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素质的锻炼
演讲中常有这样一种现象:我们的稿子已很熟悉,而且形式选择得也很恰当,在下面练习得也不错了,但一登台演讲,心里就紧张,表情动作也不自然了。有的忘记了事先准备好的一些环节或句子,有的勉强地、匆匆地念完了原本很生动的讲词,之后却为自己的不成功而很长时间懊悔。原因何在?
很简单,心理素质不够良好。所以,演讲者要想成功,必须加强心理锻炼,做好必要的心理准备,克服心理障碍,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演讲。
演讲者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怯场心理。这种心理,往往使演讲者因六神无主而语无伦次,因惊慌失措而失去听众的信任,使所有的努力与希望功亏一篑。怯场危害如此,所以演讲者必须首先克服这种心理障碍。
从心理学上分析,怯场是一种心理紧张的反应,当人在遇到危险和困难时,神经系统的反应,立即会造成血液中化学成分的改变。这时,全身肌肉紧张度增加,人就会进入一种高度警觉的紧张状态。怯场就是这种紧张状态所唤起的抵御莫测侵害的自身本能。
所以,解除这种状态,必须从心理入手,做好自己的工作。演讲的信心
将演讲前的一切准备工作做得扎实、细致、充分,这样可为自己增添信心。
演讲前,要尽可能地熟悉讲稿,进行练习。这种熟悉和练习的次数越多,越能减轻你的心理压力,增添勇气和信心。
美国前总统林肯,1863年11月19日在美国北部宾夕法尼亚州的葛底斯堡公墓,发表了著名的演讲。整个演讲简短精练,全部讲完还不到3分钟,然而成了具有轰动效应的传世之作,这与他演讲前的认真准备是分不开的。
为了这次演讲,他在办公的路途中,在空闲的时间里,一有空就思索、推敲。直到正式演讲的前一天,他还坚持再修改一次。夜里,他不断高声朗读他的演讲稿,请别人提出批评。由于准备充分,演讲的内容、宗旨、意义等早已烂熟于心,演讲时自然信心十足、声情并茂了。
在做充分准备中,还得有必胜的信念。要有自信心。要确信自己观点的正确性、演讲材料的确凿性,及语言的丰富性,必然为听众所欢迎。要相信,你讲的内容,是你经过认真思考、分析而形成的独特见解,你就是这个选题的行家里手。与任何听众相比,只有你最熟悉,也最有资格谈这个问题,从而产生自信心。
另外,有必要采用积极的自我暗示法,如“我一定讲得比别人好”、“我一定会达到比预想还好的效果”等。千万别用“我能行吗”、“别人都比我强”之类消极心理影响自己。要相信:只要你充分准备了,就一定会成功。
演讲的情绪
为减轻心理压力,要适当调节一下情绪,可采用提出的以下几种具体方式:
1.早到会场。
登台前,先与某些听众闲聊,能帮助你熟悉一下会场环境,分散一下精力,也缓解一下紧张的神经;同时可通过交谈,与听众建立起初步的感情,利于消除陌生感。
2.听一段你平时喜爱的乐曲,或默诵一段你喜欢的文字,可调节你的情绪。
3.以生理运动来镇定情绪。做一些小幅度的活动动作,如扩胸、蹬腿、散步等。另外可采用一种呼吸法,即坐在一张直靠背的椅子上,两肘夹在腰间,两手指尖向上,用力推,使双手手掌根部和胳臂都感到力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吐气发出“嘶”声。同时像划船收桨时那样,收缩腹部三角区的肌肉。当你吐完气时放松肌肉,然后轻轻吸气。
卡耐基指出,收缩肌肉可防止体内造成恐惧的化学物质——肾上腺素的产生;呼吸气可减轻身体的不良感觉,不失为一种解除紧张而又简单易行的好方法。
演讲的设想
演说前,应预先在脑子里想一下将要做的事情,并尽量想得具体些。
例如:怎样走进会场?怎样登台?怎样开口说第一句话?似乎真的身临其境。事先还应尽可能搜集、储存一些与演讲有关的信息,以备不测。对可能出现的情况和可能遇到的困难,作一点科学预测,并设计好预防和处理的若干对策,做到有备无患。一旦出现问题,也可应付自如,不至于被动。
在建立自信心的前提下,还应注意防止期望值过高引起的心理失控。
例如:片面追求掌声和喝彩,一旦得不到预期效果,则可能引起心理恐慌,以至于熟记于心的讲辞,会突然忘得一干二净,脑子里一片空白。
一个好的演讲者应明白,掌声并不是演讲追求的惟一目标,听众冷静的思考、心灵的呼应,才是演讲的最终意义。所以,暂时没有掌声不必太在意,而应将思想集中在事先准备好的内容上,沉着、坚定地按自己的思路说下去,相信你最终会得到理解和欢迎。
演讲的感情沟通
面对众人演讲,往往使人产生“我讲你听”的潜意识,从而产生一种疏远乃至戒备的感觉。这种感觉,往往直接影响着演讲效果,所以应努力消除这种障碍。对此,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在思想上要牢固树立“演讲是一种交流,是有听众参与的共同创作的艺术”的观点。真正把演讲艺术的支点,确立于与听众思想情感的充分交融上。
其次,最好事先了解一下听众。不仅要了解其年龄、职业、修养,还要了解其对演讲所抱的态度。情况了解多了,心里就踏实多了,同时还可提高演讲的针对性。
如果听众对你的话题感兴趣,你可以与听众达成共鸣;如果听众对你的论题了解不多,你可以借题发挥;如果听众对你的问题不感兴趣,你可以提高讲题的针对性和说服力。
做好以上工作,心理就可以充分放松了,临场就不会出现怯场现象了。但是,这些还仅属于防御性工作。要打主动仗,就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演讲。
例如:演讲前充分酝酿感情,以充沛的精力和热情投入演讲,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感染听众、激励听众、赢得听众。
演讲的心理调节
演讲的心理调节,是指演讲者在演讲中,解除思想负担和心理压力,及时调节自己的心境和情绪,树立起必胜的自信心。
1.缺乏信心的心理调节
演讲者看到自己的某些弱点,如普通话说得不太标准,言语技巧训练不足等,常有这样的疑问:“我能行吗?”这个疑问本身,会促使演讲者夸大自己的弱点,从而对演讲丧失信心。其实,缺点人人都有,在千百双眼睛注视下,你需要的是扬长避短,掩盖缺点几乎是不可能的。
因此,演讲时应告诉自己:“我刻苦练习了,只要发挥出应有的水平就可以。演讲是一种口才训练,为什么上台就非成功不可呢?”
有些演讲者总是喜欢在演讲前,就给自己确定一个不太现实的目标,诸如“我的演讲会有如何如何的轰动效果”,“超过某某不成问题”等等。
由于有这些杂念,演讲者常常会因此而失去最后一次准备的机会,因为你想得过于理想,那些本来可以纠正的地方,被这种光晕掩盖了,你甚至会把人们的好意指点当成恶意而置之不理。
所以,当你为自己的“演讲设想”而激情喷涌时,别忘了提醒自己“冷静!”。诚恳地找有关人员听你试讲,并请他们帮你矫正缺点。记住,即使最伟大的演员最动情时的表演,也是伴着理性之光在闪耀的!
2.临场紧张的心理调节
几乎人人都有过在公开场合的紧张心理。经常有这样的现象:一个人在家人、同事及熟悉的环境中可以侃侃而谈,可换一下听众,换一个陌生的环境,就会紧张得不能自持。
演讲最让人焦虑的是:“假如我过分紧张怎么办?”
办法之一是,对演讲场所和听众情况先行了解,做到心中有数,还可以提前亲临演讲场所,使陌生的环境变得熟悉。假如这些不能办到,你尽可以想象自己处在一个陌生的地方,成千上万的人在听你演讲,提前体验一下紧张感是如何袭击自己的。
紧张感若真的在演讲时发生了,演讲者的潜在意识成为表层行为,变得心跳加速,额头冒汗,手足无措,这时该怎么办?
最好的办法是做深呼吸:吸气时扩展胸腔,压迫小腹;呼气时放低胸膈肌。做这个动作数次,就能抑制紧张;还可以从听众中找一张熟悉的面孔,注视他,告诉他希望深入了解自己演讲的内容。
这样一来,心情就会轻松起来,就可以继续演讲了。
3.应付失败的心理调节
紧张心理通常持续时间较短。假如紧张使你无法控制自己,从而由紧张而恐惧,而惊慌,最后完全击败了你对这次演讲的自信心,此时切不可草率应付、长话短说,甚至就此离位而去。
要知道,大多数人还是不以成败论英雄的。况且,给听众以影响的,除了演讲内容,还有演讲者的心胸、气度等因素。你若应付听众或拂袖而去,首先是不尊重听众,其次也是不尊重你自己。这样一来,你得到的不仅仅是失败,很可能还有听众对你的“没出息”的评价。
其实,到了这个地步,你可以告诉听众:“讲得不好,请多关照。”这时听众多半会被你的真诚、坦率所感动。
4.应付受挫不振的心理调节
有些演讲者因为曾经失败而不敢再次登上讲坛。当你对自己说:“我没有搞演讲的素质”时,你是否想到了登上讲坛本身,就是一笔很大的财富呢?须知,孔夫子当年为宣传他的思想而周游列国,还曾被不理解他的人围攻过呢!他不是也以宣讲自己的见解,而成为儒学鼻祖吗?
艺术修养的培养
演讲者的形象
卡耐基指出,在演讲过程中,听众首先对演讲者的形象发生兴趣。如果演讲者首先就给听众一个毫无风度的印象和感觉,那么演讲就很难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英国当代著名演讲家约翰·哈斯灵曾经精辟地指出:“听众是否接受你演说的内容,是根据他们喜不喜欢你这个人而定的。你可能对这种说法感到不高兴。但是,事实却恰恰就是如此。你在演说之初,与听众建立起来的友好关系,可能就决定了你的成功。”
不雅的服装和不美的举止谈吐,使听众对演讲者产生厌烦和反感,这是演讲失败的原因之一。因此,演讲者应当注重自我形象。
演讲者的形象,就是演讲者的思想、道德、情操、学识及个性在外表的表现,是演讲者的仪表、举止、礼貌、表情、谈吐的综合反映。演讲者应达到内秀而外美,即内在素质与外在表现应得到完全统一。
对演讲者来说,既要注意自己的仪表,又要注意自己的举止言谈。
1.仪表
任何演讲,无论古今中外,几乎无一不是为了争取更多拥护者和支持者。一个演讲者,要想使听众接受自己的观点和主张,首先就必须引起听众对自己的尊重、爱戴和好感。要做到这一点,美的仪表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保尔·拉法格在回忆恩格斯时曾说:“恩格斯也非常注意仪表,他总是精神抖擞,衣着整洁,就像在普鲁士军队当志愿军时准备参加阅兵典礼似的。我从来没见过像他这样的人,一套衣服能够穿得这样久而一直保持着原来的式样,看起来好像新的一样。”
在集会上发表演讲时,他就更注意自己的仪表了。这是值得每个演讲者认真学习的。
卡耐基指出,仪表美主要有身材、容貌美和服装美两方面。身材、容貌美这是人的自然美,是指身材的匀称、胖瘦的适度,容貌的端庄秀丽以及由这些表现出来的精神状态。身材、容貌美是演讲成功的因素之一,但不是决定因素。
美国盲人海伦、我国当代“保尔”张海迪的讲演,不也曾鼓舞着成千上万的青年人吗?
服装美,亦即装饰美。俗语称:“佛要金装,人要衣装。”对于服装的基本要求是:整洁大方,庄重朴素,轻便协调,色彩和谐。但是,要克服三种倾向:一是过于华美;二是过于随便;三是打扮得不男不女。
1702年,纽约当时为英国殖民地。一天。纽约总督康布利勋爵代表安妮女皇主持纽约议会的开幕典礼。
会上,人们张大嘴巴望着总督演讲时的一身女人装打扮:穿着裙环撑着的华丽的长裙,精致的头饰和扇子,并且这位总督还时常做出一些扭扭捏捏的姿态和神情。
所有这些,都引起了人们强烈的不满,纷纷指责总督是一个“挥霍无度的轻浮人、不知廉耻的骗子和一意孤行的讨厌人”。其演讲效果了然可知。
容貌、身材美和服装美应以自然为准,以适合自己为准,以符合自己的身份为佳。
我国著名的演讲家和文学家鲁迅先生,平时总是留着平头,头发直立向上,身着灰布长衫,这正好与他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名句相适宜。
2.举止言谈
卡耐基指出,演讲者的举止言谈,既是演讲者的思想、学识、气质和修养的综合体现,也是演讲者整体形象的主要组成部分。要使演讲者在听众面前树立良好的形象,除了注意自己的仪表外,还必须注意自己的举止言谈。
听众喜欢那些自然的、正直的、诚恳的态度,而反感那些做作的、傲慢的、轻浮的举止言谈。因此,演讲从一上台那一刻起直到离开会场时,都应注意自己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当走进会场时,演讲者要雍容、大度、面带微笑、步履稳健地向安排的座位走去。当会议主席或陪同人员与演讲者一同走到座位前时,演讲者自己不要先坐下,而应以尊敬、诚恳的态度,主动请主席或陪同者先坐。
当主席介绍你时,在听众的热烈的掌声中,演讲者应自然起立,并点头向主席致意,稳健地登上讲台,自然地对观众站好;先对听众敬礼,然后要以尊敬、亲切的眼光环视全场,与听众交流,用有声语言开始演讲。
演讲结束时,要说“谢谢同志们,再见”,并向听众敬礼,对听众的掌声应以鞠躬、鼓掌、招手表示答谢。
演讲者的表情
翻开世界演讲史,可以看到,古今中外的演讲家,总是十分注意自己面部的表情,以发挥演讲的作用。
美国听众评述演讲家罗斯福时说:“他满脸都是动人的表情。”
《回忆罗斯福》中写道:“在20分钟的时间里,罗斯福先生的脸上表现出诧异、好奇、故作吃惊、真正的兴趣、焦虑、同情、幽默、尊严和无比的魅力,但是他几乎没有说出什么东西。”
分析罗斯福的演讲专家认为,他的演讲往往更注重面部表情,有时谈的很少,他的表情已经传达了更多的准确有效的信息。
有人曾问古希腊最出名的演讲家德摩西尼:“演讲家最大的才能是什么?”
他回答:“表情。”
又问:“其次呢?”
“表情。”
“再其次呢?”
“还是表情。”
由此可见,面部表情对于演讲的表达和听众理解的情绪的重要性。
人的面部表情,是由脸的颜色、光泽、肌肉的收缩与舒展,以及脸面的纹路所组成的。它是人思想感情在外貌上的显示,是人的思想感情最灵敏、最复杂、最准确、最微妙的“晴雨表”。
一般说来,当我们看到一个人“眉飞色舞”、“喜笑颜开”时,我们知道他的心情非常高兴;当看到一个人“神采奕奕”、“容光焕发”时,我们就知道他的心情喜悦振奋;同样,看到一个人面色铁青,知道他愤怒;看到一个人“面红耳赤”,知道他害臊激动;看到一个人“蹙额锁眉”,就知道他忧愁内郁……
演讲者应善于通过自己的面部表情,把自己的内心情感,最灵敏、最鲜明、最恰当地显示出来;应善于通过自己的面部表情,对听众施加心理影响,构筑起与听众交流思想情感的桥梁。
对演讲者面部表情的基本要求是:
1.面部表情贵在自然
演讲者丰富的面部表情是有很强的感染力的。但表情的动人之处还在于自然,自然才显得真挚,做作出来的表情显得虚假。
鲁迅先生的演讲,“使听众如饮醇醪,如服清凉散”。他演讲时的面部表情,像他心灵一样质朴自然,极富吸引力。
“他坚定地站在那里,两眼平和地看着大家。他不是叱咤风云,锋芒毕露地口若悬河,而是声调平缓地在讲话,像年老的长辈为孩子们讲沧海桑田的生活故事。”(《鲁迅回忆录》第二集206页)
鲁迅先生的慈祥、和蔼而又严肃庄重的风采,曾经征服了许多听众。
演讲者的面部表情,要保持自我的“本来面目”。具体说来,表情有三忌。
一忌拘谨木讷
拘谨木讷,会影响演讲的感染力和鼓动力。有的演讲者,死死盯着演讲稿不放,或者上台后仍然苦思冥想,目不斜视,像小学生背书似的背诵讲稿,面部表情呆板僵硬,冷若冰霜。听众对此讥之为“铁面人”、“白雪公主”。
二忌神情慌张
有的演讲者惊惶不安,手足无措,面红耳赤,战战兢兢,这样自然难以传达出演讲内容和演讲者的内心情感,而且会影响听众的情绪。
三忌故作姿态
故作姿态的人虽有感情的表露,但不真实,不自然,并不会真正感染听众。矫揉造作的面部表情,还会使听众感到滑稽或虚假,降低对演讲者的信任感,影响演讲效果。
2.面部表情应该丰富生动
面部表情不仅要自然,而且应该丰富、生动,应随着演讲内容和演讲者的情绪发展而变化,既顺乎自然,又富于变化,一笑一颦,一蹙一展,都能够和演讲的内容合拍,把听众引入演讲者所希望达到的形象、感情、理性的各种境界中,或者把听众的情绪由低潮引向高潮,使听众产生强烈的共鸣。
曾在“振兴中华”读书演讲比赛中夺标的青年女工周念丽,在题为《人生的航线》这篇演讲中,提到自己过去的遭遇时说:
“我是一个生下来就有‘帽子’的人,长大后,又曾是一个丢失了名字的人。襁褓之中,我父亲已去世。他留给我的惟一遗产,是一顶沉重的政治帽子。史无前例的‘****’风暴,又把妈妈卷入了‘牛棚’。‘双料狗崽’便是同学对我的‘尊称’。”
这时候,演讲者的声音是颤动的,表情是哀怨的,愁眉苦脸,蹙额锁眉。接下来,她又讲道:
“是祖国母亲,挟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来拥抱了我,为我父亲平了反,又牵我进了大学校门,团组织也纠正了我的航线偏差,把我从迷茫中拉出,教我读书,教我奋进!”这时候,喜悦、感激之情,使演讲者绽开了笑脸,听众也为之开颜。随着演讲者感情波澜的起伏升降,使听众受到深深的感染,演讲获得了圆满的成功。
演讲者的素质
卡耐基指出,素质是人心理发展的生理条件,这里既有先天因素,也有后天因素,而且两者是互为因果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素质的培养,应该在考虑先天因素的基础上,进而予以有选择、有目标、有阶段的努力和发展。
演讲者的素质,是演讲者必须具备的性格、品德、气质、风度、学识、能力的总和。演讲者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包括先进的思想素质、崇高的道德素质、丰富的知识素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1.先进的思想素质
无论是哪个时代的进步演讲家,都是时代的思想家,他们总是站在时代的前沿,想别人所没想,呼别人所没呼。没有远见卓识的人,不能高瞻远瞩看问题的人,是当不了演讲家的。
黑格尔曾经说过:“一般说来,演说家在演讲里的最高宗旨,并不在于艺术的描述和完美的刻画,他还有一个超出艺术范围的目的,……他感动听众,也不单是为感动而感动,听众的感动和信服也只是一种手段,为了达到演说家想要实现的意图——使听众达到某一种信念,作出某一种决定,或采取某一种行动。”即是说,演讲家应承担起教育人、感召人并促使人行动这个重任。
怎样承担起这一重任、达到这一目的呢?
作为一名演讲者,就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感,认真研究分析各种现象,辨别真伪,把对事物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从而形成正确的思想,并将正确的思想传递、灌输给听众,教育、感召听众,以引发他们的行动。
2.崇高的道德素质
卡耐基指出,一篇优秀的演讲,是演讲家内在品德的延伸。演讲者不仅应在台上口若悬河地宣传真理,在台下也应以身作则。即是说,一位真正的演讲家,要做到表里如一、言行一致。
美国第十六任总统林肯发表的关于解放黑奴的演说,如果没有他本人正直廉洁、疾恶如仇、为正义而献身的崇高品质,怎么会产生动员千军万马为解放黑奴、废除奴隶制而战的威力?
斯大林在红场发表的反法西斯演说,如果没有他本人对人民解放事业的无限忠诚,对一切法西斯反动势力的强烈仇恨,怎么可能在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产生如此巨大的反响?
对于演讲者应具备哪些崇高的道德,具体来说有以下四个方面:
(1)政治道德。演讲者应当具有高度的政治觉悟,养成良好的政治品质,有坚定的理想、信念。
(2)职业道德。演讲者无论从事什么工作,必须遵守所从事职业中形成的道德规范,比如医德、师德等,他们自己遵守这种道德规范,也必然会影响别人相应地遵守这种道德规范。
(3)社会公德。社会公共生活是人们生活的重要方面,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演讲者应当做遵守社会公德的模范、宣传社会公德的标兵。社会公德象征着一个社会的风气、—个民族的精神面貌,每一个演讲者必须遵守社会公德。
(4)婚恋家庭道德、伦理道德。演讲者在宣传伦理道德、婚恋家庭道德方面,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他自己首先必须树立高尚的伦理观、婚姻观、恋爱观等,才能把正确的观念传播给听众。
3.丰富的知识素质
演讲不同于做学问,作为一个学问家,关键在“专”、在“精”;作为一个演说家,则应该“杂”与“博”。因为演讲时,台下听众的文化水平、接受能力往往是参差不齐的,要使自己的演讲做到雅俗共赏,并不是易事。
因此,初学演讲的人,应当不断地、广泛地汲取人类丰富的文化知识,用知识武装自己、充实自己。只有不断加强文化修养,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演讲者。
事实上,古今中外,所有优秀的演讲家,无一不是学识渊博的人,无一不是博览群书、学富五车的勤奋者。
曾连任英国首相的著名演讲家斐特,从小就酷爱演讲,他在父亲和其他亲属的大力培养下,极其刻苦地训练自己的语言能力,主动进行各方面的知识积累。
他特别注意研究学习前人的著名演讲词,他阅读大量本民族和其他民族的诗文名篇和重要著作,如罗克的心理、史密斯的财经学、莎士比亚的戏剧和著名的历史传记。
他的原则是:“凡可增进知识才能者,无不习之。”他在23岁时,就出任英国的律师和议员。他初入议院一个月,发表了一次临时性演讲,即使全院为之震惊。
此后,他执政17年之久,他的演讲才能和其他多方面的造诣,使他在英国史册上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
作为一位演讲家或立志成为演讲家的人,应学习的知识主要有:
(1)基础理论知识。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政治学、党的学说、革命史,了解现代西方的哲学流派,政治流派,经济思潮、文艺文化流派的基本观点,从比较中掌握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而正确地观察问题和处理问题。
(2)演讲专业知识、现代科学知识和有关的新兴学科。如现代演讲原理、中外演讲史、著名演讲研究、传播学、公共关系学、现代管理学、法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逻辑学、伦理学、美学、文艺学、语言学、修辞学、口才学、思维科学、系统学、信息论、控制论、未来学等。
(3)社会生活知识和社会经验。对工矿企业、交通、商业、军队、学校、农村、政府机关、市场等各行各业的情况都有所了解,提高宏观上把握社会的能力,扩大对人民群众思想感情的理解。
获取知识的途径:一是从书本上获得,多读书,读好书。二是从生活中获得,如参观各种展览,观看电影、电视、戏剧,多听广播,参观游览名胜古迹,参加、听取报告会、论辩会、演讲会,参加各种社会锻炼等,都可从中获取教益、增长知识、获取知识。
获取知识没有什么捷径。有道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只要付出艰辛、勤奋的劳动,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就一定能取得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成为一位博学多才的人。
(4)良好的心理素质。卡耐基指出,演讲者的心理素质,主要包括坚强的意志、高尚的情操和完善的个性心理品质等,敢于面对困难,善于进行心理调适和控制。这是演讲者演讲成功的必备要素之一。演说家同听众并非都是志同道合的。在论辩中,对方强词夺理、侮辱人格,听众的冷嘲热讽也时有发生。对此,论者不理智镇定,就易于激化事态,造成僵局,陷于被动。
美国内战期间,废奴主义者温德尔·菲利普斯在辛辛那提歌剧院演讲了一个小时,他的讲演被呻吟声、咒骂声和吼叫声所淹没:“吊死黑鬼!”“把废奴主义者涂上柏油,沾上羽毛!”伴随着这些喧嚣声,石头、砖块也扔到演讲者的讲台上,还有人把臭鸡蛋扔到他身上,蛋黄溅满了他的衣襟。
但是,他沉着冷静地继续讲下去,把这一切看作鼓动者、宣传者生涯中每天都可能遇到的事情。
列宁在伦敦出席俄国社会民主党代表会议时,遭到了孟什维克派肆无忌惮的攻击。出席会议的高尔基回忆当时的情景说:“愤怒、讽刺、憎恨像一阵狂暴的热风吹扫着厅堂,几百只眼睛各式各样地照射着列宁的全身。但是,列宁同志并不因充满敌意的抨击而激动不安;相反,他仍然热情地、确凿地、镇定地演说着。”
菲利普斯和列宁那种遇乱不惊、从容、镇定的心理素质和才能,是值得每一位演讲者学习的。
那么,演讲者应怎样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呢?
(1)充满自信,即需要有极大的勇气和胆识。站在讲台上,面对黑压压的人头和一双双利箭般的眼睛,演讲者往往担心出洋相,担心自己失败。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很多伟人、名人第一次演讲时,也会颤抖不已。
美国的大演讲家詹宁斯·伯瑞安第一次尝试演讲,站在讲台上时,两个膝盖颤抖得碰到一起。
美国著名的幽默天才和文学家马克·吐温,第一次站起来演说时,觉得嘴里像塞满了棉花,脉搏快得像刚跑完百米。
英国大政治家路易·乔治自己说:“我第一次试着做公开演说时,真是陷于苦楚之境。绝不是故意形容,完全是真的,我的舌头抵在口腔的上膛,我竟说不出一个字。”
我们要想到,演讲对自我是一种挑战,我们不应因害怕而当逃兵,而要与自己做斗争,控制住自己脆弱的感情,跨越心理障碍,战胜自我。
(2)在演讲前做充分的准备,以减轻自己的心理负担。
(3)在演讲时积极地调动听众的情绪,感动听众。与听众在心理上产生共鸣,听众的感情随着你的感情而跳动、升华。这样,你就会发现,他们在心理上已经接纳你了,你的心理压力自然也会减轻许多。
演讲者的能力
一场成功的演讲,仅靠演讲者有良好的素质是不够的,还需要演讲者有深厚、扎实的能力。演讲者应具备的能力,主要有敏锐的洞察能力、敏捷的思维能力、较强的信息收集能力、较强的记忆能力、较好的口语表达能力、磁石般的吸引能力。
1.敏锐的洞察能力
洞察能力是多种认识能力的综合表现,其中最基本的是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只有具备敏锐的洞察力,才能从普普通通的生活中获取大量的典型材料,通过分析、判断,发现有价值的东西,就会使演讲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只有具备敏锐的洞察力,才能从听众的面部表情、姿态举止上发现听众的心理变化,及时地调整、改变演讲的内容,达到好的演讲效果。
2.敏捷的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成为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的实在因素。”
在演讲中,想象力也是实实在在起作用的因素。演讲者只有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活跃的思维,其创造力才越丰富,演讲的内容才能充实、新颖且丰富多彩。一个缺乏丰富、活跃的想象力和联想力的演讲者,是很难成功的。
人们通常说的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由现象到本质的这种思想过程,是一时一刻也离不开想象和联想能力的。丰富、敏捷的思维能力,可以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可以使枯燥的理论变得生动有趣,可以使演讲丰富多彩、妙趣横生,使听众在愉悦的情绪中接受教育、陶冶情操。
敏捷的思维能力,对临场调整演讲内容也有重要意义。一般演讲虽然经过充分的准备,但临场由于种种原因,如时间的变更、听众的情绪等,往往要求演讲者对演讲的内容作及时调整。这就要求演讲者在极短的时间内,以丰富、敏捷的思维,对情况作出分析、判断,并迅速决定如何调整演讲内容。
在一次以“爱祖国”为主题的演讲会上,演讲者人人满怀深情,把伟大祖国上下5000年的伟业尽情讴歌。雄伟的长城,古老的四大发明……
听完第一个演讲,还有点新鲜感,但经过登台者多次重复后,却令人感到单调、乏味,无论是演讲者、听众还是评委,都感到疲乏不堪。
这时最后一位演讲者登台了,他的演讲稿临场作了改动。他讲道:
“朋友们,前面的同志讲了我们伟大祖国悠久的文明史,讲了雄伟的长城,讲了给世界文明带来飞跃的四大发明。是的,我们祖国有这一切,是够可爱、够神圣的了。(此时,他突然把声音提高八度。)
“但是,我认为,只有这些还不够!因为长城尽管又高又长,却挡不住侵略者的铁蹄!指南针呢?确实能指导方向,却引来了武装到牙齿的侵略者,引来了帝国主义的战舰,引来了毒害中国人的鸦片!火药,成了帝国主义列强杀我同胞、烧我国土的武器!先辈发明的洁白的纸上,写下的,却是不平等的《南京条约》、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
“是的,我们的祖先,曾是何等荣耀!我们的祖国,曾是何等的富强过!但是,我又清楚地知道,这一切终归是祖先的,是祖先的骄傲!我们炎黄子孙们,决无权力躺在祖先的功劳簿上沾沾自喜、大吹大擂!
“俗话说,好汉不提当年勇,我怎能忘记自己肩上的重任!(热烈的掌声。)祖国,只有在我的辛勤劳动中,在我粗糙的大手中,变得在全世界范围内领先,变得强大、富裕,才遂我的意,才称我的心。”(热烈的掌声。)
此人的演讲之所以成功,就在于他的随机应变和思维敏捷。
对于即兴演讲,敏捷的思维能力,更能够显示它特殊的重要意义。
即兴演讲是在事前没准备的情况下,要求演讲者能针对会议的主题、听众的文化层次、听众的情绪、会场的气氛及自己的身份诸多因素,迅速而准确地作出分析判断,及时决定自己的演讲内容。没有敏捷的思维能力,是寸步难行的。
3.较强的信息搜集能力
手中没有信息,或者仅仅掌握了听众已经知道的信息,都是没有资格站在听众面前发表演讲的。即使是站在讲台上,也会使听众感到你的演讲枯燥无味,使人昏昏然。
在当今时代,信息就是资源,信息是财富,谁优先掌握了信息,谁就争取了主动权。演讲者要保持自己拥有信息的优势,就必须千方百计去收集、猎取信息,并进行分门别类的整理,这样就会使演讲有充足的资料,就等于有了可资提供给听众的精神食粮。
4.较强的记忆能力
卡耐基指出,演讲需要有较强的记忆力。在演讲前积累的阶段,演讲者要博览群书,汲取各方面的知识,需要将这些知识和自身的实践经验牢记心中,储存在头脑中,以备写演讲稿时使用。
在演讲时,也需要有较强的记忆力,否则就得照本宣科,给人的感觉不是在讲,而是在读。记忆力不强,就会经常忘词,造成多次停顿,使演讲无法进行下去,其尴尬的状态可想而知。
只有有了较强的记忆力,演讲起来才能左右逢源,游刃有余,才能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5.较好的口语表达能力
如果离开了口语表达能力,演讲就会变得不可思议。一位演讲者必须有较好的口语表达能力。
一个人的良好的口才,主要是后天形成的,这需要付出艰苦的劳动。历史上的著名演讲家,并非天生就有好口才,而是靠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获得成功的。
美国总统林肯是闻名于世的演讲家。他的《在葛底斯堡的演说》已铸成金文,至今存放于牛津大学,被作为英文演说的典范。他的多次法庭辩护演讲,几度轰动全国。
同许多演讲家一样,他的演讲才能,也是靠苦练获得的。如前所述,他年轻时,经常徒步很远,到一个法院里去听律师们的辩护词,看他们如何辩论、如何做手势。他一边倾听那些政策演说家的声若洪钟、慷慨激昂的演说,一边模仿他们;他听了那些云游四方的福音传教土挥舞手臂、声震长空的布道,回来后也学他们的样子。
为了练就口才、提高演讲水平,他曾对着树、树桩、成行的玉米演讲过多次。
古希腊卓越的演讲家德摩斯梯尼年轻时有发音不清、说话气短、爱耸肩的毛病。可是,当时在雅典要想当一名演说家,必须声音洪亮、发音清晰、姿势优美、富有辩才,尤其需要有广博的知识。他最初演说很不成功,以至被观众哄下台。
然而,失败、嘲笑与打击并没有使他气馁。一方面,他刻苦读书,虚心请教朗读方法,学习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丰富的思想;另一方面,他又向著名的演讲者请教。
为了练嗓音,他把小石子含在嘴里朗诵,迎着呼啸的大风讲话。为了克服气短的毛病,他故意一面攀登陡峭的山坡,一面不停地吟诗。为了克服耸肩的毛病,每次练习演讲时,他在自己上方挂两柄剑,剑尖正对自己的双肩,迫使自己随时注意改掉不必要的动作。他还在家里安装了一面大镜子,经常对着镜子练习演讲,以克服表演上的毛病。
后来,他终于成为一位举世闻名的大演讲家。
总之,口才和人类的其他才能一样,只有靠后天的实践和训练,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强烈的要求,不懈的努力,是口才训练成功的必要条件。只有认真地去读、去讲,才能培养出好的口语表达能力。
6.磁石般的吸引能力
演讲者要想使自己的演讲成功,还需要运用充足的事实、思辨的逻辑、丰富的知识、强烈的感情、精彩的语言、权威的神圣等手段,使演讲对听众有磁石般的吸引力。只有这样,才能在听众中产生非同凡响的效果。
1986年在新加坡举行的有名的“亚洲大专辩论会”上,其评分标准是:讲演的内容占35分,演讲的表达、口齿、风度占35分,另外30分是看演讲者的机敏、反应、反驳能力等。由此可见,以上六方面的能力,是演讲者必不可少的。
演讲者的注意分配
所谓注意分配,是指演讲者在演讲中把自己的注意分配在上述所有对象上,让注意的实际分配范围与应该分配范围相吻合。在演讲中,演讲者的注意,大致分配在四个方面。即演讲言语、演讲体态、演讲时空、演讲反馈。
如何在演讲中运用注意分配呢?有以下要点:
1.要把演讲应该分配注意的范围弄清
只有弄清了这个范围,才能正确分配注意。
人们往往容易做到对语言给予充分注意,对其他三方面往往重视不够。有些演讲者,缺乏应变能力,究其原因,我们会发现,其中有些问题并不出现在有没有应变能力上,而是出现在对“变”缺乏感知,缺乏注意上。
“变”发生了,可演讲者认为,这变与自己无关,甚至根本就没有发现这变,这就很难进一步谈到应变的问题了。
应变的前提是,要发现“变”,要有应变意识。
2.运用注意分配,要具备注意转移的能力
演讲需要给予注意的对象是异常繁多的,在同一时间内,对这些繁多的对象都给予同等程度的注意是不可能的,只能是有主有次。
当你的演讲进行到一半时,你预感到由于你的语速过快,可能会造成演讲时间过短,必须要延长自己的演讲,怎样延长呢?
应该是一边演讲,一边思索。当你突然又意识到你正在讲的这段快要结束时,结束之后,下一段再讲什么?
这时,你应马上中断对怎样延长演讲这一问题的思索,集中注意来解决这个即将要“卡壳”的问题。这时,你又在思索怎样延长演讲的问题了。
在讲事例中,插入一个原讲稿中没有的事例,这样,演讲时间就被延长了。
在这里,注意的中心发生了这样的转移——怎样延长演讲——想下段讲稿——怎样延长演讲。
在运用注意分配时,要注意不能分配过窄,也不能分配过宽,还不能分配交错。这样才能使注意分配得当,演讲技能便可得到充分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