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沅弟左右:
十四、十五六日接弟初十日函、十二日酉刻及四更二函。贼已回窜东路,淮、霆各军将近五万,幼泉万人尚不在内,不能与之一为交手,可恨之至!岂天心果不欲灭此贼耶?抑吾辈办贼之法实有未善耶?目下深虑黄州失守,不知府县尚可靠否?略有防兵否?山东、河南州县一味闭城坚守,乡间亦闭寨坚守,贼无火药,素不善攻,从无失守城池之事,不知湖北能开此风气否?鄂中水师不善用命,能多方激劝,扼住江、汉二水,不使偷渡否?少泉言捻逆①断不南渡,余谓任逆以马为命,自不肯离淮南北,赖逆刚未尝不窥伺大江以南。屡接弟调度公牍,从未议及水师,以后务祈留意。
奉初九、十三等日寄谕,有严行申饬及云梦县等三令不准草留之旨。弟之忧灼,想尤甚于初十以前。然困心横虑,正是磨炼英雄玉汝于成。李申夫尝谓余怄气从不说出,一味忍耐,徐图自强,因引谚曰“好汉打脱牙和血吞 ”。此二语是余生平咬牙立志之诀,不料被申夫看破。余庚戌、辛亥间为京师权贵所唾骂,癸丑、甲寅为长沙所唾骂,乙卯、丙辰为江西所唾骂,以及岳州之败、靖江之败、湖口之败,盖打脱牙之时多矣,无一次不和血吞之。弟此次郭军之败、三县之失,亦颇有打脱门牙之象。来信每怪运气不好,便不似好汉声口②。惟有一字不说,咬定牙根,徐图自强而已。
子美倘难整顿,恐须催南云来鄂。鄂中向有之水陆,其格格不入者,须设法笼络之,不可灰心懒漫,遽萌退志也。余奉命克期③回任,拟奏明新正④赴津,替出少泉来豫,仍请另简江督。顺问近好。
“注释”
①捻逆:即指捻军,是清朝的一支农民起义队伍,活动在安徽北部和河南一带,主要领袖有张洛行、赖文光等。曾在太平天国领导下与太平军配合作战。1866年分为东、西两支,最后被清军消灭。
②声口:即口气。
③克期:在严格规定的期限内。
④新正:农历新年正月。
“当代阐释”
忍可成事,可修身
“忍”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可谓特殊之至,因为它包含的内容极为广泛,小到忍受饥饿病痛,大到为了争夺天下忍辱负重,等待时机。一个“忍”字,似乎是成大事者必不可少的考验,是成功人士必修之内功,也是强者智慧的一种体现。
孔子云:小不忍则乱大谋。一个想要成功的人,一定要在忍字上做足功夫,等待时机,伺机而动。20世纪80年代,加拿大前总理特鲁多在下野后向邓小平请教复出的“秘诀”,邓小平的答案是“忍耐和信仰”。正是凭着这个“秘诀”,他三次被打倒,三次复出,而且一次比一次获得更大的成功,被西方人称之为“打不倒的东方小个子”,忍可以顶得住任何砖石的磨砺,可以经得起任何风雨的冲击。
曾氏一生以“打脱牙和血吞;咬定牙根,徐图自强”的忍道心境,汇集了从忍心、忍欲、忍名和忍性之“忍”经大成,成就了一生的大业。他是世人的楷模。他说:“动心忍性,斯大任之基;侧身修行乃中兴之本。自古成大业者,未有不自困心横虑,觉悟知非而来者也。”所以,只有动心忍性,方能侧身修行到至高无上的忍道心境,也就能够成就大业。
有人把“忍”看作是懦弱的表现,事实上,忍显示着一种智慧,一种力量,忍是一种强者才有的精神品质。在个人的人生道路上,忍的主观能动性尤为重要,真正的智者就是通过一次次的忍耐去历练自己,进而达到人生巅峰的。在这个世界上深感生不逢时的人很多,但是处世态度不同,最终的选择、结局也不同。顺境往往使人能够忍住骄奢淫逸的诱惑,好风凭借力,平步青云,节节上升。逆境就不同了,有的人因忍受不住恶劣环境的考验,气馁、堕落、绝望,结果遗恨终生。有的人能忍受恶劣环境、恶人、恶势、厄运的压迫,终于锻炼了自身,时来运转,东山再起。对于不能忍,没有忍耐力的人来说,逆境是地狱;对于能忍,把忍耐当作一种修行的人来说,逆境则是他步入圣坛的云梯。
所谓“能忍耻者安,能忍辱者存”,此为生存之道,也是需要我们在提高修为的道路上不断体味的一句至理名言。
“文化常识”
古代记时法——记日、记时
大约在殷商时代古人就采用干支记日的方法。
干即天干,计有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个,故亦称十干。支即地支,计有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故亦称十二支。
十干和十二支一次组合,可得六十个单位,称为六十甲子。每个单位代表一天,假使某日是甲子,则甲子以后的日子就依次顺推为乙丑、丙寅、丁卯等,甲子以前的日子就依次逆推为癸亥、壬戌、辛酉等。六十甲子周而复始,可以无限期的记载下去。
此外,一个月中的某些日子,古代有特定的名称。每月第一天叫做“朔”,最后一天叫做“晦”。每月十五称为“望”,过了望日即每月十六就称为“既望”。每月的初七、初八称为“上弦”,二十二、二十三称为“下弦”,又统称为“弦”。
至于记时法,古人最初根据天色把一昼夜分为若干段,给每一个时段定一个名称。例如把太阳升起的时候叫做“旦、早、朝、晨”,也称为“日出”。把太阳下山的时候叫做“夕、晚、暮、昏”,也称为“日入”。把太阳正中的时候叫做“日中”,将近日中的时候叫做“隅中”,太阳开始西斜的时候叫做“日昃”或“日昳”。
古人只吃两餐,日出之后隅中之前,称为“食时”,日昃之后日入之前,称为“晡时”。日入以后,称为“黄昏”,黄昏以后称为“人定”,人定以后就是“夜半”了,夜半以后是“鸡鸣”,鸡鸣以后是“昧旦”,这是天亮以前两个先后相继的时段。天亮的时间,叫做“平旦”或“平明”。
时段分别与地支对应,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 时段中的“夜半、鸡鸣、昧旦、平旦、食时、隅中、日中、日昃、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分别对应着地支中的“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