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02000000022

第22章 金国

钟相杨么起义

南宋王朝一面对金朝屈辱求和,一面加紧对人民剥削,加重税捐,使老百姓遭到重重灾难。公元1130年,金兵攻占了潭州,抢掠了一一遍。接着,有一个被金兵打败的宋朝团练使孔彦舟,带着一批败兵残卒又在潭州趁火打劫,催粮逼租。当地百姓忍无可忍,在钟相带领下举行了起义。

钟相是鼎州武陵(今湖南常德)人,在金兵南下的时候,他曾经组织过抗金民兵,没得到朝廷的支持,就回家乡组织农民自卫。它用宗教的形式在农民中宣传,自称“天大圣”,能够解救人民的疾苦。他说:“现在朝廷的法把人分成贵贱贫富,这不是好法。我行的法,就是要不分贫富贵贱,人人平等。”一些受尽官府、地主压迫的农民,听到这些话,怎么不高兴?大家把钟相称做“老爷”,要求入“法”的人就越来越多。

当孔彦舟的骚乱激起民愤的时候,钟相就宣布起义。他自称楚王,建立政权。附近各县的农民纷纷参加起义军,钟相分派起义军攻占城池,焚烧官府,打击豪强大户,不出一个月,起义军就占领了洞庭湖周围十九个县。

南宋朝廷十分恐慌,任命孔彦舟担任捉杀使,镇压起义军。孔彦舟知道正面攻打敌不过钟相,就先派一批奸细,假装成贫民,混进钟相起义军队伍。公元1130年三月,孔彦舟发起进攻,埋伏在内部的奸细里应外合,起义军措手不及,打了败仗,钟相和他的儿子钟子昂被捕,遭到杀害。

钟相被害后,起义军推杨么当首领,继续和官军作战。杨么原来名叫杨太,因为他年纪轻,当地群众亲密地称他叫杨么(“幼小”的意思)。起义军在杨么领导下,在洞庭湖沿岸建立营寨,又在湖里和各个港汊上集中了大批船只,平时生产,战时打仗,队伍越来越壮大。

南宋王朝又派程昌寓担任镇抚使,镇压起义。程昌寓到了鼎州,不惜工本制造了大批车船,每船可装载水军一千人,由人踏车就可以使船进退。有一次,程昌寓指挥水军使用车船攻打起义军水寨,水寨滩头水浅,车船开进港汊,搁在浅滩里动弹不得。起义军趁势发起攻击,官军兵士丢了车船逃走,车船全部落在起义军手里。

杨么起义军在洞庭湖建立了据点,队伍发展到二十万人,占领的地区也越来越广。公元1133年四月,杨么拥立钟相的儿子钟子仪作太子,杨么自称大圣天王,在起义军占领的地方,宣布免除百姓的一切劳役赋税,人民生活出现了兴旺气象。

南宋王朝把杨么起义军看作心腹大患,非把他们镇压下去方肯罢休。宋高宗又派王带兵六万进攻。王不敢再用大船,改用小船进攻。起义军用车船迎战,车船高的有几丈,来往如飞。他们又在船身前后左右都装上了拍竿,拍竿上缚着一块块大石。官军的小船一接近,他们就摇动拍竿,发出大石,把敌船打沉。车船上还发出用硬木削尖的“木老鸦”,和弓箭一起发射,打得官军叫苦连天。

有一天,洞庭湖边的江上,忽然出现了几只大车船,船上既不见旗帜枪械,也不见一个兵士。王的水军将士见了,以为起义军在上游被官军打败,这几条船是顺流漂下来的,就指挥船只靠近空船。兵士们争先恐后地撑篙拉纤,把空船带着往上游驶去。哪料到到了湖面宽广的地方,几只大船里突然发出一阵擂鼓声、呐喊声,船舱里钻出来的起义兵士踏动车船,横冲直撞,把官军的几百只小船全部撞碎沉没在水里,两名将领落水丢了性命。其余留在沙滩上的官军步兵也遭到起义军攻杀。仅这一天,就消灭了官军一万人,缴获了大批武器盔甲。

这时候,王在大营里等待消息,忽然来了一百多个穿新衣的农民军,一面走,一面打着鼓板,吹着笛子,后面还有人用竹竿挡着一卷文书。官军以为一定是起义军接受招安,送投降书来了,忙命令兵士不要放箭,派人把文书接过来。宋将把文书打开一看,里面是被起义军缴获的官府告示和印章。穿着新衣的起义兵士看他们上了当,哈哈大笑说:“你们的一万水军,前天晚上已经被我们杀得精光,衣甲、刀枪、旗号、钱粮,都是咱们的啦!”说着,都乐呵呵地又吹笛打鼓走了。王知道了,气得直翻白眼。

刘豫的伪齐政权在襄阳的官员李成,听到起义军节节胜利的消息,派人带着金帛文书,到杨么大寨游说,要起义军联合进攻宋朝,说只要攻占知州县,就封他们做知州知县,被起义军拒绝。李成又派了三十五个人带了官诰、金带、锦袍来诱降,起义军不再饶恕,把三十五名伪齐使者用酒灌醉后全部杀死。

南宋王朝和伪齐政权的“围剿”诱降,都没有使杨么屈服,直到公元1135年,也就是起义的第六个年头,宋高宗派宰相张浚亲自督战,又从抗金前线抽回了岳飞军队。由于起义军将领有人动摇叛变,杨么大寨被官军攻破,杨么被俘后遭到杀害,坚持六年的起义终于失败。

完颜亮迁都北京

完颜亮是个很有才干的人,一心想干出一番事业来。在他堂兄弟完颜当皇帝的时候,他被封为海陵王。

完颜是金国的第三个皇帝。他是金太祖阿骨打的孙子,16岁的时候就做了皇帝。历史上称他为金熙宗。由于他很年轻,国家的大权都控制在兀术等老女真族的贵族手里。

公元1184年,兀术死了,金熙宗也已经31岁了。他已经能管理自己的国家了。可是,那些女真贵族还是不把权力还给他。联合他的亲信,把一些对他们不利的大臣和他们的全家都杀光了,还把他们的金银财宝全都没收起来。很多大臣以为金熙宗下一个将杀他们,心里非常害怕,更加怨恨金熙宗。

海陵王完颜亮一看有机可乘,非常高兴。公元1149年12月的一天夜里,完颜亮联合一些怨恨金熙宗的大臣,带领着几个士兵冲进皇宫。杀死了金熙宗。完颜亮做了皇帝。他成为金国第四个皇帝。

于是,海陵王就决定杀掉那些想和他争做皇帝的人和那些跟他一起杀害熙宗的人。这时候,很多大臣还蒙在鼓里。他们认为他们帮海陵王做皇帝,海陵王一定会对他们很好。

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完颜亮杀掉一些同他不和的老贵族,权力就全部掌握在他自己手里了。他认为汉族的文化比女真族的文化先进多了,就开始进行改革。以前,皇帝要和大臣坐下来一起讨论国家大事,这叫议事制度。完颜亮认为这样很麻烦,会妨碍他做事情,就把这项制度废除了。皇帝自己一个人作决定,不再和大臣们一起商量了。他规定,在中央政府里只设尚书省和枢密使。这两个机构都要听皇帝的指挥。海陵王还让一批有才干的汉族人和契丹人到朝廷当官,完颜亮自己很努力地学习汉族的文化。

金国的都城在上京会宁府(现在的黑龙江省阿城县南部)。这地方偏僻,离南宋很远,他向南宋发动进攻。完颜亮决定把都城迁到燕京(现在的北京市)。

海陵王让人把营建新都城的规划图献上来给他看。古代的人有一种习惯,做什么事都要符合阴阳五行。有人就按照阴阳五行绘制了一张营建燕京宫殿的规划图,献给完颜亮。这个人说只有按照阴阳五行去建造宫殿,国家才会兴旺发达。海陵王一听就不高兴了。他对大臣们说:“国家的前途是好是坏,要看皇帝是不是英明,而不在于是否符合阴阳五行,即使修建宫殿的地方很好,让夏桀和商纣这样的暴君住进去,国家也要灭亡的,像尧和舜这样好的领袖,不管他的宫殿在哪里,国家都会兴旺发达的。”海陵王不要那张按照迷信绘出来的规划图。不久,海陵王派了贤明的张浩去燕京主持营建新都城,限定他要在3年之内把新都城修建好。

张浩在朝廷里做尚书右丞。他的老家是渤海郡。张浩也和完颜亮一样,对汉族文化很感兴趣而且很有研究。他特别擅长建筑。海陵王知道张浩能干,所以就派他去负责这项艰巨的工程。

张浩修建的燕京城在今天的北京宣武区以及偏西的地方。公元1153年,燕京城就修好了。燕京城是正方形的,四周总长为9里30步,大概等于4550米。分内城和外城,内城就是皇宫,它的正门叫通天门。宫殿共有9重36殿。最前面的叫大安殿,是皇帝接见外国客人的地方。大安殿的后面有座太庙,是祭祀皇帝祖先的地方,西面是大臣们工作的地方,叫尚书省。外城是官吏贵族居住的地方和做买卖的地方。外城共有12个城门,还建造了一些宾馆,让来金国的南宋使者和西夏使者居住。城外还修建了供皇帝和他的亲人们游玩的花园。花园里有些东西一直保留到现在。现在北京北海的琼华岛、瑶玄楼就是那时候修建的。

燕京城的南面有一条叫芦沟桥的河流,总是发大水,淹没旁边的农田和村庄。完颜亮想要把它治理好,不让它再给人民造成灾难,而且还要在上面修建一座桥梁。海陵王没来得及修,就去世了。后来,金章宗才把芦沟桥建好。这是一座石桥,桥的栏杆上有很多石狮子,千姿百态、雄伟壮观。桥头还有两头石头大象,顶柱了栏杆。现在芦沟桥还横在芦沟河上,已经好几百年了。“芦沟赏月”也成为老北京一景。

公元1153年,燕京城刚竣工,海陵王就把都城从上京迁了过去,把燕京命名为中都,把开封定为南京。中都设有大兴府,意思是说他的国家要在这里兴旺发达。

完颜亮不仅把皇宫迁到燕京,他还命令女真族人也往南迁到河北河南这些地方去居住。为了帮那些迁走的人安家,海陵王还分给他们土地,给他们钱财。这样,女真族人就和汉族人居住在一起了,女真族人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把金国建成了一个封建国家。

完颜亮对促进女真文化发展做出了贡献,但他迁京的目的是为攻打宋朝,却是不可取的。

书生虞允文退敌

绍兴和议以后,宋金双方有二十年没有发生战争。宋高宗和一批投降派大臣对于这个偏安的局面十分满意,在临安修筑起豪华的宫殿府第,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把收复失地的事忘记得一干二净。

在这段时间里,金朝统治集团发生内讧,贵族完颜亮杀死了金熙宗,自立为帝,历史上称为海陵王。完颜亮把金朝的京都从上京迁到燕京,一心想发动战争,消灭南宋。

完颜亮准备发兵的风声,传到临安。有些官员要朝廷早作准备,反而被宋高宗斥责是造谣生事。有一次,金朝派使臣施宜生到临安,宋高宗叫大臣张焘接待。张焘想从施宜生那里探听消息。施宜生原来是宋朝的官员,也想透露点消息给张焘,但是旁边有金朝的随从官员,不好明说,只好暗示说:“今天北风可刮得厉害啊!”又拿起几案上的笔说:“笔来,笔来!”(“笔”和“毕”同音,“毕来”,就是都来的意思。)

张焘得到施宜生的暗示,连忙把金兵要大举南下的消息告诉宋高宗,但是宋高宗只当耳边风。

公元1161年九月,完颜亮做好一切准备,发动全国六十万兵力,组成三十二个军,全部出动,进攻南宋。出发之前,完颜亮趾高气扬地跟将领们说:“从前梁王(指兀术)进攻宋朝,费了多少时间,没取得胜利。我这次出征,多则一百天,少则一个月,一定能扫平南方。”

完颜亮的大军逼近淮河北岸,防守江北的主帅刘琦正在生病,派副帅王权到淮西寿春防守。王权贪生怕死,听到金兵南下,根本没想抵抗。完颜亮渡过淮河,王权还没见到金兵的人影儿,早已闻风逃奔,一直逃过长江,到采石才停下来。

宋高宗听到王权兵败,才害怕起来。他把王权撤了职,另派李显忠代替王权的职务,并且派宰相叶义问亲自去视察江淮守军。叶义问不敢亲自上前线,改派一个中书舍人(文官名)虞允文,慰劳采石的宋军将士。

虞允文到了采石,王权已经走了,接替他职务的李显忠却还没到。对岸的金兵正在准备渡江,宋军没有主将,人心惶惶,秩序混乱。虞允文到了江边,只见宋军兵士三三两两垂头丧气地坐在路旁,把马鞍和盔甲丢在一旁。

虞允文问他们说:“金人都快要渡江了,你们坐在这里等什么?”兵士们抬头一看,见是一个文官,没好气地说:“将军们都跑了,我们还打什么杖?”虞允文看到队伍这样涣散,十分吃惊,觉得等李显忠来已经来不及了,就立刻召集宋军将士,告诉他们说:“我是奉朝廷的命令到这里来劳军的。你们只要为国家立功,我一定上报朝廷,论功行赏。”

兵士们见虞允文出来作主,也打起精神来了。他们说:“我们吃尽金人的苦,谁不想抵抗。现在既然有您作主,我们愿意拼命作战。”有个跟随虞允文一起去的官员悄悄地对虞允文说:“朝廷派您来劳军,又不是要您督战。别人把事办得那么糟,您何必背这个包袱呢?”虞允文气愤地说:“这算什么话!现在国家遭到危急,我怎么能考虑自己的得失,逃避责任。”

虞允文是个书生,从来没有指挥过战争。但是爱国的责任心使他鼓起勇气。他立刻命令步兵、骑兵都整好队伍,排好阵势,又把江面的宋军船只分为五队,一队在江中,两队停泊在东西两侧岸边,另外两队隐蔽在港汊里作后备队。

宋军布置刚刚结束,金兵已经开始渡江。完颜亮亲自指挥军队。几百艘金军大船迎着江风,满载着金兵向南岸驶来。没有多少时间,金兵已经陆续登岸。

虞允文命令部将时俊率领步兵出击。时俊挥舞着双刀,带头冲向敌阵。兵士们士气高涨,拼命冲杀。金兵进军以来,从没有遭到过抵抗,一下子碰到这样强大的敌手,全都垮下来了。

江面上的宋军战船,也向金军的大船冲去。宋军的战船虽小,但是很坚实,就像尖利的钢刀一样,插进金军的船队,把敌船拦腰截断,敌船纷纷被撞沉。敌军一半落在水里淹死,一半还在顽抗。太阳下山了,天色暗下来,江面上的战斗还没有结束。这时候,正好有一批从光州(今河南潢州)逃回来的宋兵到了采石。虞允文要他们整好队伍,发给他们许多战旗和军鼓,从山后面摇动旗帜,敲着鼓绕到江边来。江上的金兵听到南岸鼓声震天,看到山后无数旗帜在晃动,以为是宋军大批援兵到来,纷纷逃命。

金军遭到意料不到的惨败,气得完颜亮暴跳如雷,一肚子怒气全发泄在兵士身上,把逃回去的兵士全拷打死了。

虞允文料想完颜亮不会甘心失败。当天夜里,就把战船分为两队,一队开到上游,一队留在渡口。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完颜亮果然又派金军渡江,虞允文指挥两队战船夹击。金兵尝过虞允文的厉害,没心思反抗。三百只大船被困在江心和渡口,宋军放起一把火,把敌船全烧了。

完颜亮在采石渡江不成功,又把他们的兵士乱杀了一批,才带着留下的人马到扬州去,想到那里去渡江。

宋军在采石大胜之后,主将李显忠才带兵到达。李显忠了解到虞允文指挥作战的情况,十分钦佩。虞允文对李显忠说:“敌人在采石失败之后,一定会到扬州去渡江。对岸镇江那边没准备,情况很危险。您在这儿守着,我到那边去看看。”

李显忠马上拨给虞允文一支人马,由虞允文率领前往镇江。

镇江原来是由老将刘琦防守。那时候,刘琦已经病得不能起床了。虞允文到了镇江,先去探望刘琦。刘琦躺在床上,紧紧拉着虞允文的手,心情沉重地说:“国家养兵三十年,没有立过一点战功,想不到立大功的还是靠您这位书生,我们当将军的实在太惭愧了。”

虞允文安慰他一阵,就回到军营。他命令水军在江边演习。宋军制造了一批车船,由兵士驾驶,在江边的金山周围巡逻,来回像飞一样。北岸的金兵看了十分吃惊,赶快报告完颜亮。完颜亮大怒,把报告的人打了一顿板子。这时候,金兵打了几次败仗,都害怕作战。有些将士暗地里商量逃走,完颜亮发现后,下了命令:兵士逃亡的杀死将领,将领逃亡的杀死主将;并且宣布第二天全军渡江,畏缩不前的处死。

金军将士对完颜亮的残酷统治再也无法忍受,还没等完颜亮发出渡江命令,当天夜里拥进完颜亮的大营,把他杀死。完颜亮一死,金兵就撤退了。

完颜亮带兵南侵的时候,金朝内部也引起内江。一些不满完颜亮统治的大臣,另外拥戴完颜雍为皇帝,这就是金世宗。采石大战后,金世宗为了稳定内部,派人到南宋议和,宋金战争又暂时停了下来。

辛弃疾文武双全

辛弃疾,字幼安,别号稼轩居士,山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辛弃疾是中国古代有名的文学家,以词的成就最大,和北宋的苏轼并称“苏辛”。同时,他还是一个坚决抗金的爱国志士。

辛弃疾1140年出生在一个世代仕宦的家庭,他少年师从蔡伯坚,刻苦读书。同时他的思想也成熟起来,为国家为民族报仇雪恨的信念越来越坚定。

这时候,南宋小朝廷依然偏安临安,把中原大片领土拱手让与异族。辛弃疾的家庭遭受着全国女真贵族的统治,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公元1161年,辛弃疾21岁时,在自己的家乡组织起两千多名群众抗金。随后他率众投靠农民起义军,来到了自号“天平节度使”的起义军首领耿京面前。耿京发现辛弃疾是个文武双全的人,就任命他作掌书记,负责管理整个起义军的印信和重要文书。辛弃疾自然把他份内的工作做得很好。投奔起义军的人越来越多,队伍中也混进一些浑水摸鱼的人。有一个和尚叫义端,拉着一支1000多人的队伍也到了耿京旗下。

义端过去认识辛弃疾,他不断和辛弃疾来往,并通过辛弃疾悄悄收集耿京军中的机密。原来,义端一直想投降金国,他投奔耿京的目的不过是希望趁机拉走一部分起义军,窃取起义军情报以做为自己降金的本钱罢了。有一天义端带上部分人马并偷了义军的大印偷偷跑掉了。耿京勃然大怒,以为辛弃疾和义端有勾结,要将辛弃疾斩首治罪。辛弃疾表示了自己的抗金立场,并请耿京给自己3天时间抓回义端,如果抓不到,再请治罪。辛弃疾骑上一匹快马,判断义端一定向最近的一支金兵驻地逃跑。他飞驰急追,终于在半路上擒住义端,并且毫不犹豫地砍下了他的头,带回耿京大营中。从此,耿京对辛弃疾格外器重。

公元1161年,金军南侵失败,金统治集团内部发生政变。南宋朝廷在这种形势下准备北上伐金。

这时候辛弃疾对全局进行了分析,他认为单凭义军力量与金作战利少弊多,不如与南宋朝廷联系,以期共同抗金。耿京听了辛弃疾的建议仔细思考起来。以前他对于南宋朝廷一味求和,置中原丢失领土于不顾的政策十分不满,现在看到南宋终有了与金国决战的意向,便同意了辛弃疾的意见。

公元1162年,耿京令辛弃疾等人,南下奉表归宋。南宋朝廷听辛弃疾陈述了耿京义军在后方的抗金活动,以及山东、河北一带的形势十分高兴,授耿京为天平节度使,辛弃疾为右承务郎、天平节度使掌书记,并任命了其它大小官员共200多人。辛弃疾还奉命回去通知耿京把队伍带到南方来,听命于朝廷,共同抗金。但是没想到在这段时间里,耿京的起义军内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原来,金国为了除掉起义军这个心患,采用了分化瓦解的诡计。起义军本是由多方人马组成的,良莠不齐,在金国的重金奖赏之下,张安国竟然残忍地杀害了耿京。起义军群龙无首,元气大伤,不少人纷纷离军,又回家种田去了。

辛弃疾一行走到海州(今江苏连云港市),才得知耿京被杀的消息,不禁大惊失色。同行的人有的主张,发生了这么大的意外情况不如先就地停下来,看看形势发展再作进一步打算。但辛弃疾说:“我们的任务本是请耿京带队伍去朝廷那里,现在耿京被杀,我们应该做的是严惩凶手,为耿京报仇。”于是,辛弃疾约定了猛将王世隆等,仅仅带了50名骑兵,准备去偷袭金营,杀掉贼人张安国。

辛弃疾等日夜兼程赶到济州(今山东巨野县)金兵的驻扎地。金兵大队人马正在安营休息。辛弃疾等趁着夜色潜入张安国的帐中,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正在与金将饮酒的张安国生擒过来,将其捆绑到马上,然后杀出一条血路,向南奔去,金兵高喊“有人劫营”,可当主将集合大队人马追赶的时候,辛弃疾等早已风驰电掣一般跑得无影无踪了。

卑鄙无耻的叛徒张安国被押至临安,朝廷下令斩首示众。辛弃疾立功升官,同时他夜闯敌营,生擒叛徒的英雄行为传遍了大江南北,鼓舞着人们的抗金斗志。从这以后,辛弃疾一直留在南方,再没有回过他的家乡山东。

辛弃疾南归的第二年,南宋北伐失败,朝廷内部投降派的势力又占据上风。辛弃疾不顾自己官位卑下,写了一篇《美芹十论》上呈皇帝。论文的前3篇分析了北方人民对金朝统治者的痛恨和金内部的尖锐矛盾;后7篇具体提出了南宋应该如何抗金、收复失地的计划。然而,《美芹十论》递上去后如石沉大海。以后辛弃疾又写了《九议》呈献上去,仍未被朝廷理睬。

辛弃疾的报国之志难酬,他在政治上也始终没有被朝廷所重用。他先后任过滁州知州、江西提点刑狱、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使、知潭州兼荆州南路安抚等职。公元1181年,他因得罪当权人物而辞官,闲住于江西上饶。晚年,辛弃疾一度被当作主战元老重新启用,但很快再次被罢。

公元1207年,文武双全但最终没有实现凌云壮志的辛弃疾忧愤而死。南归之后的辛弃疾一直郁郁不得志,便把心中的无限感慨都灌注于笔尖,落在文上。辛弃疾的创作以词为主,他的集子《稼轩词》存词600多首,包括许多传世篇。

生活在南宋的辛弃疾,用自己的一腔热血写词创作。他的词是一个爱国志士的心声,即有对抗金斗争的颂扬,也有壮志难酬的无奈,还有对南宋苟且求和的不满等。

暮年的辛弃疾将自己的郁郁不满的情怀写进了一首《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之中。他临别人世之前的所有复杂心情都在这首他最有名的词中体现出来: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辛弃疾用词这种形式来抒发自己渴望战斗的热情,壮志未酬的悲愤。在创作艺术上,他继承了苏轼开创的豪放词风,并且加以发展。他不仅打破了诗与词的界限,而且打破了诗与散文的界限,创造性地融汇诗歌、散文、辞赋等多种文学形式,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与语言技巧,从而形成了辛词的独特风格。

爱国诗人陆游

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写了1万多首诗,是中国历史上写诗最多并且流传下来最多的诗人。

陆游字务观,浙江江阴人,陆游幼年的时候,正是北宋灭亡、南宋苟安的年代,金兵在江南烧杀掳掠,江南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陆游从小就饱尝了国破家亡的痛苦,同时,也看到和听到了江南军民抗击金兵的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于是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并立下了报国之志。

陆游少年时代,在家庭的影响和父亲的教诲下,勤奋的学习,能写一手出色的文章,得到师长的称赞和好评。29岁的陆游,参加了两浙地区的举人考试,出类拔萃,夺得第一名的桂冠。这次会试,秦桧在考试前就暗示主考官,要让自己的孙子得第一名,主考官很正直没有买他的账,而是秉公办事,以才取人,让陆游中了第一名,这件事使秦桧十分恼火。

到第二年,陆游参加京城考试,主考官发现陆游的文才,又想让他名列前茅。秦桧得知此事,更是恼火,蛮横地命令主考官取消陆游的考试资格,还要追究两浙地区考试官责任。秦桧妒才嫉能,从此对陆游怀恨在心,不让他步入仕途。后来,秦桧死去,陆游才得以以才取仕,到京城临安担任枢密院的编修官。

陆游积极支持北伐抗金,不断地向朝廷提出合理建议。这时北伐主将张浚缺少指挥才能,出军没有多久,就在符离(安徽宿县北)打了败仗,北伐失败。被一贯主张求和的大臣大肆攻击,皇帝又不能分清是非曲直,主将张浚被排挤出朝廷,陆游也被迫罢官了,统治者昏庸到了极点。

陆游虽辞去了官职,但他的才能和政治见解,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又过了10年,统领川陕一带的军事将领王炎仰慕他的才华,把他请到汉中去,做他的幕僚。这时汉中是抗金前线,陆游认为到那里有机会参加抗金斗争,报国机会来了,他要为收复失地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就高兴地接受了这个任命。

陆游到汉中上任之后,为了解当地军事情况,他常常骑马到大散关边城一带,观察金人占领的地区。在衙门里他还亲眼看到金军占领区的老百姓生活的疾苦,及冒着生命危险奋勇抗金的战士。这些情景使他对收复失地充满了希望。他经过调查研究之后,提出了一个作战计划。他提出,恢复中原一定要收复长安,以汉口为基地积蓄军粮,训练队伍,做好准备,以随时进攻。但是,这时朝廷没有北伐的打算,陆游的计划也自然落空,这使他非常失望。

不久,王炎被调走,陆游也被调到成都,在安抚使范成大部下当参议官。范成大是陆游的老朋友,虽说是上下级关系,并不讲究一般官场礼节。在这里陆游的抗金志愿没法得以施展常常喝酒写诗,来抒发自己的爱国感情。这当然被一般官场上的人所看不惯,说他不讲礼法,思想颓废放荡。其实一般人哪里知道陆游的心情呢!陆游听了也不辩解,索性给自己起了一个别号,叫“放翁”,取不拘小节而豪放的意思。后来,人们就称他为陆放翁。他表面放荡不羁,而内心仍然壮志不已。

嘉泰二年(公元1202年),陆游受命参与修撰孝宗、光宗(赵)的《两朝实录》及《三朝史》。三年后,两书告成。

公元1206年时,韩胄担任了南宋的宰相,他发动一次大规模的北伐,这使陆游十分高兴。但是这次北伐,由于缺乏应有的准备,加上朝廷内部矛盾重重,又失败了,皇帝和投降派大臣,杀害了韩胄,并把他的头献给了金朝,订立了屈辱可耻的和约。

陆游一生渴望的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始终没有实现,只有用他的诗歌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和民族的忧虑。陆游在川陕生活的9年,是他一生中的重要时期,也是他诗歌创作收获最多的时期。后来陆游把自己的全部诗歌题名为《剑南诗稿》,把自己的文集编为《渭南文集》的原因。

陆游一生辛勤地从事诗歌创作,是古代创作能力极为旺盛的作家,在同时代的作家中也是杰出的。他在诗、词和散文方面都很有很大成就,尤其是诗歌方面贡献最大。他说自己“六十年间万首诗”,至今还有9300多首保存下来。在历代诗人中,他写的诗是最多的。他的诗有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充满爱国精神。

公元1210年,陆游病重,在临终的时候,他把儿孙叫到床边,念了他最后一首感人肺腑的《示儿》诗: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在死之前唯一感到悲哀的是南宋还没有统一中国。儿孙们为他的爱国热情所感动,无不声泪俱下。

陆游86岁抱恨辞世了,但他留下的诗篇却成为一位爱国诗人赤子之心的写照。

陈亮与辛弃疾

陈亮是南宋时期一位杰出的思想家,曾被誉为“人中之龙,文中之虎”。他是永康(今四川省灌县)人,青少年时期便喜读兵书、研究军事,所以有许多独到的见解。他积极主张抗金,反对投降卖国,屈辱苟安,斥责秦桧的议和是邪议。多次上书议论时政,被当权者视为“狂怪”,一生三次被诬入狱。

公元1178年,陈亮向孝宗皇帝上奏道:“朝廷自南渡以来,仍循祖宗旧法,赵鼎等人不懂变改的道理。秦桧破坏抗战、残害忠良、谄媚外敌,死有余辜……”孝宗将陈亮的奏书贴在朝堂,让群臣过目,目的是要大臣们学习陈亮的精神,更好地为朝廷做事。但是,一些大臣对陈亮的直言快语难以接受,寻机反攻。

有一天,陈亮同几位朋友在家饮酒闲谈。因他多次上奏皇帝未见回音,心中不快,此时借着酒劲讥讽儒生们:“今世的儒生们,自命不凡,整日高谈阔论什么人性、天命,其实他们懂什么是性命?为什么在敌人面前奴颜婢膝……”

不料,这些话传到一位儒生耳中,他马上到刑部告发,说他辱骂当朝。刑部逮捕了陈亮,斥问道:“好大胆的陈亮,竟敢辱骂本朝,图谋不轨;快快从实招来!”陈亮据理力争,答道:“儒生们阻挠抗战,鼓吹苟且偷安,不是图谋不轨,而我要求抗战,保卫江山社稷反倒有罪?这是什么天理王法?”

刑部审官见陈亮不认罪,命令狱卒严刑拷打。陈亮被打得浑身是血,仍不服软。大理寺便以“谋为不轨”的罪名报送孝宗皇帝批准。孝宗皇帝知道陈亮的才华与众不同,所以见到大理寺要求治罪的奏折后很生气,说:“秀才吃醉酒说点狂话,有什么罪?”然后孝宗将奏折撕碎扔在地上。

大理寺的官员见皇帝动了怒,哪里还敢治陈亮的罪,只好不情愿地将他释放。陈亮出狱以后,仍然到处演说他的政治观点,朱熹听到后又气又怕,他的门徒设法诬陷陈亮。

朱熹是两汉以来封建社会影响最大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其著有《四书集论》、《朱子遗注》等书,理学造诣极深。他以维护三纲五常为由,反对抗战。他年轻时也赞同抗战,中年以后则发生了变化。公元1183年三月,陈亮又被陷害入狱,但关押两个月找不到证据,只好再次无罪释放。陈亮出狱后,朱熹给他写信,劝他不要与儒生做对,要用儒道约束自己,不然得罪人太多,不会有好下场。陈亮坚持自己的主张,回信予以反击。辛弃疾却十分赞赏陈亮、支持陈亮。公元1188年,陈亮前往罢官的辛弃疾家探望辛弃疾。老友相见,话语投机。不论政治观点还是学术论点完全吻合。辛弃疾的创作以词为主,他的词集《稼轩词》爱国思想和战斗精神是其主要内容。他的词中,大量地表现了国耻未雪,壮志未酬的无限感慨。陈亮对辛弃疾的人品词风,非常钦佩。

两人谈得很投机并一同游览鹅湖山,并且邀请朱熹出来游玩。目的是要说服来意。可惜朱熹没来。陈亮一直在辛弃疾处住了十来天,才依依不舍地离去。

陈亮走后不久接到辛弃疾寄来的词,其中有一句把陈亮比做诸葛亮:“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陈亮也写词回赠:“二十五弦多少恨,算世间那有平分月……”

陈亮虽然是“人中之龙,文中之虎”,但在软弱无能腐败透顶的南宋朝廷统治下,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难有用武之地。在百般无奈之中,陈亮隐居乡间专心著书,过着清贫而充实的生活。陈亮的著作编为《龙川文集》,其学说为永康学派。他以朴素的唯物主义立场对朱熹的唯心论说进行了有力的批判。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当韩胄北伐的时候,金朝内部也已经十分腐败。北方的蒙古族也逐渐强大起来。公元1206年,蒙古各部落首领在斡难河(今鄂嫩河,斡音wò)边,举行了一次盛大的集会,公推铁木真做全蒙古的大汗并称他为成吉思汗。

铁木真本来是蒙古族孛儿只斤部酋长也速该的儿子。铁木真的祖先俺巴孩就是被金朝皇帝杀害的。他幼年的时候,金王朝统治者对蒙古族人民实行残酷统治,各部落之间也互相争斗,蒙古族人民的生活十分苦难。

铁木真九岁那年,也速该把铁木真带到一个朋友家订亲。他把铁木真留在朋友家里独自回家,赶了一段路,肚子饿得慌,想找点东西吃,正好看见有一批塔塔儿部人在草原上举行宴会。他下马走进人群,按照当地风俗,参加了塔塔儿人的宴会。塔塔儿部和孛儿只斤部有过争斗。也速该没想到这一层,塔塔儿部却有人认出了也速该,偷偷地在也速该吃的食物里放了毒药。也速该在离开宴会回家的路上,肚子疼得支不住,他忍着疼痛赶回家里,就被毒死了。

也速该一死,孛儿只斤部没了首领,原来归附也速该的泰亦赤部脱离了他们,还带走了不少也速该的奴隶和牲畜。泰亦赤部的首领怕铁木真长大后向他们报仇,就带领人马捉拿铁木真,想把他杀害。铁木真得到消息,连忙逃到一座森林里。

躲在森林里的铁木真忍住饥饿,走了出来。他一出森林,就被泰亦赤人抓住了。后来,泰亦赤部的首领和百姓都在斡难河边举行宴会,只留了一个年轻的看守监视他。铁木真趁看守不防备,举起木枷把看守砸昏了,逃了出来。铁木真和他的母亲、弟妹又躲进深山里,靠捉土拨鼠、野鼠当饭吃,日子过得更艰苦了。

年轻的铁木真为了恢复父亲的事业,想尽办法,渐渐把他们部落失散的亲属和百姓聚集扰来。在消灭了几个部落之后,铁木真的力量逐渐壮大起来。

铁木真跟另一个部落的首领札木合是朋友。他俩常常白天在树荫下举行宴会,晚间睡在一起,要好得像亲兄弟一样。但是,后来铁木真力量强大了,札木合部下有人投奔铁木真,札木合很不高兴。有一次,札木合的弟弟抢夺铁木真的马群,被铁木真部下杀了,双方发生了冲突。札木合集合了他统治的十三部一共三万人马攻打铁木真。

铁木真也不肯示弱,把部下的三万人马分成十三支队伍,抵抗札木合的进攻。双方在斡难河边的草原上展开了一场大战,铁木真抵挡不住,败退了。札木合把抓住的战俘成批杀害。这件事引起札木合部下的不满,纷纷脱离札木合投奔铁木真,铁木真虽然打了败仗,实力反而更壮大了。铁木真没有忘记杀害他父亲的仇人塔塔儿部首领蔑古真。没有多久,蔑古真得罪了金朝,金朝派丞相完颜襄约铁木真配合进攻塔塔儿部。铁木真认为这是个报仇的好机会,就和金兵一起攻击塔塔儿部,把塔塔儿部打得全军覆没,俘获了大批人口和牲畜、辎重。

金王朝认为铁木真立了功劳,封他做前锋司令官。以后,铁木真又经过几次战斗,陆续消灭了蒙古高原剩余的几个部落,终于统一了全蒙古。

成吉思汗即位以后,建立了军事和政治制度,使用了蒙古文字,使蒙古成了一个强大的汗国。但是金朝还把蒙古当作它的附属国,要成吉思汗向他们进贡。成吉思汗立志要改变这种屈辱的地位。金章宗死后,太子完颜永济即位,派使者到蒙古下诏书,要成吉思汗下拜接受。成吉思汗问使者新皇帝是谁,使者告诉他是永济。成吉思汗轻蔑地吐了一口唾沫,说:“我原来以为中原主人是天上人做的,像这种庸碌无能的人也配做皇帝?”自那以后,成吉思汗就跟金朝决裂了。

公元1211年,成吉思汗决心大举进攻金朝。他选了三千名精锐骑兵南下。金将胡少虎带了三十万金兵抵抗,被蒙古军打得一败涂地。接着,蒙古兵又打进居庸关,围攻金朝的中京(今北京市)。成吉思汗跟他的四个儿子分兵几路,所向无敌。

此时,金朝内部十分混乱,金主完颜永济被杀,新即位的金宣宗不得不向成吉思汗求和,献出大批金帛,把公主嫁给成吉思汗,成吉思汗才撤兵回去。自此,蒙古兵力更强大了,成吉思汗称霸天下的野心越来越大。

成吉思汗死后,他的儿子窝阔台接替他做大汗。窝阔台按照成吉思汁的遗嘱,向南宋借路,包围金朝京城开封。公元1233年,蒙古军攻破开封,金哀宗逃到蔡州(今河南汝南)。蒙古又联合南宋围攻蔡州。

金哀宗派使者向宋理宗(宋宁宗的继子,名叫赵昀)求和,说:“金朝被灭,下一步就挨到宋国了;如果跟我们联合,对金、宋两国都有好处。”宋理宗没有理睬他,金哀宗走投无路,只好自杀,公元1234的,金朝在蒙、宋两军夹攻下灭亡。

慷慨殉节的金将

公元1236年,金灭亡已经一年了。可是西北的巩州(今甘肃陇西)城上,仍飘着大金的旗号。坚守此城的人叫郭虾蟆,他是会州人,早年参军,骁勇善战,被升为临洮路兵马都总管。郭虾蟆为人忠义耿直,坚决不向蒙古投降。绥德州(今陕西绥德县)帅汪世显归降蒙古后,派过20几个使者来劝降,都被郭虾蟆命人乱棍打了出去。蒙古军见劝降不成,便开始往巩州调兵。郭虾蟆知道一场生死存亡的大仗即将来临,他积极备战,为了守城,郭虾蟆在城东北角的空地上搭了一座炼炉,收集城中所有的金属用来铸炮。

郭虾蟆亲自把熔化的金属倒进沙模里,终于又一门新炮铸成了。众人欢呼雀跃,这时城中掌管杂物的判官术甲巴图鲁来报:“大帅,卑职已收集了附近所有的粮食,也只有十余车。”郭虾蟆说:“蒙古鞑子已从临洮、秦州向我扑来,我军粮草不足,实在令人担心,你去把城郊的牛、羊、马匹统统赶进城来,以备充粮。”术甲巴图鲁立即照办了。

很快蒙古军便包围了巩州城,但几次攻城都被城上的火炮打退了。郭虾蟆亲率人马追杀,双方对峙了近一个月,伤亡都很惨重。由于城里粮食不足,士兵们已经开始吃马肉了,郭虾蟆知道蒙古不攻下巩州是不会收兵的,他心情沉重的回到了帅府。郭虾蟆的夫人井氏是个深明大义、性格刚烈的女子,她见郭虾蟆回来,吩咐下人摆上酒饭。井氏举起酒杯对郭虾蟆说:“妾身敬老爷这杯酒,愿老爷杀敌报国。”郭虾蟆心中一热,拿起酒杯一饮而尽。这时传来蒙古军攻城的消息,郭虾蟆便匆匆应战去了。

又是一场浴血奋战,金兵个个勇猛抵抗,但伤亡更加惨重了,郭虾蟆第二日才回到府中,老远他听到府中传出哭声,一股不祥之感涌上心头,他进了后衙,看到堂中停着具尸体,竟是他的夫人,不禁泪如雨下,下人拿过来井氏留下的血书,郭虾蟆打开一看,上面写着八个字:妾不累君,殉节先去。郭虾蟆草草埋藏了井氏后,他又召来守城诸将说:“鞑子攻城,如今我们有两条路可走,或死、或降,你们自己选择吧。”众将异口同声:“宁死不降。”蒙古军又攻城了,城墙已经残破不堪,他们从豁口涌了进来,攻到帅府处,这时剩下的金兵都红了眼,拼命与蒙古兵撕杀,可蒙古兵不断涌进城来,金将士已所剩无几,郭虾蟆和将士们只好跳入了熊熊烈火之中。

宋镇江府(今江苏镇江)的监狱里,关着一个叫毕资伦的囚犯,他本是金泗州城守将,宋军攻泗州,他想跳城自杀,可没有死,只摔断了双腿,被宋军俘虏。宋朝廷想招降他,可他誓死不降。每隔几天,他就被提审一次,而且问着同样的话:“毕资伦,你还是降了我大宋吧,保你高官厚禄,享不尽的荣华。”开始他还破口大骂,后来干脆就不吱声了。这次他又被带到堂上,有所不同的是,这次狱官改了说辞,对毕资论说:“毕大人如此忠心为国,想必对金国的消息一定感兴趣。”毕资伦冷冷地看了他一眼,道:“有话快说。”狱官说:“你们大金已经亡国了,皇上都上吊自杀了,你还硬撑着什么。”毕资伦一听,犹如五雷轰顶,呆立半晌,对狱官说:“我愿归降,可要容我去江边拜祭。”这下可乐坏了狱官,他赶紧上秉报去了。等到毕次伦到江边拜祭完之后,他就跳入了江中慷慨殉国了。

红袄军起义

公元1211年,金内政混乱,又遭蒙古军不断攻击,人民流离失所,山东境内的农民纷纷起义。有个叫杨安儿的人,是山东益都府人,原以贩卖马鞍为生,后又联合一伙人占山做了强盗。被金军讨伐,便归顺了朝廷,后来杨安儿见金朝大势已去,危在旦夕,便悄悄回到了山东,与他的结拜兄弟张汝楫一起召集旧部,竖起反金大旗,杨安儿让义军以穿红袄为标志,所以被称为红袄军。红袄军在山东一带攻下了许多州县,杀官斩吏,开仓赈贫,河北、山东的小股义军也纷纷响应。杨安儿的妹妹杨妙真又名四娘子,武艺高强、有智有谋,是杨安儿的得力助手。

杨安儿为了扩充实力,派杨妙真去淮河邀那里的红袄军头领李全共商大事。到了李家寨,杨妙真见到李全后,两人谈得颇为投机,李全见杨妙真虽为女流,但举手投足间却显出勃勃英气,心中暗生爱慕。

贞佑三年,金朝为剿灭红袄军,派山东路统军抚使仆散安贞来到益都,仆散安贞到益都后,立即发兵出击,由于红袄军没有准备,仓促应战,虽有3万多人马,但被偷袭的金军给隔离成小块,经过一夜的血战,杨安儿和杨妙真,率军突围向北去了,仆散安贞派人马继续追击。

杨安儿在去往登州的路上,边与金军作战边召集余部,又有许多奴隶和平民也来投靠,红袄军的人马很快又壮大起来,莱州和登州刺史先后投降,杨安儿在莱州自称皇帝,设置官署。任耿格为相,方郭三为元帅。方郭三很快攻下密州(今山东诸城),李全和刘二姐的红袄军也与之相呼应,一时间闹得天翻地覆。

金帝完颜珣被眼下的乱世搅得心神不宁。凑巧的是皇宫降德殿的鸱尾被大风刮了下来摔得粉碎,完颜珣命散留家为左翼军,以完颜讹论为右翼军,自己率中路大军,杀向莱州。杨安儿命徐汝贤出城迎战,红袄军人数虽多,但多数是新召的农民,战斗能力差,两军在昌邑城东相遇,经过一场混战,义军死伤数万,徐汝贤带领剩余人马向东北退去。红袄军大将史泼立率20万大军在莱州城东列阵,也被金军击败,退守城中,杨安儿见出兵不能取胜,便紧闭城门,命徐汝贤守东面,史泼立守西面,杨妙真守北面,耿格守南面,鼓励士兵齐心抗敌。

仆散安贞率军在城外扎营,他见莱州城高大坚固,怕是一时攻不下来,便施下一计,派手下几个原来莱州城的士兵做奸细,结果很快就里应外合,攻下了莱州。

杨妙真血染战袍,率领3000多红袄军杀出重围,到了密州境内,打算与方郭三会合,不料方郭三已壮烈牺牲,无奈只有又向南行,一路上不断传来坏消息:“泰安红袄军首领刘二姐被擒处死”、“李全失守穆陵关”。声势浩大的红袄军如今被杀得七零八落。越过营州境后,她遇到了李全的部下,得知李全现已到了磨旗山,她这才稍稍松了口气,他们很快来到了磨旗山,李全率一支红袄军列队相迎二人并马进山。

杨妙真和李全情投意和,结成了夫妻,两队人马合并后,又扩大了义军的力量,磨旗山便成了红袄军的据点。不久杨妙真得知:哥哥杨安儿在岠嵎山遭叛徒曲成袭击,坠水牺牲。杨妙真悲痛万分。立志一定要为哥哥报仇,她与李全一起攻下了营州城。一日,他们夫妻二人正在谈论如何才能重振红袄军,却收到了黑旗军李旺的求援信,李旺是李全的本家兄弟,也是红袄军的一支,在胶西县一带活动,因为他打的旗是黑色的,所以又称黑旗军。李全和杨妙真商量后决定出兵援助,第二日一早,李全请点了一万人马,日夜兼程赶往胶西。

胶西是个小县城,城里本来粮食就少,李旺和他的军队已被困在这里二个多月,如今粮草皆空,李旺犹如笼中的困兽,在县衙大堂中踱来踱去。这时金派人到胶西城劝李旺投降,李旺大怒,命人绑了来使,押到县衙对面的空场上,他把百姓和官兵都召集到这里,李旺站在高处,对大家说:“各位兄弟父老,我们胶西城被金狗围困,如今粒米皆无,纥石烈牙吾塔派人来劝降,大家说我们降是不降?”军民一片呼声:“不降,我们宁死不降!”于是李旺割了来使的耳朵和鼻子,让他回去报信。

纥石烈牙吾塔见自己的手下变成这个模样回来,勃然大怒,下令攻城,李旺率众拼死抵抗,终因寡不敌众,壮烈阵亡。

李全人马还未及赶到,听说胶西被攻破的消息,只好退兵,金军乘胜攻打营州,李全与杨妙真带兵归顺了南宋。

红袄军的另一支队伍由刘二祖领导,活跃在鲁南泰安、临沂一带。刘二祖于1215年于沂蒙山牺牲,部将彭义斌领导起义军继续战斗,曾发展到数十万人,1225年(至大二年)彭义斌在内黄王马山(河北赞呈县)与蒙古军战斗中被俘牺牲,红袄军最后失败。

误国殃民的贾似道

贾似道,浙江台州人,南宋末年误国权奸。他少年落魄,整天游荡,饮酒赌博,不务正业。后来依靠父荫,当了个嘉兴司仓(掌管仓库)的小官。他的姐姐被选入宫中,成为宋理宗宠爱的贵妃后,贾似道当上了“国舅”,从此官运亨通。在1234年以后的几年当中,贾似道被陆续提拔为籍田令、太常丞、军器监、太宗正丞等京官。

1259年7月,忽必烈领兵大举渡江,把鄂州(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围住。宋理宗十分恐慌,紧急命令各路宋军援救鄂州;又任命贾似道担任右丞相兼枢密使,到汉阳督战。贾似道在战场。由于害怕蒙古军的猛烈进攻,贾似道出战不久就私下派遣宋京出使到忽必烈军营求和,表示愿意称臣,交纳岁币。

忽必烈不允。11月,蒙古内部出现争夺汗位的斗争,忽必烈闻讯,急于脱身返回漠北,去争汗位,贾似道探知,再次遣宋京联络忽必烈,忽必烈这时答应贾似道的请求:划江为界,南来向蒙古称臣,每年向蒙古输银20万两,绢20万匹。

第二年蒙古军撤回北方。鄂州兵解,贾似道无耻地隐瞒了私自求降订约的真相,却抓了一些蒙古兵俘虏,吹嘘各路宋军取得大胜,宋理宗不辨真伪,专门下一道沼书,赞赏贾似道奋不顾身、指挥有方,加封他为少师、卫国公。

第二年,忽必烈即了汗位。他想起了在鄂州跟贾似道订下的和议,就派使者郝经到南宋去,要求履行和约议定的条件。贾似道一听郝经要到临安来,怕他的骗局露馅,赶快派人把郝经等使者扣阻在真州(今江苏仪征境内)途中。忽必烈听到这个消息,非常生气。因那时候,蒙古内部发生了内讧,忽必烈需要全力对付内部的敌对势力,没有精力与南宋论理。

这样以来,贾似道靠欺骗过日子,居然做了十多年的宰相。宋理宗死后,贾似道拥立?(音qi)做皇帝,就是宋度宗。宋度宗荒淫昏庸,整天以沉湎于酒色,把朝政完全交给了贾似道,称他为“师臣”,拜魏国公,地位高得没人能跟他比。宋度宗还特许贾似道三天上朝一次,处理政事,后来改为每六天一次、十天一次。平时由吏人抱文书到贾公馆请示,这个时候的贾似道跟皇帝已没什么两样了。

贾似道专权以后,闭口不谈兵事,他白天出入清楼酒肆,西湖泛舟通宵不返。1270年,正当襄、樊被围困,南宋前线形势十分危急的时候,贾似道却悠闲地躺在葛岭私宅中,过着极端腐朽的生活。他还纳宫女、娼妓、年轻貌美的尼姑为妾,日夜玩乐。贾似道又请来从前的赌友,关门赌博,不许别人偷看。他的一个侍妾的哥哥,来贾府探看妹妹,正站在大门口想进去,被贾似道看见,立即将他捆起来投入火中。

贾似道不仅荒淫、好赌,还爱养、斗蟋蟀。一次他正在与众多的侍妾蹲在地上兴致勃勃地看斗蟋蟀。一位狎客对他开玩笑说:“这也是相国的军国大事吗?”贾似道只是笑笑,一点也不感到耻辱。贾似道对斗蟋蟀很有研究,他著有《蟋蟀经》一书,专门介绍他养蟋蟀的经验,后人痛恨地称他为“蟋蟀宰相”。

贾似道还特别爱好珍宝、古玩。他将搜刮来的珍宝、古玩集中起来,特意建造“多宝阁”储存,每天他都要去观赏一次。为了搜刮这些东西,贾似道不择手段,他听说已故兵部尚书余玠有一条价值很高的玉带,专门派人去访求,当他听说这条玉带已随余玠殉葬之后,居然命人掘墓弄了出来。

公元1271年,忽必烈称帝,改国号叫元,这就是元世祖。元世祖借口南宋不执行和约,还扣留蒙古使者郝经一行人,派大将刘整、阿术领兵进攻襄阳(今湖北襄樊市),宋军连战连败,襄阳城被困了五年。贾似道把前线的消息封锁起来,不让宋度宗知道。有个官员上奏章向宋度宗告急,奏章落在贾似道手里,那个官员马上被革职了。

一天,宋度宗从一个宫嫔那里得到襄阳被围的消息,十分惊异。他询问贾似道,贾似道却当面掩盖事实说:“蒙军已经退走,陛下怎么知道襄阳被围?”宋度宗告诉他是身边的一宫女说的,贾似道马上捏造一个罪名,将那名宫女处死。从那以后,宋度宗再也听不到元军进攻的消息了。

由于贾似道长期延误宋元战事,南宋。1273年1月,樊城被元军攻破。襄阳被围多年,粮尽援绝,城中拆屋当柴烧,缝纸币做衣服穿,宋将吕文焕不断向朝廷告急。军情如此危急,贾似道不能不有所表示。但他又很怕死,因此他一面假惺惺地向皇帝要求亲临前线,一面又暗地里指使人上奏皇帝,把自己留在朝中。2月,吕文焕献襄阳城投降了元朝,消息传来,贾似道对度宗说:“如果早让我去前线,决不会造成今天这种局面。”这样,贾似道既巧妙地把襄阳失陷的责任推给了别人,又乘机表现了自己的“爱国热忱”。

正当困难当头之际,贾似道的母亲胡氏活到83岁老死了。贾似道身为执政宰相,不仅不积极组织抗元,反而乘办丧事的机会,大摆排场,炫耀自己的权位。朝廷赐给他水银、龙脑各五百两,银一万两,绢一万匹,田六千多亩,度宗亲自前去祭奠。贾似道回台州治丧,动用皇帝的仪仗送葬。下葬那天,整天下雨,山洪猛涨,所有送葬的官员都站立水中,连动也不敢动一下,整个丧事耗费无法计算。

元世祖看到南宋腐败到这种地步,决定一鼓作气消灭南宋。他于1274年6月派丞相伯颜率领大军,水陆并进,由襄阳顺汉水而入长江。沿江重镇郢、汉阳、鄂州相继攻陷。12月,伯颜用4万人守鄂州,自己率领大军与元军阿术的队伍一同东下,向临安进发。在此之前,度宗已于7月去世,年仅4岁的赵显继位,这就是恭帝。皇太后垂帘听政,贾似道仍想乞求议和,元丞相伯颜没有理睬。后来元军在长江两岸发起进攻,宋军全线崩溃,贾似道狼狈逃到扬州,没有一人愿去追随他。经过这一次交战,宋军主力丧失殆尽。

贾似道回到临安,皇太后降旨罢免了他,并将他流放循州(今广东惠州)。在流放循州的路上,贾似道被押送的县尉郑虎臣杀死,一代权奸就此结束了罪恶的一生。贾似道遭贬斥后,他的爪牙也大多被杀或遭到别的惩罚。

文天祥起兵抗元

南宋王朝的统治越来越黑暗,统治者的昏庸和无能逐渐使南宋面临着严重的社会危机。

在南宋与金长期对峙的同时,13世纪时期,蒙古族在我国北方发展、强大起来。蒙古族的首领成吉思汗(铁木真)领导和完成了各部落的统一,使蒙古族从氏族公社制度向封建制度过渡。公元1206年,也就是南宋宁宗开禧二年,成吉思汗在斡难河边建立蒙古族的汗国。从这时起,蒙古族凭借自己强大的军事力量,积极向外扩张。先后发动了数十次战争。蒙古族訰悍的骑兵,一度纵横欧亚地区,无人可挡。

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在征战途中病死,但是蒙古的对外战争一天也没有停止过。公元1229年,成吉思汗之子窝阔台继位为大汗,制订了以灭金为目标的战略方针。

那时候金国南北受敌,内外交困,蒙古族的进攻使金王朝摇摇欲坠。蒙古不断袭击金国,使一向在金国面前受辱的南宋十分高兴。而蒙古为了先达到灭金的目的,也愿意与南宋联合。于是双方于公元1233年订下联合攻打金国的盟约。

公元1234年,宋蒙两军在围攻3个月之久后,攻下了金末代皇帝哀宗躲避存身的蔡州。宋军如约在战役中派出2万军队,付出很大代价首先攻入城内。金哀宗自杀,金国在经历120年后灭亡。本来,按照盟约,在金国灭亡以后,南宋可以北上收复汴京、洛阳、归德三地。但是蒙古军队尽食前言,不仅在汴京、洛阳大肆烧杀掠抢,还决黄河之水以淹宋军。双方发生了战斗,这也揭开了蒙古和南宋之间长达46年战争的序幕。

这46年的时间,蒙古军队连年大举南犯,南宋步步后退,在越来越小的领土上苟延残喘。同时南宋王朝在政治上更加腐败,在经济上日益崩溃,不可避免地走上灭亡的道路。

然而,同样也是在这46年的时间,各地人民群众又重新拿起武器顽强抵抗新的异族侵略者,爱国志士和将领不断涌现出来,他们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和英勇反击的斗志,为南宋写下可歌可泣的最后一页。民族英雄文天祥,就是他们当中最有名气的一员。

文天祥出生在公元1236年阴历五月初二,他的青少年时期正值蒙古大规模入侵南宋,战火延锦不断之时。胸怀大志又饱读诗书的文天祥,素来忧国忧民,他常常思考怎样才能使国家从被动挨打的局面中摆脱出来,同时也渴望自己日后能够杀敌立功,保卫大宋的江山。

公元1260年,蒙古的忽必烈继承汗位。公元1271年,忽必烈把都城迁到燕京(后改称大都),建国号元。忽必烈即元世祖。他经过征战,平息了蒙古贵族中的内部矛盾,然后集结大军南下,准备最后灭亡南宋。

元军首先集中力量进攻江、汉之间的军事重镇襄、樊两城(湖北襄阳、樊城)。驻守两城的军兵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抵抗,坚守城池达5年之久,但终因寡不敌众,又没有得到朝廷后援而兵败失城。襄、樊失守后,长江上游门户大开,偏安江左的南宋朝廷已失去了天险作屏障。

公元1274年,宋朝局势严重恶化。宋度宗病死,年仅4岁的赵继位,是为宋恭宗。忽必烈此时利用机会,决定大举伐宋。元兵分两路:东路取道两淮地区,目的是为了牵制南宋兵力;西路是以伯颜为统帅的主力部队,从襄阳沿汉水而下,直取临安。

本来,南宋集结的军队有10余万人,东路元军也是这个数目,双方兵力相当,应该打相持仗。结果,由于南宋统治者根本没做认真备战,元军一路接连取胜,宋军兵败如山倒,纷纷仓惶逃窜。元军很快打到长江下游,不久对临安形成包围之势。

南宋朝廷惊慌失措。宋恭宗的祖母太皇太后(即谢后)下了一道“哀痛诏”,命令诸路勤王之师速来救驾。然而,各地将官或是观望,或是降元,最后只有文天祥和张世杰两人响应。

20岁中了状元的文天祥进入仕途后,宦海沉浮15年,虽不甚得志,但一直愿为南宋披肝沥胆。文天祥于公元1275年获悉元军渡江,接到“哀痛诏”后,不禁泣不成声,决心挺身而出,挽救南宋于危亡之中。他立刻变卖家产,在赣南一带招募勇士1万多人,星夜赶往临安。有人劝文天祥;“元兵三路袭来,你一书生以1万多乌合之众迎敌,无异于驱群羊斗猛虎,必败无疑。”文天祥回答:“我当然知道这些情况,然而大宋国养育它的子民300多年,现在朝廷有难,向天下招兵,竟无一人一骑应召,我实在无法平静,所以不自量力,以身赴国难,希望天下忠臣义士能随我之后行动起来,众志成城,保全江山社稷。”这一番话,无疑是文天祥对大宋朝一片赤胆忠心的写照。

文天祥带兵来到临安,一看,众大臣在南宋亡国之际都在丢官弃印,四处逃跑,文天祥既愤恨又痛心,他请兵抗元作战,得准。但由于与元军实力过于悬殊,未胜,只得返回临安。

文天祥与张世杰商议朝中尚存兵马数万,若全力与元军决一死战,或许可以使南宋出现转机。但右丞相陈宜中一心想投降,没有同意文天祥的请命。陈宜中不顾文天祥的阻拦,向元军送上传国玉玺和降表。元统帅伯颜要陈宜中亲自去商议投降事。陈宜中害怕,不敢前往,连夜出逃。

谢太后只好任命文天祥为右丞相,让他前往元军兵营求和。文天祥到了元营,不顾个人安危,与伯颜争辩不休,坚持双方平等谈判。结果,伯颜将文天祥扣留在军营,随后押解北去。

公元1276年3月,伯颜带兵进入临安,谢太后、恭宗等被俘虏,押送北方。统治300年之久的赵宋王朝宣告灭亡。

宋恭宗的两个异母哥哥赵昺、赵昰有幸被人保护逃出临安,到达温州,又到了福州。大臣陆秀夫、张世杰等拥立赵昺为皇帝,建立起一个流亡小朝廷。赵昰被称为宋端宗。

文天祥在被押解途中伺机逃跑,终于在经过镇江时,乘元兵不备时,于夜间脱逃。他听说了宋端宗在福州称帝的消息,历经千辛万苦,一路颠沛流离,到了福州。

文天祥被流亡小朝廷任命为右丞相兼枢密使。他在极其困难的处境下四处联络组织义军,寻找北上抗元的时机。文天祥知道元军实力强大,占据了大片的国土,但他没有失去信心,带领着抗元队伍与元军苦苦转战,百折不屈。这期间,他曾在一篇文章中写了“生无以救国难,死犹为厉鬼以击贼”的句子,以示自己誓死抗元的决心。

文天祥的名字一时间在人民之间广为传颂,许多忍受不了异族压迫的人纷纷参加了他领导的队伍。元朝统治者大惊,他们派出大批军队,围剿文天祥部。在敌人的凶猛攻势下,文天祥的军队遭受了重创,许多人壮烈牺牲。公元1278年,文天祥的部队在广东潮阳被张弘范率领的元军突然包围,文天祥不幸被俘。

公元1278年,文天祥被押送上船,从水路北上。在经过珠江口外零丁洋时,文天祥面对浩翰的海面,奋笔疾书作《过零丁洋》一诗: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首诗展现了一个爱国志士的英雄气概,是文天祥英勇无畏,赤胆忠心的写照。

文天祥被押到大都,投入监牢。度过了三年阶下囚的生活。这期间,元朝统治者想尽一切办法劝其投降,他们搬来宋朝的降臣劝文天祥投降,遭到拒绝,又强迫他写信劝张世杰投降,也被他拒绝了。甚至连9岁的皇帝赵都搬来了,可文天祥毫不动摇,宁死不屈。

一天,忽必烈亲自召见他。文天祥见了忽必烈,昂首挺胸不肯下拜。忽必烈说:“如果你能归顺我,我就让你做宰相。”可是文天祥毫不理会,忽必烈又问他想要什么,文天祥回答说:“除了死,我什么都不要。”忽必烈一点办法也没有,只好命令把他带回牢房。

在狱中,文天祥被恶劣的生存条件折磨得奄奄一息,但他的意志却一天比一天更坚强。他还写了一篇气吞山河的《正气歌》,歌颂了历代忠臣义士的崇高气节,也显示了自己视死如归的决心。

公元1283年,文天祥在拒绝了元太祖忽必烈的亲自劝降后,被元朝统治者决定处死。

在走向刑场的路上,披枷带锁的文天祥面色不改,神色安然。他问旁边的百姓:“哪边是南方?”然后向南一拜,再拜,从容就刑。

就这样,一代民族英雄文天祥,英勇就义。后世的人们无法忘记他,也无法忘记他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他那充满正气的诗篇,一直流传至今。

张世杰死守涯山

蒙古灭亡金朝之后,就派兵攻打南宋。公元1271年,忽必烈迁都到燕京,改各大都。正式建国号为元,加紧了对南宋的功势。不久,南宋首都临安被元军攻破以后,大将李庭芝、姜才守卫扬州,陆秀夫、张世杰在广东沿海继续抵抗元军,来保卫南宋的天下,他们在两淮、湖南、四川等地同元军展开了可歌可泣的抗元斗争。

南宋有个将领名叫夏贵,投降了元朝。夏贵从前的一个家童,名叫洪福,在他投降时,正在守卫镇巢军(现在的安徽省巢县)。夏贵派人去劝洪福投降,洪福拒绝跟夏贵一块儿投降,还把来劝的人杀了。后来城被攻破,洪福被元军俘虏了,他还痛骂夏贵不忠,要求面向南而死,表明自己没有背叛宋朝。

李庭芝、姜才镇守扬州,元军攻了很久都没有攻下来,就拿来谢太后命令向元朝投降的诏书。李庭芝回答说:“我只知道奉诏守城,从来没听说过要奉诏投降。”后来,谢太后北上经过扬州时,元军又让谢太后命令李庭芝和姜才投降。谢太后下诏说:“现在我和皇帝都已经投降了元军。你还为谁守城呢?”李庭芝不答话,命令士兵放箭,当场射死招降而来的使者,其他人狼狈逃走了。随后,他们又带4万人出城袭击元军,想夺回谢太后和皇帝恭宗。但是经过激烈的战斗,没有成功,只好回到扬州城里。

在一次战斗中,元军主帅阿术派人去劝姜才投降,姜才说道:“我宁可死掉,也不做投降的将军!”后来,元世祖忽必烈又派人招降,李庭芝大怒,把使者杀死,烧掉元世祖的招降诏书,元军见李庭芝、姜才不肯投降,就派大军将扬州团团围住,昼夜功城。由于扬州被围了很长时间,城里的粮食都吃光了,李庭芝和姜才就跟士兵一块儿,煮牛皮等东西充饥,有的士兵杀死自己的儿子充饥。但是,扬州军民仍然不肯投降,继续抵抗元军的进攻。后来,赵昰在福州做了皇帝,命令李庭芝和姜才带兵去保卫福州,当他们走到泰州的时候,又被元军包围。不久李庭芝、姜才被元军俘虏,英勇牺牲。

在湖南潭州(现在的湖南省长沙市),李芾率军民坚持3个多月。当城被攻破的那一天,他叫来部下沈忠,对他说:“我尽到了最大的努力,今天决心一死,但我的家人也不能当俘虏。你先杀尽我的家人,再杀死我。”沈忠说什么也不愿意,李芾坚决要他照办,沈忠只好哭着答应。于是李芾让家人全部喝醉,让沈忠一一杀死,然后放火烧掉李芾的住所。沈忠办完后,回家杀了妻子,又自杀而死。许多人听说后,也都让全家自杀而死,坚决不投降元朝。

在元朝军队向福州大举进攻的时候,陆秀夫、张世杰见福州守卫不住,就护卫着端宗赵昰和他的弟弟赵昺,逃到一条海船上,沿着海岸往南到了广东。宋端宗从小就在皇宫里娇生惯养,哪里过得了这种艰苦的生活,不久就得了疾病,病死在广东砜州(现在的广东省雷州湾中的一个小岛)。陆秀夫和张世杰又拥立赵昺做皇帝,继续进行抗元斗争。

赵昺做了皇帝以后,任命陆秀夫为左丞相,张世杰为枢密副使,专门掌管军事。不久元军就打到了广东。张世杰和陆秀夫认为砜州是个小岛,就护卫着赵昺来到新会的涯山,在那儿征集粮食,修筑工事,建造兵船,还招兵买马,训练军队。他们准备在那里建立根据地,打算的金朝长期战斗,收复失地,恢复宋朝。

这时,福建、广东的军民在坚决抵抗元军的进攻。当元军打到兴化时,宋将陈文龙两次杀死元军派来招降的人。部下有人劝他投降,他说:“你们只不过是怕死罢了,却不知道你们一辈子还是免不了一死!”表现了视死如归的精神。后来因为叛徒出卖,陈文龙被俘,但他仍然不投降,后来在福州绝食而死。他的母亲也被押到福州,他为儿子为国牺牲而自豪,在临死前说:“我和我的儿子一块儿死去,又有什么怨恨呢!”

南宋军民尽管拼死抵抗,但还是拦不住元军的进攻,元将张弘范率军打到了涯山附近。因为涯山是一个小岛,岛上的一切都得靠大陆和海南岛运送,很不方便。于是,张世杰、陆秀夫等叫人准备了许多船只,供最后撤退时用,张弘范到达涯山之后,派兵封锁海口,切断宋军砍柴、打水的道路,宋军没有水喝,只能吃干粮,实在没有办法,就只有舀海水解渴。海水又咸又苦,喝了之后许多人都病倒了。张世杰带兵去攻打新会,想夺回海口,但大战几天都没有取胜。

公元1279年2月,张弘范猛攻涯山,张世杰战败以后,便和陆秀夫等保护着赵昺和他的母亲杨太妃等,乘船撤退。元军派船来追,把宋军的船队冲散了。陆秀夫不愿意被元军活捉,就含着眼泪,背起小皇帝赵昺,跳进了茫茫的大海。张世杰和杨太妃坐的船,也遇上了飓风,被打沉了,张世杰和杨太妃都被淹死。这样,南宋王朝最后灭亡了。

同类推荐
  • 太平天国游记

    太平天国游记

    这是一个劫难,太平天国期间中国死亡的人数保守估计在7千万以上,是八年抗日战征死伤的两倍,不可不记。
  • 生死疆场

    生死疆场

    简介一群高三即将高考的孩子,在一次学生玩游戏被抓后意外的穿梭到了一个另类的时空,这里没有安逸的生活只有无情的杀戮,在这里你可以成为千军之中取敌方上将首级的先锋,亦或者是运筹帷幄间的谋士,再者是谋划全局,攻城夺地的帅才······千古名将聚集一世,万古大争共在一界,关公终将战秦琼,诸葛可以谋司马······想回家么?可以,你们只要聚齐九州大鼎,就可以送你们回家!但是这里真正可怕不是日复一日的征战,而是同样来自同一个世界的自己人······
  • 华丽高卢:法国皇室

    华丽高卢:法国皇室

    本丛书选择欧洲和亚洲具有典型性的几个皇室家族作为主要故事,以历史文献资料为素材,并通过对相关资料的系统挖掘、整理,以家族历史为主要剧情,以皇族重要人物为主角,由历史学家担当编剧和导演,来表演几出皇族历史剧。
  • 沙场:混世小兵之铁血大燕

    沙场:混世小兵之铁血大燕

    大圣末年,塞外燕州狼烟四起。野狼谷的混世小子石野娃意外成了铁骑战队的一员,沙场征战,江山美人,他将演绎怎样的惊世传奇……
  • 挽秦

    挽秦

    身负千年史,仗剑征诸国。挥剑荡浮云,诸侯尽西来!北征匈奴,南讨诸蛮,西伐东欧,东航大洋!予君平戎策,跨海斩长鲸。安得倚天剑,凌尘华夏兴。
热门推荐
  • 我的手机爱上我

    我的手机爱上我

    我的手机中了引力病毒,打开了一个引力波磁暴奇点通道——其实我也不知道那是什么东西,总之召唤来一个帅到掉渣的外星果男,这外星果男眼睛能放电,不不不,是真的能放电,还能能借助磁场瞬移,力气大到壁咚我的时候把一座楼都震塌了。问题是这个外星男什么都不懂,连穿衣服都不会好不好!澡也不会洗,马桶也不会用!可他偏偏又必须借助引力波磁暴奇点寄生,所以他干脆变成的我的手机!我现在接打电话都要贴着他的胸好不好?看微信的时候只能看着他的眼睛好不好?好吧这都不算问题,真正的问题是,我以后还怎么玩消消乐啊?“等等,你要干什么?”“你玩了我那么久,该换我玩你了吧?”“不要吧?救命啊!”
  • 天命大可违

    天命大可违

    我本善良,奈何世人欺我!我本弱小,奈何他人笑我!世间没有什么是天注定,更没有什么不公,我挣扎努力,不是为了改变社会,而是不让社会改变我。勿忘初心,我命由我不由天!
  • 抗日之铁血丹心

    抗日之铁血丹心

    转业回乡的特战兵王丁成功机缘巧合,穿越到了抗战时期抗联最艰苦的1940年春。面对着凶残暴虐的日寇和助纣为虐的汉奸。虽然落魄,却依旧一腔热血的丁成功,义无反顾的加入抗联,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日征程!谱写了一曲铁血丹心的抗日之歌!
  • 碎星封皇录

    碎星封皇录

    碎星大陆,平静了千年,终是应了合久必分的古语,整片大地被动荡、流离、惨烈所践踏,天地迷蒙,苍天不仁!正逢乱世,群雄并起,纷争不断!沉寂千年的神秘组织,天楼,再次应劫而出。他们无法无天,却又兼济天下!他们嗜杀成性,却又坦荡柔情。--摘自《碎星劫-密宗势力篇》“千世轮回,问苍天大道何为?殇魂无路,逆清流满地沧桑!”--摘自《碎星劫-风千殇篇》
  • 萌包子的复仇计划

    萌包子的复仇计划

    蓝蒲英换了一颗兽心后,身体发生变化,本该隐居坐吃等死的她,因为姐姐的意外死去出现在人群里。本想用自己不多的时间去复仇,却发现原来事情没那么简单,原来身边的人都那么复杂。能够穿越时空的摇月摘星,能够起死回生的秘密,都在她的手里,顿时成为了奸人的目标。“这不是我的心脏。”“我想我的墓志铭应该是这样的。”生时顿顿包子满肚,美男时时身边保护。奇怪夜夜梦千百度,原来冥冥安排有数。(一部以现代为背景,夹杂点玄幻、穿越、都市的大杂文,伏笔多多,所到之处尽是坑,不喜勿入。新人求支持!求推荐!求收藏!求各种!)
  • 神探废材太子妃

    神探废材太子妃

    刑警队神探女警陆沉香,被劈腿前男友反绑双手沉海。再醒来时,穿越成了异世废材公主。被某肤浅莽夫退婚、被恶毒姐姐哥哥设计、被后宫小妈陷害、被岛国妖冶暴君利用、被魔妖余孽追杀……还好脑子够用,照样应对自如宫斗、照样潇洒行走江湖……照样有个腹黑开挂的太子爷倾心。第一次见面,就霸道地命令:“叫我夫君。”夜夜吹了她迷魂香,说只有搂着她才会睡觉第二次见面,就逼得未来丈母娘差点暴走:“你女儿只能嫁我。”第三次见面,就扑过来亲上一口:“他们毁我八年,你须还我一生!”
  • 嗜血佛魔

    嗜血佛魔

    魔界意不休,杀戮永不止。杨家灭门之案,强者回归之时,以敌之血,染红青天。
  • 诺诺和姝姝的两三事儿

    诺诺和姝姝的两三事儿

    真是不知道我造了什么孽,自从在海边捡到了一个男人,我的生活就乱不可堪。什么东西都能碰到,是的你没听错就是东西。(小剧场:?:“姝姝我不是故意的你原谅人家这一次嘛。”姝姝满脸黑线:“你个笨蛋家里就这么一点大你还能摔倒,赶紧给我滚开压死老娘了,,,,,,,(#‵′)靠,你个混蛋手往那摸啊,,,”“姝姝对不起,人家不是故意的。”诺澜一脸得逞的笑。“姝姝你哪里疼人家给你揉揉。”“啊~你个混蛋,,,手别放这里”)(作者有话说:其实我是很纯洁。不是你们想的那样。o(╯□╰)o)风格:搞笑,轻松,带点玄幻。无小三,小四。你值得拥有。本书又名《我的美人鱼老公》
  • 穿越之异世寻爱

    穿越之异世寻爱

    她是一名普通的胖子,一朝穿越,她成了文武双全的将军府大小姐。只是,老天,为什么还是胖子!谁说胖子没人爱的,她才不信,文采武功信手拈来,哼,看她如何在异世寻觅真爱,携手江湖!【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盛世乞儿:师父从了我吧

    盛世乞儿:师父从了我吧

    莫语,现代透明小作者,一不小心被穿越成癞痢小乞儿。这么丑的面容可怎生在异世界混?盘算后,莫语开始了异世界的征程……第一步:傍一个高富帅。繁华的大街上,乞儿伸出脏兮兮的爪子张牙舞爪地对醉羽凡说:“饭饭,从了我吧!”于是,饭饭从了乞儿,开启了一段新的历史旅程。第二步:找一个男闺蜜。“子轩,我叫宁静!”莫语眨巴着大眼睛说着自己新起的名字。子轩揉揉莫语乱蓬蓬的头,宠溺地道:“好名字,那我叫你小静!”第三步:选一种职业,建一个帮派。“当乞丐自由,心情好时就乞讨,心情不好就休息!”“当乞丐消息广,只要团结同行,将全大陆的乞丐都联合起来,就可以变成第一大帮派,就叫丐帮!”【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