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98600000030

第30章 刷新《新青年》,与胡适分道扬镳

就在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立不久,1920年9月1日出版的第8卷第1号《新青年》杂志,面目一新。

这一期的封面上画着地球和一东一西伸进画面两只紧握着的手,暗喻中国人民和苏俄人民手携手。

这一期杂志新辟“俄罗斯研究”,由杨明斋等撰写介绍苏俄新貌的文章。

这一期杂志推出了“重头文章”,即陈独秀的《谈政治》,把他和胡适、张东荪的分歧公开化了。陈独秀写道:

我们中国不谈政治的人很多,主张不谈政治的只有三派人:一是学界,张东荪先生和胡适之先生可算是代表;一是商界,上海底(的)总商会和最近的各马路商界联合会可算是代表;一是无政府党人。……

胡适,新文化运动的风云人物,《新青年》杂志的台柱。如今,《新青年》的主编在《新青年》上点名批判胡适,意味着《新青年》编辑部内部产生了巨大的分歧。

陈独秀鲜明地指出:

你谈政治也罢,不谈政治也罢,除非逃在深山人迹绝对不到的地方,政治总会寻着你的;但我们要认真了(解)政治底(的)价值是什么,决不是争权夺利的匀当可以冒牌的。

陈独秀谈及了《新青年》:

外边对于本杂志的批评,有许多人说《新青年》不讨论政治问题,是一个很大的缺点。

陈独秀说及了胡适:

最近胡适之先生著《争自由的宣言》中已经道破了。这篇文章开口便说:“我们本不愿意谈实际的政治,但是实际的政治却没有一时一刻不来妨害我们。”要除去这些妨害,自然免不了要谈政治了。

胡适原先曾是陈独秀的“亲密战友”。正因为这样,当蔡元培恭请陈独秀出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时,陈独秀却说他只是暂代,待胡适从美国归来请他担此重任。

胡适,曾与陈独秀有过亲密的合作,曾是《新青年》的一支笔,擂响了新文化运动的辈鼓,被陈独秀称赞为“今日中国文界之雷音”。

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振聋发聩的“文学革命八条件”,即不用典、不用陈腐套语、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俚语、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呻吟、不模仿古人、须言之有物(即胡适致函陈独秀自我介绍的“八不主义”)。此文的发表,在中国平静的文坛上卷起一阵狂澜。

胡适在《新青年》上积极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主张“必须用白话来做文学的工具”。

他用白话做自由诗,写白话文学剧本,写白话文,领一代之先。

胡适在《新青年》上抨击孔教,抨击旧礼教,主张女子解放,提倡教育改革。……

倘若用“丰功”两字形容当年胡适对新文化运动的贡献,也并不过分。

然而,一起冲锋陷阵,一起呐喊前进,陈独秀、李大钊向“左”转,胡适向右转,渐渐分道而驰。《新青年》在分化。

最初的论战在李大钊和胡适之间展开。

那是1919年6月11日陈独秀被捕,《新青年》虽然暂停。但主持《每周评论》的是胡适。犹如一辆汽车换了个司机,胡适驾着《每周评论》仍在继续出版。胡适代替陈独秀编《每周评论》离开了陈独秀、李大钊的“轨道”。

胡适把《每周评论》第26、27号编成了《杜威讲演录》专号。杜威是胡适的老师,实用主义芝加哥学派的创始人。

在第31号《每周评论》上,胡适发表了《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表明了他对他的信奉马克思主义的朋友陈独秀、李大钊的不满:

空谈好听的“主义”是极容易的事,是阿猫阿狗都能做的事。

不去实地研究我们现在的社会需要,单会高谈某某主义……是很危险的。

正在河北乐亭县大黑蛇村老家度暑假的李大钊(他在离京前看到第31号《每周评论》),写下了致胡适的公开信——《再论问题和主义》,寄往北京给胡适。胡适把此文在第35号《每周评论》上登出。李大钊驳斥胡适道:

我们的社会运动,一方面固然要研究实际问题,一方面也要宣传理想的主义,这是交相为用的,这是并行不悖的。

《新青年》、《每周评论》的同人,谈俄国的布尔扎维主义的(引者注:即布尔什维主义)议论很少。……我可以自由,我是喜欢谈谈布尔扎维主义。

因为有了假冒牌号的人,我们愈发应该一面宣传我们的主义,一面就种种问题研究用的方法,好去本着主义作实际的运动,免得阿猫、阿狗、阿鹦、阿鹉、留声机来混我们骗大家。

我们唯有一面认定我们的主义,用他作材料、作工具,以为实际的运动;一面宣传我们的主义,使社会上多数人都能用他作材料、作工具,以解决具体的社会问题。那些猫狗,鹦鹉、留声机,尽管任他们在旁边乱响,过激主义哪,洪水猛兽哪,邪说异端哪,尽管任他们乱给我们作头衔,哪有闲工夫去理他!

然而,胡适一边刊登李大钊写给他的公开信,一边又写了《三论问题与主义》、《四论问题与主义》,与李大钊论战。思想的裂痕已发展成为难以弥合的鸿沟。

在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建立之后,作为书记的陈独秀决定把《新青年》作为这个小组的宣传阵地。于是,刷新《新青年》,不但以陈望道、李汉俊、沈雁冰、李达这四位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员作为《新青年》编辑,而且从1920年9月1日的8卷新1号起,全面宣传马克思主义。

陈独秀写的《论政治》,公开与胡适决裂。

后来,当胡适垂垂年迈,回首往事,他这么追述道:

事实上,陈独秀在1919年还没有相信马克思主义。在他的早期的著作里,他曾坦白地反对社会主义。在他写给《新青年》杂志的编者的几封信里面,我想他甚至说过他对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并没想得太多。李大钊在1918年和1919年间,已经开始写文章称颂俄国的布尔扎维克(引者注:即布尔什维克)的革命了,所以陈独秀比起李大钊来,在信仰社会主义方面却是一位后进。

陈独秀在和北京警察搞了一段不幸的关系之后(引者注:指转京警察逮捕陈独秀),便离开北京,一去不返了。其后只有一两次他乔装路过北京〔但未停留〕,数年之后他在有一次秘密路过北京时,曾来看我。但是无论怎样,自1920年1R以后,陈独秀是离开我们北京大学这个社团了。他离开了我们《新青年》团体里的一些老朋友;在上海他又交上了那批有志于搞政治而倾向于马、列主义的新朋友。时日推移,陈独秀和我们北大里的老伙伴,愈离愈远。我们也就逐渐的失去我们的学报。因为《新青年》杂志,这个〔传播〕“中国文艺复兴”的期刊,〔在陈氏一人主编之下〕在上海也就逐渐变成一个〔鼓吹〕工人运动的刊物,后来就专门变成宣传共产主义的杂志了。

胡适讽刺刷新后的《新青年》杂志,“差不多变成了《Soviet Russia》(引者注:即当时一本进步的英文刊物《苏维埃俄罗斯》)的汉译本”!

两位“老伙伴”不光摆开“铅字阵势”,在报刊上鏖战不休,而且见了面,一个讲苏俄好,一个讲美国好,也争个没完没了。陈独秀挚友汪孟邹之侄汪原放的一段回忆。惟妙惟肖地勾画出这对“老伙伴”之间无可挽回的分裂。

那是1925年冬,胡适来到上海治痔疮,借住于亚东图书馆。汪原放回忆道:

这位总书记(引者注:指陈独秀)有时会在夜间悄悄地来望这位“五四”时期的盟友。可是每次见面,总是以两人激烈的争吵而告终。一个讲社会主义好,另一个讲资本主义好;一个讲马克思主义,另一个讲实用主义(引者注:应为实验主义);一个讲苏联如何如何,另一个讲美国如何如何,各不相让。有一天他们争得面红耳赤,大概胡适被陈独秀的批驳刺痛了,他一下子站起来……气急败坏地用手杖在地板上笃笃敲了几下,但他毕竟忍住了气,用绅士风度说了句:“仲甫,我有事,你坐罢!”下楼去了。陈独秀气呼呼坐了好一会……也去了。……过不了几天,陈独秀会再来,重新挑起一场争论。

在《新青年》的“老伙伴”之中,倒是鲁迅仍与陈独秀同行。陈独秀一回回写信给周作人,请周作人敦促鲁迅为《新青年》写小说:

“我们很盼望豫才先生为《新青年》创作小说,请先生告诉他。”(1920年3月11日函)

“鲁迅兄做的小说,我实在五体投地的佩服。”(1920年8月22日函)

“豫才兄做的小说,实在有集拢来重印的价值,请你问他,倘若以为然,可就《新潮》、《新青年》剪下,自加证正,寄来付印。”(1920年9月28日函)

正因为这样,鲁迅后来在1933年6月上海天马书店出版的《创作的经验》一书的《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一文中,这么提及陈独秀:“但是《新青年》的编辑者,却一回一回的来催,催几回,我就做一篇,这里我必得记念陈独秀先生,他是催促我做小说最着力的一个。”

《新青年》是当年享有崇高威信、发行甚众的杂志,它的急剧的向“左”转,使马克思主义的影响迅速推及全国。

同类推荐
  • 入唐三韩人研究

    入唐三韩人研究

    本书对入唐三韩人进行系统探讨,从新视角审视唐与三韩的关系。在学界已有的研究基础上,笔者充分利用正史记载,并结合石志资料、野史、笔记小说、各种文集和杂记等等进行论述。在论述过程中,侧重对“人”的相关情况(生平、出身、家庭情况、婚姻状况、宗教信仰、生活追求)的探讨。
  • 中华腾飞的一百道难题

    中华腾飞的一百道难题

    翻阅全书,我认为这本书较为全面、系统、深入地研究和宣传了邓小平理论。从党的十四大提出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以来,有关学习、研究和宣传邓小平理论的著述不胜格举。该书在大量吸收学术界现有成果的基础上又有新的推进。其最引人注意之处就是把邓小平理论放在马克思主义近150多年历史发展的大背景下,特别是放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近20年跌宕起伏、空前错综复杂的大背景下,紧密结合我国近20年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宏伟实践
  • 大国阴谋:美国独霸全球内幕

    大国阴谋:美国独霸全球内幕

    在人类发展最快的几十年里,美国凭借其首屈一指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在全球发动了一系列掠夺式的战争,用自己的霸权制造了一个个陷阱,把整个世界牢牢地掌握在手中。当我们回眸那段历史,却发现美国政府有着一系列耸人听闻的战争手段,以及接踵而至的政治措施。这是美国经济的需要,还是政治的需要?本书详细披露了美国长期以来存在激烈争议的诸多政治、历史事件幕后的阴谋,用全新的视角让你看到与历史大相径庭的一面,力求客观地还原一个真实的美国。
  • 中国生死智慧

    中国生死智慧

    《中国生死智慧》主要探讨人类的生死问题,将立足于中华民族生死哲学之血脉的基础上,从分析生命与死亡之本真出发,顺次探讨生命本真、生死观念、生死态度、生命困顿和生命教育等问题,试图从合理性的角度提出一些看法,让人们在较为轻松的阅读中从容地思考生与死这样严肃的问题,获得某种生死智慧的启迪,以最大的包容度和开放性,做出自己的判断和选择,以因应我们每个人终究会遭遇的生死大事,获得生之幸福与逝之安乐。
  • 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学习读本

    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学习读本

    作风决定形象,作风决定成败。党的作风建设关系到党的形象,关系到人心向背,关系党的事业的成败。正如陈云同志所说:“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因此,党风问题必须抓紧搞,永远搞。”
热门推荐
  • 英灵冢

    英灵冢

    灵,一个不为世人所知的组织,却在世人看不到的地方默默守护着地球。这是一个年少的英雄梦,也是一段热血的传奇。莫忆,一个不能修炼灵术的少年,靠着自己的努力,一步步走向巅峰。因为他,拥有着独一无二的能力,沟通“英灵冢”!
  • 亦狐缘断情缘

    亦狐缘断情缘

    当她是妖界人人敬畏的妖后时,他是人界小有威望的修仙名门子弟。她初食人间烟火犯下大错,他不顾往日情意置她与死地。百年后,当她是冷若冰霜,不喜与人交谈的富家子女,他是仙界受人尊敬的上仙。再一次的相遇到底是喜是悲。远处的花海从中。女孩对旁边的男孩说“你说,我们会永远在一起吗?”男孩眺望远方肯定的说“会的!”女孩笑…
  • 王源,我们都是好孩子

    王源,我们都是好孩子

    “……我们都是好孩子,异想天开的孩子,相信爱,可以永远啊,我们都是好孩子,最最善良的孩子,怀念着,伤害我们的……”你唱过的,你,如今还记得吗?当歌词成为真实,谁又能想起曾经的那时心底的悸动与朦胧情愫?
  • 海岛情缘

    海岛情缘

    靠听觉、感觉、嗅觉感受世界的盲人女作家。偶然的机会,她登上了渴望已久的海岛,遇到了养殖场的主人林中石和他的弟弟林中杰,为了打击弟弟,哥哥刻意的接近这个盲女人,弟弟则开始了与哥哥的争夺战,想方设法的勾引这个女作家。小说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描述了这个盲人女作家感情世界,前半部分是感觉的描写,后半部分是视觉的描写。一份真挚的爱,一份扭曲的爱。
  • 落之语

    落之语

    《落之语》晓落弃坑啦~!晓落决定完善剧情,更名重来!请亲们原谅~!晓落新坑《媚妃色妩》。喜欢晓落的亲希望继续支持晓落~!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一诺倾晴

    一诺倾晴

    “亲爱的。来吧。这就是我跟你说起的李晴小晴晴。”欧吉品嗲声嗲气的向着走廊的一头喊。这不用问一定是在喊他们家那口子的。李晴扭脸一看。就被雷击中了。那个亲爱的,欧吉品的亲爱的是个男人!!!哦,老天。幸福来的太突然了。这是活生生华丽丽的11真人版啊。
  • 上古世纪:骑士与剑

    上古世纪:骑士与剑

    这是一片史诗大陆,这里流传着英雄的传说。一位憧憬着英雄和故乡的诺亚族少年,拿起手中的剑,诉说着属于他的传奇。
  • The Enchanted Island of Yew

    The Enchanted Island of Yew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末世之末日尸歌

    末世之末日尸歌

    你若安好,那还得了!一次次幸存者之间的勾心斗角;一场场丧尸与人类的生死角逐;在这病变的背后,是科学事故?还是有人刻意为之?岌岌可危的人类,究竟能不能挺过这一关?战士、道士、赏金猎人,谁才能协众人完成世界的大一统?尸歌奏响,孰将称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