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人的口头禅:“忙啊,正加班呢。”尤其在一些家庭中,经常会有这样一种情况,在一个特殊的日子里,妻子做好了一桌饭菜,电话给老公问他快回家了否,得到的回答却是:“忙啊,我今晚得加班,你先吃吧。”或是一个期待了很久的周末或假日,本有的娱乐计划,也被加班无情地占据……
加班真的那么多、那么重要吗?
工作与生活到底孰轻孰重?这个问题其实本身不该成为一个问题。工作本身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包括工作,工作只是为了更好地生活。而生活既不是在过去,也不是在未来,生活就在当下。如果有人认为,卖力地工作是为了将来更好的生活,那就大错特错、舍本逐末了!
上班族大概都加过班,虽然都叫加班,但加班的真正涵义却大不一样。有的加班是必要的加班,但有的加班却是不必要的。有的人加班是因为工作量确实太大,由于现在找工作非常的困难,为了能保住这份工作,只得加班拼命工作,而且从不提出任何要求。有的人加班是因为突然有个临时性的工作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所以必须加班。有的人加班则是给领导看的。还有的是加班时干的工作本来在日常工作时是可以完成的,却因为上班时工作不及时做,长时间地打电话、聊天,看到领导不在时就晚来或早走,钻空子,当突然有一天领导要个材料或数据时,自然措手不及,乱了手脚,不能马上提供,只好加班。更有甚者,有相互协作关系的工作,由于一个人工作拖拉,导致其他的同事无法正常工作,害得人家工作起来非常的被动,甚至受到领导的批评。
如果是公司临时性的紧急任务需要加班,那无可辩驳,非加不可;但如果是以上其他类型的,那还真不如8小时完成分内任务,然后好好享受下班后的生活。
在加班族中,有一类“热衷派”的加班狂人,亦即所谓的“工作狂”。这种人常常是把工作和生活“一体化”了,工作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工作。其实这样也是不可取的。生活本身远比工作更为广阔,更为多彩,以一概全,用工作占据生活的全部,肯定是得不偿失的做法。或许有人会说,疯狂工作是为了更快取得事业上的成果,多付出些也是应该的。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小张就是一个典型的工作狂,他平时除了早到晚退、周末加班外,即使是下班回家了,他所做的第一件事,不是问候他的妻子和女儿,而是先从包里拿出电脑,连线,上网。他的妻子指出他这一点“淡漠”了家庭感情的问题时,他不以为然地说:“电脑现在开机很慢,公司又有很多人发很大的文件造成收发电子邮件很慢,我先把电脑支起来,让它开着机、预着热、收着邮件,然后我再过来问候和拥抱你们,这是符合组织和行为优化管理以及六个西格玛程序的……”
有专家认为,工作狂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呈现为一种“病态”了。这种“病”的存在,于现代社会已经是个不争的事实了,但是病因各有不同。有人认为工作狂是外界因素造成的,比如老板的催促,完不成任务不准休息;还有同事的竞争,你加一个小时班,我就加两小时!
还有专家从心理层面上分析认为:工作狂的核心是我们作为个体的人,生存状况严重不确定,从而造成自信心不足,只好通过发狂式的工作寻求心理的平衡。即是说我们总是摆脱不了一种状态,就是要讨别人好,不管是客户还是老板还是别的什么人,而一旦你把讨好别人和善待自己的平衡搞乱,就会变成工作狂。
工作狂人们总会认为如此努力地工作肯定能加分,能受领导重用,能受同事尊重,还可以让下属效仿。可实际情况往往却是你的老板,你的同事,所有你身边的人都会觉得你是“工作狂”,你累死累活你活该!哪怕是你最亲密的亲人,劝你一两次你若仍痴迷不悟地“工作狂”下去,不给你扣上“活该”的帽子,那就真是嘴下留情了。而且,最致命的是,你累死累活地工作,人家说不定还会从理论的高度批评你说:你这样无节制地工作,不能平衡好工作和生活,是能力低下的表现。因此,工作要讲效率,千万不能陷入工作狂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