,演讲者除了请有关人员协助处理外,如修理线路,送病人上医院等。其实也很需要用聪明才智去消除意外带来的影响。据说,马季和赵炎有一次在山东潍坊市表演相声《吹牛》,两人正“吹”得不可开交时,礼堂天棚上有一盏大灯突然炸裂,玻璃碎片向四处散落,听众惊得抱头叫了起来。眼看一场精彩的演出毁于一旦,马季灵机一动,把这情景巧妙自然地转化为相声的内容,他用手指着天棚说:“你能吹,瞧我的,我能把吊灯吹碎!”真可谓妙语惊四座,全场爆发出海涛般的掌声。演讲不也需要这种“急”才吗!美国前总统里根可以说是一位颇有“急”才的政治家。据说。他有一次在白宫的钢琴演奏会上发表讲话,夫人南希不小心连人带椅跌落在台下的地毯上,观众发出惊叫。南希灵活地爬了起来,在200多名宾客的热烈掌声中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正在讲话的里根看到夫人并未受伤,就俏皮地说道:“亲爱的,我告诉过你,只有在没有获得掌声的时候,你才能这样表演。”这里,里根是用幽默遮掩夫人的窘态,同时也是为了缓解会场的紧张气氛,使演讲能顺利进行下去。
克服怯场的诀窍
美国心理学家曾在三千人当中做过一次心理测验:你最担心的是什么?答案是漫无边际的:死亡、双目失明、丧失亲人、疾病、面容被毁、离婚等。令人吃惊的是:约占40%的人认为最令人担心也是最令人痛苦的事是在大庭广众之前讲话。
不敢在大庭广众面前讲话,你不是特例
几乎100%的人对登台讲话都有一种先天的恐惧感,别看他们在台下,在三五个人里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一到台上,或是让他正正经经地给大家讲几句话,他就会胆战心惊、面红耳赤,同样的内容也表达不出来了。
怯场是人人都有过的经历,即使是著名的演说家也不例外,他们也会心口发慌,两腿发抖。古罗马雄辩家希塞斯曾私下里说:“演讲一开始,我就感到自己面色苍白,四肢和整个心灵都在颤抖。”
温斯顿·丘吉尔也说过,他开始演讲时,口中似乎塞着块厚达9寸的冰疙瘩,那份难受就不用提了。
美国口才大师詹宁斯·伯瑞安初次上台演讲时,两个膝盖颤抖地碰在一起。
美国讽刺作家马克·吐温第一次当众朗诵时,口中像“塞满了棉花”。
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初次发表演讲时,“不是在讲话,而是在尖叫”。
许多演讲家从来就没有消除过对登台的恐惧
他们已经是极著名的演讲家了,成就卓著,在别人眼里,他们是成功的象征,而且,事实上他们多年来从未失败过。演讲场场精彩,有时比预期的效果还要好,但他们还是害怕,特别是在登台以前和上台后的前几分钟里,他们私下讲:“我从来就没有完全消除过对登台演说的恐惧。在演讲之前,几乎总是害怕,而且,这种害怕的情绪会一直持续到开头的几句话里。”
害怕说话也有反作用
某种程序的登台恐惧感反而有好的作用,人类有一种天生的应付环境中不寻常挑战的能力。当你注意到自己脉搏加快、呼吸也加快时,切莫紧张。你的身体一向就对外来的刺激保持相应的警觉,这时,说明它已准备行动了。假使你这种生理上的预备是在某种程度之下进行的,你会因此而想得更快,说得更流畅,并且一般说来,会比在普通状况之下说得更精彩。
害怕当众说话不过是对后果的担心
对大多数人而言,当众说话的效果是一个未知数,对听众反应心里没底。于是不免产生焦虑、恐惧。特别是生手,演讲对他们来说是一连串复杂和陌生的情形,要比学电脑、打网球、开汽车更复杂。然而,如果获得经验,当众说话就不再是一种痛苦,而是一种令人难忘的快乐了。
提前做好可能临时演说的准备
很多人有过这种经历:很随便的,你去参加一个活动,你不想抛头露面,更没想要在大庭广众之前讲话,然而在你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有人请你发言。他们本意是好的,是期望你对某一个你能发表权威言论的问题表示一些意见,或者期望你把气氛活跃起来。这时,你感到相当被动,因为你要在最短的时间里由松散状态转换成亢奋状态;要在最短的时间里解决怯场问题;要在最短的时间里决定即兴演讲的内容和表达方式。而你除了手足无措,想不出自己还能做什么,于是,你更心慌意乱,根本没办法应对。
有个非常好的方法可以使你从容应对,那就是对这些情况先有心理准备。当你参加某个活动时,就要不断地问自己,如果现在被请起来讲话,我要讲些什么?这一次最适合讲述自己题材里的哪个方面?对于他们的那些主张,如何措辞以表示赞同或反对?
在心理上随时准备着在各种场合做即席演讲,对你非常有好处。
这样,你便需要不断地思考。事实上没有哪位博得即席演讲家称号的人是不曾花费大量时间,来分析各种他曾参与的公开场合的演讲以锻炼自己的。就像一个驾驶员不断地向自己提出在任何时刻都可能发生的难题。以随时准备着在紧急状况下做出冷静而精确的反应一样。一位颇具感染力的即席演讲家,也是在做过无数次演讲练习以后才把自己锻炼好的。
你的题材既然是已知的,剩下的任务便只是如何组织语言以使之适合时间、场合的问题了。既然是即席演讲,那么说话的时间肯定比较短,因此应当先决定哪方面最适合当前的场合,不必道歉说自己没有准备,这本来就是意料中的事。有了心理准备,至少你就不会过于发慌怯场,情绪要好一些。
避开使自己紧张的反面刺激
即兴演讲的时候,由于面对众多的听众,身处特殊的环境之中,表达者都会产生一种胆怯害怕的心理,以致失去自控能力。要么是过高地估价了听众,担心自己表达不好,表现出自卑;要么是由于即时即事演讲,不能整体把握,出现前后不协调、语句贫乏、思维混乱等情况;要么是对表达环境适应不过来,在掌声、笑声或光线的压抑下不知所措。
这主要是由于表达者心智过早地渴望使表达成功,因而生发出一大片假设的强大无比的敌人,而自己又担心被这些敌人打败“有失面子”,因此越想越害怕,越想越紧张。当看到那些知识丰富、表达得体、反应敏捷的人滔滔不绝、侃侃而谈,而听众又报以热烈掌声时,就担心自己不如他们。可能想到自己形象不佳、打扮不行、知识贫乏、阅历浅薄,甚至年龄不够大、人缘不太好等等,正是这种自我构筑的负面心理把自己一步一步地推向危机之中。
演讲之前,类似这样的想法是坚决要不得的。
“我可能会忘词儿。”
“演讲到中间,可能会有人向我扔汽水瓶!”
“我可能会犯语法错误。”
“我能顺顺利利地把它讲完吗?”
“大概不会看到我,他可是个最爱挑剔的人。”
“如果没有鼓掌,我还要不要往下讲?”
“每次右眼皮跳都有坏事临头,现在右眼皮又跳了。这次我完了。”
“若是换作王晶肯定比我讲得好,她一向比我强。”
“太突然了,连点准备也没有,我可是从来都是不打无准备之仗的。”
“恐怕没人会听我讲的,我平时说话就没有吸引力。”
这些反面的假想很可能在你开始演讲之前便完全击垮了你的自信。
开始演讲之前,你最需要做的是把注意力从自己身上移开,全身心地投入到你的演说内容和听众上面,你会越讲越好的。
寻找热情而友好的面孔
如果你是个演讲者,你第一个需要记住的是:听众不是敌人。
如果你不是在调动听众情绪,让他们接受你的观点,被你引导着开动脑筋,而是想着如何对付他们,让他们不给你捣乱,你的演讲就永远不能为听众所认可,永远不会成功。
听众也许会抱着这样或那样的目的,甚至有人不怀好意,巴望着你搞砸,但大多数人还是真诚的,他们期冀着从你那里得到意料之外的收获,这些人,你从他们的表情中就能看出来。
当你在台上时,目之所及是各种各样的表情,如果你专注在那些怒目而视,幸灾乐祸的人身上。由不得你会产生怯惧心理,“她为什么这样看着我?”
“他发出的那个怪声是什么意思?”
“他的笑好像大有深义,我是不是哪里讲错了?”
“那三个人为什么不向台上看?看来我的演讲没有吸引力,大家都不爱听了。”
“有人走出去了,又有两个人,完了,我没戏了。”
这些闪念不仅会使你的意念不够专注,最可怕的是会对你的自信构成巨大的威胁。当你想到“我可能完了”的时候,你可能就真的完了。
与此相反,如果你看到的是充满热情的脸。是鼓励的眼神,是热烈的掌声,你潜在的能量便会因你的兴奋而激发出来,获得意料之外的成功。所以,如果你希望讲下去,你应该去寻找那些热情友好的面孔。
不把听众“放在眼里”
不把听众放在眼里,把他们假想成“一无所知”,你就可以信心百倍地开始你的表达。
这是著名物理学家和化学家法拉第告诉青年演讲爱好者的演讲秘诀。有一次,一位演讲新手要去向一些在学术上很有名望的人作演讲,他特地去请教法拉第:什么是我可以假定听众知道了的东西。法拉第直截了当地回答:“他们一无所知。”
把听众假想成“一无所知”,你就可以信心百倍地开始你的表达。这是因为:
第一,面对“一无所知”的人说话,你当然有勇气。我们有很多人,各方面的条件都可以,就是缺乏表达的信心和胆量,总认为自己不行,过高地估计听众。因此,只要把听众认定为“一无所知”,怯场心理就会消失。
第二,面对“一无所知”的人说话,你不必担心讲得怎么样,观点是否新颖,角度是否独特。你可以放心地、大胆地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表达出来,即使不完美也不要紧,因为听众“一无所知”。
第三,可以大胆地、灵活自如地去运用表情、姿态、动作。你可以根据表达内容和要求,体现出喜怒哀乐各种情感,没必要担心自己的水平太差,自己的举止言行不雅观,因为听众“一无所知。”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不把听众放在眼里,只是一种心理暗示,你千万别真的不拿听众当回事,全无所谓,顺口乱讲,那样会真的出差错的。
运用言语暗示
100%的人把自己暴露在大庭广众之下时都会产生畏惧自卑的心理,而且往往会把这种消极心态带入表达过程中。克服这种心理障碍的方法之一,就是私下里进行自我暗示,当你发自内心地说“我能行”时,你也许真的就行了。
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暗示方式、暗示内容。
比如。法拉第演讲时暗示自己:“听众一无所知。”
哲学家奥欧里斯暗示自己:“我们的话可以创造自己的人生。”
卡耐基暗示自己说:“路是可以开拓出来的。”
美国俄克拉何马州参议员汤姆士小时候是一个瘦瘦高高、弱不禁风的人,他感到十分苦恼。跨入大学校门后受命参加一次演讲比赛,这个平时面对一个陌生人都不敢开口的人突然要面对无数的听众演说,这怎么可能?
他不禁焦急万分。但他在母亲的教导下,采用自我暗示:“病弱的身体可能会一辈子跟着你,所以你要用头脑来取胜啊!好好努力吧!会成功的!”结果他取得了第一名。这次演讲决定了他以后的成功。
自我暗示法虽然很简单,但实用有效。它能使我们立刻“热起来”,也能立刻“冷下去”。
演说时,试着用这些话鼓励自己:
“只要勇敢地开口说好第一句话,就没事了!”
“不会出错的。”
“每一位听众都有他们自己的事,不会对我的说话太在意的!”
“潇洒地表达,我能成功!”
“紧张是胆小鬼的行为。”
“我已走到了最恶劣的地步,下面不会再有更糟的情况出现,只会越来越好,让自己充满信心吧!”
“这可不是开玩笑,好好讲吧!”
消除紧张情绪的物理疗法
紧张情绪有时靠心理调节是很难克制的,这时需要身体动起来,通过物理性运动,转移注意力,进而将紧张的情绪遗忘。
具体的做法是:
深呼吸法
如有可能,找一个比较安静的地方,如不能离座,可坐在位置上进行深呼吸,眼微闭,全身放松,深呼吸,同时默念“1—2—”,这样可以使血液循环减慢,心神安定下来,全身有一种轻松感。
自我放松法
找一个稍僻静的地方,如果不能离座则可用手捂住脸扮怪相,歪嘴扭唇,抬鼻斜眼,放松脸部肌肉。如能面对小镜子,看到自己的神态,效果会更好,那时,一切牵肠挂肚的念头都会消失。
释放能量法
通过各种手段把你的紧张情绪排放出去,排出体外。在登台前,设法使你的胸部、胳膊、腿部的肌肉交替紧张和松弛,直至感到胸部、胳膊、腿部都有许多能量要释放,这时你就可以让全身的肌肉都放松下来,能量就会释放出去,紧张情绪也就会随之消失了。
闭目养神法
闭目,舌抵上腭,以鼻吸气,安定情绪,可以设想一个人走在幽静的森林里,怡然自得。
凝视物体法
确定一个距离较远的物体,凝视并细心地去分析,琢磨其颜色与远近。
扪心自问法
将头低下,看着自己的胸部,告诉自己,“别人能做成的事,我一定也能做成!”然后,感觉胸中升起的熊熊激情,直到热血沸腾,目光如炬,充满表现的渴望。
饮料摄入法
喝上一小杯在人体平均温度上下的白开水或淡茶水,夏天可饮用冰水、淡盐水,但须注意不要喝得太多。主要是润口爽心,喝得太多可能会加重尿频现象。也可吃几个梨子或苹果。还可在表达过程中含上少量西瓜霜、冰片、草珊瑚之类的润喉片,含片不能太多太大,它们可以使唾液增加,保证喉部润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