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06100000006

第6章 生命之谜(1)

为什么地球上的生物只有两性

英国科学家认为,地球上的生物之所以只有雄雌两性,是因为大约20亿年前我们的祖先曾经遭受到细菌的感染。

地球上存在无数种生命形式,为什么多数物种只有雄雌两性?多少年来,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世界各地的科学家。

蘑菇育多达36000种性别,一种被称做粘菌的奇异生物大约有13种性别,但是这些生物只是地球生物分为雄雌两性这个几乎普遍适用的规律罕见的例外。这种现象提出了一个进化方面的神秘的问题,如果地球生物有100种性别,并且可以与其中任何一种物种交配,那么地球生物在其周围的环境中找到伴侣的几率将达到99%。

如果说看起来生物只有两性使物种的生存变得困难而不是更容易的话,那么为什么地球上的生物只有两性呢?赫斯特认为,这完全要归因于地球生物是如何通过遗传获得一组特定的,被称为线粒体的基因。

与细胞核或细胞中心部分携带的基因(不同,线粒体脱氧核糖核酸(DNA)可以迅速进行自我复制。

看起来以前好像有过某种细菌,线粒体就源于这些细菌。线粒体进行自由复制的能力是它们的细菌祖先遗留下来的。

因为线粒体DNA可以快速复制,如果99%的地球生物可以与任何同种生物交配的话,线粒体出现的任何突变都可能迅速扩散开来。如果这种突变是有害的,那么突变引起的后果可能是灾难性的。对于地球上其他的物种来说。寻找一个配偶可能有些困难,但是从进化的角度来说,这种生殖也有益处,可以减少突变。

神秘生物

这里,我们不想赘述众所周知的苏格兰北部的尼斯湖怪——尼悉。有关这方面的描述都是些让人听腻了的老调重弹。可是,大家曾否知道,很久以前来自世界其它地区有关神秘的水下生物的报告?仅举其中几例。

著名的尼斯湖怪有个“近亲”就在中国。自1962年起,在舍诺吉湖中,目击者偶尔看到过湖中有个怪兽,它很像一只长着长长金黄色毛发的巨大蟾蜍,两只脚上和地长爪。经发怒时有个脾气——从大嘴中使劲地往外吐水。上海动物学家刘明昌认为,这头巨怪很可能属于很远以前曾生活在我们地球上的一种哺乳动物。

1986年1月初,从日本本州岛的一个叫旭村的小镇传出消息:在一个山湖中,发现一个不知名的动物。据一个农民目击者证实,该动物的体长达40米。当地许多居民都证实,他们都看见过一个神秘的怪兽,多次看到它浮出水面。然而,正如报纸所指出的那样,日本科学家对此消息最持怀疑态度。

同年底,西方报界报道:在加拿大温哥华东郊的奥卡纳甘湖中,似乎发现一个黑色的巨大爬行动物。甚至刊登过这个神秘动物的照片,但遗憾的是,照片上的图像效果却很不理想。

这类例证举不胜举。倘若大多数看见过怪兽的目击者所报告的情况是真实的,那么这里就产生一系列逻辑性问题:在几千万甚至几万万年前,地球上曾存在的动物界中的个别动物,得以生存下来的某种“已消失的”世界,在地球的某些地区是怎样形成的?须知,这类要顺利地生存下去,必须有确保繁衍后代的整个群体。此外,出现怪兽的许多水体根本不是它们能长期赖以生存的环境,更不可能长期躲避处处皆是的人类好奇的举动……

当人们读到通常在地球动物界的发展史中似乎没有地位的离奇古怪动物出现的消息时,这类消息更激起人们的好奇心。

昆虫为何具有卓越的建筑技巧

在我国广西和云南两地的南部以及海南岛,都有许多耸立在那里像塔一样的“建筑物”。这是白蚁为自己建造的巢,人们称它为“蚁塔”。

蚁塔一般高为2~3米,最高的竟达6米。它主要是用泥土以及少量的白蚁分泌物和排泄物建成的,这种建筑很结实,风吹雨淋也不会倒塌。

蚁塔内部结构极为复杂。通常有1个主巢和3~5个副巢,巢内又分隔开,形成许多小室。一般主巢的中部,是蚁王和蚁后的“王室”,此外,还有孵化室、羽化室、仓库等。蚁塔内还建有一些竖直的空气调节管道,以及沟渠和堤坝,用来流通空气和排除流入的雨水。

在河里、水洼及沟渠等处,人们还可以看见沼石娥幼虫建造的精巧而细致的“套子房屋”。沼石娥幼虫下唇末端有一块不大的唇舌,上面有丝腺孔,孔中分泌出一种能在水里迅速凝固的粘性物质,幼虫把这种粘性物质涂抹在小介壳、沙粒及植物碎屑等物的上苗,并把它们粘起来。幼虫还把这种分泌物抹在套子房屋的内部,让“房子”光滑、整洁。

沼石娥幼虫还能够利用其它的东西作为建筑材料。有人试验证明:给它小玻璃球或捣碎的玻璃屑,它就会造出一座小巧玲珑的玻璃房子。

蜜蜂的建筑更让人难以相信,如果你仔细观察蜂巢,就会发现它是由无数六角柱状体的小房子联合起来的。房底呈六角锥体状,它包括6个三角形,每2个相邻的三角形可以拼成1个菱形,1个房底由3个相等的菱形组成。18世纪初,法国学者马拉尔琪经过仔细测量,发现每个房底部3个菱形截面的角度都相等,菱形的锐角为70°32′,钝角为108°28′。经过计算得知,以这样的菱形而组成的蜂巢结构,容量最大,而所需的建筑材料最少。

这些昆虫为什么具有如此卓越的建筑技巧才能呢?至今还没有人能解开这个谜。

蚂蚁城是怎么形成的

科学家在前苏联爱沙尼亚的原始森林中发现了一个奇迹:在一个方圆仅1.9平方公里的地方竟有1500个蚂蚁窝,每个窝各有100多万只蚂蚁,这就是生物界极为罕见的特大“蚂蚁城”。目前,这个蚂蚁城已受到保护。

蚂蚁城中的蚁窝一般以松毛和小树枝为材料,搭在树墩的旁边。窝与窝之间还有蚁道相通。窝的高度和大小都有一定的规格,通常高1.5米,底部直径约7米,呈钟形。远远望去像一座座排列整齐的小山丘。

这里的蚂蚁头尾粗大,而腰身细小,属红黄色蚁群,体形像黄蜂。它们很讲究“血缘关系”,随着蚂蚁的增多,到了一定时期就要分家,亲属户住在一个营区。这些蚂蚁辛勤地劳动着,盖房建屋,繁殖后代。蚂蚁除了要与严寒作斗争外,还要预防野猪和啄木鸟的袭击。

蚂蚁城四周的树木直立高大,枝叶繁茂,几乎没有病树。神秘的蚂蚁城是怎样形成的呢?至今没有人得出结论。

鸟类为什么要迁徙

鸟类为了生存,每年到了一定的季节,都要由一个地方飞往另一个地方,过一段时间又飞回来,人们把鸟类的这种移居活动,叫作“迁徙”。

鸟类为什么会有迁徙现象呢?

有的科学家认为,远在10多万年前,地球上曾出现过多次冰川期。冰川来临时,北半球广大地区冰天雪地,鸟类找不到食物,只好飞到温暖的地方。后来冰川逐渐融化,并向北方退却,许多鸟类又飞回来。由于冰川周期性的来临和退却,就形成了鸟类迁徙的习性。如果真是这样,那么鸟类的迁徙现象早在几百万年前就存在了。

有的科学家认为,鸟类迁徙的根本原因是受体内一种物质的周期性刺激而导致的。这种刺激物质可能是性激素。有时候,由于这种物质刺激导致的迁徙本能,可能超越母性的本能,因此,在这些鸟类中往往可以看到,当迁徙季节来临时,雌雄双亲便抛弃刚出生的小鸟而远走他乡。

也有的科学家用生物钟来解释鸟类迁徙现象。

现在,人们普遍认为,鸟类的迁徙与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和它自己内在生理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而鸟类的迁徙总是按固定不变的路线飞行,从不迷失方向,这是为什么呢?

有的科学家认为,鸟类是通过视觉,依据地形、地物与食物来辨认和确定迁徙路线的。而有的科学家认为,鸟类在白天迁徙时是以太阳的位置来辨认迁徙方向的,夜晚则以星宿的位置确定飞行的方向。有的科学家则认为鸟类的迁徙路线是靠鸟类对地球磁场的感应确定的。

科学家们对鸟类为什么迁徙和鸟类迁徙为什么不迷失方向等问题各有其理,究竟谁是谁非,还需要科学家们进一步深入研究才能确定。

企鹅识途之谜

科学家们在南极发现,那里的企鹅每到冬季就出海,到未结冰的地方去捕鱼为生;等春天到来的时候,它们又长途跋涉,回到自己的故乡,并且准确无误。这一段距离足有几百里,甚至上千里。要知道,南极洲是一片茫茫雪原和冰川,没有任何目标可供企鹅识记。

为了揭开企鹅识途之迷,科学家们曾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们捕捉了5只未成年的企鹅,在它们的身上做了标记,然后把它们转移到距离它们的故乡1900千米以外的被冰雪覆盖的5个不同地点放掉。1个月以后,它们靠步行、滑行和游泳,穿越没有任何标志的冰川雪原,一个不少地回到了故乡。

这使科学家们困惑了。本来,人们采用了现代化的技术,对候鸟往返、动物迁徙、鱼类洄游等现象进行研究,可至今还没有得出令人满意的结论。企鹅这种独特的识途能力又向科学家们提出了挑战。为解开企鹅识途之谜,各国的动物学家纷纷奔赴南极进行研究和观察。

在南极洲,科学家们做了各种各样的试验。有人在远离企鹅故乡几百千米以外的地方,将一只只企鹅分别放进洞穴里,在上面盖上盖子。那里一马平川,没有任何标记和特征。然后他们在三个不同位置的观测塔上观察放企鹅的地方。过了一段时间,企鹅从洞里出来了,起初,那几只企鹅不知所措地徘徊了一阵,随后就不约而同地把头转向同一个地方——它们的故乡所在的方向。经过多次观察,科学家们初步认定,企鹅识途与太阳有关,而与周围环境无关。它们体内的“指南针”是以太阳来定向的。但是,企鹅要想用太阳来定向,它就必须具备与太阳相配合的体内时针,以便能从某一特定时刻的太阳位置来推定出哪儿是它们的家乡。可是,企鹅的体内时针是什么?它又是怎样与太阳相配合的?这些人们一时还说不清楚。

鱼类洄游之谜

在鱼的世界里,有些鱼类如鲑鱼、鳗鱼和鲱鱼等,就像候鸟一样,在大海里成长,在淡水河流里繁殖。让人费解的是,这些鱼在万里水域中徊游,它们既看不到星星,也无法利用地形目标,它们是怎样辨认出往返的路线的呢?这使科学家们大伤脑筋。

就拿鲑鱼来说吧,它出生在淡水江河里,生长发育却是在遥远的大海里,这段路程足有上千里,甚至上万里。它们为了回故乡产卵,不得不穿越一道道激流险滩。当它们回到故乡后一个个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产完卵后,就该寿终正寝了。问题是它的洄游不是在短期内,往往需要几年才能返回一次。因为一条鲑鱼在江河里出生后,到大海里生长,需三四年才能够性腺成熟,返回江河里来产卵。事隔这么多年它怎么还能记住洄游的路线呢!

一些动物学家从水流、气温、饵料等方面来探讨鱼类洄游的原因。最近由于鱼类“识别外激素”的发现,把这一问题的研究推进了一步。这种物质可以使鱼之间区别同一种类的不同个体。比如母鱼产仔后,就会放出这种物质,幼鱼嗅到后,就会自动呆在一定的水域,以利于母亲进行照料和保护;相反,幼鱼也会放出这种物质,以便母亲相认。有人分析,会不会在鱼类出生的地方有着某种特异的气味,把千里以外的鱼吸引回来呢?但令人不解的是,这种气味能存在三四年吗?它们洄游有海路也有江河,难道这种气味就不发生变化吗?因此有人猜测,除了这种“识别外激素”之外,还应有一种东西作用于鱼类的洄游。那么,这种东西是什么呢?

动物也有心灵感应吗

动物和人一样,也具有超常感本能,它们也能够预感危险,这就是它们的心灵感应。

在美国,有只两岁的英格兰血统牧羊犬博比,它的主人名叫布雷诺,家住美国俄勒冈州。1923年8月,布雷诺带着小狗博比从俄勒冈州去印第安纳州的一个小镇度假时,博比不幸走失了。从此博比开始了它神奇、惊险、而又极不平凡的的超常旅程。博比用了6个月的时间,历尽千难万险,历经3000里路程,终于从印第安纳州回到了俄勒冈州的家,找到了它的主人。

对于博比这次艰险的3000里旅程,很多人觉得简直难以置信,为了进一步证实这次旅程,俄勒冈州的“保护动物协会”主席返回到博比走失的原地点,勘查了这条小狗所走过的所有路径,访问了沿途许许多多见过、喂过、收留它住宿、甚至曾经捉过它的人,最后证实了这一切确实可信。

在人们都赞扬博比的忠诚、勇敢、坚毅的同时,科学家却想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问题,博比在几千里外是怎么找到路回家的?当初他的主人是开车走的公路,博比并没有沿着它的主人往返的路线走,而它走的路与主人开车走过的路一直相距甚远。事实上,根据动物协会勘查的结果,博比所走过的几千里路是它从来没有见过、没有嗅过,也根本不熟悉的道路。

对博比这次旅程经历研究的结果使人们相信,这条小狗之所以能回家,是靠着一种特殊的能力和感觉觅路的,这种本领与已知的犬类感觉完全不同。有人认为动物这种神秘的感觉和能力是一种人类尚未了解的超感知觉,或者称之为超常感。这个名词源于希腊文的第23个字母,用于代表自然界动物的超自然感官本能。它指的是有些动物能够以超自然的感觉感知周围的环境,或者与某人、某事,或与其他动物之间有着心灵的沟通。然而,这种沟通似乎是通过我们人类并不知道又无法解释的某些渠道进行的。

在意大利,有只名叫费都的小狗,它的主人去世后它非常伤心,以至为它的主人默默地守墓13年,不论别人怎么想把它弄走,它始终不肯离去。

多少年来,在世界各国都发现了很多动物的超常感行为。例如,它们有的会跑到从来没去过的地方找到主人,有的似乎还能预感到自己主人的不幸和死亡,有的能预感到即将来临的危险和自然灾害。如地震、雪崩、旋风、洪水以及火山爆发等。

1976年唐山大地震之前的四五天,就有好多人发现家里鸡犬不宁,猪、狗乱叫,一向很怕见人的老鼠一反常态拼命地逃离房屋,往大街上乱窜,动物园里的动物也莫名其妙地横冲直闯。据有关报纸称,1999年8月在土耳其发生大地震之后,地震严重的灾区平时人人喊打的老鼠一下子身价百倍,很多惊恐不安的灾民之所以想在家里养一只老鼠,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发现地震来临之前,老鼠总是先有异常的表现。

动物的主人在大祸来临时,可能会影响动物的超自然感觉。反过来,也可能影响动物的主人。曾担任加拿大总理22年的麦肯齐·金就曾预感到他自己十分喜欢的爱犬帕特要大祸临头的遭遇。有一次,总理的手表突然掉在地上,时针和分针在4点20分停住了。这位总理说:“我不是个通灵的人,不过我当时就知道,仿佛有个声音在告诉我说,帕特在24小时内就要死了。”第二晚上,帕特爬到它主人的床上,躺在那里静静地死去了,时间恰好是4点20分。

动物的超常感,引起了世界各国的科学家的重视,并作了大量的研究。科学家们发现,某些动物确实具有一些非常奇特的感觉本能,并能以独特的方式利用人类具有的五种感觉本能,而还有一些动物的某些感官功能是我们人类完全没有的。而还有一些动物的超常感则是我们现在还没能完全了解到的。1965年,荷兰的动物行为学家延伯尔根在他著的书中写道:“许多动物的非凡本能以特殊生理作用为基础,至今,我们还没有了解这些作用,因而,才把这些本能叫做‘超感知觉’”。

动物世界有着许许多多我们未知的领域,在这些领域里,充满神奇和奥秘。即使今天的动物学研究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动物的超常感本能的奥秘仍然是我们所不了解的。

动物为何能雌雄互变

男变女、女变男,平常对人类来说是不可能的,即使是在高科技的今天,在医学手术的帮助下,变性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但在生物界中,却是一种司空见惯的现象。

人类对这种性逆转现象的研究首先是从低等生物——细菌开始的。在人的大肠里寄生着一种杆状细菌,被称为大肠杆菌。在电子显微镜下可以发现,大肠杆菌有雌雄之分,雌的呈圆形,雄的则两头尖尖。令人惊奇的是,每当雌雄互相接触时,都会发生奇异的性逆转,即雄的变为雌的,雌的则变为雄的。后来经科学家研究,发现雌雄互变的媒介在于一种叫“性决定素”的东西,当雌雄接触时,就将彼此的“性决定素”互赠给对方,从而改变了彼此的性别。

后来科学家们又发现,在比细菌高等的生物体上也存在性逆转现象,诸如沙蚕、牡蛎、红鲷、黄鳝、鳟鱼等等。有人认为这些生物的原始生殖组织同时具有两种性别发展的因素,当受到一定条件刺激时,就能向相应的性别变化。

沙蚕是一种生长在沿海泥沙中,长得像蜈蚣一样的动物。当把两条雌沙蚕放在一起时,其中的一条就会变为雄性,而另一只却保持不变,但是,如果将它们分别放在二个玻璃瓶中,让它们彼此看不见摸不着,则它们都不变。

还有一种一夫多妻的红鲷鱼,也具有变性特征。当一个群体中的首领——惟一的那条雄鱼死掉或被人捉走后,用不了多久,在剩下的雌鱼中,身体强壮者,体色会变得艳丽起来,鳍变得又长又大,卵巢萎缩,精囊膨大,最终成为一条雄鱼而取代原来丈夫的职位,若把这一条也捉走,剩余的雌鱼又会有一条变成雄鱼。但是如果把一群雌红鲷鱼与雄红鲷鱼分别养在两个玻璃缸中,只要它们互相能看到,雌鱼群中就不能变出雄鱼来,但如果将两个缸用木板隔开,使它们互相看不见,雌鱼群中很快就变出一条雄鱼。这究竟是为什么,还是一个未解之谜。

再有,海边岩礁上常见的软体动物——牡蛎,也是一种雌雄性别不定的动物,有一种牡蛎,产卵后变为雄性,当雄性性状衰退后又变为雄性,一年之中可有二次性转变。然而牡蛎过的是群聚生活,不管雄性个体与雌性个体,为什么还会有“朝雌暮雄”的性变态呢?

我们常见的黄鳝在“青春年好”时节,十有八九为雌,产卵之后转为雄性,因为大黄鳝中十有八九为雄。这又是为何,人们也不清楚。

有人对鱼类的“变性之谜”进行了研究,认为鱼类改变性别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地繁殖后代和使个体获得异性刺激。美国犹他大学海洋生物学家迈克尔认为,在一种雌鱼群或一种雄鱼群中,其中个头较大者,几乎垄断了与所有异性交配的机会。这样,当雌鱼较小时能保证有交配的机会,待到长大变成雄性时,又有更多的繁育机会,与性别不变的同类相比,它们的交配繁育机会就相对增加了。同样,在从雄性变为雌性的鱼类中,雌鱼的个体常大于雄体。雄鱼虽小,但成年的小雄鱼所带有的几百万精子,足够使再大的雌鱼所带的卵全部受精。另外这些雌鱼与成熟的无论个体大小的雄鱼都能交配。因此,它们小一点的时候是雄鱼,长大以后变雌鱼,不仅得到交配的双重机会,而且与那些从不变性的鱼类相比,又多产生1倍的受精卵,这对繁殖后代大有益处。

在动物界里频频发生的性变现象,至今仍没有一个令人满意的、科学的解释,还需要人类进一步的研究、探索。

动物为什么能充当信使

鸽子当信使是早为人知的事,但狗、鸭等其他动物也能当信使就鲜为人知了。

1815年,法国的拿破仑在滑铁卢战役中被击败。得胜的英军把写有这个消息的纸条缚在一只信鸽的脚上,结果这只信鸽飞越原野,穿过海峡,回到伦敦,第一个把胜利的消息送到了伦敦。

1979年,我国的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某部一个侦察员得了急病,医生诊断需用一种药品,可身边没有,如果派人去后方取药,已经来不及了,他们便用军鸽去后方取药,仅用30分钟就取回来了,使病员得到及时抢救。

只要对狗加强训练,狗也可成为称职的信使。在法国巴黎,有些人在缴付报费后,每天准时派训练过的狗到附近的报亭中去取报。

美国著名的动物学家佛曼训练了一批野鸭,让它们把气象表和各种科学情报送到很远的地方去。这些野鸭还能将捆在爪子上的照片和稿件,送到报社。

上世纪末法国科学家捷伊纳克还利用蜜蜂和5千米以外的朋友保持通讯联系。他们互相交换了一些蜜蜂后,便将它们禁闭起来;需要传递信件时,就把写满字的小纸片粘在蜜蜂的背面,然后放飞。蜜蜂信使便向自己的“家”飞去。当它进入蜂房时,信件就被卡在蜂巢的入口处。

此外,水中的海豚、扁鱼也是忠实的信使,它们可以在水面或水下传递报刊、书信。

有些动物之所以能从事传递信息工作,是因人们利用其归巢的生活习性;而有些动物则要通过训练,让它们具备有条件反射能力,才能胜任信使工作。

那么,有些动物,比如鸽子,长途飞行为什么不会迷路呢?

有些科学家认为,鸽子两眼之间的突起,在长途飞行中,能测量地球磁场的变化。有人把受过训练的20只鸽子,其中10只的翅膀装了小磁铁,另外10只装上铜片,放飞的结果是:装铜片的鸽子在2天内有8只回家,可是带磁铁的鸽子4天后只有1只回家,且显得筋疲力竭。这说明小磁铁产生的磁场,影响了鸽子对地球磁场的判断,从而断定鸽子对飞行方向的判定的确与磁场有关,也有些科学家认为,鸽子能感受纬度,因此不会迷路。更多科学家认为,鸽子能感受磁场和纬度,它们用这些感受来辨别方向。

科学家们不但对鸽子飞行为什么不迷路各持己见,而对其他动物长途跋涉不迷路也是众说纷纭,谁是谁非,有待科学家们进一步研究。

动物为何有互助精神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各种动物为了自己的生存,与不同类甚至同类动物展开你死我活的斗争,然而,在少数动物间也有互助互爱,乃至舍己救人的行为。

在一个动物园里,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生物学家们发现一只名叫贝尔的雄性黑猩猩常常从地上拣起一根根小树枝并认真地摘掉枝上的叶子,站在或跪在雄性黑猩猩身边,一只手扶着雄性黑猩猩的头,另一只手拿着光秃秃的小树枝,伸到雄性黑猩猩的嘴里剔去它牙缝中的积垢。原来它是用小树枝作“牙签”给雄性黑猩猩剔牙的!有时,贝尔找不到一个合适的“牙签”,就直接用手指给雄性黑猩猩剔牙,科学家们观察了6个月,发现几乎每一天,贝尔就会给别的猩猩剔1次牙,每次3~15分钟。

生活在草原上的白尾鹫,互敬互爱的行为更是让人敬佩。这种专门以野马等动物尸体为食的鸟类,在发现食物之后,会发出尖锐的叫声,把自己的同伙招来共享。吃的时候总是先照顾长者,让年老体弱的鹫先吃饱以后,其它鹫才开始吃。“家”里还有幼鹫的母鹫,回“家”之后还会把吃下去的肉吐出来喂幼鹫。

斑马是成群活动的。它们在巡游觅食时,总有一只斑马担任警戒,以便有危险时发出警报,通知同伙立即逃命。有时猴,狮、虎等猛兽追得很紧,情况十分危急,斑马群中就会有一匹勇敢的斑马,毅然离群,义无反顾地单身与狮子搏斗,以掩护同伙撤退。当然,这匹斑马最终成了猛兽的腹中之物。

不仅同类动物之间互帮互助,而在不同类动物间也有这种行为。

在西南非洲,有一只小羚羊和一头野牛结伴而行,羚羊在前走,野牛在后面跟着;每走几步,野牛便哀叫一声,小羚羊也回过头来叫一声,似乎在应答野牛的呼唤。假如小羚羊走得太快了,野牛就高喊一声,小羚羊马上原地立定,等那野牛跟上后再走。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野牛眼睛害了病,红肿得厉害,已无法单独行动,小羚羊在为它带路。

河马见义勇为的精神,曾经使一位动物学家感叹不已。事情是这样的:在一个炎热的下午,一群羚羊到河边饮水,突然一只羚羊被凶残的鳄鱼捉住了,羚羊拼命抗拒可也无法逃命。这时,只见一只正在水里闭目养神的河马,向鳄鱼猛扑过去。鳄鱼见对方来势凶猛,只好放开即将到口的猎物逃之夭夭。河马接着用鼻子把受伤的羚羊向岸边推去,并用舌头舔羚羊的伤口。

有关动物互帮互助的例子不胜枚举,科学家们已经肯定动物之间有互助精神。

那么动物为什么会有互助精神呢?

有的科学家认为,动物的这种行为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因为在求生存的斗争中,一种动物间如果没有互助精神就很难生存与发展;有的科学家认为,近亲多半有着同样的基因,同一种群动物的基因较为接近,因此会有互助精神。

对于动物为什么会有互助精神这一问题,科学家们各执己见,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没有一个完美的答案。

动物身上的年轮

锯倒一棵大树,观察树桩断面上的年轮,就可以知道这棵大树的年龄。测知古树的年龄,可以用一种空心钻从树干圆周上的一点向圆心钻去,取出像铅笔粗细的年轮标本,这样就可以不用锯倒树木而测知树木的年龄。过一段时间,树干上的树脂会自然医好钻孔留下的创伤。

动物身上也有“年轮”吗?不同动物的“年轮”隐藏在不同的部位,五花八门。鲤、鲫鳞片上的同心圆就是显示鱼龄的“年轮”。为了看得很清楚,一般将鳞片洗净,煮一下,再把它浸入二份苯和一份乙醚中,去掉脂肪,使它干燥后观察,河蚌的贝壳上有明显的一圈圈生长线,那就是它的“年轮”。大黄鱼、小黄鱼的耳石上也可以找到“年轮”。怎样了解庞大的鲸的年龄多年来一直是个难题,过去曾用许多方法来测定:一是有人认为鲸出生时是雌鲸体长的1/3,根据幼鲸体长的增长,可以推算年龄;二是观察鲸体上白色伤痕数目,测算年龄,因年龄越老的鲸,受细菌、寄生虫寄生后留下的伤痕越多。以上方法都有缺点,测算的年龄不够准确。1995年发现鲸的耳垢是推算年龄的最好资料。

鲸的耳垢与人的耳垢大不相同,耳垢不能从外耳道掉出来。鲸的外耳道不是一直管,而是呈S型,耳垢积存在耳道中,由表皮角质层脱落的细胞和脂质所构成,脂质少、角化程度高、呈长圆锥形,像一个栓,所以又是耳栓。把耳栓切成纵剖面,上有交替的明亮层和暗色层,数清多少明暗交替的条纹,就可以推算出鲸的年龄。耳栓上的明暗条纹就和树木的“年轮”相似,明亮层是夏季索饵期形成的,那时候营养条件好,形成的脂质多;暗色层是冬季繁殖时期形成的,那时鲸几乎过着绝食生活,耳轮上的角质多。真奇妙鲸的“年轮”竟会在耳垢形成的耳栓上。

在购买骡、马等家畜的时候,知道它们的年龄是相当重要的。因为家畜的年龄大小直接影响它的价格。所以在农贸集市上,在买卖牲畜时,买主要掀起牲畜的嘴唇,仔细观看它们的牙齿,以确认牲畜的真实年龄,进而考虑价格高低是否适当。另外,像鹿等野生动物,知道它们的年龄也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样可以使其群体经常保持年轻健壮,以保证它们能良好地繁衍后代。如果是年老的雌雄交配,生育出来的后代就较差。因此,一些动物园和动物保护区,年老的动物都不用来繁殖后代,而是淘汰掉。

简单说,可以根据动物的各种特征来鉴别它们的年龄。例如:公鹿在2岁时长出瘤状的小角,3岁时长成大角,4岁分两个叉,5岁分3个叉,6岁分4个叉,到7岁以上就不再分叉了。例外的情况自然会有,不过大概的年龄还是能知道。

其他野生动物,没有鹿那样的年龄特征,则只能根据体格。毛色的浓淡和行动来判断它们的年龄。最近已有了利用显微镜检查兔子、黄鼠狼等动物的骨头来确定其年龄的方法。这种方法是切取野兔等动物的下颌骨,将其磨制成薄片,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能看到骨头的层次,根据骨层的多少便可准确地推断动物的年龄。因为小动物的年龄都较短,所以使用这种方法是相当有效的。象和鲸那样的大动物,则只要取其牙齿在显微镜下鉴定就可知道它的年龄了。

马的年龄也可根据它的牙齿准确地判断出来,这在兽医学上叫做“年齿鉴定法”。因为马在用上下牙齿嚼草时,上面的牙齿会逐渐磨损,所以根据其磨损程度就能判断其年龄的大小。过去的马贩子,以及今日的牲畜交易都用这种方法确定买卖价格。

动物自疗之谜

自然界里的野牛动物得了病,受了伤,谁能给它们治疗呢?朋友们不要担心,她们有自已给自己治病的本领。有些动物会用野生植物来给自己治病。

春天来了,当美洲大黑熊刚从冬眠中醒来的时候,身体总是不舒服,精神也不好。它就去找点儿有缓泻作用的果实吃。这样一来,便把长期堵在直肠里的硬粪块排泄出去。从此以后,黑熊的精神振奋了,体质也恢复了常态,开始了冬眠以后的新生活。

在北美洲南部,有一种野生的吐绶鸡,也叫火鸡。它长着一副稀奇古怪的脸,人们又管它叫“七面鸟”。别看它们的样子怪,可会给自己的孩子治病。当大雨淋湿了小吐绶鸡的时候,它们的父母会逼着它们吞下一种苦味草药——安息香树叶,来预防感冒。中医告诉我们,安息香树叶是解热镇痛的,小吐绶鸡吃了它,当然就没事儿啦。

热带森林中的猴子,如果出现了怕冷、战栗的症状,就是得了疟疾,它就会去啃金鸡纳树的树皮。因为这种树皮中所含的奎宁,是治疗疟疾的良药。

贪吃的野猫到处流浪,它如果吃了有毒的东西,又吐又泻,就会急急忙忙去寻找黍芦草。这种苦味有毒的草含有生物碱,吃了以后引起呕吐,野猫的病也就慢慢儿地好了。你看,野猫还知道“以毒攻毒”的治疗方法呢。

在美洲,有人捉到了一只长臂猿,发现它的腰上有一个大疙瘩,还以为它长了什么肿瘤呢。仔细一看,才发现长臂猿受了伤,那个大疙瘩,是它自己敷的一堆嚼过的香树叶子。这是印第安人治伤的草药,长臂猿也知道它的疗效。

有一个探险家在森林里发现,一只野象受伤了,它就在岩石上来回磨蹭,直到伤口盖上一层厚厚的灰土和细砂,像是涂了一层药。有些得病的大象找不到治病的野生植物,就吞下几千克的泥灰石。原来这种泥灰石中含氧化镁、钠、硅酸盐等矿物质,有治病的作用。

在乌兹别克,猎人们常常遇到一种怪事儿:受了伤的野兽总是朝一个山洞跑。有一个猎人决定弄个水落石出。有一天,一只受伤的黄羊朝山洞方向跑去,猎人就跟踪到隐蔽的地方观察,只见那只黄羊跑到峭壁跟前,把受伤的身子紧紧贴在上面。没过多久,这只流血过多、十分虚弱的黄羊,很快恢复了体力,离开峭壁,奔向陡峭的山崖。猎人在峭壁上发现了一种黏稠的液体,像是黑色的野蜂蜜,当地人管它叫“山泪”,野兽就是用它来治疗自己的伤口的。科学家们对“山泪”进行了研究,发现里面含有30种微量元素。这是一种含多种微量元素的山岩,受到阳光强烈照射而产生出来的物质,可以使伤口愈合,使折断的骨头复原。用它来治疗骨折,比一般的治疗方法快得多。在我国的新疆、西藏等地区,也发现了多处“山泪”的蕴藏地。

温敷是医学上的一种消炎方法,猩猩也知道用它来治病。猩猩得了牙髓炎以后,就把湿泥涂到脸上或嘴里,等消了炎,再把病牙拔掉,你看猩猩还是个牙医呢。

温泉浴是一种物理疗法。有趣的是,熊和獾也会用这种方法治病。美洲熊有个习惯,一到老年,就喜欢跑到含有硫磺的温泉里洗澡,往里面一泡,好像是在治疗它的老年性关节炎;獾妈妈也常把小獾带到温泉中沐浴,一直到把小獾身上的疮治好为止。

野牛如果长了皮肤癣,就长途跋涉来到一个湖边,在泥浆里泡上一阵,然后爬上岸,把泥浆晾干,洗过几次泥浆浴以后,它的癣就治好了。

更让人惊奇的是,动物自己还会做截肢手术呢。

1961年,日本一家动物园里的一头小雄豹左“胳膊”被一头大豹咬伤,骨头也折了。兽医给它做了骨折部位的复位,上了石膏绷带。没想到,手术后的第二天,小豹就把石膏绷带咬碎,把受伤的“胳膊”从关节的地方咬断了。鲜血马上流了出来,小豹接着又用舌头舔伤口,不一会儿,血就凝固了。截肢以后。伤口渐渐地长好了,小豹给自己做了一次成功的“外科截肢手术”。小豹好像知道,骨折以后伤口会化脓,后果是很危险的。经过自我治疗,就会保住自己的生命。

人们发现,一只山鹬的腿被猎人开枪打断后,它会忍着剧痛走到小河边,用它的尖嘴啄些河泥抹在那只断腿上,再找些柔软的草混在河泥里,敷在断腿上。像外科医生实施“石膏固定法”一样,把断腿固定好以后,山鹬又安然地飞走了。它相信,自己的腿会长好的。

昆虫学家曾经仔细观察了一场蚂蚁激战:一只蚂蚁向对方猛烈袭击,另一只蚂蚁只是实行自卫防御,结果它的一条腿被折断了。原来这不是一场真正的格斗,而是蚂蚁在给受伤的同伴做截肢手术呢。

除此以外,不少动物还能给自己做“复位治疗”呢。

黑熊的肚子被对手抓破了,内脏漏了出来,它能把内脏塞进去,然后再躲到一个安静的角落里,“疗养”几天,等待伤口愈合。

如果青蛙被石块击伤了,内脏从口腔里露了出来,它就始终待在原地不动,慢慢吞进内脏,3天以后就身体复原,能跳到池塘里捉虫子啦。

动物自我医疗的本领,引起了科学家很大的兴趣。

它们是怎么知道这些疗法的呢?现在还没有一个圆满的解释。

动物“气功师”之谜

我们人类有些“气功大师”,有着非凡的功夫。他们要是发起功来,好像刀枪不入;就是几吨重的汽车从身上压过去,也毫无损伤。这让参观的人惊奇不已。

更让人难以相信的是,动物世界里的动物,也有会“气功”的,而且是无师自通,根本不用拜师学艺。这些动物“气功大师”,生来就有这种“特异功能”。

在非洲的赞比亚,有一种会“硬气功”的老鼠,当地的土著居民管它叫拱桥鼠。这种鼠大的500多克重,如果有人用脚踩它,它就用锁骨抵在地上,拱起脊背,全身“运气”,施展出它奇特的“硬气功”。一个60千克重的人踩在它身上,等于是它体重的100多倍,但拱桥鼠却一声不吭,像没事儿一样。就是使劲儿用脚跺它,它也绝不叫唤一声(这可能是它正在“运”功的缘故),等到人把脚抬起来,压力消除的时候,拱桥鼠就立刻溜之夭夭了。猫虽然是老鼠的天敌,但如果遇到这些会气功的老鼠,也是无可奈何,甘拜下风的。

在西班牙的马德里地区,更是“藏龙卧虎”。这里生活着一种绿色的气功蛇“它的”气功功夫“可以说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这种蛇类”气功大师“艺高蛇胆大,在天气炎热的时候,喜欢从草丛里爬到光滑的马路上,大模大样地乘凉。当载重汽车开过来的时候,它虽然预先感觉到地在颤动,但它绝不会爬走逃命,而是鼓起肚子里的贮气囊,并且快速把气体输送到全身,等汽车轮子从它身上轧过去之后,这位”气功大师才得意洋洋地爬走。它摇头摆尾的样子,好像是在显示自己的非凡功夫呢。

除了陆地上的动物以外,有些海洋动物也是了不起的“气功大师”。在浩瀚的大西洋里,有一种叫海刺猬的海洋动物。它浑身长满了长刺,平时这些针刺都顺贴在身上,可一旦遇到危急情况,它全身的刺就会根根倒竖,特别锋利。在当地海域,还生活着一种斜齿鲨,十分凶猛,常常把海刺猬当做美食吞下去,有时候能一次吞下10只海刺猬。但灾难也跟着来临,海刺猾被吞进鲨鱼肚子以后,就会运“气”发“功”,把身上的长刺倒竖起来,就像一根根锋利的钢针,在鲨鱼胃里猛攻猛刺,直到把鲨鱼的肚子刺破,死去的斜齿鲨,反倒成了海刺猬的美味佳肴了。

看起来,气功并不是我们人类的专利,在动物世界里也有不少天生的“气功大师”呢。它们的奥秘在哪里呢?生物学家们正在研究探讨这个不解之谜。

动物“电子战”之谜

蝙幅是一种能飞的野兽。它的前肢和后腿之间,长着薄薄的、没有毛的翼膜,好像鸟儿的翅膀。所以,它能像鸟儿那样在空中飞行,成为哺乳动物中的飞将军。

一到傍晚,蝙幅就在空中盘旋,一边飞,一边捕捉蚊子、蛾子什么的。它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

蝙蝠能在夜间捕食,难道它有一双明察秋毫的夜视眼吗?

早在270多年前,意大利科学家潘兰察尼就进行过这样的实验:

他把一只蝙蝠的眼睛弄瞎后,放到一间拉了许多铁丝的玻璃房子里。令人惊奇的是,这只失明的蝙蝠仍然能够绕过铁丝,准确地捉到昆虫。

“看起来,蝙蝠并不是靠眼睛捕食的。也许是它的嗅觉在起作用。”潘兰察尼这样考虑着。

接着,他又破坏了蝙蝠的嗅觉器官。但这只蝙蝠照样准确地捕捉食物,像什么事情也没发生一样。他又在蝙蝠身上涂了厚厚的一层油漆,蝙蝠还是照飞不误,一边飞,一边捉虫子。

难道是蝙蝠的听觉在起作用吗?

潘兰察尼又把一只蝙蝠的耳朵塞住,再把它放进玻璃房子的时候,“飞将军”终于没有办法了,只见它东飞西窜,不是碰壁,就是撞到铁丝上,就再也捉不到小虫了。

看起来,是声音帮助蝙蝠辨方向和寻找食物的。但到底是什么声音,这位意大利科学家一直没有研究出来。

后来的科学家揭开了这个奥秘。原来蝙蝠的喉咙能发出很强的超声波,通过它的嘴巴和鼻孔向外发射。当遇到物体的时候,超声波便被反射回来,蝙幅的耳朵听到回声,就能判明物体的距离和大小。

科学家把蝙蝠这种根据回声探测物体的方式,叫做“回声定位”。

蝙蝠飞将军的回声定位器就像一部活雷达。它的分辨本领特别高,能把昆虫反射回来的声信号与地表、树木的声信号区分开,准确地辨别出是食物还是障碍物。

更让蝙蝠自豪的是,它这部活雷达的抗干扰能力还特别强。即使干扰噪声比它发出的超声波强二倍,但它仍然能有效地工作,引导蝙蝠在黑夜中准确地捕食害虫。

就像有矛就有盾一样,蝙蝠有“活雷达”,有些夜蛾就利用高超的“反雷达装置”来对付它。于是,双方就展开了一场动物世界的“电子对抗”战。

夜蛾是一种在夜间活动的昆虫,喜欢围绕着亮光飞舞。别看它们是些小飞虫,身上却带有探测超声波的特殊“装置”。动物学家们发现,在有些夜蛾的胸、腹之间有一个鼓膜器——这是一种专门截听蝙蝠超声“雷达波”的器官。

有了这个“反雷达装置”,夜蛾可以发现距离它6米高、30米远的蝙蝠。夜蛾在截听到蝙蝠的探测“雷达波”之后,如果蝙蝠离它还有30米远,它就转身逃之夭夭;如果蝙蝠就要飞过来啦,夜蛾身上的鼓膜器就告诉它将大祸临头,夜蛾便当机立断,不断改变飞行方向,在夜空中兜圈子、翻跟斗,或者干脆收起翅膀落在树枝、地面上装死,想尽办法让蝙蝠找不到它的位置。

更令人惊奇的是,有些夜蛾还装备有“电子干扰装置”。在它们的足关节上,有一种特殊的振动器,能发出一连串的“咋嚓”声,用来干扰蝙蝠的超声波,使它不能确定目标。

有些夜蛾的反“雷达”战术更高明,它们全身都是“反雷达”装置。这就是它们满身的绒毛,可以吸收超声波,使蝙蝠得不到一定强度的回声。夜蛾自己也能发出超声波侦察敌情。

在这场特殊的动物“电战”中,尽管蝙蝠飞将军有一整套“电子进攻”手段,但在夜蛾巧妙的“电子防御”措施面前,不得不甘拜下风。

夜蛾小巧精良的“电子对抗”装备,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注意。他们要研究夜蛾是如何发射超声波以及它的绒毛是怎样吸收超声波的。如果这些自然之谜被彻底揭开,应用到军事技术上,就会发挥出意想不到的防卫和攻击能力,来夺取未来战争的胜利。

动物报复行为之谜

动物也会报复吗?回答是肯定的,而且动物的报复手段还多种多样呢。下面就是几件动物报复人的事儿。

在我国四川省的峨嵋山,有一群活蹦乱跳的野生猴子。它们给来旅游的人带来了很多乐趣。但谁要是伤害了它,它就记在心里,找机会报复。有一天,一个小伙子抓着一把花生逗猴玩儿,他一边逗一边说:“来啊,来吃啊!”一只猴子连着跳了几下,小伙子却一颗花生也没有给它。猴子急了,猛地跳上去抓破了小伙子的手,花生也撒了一地,逗得旁边的人哈哈大笑。小伙子恼羞成怒,也急了,顺手抄起一根木拐杖,向正在吃花生的那只猴子横扫过去。猴子被打得“吱吱”乱叫,拖着受伤的腿逃进了树林。它的腿被打断了,成了一只跛猴。

转眼到了第二年,那个打猴的小伙子又来了。当走到仙峰寺的时候,看到路中间坐着一只猴子,正向来往的游人要吃的。这只猴就是去年被小伙子打伤的,它一眼就认出了仇人,急忙一跛一破地躲在一边,当小伙子从它旁边走过的时候,跛猴冷不防扑了上去,狠狠地咬了小伙子一口,疼得他“哎哟哟”直叫,腿肚子被咬得鲜血直流。他转身一看,那只猴子已经上了树,向他做鬼脸呢。打猴的小伙子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猴子是来报复他的,谁让他不爱护野生动物呢。

在重庆动物园里,曾有一只金丝猴王,它好像认为自己血统高贵,脾气暴躁,动不动就咬伤饲养员。有一次饲养员送食物慢了点儿,猴王就跑过来抓破了饲养员的手。饲养员为了惩罚它,就拿起竹条,在它的屁股上狠狠抽了几下,猴王觉得丢了面子,把这件事记在心里。过了几天,这位饲养员调走了。半年以后,他回到动物园看望饲养过的金丝猴。没想到的事发生了,猴王从人群里认出了打过它的饲养员,想报复又找不到东西,就拉下一个粪团,向饲养员的头上扔去。猴粪弄了他一脸,叫人真是哭笑不得,金丝猴王却得意极了。

在美丽的云南西双版纳,经常有野生大象出没,它们是我国的保护动物。这一天,一个猎人发现一只鹿正在河边饮水,就举起猎枪瞄准,就在他刚要开枪的时候,突然传来一声怒吼,吓得他魂飞魄散。回头一看,只见一头大象正向他走来。猎人认出来了,自己前几天用枪打过这只象,可是没打中,它这是复仇来了。猎人慌忙调转枪口向大象射击,心里发慌,没有打中。大象愤怒地向他飞奔过来,猎人转身就跑,不料被野藤绊了个跟头,手里的猎枪也给扔了。大象上去一脚就把猎枪踩断了,用鼻子卷起来抛得老远。猎人乘机从地上爬起来,没命地逃跑,复仇的大象穷追不舍,把猎人逼到了山崖跟前。他急忙抓住一根粗藤,想爬上陡崖逃命。大象扬起鼻子,把猎人卷了起来,使劲儿抛了出去,随着一声惨叫,猎人被摔死在悬崖底下。这就是偷猎野生动物的人的下场。

在西双版纳有一个村子叫刮风寨,寨子边有一条小河。有一天,一只母象带着一只小象到河里洗澡,小象见到水特别高兴,撒起欢来。当大象母子玩得正开心的时候,被寨子里的几个猎人发现了,端起猎枪就打,可怜的小象刚爬上河岸,就被打倒了。母象立刻狂怒起来,嗥叫着跑上岸来,用鼻子抚摸着小象的伤口,悲愤极了。它一会儿又跑又跳,高声咆哮着,一会儿又用鼻子把小树拱倒,直到精疲力尽才依依不舍离开小象,一步一回头地向密林深处走去。

两天以后,这只母象带着十几头大象复仇来了,象群冲进刮风寨的时候,寨子里的青壮年人都到山上干活去了,留在家里的老人和孩子只好四处逃命。大象也不追赶,却把寨子里的竹楼拱了个天翻地覆,然后大摇大摆地走进森林。等村民们回到寨子里之后,都责怪那些偷猎大象的猎人。

在印度,也曾发生过这样的事情。有一群经过驯化的大象驮运货物进城,卸下货物之后,其中一只大象在路边散步。当路过一家裁缝店的时候,大象好奇地把鼻子伸进窗口。一位正在做衣服的缝纫工人随手扎了象鼻子一针。大象急忙缩回鼻子走了。没想到几个月以后,这只大象又来了,它在街心喷水池吸足了一鼻子水,来到这家裁缝店窗前,把那个缝纫工人喷了个落汤鸡,然后扬长而去。

在印度,还发生过豹子报复猎人的事件。居住在卡查尔大森林的一个猎人,在上山打猎的时候,杀死了两只还在吃奶的小豹子。这下激怒了母豹,它偷偷地跟在猎人后边,记住了他的住处,等待机会报复。两天以后,这个猎人的妻子到靠近森林的田里干活,还带着一个两岁的儿子。正当猎人妻子低头干活的时候,忽然听到孩子的呼叫声。抬头一看,只见一只豹子叼着她的孩子,飞快地向森林跑去,她拼命地又叫又追,也没追上。

三年过去了,那个猎人在山上打死了一只母豹,发现豹穴里有两只幼豹和一个活着的男孩。仔细一辨认不要紧,这个“豹孩”就是他三年前被母豹抢走的儿子。这是母豹对他的报复。

在动物世界里,野牛的报复心理也很强。在非洲的肯尼亚,有个土尔坎族的居民,名叫阿别亚,他刚学会使用猎枪就去打猎。他躲在山坡的灌木林里伏击野牛,等啊等啊,果然发现了一头,他举枪就打,击中了野牛的肚子。

受伤的野牛逃走了,阿别亚在后面紧紧追赶,但野牛还是躲进了森林。阿别亚还是不死心,就沿着野牛的血迹跟踪,边追边看地上的血迹,有时候看不清楚,他就弯下腰在地上仔细寻找。正在这时,受伤的野牛找到复仇的机会,从背后冲了过来,阿别亚还没来得及直起腰来,就被撞倒在地,野牛用头死死地顶着他,直到把他顶死才罢休。

在沙特阿拉伯,有个油坊老板,养了一峰老骆驼。有一次,老板做生意赔了本钱,满肚子怨气,回到家就用鞭子抽打骆驼撒气。几个月后的一天夜里,那峰挨打的骆驼走出骆驼棚,悄悄来到主人的帐篷外,站了一会儿以后,就突然冲进帐篷,向主人的床铺扑去,幸好当时油坊老板不在家。老骆驼愤怒极了,就把主人的被子撕咬成碎片,这还不解气,又把主人用的餐具踏得粉碎,这才心满意足地出走了。

动物的报复心理是怎样产生的呢,它们的报复行为又怎么解释呢?

但现在还没有一个圆满的解释,需要科学家们继续研究和探讨。

动物的再生能力为什么特别强

高等动物,即使是人,一般都没有再生的能力。然而,有些较低等的动物再生的能力却很强。

传说在很早以前,有一户渔民在海边养殖各种贝类,像牡蛎、蛏、扇贝之类。可气的是,海里有一种海星常把贝壳里的肉吃掉,给渔民带来了灾难。

渔民想惩罚一下这些可恶的海星,于是就把它们撕成两半或好几段,扔进大海里。

奇怪的是,过了好些日子,海滩上的海星不但没有减少,反而越来越多。渔民意外地发现,有的海星在撕掉的伤口处又长出了新的部分,正好补上了被撕掉的那一半。原来,海星的再生能力很强,被撕成的每一段又长成了一个新海星,从此渔民就改变了惩罚海星的办法,不再把它撕碎扔到海里,而是扔到海滩上晒死,或者放到锅里煮死。

蚯蚓也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把一条蚯蚓在中间切成两段(在第15~20节之间切断效果最好)不但不会死去,反而会变成两条蚯蚓。

有些动物利用自己身体的某些部分具有再生能力这一特点,在遇到强敌时,便实施苦肉计,借机逃脱。

海参是弱小动物,常常受到海中强敌的袭击。遇到危急关头,海鱼张开大口,正要吞食它的瞬间,它立即把肚肠从肛门抛出,自己乘机溜走。过不久,它又会有一副新的肚肠。

章鱼,有8只腕手。当一只腕手被敌手擒拿住时,它便意识到生命受到威胁,于是立即将那只腕手舍弃,断下的腕手,仍然还会蠕动,以致敌手朝这只腕手猛扑过去,结果,因小而失大。据生物学家观察,章鱼约在整个腕手的4/5处自断。自断后,伤口处血管立刻收缩,进行自身闭合,不会出血。6小时后血管就舒通,第二天就开始长出新腕手。

壁虎遇到猛烈打击或被敌人咬住之后,也能够把自己的尾巴丢掉。过一段时间,再长一条新尾巴。

此外,水螅、蚱蜢、螃蟹、螳螂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再生能力。

某些动物为什么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呢?为什么高等动物甚至人类都没有这种再生能力,而一些较为低等的动物却有呢?这还需要动物学家们深入研究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

动物为什么玩游戏

玩并不是人类所特有的,许多动物也是玩的行家,无论是地上走的,还是空中飞的,海里游的动物,它们中的一部分都很精通玩。

在热带丛林里,有两只叶猴在10多米高的树顶上走来走去,它们还有时用一只手勾住树枝而倒立下来,好像在比试技艺,相互推挤,想方设法把对方推下去。

在北极冰雪的陡坡上,有一群北极渡鸦正在表演滑雪:它们飞上坡顶,一只挨一只地顺着坡势滑下去,滑到坡底时,又飞上来重新开始,好像小孩在玩滑梯。

在大海里,刮大风时,成群的露背鲸把尾鳍高高举出水面,对着刮来的风,像船帆似的,让大风推着。等到靠近海岸后,它们又游回去,重复这样的动作。

科学家们通过对大量动物的游戏行为进行观察,结果发现会复杂游戏的动物,大脑也比较发达,比较聪明,比如,球鼻海豚、黑猩猩、大鹦鹉、象、北极熊、渡鸦等,它们的海里游戏比较复杂,表现了较高的智能。另外,一些靠群体狩猎捕食的动物,如林狼、斑鬣狗、狮子等,它们的群体内个体联系比较密切,玩的游戏很精。

动物怎么会懂得玩游戏?它们为什么要玩游戏呢?

一些科学家认为,动物玩游戏是对它们未来生活的排演或演习,以便它们从小熟悉未来生活中所必须掌握的各种“技能”,以及熟悉在未来社会中动物之间将形成的各种关系。

也有一些科学家认为,玩游戏是动物的天性,正像捕食、逃避敌害、繁殖等行为一样自然而然。自得其乐的游戏活动,使动物在紧张的自然竞争中得到某种调节或补偿,使它们在心理、生理上容易保持平衡,从而得到一定的自我保护。

还有一些科学家则认为动物玩游戏是一种学习的行为。

对于动物玩耍的行为,究竟哪种看法正确,至今还是一个谜。

人类有语言,这是人类与动物的重大区别之一。

随着人类社会的形成与发展,由于集体劳动和生活的需要,彼此之间要交流思想,于是,语言就诞生了。语言的使用,促进了人类的思维,使得大脑更加发达。语言的使用,也促进了劳动经验的交流和积累,从而加速了生产力的发展。

动物有语言吗?有的小朋友也许会说:“有,我们看的动画片中,唐老鸭、米老鼠不是都会说话吗。”的确,在童话中,在动画片中,动物都会说话,不过别忘了,这是人们用拟人的手法在讲动物的故事。

在动物界中,的确有“语言”存在,这是一个非常引人入胜的学问。有些科学家,毕生都在和动物交流,记录、分析动物的“语言”,从中了解这些“语言”含义,了解动物是怎样交流感情和信息的,他工作已经获得了很大的成绩。

表达意思和交流感情的工具

和人类的语言相比较,动物的“语言”要简单得多。在同种动物之中,它们使用“语言”来寻求配偶,报告敌情,也可以用来表达友好、愤怒等感情。春天,是猫的发情期,一天晚上,猫就会出去寻找配偶,人们常可以听见猫拖长了声调的叫声,这是在吸引异性。动物的“语言”,也用来沟通动物和主人的关系。夜晚,在农舍前,传来一阵陌生人的脚步声,看门狗伸长了耳朵,随着声音的接近,它狂吠起来,这是告诉主人:有陌生人靠近我们的家,要警惕。

虽然鹅的叫声都是单调的“嗄、嗄、嗄”声,有位叫劳伦茨的教授却成功地翻译出了鹅的“语言”。如果鹅发出连续6次以上的叫声,意思是说:“这里快活,有许多好吃的东西。”如果刚好是6个音节,则表示:这儿吃的东西不多,边吃边走。如果只发出3个音节,那就是说:“赶快走,警惕周围,起飞!”在鹅发现狗的时候,会从鼻腔中发出一声“啦”的声音,鹅群们一听到这个声音就惊恐地拍动双翅,慌忙逃走。

狒狒是一种低等灵长目动物,在中央电视台的“动物世界”节目中,曾经介绍过它们的群居生活。根据科学家的分析,狒狒的语言已经很复杂,它由声音由两个部分组成,它们的语言包括20多种信号。当发现敌情时,狒狒王便发出一种特殊的叫声,警告其他狒狒逃走或准备战斗。在动作上,狒狒可以有十几种眼睛,它的眼、耳、口、头、眉毛、尾巴都可以动作,表示出友好、愤怒等感情,如此丰富的声音和动作,就组成了狒狒复杂的“语言”系统。

鸟类的“语言”也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人们常用“莺歌燕舞”、“鸟语花香”来形容我们美好的祖国。研究鸟的“语言”的科学家发现,鸟的“语言”可以分为“呜叫”和“歌唱”两种。“呜叫”指的是鸟类随时发出的短促的简单的叫声,它们常常是有确定含义的。例如,鸡(鸡也属于禽类,是飞鸟的“亲戚”)的“语言”是我们常听见的。在温暖的阳光下,鸡妈妈带着一群小鸡在觅食,它用“咯、咯……”的叫声引导着小鸡,而小鸡的“卿、卿……”的叫声也使鸡妈妈前后能照应它的孩子们。这时,天空中出现了一只老鹰,鸡妈妈立刻警觉起来,向小鸡们发出警报,展开双翅,让小鸡们躲藏在它的翅膀下。

至于“歌唱”,主要是指在繁殖季节由雄鸟发出的较长、较复杂的鸣叫,关于这些“歌唱”的意思,科学家有不同的分析,归结起来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是雄鸟在诱惑雌鸟,另一种认为“歌唱”是宣布“领域权”,表示这块地方已经属于它所有,别人不得侵犯。

科学家发现,海豚也有自己特殊的“语言”。在海洋生物中,海豚的“语言”是最复杂的,它可以使用多种声音和信号,用来定位、觅食、求偶和联络。

动物语言中的方言

在人类的语言中,有着方言,一个北方人来到南方,或者一个南方人去到北方,一时听不懂那里的方言。在动物中,同样也存在着类似的情况。

每一种飞鸟几乎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而且互不相通。有这么一个故事,在某个动物园中,一只野鸭闯人了红鸭的窝中,把老红鸭赶走,自己帮助红鸭孵出了一窝小鸭,可是这些小红鸭根本听不懂野鸭的“语言”,不听从它的指挥。小鸭们乱成一团,野鸭也毫无办法。后来来了只大红鸭,它只讲了几句“土话”,小红鸭就乖乖地听它的话了。

不仅不同种动物之间语言不通,而且同种动物之间也有方言。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佛林格斯教授研究了乌鸦的语言,而且将它们的语言用录音机录制下来。当成群的乌鸦从天上飞过时,佛林格斯教授在地上播放他先前录制的乌鸦的“集合令”,这时乌鸦群就乖乖地降落在地上。当他将乌鸦的“集合令”录音带带到另一个国家去播放时,就不灵了。他发现,居住的国家和地区的不同,乌鸦的语言也不一样,法国的乌鸦对美国乌鸦的“讲话录音”就一窍不通,甚至于对它们的报湖号也毫无反应。

科学家们又发现,海豚的“语言”是世界通用的。单个海豚总是默不作声,若有两个海豚碰到了一起,“话匣子”就打开了,它们一问一答,可以聊上很长的时间。为了研究海豚的语言,美国科学家曾做了一个“海豚打电话”的实验,把两只海豚分别关在两个互不联通的水池里,通过话筒和扬声器让它们互相“交谈”,然后录下它们谈话的内容,进行分析。当科学家将来自太平洋和大西洋的两只海豚分别置于两个水池之中时,这两只家乡相距8000千米的海豚,竟然通过“电话”交谈了半天。

动物的舞蹈语言和哑语

语言并不全是有声音的。聋哑人之间的交谈,全部靠哑语,也就是靠规范化了的手势和表情。在动物界中,也有“哑语”。

蜜蜂之间的“交谈”,是通过舞蹈来表达的。如果说它们全是用“哑语”,这也不确切,因为蜜蜂除了舞蹈的姿势以外,还要用翅膀的振动声来表达。振翅声的长短,表示蜂巢到蜜源距离的远近,振翅声的强弱则表示花蜜质量的好坏,这样,蜜蜂就能通过“舞蹈语言”和“振翅语言”把蜜源的方向、距离、蜜量多少等信息通报给伙伴。

人们很想通过“语言”来与动物通话,其中最普遍的也许是人与狗之间的交流。人们常说,狗对主人忠诚,确实,狗对主人的声音十分熟悉,只要略加训练,它就能根据主人的口令趴下,跃起,坐下,站立,前进等等。

人们曾设想训练黑猩猩“说话”。黑猩猩的智力在动物界中居上等,而且它们许多地方也和人相似。例如,猩猩没有尾巴,和人一样有32颗牙齿,胸部只有一对乳头,母猩猩每月来一次月经,怀孕期也是9个月。猩猩和人的血液成分也很相似,也有不同血型,面部也同样可以表现出喜、怒、哀、乐等各种表情。但可惜的是,它们的发音器官极不发达,大多利用手势来表达意思。

在美国,有一对名叫加德纳的夫妇,采用美国聋哑人通用的哑语,去教授一只名叫“娃秀”的雌性猩猩。这只小猩猩出生后18个月就在热带森林中被人捕获,从此成为加德纳夫妇的“养女”。他们非常用心地训练娃秀,和它生活在一起,给它创造非常好的学习环境。为了不使声音干扰娃秀的学习,在小猩猩在场时,他们自己就用手势交谈。经过两年的训练,娃秀可以理解和领会60种手势,其中有34种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如“吃”、“去”、“再多些”、“上”、“请”、“内”、“外”、“急”、“气味”、听狗“猫”等等,它还能将一些手势连贯起来。

人们期望,将来能训练猩猩来进行一些简单的劳动。

利用动物“语言”为人类服务

科学家利用鸟的“语言”来驱赶鸟类。在飞机场的附近,大量鸟的存在是很危险的,万一它们和正在起飞或降落的飞机相撞,会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机场人员设法录下了鸟群的报警信号,并且在扩音器中不断播放,使得鸟群惊恐万分,远走高飞。

科学家也正在利用鱼的“语言”来捕鱼。凭借高水平的声纳仪来探测鱼群的位置,指导渔船下网,还可以人工模拟能吸引鱼的声音,如小鱼在活动时的声音,用来引诱鱼群靠近。

人类在寻找宇宙中的生命时,也考虑过和天外生命“对话”的问题。科学家录制了世界名曲,在太空中播放,希望能够引来知音。人类也希望能与“太空人”对话,但用什么语言去和他们交谈呢?有科学家建议使用“海豚语”,理由是海豚的智力相当发达,它也希望能和人类进行交流。如果科学家的假设能实现,那将是一次很有

同类推荐
  • 人生际遇(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人生际遇(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名至实归(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名至实归(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相声“三字经”

    相声“三字经”

    《相声三字经》是一本介绍相声历史和演变的书籍,它用一种说唱文学的语言与形式去演绎另一种说唱文学的历史。相声艺术博大精深,以“三字经”的形式讲述相声的发展史更是别树一帜。书中不仅详细地介绍了相声的表演技巧、语言习惯,还有相声界的大师、前辈等名人,还请来徐德亮为“三字经”的内容作注释,使内容更加贴近生活,便于阅读。
  • 世界文化史

    世界文化史

    本书从人类与美术的起源始笔,以介绍西方美术数千年发展史中的三次高峰为重点,连成一条脉络清晰、起伏不断的中轴线,对古希腊古罗马、文艺复兴、十九世纪这三次高峰时期的整体美术面貌、画家与画派、杰出作品、创作技术、风格演变等,均作了系统详尽的介绍和分析。同时对高峰间歇期的中世纪,十七、十八世纪以及苏联和美国的美术,也给予了简明扼要的评述。本书专列现代派美术一章,全方位地探讨了形成的原因,对各流派作了全面介绍。
  • 女娲文化研究

    女娲文化研究

    女娲神话与对于女娲的崇拜信念及行为,很难说其产生孰先孰后、孰因孰果。不过,此文化对我们现在生活也有着密切的联系,甚至时至今日,依然有一些神话带着对女娲及其事迹的虔信和崇敬,成为当地民间女娲信仰的组成部分。不过如今大部分女娲神话已逐渐脱离了原初浓厚的信仰色彩,神圣性、虔敬化的程度已大为减弱,但从中依然反映出民间对于女娲的情感和观念,所以也是我们研究女娲信仰时的重要参考材料。
热门推荐
  • 亮剑之绝世杀手

    亮剑之绝世杀手

    刘博然,一个华夏血统的杀手,在杀手组织对华夏动手的时候,选择舍身取义站在祖国这边,杀死所有来华杀手,自己去也因为触犯了自己杀手的底线,自杀身亡。不过这只是他另一个传奇的开始,他重生成为了亮剑中的一个小兵。但是却凭着自己杀手那神乎其神的神枪术,被李云龙重用,之后他就开始了一段好吃好喝打鬼子传奇。他告诉读者,打鬼子还可以这样的!李云龙:“小刘啊,鬼子冲上了,一个牛肉罐头一个,小鬼子的指挥官一个半。”刘博然:“团长,以前不是十个吗?”李云龙:“我们整个团缴获的...
  • 告别七年

    告别七年

    《告别七年》七年了,爱有多苦说不出,苦到叫人两眼模糊,岁月冷的像魔窟,看不见我要去的路,总想举起我的全部,能够让你看清楚,从此你领土我的国度,可以成为彼此的归宿。只是你情我愿双手还是握不住。
  • 吾初修罗

    吾初修罗

    自己的家人将自己带进了实验室,当成了怪物一样研究,最后死得可悯;重生异世界,有了前世没有的亲情,可是在这弱肉强食的地方,为了家人,只能强大——
  • 属于你的我的时光

    属于你的我的时光

    年少的他们以为可以永远在一起,他说:“爱上一个人,只需要3秒:第一秒,遇见她;第二秒,认识她;第三秒,爱上她。”她说:“正好,我也是。”爱情,就是你和我的故事
  • 公主请还俗

    公主请还俗

    主角:孙昭,齐骁1V1BG“大将军缘何频频招惹本宫?”玄音公主不胜其烦。“皆因殿下当年那封情真意切的书信。”大将军语气轻佻。“可那并不是本宫所为。”玄音公主不胜其扰。大将军不为所动,“下臣以为是公主,便是公主。”
  • 腹黑大神么么哒

    腹黑大神么么哒

    在网游“炫舞年华”中。。。【私聊】我:大神,带我飞~~【私聊】大神:好。【私聊】我:大神,我要升舞者等级~`~【私聊】大神:好。【私聊】我:大神,我要离婚【私聊】大神:嗯?【私聊】我;好吧,我错了【私聊】大神;乖。。。。。。
  • 穿越成地仙界的狐狸

    穿越成地仙界的狐狸

    一次意外,作为宅的他穿越到了地仙界,不仅穿越了,还变成了一只狐狸。这是地仙界,神佛满天,妖魔乱舞。这里有九天之上万劫不灭的混元圣人,这里有盖世神武的妖王。作为一只中二狐狸,想要活下去......还是抱紧大腿吧!
  • 末世之纪元残说

    末世之纪元残说

    第五个太阳纪元的大灭绝伴随着一次千年一遇的流星雨降临在地球上,无数恐怖的生物一夜之间摧毁了人类的文明。一个少年在乱世中一步步崛起,一个恐怖的秘密逐渐揭开了面纱······
  • 斗魂圣域

    斗魂圣域

    莫夜一名普通的高中生因为一起交通意外来到了异界,初到异界的莫夜就目睹了自己在异界的父亲被人刺杀的一幕。看到这里的莫夜该何去何从,是平静一生还是为父报仇?
  • 隐婚娇妻:总裁求别宠

    隐婚娇妻:总裁求别宠

    睁开眼睛,她发现自己被抓奸在床,订婚宴毁了,老爹死了,家被人抢了,还有谁比她更惨!?但是更让她郁闷的是她竟然和她的“奸夫”结婚了!喂喂喂说好的交易为什么要动手动脚的,还有你能不能不要那么强势的给我那么多宠溺,小心我会上瘾!戒瘾的过程很痛苦的好不好!“老公,我成功的戒瘾了,现在我们来谈谈离婚的事吧。我发誓我什么都不要!”“哦?是吗?那把你肚子里属于我的个人财产留下来你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