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雄峻的大山是宝石的摇篮,辽阔的天空是星星的摇篮。”其实我们也可以说:班集体是学生成才的摇篮。
班集体就是社会的“浓缩版”,不同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每一个学生的社会观念都要受到其家长的社会层次、文化素养以及人生观念的直接影响。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社会人”。
教师要积极开展创建优秀班集体的活动,通过自身的包容性,去除学生身上的“杂质”,在班集体的学习生活中可以培养一些很好的社会生活习惯。例如,遵守法纪的意识、适应环境的能力、人际交往的能力等等。让他们形成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从而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
1.美化教室
学生的学习主要是在教室内进行的。教室怎样布置直接体现了班级有怎样的文化,因此绝不能随意盲目地布置教室。
对什么地方适合做什么样的装饰要有一个详细的了解。如班规一定要张贴在醒目的地方,最好是学生一进教室就能发现;彰显班级文化的核心标志一定要贴在教室的正前方,五星红旗和时钟也可以在正前方。
黑板报的设计一定要用心,主题要鲜明。板报作为一个为班级管理和教学服务的最好载体,要常换常新。板报的排版和策划工作应该让学生独立完成。可以将一些字画、伟人肖像等贴在板报的两侧。工具角、图书角等则可以安排在教室的四个角上。教室前方黑板上方可以由学生们每天更换一句座右铭。
总之,教室的布置要整齐,要和谐,要统一。
2.制定目标
确定班集体的奋斗目标的时候,一定要采用科学的方式方法。
目标绝不能是教师的硬性规定,不能由教师强加到学生头上,它应该是根据大多数学生的愿望和要求来确定。师生要通过民主协商、双向沟通的方式确定目标。班集体的每一步建设,都是为了达到最终的目标而有计划推进的。
集体的形成并不是自发的,而是由教师和学生等有意识、有计划地完成一个个目标而获得的预期结果。班集体建设的奋斗方向和建设任务,都规定在班集体建设的目标中。
建设目标是班集体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师生建设班集体的力量之源。
开展班集体建设活动依据什么?同样,也是依据班集体建设目标。只有依据这个目标,师生才能在一定的时间内和环境条件下、在科学预测的前提下,达到预期的目的和效果。
班集体建设有:当前目标,中期目标,长远目标。
提出班集体建设目标一般需要如下几个步骤:①动员学生参与确定目标;②明确上级的要求;③调查摸清本班的实际情况;④对照标准,找出自身存在的差距;⑤最终确定班集体建设的具体目标。
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需要有一个递进上升的趋势。
教师则要充分利用好这一趋势,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前进的期望,以便树立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和上进心,从而更好地激发他们为实现这个奋斗目标而不断努力。
3.建立班级制度
制度文化的好坏、制度是否健全以及班级是否有一个利于制度发挥作用的外部环境直接决定着班级学生规范功能的发挥。
制定班级制度条文的时候,应着重制定一些关于精神风貌、价值取向、作风态度等条款,因为这样的条款具有浓烈的文化气息,能够赋予制度以灵魂。
只有这样,规章制度的强制和激励作用才能落到实处,才不会流于形式,才会形成一个人人争着抢着为班级做贡献的良好局面。
“班规”制定之前,教师要统一学生的认识。虽然国家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的“中小学生守则”,学校也制定了规范,但守则和规范毕竟不可能从微观上具体指导班级的各种情况,而“班规”才是守则和规范的具体操作细则。
“班规”是学生自我制定、自我监督的规范,这样他们就不会再有受教师约束的感觉,而是自我约束。
第一,建立健全班级的各种规章制度,力求细化。
第二,为了建立一个利于制度落实的外部环境,将执行制度和教育引导有机统一起来。
第三,注意做好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工作,可以通过评比的形式实现。
针对学生而言,校纪班规是他们日常学习生活中的行为准则。这对天性活泼的他们来说,无异于是戴在他们头上的“紧箍咒”。在平时,他们都懒散惯了,所以在接受执行这些规则的时候,难免会感到很不适应,但不能因此而放任自流。培养学生良好教育习惯对他们来说才是至关重要的。
一部很好的规范制订出来了,如果不能严格执行,无异于一纸空文。“有法可依”只是落实的前提,“执法必严”才是落实的关键。
规章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不管是学生,还是教师,都要受到规章制度的约束。
只要违反了规范,就必须受到相应的惩罚。
针对教师而言,维护规范无异于是在维护自己的权威;针对学生而言,维护规范无异于是在维护自己的尊严。因为,这是在维护班集体的意志。
总之,班集体的建设和师生的发展都要受到班级文化的深刻影响。班级文化通过规范、陶冶、同化等不同作用,对实现班级的有效管理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个优秀的教师一定特别注重建设良好的班级文化,并充分利用班级文化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和管理。
这样,学生学习动力会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也会提高。
4.整顿班风
班风是一个班级大多数学生的共同倾向和表现,这其中主要包括言行、情感和精神面貌等几个方面的倾向和表现。
良好的班风本身就具有很强的约束力量,它一旦形成,巨大的凝聚力和驱动力就会随即产生。
影响班风的因素很多,如果一个班级的舆论正确,人际关系和谐,风气良好,并且拥有积极进取的精神,那么我们就可以说这个班级已经形成了良好的班风。
那么究竟怎样才能培养良好的班风呢?应该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良好班风的内容要明确,引导班级有一个正确的舆论环境,日常的常规管理必须强化,重视榜样的示范效应等。
中小学生具有极强的模仿性,容易接受外界的影响,无论这个影响是好的还是坏的。
正因为中小学生的这种“先入为主”的心理特点,所以抓好对他们的正面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对待这些中小学生,教师一定要先抓好正面教育,否则让不健康的东西占领了这块“阵地”,要想“夺回来”就非常困难了。为了给正确的舆论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应尽快地通过说理或者榜样示范的方式将学校的要求和学生的行为规范等转化成学生的共识。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讨论会或者谈心会的形式,给多数人的意见观点提供相互融合趋同的机会;通过这种形式,可以让正确的言论大行其道,其积极作用也将得到充分发挥,从而形成一种巨大的优势力量,最终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关于良好班风的创建,教师还应做好如下工作:工作的目标必须明确并且具体,德育教育要全程优化,努力将学生道德品质提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仪态、仪表、仪容和礼仪四个方面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并教育学生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着力提升自己的素质。教师要教育同学们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做文明人,办文明事。通过开展这一系列的活动,全班学生的文明素质必将会有一个很大的提升,思想道德水平会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5.营造融洽的氛围
如果师生的关系是融洽的、是和谐的,那么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的时候必定会非常容易,良好的班风也一定会非常容易构建。人心都是肉长的,每个人都自然愿意跟对自己好的人交流思想,愿意用良好的表现来作为对他人关心的回报。因此,教师要关怀每一个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对每一个学生都一视同仁,将班级气氛营造得和谐融洽。这样,学生就会真正感到这是一个温暖的集体。教师不仅要倾听学生的内心的真实声音,还应该尽力帮着解决学生的生活难题,让他们在团结互助的和谐气氛中淡化想家的愁绪。此外,教师在工作过程中,一定要做到不偏不倚,对待一些有特殊情况的同学也要始终保持一颗真诚的心。
(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