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途岛海战中途岛海战
中途岛由周长24公里的环礁构成,陆地面积约为5.2平方公里,它是亚洲与北美之间的交通要冲。1867年,中途岛被美国占领。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中途岛成为日本梦想夺取的目标。
日本偷袭珍珠港虽然获得了重大胜利,但美国的航空母舰当时不在港内,所以一艘也没有受到损失。日本决定再集中优势兵力,彻底歼灭美国航空母舰。要实现这一计划,首先就要拿下位于夏威夷群岛东北方的美国重要的航空基地中途岛,把它作为日军的作战基地。
进攻中途岛的日本海军,仍由策划指挥偷袭珍珠港的山本五十六海军大将率领。舰队分为八支特遣队:第一支由南云中将指挥,从西北方向主攻中途岛;第二支至第七支分别担任掩护、侦察、警戒等任务,并协同进攻作战。山本五十六自己率领第八特遣队,守候在中途岛西北海面上,指挥整个作战。
日本海军做梦也没想到,他们的这次偷袭行动被美军摸得一清二楚。美国情报机关不仅破译出了日军的密码电报,而且设计弄清了密码电报中“A”这个目标就是指中途岛。美军舰队上下立即振作起来,摩拳擦掌。美军三艘航空母舰与40多艘其他舰船,被编成第16特混舰队,分别由斯普鲁思斯和弗莱彻指挥,悄悄在中途岛东北海城张开大网,等待时机。同时,19艘潜艇被布置在通住中途岛的各个要冲,监视日舰的行动。
6月4日凌晨隐蔽在预定海域的日本舰队,开始进攻了。“战斗机起飞!”南云中将的命令从扩音器的喇叭中传出。“赤诚”、“加贺”、“飞龙”和“苍龙”四艘巨型航空母舰上灯火通明,15分钟内,108架飞机飞离了甲板,轰鸣着向东南方向的中途岛飞去。
不一会,扩音器又发出了命令:“第二次攻击准备!”升降机立刻又把一架飞机提到了甲板上。南云站在指挥舱窗前,急切地等待着第一批飞机攻击胜利的消息。
与此同时,中途岛的美国空军早已严阵以待。当日机距离中途岛还有30英里时,25架“野猫式”战斗机组成的拦截队出现在日本机群前。日本护航的“零式”战斗机随即上前缠住“野猫式”,双方展开了激战,日本轰炸机则继续飞赴中途岛。穿过美军高射炮的猛烈火网,一颗颗250公斤重的炸弹从日机上投下。12架水平轰炸机开始用800公斤重的炸弹,轰炸机场和跑道。然而,机场和跑道上空空如也,美军飞机早已作好准备,有的飞到空中,有的进行拦截和攻击,其他的则隐藏了起来。
负责指挥轰炸的指挥官返航时,向南云报告了轰炸的情况,并请求对中途岛进行第二次轰炸。此时,升到甲板上的第二批飞机,已装好鱼雷,准备前去轰炸美军军舰,南云命令士兵卸下鱼雷,换上炸弹。甲板上顿时一片忙乱。
就在此刻,日本侦察机报告:东北200英里处发现10艘美国军舰。南云大吃一惊,他知道,这么大的舰队,至少拥有一艘航空母舰。他赶忙又下令,战斗机重又卸下炸弹,装上鱼雷,改去袭击美国舰队。恰巧这时,第一批轰炸中途岛的飞机归来。南云只得又命令把飞行甲板腾出,让返航飞机降落。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装好鱼雷的飞机很快整装待发,信号兵发出了起飞命令的信号。然而,正是这很短的一段时间的耽搁,战场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美国轰炸机!”随着了望兵的喊声,3架美“无畏式”轰炸机朝南云所在的旗舰“赤城”号垂直俯冲下来。日舰上的机关炮向轰炸机猛烈射击,但是已经晚了。只见,一颗颗黑色的炸弹从美机机翼下落下。一阵尖厉的啸声后,“赤城”号闪起夺目的闪光,随即便是巨大的爆炸声。机关炮哑了。弹片到处飞舞,大火在甲板上蔓延,又引起飞机上刚刚装上的鱼雷爆炸。整个机库成为一片火海。
南云惊呆了。在万般无奈下,他不得不离开火焰冲天的“赤城号”。此时的山本五十六正威风凛凛地端坐在“大和”号战舰上,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战舰。南云惨败的消息使山本目瞪口呆。看着烈火蔓延的“赤城”号,山本忍痛发出炸沉它的命令。“野分”号驱逐舰射出强大的新型鱼雷,“赤城”号在猛烈的爆炸声中,葬身海底。这竟是“野分”号在这次海战中的第一个射击目标。
山本终于急红了眼,他知道日本舰队惨败的命运不可避免了,但他还要做垂死的挣扎。他命令所有舰队向他集中,企图诱使美国舰队西移到他的舰队猛烈的炮火射程内。但美国人识破了山本的诡计。
6月4日中午,日本仅存的“飞龙”号航空母舰在6架零式战斗斗机掩护下,在作最后的顽抗。“飞龙”号上18架轰炸机重创美国航空母舰“约克顿”号,“约克顿”号慢慢沉没海底。美军“企业号”随即派出24架俯冲轰炸反复轰炸,“飞龙”号成为美国舰队猛烈攻击的目标。虽然它成功地躲过26条鱼雷和大约70颗炸弹,但最后还是被击沉,在一条大火中被日本舰队自己的鱼雷击沉。
日军舰队败局已定。山本竟电告手下指挥官:“几乎已遭全军覆没的敌舰正向东撤退……”但事实无法弥改,5日凌晨,日本舰队听到山本的命令:“取消中途岛行动。”率舰队西撤。美军乘胜追击,于6日三次派舰载机出机,击沉日军重巡洋舰一艘,并击伤巡洋舰、驱逐舰数艘。
中途岛战役美军只损失一艘航空母舰,1艘巡洋舰和147架飞机,而日本却损失了4艘航空母舰、1艘巡洋舰、330架飞机,还有几百名经验丰富的飞行员和几千名舰员。日本海军从此走向了失败。为了掩护自己的惨败,避免挫伤部队的士气,6月10日电台播放了响亮的海军曲,并宣称日本已成为太平洋上的最强国。
而真正兴奋的是美国人民,是爱好和平的世界人民。中途岛大捷,美国海军扭转了太平洋战场被动局面。从此,日本丧失了在太平洋的制空权和制海权,日本海军一蹶不振,最终走向灭亡。
瓜达卡纳尔岛战役
美军在1942年6月中途岛殊死一战,给自称“战无不胜”的日本海军以沉重的打击,日本人的东进梦想终于破灭了。但野心勃勃、侵略成性的日军首脑,不但不收缩战线,反而孤注一掷,继续冒险南下,将侵略的矛头指向新几内亚的莫尔兹比和所罗门群岛等地。
瓜达卡纳尔岛是所罗门群岛之一,位于赤道南约10度,岛上奇峰选起,丛林稠密。日军于6月中旬,派了两千多名从朝鲜和中国抓来的劳工,进驻瓜达卡纳尔岛大兴土木,开始建立其“南下计划”中一重要的空军前进基地。
而美军在中途岛之战中取胜之后,决心乘势在西南太平洋地区发动反攻。而陆军上将麦克阿瑟和海军上将尼米兹在反攻步骤上产生了分歧:麦克阿瑟主张正式开始战略反攻,攻占腊包尔;尼米兹则主张按“先欧后亚”的原则,暂且在太平洋上采取战略守势、战术攻势,沿着所罗门群岛逐步向北推进,威慑腊包尔。
深谋远虑的尼米兹决心已定,没人能够动摇他的意志。不久,由于英国不同意盟军过早横渡英吉利海峡对德作战,美国陆、海军总部达成先在太平洋上发动进攻的一致意见。但在由谁负责指挥这一问题上,彼此争得面红耳赤。结果,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于1942年7月2日订出一个代号为“望塔”的折中方案:将进攻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由尼米兹指挥,第二、三阶段由麦克阿瑟指挥。其中第一阶段的目标是占领圣克鲁斯群岛和东所罗门群岛,尤其是图拉吉和瓜达尔卡纳尔两岛。
出乎美军的预料,日军已抢先行动。7月5日,美军侦察机猛然发现,日军工程兵正在瓜达尔卡纳尔岛上修建机场。这一发现让美军决策者们大吃一惊。如果日军轰炸机从那里起飞,后果将不堪设想。位于所罗门群岛南部,树木茂密、地势崎岖的瓜岛地理位置太重要了。美军上下一齐认识到这一点,将瓜岛列为进攻的第一目标。
尼米兹任命美国第一海军陆战师师长亚历山大·范德格里夫特少将为瓜岛登陆作战部队的指挥官。他命令范德格里夫特,务必要在五周内拿下瓜岛和图拉吉岛。
8月7日清晨,由八十艘舰艇组成,包括三艘航空母舰的美军特混舰队和一万九千人的海军陆战队,向瓜岛和附近的图拉吉岛发起进攻。由于日军在瓜岛尚无防守部队,美军迅速占领了该岛。图拉吉岛上的日军抵抗一昼夜后被美军全歼。8月7日晚,日军从腊包尔集结5艘重巡洋舰、两艘轻巡洋舰、两艘驱逐舰。8日悄然通过所罗门群岛两列岛屿间的狭长水域。9日,日军击沉美军重巡洋舰四艘。
日军过低估计了登岛美军的兵力,因此认为夺回瓜岛并非难事。8月18日,日军两支前卫分遣队从隆加呷东西两面登上瓜岛,慌忙发起进攻,很快被美军歼灭。19日,日军后续护航队企图引诱美军舰队。美军并未中计,将舰艇集中到瓜岛东南。
8月20日,日军一支900人的敢死队,进攻瓜岛美军阵地,在美军炮火的猛击和坦克的猛扑之下全部丧生。8月24日,日军“龙镶号”轻型航空母舰被美机炸沉,日军飞机有70多架被击落。但美军“企业号”航空母舰受创。当晚,日舰撤退。
9月12日,日军川口支队上岛,随后进人丛林,不料近半数士兵染上疟疾。于是,川口决定突袭机场。日军经过两天跋涉,绕道行至机场边的马塔尼科河畔,企图抢占机场边的高地。当日军3000多人出现在高地前沿时,美军发起了猛烈炮击。日军被炸得血肉横飞,仅剩的数百人逃回丛林。然而,此间美军舰队受到日本潜艇的袭击。“萨拉托加号”航空母舰受重创,“黄蜂号”被击沉。
10月中旬,日军两艘战列舰炮击瓜岛机场,致使油库着火,美军损失飞机四十多架。日军于10月24日向瓜岛展开陆上攻势。美军海军陆战队由于防御得当,很快将日军打退。
10月26日,双方舰队在圣克鲁斯群岛海域展开以空战为主的战斗。27日,美军新投入的“大黄蜂号”航空母舰被击沉,修复的“企业号”被炸毁。日军“翔鹤号”航空母舰和“祥凤号”轻型航空母舰亦受重创。日军还损失飞机七十架。
11月中旬,双方舰队在瓜岛附近接连两次交锋。11月13日凌晨,双方遭遇不到半小时,美军两艘巡洋舰被击沉,日军“比睿号”战列舰受重伤后凿沉。14日,在曲近藤的重型军舰掩护下,田中所率的一艘日军大型护航驱逐舰护运一万多人增援。15日晚进入瓜岛附近海域时,遭到美舰的猛烈迎击,11艘运输舰被击沉七艘,其余4艘抵达瓜岛后于次日早晨被美军飞机炸毁。日军仅有4000援兵和少量给养上岛。
在辅助海战中,日军“雾岛号”战列舰受伤。15日深夜,美军“华盛顿号”战列舰上以雷达控制的大炮向“雾岛号”猛烈开火。“雾岛号”被炸得千疮百孔,很快因完全丧失功用而凿沉。至此,太平洋上的制海权和制空权转入美军之手。而瓜岛上美军也已转守为攻,并逐步扩大阵地。
由于美军舰艇和飞机的截击,日军运输船只无法靠近瓜岛。从11月下旬起,日军只得以潜艇分批发送少量给养,或者利用海浪将舰上投人水中的密闭物品冲到岸边。而当时岛上日军已达25000千人,粮食严重匾乏,靠吃草根、树皮充饥。士兵个个骨瘦如柴,羸弱不堪。疟疾盛行,却缺乏药品。数以千计的士兵死于饥饿和疾病。而当时。美军在瓜岛已集结五万余人的兵力,且给养有充分保障,处于绝对优势。
1943年2月4日,日本大本营下令从瓜岛撤退。岛上日军逐渐缩短战线。2月2日至7日,日军残兵在飞机和驱逐舰的掩护下,分三批撤出瓜岛。持续半年的瓜岛战役以日军的惨败而告终。
瓜岛争夺战是太平洋战争中一场空前残酷而激烈的大搏斗,美、日双方都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这一残酷激烈的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争夺战,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著名的战役之一。瓜岛争夺战中,美军先后出动地面部队总计6万人,战死1592人,伤4200人。日军实际派往瓜岛地面部队达36000人,战死或失踪14800人,病死者9000人,被俘1000人。
瓜达卡纳尔战役后,美日航空兵的力量对比方面使美军逐渐占了优势,为日军在二战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德黑兰会议
1943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之年。在这一年里,召开了几个重要的国际会议。1943年1月,罗斯福和丘吉尔在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会谈结束时,罗斯福宣布了要德、意、日“无条件投降”的原则。接着,在苏联、北非、地中海和太平洋等各个战场上,反法西斯联盟都扭转了战局。攻占西西里和意大利投降,充分显示了同盟国已经完全掌握了战略进攻的主动权。
在这种形势下,美、英、苏三国商定于11月底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政府首脑会议,商讨加速战争的进程和战后关心的问题。
1942年11月28日下午3点,一辆黑色的伏尔加轿车悄然驶近了一幢看上去很平常的灰色小楼。身着元帅制服、胸佩列宁勋章的斯大林下了车,走进楼里。罗斯福正等着他呢。这位美国历史上连任4届总统的传奇般的人物身穿蓝色便装,从轮椅上伸出手去,紧紧握住斯大林那双粗糙而温暖的大手。“太高兴见到你了!”两人几乎是不约而同地说道。这是他们的首次会面。稍后,身材雍肿、行动略显不便的丘吉尔也到了。会谈开始。三国领导人都表示了良好的愿望,希望会谈能取得圆满成功。丘吉尔还把一支特地为了纪念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而铸造的宝剑赠给了斯大林。斯大林郑重地接过宝剑,轻轻地吻了一下,转身递给伏洛希洛夫,命他交给苏联仪仗队,捧了出去。这一切都使会议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气氛。然而,当会议进入实质性阶段时,分歧出现了。斯大林强调说:“英美两国不能再拖延时间了,必须早日开辟第二战场。现在我们苏联人抗击着大部分德国军队,承受着无比沉重的物质和人力压力。”
其实早在1941年,斯大林就向丘吉尔提出了要英国开辟第二战场、牵制一部分德国军队、减轻苏联压力的要求,却遭到了拒绝。后来,几经电话交流和书面磋商,美英两国终于答应了斯大林的要求。这次会议就是商量具体行动计划的。德黑兰会议前,美、英、中三国政府首脑罗斯福、丘吉尔、蒋介石,11月22日至26日在开罗举行会议,签署了《开罗宣言》。德黑兰会议期间苏联政府对《宣言》也表示同意。《开罗宣言》于12月1日德黑兰会议结束时公布于世,庄严宣告,日本所窃取于中国的领土满州、台湾等归还中国。中国收复领土的神圣权利得到国际公认,这是中国人民坚持抗战的结果。《宣言》还规定战后使朝鲜自由独立。德黑兰会议期间,丘吉尔虽然答应了开辟第二战场的要求,并且已经制定了“霸王行动”计划,却拖延着迟迟不动手。这时,他又想推翻从法国诺曼底登陆的“霸王行动”计划,提出了一个“地中海战略”,他说:“考虑到种种复杂的情况,我主张英美从地中海进攻意大利,然后进军巴尔干半岛。”
斯大林耐着性子说:“目前我们需要的是给德国人狠狠一击。巴尔干离德国心脏太远,不可能达到这一效果。因此,还是赶快执行‘霸王行动’计划好。”丘吉尔沉默了一会儿,又提出两路并进的主张,实际上还是想以巴尔干为主战场。
这时,斯大林再也忍耐不住了。这位工人出身的领袖霍地站直,“啪”地一拳砸在桌子上,怒声道:“我们的人民每天都在流血牺牲,我们的孩子因没有面包吃而正在挨饿!而有的人却在这时只顾抢夺中欧的地盘,置人民的牺牲于不顾!我是在这里浪费时间!”说完他气冲冲地就要离开会场。罗斯福也看出,丘吉尔是想从巴尔干打进中欧,以便在苏联红军到达之前抢占奥地利、罗马尼亚和匈牙利。他也觉得丘吉尔太过分了。他见斯大林生气地要走,连忙劝阻他。同时也劝阻了丘吉尔,因为他也正站起身来,准备离去。罗斯福见气氛有些紧张,便打趣地说:“怎么,你们欺负我走不动路,想显示你们有两条健康的腿吗?”他的腿因小儿麻痹后遗症一直不能站立。这位奇人是在轮椅上领导着一个世界强国,并使它从经济衰退中复苏过来。也是他以超人的胆识和魄力打破了意识形态界限,说服丘吉尔与社会主义的苏联合作,共同抗击德意日法西斯国家。
斯大林和丘吉尔自觉失态,听罗斯福这么一说,也不觉哑然失笑,气氛缓和多了。就这样,经过几天的反复磋商、争论,三位领导人终于达成了共识,决定在1944年5月,由英美在法国诺曼底登陆作战,实现“霸王计划”,开辟欧洲战。而苏联也同时发起攻势,以阻止东线德军西调。
三位领导人分别代表自己的国家和人民在协议上签了字。随后,罗斯福首先伸出了他的手,斯大林跨上几步,紧紧握住了它们。丘吉尔稍为迟疑了一下,也伸出了双手。三位巨人的手握在了一起,久久不分开。这是历史性的一握。这一握,改变了世界历史进程,加速了德国法西斯主义的灭亡。同时,也使人类打破划地为牢的陋习、消除意识形态差距、共同承当起道义和责任的先例。从此,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走到了一个新阶段,世界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正如罗斯福在庆贺丘吉尔69岁生日的宴会时所说的:“虹是由各不相同的颜色组成的,但它们汇集在一起,就成了一条绚丽夺目的彩带。我们的国家也是如此。我们有不同的习惯、哲学和生活方式……但是德黑兰会议已经证明,我们的理想是可以汇成一个和谐的整体的,我们是可以团结一致地为我们自身和全世界人民的利益而共同行动的。当我们结束这历史性的聚会,我们定能在世界的天空上看见那条希望的彩虹。”
《开罗宣言》和德黑兰会议,对于维护、巩固反法西斯联盟的团结和加速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重大作用。但是德黑兰会议也反映出大国主宰国际事务的意向、对以后的国际形势产生了影响。
希特勒遇刺
1944年7月20日12时30分,腊斯登堡的德军大本营里一座简易木板房里,希特勒同他的高级将领正在举行重要的军事会议。天气炎热,所有的窗户都打开着。
会议开始后的5分钟,一个名叫史陶芬贝格的青年军官,夹着一只黑色皮包,穿过一道道戒备森严的岗哨,步入会场。他是新上任的国内驻防军总司令部上校参谋长,正奉上级命令,赶来大本营,向元首汇报新编“人民步兵师”的情况。他走到希特勒座位的右边,把皮包放在与希特勒相隔三个人的橡木桌下的地板上。
这时,陆军总司令部作战处长正在汇报德苏战场情况。史陶芬贝格听了一会儿,对身旁的人说:“我去打个电话,请留心我的皮包,里面有机密文件。”说着便起身离开会议桌,走出门外。
“轰隆”一声巨响,会议室已被烟尘吞没,碎片横飞,喊声顿起,记录员被炸得血肉模糊。
“有人行刺!”警长官凯特尔从烟尘里冲出会议室大声呼叫。霎时间,门警和卫队都冲向会议室。室内烟雾弥漫,只听得一片呻吟声。卫队们顿时乱作一团,有的在寻找元首,有的在搜查刺客。刺客是谁呢?原来就是那个刚刚离开会场的青年军官史陶芬贝格。
史陶芬贝格出身于贵族家庭,大战开始后,曾在参谋总部、陆军总司令部任职。当时,陆军军官特别是高级将领,几乎全部由贵族出身的职业军人组成。他们对希特勒的侵略政策虽然是拥护的,但对他的纳粹党党徒们的横行霸道,尤其对希特勒在军事上的急躁冒进深感不满和厌恶。1944年夏季,德军在各个战场上节节败退,德国的处境每况愈下,而希特勒不顾将军们的劝阻,更加一意孤行。于是陆军的一些高级将领决定除掉希特勒,实行陆军接管政府,组成以贝克将军和格德勒博士为首的临时政权机构,负责与反法西斯盟国进行谈判,签订和约。
参加这次谋刺行动的除贝克和格德勒以外,还有国内驻防军总司令奥尔布里希特将军、陆军统帅部通讯处长菲尔基贝尔将军和柏林卫戍司令哈斯将军等人;而执行刺杀行动的重任,则由青年军军官史陶芬贝格一人担任。
史陶芬贝格把装有定时炸弹的皮包放到会议室,离开会场以后,听到爆炸声,立即跳上汽车,混过门警,向机场疾驰。几分钟后,便登上飞机,飞往密谋集团的大本营——柏林国内驻防军总司令部。
此时,守候在会议室不远的通讯处长菲尔基贝尔将军听到爆炸声以后,立即给柏林的奥尔布里希特通了电话,叫他转告国内驻防军司令弗洛姆:立即向各地驻军发布密电,宣布希特勒死讯和陆军接管政府的消息。不料弗洛姆拒绝下达命令。他虽然事前了解密谋者的计划,并表示同情和支持,但并没加入密谋者组织。他决定亲自给大本营通话,以查明虚实。
“喂,大本营吗?元首身体怎样?”弗洛姆问道。
“元首安然无恙,只受点轻伤……”凯特尔回答。
原来,炸弹爆炸以后,只有四人死亡,其中一名是记录员;还有一人被气浪从窗口弹到室外。希特勒只是右肩受了轻伤。
柏林密谋集团总部听说希特勒未死,大吃一惊,不知如何是好。正在这时,史陶芬贝格赶到了总部。他见同谋者没有行动,大为失望。他知道,现在已经进退维谷,只有硬干到底了。尽管他没有看到希特勒是死是活,却一口咬定希特已炸死,一切元首未死的消息都是谣传。于是,奥尔布里希特、哈斯等人立即活跃起来。他们先把拒绝合作的弗洛姆软禁起来,并立即发出元首已死的密电,命令国防军担负起保卫国家的重任。一时间,慕尼黑、维也纳、布鲁塞尔、巴黎、雅典等地,密谋者控制了局势,史陶芬贝格等人也在按计划接管首都。
柏林警卫营营长雷麦尔少校奉哈斯的命令,闯入宣传部长办公室宣布逮捕戈培尔:“奉哈斯将军的命令!元首已死……”
“元首已死……来,你来听听……”很快,大本营的电话接通了,从话筒里传来了希特勒特有的嘶哑声调。雷麦尔马上立正!希特勒当即提升他为上校,叫他服从戈培尔的命令,搜捕反叛者,确保首都安全。
雷麦尔受宠若惊,很快控制了电台,并播出“有人企图谋刺元首,但元首仅受一点轻伤而安然无恙”的消息。各地驻军听到广播的将领们为保全自己的性命,纷纷停止了政变活动,形势急转直下。
当天傍晚,雷麦尔率领士兵冲入密谋者大本营,密谋者束手被擒。被软禁的弗洛姆恢复自由以后,急于洗刷自己,立即逮捕了史陶芬贝格、奥尔布里希特、哈斯和贝克等人。弗洛姆对他们进行了简单的“审讯”后,便下令将史陶芬贝格、奥尔布里希特及其两名下级同党,在楼下的院里枪毙了。贝克请求自尽,但他两次开枪,都没击中要害。弗洛姆命令手下“帮帮这位老先生的忙”,将他击毙。
第二天凌晨,希特勒向全国广播:“我的德国公民们,今天我向你们讲话的目的,是让你们听听我的声音,让你们知道我的确安然无恙……”接着宣布,人人有义务逮捕反叛者,若有抗拒,格杀勿论。
随即,党卫军总司令、盖世太保总头目希姆莱,于当天取代弗洛姆,当上了国内驻防军总司令。他按照希特勒血腥报复的命令,在全国和德军占领区开始大规模的搜捕和暑杀。被屠杀的有行刺事件的参与者,也有与此毫无关系的人。
这年10月14日清晨,非洲装甲军最高司令隆美尔元帅接到了柏林的电话,说人事局将派人来同他商量任职事宜。隆美尔立即知道大祸临头。他对15岁的儿子说:“希特勒要除掉我了!”
被称为“沙漠之狐”的隆美尔,原是纳粹德国最年轻的元帅,深受希特勒宠爱。由于屡建“战功”,希特勒亲自授予他元帅杖,任命他为非洲装甲军最高司令。但是,面对德军不断惨败的局面,他对希特勒的急躁冒进和独断专行也越来越不满。不过他并不主张采取谋刺手段。行刺事件发生那天,他正在医院养伤。但是,他还是被怀疑参加了谋刺事件。据说在被捕的密谋分子那里查出一份名单,名单内定隆美尔为“帝国总统”。于是,希特勒决定趁机处死隆美尔。
中午,一辆深绿色汽车开到了隆美尔住宅门前。两个将军彬彬有礼地和隆美尔握手,随后要求同他单独谈话。谈了一个小时,两个将军站在门口,隆美尔上楼走进正在等候消息的妻子房里。他脸色苍白,完全变了样。“上帝啊!出了什么事?”妻子问道。
“一刻钟内,我将死去!”隆美尔回答。
“这怎么可能呢?到底出了什么事?”
“元首要我选择,或让我自己服毒自尽,或接受法庭审判。服后三秒钟就能致死的毒药已由这两人带来。因为我被指控参与了行刺事件。”
“那你怎么办呢!”
“我并不怕受法庭审判,但是我决不会到得了柏林,而在半路就会被他们干掉!希特勒说,我如果服毒自杀,死后给予国葬,家庭不受牵连。”
隆美尔说完,看了看表,戴上军帽,夹着元帅杖,向家人道别后上了汽车。那两个将军也跟着迅速上车,疾驶而去。
20分钟以后,隆美尔家中电话铃响了:通知隆美尔元帅已在医院“病死”。隆美尔家人赶到医院,见隆美尔穿着褐色的军服,直躺在行军床上,双目紧闭。当天以隆美尔家人名义发出讣告:隆美尔元帅负重伤后于1944年10月14日突然逝世,享年53岁。接着,希特勒、戈林和戈培尔先后拍发唁电“慰问”。随后举行了葬礼。
行刺事件发生后,被杀害的近5000人,约1万人被关进集中营。在受害的高级将领中,除隆美尔元帅外,还有名噪一时的维茨勒本元帅、克鲁格元帅和哈斯将军、菲尔基贝尔将军、格德勒博士等,当然还有那位扮演滑稽角色的弗洛姆将军。
地下救援组织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纳粹德国对犹太人实行骇人听闻的种族灭绝政策,成千上万的犹太人被屠杀。在德国境内的犹太人不用说了,就是在欧洲其它国家的犹太人也都岌岌可危。德寇铁蹄所到之外,犹太人首当其冲地成为消灭的对象,甚至连妇女儿童也难逃厄运。如在法国,就有一万五千多名犹太儿童被德国人抓起来运走,其中的大多数被毒死在设在波兰的煤气室里。
但是,就在纳粹德国极端惨无人道地挥舞屠刀的时候,有一个组织却与他们针锋相对,专门从纳粹手中拯救犹太儿童。这个连锁组织横贯全法国,其中三个领导人是两位天主教神父和一位基督教新派牧师——夏里特神父、杜瓦克神父和保尔·维格拉牧师。
夏里特神父是一个耶稣教徒,他有些神经质,由于长期的超负荷工作,他的脸色苍白,倦态毕露。他一个人就设法庇护了四千多名孩子,是这项仁爱之举中的卓著人物。
1942年初,维希政府兜捕了几千名犹太人并把他们用船运往德国,夏里特神父得知这些被驱逐的犹太人被迫留下了他们的子女,共有120名,就千方百计地搜寻这些孩子,把他们安置到德国人找不到的地方,然后设法把他们送到乡下去。为了保证万无一失,他先派出一些年轻的助手们——通常是些20岁左右的姑娘——骑着自行车到乡下走访农户,以弄清这些农民们是不是真正的爱国者,是否靠得住,同时还要考虑到他们有没有奶牛或奶羊,能不能给孩子提供起码的生活必需品。这些年轻姑娘们的足迹遍及了里昂周围方圆百里的地方,为大多数孩子找到了庇护所,另一些孩子被妥善地安置在教堂办的孤儿院或学校里。
就在夏里特神父把这些孩子藏起来后几个月,德国人对犹太人的屠杀越来越变本回厉了,他们甚至向里昂下达交出200名犹太人的限额。维希政府十分恐慌,警察们向夏里特神父提议交出这些孩子去凑数。夏里特神父听罢勃然大怒,断然拒绝。警察对他恨之入骨,把他送进了集中营。
但是,夏里特神父不但没有向黑暗势力低头,反而以加倍的努力与他们作斗争。他在狱中写了一封致天主教徒和新教教徒的公开信,号召所有教会帮助犹太人,反对希特勒。这封信被偷运出去,并寄发给了一万名神职人员。这封信对社会产生了极大影响,鼓舞了无数的青年加入了抵抗阵线。3个月后,夏里特神父出狱,他放弃了教会干工作,并将组织转入地下。
夏里特神父以超人的智慧,组建了一个藏匿犹太孩子的复杂机构,成功地进行了许多救援行动。他的救援行动逐步地扩展到法国的每一个角落。他被公认为抵抗阵线的精神领袖,戴高乐任命他为地下组织的社会服务工作的总负责人。
杜瓦克神父属于教派。他身材魁梧,脸色红润,满脸的大胡子。战前他就以一个反排犹主义者闻名欧洲,他的救援行动逐步地扩展到法国的每一个角落。他被公认为抵抗阵线的精神领袖,戴高乐任命他为地下组织的社会服务工作的总负责人。
杜瓦克神父属于教派。他身材魁梧,脸色红润,满脸的大胡子。战前他就以一个反犹主义者闻名欧洲,他的家被纳粹抄了,他的住处被盖世太保每天24小时监视,但他仍在二战中救出了一千多名犹太孩子。
1942年7月,德寇在巴黎围捕了一万三千名成年犹太人,把他们驱赶到一个大体育场里,并把他们的孩子强行拉走,整个体育场上哭声震天,善良的邻居们收留了这些孩子。杜瓦克神父冒着危险,派出修女领回了30个孩子,并立即趁黑夜把他们分散到巴黎的亲朋好友家中,接着在城外给这些孩子们寻找安置的地方,使他们脱离了危险。后来,杜瓦克神父又把一批批这样的孩子送到了安全的地方。与此同时,也有很多孩子落到了盖世太保手中,并被送到了集中营,受到了非人折磨。他们在冰冷的库房里等候下一次征集。
保尔维格拉牧师知道了这个地方的孩子惨状,勃然大怒。别看他身材矮小,灰白的头发蓬松得像个鸡窝,但当他一发起怒时,可真是吓人,他本来就一直在巴黎贫民区进行社会福利活动,这时他召集了12个妇女,其中包括他的妻子,让她们马上进行营救活动。经过多方思考,他想出了一条有风险却很巧妙的计策:用德文起草一份命令,假称是盖世太保总部发来的,指示立即释放这些孩子。幸运的是,这条计策居然顺利地取得了成功。第二天,这位牧师在夏里特神父和杜瓦克神父的协助下,开始为这些孩子们寻找安全的住处。在各方面人士的协助下,维格拉牧师一共救出了一千多名孩子。
二战后,维格拉牧师的名字和事迹被广泛地传诵着。人们由衷地敬佩他和夏里特神父、杜瓦克神父在危难时刻做出的了不起的救援行为。
冲绳岛激战
1945年春,美军攻占前沿据点之一硫黄岛之后,将下一步进攻的矛头指向日军太平洋防线上另一个重要据点——冲绳岛。
对琉球群岛中最大的岛屿冲绳岛展开两栖进攻,是美军在太平洋对日全面反攻的重要一环。该岛刚好位于日本至台湾的中间点,战略地位相当重要。登陆日期被定在1945年4月1日。
冲绳岛上除筑有几个机场外,全是崎岖的山地和茂密的森林,本身就具有天然的屏障作用。而以陆军中将牛岛满为司令的日军第32集团军,又依仗地势建起了营地。驻守的战斗部队和后勤部队总计近10万人。筑有工事的山洞里装置了为数众多的轻重大炮。日军守卫冲绳,采取的是深入南部内地的抵抗战术。为了加强后备,日军还在日本和台湾集结了两千多架飞机。同时准备使用大量神风特攻飞机撞击美国舰船。
3月25日,美军以28万余人的地面作战部队和34艘航空母舰、2100余架舰载机、320艘其它作战舰只和1000余艘辅助舰船,发起对冲绳岛的进攻,代号为“冰山作战”。
为了减少空中阻力,美军派米彻尔率快速航空母舰群,从3月18日开始对日本本土的机场和日本内海的舰队进行连续的规模空袭。美军击毁了日本多处机场和大量飞机,重创日军数艘军舰。随后,美军B-29轰炸机又对日本大多数城市实施轰炸。27日,美军攻取了冲绳岛以西的庆良间群岛,作为进攻冲绳的一个基地。
4月1日清晨,美军战舰和航空母舰上起飞的机群对冲绳岛猛烈轰炸三个小时之后,第十集团军开始从冲绳岛南部西岸登陆。由于海岸无日军抵抗,美军轻而易举地占据了滩头阵地,并占领了两个机场。至傍晚时分,登陆美军累计已达六万人。2日中午,美军已推进到东海岸。3日,火速占领了北部和中部。
从4月4日开始,美军向南进逼,遇到日军的拼命抵抗。6日起,日军大量飞机飞往冲绳,袭击美军。美军虽击落大多数日机,但有15艘驱逐舰被日军击沉或击伤。
4月6日,日军出动以“大和号”巨型战列舰为首的“海上特攻队”,在没有空中掩护的情况下,贸然向冲绳岛上的美军发动所谓“菊水”进攻。殊不知,他们早已在美军的监视之中。7日中午开始,米彻尔派出的280架飞机,连续两小时以鱼雷和炸弹对日军“海上特攻队”进行猛攻。“大和号”终于沉没,无数官兵丧生,日本海军遭到了致命打击。
神风特攻队的飞机被美军击落驻岛日军曾预定4月8日对北部和中部机场进行反击,后因估计美军会在南部登陆而取消计划。在日本大本营的命令下,12日晚驻岛日军向北部发起总攻,但被美军的强烈炮火所阻。13日,美军一支海军陆战队占据了冲绳岛北端。
4月19日,由霍奇斯率领的美军第24军的三个师,开始向南部的日军阵地发起进攻。尽管在进攻之前,就从海陆空三方面展开了猛烈轰击,但未能摧毁日军的岸洞防御工事。接着美军增调两个海军师参战,还是收效很小。厌恶了防御战的日军指挥官们,终于在5月初共同促成了一次反攻,而且争取了“神风特攻队”的飞机协助。离开了岩洞工事的日军,在美军炮火的轰击下伤亡惨重,被迫退守珊瑚山。
5月10日,美军发起新的攻势。但随后一周的连日大雨,使美军的进展受阻。而日军在此期间,已从首里地区撤至更南的阵地。
6月初在道路依然泥泞的情况下,美军克服困难,向南进逼。6月中旬,日军被赶到冲绳岛最南端,退守沿着八重岳悬崖所构筑的坚固阵地。6月17日,美军发起总攻。由于使用大量火焰喷射器和凝固汽油弹,火烧日本人的几百个山洞。22日,牛岛满等日军将领剖腹自杀。在随后的清剿中,有7400多名日军投降。
冲绳岛之战期间,日本先后出动1500余架“神风飞机”发动了10次自杀性的“菊水攻势”,疯狂地撞击冲绳岛海面上的美国舰船,共击沉舰船34艘,击伤368舰。但“神风”终究没能阻止冲绳岛的陷落。
在冲绳岛激战中,日军共损失11万人,美军损失4.9万人,这是太平洋战争中美军伤亡最大的战役。美军终于夺取了冲绳岛,使得日本失去了掩护本土的最后一道屏障。但美军付出的巨大代价,迫使美国当局考虑如何以较小的代价袭击日本本土。
在人类战争史上,涌现出许许多多的优秀将领,他们叱咤风云,战功赫赫,使残酷的战争闪烁出人类智慧与勇气的光芒。在这些优秀将领中间,有一位绰号叫“热血与豪胆”的将军,他以其鲜明的个性,敏锐的感觉和高超的指挥艺术导演了一场场精彩的战争场面,引起人们无尽的遐思和争论。他就是二战中美国杰出的将领——陆军四星上将巴顿。
1885年11月11日,巴顿出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个军人世家。他的曾祖父是美国独立战争中的一位准将,祖父和父亲都毕业于维吉尼亚军事学院。巴顿19岁进入西点军校,他奋发努力,从不懈息。
巴顿从步入军界起,就把杰克逊的一句名言作为自己的基本格言:“不让恐惧左右自己”。他认为这是军人能够勇猛无畏的根本因素。巴顿发现自己虽然勇敢,但在危险面前并非毫无顾虑。于是他决心要进行锻炼,克服恐惧心理。在骑术练习和比赛时,他总是挑最难越过的障碍和最高的跨栏;在西点军校的最后一年里,有几次狙击训练,他突然站起来把头伸进火线区之内,为这件事父亲责备了他,他却满不在乎地说:“我只是想看看我会多么害怕,我想锻炼自己,使自己不胆怯。”
1909年,巴顿从西点军校毕业,被派到骑兵部队服役,军衔是少尉。两年后,他被调到华盛顿附近的梅叶堡服务。这是他一生中的一个转折点。1912年,奥林匹克竞赛项目中增加了一项叫做现代五项全能运动的军事项目。1915年,他自费到斯德哥尔摩去参加比赛,并在43名竞赛者中获得了第五名,成为美国正规军中表现最出色的一个。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巴顿去法国参战的请求未被批准,后调往布里斯堡,在潘兴指挥下的第八骑兵团任职。1916年,他随潘兴冒险到墨西哥干涉农民革命,取得了一次胜利,这次遭遇战虽不大,却为以后巴顿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行使他得到潘兴的赏识,成为潘兴的副官和亲信。1917年4月17日,巴顿随潘兴到了法国,仍做他的低级副官和司令部的营务主任。他感到在将军的参谋部里工作虽然很荣幸,但却难以干成大事。9月初,巴顿去见潘兴,请求把他调到战斗岗位上去。这时,潘兴正要组建美国第一支坦克部队,便让巴顿参与创建工作。
巴顿首先去参观了英法两国的坦克训练中心,以熟悉这种新式武器的性能和用法。然后写出了一份详细的报告。他当时的主要思想还是用坦克支援步兵,以突破对方防线。1918年初,巴顿在南格里斯开办了一所坦克、战车训练学校、并用法国的轻型坦克将所训练的人员编成一个旅,他本人也由少校升为中校。在圣耶希尔会战中,巴顿率领两个坦克营参战,在战斗中一往无前,这次战斗使他由中校晋升为上校。1919年,巴顿回国,被派往米德堡坦克训练中心。在那里,他结识了西点后期同学艾森豪威尔,两人对如何将装甲兵发展成为一支强大的机动兵种,见解一致。此后的20年间,巴顿在夏威夷和美国本土担任过十几个不同的职务,并被送入骑兵学校、指挥参谋学校和陆军大学深造。
1940年7月,巴顿回到装甲兵,任第2装甲师的旅长,不久便升任少将师长。1942年初,升任第1装甲军军长。由于他熟读兵书,精通战史,对富勒、利德尔哈特、古德里安等提出的新作战理论也比较了解,所以对装甲兵在作战中的运用有独特见解。随着战争的发展,巴顿预见到美国军队有被派往北非和中东作战的可能,便在美国南部开办了一个沙漠战地训练中心,对其人员进行严格的训练。当年7月,在决定执行“火炬”作战时,巴顿被任命为战役集群司令,率部在卡萨布兰卡地域登陆,占领了法属摩洛哥,并任驻摩洛哥总督。
1943年2月,美国第二军在突尼斯被隆美尔打得落花流水。艾森豪威尔调巴顿从摩洛哥来接任第2军军长,并授予恢复美军士气的重任。巴顿到任后,首先下令整顿军风纪,规定每个军人必须随时戴钢盔、扎绑腿,连护士也不例外。在他的指挥下,该军在以后的作战中战绩卓著,与英军配合歼灭德意军队25万人。巴顿被士兵称为“顶呱呱的鼓气人”。不久,他晋升中将,7月调任美国第7集团军司令,配合蒙哥马利的第8集团军在意大利西西里岛登陆,攻占了巴勒莫等地。巴顿作风粗暴,曾因殴打士兵引起美国军内和国内舆论的反对,在马歇尔、艾森豪威尔等人的保护下才幸免撤职。但是他并非不关心士兵,只是痛恨逃兵和懦夫。他认为受到精心照料的士兵会成为最好的战士。他常说年轻军官知道如何照顾自己的士兵“比知道军事战术更为重要”。他告诉手下的指挥官不要节省子弹,因为“浪费弹药要比浪费生命好得多。造就一个士兵至少要十八年,而制造弹药只需要几个月时间”。他把战场上的伤亡,看成是自己的失职。
1944年1月,巴顿前往英国任第3集团军司令,在这之前,因为殴打士兵的事件,许多人反对把一个集团军交给巴顿,但艾森豪威尔还是选择了巴顿。他深知巴顿的战术天才对这场战争的重要意义。诺曼底登陆战役开始后,布莱德雷的部队于6月6日登陆并确保了滩头阵地。巴顿的部队于7月集结在柯腾丁半岛上。7月25日开始发动“眼镜蛇”作战。这个突破性的作战计划,很适合巴顿的军事天才。这个突破计划正是受到巴顿1944年设计的一系列大胆计划的影响而作出的。
巴顿的任务本身是向西攻占布列塔尼地区,但是,他的进攻精神和运动战速度终于把局部的突破变成了全面运动战,迫使德军全面撤退。到8月4日,巴顿指挥的部队已经向鲁昂进击,占领了雷恩,抵达富热尔,并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向瓦恩挺进。巴顿拼命进攻,8月13日攻到阿金坦一线,三天之后向东进至塞纳河,堵住了残余德军的退路。随后盟军再次发动进攻,巴顿直插巴顿与奥尔良之间的缺口。他一路不停,8月底到达缪斯河。至9月间,在补给和燃料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渡过莫斯里河并攻占南锡。10月停止进攻一个月,11月8日,再度进攻,不久即进至齐格菲防线。12月22日,他带领三个军向巴斯托尼进攻,与被困的美军伞兵师会合。接着,又经过一个月的进攻,抢先渡过莱茵河,长驱直入德境。此后,德军全面崩溃,不久,美军便与苏军会师。在这次战役中,第三集团军再次做了出色的表演,它的运动距离之远,推进速度之快,在短时间内投入的兵力之多,在世界军事史上都是极其罕见的。
由于巴顿在北非、地中海和欧洲战场屡建战功,威震敌胆,此时他已经是四星上将了。他曾说:“赢得战争靠两样东西,那就是胆量与鲜血。”因而又被誉为“血胆将军”。欧洲战争结束后,他因反对肃清纳粹余孽而引起轩然大波,被免去第3集团军司令的职务,到有名无实的15集团军当司令官。在这里开始了他的战史写作任务。1945年12月9日,在他预定退休返回美国的前夕,突然在一次车祸中负伤,经医治无效,于12月22日去世。
墨索里尼罪责难逃
1945年初,意大利人民的反法西斯起义席卷整个意大利北部。意大利法西斯面临着最后覆灭的命运。
4月26日深夜,游击队指挥部获悉,一支由30辆汽车组成的德国和意大利法西斯分子的车队,开到了边界线穆索附近,企图逃出国境。游击队奈里大尉命令全体队员立即赶赴边界线,封锁了主要哨口。不一会,一支混合车队开来了。前面是德国装甲车,后面紧跟着的是一些意大利的私人小汽车。
“停车!”游击队截住了车队,几名德国军官被带到游击队指挥部。这时,忽然发现车队后面意大利人的汽车开始逃窜,有的掉过车头往回开,有的钻进了旁边的一条崎岖山路,有的往穆索方向逃跑。游击队立即分头追击,很快这些人全部落网,被关在穆索的一所学校里。
游击队指挥部派了两名队员押着德军车队开到了东戈市,在那里进行检查。当搜查完毕时,奈里大尉突然发现第3辆汽车上的德国人在窃窃私语。于是,他爬上了这辆车,以犀利的目光向车尾扫视了一下。只见车的角落里有一个人蜷缩着,身上盖着一件德国军大衣,大衣底下露出两条腿,腿上穿的是高级军官才有的镶着金色条纹的法西斯军裤。
“他是谁?”奈里问道。
“酒鬼。”德国人回答。
奈里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跳下了车。他对身边的一个游击队战士小声说道:“注意第3辆卡车,别让它开走!”随即到东戈市政府去报告卡车上藏着一个神秘人物。
一个叫奥特利的原东戈市宪兵,也注意到了第3辆卡车的不正常迹象。他走近卡车,想看个明白。突然,车上的德国兵一个接着一个跳下了车。原来他们知道车上的秘密已经被发现,怕受到牵连,都纷纷离开了这辆车。
奥特利走到车的后面,打开后挡板。只见那个穿着金色条纹军裤的人立即高举双手,以示投降,然后弯着腰下了车。“墨索里尼在这儿!”奥特利情不自禁地喊道。
奥特利抓住他的一只手,站在那里的另一名意大利士兵抓住另一只手,把墨索黑尼押往游击队的区指挥部——原东戈市政府。聚集在那里的游击队员和当地居民纷纷要求绞死他。
墨索里尼怎么会弄得这么狼狈的呢?
1945年初,德军防线一一被摧毁,墨索里尼预感到末日即将来临。他化装成德国人,企图混在德国人的车队里逃出边境,去瑞士过流亡生活。他原先乘的是意大利私人小汽车,游击队封锁了哨口以后,他被转移到德国人车上。但是,不管他的行动多么诡秘,也逃避不过游击队员的犀利目光。
在游击队指挥部里,除墨索里尼外,还有其他几个被捕的法西斯头目。在隔壁房间里还关着两个年轻的女人。此刻,墨索里尼不得不向游击队供认,其中一个女人就是他的情妇贝塔西。
4月28日下午,游击队总参部派瓦莱里奥上校来到东戈,并由他代表总部就地处决墨索里尼和其他几个法西斯头目。当天傍晚,他们把墨索里尼和贝塔西押上了汽车。为了预防意外,瓦莱里奥把墨索里尼的军帽往下拉了拉,以免别人把他认出来。汽车开到了贝尔蒙特别野附近的一块高地停下。游击队员把墨索里尼和贝塔西从车上拉下来,让他们站在别墅的篱笆旁边。别墅两旁的路口都有人把守着。
瓦莱里奥以意大利人民的名义宣布判处他们以死刑。墨索里尼知道末日来到,吓得索索发抖。只听得“砰砰”两声,墨索里尼和贝塔西应声倒地。瓦莱里奥又对准墨索里尼补了一枪。这是意大利人民的复仇子弹,也是历史的公正判决。
墨索里尼的尸首被运回到米兰洛雷托广场,倒挂在一个加油站棚顶的铁架上示众。这个法西斯罪魁祸首受到了千百万人的指斥和唾骂。
贝尼托·墨索里尼,意大利的独裁者,臭名昭著的法西斯党魁,统治意大利长达二十多年。他积极参预战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他积极主张参战,结果战争给意大利的经济和人民带来了沉重灾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又与疯狂的德国法西斯结成同盟,不仅给意大利人民,也给欧洲和世界带来了深重灾难。
墨索里尼于1883年7月出生在意大利艾米—罗马涅区的弗利省达维亚村。父亲是个铁匠,母亲是农村小学教师。墨索里尼在学校时,由于家境贫寒,多次遭到富人子弟歧视,使他感到屈辱,产生了强烈的报复心理。墨索里尼性格固执、好斗,报复心强,野心勃勃。中学毕业后做过小学教员、记者,1900年加入意大利社会党,并担任社会党机关报《前进报》的社长。他思想上受俄国无政府主义者巴枯宁的影响较深,崇拜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尼采的“唯意志论”和“超人哲学”,迷信战争和暴力,声称“暴力是夺取政权的法宝”。
1919年3月23日,墨索里尼在米兰成立了法西斯组织,他自任领袖。这个组织的正式名称叫“战斗的法西斯”。“法西斯”(fasces)一词来自拉丁文。在古罗马时代,法西斯是执政官的权力象征,它的标志是棒束中插一把战斧。墨索里尼的法西斯组织是一个实行恐怖统治和专制独裁的集团,其主要成员是退伍军人、失业青年和小资产阶级狂热分子。1921年11月8日,“战斗的法西斯”改名为“意大利国家法西斯党”,简称法西斯党,墨索里尼本人任“杜切”(Duce),意大利语意为“领袖”。
1922年10月,墨索里尼在垄断资产阶级、军队和天主教会的支持下,发动“进军罗马”的反革命暴乱。国王迫于形势,只好任命他为内阁总理,墨索里尼终于夺得政权。从成立法西斯组织,到进军罗马、墨索里尼当上内阁总理,前后不过三年时间。11月,第一届法西斯内阁成立。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建立了法西斯政权,比希特勒的德国法西斯政权早十一年。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全面推行法西斯统治,以暴力和军事化统领国家。
1929年,资本主义各国先后爆发经济危机,脆弱的意大利经济也深受其害。他采取支持大工业,降低劳动人民生活水平和准备战争的政策。法西斯政权开始图谋扩张,寻求新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
1935年10月,意大利入侵阿比西尼亚。第二年,攻占了阿比西尼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接着,意大利又出兵西班牙,同德国武装推翻了西班牙共和国。
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建立法西斯政权,极大地刺激了各国反动的野心家。他们以墨索里尼为榜样,形成一股反动逆流,向民主力量发动猖狂进攻。其中德国纳粹党党魁希特勒就是这股逆流的急先锋。早在墨索里尼“进军罗马”行动和刚刚执掌政权时,希特勒就两次去向他取经,并请求财政援助和道义支持。墨索里尼慨然应允。希特勒尊他为“老师”,向他虚心求教,仔细聆听教诲。希特勒建立法西斯独裁后,仍十分恭敬地请教墨索里尼。在1937年9月,墨索里尼回访德国时,希特勒动员大量的人力、物力,组织专门接待班子,强调:“为欢迎我的老师。各方面要做到尽善尽美。”
此时已比较强大的德国也对墨索里尼产生了吸引力。他们这两个独裁者,在共同的侵略主张基础上,结成同盟,德、意两国的关系从此密切起来。1939年5月22日,德、意两国签订军事政治同盟条约,即“钢铁盟约”。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墨索里尼不顾人民反对,拒绝美国要求意大利保持中立的建议,在意大利财政困难和意军还没作好参战准备的情况下,匆匆忙忙步希特勒的后尘,卷入战争。1940年6月20日,意大利对英法宣战。9月12日出兵埃及,10月28日进军希腊。1941年6月22日,德国向苏联发动突然袭击,意大利派兵25万援助希特勒。在1943年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远征的意军几乎全军覆没。
与此同时,在北非、希腊和地中海,意军也节节败退。
1943年7月25日,意大利国王艾曼努埃莱三世在国内反墨索里尼的三股政治势力和人民的支持下,罢免了墨索里尼,并把他囚禁在意大利中部大萨索山的山顶上一个秘密隐蔽所。
9月13日,希特勒的伞兵突袭大萨索山,救出墨索里尼,把他带到德国。并于五天后,在意大利北部帮助他重建法西斯政权——意大利社会共和国,首都为萨洛市。9月23日,墨索里尼回到意大利出任傀儡政权总理。
从此,墨索里尼更加疯狂地推行法西斯主义,跟在德国身后亦步亦趋,大肆绞杀游击队等抵抗力量,将大批青年驱赶到战场上去为希特勒卖命。直至战争结束前夜,发生了本篇开头的一幕。这个罪恶的狂人走完了他罪恶的一生。他的法西斯政权也随之崩溃、终结。
雅尔塔会议
自欧洲第二战场开辟以来,在各国爱国武装力量配合下,盟军相继解放了法国、比利时、荷兰。在东线,苏军于7、8月间也打出国境。在苏军凌厉的攻势下,德国的附庸国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先后被迫缔结了停战协议。罗马尼亚共产党与各爱国力量一起组成全国军事委员会,策动军队倒戈,于8月23日推翻了安东尼斯库政府。同年9月9日,保加利亚共产党领导2万多游击队和工农群众,从首都到地方占领城乡,建立新政权。两国的武装力量(罗52万、保约20万)与苏军一起作战,一部分越出国境,追击德军。
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在把法西斯侵略者赶出国境斗争中,也取得了很大胜利。法西斯德国的覆亡指日可待,为了迅速打击敌人,商讨处置德国等重大问题,罗斯福、丘吉尔和斯大林于1945年2月4日到11日,在苏联的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再次会晤。
在这三巨头当中,罗斯福年龄最小,但他的健康情况最差。2月2日,到达马耳他时,罗斯福面容憔悴而衰弱,尽管如此他还是不远万里出席了雅尔塔会议。斯大林很尊敬德高望重的罗斯福总统在雅尔塔会议的决定,由苏军占领德国东部,英军占领西北部,美军占领西南部,法国占领西部。“大柏林”区也由盟国军队共同占领。同时在柏林设立盟国对德管制委员会,以协调管理德国的工作。这包括战后的德国必须解除武装及惩办战犯。
雅尔塔会议盟军“三巨头”苏联建议,德国赔款总额应为200亿美元,其中一半应给苏联。三国首脑同意以这个建议作为讨论基础,由即将在莫斯科成立的赔款委员会商讨决定。会上,美、英虽同意以“寇松线”为苏波边界,但希望将位于寇松线以东的利沃夫和利沃夫油田仍留给波兰;苏联不予同意。美、英主张,波兰西疆以奥得河——东尼斯河为界,苏联则主张以奥得河—西尼斯河为界。争论结果,会议决定,“波兰东疆依照‘寇松线’,而在若干区域作出对波兰有利的自5到8公里的逸出。”作为对波兰的补偿,波兰必须在北方和西方获得广大的领土上的让与,即划入一大块德国的领土。但西疆的最后定界应待和会解决。关于波兰政府的组成,会上没有达成具体协议。因为战前的波兰政府流亡伦敦,在英、美支持下,渴望回国执政;而在苏联支持下由波兰工人党组成的波兰临时政府,已在波兰领土上建立起来了。经过激烈争论,三国代表只就此达成一般原则性协议,即“波兰临时政府应在广泛的基础上实行改组,以容纳波兰内外的民主领袖”。
在雅尔塔会议上,美、苏还讨论了苏联对日本作战的条件。早在1944年12月,斯大林就向美国驻苏大使哈里曼说明了这些条件。会议期间,斯大林与罗斯福进行商讨,并达成协议。2月11日,斯大林、罗斯福邀请丘吉尔共同在协定上签了字。这个协定当时秘密的,所以又称《雅尔塔秘密协定》。这个协定的要点是:
在德国投降及欧洲战争结束后两个月或三个月内,苏联将参加同盟国方面对日本作战,其条件为:
一、外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现状予以维持。
二、由日本自1904年背信弃义进攻所破坏的俄国以前权益须予恢复,即:甲,库页岛南部及邻近一切岛屿归还苏联;乙,大连商港须国际化,保证苏联在该港的优越权益,恢复苏联对旅顺港海军基地的租借;丙,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应设立一苏、中合办的公司以共同经营之,保证苏联的优越权益。而中国须保持在满洲的全部主权。
三、千岛群岛须交予苏联。
但有关外蒙古及上述港口铁路的协定尚须征得蒋介石的同意。美国总统将采取步骤以取得该项同意。
苏联表示准备和中国国民政府签订一项苏中友好同盟协定,以武力协助中国从日本枷锁下获得解放。
罗斯福之所以同意苏联的条件,目的有三:确保苏联参加对日作战,以减少美军伤亡;防止苏联援助中国共产党;维护国民党政府在中国的统治,从而保持美国在中国的绝对影响。可以说,通过签订这个秘密协定,美国完全达到了这些目的。苏联也大大改善了在远东的战略地位。但是,这项秘密交易却是背着中国搞出来的,而中国还是四大国之一,严重侵犯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这种做法,是大国强权政治的赤裸裸的表现。尽管如此,雅尔塔会议对于调整盟国内部矛盾,加速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到来,还是起了重大作用的。雅尔塔会议还对战后国际关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雅尔塔会议后,西线盟军在艾森豪威尔将军指挥下强渡莱茵河,向德国腹地挺进。在东线,苏军于4月16日向柏林发动强大攻势,5月2日完全占领柏林。5月8日,德国代表向苏美英等国代表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欧洲战事全部结束。
联合国的建立
联合国大会会场在美国纽约最繁华的曼哈顿区,有一座39层、505英尺高的大厦,其立面为巨大的玻璃保护墙,在阳光的照射下发出耀眼的光芒。与其他建筑物不同的是,这座大厦前飘扬着世界各国的五彩缤纷的旗帜。这座大厦,就是举世瞩目的联合国大厦。联合国是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孕育的。
1939年9月1日,德国进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德国在10个月之内就先后占领了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接着,在灭亡法国之后又开始对英国进行大规模空袭,英国面临危亡。1941年6月22日,德国又对苏联进行大规模突然袭击,把战争扩大到整个欧洲。紧迫的战争形势要求所有遭受侵略和爱好和平的民主国家联合起来,以共同抗击法西斯的侵略。1941年8月,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丘吉尔举行会晤并签暑了“大西洋宪章”,表示希望最后摧毁纳粹暴政后,能建立一个“广泛而永久的普遍安全制度”,最早提出了建立新的国际组织的设想。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正式参战,罗斯福与丘吉尔为协调各反法西斯国家之间的政策和行动,共同草拟了一个有关各国应该共同遵守的宣言,并取得了苏联方面的支持。
1942年1月1日,美、英、中、苏等26个参战国家在美国华盛顿的总统府邸白宫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这个宣言宣布,各签字国保证运用本国的全部军事、经济及其他资源的力量同法西斯国家作战到底。各签字国互相援助,不与敌国单独缔结停战协定或和约。26国的《联合国家宣言》虽是针对法西斯国家的,但却为联合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1943年,同盟国在各个战场都取得了具有战略意义的胜利。为了解决战争后期的一些实际问题,美、英、苏三国决定召开外长级会议。这年的10月19日至30日,美国外长赫尔、英国外长艾登、苏联外长莫洛托夫以及一些高级参谋人员在莫斯科召开会议。会议所签署的文件征得中国同意,中国驻苏联大使傅秉常受权与三国外长共同签署了这个文件,即《中苏美英四国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宣言中有这样一段话:“他们认为必须在最短期间,根据一切爱好和平国家主权平等的原则,建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所有这些国家不论其大小,均可加入为成员国,以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这个宣言实际上提出了建立联合国的基本想法和原则。中、苏、美、英四国也就成了建立联合国的发起国。于是,在美、英、苏三国首脑签署的《德黑兰宣言》中,明确提出只有在战后建立联合国,才能维护世界和平的安全。
一年以后的1944年8月,中苏美英四国代表又在美国首都华盛顿附近一个叫敦巴顿橡胶园的古老庄园里召开了会议,进一步讨论建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等问题。会议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8月21日——9月28日,第二阶设为9月29日——10月7日。会议根据莫斯科宣言的精神,讨论了“关于建立普遍性国际组织的建议案”。对于新建立的国际组织的名称,建议根据1942年1月26日华盛顿会议所使用的“联合国家”这一名称。对这一组织的机构,建议建立全体成员大会,由全体成员国代表组成;设立安全理事会,由美苏中英法5个常任理事国和大会选出的6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秘书处为联合国的常设机构;国际法院为联合国司法机构。在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的表决权问题上,苏联和美英等国发生了争执,因此,这次会议没有解决。
当时的5个常任理事国只有苏联一个是社会主义国家,所以,在很多问题上,它只是少数。如果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苏联必定吃亏。因此,苏联一直主张一票否决制,即在常任理事国表决时,只要有一个国家反对,表决就是无效。此外,苏联又提出让它的两个加盟共和国——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直接成为联合国成员。这样,苏联就可以有三票的表决权,这一提案美英两国都不同意。
双方争执不下的两个问题,一直没有解决。直到1945年2月,在苏联的雅尔塔会议上,罗斯福和丘吉尔考虑到要争取苏联,彻底击败德日的战争,才同意了苏联的建议。于是,约定在4月间在美国的旧金山召开世界各国反法西斯国家代表大会讨论成立联合国问题。
1945年4月25日,来自世界各地50个国家的代表共850人以及1800多名各国记者齐集旧金山歌剧院大厅。当时虽然下着小雨,但成千上万的美国市民都伫立歌剧院的外面,等待着开幕式的开始。当代表们进入会场时,人们纷纷为他们抛撒鲜花,表达人们心中的喜悦和对各国代表的欢迎。率领中、美、苏、英、法五国代表团的首席代表分别是宋子文、斯退丁纽斯、莫洛托夫、艾登和皮杜尔。中国共产党的代表董必武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参加了会议。
大会历时两个月,在联合国的职责、安理会的权限、中小国家的作用、区域性组织等议题上,中小国家与大国之间,发起国之间尤其是美苏之间,存在重大分歧。但因法西斯战争尚未结束,谁都不愿使战时同盟破裂,许多问题以让步求得统一。最后,会议一致通过了《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院规约》。
1945年6月25日,签字仪式在旧金山退伍军人礼堂举行。各国代表在印有中、英、俄、法、西五种文字的宪章文本上签字。签字代表为153名全权代表。中国代表团首先签字。这一天后来被定为“联合国宪章日”。这天被定为“联合国日”。
联合国设立了联合国大会、安全理事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托管委员会、国际法院和秘书处六大机构。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已有170多个国家加入了联合国。
“人民英雄”铁托
铁托为南斯拉夫各族人民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举世闻名的英雄。
1945年5月15日,南斯拉夫人民在铁托领导下主要依靠自己的武装斗争,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1941年4月6日,德国以35个师的兵力,侵入南斯拉夫。13日,首都贝尔格莱德沦陷。15日国王彼得二世及其政府逃亡国外,17日宣布投降。4月10日,南共中央决定成立军事委员会,由铁托任主席,担负起抗击德国法西斯的重任。
约瑟普·布罗兹·铁托,1892年5月25日生于奥匈帝国统治下的克罗地亚库姆罗韦茨村。那个地区历史上烽火连绵。16世纪,曾出现反民族压迫、反封建领主的农民领袖马蒂亚·古贝茨,深受农民拥护。起义失败后,他被戴上灼热的铁冠,五马分尸。这个故事对铁托影响很大。
铁托曾在奥匈帝国军队中服役,1915年,在喀尔巴阡山与俄军一次作战中,铁托负伤被俘。十月革命时在俄国鄂木斯克参加红色国际纵队。1920年参加南共,投身于工人运动,于1927年、1928年两度被捕。1934年3月获释,继续从事党的工作。这年12月,南共第四次代表大会上,铁托被选为党中央政治局委员。1935年初,他被派往莫斯科,在共产国际的巴尔干书记处工作,用假名瓦尔特。1936年,铁托任南共中央组织书记。他积极动员和组织志愿部队,援助西班牙人民反对佛朗哥独裁政权斗争。约有1500名南斯拉夫志愿人员,其中有560名共产党员,到达西班牙,参加国际纵队。1937年底起,任南共总书记。第二年,他回国进行党的改组工作。
1941年4月15日,南共中央散发《告南斯拉夫各族人民书》,号召全国人民为祖国的独立而斗争。5月初,党中央决定武装起义的方针。在6月22日,即希特勒进攻苏联的当天,南共中央政治局在首都郊区召开会议,并立即行动。6月27日,南斯拉夫建立起人民解放游击队最高指挥部,铁托任总司令。7月4日,南共中央通过了在全国各地展开武装斗争的决议。在7月起义中,塞尔维亚西部山区以乌日策为中心,建立了第一个解放区。9月初,以铁托为首的南共中央和人民游击司令部迁到这里。南共还在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组织领导游击队。
这时,希特勒为了消灭南共游击队,命令从法国前线调来的德军渡过萨瓦河向塞尔维亚西部和舒马迪亚解放区大举进攻。11月2日,正当游击队主力同德军作战时,南斯拉夫切特尼克伪军偷袭了乌日策。由于力量悬殊,游击队边打边转移。当时负责阻击的是三百多人的工人营,他们于29日在卡迪尼察山头顶住敌人的强攻,激战大半天,保护其他游击队撤出。而工人营全部牺牲。
紧接着,德军从塞尔维亚调到波斯尼亚,伙同意大利占领军和南斯拉夫的法西斯组织乌斯塔什分子,于1942年3月开始对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桑扎克和黑山游击队发动第二次攻势。游击队在严寒的雪地里与敌人周旋,突破了德军的包围圈,经过萨拉热窝城边,越过伊格曼山区,到达卡利诺维克周围的解放区,不久进入弗查镇。南共中央和游击队最高指挥部也来到这里,继续领导解放斗争和建立解放区人民政权的工作。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铁托和最高统帅部的成员转战各个解放区,指挥了七次大的战役。战争初期,物资奇缺,南共中央曾向苏联几度求援,都未实现。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南共领导的游击队两次印刷介绍中国红军长征的书籍,以鼓舞战士的士气。铁托亲临前线,与战士同甘共苦,身先士卒,英勇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