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02000000008

第8章 秦朝烽烟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先后翦灭六国,统一了东至大海,西并羌戎、南逾五岭、北越阴山、东北抵达辽东的辽阔地域,建立起一个以咸阳为首都,以华夏族为主体,包括有羌、戎、夷、狄、蛮、越等许多民族在内的****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全国范围内废除分封制,立郡县,建立了皇帝直接控制下的官僚行政机构。这种****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封建政治制度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秦始皇在经济和文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由丞相李斯主持文字的统一工作;将统一全国的度量衡标准,修筑直道、栈道以便交通,从而有利于统一国家的巩固。

秦朝对人民的租赋剥削十分严重。秦始皇及其继承者秦二世胡亥对农民的压迫极其残暴,无休无止地役使民力修建阿房宫、骊山陵墓、筑长城,使人民不堪重负。公元前209年爆发了以陈胜、吴广为首的农民起义。公元前206年,赵高杀死秦二世胡亥,立子婴为王。不久秦国即被刘邦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所灭。

秦统一为期短暂,共历二世,统治15年。当时的秦朝是世界上最大的一个国家。

秦始皇统一中国

秦王政灭六国后把全国定名为秦,国都定于咸阳(今陕西省咸阳市)。他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如再延用过去“王”的称号就不能显示成功,传之后世,便于群臣商议,更换名号。

李斯等人说:“过去五帝管理的地方,也不过一千里大。如今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大王比五帝强多了!古时有天皇、地皇、人皇,人皇最高贵。大王就称做人皇吧!”

秦王政对人皇还不满足,就将三皇中的“皇”字和五帝中的“帝”字加起来,称为皇帝。他认为秦朝从自己开始称帝,会二世、三世,至于万世永远传下去,于是便自称“始皇帝”,后来人们就称他为秦始皇了。

统一以后,天下应当如何治理?丞相王绾对秦始皇说:“六国诸侯刚刚被灭不久,原先的燕国、齐国、楚国离咱们的京城都很远,如果不在那里分封王侯,恐怕那些地方很难控制得住,您不如把几个皇子分封到那些地方去做王,协助陛下统治天下。”

廷尉李斯反对王绾分封的建议,他说:“当年周武王得到天下以后,曾经大封子弟功臣为诸侯,后来诸侯之间关系越来越疏远。如今陛下统一了天下,可以在全国设置郡县。子弟功臣多多赏赐些赋税钱财,不要分封诸侯,这样就容易控制啦!”

秦始皇决定采纳李斯的意见,他说:“以往天下苦战不休,都是因为分封诸侯王的缘故。现在天下安定了,再分封诸侯王,又将会种下战争的祸根。我认为廷尉的建议是对的。”于是秦始皇把天下划分为三十六郡,郡以下设县。每郡都由中央政府直接任命三个官长去治理,即郡守、郡尉和郡监。郡守是一郡最高的行政长官,统管一郡的重大事务。郡尉是管理治安的,全郡的军队由他统领。郡监执行监察方面的事情。

地方上的治理办法确定了,中央政府的组织机构也逐渐定型。秦始皇规定中央朝廷里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廷尉、治粟内史等几个重要的官职,协助皇帝治理国家。丞相设两个:左丞相和右丞相,都是皇帝的助手,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务;御史大夫负责掌管重要的文书监察;太尉主要掌管军队;廷尉掌管司法;治粟内史掌管租税收入和国家的财政开支。所有这些官员都归皇帝任免和调动,从国库里领取薪俸,一概不得世袭。

秦始皇建立的这一套封建****的政治体制,对后世的影响极大。后来各个封建王朝所实行的政治体制,大体上是在秦制的基础上逐步演变的。

战国时期,商业已经相当发达,货币的使用已经很普遍。但是各国货币的形状、大小、轻重都不相同,齐国的货币样子像刀,赵国的货币样子像铲;货币计算的单位也不一致。秦始皇规定:以后一律使用圆形方孔、每个重半两的铜钱,各国的旧货币全都作废,不许再在市面上流通。

原先六国的度量衡也是不统一的,尺寸、升斗、斤两等,也不大一样。在一个国家买一尺布,到另一个国家也许只能算八寸。在这个国家买一斗米,到那个国家就成了九升。度量衡这样乱,和一个统一国家的政权当然不相适应,对人们的生活也太不方便了。秦始皇下令规定了统一的度量衡,全国的尺寸、升斗斤两都得一律,这就克服了过去那种换算混乱的局面。

原先六国的车辆和道路也各不相同,车辆有大有小,道路有宽有窄。在统一的局面下,这样也显得太不方便了。于是秦始皇又下令,一要“车同轨”,二要修驰道。“车同轨”就是规定车轴上两个轮子间的距离,一律都定为六尺。修驰道就是修筑从京城咸阳到全国各个重要地方的大路。大路路面一律宽五十步(每步六尺),路的两旁每隔三丈种上一棵青松。修了这样的驰道,全国的交通就方便得多了,也便利了各地之间的文化往来与经济联系。

战国时期的文字也是不统一的。同一个字的写法不尽相同,形状各异,笔画有多有少。统一以后,这种情况对政策法令的推行和文化的传播,都是一大障碍。所以秦始皇又下了“书同文”的命令。“书同文”就是统一文字的意思,政府规定了一种叫做小篆的字体,作为全国统一使用的标准文字。后来又根据民间流行的字体,整理成一种比小篆更便于书写的字体,叫做隶书。隶书跟现在的楷书已经很接近了。

自从秦国兼并六国以后,中原地区比较平定。可是,匈奴人的骑兵却经常侵扰北部边境地区,严重地威胁着秦王朝的安全。秦始皇委派大将蒙恬,率领30万大军打败了匈奴,收复了河套地区。秦始皇决定采用修筑长城的办法,把匈奴骑兵永远隔离在边界的北面。秦始皇下令从各地征调了几十万民夫,让蒙恬担任总指挥,这一次修筑长城,除了要把原来燕、赵、秦三国北方的城墙连接起来,还要新造不少城墙。这样从西面的临洮到东面的辽东,连成一条万里长城。修筑万里长城,虽然耗费了大量财物,加重了劳动人民的负担,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确实起到了阻止匈奴南侵的积极作用。这座举世闻名的长城,成为我们中华民族古老悠久历史的象征。

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所实行的废分封设郡县,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等等,都是有利于加强全国统一、有利于社会经济文化进一步发展的。这是秦始皇的巨大功绩。

徐福入海求仙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他的一大嗜好就是求神访仙,寻求长生不死之药。于是秦朝的方士们,便迎合秦始皇的这种心理,向他索要钱财,或向海上,或向陆地去寻找仙药。

徐福,又叫徐市,是琅邪人,秦汉的方士。一年,秦始皇东巡到了琅邪,方士徐福向秦始皇上书说,海上有三座神山,是仙人居住的地方,希望能斋戒沐浴,带领童男童女前往求仙。秦始皇一听这个建议,正合自己的心思,所以欣然接受,于是下令徐福挑选童男童女几千人,到海中去寻找仙人。

徐福入海求仙,一去就是几年没有音讯,花了很多钱财,也没有找到仙药。就这么回去吧,肯定要受到秦始皇的惩罚;不回去吧,带去的财物已经用的差不多了。怎么办呢?徐福想出了一个主意,他回来对秦始皇说:“蓬莱的仙药是可以找到的,但是我们常常被大鲨鱼困扰,所以无法靠近仙药,希望皇上派出善于骑射的人一同前往,遇到大鲨鱼时就可以用弓箭射它。”

差不多就在这同时,秦始皇做了个梦,梦见与海神交战,海神的样子很像人。他请来占卜的博士,来给他圆梦。博士说:“海神本来是看不到的,它用大鱼蛟龙作侦探,现在皇上祭祀周到恭敬,却出现这种恶神,应当除掉它,然后真正的善神就可以找到了。”秦始皇一听跟徐福说的一样,便信以为真。于是命令徐福入海时携带捕大鱼的工具,亲自带着有机关的方弩去等候大鱼出来,以便射它。

徐福一行人从琅邪出发向北一直到荣成山,都始终没有遇到大鱼,到达芝罘的时候,遇见了大鱼,用弓弩射死了一条,接着他们又沿海继续向西进发。徐福这次入海,不是几年,而是一去不复返了。

徐福求仙求到哪里去了呢?有种种传说。有人说徐福覆舟而亡了,也有人说徐福去了美洲,而更多的人说徐福东渡去了日本。在我国古代史籍上,对徐福东渡也有一些记载,有不少日本人也是这样认为的。

当时东渡去日本有没有可能呢?回答是肯定的。徐福等人入海求三神山时,正是滨海一带商人企图打通与日本诸岛的商业通路的时候。山东沿海一带的商人,在战国时代就开始了海洋商业活动,在徐福等人入海之前,也许曾经有人到达过三岛,所以徐福等人才知道海外有三神山,因而引起他们寻求圣地的热望。到了秦代,这幻想中的海外世界却引起了一些人寻求东方天国的渴望,但要靠个人的力量渡海是很困难的,几乎不可想象,非常凑巧的是,秦始皇迷信鬼神,到处求神访仙,这正是一个机会,于是徐福等人以求仙问药的名义,在秦始皇的支持下,率领船队东航了。

徐福是怎样漂洋过海的呢?徐福本人是一个博学多才、善于文学辩才、通晓神仙方术的人,同时他还精通医药学、炼丹、观相、天文、气象、航海等。他率领一行几千人和足够的财货、五谷,以其熟练的航海技术和地理知识,带领庞大的船队,巧妙地利用海流的作用,比较顺利地到达了日本,在那里定居下来。

徐福渡海来到了日本,也把中国的文化传播到了日本,在10余年的时间里,徐福曾经3次带领大量人员东渡日本,最后留在了那里,他们把中国先进的农、工、科技与神道思想传播到了日本。对日本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日本也有不少关于徐福的传说,还有不少历史遗迹,如徐福登陆地、徐福祠、徐福墓、徐福从事农耕鱼猎地等。日本人还组织了徐福会,每年搞祭祀活动,可以说,徐福在日本几乎家喻户晓。

焚书坑儒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政治体制、统一度量衡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巩固了秦国的统治。但有不少读书人士喜欢谈论政事,话题往往触及秦朝的政治制度。公元前213年,丞相李斯借一些学者政见纷争之际,向秦始皇提出焚百家书、杜绝混乱思想的建议。

秦始皇觉得事情确实是这样,如果听任那些有旧思想的人到处宣扬旧制度,的确会妨碍他的统治。于是他决定接受李斯的建议,下令焚书。焚书的具体办法是:除了那些讲医药、占卜、种树一类的书以外,凡不是秦国史官所记的历史书,不是官家收藏而是民间所藏的《诗经》、《尚书》和诸子百家的书籍,在命令下达的三十天之内,都要缴到地方官那里去焚毁。以后还有偷偷谈论古书内容的,处死刑;借古论今攻击当前政治的,全家都要处死。官吏知情不告发的,判处同样的罪。

焚书的命令发布以后,各郡各县的官吏立即严格地遵照命令去执行,挨家挨户收缴书籍。在很短的时间内,秦国以外的历史书和记载着诸子百家学术思想的书籍,凡是收缴上来的,差不多全都烧光了。秦朝以前的许多历史事实和学术思想著作从此失传。这是秦始皇摧残中国文化的一大暴行。

秦始皇下令焚书,使得许多读书人都非常反感,不仅那些有旧思想的人反对秦始皇的暴行,连一些在朝廷里的博士,也都在暗地里议论,说秦始皇这样摧残文化,做得太过分了。

焚书的第二年,即公元前212年,有两个替秦始皇求不死药的方士侯生和卢生,偷偷地议论说:“秦始皇这个人,十分残暴,自信心太强。他专靠残酷的刑罚来统治天下,他对谁也不信任,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得由他自己亲自来决定。像他这样贪图权势的人,我们还是不要为他求仙药的好。”他们两个人偷偷地带着从秦始皇那里领来的钱财,逃走了。

秦始皇听说读书人在背后说他的坏话,侯生、卢生还居然逃走了,十分生气,决定要狠狠地惩治他们。于是秦始皇下了一道命令,叫御史大夫去查办那些在背后诽谤他的读书人。被抓去审问的人,受不了残酷的刑罚,为了给自己开脱,就一个一个的攀连其他的人,攀来攀去查出来有四百六十多个方士和儒生犯有嫌疑。秦始皇一怒之下,也不查证核实,就叫人在咸阳城外挖个大坑,把他们全都给活埋了。其实四百六十多人当中大多数人都是含冤死去的。

秦始皇焚书坑儒,目的是想统一思想,压制那些反对中央集权制的思想和言论,但是他的焚书,既毁灭了秦以前长期积累起来的文化财富;坑儒,又杀害了许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从此以后,秦朝宫廷里真正有学问的人大大减少,而那些专会欺上瞒下的奸贼如赵高之流,逐渐成了秦始皇身边的重要人物,秦朝开始走下坡路了。

指鹿为马

秦二世胡亥当了皇帝以后,便把赵高的官升为郎中令。赵高本是个中车府令的宦官,为人狡诈阴险。胡亥曾经拜赵高为老师,两人有师生之情;赵高又精通法律、法令的学问,胡亥便把治理国家大事的权力全部交给赵高,这正是赵高所日夜盼望的,他便利用这样的好机会胆大妄为起来。

首先,赵高要除掉和自己有仇的人。当年,秦始皇在世的时候,赵高曾经犯过法,秦始皇让蒙毅去审理赵高案子,蒙毅发现赵高犯的罪很重,应该杀头,便如实向秦始皇报告。秦始皇因为赵高是自己最喜爱的儿子胡亥的老师,又精通秦朝的法典,是个有用的人,便对赵高警告了一番,免去杀头的罪,仍然留在身边使用。现在,赵高等于掌握了生杀大权,完全可以造个罪名来杀掉蒙毅了。

蒙毅和蒙恬是亲弟兄,两人一文一武,是秦朝的几代老臣,赵高决定从杀蒙恬这条线索上顺藤摸瓜,把蒙毅也干掉。胡亥夺权后,假造秦始皇遗书,要公子扶苏和大将蒙恬自杀,公子扶苏立即自杀了,蒙恬还关在牢中,胡亥想饶了蒙恬,赵高却坚决说蒙恬要造反,不杀不行,胡亥便派人去杀了蒙恬。蒙恬一死,赵高又在秦二世胡亥面前说蒙毅的坏话,说蒙毅一直坚持要立扶苏为太子,现在对二世皇帝又很不满意,如果不及早除掉,将来又是大祸害,胡亥对赵高的话深信不疑,便同意由赵高去审理这件案子,赵高毫不费力地杀掉了蒙毅。

赵高接着又捏造了许多罪名,把那些平时和自己有仇的人一个个地治了罪,杀了头,又把胡亥隔离进了深宫,让胡亥成天和宫女们在一起饮酒玩乐,自己则主持了朝政大权。到这时候,朝廷中已经没有人能对赵高构成威胁了,唯一能对赵高不利的就是左丞相李斯了。在秦二世胡亥当皇帝这件事上,李斯也是主谋之一,而且李斯是秦朝的元老,李斯如果领头反对赵高的话,赵高将会非常危险,为了消除这个隐患,赵高决定对李斯下手。

这一天,赵高找到李斯,对李斯说:“现在二世皇帝成天玩乐,不理国家大事,我是个地位很低的宦官,没办法阻止他,可你是国家的重臣、老臣,你应该阻止他才是啊,不然怎么才能算作忠臣呢?”李斯不知道赵高是设陷阱害自己,认为赵高真是为国家大事着想,便说:“我怎么不想劝阻呢?只是没办法见到皇帝的面,叫我怎么劝阻呢?”赵高说:“这好办,我有办法,这几天你在家等着,一有机会我就派人去告诉你。”这时候正是陈胜、吴广起义军步步逼近的时候,李斯急于要和皇帝商量这件事情,便天天在家等候消息。

过了两天,赵高果然派人通知李斯说:“皇帝现在没事,赶快进宫去议事!”李斯慌忙穿好朝服,急急地赶进皇宫求见皇帝。而这时的皇帝胡亥正在玩得快活的时候,忽然听说丞相李斯求见,非常扫兴,胡亥不高兴地说:“叫他明天来!”李斯只好明天来,到了第二天,又被挡在宫门外进不去,李斯不敢再去,可赵高又派人催促赶快去议事,还是被挡了回来。秦二世很不高兴,觉得李斯在故意让自己难堪。

赵高见火候已到,对胡亥说:“李斯这样三番五次地跑,一定没安好心,他和他的大儿子李由想一同谋反,您千万要小心防备他!”

秦二世胡亥说:“谋反?这不大可能吧?”赵高连忙说:“怎么不可能?陈胜、吴广叛贼和李斯是邻县人,陈胜起兵,李斯大儿子李由就在那里当官,为什么不领兵出击?这肯定是串通好了的嘛!”胡亥觉得事情重大,决定先派人去调查一下李由的情况再说。

李斯几次进宫没见着皇帝,已觉得情况不妙,又听说派人去调查李由的情况了,知道自己上了赵高的当,便上书秦二世,指责赵高是奸臣,秦二世更加恼火,驳回李斯的奏章。

李斯见自己的奏章被驳回,心中着慌,便联络右丞相冯去疾,将军冯劫一道上书,请二世皇帝减缓刑法,罢修阿房宫,罢免赵高,这样便可阻止天下大乱局势的发展。秦二世看过奏章,更加愤怒,赵高又在旁边添油加醋,请将三人一起罢官论罪。秦二世立即下诏,将三人逮进狱中。

御林军去逮捕冯去疾、冯劫二人时,他俩认为这是奇耻大辱,古代以来刑不上大夫,自己是将相之官,怎能戴刑具、进监狱,便自杀了断,李斯还指望将来能有真相大白的那一天,便进牢服刑。赵高买通审案官员,先在牢中审讯,强迫李斯承认父子共同谋反,李斯大呼冤枉,只要李斯一喊冤,立即就有大棒劈头盖脸地往下打,把李斯打怕了,只好屈打成招。

审案官把李斯的供词送给二世看,二世很高兴,说幸亏赵高看得准,会办事,便把李斯定成死罪。又过了几天,派去调查李由的官员回来了,他先向赵高报告,说李由已经战死,死无对证,赵高又指示他造了个李由造反被杀的假情报,二世皇帝更加愤怒,下令将李斯全家一道处死,李斯本人受五刑而死(五刑是:先刺字,再割鼻子,再截断左右脚趾,再砍头,最后剁成肉泥)。

李斯死后,二世便任命赵高为丞相,赵高的权势更大了。为了进一步验证自己的威信,一天,赵高牵了一头鹿上殿,对二世胡亥说,送他一匹宝马,二世一看,原来是一头鹿,便笑着说:“明明是一头鹿,怎么说是马呢?”赵高坚持着说是马,二世问左右的人,要大家讲到是鹿还是马,有的人怕赵高,默不作声,有的人附和着说是马,也有几个人说是鹿,赵高记下了这几个说是鹿的人,几天后,把这些人一个个都杀掉了。从此后,朝廷中谁也不敢和赵高对着干了。

赵高耍一些阴谋诡计升官篡权可以,拯救秦王朝是不行的。农民起义军声势越来越大,刘邦领导的一支军队已攻下了武关。赵高怕胡亥知道了这个消息,会一怒之下杀了他的头,便想了一条毒计,杀死了二世皇帝胡亥。

赵高派自己的心腹杀了二世皇帝胡亥,怕大臣们不服,自己没敢即位当皇帝,而是把二世皇帝胡亥的侄儿子婴抬出来继承了皇位。

子婴知道赵高的为人,便找来心腹韩谈和两个儿子商议如何除掉赵高。他们商议好之后,便秘密准备起来。到了第五天早上,赵高率领众臣来到祖庙,准备迎立子婴继位。可是,左等不来,右等也不来。赵高便派人去请,不一会儿,那人回来禀报道:“公子说身体不舒服,不能前来。”赵高听了,怒气冲冲地说:“今天是什么日子,还要托故不动,看我亲自去请他。”说着便骑马去找子婴。下马入宫,看见子婴还伏在桌案上打盹儿,便气呼呼地斥责道:“公子今天要到庙堂祭祖登上皇位,为什么屡请不动?”话未说完,两旁闪出三个人来,持刀上前,骂了声:“你这乱臣贼子,还敢在此胡言!”赵高还没来得及答话,韩谈便手起刀落砍倒了他,子婴的两个儿子又连补几刀,结果了赵高的性命。

子婴杀了赵高,当下召集群臣入宫,历数了赵高的罪孽,夷灭了他的三族,并处死了杀害胡亥凶手闫乐等人。子婴告祭祖庙,登上皇位。

大泽乡起义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7月初,官府征集阳城(今河南方城)一带的数百名贫苦农民到渔阳(今北京密云县)戍边驻守,陈胜、吴广为屯长。陈胜,又名陈涉,阳城人;吴广,又名吴叔,阳夏人(今河南太康)。陈胜虽然出身苦寒,却是个胸怀大志的人。有一天,干活儿干得太累了,陈胜跟几个伙伴在田头歇息,并带头诉说着世道的不公和农民遭受的苦难。说着说着陈胜激动起来,他对周围的人说:“以后我们富贵起来,大家可别忘了今天的朋友。”而伙伴们觉得自己都穷得只能做苦役了,还谈什么富贵。陈胜的心思不被理解,便仰头长叹道:“唉,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陈胜、吴广被征集后与900个农民在两个校尉的押送下向目的地昼夜兼程地赶路。队伍行至蕲县大泽乡(今安徽宿县附近)的时候,天降起了滂沱大雨。大泽乡地处淮河支流,地势低洼,大雨淹没了道路,冲坏了桥梁,实在没有办法再继续前进。而且大雨根本没有要停下来的趋势,估计是无法按期到目的地渔阳了。

按照秦朝的法律,戍卒不按期报到,必被斩首。陈胜、吴广当时在队伍中被指派为屯长,他们为自己和整个队伍的命运商议起来。早有起义之心的陈胜在这事关生死的时候毅然说:“现在我们已不可能如期赶至渔阳,死路一条;逃走被抓回去,也不可能有活的希望。干脆不如造反,最多也就是死。与其等死,还不如拼一回命去争夺天下呢。”吴广没有表示反对,但他问:“你有没有想过怎么个造反法儿?”陈胜平日里是个关心国事的人,对于政治形势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他心中有数地说:“天下的百姓吃秦朝统治的苦已很久了。听说秦二世杀害了哥哥公子扶苏,才当上了皇帝,十分不得人心。都传扶苏是个贤德的人,另外楚将项燕数有战功,并且爱惜士卒,现在不知他的生死,但人民很想念他。不如我们以扶苏和项燕作号召,发动起义,必然得到天下的响应。”这一番分析是很有道理的。各地酝酿已久的造反实际上都在等待着一个真正的有魄力的领头人。

两个人密议之后开始了行动。当时的人们思想很迷信,想要把他们煽动起来,还要用一些装神弄鬼的办法,取得群众的信任,树立领导者的威望。

陈胜和吴广用朱砂在帛条上写下“陈胜王”三个字,然后把帛条藏入一条鱼的肚子里。第二天戍卒买鱼烹食,剖开鱼腹时看到了帛条和上面的红字,大为惊讶。难道陈胜是真命天子吗?大家开始议论起来。晚上,吴广暗地里躲进附近的草丛中,点起灯笼。人们以为是鬼火在忽明忽暗地闪烁着,耳边又传来吴广装的狐狸的叫声:“大楚兴,陈胜王。”这场面一下子传开了,人们在惊讶之余更加觉得陈胜不是个凡人。

陈胜的威望借着这种带着迷信色彩的办法一下子树立起来。当然,这和他以及吴广做屯长、会办事、得人心大有关系。“鱼腹丹书”和“篝火狐鸣”之后,二人已经在人们心目中成了能干大事的领袖。

一天,吴广趁押送队伍的将尉喝醉的机会,故意扬言说要逃走。将尉气极之下先是鞭打吴广,而后又拔出剑来要杀他。吴广平素人缘非常好,大家看到他要被辱杀,再也呆不住了。一群人拥上去,帮助吴广反抗。吴广借势夺剑杀死了将尉。一霎时群情激愤,趁机把另一个将尉也干掉了。

陈胜看到时机已成熟,便召集大伙儿到一起并站出来慷慨陈词:“弟兄们!咱们遇到大雨,不能按期到渔阳去了。误期是要被砍头的。即便是苟且活命,戍边的人到头来十个有七个也是死路一条。反正都是死,大丈夫不死则已,死就是死出个名堂!那些王侯将相,难道天生就该压迫咱们吗?”陈胜的话得到了大家的齐声赞同。陈胜、吴广看到这个局面,决定立即起义。他们上山砍伐树木、竹竿作武器,垒起一个平台作誓师之地,还做了一面红旗,在上面绣上一个巨大的“楚”字。

义军决定以“大楚”为号,推举陈胜为将军,吴广为都尉。义军的红旗在风中飘展着,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的烈火,就在大泽乡燃烧起来。

陈胜、吴广起义爆发后,很快攻占了大泽乡和蕲县,并继续挺进,连攻数城。许多穷苦的老百姓纷纷加入进来,起义军发展迅猛,很快成为一支兵车六七百乘,人数万余的强大队伍。占领了陈县以后,陈胜召集三老豪杰会议。陈胜自立为王,国号“张楚”,就是要张大楚国的意思。从此陈县便成为起义军的根据地。

陈胜起义军的胜利,巨大地鼓舞了那些想革命的人们。分散于各地的起义军与陈胜、吴广遥相呼应,革命的烽火迅速蔓延到全中国大部分地区,类似数千人的聚众起义在各地不可计数。以往分散的革命力量,以陈胜、吴广起义为中心,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反秦的洪流。各地的起义军对咸阳形成包围之势。

这时候有一些在秦朝****下不得志的地主分子和六国的旧贵族也参加了农民起义军。他们的加入一度对起义军扩大声势、加强攻打秦朝的力量起了积极的作用,但同时也使战争的形势越来越复杂。

陈胜起义军在陈县设立政权后,兵分三路向秦都咸阳进攻。一路攻打荥阳,由吴广率领;一路正面攻打咸阳,由周文统率,是起义军的主力部分;一路攻打南阳,准备从侧翼进军咸阳。各路人马一开始胜利前进,其中周文所率起义军势如破竹,一度攻到了距咸阳只有百里的地方。

然而,起义军却在这种形势下,从胜利走向了失败。先是周文的部队遭到了秦军几十万武装的反扑。周文是楚国项燕的旧将,虽然勇敢,但他的队伍都是临时组织起来的,毕竟没有打硬仗的经验,他们深入秦朝统治中心地区而无后援,陷入极大的被动。再加上其中的六国旧宗室贵族各有异心,从中捣乱,牵制了起义军的力量。最后,周文的部队被秦将章邯打败,周文自杀。

吴广一路一时间攻不下荥阳,内部发生分裂。吴广被部下田所杀。接着田与章邯交战,兵败身死。

陈胜只有很少的兵力据守陈县。陈胜自称王后,骄奢之气日重,许多与他共患难的朋友都离开了他,这为他日后的失败埋下了重重的伏笔。当章邯的部队大举进攻陈县时,陈胜还是带领人数不多的兵马进行了顽强的抵抗,终因寡不敌众,又无外援而步步后退。当退到下城父(今安徽涡阳县附近)时,陈胜竟被他的车夫叛徒庄贾给暗杀了。

随着农民主力军的失败和农民领袖的牺牲,农民起义转入了低潮。虽然陈胜死后还有一些旧将如吕臣组织“苍头军”继续坚持战斗,但终究没有成大气候。

陈胜、吴广起义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它既有领袖人物自身的原因,也有农民起义缺乏经验的弱点,更有六国贵族从内部对起义军力量的耗损和分裂等多方面因素。但陈胜、吴广起义毕竟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第一次全国性的农民战争,它充分反映了人民反抗残暴的勇气和能力,使统治阶级不得不对民众有所顾忌,采取一些相对缓和的政治措施。

项氏率子弟兵抗秦

项羽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苏宿迁县西南)人。项氏世世代代为楚将,被楚国封在项地,因而姓了项。项羽从小死了父亲,跟着叔父项梁生活。他是在国破家亡的仇恨和痛苦中长大成人的,所以他小小年纪就立下了洗雪家仇国恨的决心。

项羽小时候,家里送他去读书。可是他学了好几年也无什么长进。文的不行,家里又送他去学武。可是他虽然力气大,还是不专心。他的叔父十分生气,责备他说:“像你这样,学文不成,学武不就,到底打算干什么!”小项羽倔强地一扬头,道:“我又不想给秦朝去当刀笔吏,字写得好又有什么用?至于剑术吗,用处也不大。”“我要学那种能够横扫千军万马的大本领!”项梁听了,不但不生气,反而高兴起来。于是便向项羽讲起用兵布阵的兵法来。项羽一开始学得还很起劲,可是略知大意之后,便不肯往深处钻研了。

有一年,项梁在家乡一怒之下杀了人,只好带着项羽逃离故土,到处避难,这样,他们叔侄就来到了会稽郡的吴中。吴中过去是楚国的领土,本地的豪门大户对项家本来很景仰,现在听说项梁来了,都纷纷前来拜访。项梁又喜欢结交四方豪杰,很得本地豪强和百姓的拥戴,就是地方官也要敬他几分。

秦始皇巡游路过吴中,百姓们都好奇地挤在路边上,想亲眼看看这个暴虐的皇帝究竟是个什么模样。这时,远处黄土腾空,隐隐传来隆隆车轮声和嗒嗒马蹄声。步兵马队拥满了驰道两侧,旌旗蔽日,戈戟耀眼,秦始皇的车驾过来了。站在驰道两旁的百姓,都屏住气息,哪里不敢吭声。唯独站在人群中的项羽,一点也不害怕,看着这暴虐的皇帝,想起了国恨家仇,不仅脱口说道:“哼!我倒可以取而代之!”项羽话音未落,叔父急忙将他嘴捂住,一把将项羽拉出人群,匆匆忙忙溜走了。

回到家中,项羽埋怨叔父说:“平日你总是督促我习练武艺,学习兵法。让我念念不忘报仇雪恨。今天您怎么这样胆小怕事呢?”项梁一听,心中暗喜,免不了教训他说:“我们图的是翻天覆地的大事业,心急气躁是干不成的。要成大事,就要等待时机。时间一到,我们就要动如脱兔!”

时机没用多久就到了。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大泽乡举义的消息,很快地传遍了吴中六国的旧地。项梁叔侄听到这个消息,万分激动,便加紧了起兵的准备工作。他们明白,要想起兵,必须首先把驻守吴县的会稽郡守殷通除掉。

这年九月,会稽郡守突然派人把项梁请到官府里,同他悄声商议道:“江西一带的郡县已经全造反了,我看秦朝已到灭亡的时候了。常言道:‘先发制人,后发受制于人。’我想赶快起兵,扩大势力,打下一块地盘,我当首领,请你当将军,为我带兵,你看怎么样?”

项梁听了,觉得正是时机,他假意说道:“蒙您抬爱,我哪能不效力呢?可惜我只有个将门之后的虚名,您要起兵,最好把原来楚国的大将桓楚请来。可是听说楚国灭亡之后,桓楚逃亡在外,我侄儿项籍大概知道他的隐身之处,您看是不是把项籍召来问问?”

郡守说:“既然你侄儿知道桓楚的行踪,那就请他走一趟,去请桓楚。”项梁答应了,走出官府,找来项羽,说了自己的打算,然后让项羽带着佩剑,随他去见郡守殷通。项氏叔侄来到殷通跟前时,项羽飞跨一步,抽出佩剑,只见寒光一闪,殷通便人头落地。项梁提起郡守的人头,摘下他的印授,佩在自己身上。这时府中大乱,卫兵们各持兵器,一拥而上,项羽见拥上来不过百八十人,他大吼一声,如同睛天霹雳,接着挥起宝剑,一口气砍倒几十人。侥幸未死的,被项羽如同下山猛虎一样的气势,吓得丢魂落魄,跪地求饶。

项梁拿到了郡守的兵权,首先到附近属县选拔了八千多精兵,然后安排手下的宾客和吴中的豪杰充任校尉、侯、司马等各级武官,并任命项羽为副将,协助自己率领八千子弟兵,征占各县,稳定住江东的局势。

到了这年冬天,陈胜伐秦的主力军被秦将章邯击败,大将国文自尽,副王吴广被害。北方割据称王的武臣等人,只顾自己抢夺地盘,拒不发兵援救。陈胜手下的将领召平,听到这个消息,决定说服江东项梁这支义军西进抗秦,援救张楚政权。

项梁早就有此打算,便很高兴地同意了召平的建议,立刻率领江东八千子弟兵,渡过长江,向西方前线挺进。各路义军纷纷前来投靠,使这支部队迅速扩大到六七万人。

不久,陈王被害的消息证实了。张楚政权失去了首领,严重地影响着楚地反秦的斗争形势。项梁当机立断,决定召集楚地各路义军首领在萍县开会,拥立新领袖。参加大会的义军首领中有一位杰出的人物,他就是沛公刘邦。

刘邦斩蛇举义

刘邦,字季,秦朝泗水郡沛县丰邑(今江苏沛县)人。公元前256年出生于沛县丰邑中阳里一农民家庭。其父刘太公,勤劳朴实,忠厚老实,颇受乡里人尊重。其母为家庭妇女。

刘邦生就身材高大,体格强壮,相貌堂堂。他自幼游手好闲、整日东游西逛,不事生产作业。然而,他却生性宽厚仁慈,待人大度豪爽,专好结交天下豪杰,在乡邻中小有名气。因其待人热情,被乡人推选为泗水亭长,负责维护地方治安、捉拿盗贼。刘邦任亭长后,与沛县衙署主吏萧何、狱掾曹参以及夏侯婴等人来往密切,结为至交,常聚一处饮酒交谈,议论天下大事。

刘邦任亭长后不久,奉命押送一批民夫到秦国都咸阳去修建骊山陵墓,进入咸阳后,恰逢秦始皇出巡,刘邦站在街头,望着秦始皇盛大威严的仪仗行列,不禁深有感触,长长地叹息说:“唉!大丈夫应当如此才威风啊!”站在刘邦左右的人们,闻听此言,感到此人与众不同。

沛县城郊有一富户吕公,家有钱财万贯,原籍山东单父,因躲避仇家,携妻子女儿来沛县居住。一日,吕公大摆筵席,款待地方官吏富豪。刘邦也来赴宴。吕公见刘邦美须飘洒,气度不凡。便有了将女儿吕雉嫁与刘邦的意思。刘邦与吕雉成亲后,仍旧担任亭长,空闲之时,常返回家中帮助妻子料理农活,夫妻恩爱,几年间先后生下一男孩和一女孩,一家人生活倒也和美。然而好景不长,刘邦再次接到上方指令,命他押送一批刑徒往骊山服役。刘邦心中虽是不满,却又不能抗命不遵,只得依依不舍地告别了妻子儿女,启程上路。

当时正值盛夏,骄阳当空,遍地似火。沛县至骊山路途遥远,行走艰难。刘邦押送大队刑徒餐风露宿、兼程赶路,唯恐误了期限。众人疲惫不堪,怨声四起,沿途之中多有刑徒逃亡,刘邦心中也十分郁闷。

这天夜晚,夜色昏暗。刘邦心事重重,独自一人坐在篝火旁饮酒解愁。他一边喝着闷酒,一边望着蜷缩在篝火四周的刑徒们暗中思索,刑徒们逃亡日众,人数已不足额,如此下去,不出数日,刑徒们便会逃亡一空,待到了骊山,该怎样向官府交待。依当时秦朝法律,遣送刑徒抵达目的地时,刑徒人数不得缺少,否则将依法治罪。想到这里,刘邦不由得眉头紧锁,止不住长吁短叹。不知不觉之中已然半醉了。终于刘邦下了决心,他将周围沉睡的刑徒们唤醒,对他们说:“诸位,我知道你们都不愿到骊山服刑,每人都盘算着逃走,与其如此,索性我现在就放了你们,大家各自逃生去吧!我从此也要远走他乡了。”说罢便将刑徒们一一释放。刑徒们见此情景,感激涕零,纷纷拜倒在刘邦脚下感谢救命之恩。刑徒们中有十几位壮士,见刘邦如此仗义,敢作敢为,心中钦佩,不肯离去,愿与刘邦一同逃亡。

刘邦带领留下来的十几位壮士高一脚低一脚地在黑暗中行进。进入一片沼泽地时,走在前面的一位壮士突然高声惊叫着退了回来,惊慌失措地说:“前边有一条大蛇挡住了去路,我们退回去吧!”刘邦此时酒意正浓,闻听此言,不由勃然大怒道:“壮士行路,何惧虫蛇!”说罢,抽出随身佩带的长剑,趁着酒性冲上前去。借着朦胧的月色,果见一条巨大的白蛇昂头吐舌横卧在路中,刘邦大喝一声,奋力挥剑斩去,顿时血花飞溅,白蛇分为两段。站在后面的壮士们见刘邦如此勇敢,对他愈加钦佩了。

事后忠于刘邦的人士将他斩蛇之事加入迷信色彩,加工改编为一段神话故事,说刘邦斩杀白蛇离去之后,有人经过斩蛇地点,见一白发苍苍的老妇人坐在死去的白蛇旁,于黑暗中失声痛哭。行路人问老妇人为何哭泣。老妇人说,有人杀死了我的儿子,故此哭泣。行路人又问:“你的儿子为何人所杀?”老妇人回答说:“我儿子乃白帝之子,化作一条白蛇横挡在路中。如今被赤帝之子斩杀,我如何不痛苦哭泣呢?”老妇人说罢突然消失不见了。这个故事传入刘邦耳中,他表面不动声色,心中却暗暗欣喜。众人却认为刘邦乃赤帝之子下凡的真龙天子,对其愈加敬畏。

此后,刘邦率众人藏匿在芒、砀山中,那里山高林密、杂草丛生,刘邦与众人借山泽岩石隐身,防备官府的搜捕。不久在刘邦身边便聚集了数百人。

秦二世元年(前209)7月,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天下响应,各地民众纷纷杀掉秦官吏响应起义。同年9月,刘邦在萧何、曹参等人拥戴下聚众起义,杀死秦沛县县令,占领县城,刘帮被起义民众拥立为县令,尊称他为“沛公”。此时,刘邦年已48岁了。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清晨,沛公刘邦在沛县县衙大堂举行了隆重的起兵仪式。他依照“赤帝之子斩白帝之子”的传说,以赤帝之子自居,命人制作了大批红色旗帜,上绣“刘”字,作为本军军旗,并派萧何、曹参等人分头招兵买马,起义军迅速扩展到二三千人。刘邦仍感兵力不足,便率部投奔另一支起义军首领项梁。项梁拨给刘邦人马5000、小将10员。此后,刘邦与项梁及其他起义军相互配合、协同作战,逐渐成为起义军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张良得兵书

张良,字子房,战国末期韩国人。他的祖父和父亲相韩,辅佐五代韩王,也称“五世相韩”。

秦灭韩以后,年轻的张良为报国恨家仇,变卖了家产,征求刺客,准备刺杀秦始皇。后来,他交上一个朋友,是个大力士。那个大力士使用的大铁椎,足足有120斤重。两个人商量好,准备在秦始皇出外巡游的时候刺杀他。

秦始皇灭了六国之后,害怕六国留下来的旧贵族起来反抗他,就下令把天下12万户豪富人家一律搬迁到咸阳来住,认为这样容易管住他们。他还常常到各地巡视,一来祭祀名山大川,要大臣们把颂扬他的话刻在山石上,好让后代的人都知道他的功绩,二来显示自己的威武,也叫六国贵族敬畏他。

公元前218年春天,秦始皇带领大队人马出去巡游。到博浪沙,车正在缓缓行进的时候,突然“哗喇喇”一声响,飞来个大铁椎,把秦始皇座车后面的副车打得粉碎。全部车队一下子都停下来,武士们到处搜查,刺客已经逃走了。秦始皇又下令,在全国进行一次大搜查,足足搜查了十多天,也没有查到。

原来,这是张良和他的朋友,探听到秦始皇巡游要经过博浪沙,就预先在那里找个隐蔽的地方埋伏起来。秦始皇的车队经过,大力士就把铁椎砸过去。可惜这一椎砸得不准,只砸碎了一辆副车。

张良刺杀秦始皇失败以后,便隐姓埋名,一直逃到了下邳,总算躲过了秦朝官吏的搜查。他就在下邳住了下来。

有一天,张良一个人出去散步,走到一座大桥上,看见一个老头,身穿一件土黄色大衫,坐在桥头上。他一见张良过来,有意无意地把脚往回一缩,他的一只鞋子却掉到桥下去了。

老头儿转过头来,很不客气地对张良说:“小伙子,下去把我的鞋子捡上来。”张良听了很生气,真想动手揍他一顿。可是再一看,人家毕竟是个老人,就忍住了气,走到桥下捡起那只鞋子,上来递给老头儿。谁料想这老头儿连接也不接,只是把脚一伸,说:“给我穿上。”

张良想了想,既然已经把鞋给捡上来了,干脆好人做到底,就跪在地上恭恭敬敬地拿鞋给老人穿上。那老头儿这才微微一笑,连声谢谢也没说,站起来走了。张良觉得这老头有点奇怪,便跟在老头儿身后,想看他往哪儿去。

老头儿走了里把地,才转过身来,对张良说:“小伙子不错呀,我倒乐意教导教导你。过五天,天一亮,你到桥上再来见我吧。”张良听他口气,知道是个有学问的人,便连忙行了跪拜之礼,答应:“好,好!”

到了第五天,张良一大早就起来赶到桥上去,谁知老头儿已经先到了。老头儿生气地对张良说:“你跟老人家约会,就该早一点儿来,怎么能叫我等你呢!”张良只好认错。那老头说:“去吧,再过五天,早一点来。”说完就走了。

又过了五天,张良一听见鸡叫,就跑到大桥那边,他还没走上桥,就见老头儿已站在桥上。老头儿看了张良一眼说:“过五天再来吧。”

张良吸取了前两次的教训。到了第四天半夜,就赶到桥上,静静地等着天亮。过了一会儿,只见那个老头儿一步一步地走过来。他一见张良,露出慈祥的笑容说:“这样才对呢!”说罢,从袖里掏出一部书来交给张良,说:“回去好好地读,将来可以给国家出点力。”

等到天亮,张良趁着晨光,拿出书来一看,原来是部周朝初年太公望编的《兵法》。从那时起,他就刻苦钻研兵法等待机会报仇。

不久,各路义军纷纷扯旗造反,张良见时机已到,便结交豪士,拉起了队伍。

张良见着刘邦,经几句交谈,觉得刘邦大度识人,敬他如主人一般。刘邦也认为张良有满腹韬略,把他当老师一样看待。肖何见二人如此投机,便劝他们投奔项梁,共图大业。刘邦和张良率领人马,往薛城投奔项梁。项梁闻报,亲带众将迎出城外。

楚怀王听从项梁的意见,封项梁为武信君,英布为当阳君,项羽为大将军,加封为鲁公,其他人也各有封赏,只有刘邦仍封为沛公。分封完了,各路诸侯连夜商议灭秦之事。张良趁此机会,打算恢复韩国。项梁采纳了张良的建议,让他找到韩国公子韩成,立为韩王,同时封张良为韩司徒,拨给他两千人马,令其攻略韩地。张良拜别项梁与沛公,领兵而去。

张良拜别以后,寻到韩王成,经略韩国旧地,建立了韩国,韩王成封张良为相。领兵在颖川郡一带打击秦军。听到沛公路过此地,便特来辅助他攻击咸阳。他跟随刘邦,为其出谋划策,为灭秦战项羽立下大功。西汉建立以后,刘邦封他为留侯,称赞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十分敬重他。

破釜沉舟

公元前208年,项梁、项羽率八千子弟兵渡江。渡江之后,东阳起义军首领陈婴率军2万人来归附;渡淮河后英布等首领也率所属起义军前来归附,项梁人马一时达六七万人,成为当时反秦起义军主力。

项梁大军一路顺风,连战连捷,进入山东薛城。这时,陈胜、吴广等起义军领袖牺牲的消息已被证实,项梁便召集各路起义军首领会议,决定拥立旧楚国怀王孙心为王,仍用楚怀王名号,以统一号令天下各路起义军。会议之后,项梁统帅大军先后在东阿、定陶等地多次击败秦军。接连不断的胜利使项梁产生了严重的骄傲轻敌情绪,放松了对秦军的警戒。秦将章邯利用项梁疏于戒备的缺点,在增援部队的支持下,夜袭起义军大营,起义军损失惨重,项梁战死。

项羽当时正在进攻陈留,闻听项梁死讯,8000子弟兵一时放声痛哭,项羽强忍悲痛,与刘邦等起义军首领立即退兵彭城,保卫楚怀王,伺机再起。

章邯击败项梁军后,认为楚军主力已被歼灭,项羽等人已不足为虑,便渡黄河北上,向赵国发起进攻,并汇合秦将王离、涉间等部队将赵王歇、大将陈余等人包围在巨鹿,形势危急,赵王歇派出使臣向楚怀王求救。

楚怀王任命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出兵救赵,同时派刘邦率军向西进攻秦国,并当众约定:谁先入关中,谁为关中王。公元前207年,宋义率军向赵国进发。行至河南安阳后,便按兵不动,停留长达46日。项羽对宋义说:“秦军将赵王歇包围在巨鹿,我们应迅速渡过漳河救赵,与赵军内外夹攻,必大破秦军。”宋义笑道:“披甲持刀,冲锋陷阵,我不及你。然而运筹帷幄、设计划谋,你不如我。此时秦军正倾全力攻赵,无论胜负,都将疲惫不堪,我们便可趁其疲惫,大破秦军。依我之计,不如先让秦赵两军拼死决战,待两败俱伤,我们坐收渔人之利。”说罢,宋义下令:全军上下将士,势如猛虎者、贪狠如狼者、倔强不服从军令者,一律斩首!这一命令显然是针对项羽的。

宋义为拉拢齐国,把自己的儿子派往齐国担任相国,亲自率兵护送到无盐,并在当地大摆筵席,遍请宾客。当时天气寒冷,滂沱大雨,连绵不断。士兵们都浸泡在雨水中,又饿又冷,怨声四起。

项羽对将士们说:“我们本应合力攻秦救赵,但上将军却按兵不动。现军中粮草已尽,大家都只能以豆菜充饥,可宋义却大会宾客、饮酒作乐,而不肯渡河打败秦军,从赵国取得粮草,不肯和赵国合力攻秦,却想坐收渔利。一旦赵国被攻破,秦军将更强,还有什么疲惫之机可乘?现在楚怀王将国内军队全数交给上将军一人独掌,不仅是为了救赵,也是为了灭秦,国家安危在此一举。但宋义却不顾及国家,不体恤士卒,而竟徇私情,派自己的儿子去齐国担任相国,这决不是能够安邦安国的臣子。”

次日清晨,项羽利用朝会宋义之机,进入大帐砍杀了宋义。随后在军中发布命令说:“宋义暗中与齐国勾结,阴谋反叛楚国,我奉楚怀王密令将其处死。”军中将领都惧怕项羽,无人敢提出异议,大家都说:“率先拥立楚怀王的是项将军一家,如今将军诛杀宋义这个乱臣贼子,有大功。”纷纷表示愿听从项羽指挥。

项羽杀死宋义的消息传到楚国,举国震惊,楚怀王接到报告后,便命项羽为上将军,统率全军救赵。

项羽接过指挥权后,立即出兵。他首先派大将英布等率两万人马先渡过漳河,直扑巨鹿。英布等人与秦军交战数日,双方互有胜负。项羽于是率领大军全部渡过漳河。渡河之后,项羽突然下令,将渡河船只全部凿沉,把做饭用的铁锅和瓦甑(音zèn)全部砸碎,把营舍全部焚毁,每人只准带3天的口粮,用以向士兵表示此战不胜即死亡的决心,全军将士明白已无退路,只有死战才可生还,个个精神大振,准备与秦军决一死战。

大战前夕,项羽与谋士范增商议进攻策略,认为巨鹿已被包围一年,城内粮草将尽,危在旦夕,应先解除巨鹿之围,然后集中兵力对付秦军主力章邯。随后,项羽率全军兵分三路杀向巨鹿,将围困巨鹿的秦将王离部队包围。楚军因无退路,只能死战,所以将帅士兵个个勇猛作战,无不以一当十,冲杀声惊天动地,以雷霆万钧的气势冲向秦军。秦军将人马分成9路,布成严密的战阵,拼力抵抗,但在楚军排山倒海般的凶猛攻势下,土崩瓦解,全线溃退。在3天中,楚军与秦军大战9次,击败秦军9路兵马,九战九捷,大破秦军于巨鹿之野,斩杀秦将苏角、生擒大将王离,秦将涉间进退无路,引火****而死,章邯所率秦军主力也被击溃。

当楚军与秦军大战时,前来援救巨鹿的齐、燕等诸侯国军队都不敢参战,他们躲在高高的壁垒上观战。楚军将士凶猛无比的战斗精神、惊心动魄的大厮杀场面、山崩海啸般的喊杀之声,诸侯国军队即使在壁上观望,也都惊骇万分,肝胆俱裂。

项羽大败秦军之后,在驻地召见各路诸侯将领。他们刚一进人营门,就都跪在地上,膝行前进,一个个战战兢兢,不敢抬头仰视项羽。项羽从此威震天下,作了诸侯上将军,所有诸侯军队都统归项羽麾下,他成为反秦斗争中叱咤风云的英雄的领袖。

巨鹿大战后,项羽乘胜追击,在污水上再次大破秦军。秦将章邯走投无路,于7月间率剩余秦军20余万人向项羽投降。项羽领导的反秦起义军主力获得了全歼秦军主力部队的重大胜利,从而为整个灭秦战争奠定了胜利的基础,为刘邦军顺利进攻关中,攻取秦都咸阳创造了有利条件。

鸿门宴

巨鹿大战后,项羽率各诸侯大军浩浩荡荡向关中地区挺进。行至安城附近,恐秦军降卒不服,就将20余万降卒全部坑杀,随后进军函谷关。

而刘邦军纪严明,“所过勿得掠虏”,又采取了收买秦将的方针,很快瓦解了秦军,没有遇到大的抵抗,就攻下咸阳。秦王子婴投降,秦朝灭亡。

刘邦的大军浩浩荡荡地开进了秦朝的京都咸阳城。许多将士认为多年征战,如今总算胜利了,可该享享福了。他们纷纷到皇宫里争抢财宝。这时,刘邦在将士们的陪同下,来到豪华的阿房宫。他看到这富丽堂皇的宫殿,价值连城的珍宝,粉面桃腮的宫娥彩女,越看越不想离开,竟迷迷糊糊地躺在寝宫的床上。

这时部将樊哙闯进来说:“沛公,强大的秦王朝,就是因为贪恋这些奢侈豪华的东西才灭亡了,您还是赶快回到军营去吧!”

刘邦听了这些话,不耐烦地说:“你别罗嗦了,让我在这儿歇歇吧!”恰巧张良也来到这里,就劝解刘邦说:“樊将军说得很好,应该以天下大事为重。六国的军队正在向咸阳逼进,可千万大意不得呀!”刘邦一向是很敬重张良的,听了他的话,猛然醒悟,立刻从床上跳起来,吩咐部下查封了皇宫的府库,带领将士回到了军营灞上。

刘邦回到灞上以后,为了争取人心,就把咸阳附近各县的父老和有名望的人们召集在一起,对他们说:“我来这里是为了解除你们痛苦的。现在我只和大家约法三章:杀人的偿命;伤人的办罪;偷盗的严惩。除此以外,秦国的一切法律禁令一概废除。”刘邦的“约法三章”,得到了关中百姓的称赞和拥护。

项羽率领大军向西推进。他仗着盛势,一路上没有遇到抵抗,很快地就到达了通往关中的函谷关。谁料关门紧闭,守关的将士说:“我们奉沛公的命令,不论哪一路军队,都不准进关!”项羽一听,非常气恼,一怒之下,便命令猛将英布攻城。项羽进关后,一直向西挺进。当他的军队开到鸿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的时候,天色已晚,只好暂时住下。

项羽安下营寨,当晚就召集各位将领商议,准备明天攻打刘邦。项羽的军师范增鼓励项羽说:“大家都知道,刘邦当年在山东的时候,贪财好色。可进入关中后,不贪财物,不占妇女,看来志向不小啊!应赶快趁他未站稳脚,把他除掉,以免后患。”项羽点头称是,便派自己的叔父项伯去探听刘邦的动静。

项伯与刘邦手下的谋士张良交谊很深。知道了项羽明天要出兵讨伐刘邦,担心张良的安全,就连夜溜进刘邦的军营,先找到张良,急忙对他说:“明天项羽就要率大军打过来了,你们不是他的对手。你赶快跟我一起逃走吧。”

张良说:“我奉了韩王的命令来送沛公,现在沛公有难,自己逃走,天下人会笑我不义。我一定要把这事告诉沛公。”张良让项伯在帐中等候,自己去见刘邦。他们经过一阵商讨,才想出让项伯劝阻项羽的主意。

于是,张良把项伯请进刘邦的大帐,摆上酒席,热情接待。酒至半酣,刘邦做出诚恳的样子说:“我进关以来,大事小情都未擅自作主。哪里敢抵御将军呢?望兄长务必在项将军面前代为解释明白。”又说明天一早,亲自去向项羽赔罪,请项伯到时多多关照。

项伯听信了刘邦的,连夜赶回本营去见项羽,把刘邦的一席话原原本本地给项羽说了一遍,劝项羽不要打刘邦,并建议项羽趁明天刘邦亲自见他的时候,以礼相待,友好地招待他。

第二天一清早,刘邦带着张良、樊哙和一百多个随从,到了鸿门见项羽。守卫的将士只准刘邦带张良一人进帐,其他人都被挡在外边。刘邦见了项羽,恭恭敬敬地行了拜见之礼,并十分虔诚地说:“我与将军合力攻秦,没想到我能先入关,这也都是依仗将军的虎威。我日夜盼望将军到来,今天才有幸见到将军。听说有人在中间挑拨将军和我的关系,使将军生气,真是出人意料。”项羽是个粗放豪爽、有勇少谋的人,听了刘邦的话,心头的怒火早就烟消云散了。

项羽设宴招待刘邦。宴会上,项羽和项伯坐在主位,亚父范增坐在旁边作陪。项羽举杯祝酒,席间,范增一再丢眼神示意,要项羽杀掉刘邦,项羽却只顾饮酒说话,不予理睬。范增实在忍不住了,便找个借口,到外面找到了项羽的堂弟项庄,要他进帐,佯装舞剑,伺机杀死刘邦。

项庄听了范增的,立刻来到席间,首先给刘邦斟酒祝福,然后征得项羽的同意,便舞起剑来,寒光闪闪,不断向刘邦靠近。张良见这情形,急用眼色示意项伯,项伯马上站起来,对项羽说了一声,便拔剑与项庄对舞起来。

一个要刺杀,一个要保护,刘邦全看在眼里,惊慌万分。

张良一看形势十分紧张,便悄悄溜到营门外,找到樊哙,说明了帐里的危急情况。樊哙听了,右手提着剑,左手抱着盾牌,闯了进去,气呼呼地站在刘邦身边。

项羽按着剑问:“这是什么人,到这儿干什么?”张良连忙抢着回答说:“这是替沛公驾车的樊哙,前来讨赏。”

项羽说:“好一个壮士!”接着就吩咐侍从的兵士赏他一杯酒,一只猪腿。樊哙一边喝酒,一边气愤地说,项羽不该听信小人挑拔,不但不奖赏刘邦,反而杀害他。项羽听了,无话可说,只好让樊哙在刘邦身边坐下。

过了一会儿,刘邦借口上厕所,便带领随从抄小道跑回灞上。张良约摸刘邦已回到灞上,才向项羽辞行。

经过这场紧张的鸿门宴,项羽和刘邦的矛盾暂时缓和。鸿门宴之后,项羽大军进入咸阳,杀了子婴,火烧阿房宫,又自称楚霸王,大封诸侯。从此,揭开了楚汉战争的序幕。

暗渡陈仓

项羽在咸阳纵兵烧杀掳掠、大封诸侯王,并与谋士范增计谋说:“巴蜀汉中道路险恶,秦时流放罪犯都住在巴蜀。”范增说:“当初楚怀王与众将相约,先入关破秦者为关中王。巴蜀汉中也是关中之地,将刘邦封在巴蜀,可堵天下人之口。”于是项羽封刘邦为汉王,让刘邦从富饶的关中地区迁往汉中巴蜀。并三分关中之地,立秦降将章邯、司马欣、董翳等3人为王,分别管理关中,以制约汉王。

当时汉中巴蜀仅有41县,地方偏僻、人口稀少、生产落后、交通闭塞。刘邦闻讯大怒,欲起兵攻打项羽。刘邦手下大将周勃、樊哙等人极力劝阻,谋士萧何规谏说:“如今大王兵势不如项羽,仓促起兵,怎能不败?古人亦云:‘天汉’。以汉为大王的国号,上顺天意,是很优美的名号。愿大王至汉中为王,养百姓、招贤能,收服巴蜀汉中,反过来平定关中,天下便在大王掌中了。”萧何的建议刘邦听从了。

临行前,谋士张良又向刘邦献策:公开烧毁从汉中通往关中的栈道,以向项羽表明汉王安于偏僻的汉中地区,无意东进与项羽争夺天下。而暗中在汉中招兵买马,扩大势力,积极准备东进。这一建议也为刘邦所采纳。刘邦随后率领大军进入了汉中,并放火烧掉了所经过的栈道。到达汉中后,刘邦封萧何为丞相。发布告示,安定民心,积极发展生产,招兵买马,屯集军粮,为夺取关中做准备。

栈道是在悬崖绝壁上凿孔支架木柱,上铺木板而成的窄路,在当时是汉中通往关中的主要交通道路。刘邦军中将士大多为江东或中原人士,他们眼见栈道随熊熊的烈火化为灰烬,以为再也无法重返故乡了,于是一个个捶胸顿足、痛哭流涕,许多人甚至偷偷开了小差。刘邦手下的粮草保管都尉韩信也加入了逃亡者的行列,在一天夜晚跨一匹快马,不辞而别投奔他乡。

韩信是江苏淮阴人,早年家境贫寒。生就体格伟岸、英姿勃发,自幼喜爱读书、习武,成年后胸怀大志,一心想成为叱咤风云、扭转乾坤的军事统帅。

秦末农民大起义爆发后,韩信投奔项梁,参加反秦斗争。项梁阵亡后他又转归项羽,任郎中,多次为项羽出谋献策,均未被采纳。刘邦受封汉王入汉中之际,韩信离开项羽来到刘邦军中,仍未受重用。不久,即因为一次失误犯罪而被判处死刑。临刑前,他仰天长叹:“汉王刘邦不是想统一天下吗?可为何要斩杀豪杰壮士呢?”监斩官夏侯婴闻听此言,又见韩信相貌英武、气度不凡,便当场释放了他,并与之交谈,发现韩信确有奇才,便推荐他作了管理粮草的都尉,仍未得重用,韩信心中十分郁闷。不久,韩信与丞相萧何相识,萧何发现韩信熟读兵书,满腹韬略,是难得的军事将领,便极力向汉王推荐,仍无结果,韩信心中更加郁闷。这时正值军心涣散,许多官兵开小差,韩信感到前途渺茫,便也离开了刘邦的军队。

韩信走后不久,即有人向萧何报告了这一消息。萧何闻听,顿时焦急万分,未向汉王刘邦禀告,便亲自纵马连夜追赶。他转过一座山峰,眼前豁然开朗,远远望见在一片空旷的草地上,有一匹战马正在低头吃草,韩信坐在一旁休憩。萧何不由心中一喜,赶忙打马奔至近前,连声高叫:“韩都尉,韩都尉!”韩信听出了萧何的声音,转脸注视着来人,却默不作声。萧何来到韩信身边,翻身下马,气喘吁吁地说:“你我一见如故,为何不辞而别?要知道,汉王确是重视人才的,你且随我回去,如若再不得重用,你再走不迟。”萧何拉着韩信的手,婉言卑词,万般挽留,终于使韩信回心转意,同萧何返回军营。

返回汉中后,萧何极力向刘邦推荐韩信,刘邦说:“好吧,既是丞相极力举荐,我就封他个将军吧。”萧何道:“这还是留不住韩信啊!”刘邦沉思良久,说:“好,我就拜他为大将军吧!”萧何说:“拜大将军太好了。但大王应选择良辰吉日,并举行隆重的授封仪式,才能真正留住韩信啊!”

刘邦依从萧何的建议,待授封之日,汉王刘邦全身吉服,在高大的将台上,以大礼拜封韩信为大将军,总领三军,汉军上下震惊。授封仪式结束后,韩信全副大将军戎装,英姿勃发,眉宇间漾出威武、睿智的神采。他庄重地步入刘邦大帐,与汉王相对而座,向汉王献策说:“当今天下,能与大王一争天下的仅有项羽一人。项羽比您强,但这只是表面现象。首先,项羽是一猛士,他怒吼一声,威震天下。然而,他却不能任用贤人,他的勇猛便只是匹夫之勇;其次,项羽称霸天下,不占据关中的天时地利,却在千里之外的彭城建都,岂不丧失先机,做无用功!还有,项羽违背楚怀王当年之初,称霸天下,以亲疏分封诸侯,不公不平。更令人痛恨的是,他所到之处,烧杀掳掠,百姓怨声载道。所以项羽名为霸王,实则已失去民心,他的强大很容易转变为弱小的。”

韩信的一席话,听得刘邦心花怒放,连连点头称是,心中暗赞韩信果然为天下奇才。韩信继续说道:“您与项羽正好相反。您入关后军纪严明,与关中百姓约法三章,深得关中百姓爱戴,所以您被分封到汉中,天下百姓都很同情。因此,假若利用军队士卒企望东归的心情,举兵东进关中,夺取关中,推翻三王统治易如反掌。”听完韩信的宏论,刘邦不胜感慨,高声说:“天赐韩信与我啊!”

刘邦采纳了韩信的策略,立即着手部署东进关中。当时,从汉中通往关中的道路有两条,一条是经由栈道进入关中;另一条是走陈仓(今陕西宝鸡西)小路,那里山高路险、悬岸峭璧、野兽虫蛇出没,路途险恶,已多年无人行走。正因如此,被项羽封到关中西部地区的雍王章邯不曾派兵驻守。韩信决定采用声东击西的战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韩信调动大批士卒和民,大兴土木,日夜抢修栈道。当时正值盛夏,烈日当空,热浪滚滚,施工的士卒和民夫一个个汗流浃背,形容憔悴,叫苦连天。经过近半月的艰苦作业,仅仅修好了一小段栈道,被烧毁的栈道长达300余里,施工的士卒民夫无不抱怨连天,纷纷怠工。韩信闻讯,立即加派人力,并派出数名手执长鞭的监工来到工地,众人敢怒不敢言,只得埋头抢修。

汉王兴师动众修复栈道的消息传到关中,雍王章邯感到十分好笑:“刘邦拜胯夫韩信为大将军,率兵修复栈道,企图东入关中,谈何容易。便是动用10万人,修上一年,也完不成。”话虽如此,章邯仍是一个有经验的军事将领,他立即加派兵员,重兵守卫栈道出口,防止刘邦大军进攻。

韩信见章邯果然中计,便于公元前206年秋天的一天深夜,与汉王刘邦率大军悄悄离开南郑,偃旗息鼓,无声无息地扑向陈仓。章邯加派了栈道的防守后,也日日派人刺探汉军虚实,所得情报都称汉军仍在大修栈道,章邯便要守卫栈道部队注意防范,以防万一。

一天,章邯正在都城废丘(今陕西兴平东南)王宫中饮酒作乐,突然传来紧急战报:“汉军已度过栈道,攻战陈仓。”章邯闻讯将信将疑,慌忙调动兵马,亲自赶往陈仓抵挡汉军。然而,归心似箭的汉军一个个如出山的猛虎,排山倒海般地涌向章邯军,章邯大败,逃回废丘,闭门不出。汉军遂包围废丘,四面攻打。章邯无力支撑,不久便兵败自杀。

章邯死后,汉军攻战咸阳。关中剩下的两个大王司马欣和董翳更加孤立,先后向汉军投降。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韩信采用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战术,一举从汉中返回关中,消灭了项羽为牵制刘邦而建立的三王势力,平定了关中地区,为刘邦夺取天下建立了坚实的军事基地,并奠定了丰富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基础。

汉王刘邦挥师南下,来到洛阳新城时,传来了九江王奉项羽之命杀了义帝的消息。他采取了董公的计策。第二天,他举行隆重仪式,为义帝大办了丧事。接着,他又派出使者,游说众王,申张正义,除奸保国。这么一搞,还真起作用。各诸侯果然立即响应,纷纷派兵支援刘邦。刘邦的队伍一下子就增加到56万人,浩浩荡荡向楚国首府彭城杀去。这时候,项羽正率领楚军的精锐与齐国打仗,留在楚国的只是一些老弱残兵。刘邦领兵长驱直入,不费吹灰之力就攻下了楚都彭城。

项羽听到彭城失守的消息,焦急万分,再也顾不得与齐国对峙,亲率3万精兵,去夺取彭城。一天早晨,楚军向彭城发起了猛烈的进攻。汉王和他的将士们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中午时分,楚军攻入彭城,汉军被彻底打垮,刘邦在众将的掩护下急促奔逃。

汉军见主将奔逃,立时慌乱起来,四处溃散,逃至彭城东北的谷水和泗水时,因船少人多,抢渡不及,十几万汉军在这里被消灭了。这一仗,汉王刘邦伤亡惨重,他的父亲刘太公和老婆吕雉也都被项羽俘虏了。

刘邦好不容易逃到荥阳、成皋一带,收集了散兵。正巧,萧何从关中发来一支兵马,韩信也带着队伍赶到荥阳。经过休整,士气又振作起来,刘邦见楚军阵容强大,先是坚守不出,然后挑选精兵,突然袭击,大败楚军。结果两军在荥阳一带,形成对峙之势。

韩信背水一战

公元前204年,汉楚两军在荥阳相持不下。由于一度楚占上风,魏、赵、燕、齐等依附项羽。汉王刘邦的大将、左丞相韩信,率领大军,对这些小国进行痛击。

韩信首先大破西魏兵,生俘了叛汉的魏王豹。接着又同张耳一起,一举歼灭代军,擒住代相夏说。隆冬十月,韩信率领数万大军,准备东出井陉(今河北省进陉)攻赵。赵国的国君赵歇和他的大将陈余,听说韩信就要来进攻,便集结兵力,号称20万人马,准备迎战汉军。

谋士李左车向赵军统帅、成安君陈余献计道:“汉军来势凶猛,我们应该利用有利地势,用智才能取胜。请您给我3万精兵,从小道迎上去,截住他们的粮草和军需物资。您要深挖沟,高筑墙,坚守到底,形成对峙之势。让韩信他们前进,打不了仗;后退,又无退路。这时,我再出奇兵不断偷袭骚扰,让他们得不到半点接济。这样,他们就会不战自败。”

陈余是个迂腐透顶的书呆子。听了李左车的计策,不耐烦地说:“兵书上说,兵力十倍于敌,就可以进行围攻;两倍于敌,就可以交战。我军数十倍于敌,敌军又远道而来,我们以逸待劳。在这种有利的条件下,我们不敢正面迎战,却要躲避起来,岂不让诸侯耻笑我陈余太软弱。他们就会轻而易举地来攻击我们。”李左车见陈余是个食古不化的书呆子,不采用自己的计策,便愤然而去。

出井陉口往东,就是南北走向的大河,叫绵蔓水。陈余根据自己的战略思想,把赵军的大本营扎在大河东岸较远的山坡上。显然,这是一个圈套:引汉军渡河,背水作战。

韩信派出的侦探悄悄溜进赵国,暗中探听到陈余没有采纳李左车的建议,赶忙回来报告了韩信。韩信听到这个消息,十分高兴,便筹划了一个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计划。

按照计划,韩信率领部队浩浩荡荡地向井陉国进军。军队过了井陉,在离赵军30里的地方扎了宫。这时已是半夜了,他挑选出二千骑兵,让每人拿一面红色的汉军旗帜,趁月色掩护,悄悄地从山间小路,绕到赵军大营的后面,埋伏在丛林里。临出发韩信为他们送行,并命令道:“明晨将交战,等到我军佯败。赵军见我军溃败逃走,一定会全部出营追击我们。你们趁此机会,立刻冲进敌营,拔掉他们的旗帜,换上咱们的旗帜。”接着,又让他的副将弄一点食物给骑兵们吃。他坚定地对士兵们说:“你们先随便吃点吧,等明天我们打败赵军,要大摆庆功宴。”士兵们很快地吃完饭,便悄然出发了。

韩信率主力部队,趁着月色,越过井陉口,渡过大河,在东岸面对赵军、背靠大河扎下大营,摆开阵势。将士们都觉得这样的摆阵法无疑于白白送去挨打。然而大家都知道韩信神机妙算,善于用兵,虽然有怀疑,但谁也不好发问。

赵军将领望见汉军背水摆阵,不禁哈哈大笑,议论纷纷。要知道背水摆阵,是兵家大忌,等于断绝自己的退路,使自己陷于绝境,自取灭亡。陈余见韩信中了圈套,心中不仅暗喜。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汉军大宫里的号角呜呜地吹响了。韩信率领一支精兵,打着帅旗,带着大将的仪仗鼓乐,大吹大擂地向赵军进攻。

陈余看到韩信亲自带领汉军来攻,笑道:“韩信,你终于出来了,今天叫你有来无回!”接着,把令旗一摆,大声命令:“全军立即出击!”

赵军打开营门,部队一拥而出,漫山遍野地向汉军杀来,双方展开了一场混战。战斗持续了一段时间,韩信见时机已到,便命令:“全军假意溃逃!”这一来,汉军向水边阵地逃去。赵军见汉军败退,便不顾一切地向前追击。

韩信带领的部队退到河边,跟原来背水列阵的主力会合了。他回转身来,高声喊道:“将士们,敌人杀过来了。现在我们后退无路,只有死里求生,立功的时候到了,杀啊!”顿时,汉军将士们发起了勇锰的冲击,绵延水边展开了一场血战。这时,埋伏在山坡上的二千骑兵,发起了突然袭击,冲进了赵军大营,遍插上红色的汉军旗帜。

在水边的阵地上,韩信指挥着汉军,拼命厮杀。汉军个个精神百倍,勇猛无比。这时,赵军已经精疲力尽,支持不住了。陈余眼看一时无法取胜,急忙下令撤退。可是回头一看,才发现大事不好,见自己的营寨,插满了汉军的红旗。这一下,赵军惊慌失措了,秩序大乱,自相践蹋。这时,汉军埋伏的二千骑兵,也冲出赵营,左突右攻,配合着背水阵地,两面夹击,把赵军打得大败。斩杀了陈余,并活捉了赵王歇。

接着,韩信和灌婴又在齐地大败楚军,彭越也在梁地袭击楚军断了楚军的粮道。霸王陷入进退两难之境。汉王趁机派人来讲和,条件是:“霸王将刘邦的父亲太公、夫人吕氏放回;楚汉双方以鸿江为界,以西属汉,以东为楚。”霸王同意了这种“楚河汉界”的划分,放了刘太公和吕氏,收兵东归。

同类推荐
  • 枭雄大丈夫

    枭雄大丈夫

    一梦惊醒,竟然成了长安城妇孺皆知的河东狮杨紫琼的小相公。家有母老虎,要当小男人?不干!趁着李杜未出,窃惊世诗才入庙堂,伴君侧,经世治国,立志成为死谥当文正的大丈夫。
  • 国殇——旧时堂前燕

    国殇——旧时堂前燕

    本部小说讲述的是东晋末年,刘裕乱政推翻晋室,建立南朝宋后,琅琊王氏传人王尚儒临危受命,携太子司马敬出逃北渡,短暂复国的一段传奇故事。通过南朝宋、北魏及后晋三大政权的争斗,来展示主人公跌宕起伏的一生,以及对忠、孝、任、义、信五字的诠释。小说中涵盖文学、历史、政治、军事、爱情、侠义、传奇等元素,内容丰富,情节波澜壮阔。
  • 赘婿风云

    赘婿风云

    东秦?没听说过,怎么会有这么弱小的国家,这明明就是后世的江苏安徽上海的地界,等等,工业有了雏形。那么,大展宏图的时候到了。可是,我是个没有权利的赘婿啊!
  • 回味宋朝

    回味宋朝

    宋朝是一个值得我们特别关注的时代。它在经济、文化、科技上都创造了光辉的成就,现代学者普遍认为,两宋在物质与精神两方面的成就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国史学家陈寅恪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英国史学家汤因比则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连现在的余秋雨都说:“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可见宋朝的魅力。
  • 重生之绝世汉皇

    重生之绝世汉皇

    龙阳,一个清华大学历史系的高材生,因失恋跳河自尽,他的生命还没有停止,他的灵魂在时空隧道中穿梭不定本该投身穷苦的他,面对老天的不公,以全身之力坠入汉妃腹中,他的人生,才刚刚开始,他是刘恒,也是龙阳,他是皇帝,也是凡人。且看他如何建立政权,从小小代王,成为一代明君。。。。
热门推荐
  • 旷世妖君

    旷世妖君

    我若成魔,世间无佛。我若成妖,那便毁了这天,灭了这地,屠杀众生!做世间唯一的生灵。我叫秦域,我是妖。
  • 先婚后爱:总裁停一下

    先婚后爱:总裁停一下

    “跟我结婚吧。”他停下车,等待着绿灯的到来。“哈?”她有些懵逼,这男人刚刚才认识她,怎么就这么急切啊?不会有什么病吧?“给你三秒,不说话就算是默认。”他开口数到了三。苏若露反应不过来,这三秒就决定了她的终生大事?怎么这人这么不讲理,以为自己有钱了不起?(本文没大纲,随心写的……可能偶尔不定更)
  • 无限制造

    无限制造

    方平风被异文明的强者劫持了。什么?!身体互换!?接踵而来的追击、逃亡、被捕、审判之后,他被流放了,一个魔法与斗气的星球。不过幸好,他得到了星械制造工厂,各种各样的机械产物层出不穷。人形武装、智能管家、巨型机械、纳米机器人,甚至宇宙航母。为了回到地球,他要能量,要整个星球三十年的能量矿开采总量啊!他要怎么做?他能回家吗?
  • 命不周

    命不周

    开天谁解是何如?生为朝露已自枯。传言四劫如弹指,破灭乾坤复太初。曾以追思寻地纪,岂因问道畏天诛。不明终始皆无趣,纵得长生一瞽奴。
  • 天神遗株

    天神遗株

    有少部分人就是世界上的神明。这是一个解开世界辛密的故事。也是一位另类神明的成长之路。
  • 懂取舍知进退让你左右逢源

    懂取舍知进退让你左右逢源

    本书通过大量生动而又富有哲理的故事,讲述了做人做事要懂取舍、知进退的智慧。闲暇之余,读一读本书,足以让你领悟处世的技巧,做人做事的原则,形成一套自我调整的方式。也许,意外的收获就在书中。
  • 笙箫当如歌

    笙箫当如歌

    【男主略高冷且暖萌,女主不白有个性】萧王有三好:痴情,妻奴,易推倒;自家娘子不好追,咱有手下带着飞!情敌太强怎么办?大舅子来当金手指!”阿笙阿笙“”干嘛?“想你了”“门在那边,滚出去!”“王爷王爷”“干嘛?”“有情敌”“门在那边,跟爷上!”
  • 异界重生之唯我独尊

    异界重生之唯我独尊

    人言:命运由天。我不甘,如果命运由天,我便逆天而行,我的命运我做主。从平凡变神话,有何难?如果天要亡我,我便灭天,如果地要灭我,我便毁地。
  • 仙境穿越之赛尔号

    仙境穿越之赛尔号

    她是布莱克的亲妹妹,她因为家园被邪灵组织摧毁,逃到了地球的平行世界(仙境),明明是想过个人类的生活,可因为穿越,她就不能像以前一样了。。。(诺:再加上本宝宝的身份重重,邪灵组织的头目威“斯”克更要得到我了!)
  • 天命记元

    天命记元

    “蝼蚁,你的实力不错。”轻描淡写,不带任何感情。地面之人沉声回应“我不叫蝼蚁,我的名字叫洛天;我是人,我叫洛凡尘……”多层次宇宙空间,多方位地域地理,多种族特性。在下试图竭尽全力构建一个多元宏大的世界,以及大同小异的世界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