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说:“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中国是一个崇尚礼节的国度,早在春秋时期,送礼的风尚就已形成,并演绎成为一种文化。在交往过程中,送礼几乎是必须的,也是一种潮流。既然送礼是一种潮流,你就不要逆着潮流走,否则只能使自己的仕途受损。这如同电影散场,顺着走都可能被挤得东倒西歪,何况逆行?
每一次送礼,都需要把握住场合和时机,选择适当的场合和时机送礼是非常关键的。人们一般不会无缘无故地接受别人的礼物,把握不好送礼的时机和场合,会使别人产生误解,引发不必要的麻烦。而只有在适当的时候送到,才会让受礼者自然地接受,从而替你办事。
小张去拜访一位主管副总想申请一笔资金。刚进副总家的院子,透过门窗玻璃发现副总正铁青着脸,旁边站着个小保姆,浑身直哆嗦正在啼哭。小张一看地下茶壶茶碗的碎片满地都是,立马就明白了原委。他记得朋友告诉他说,这位副总有个嗜好——喜欢品茶,更喜欢收藏名产地的茶具。看到这种情况,他灵机一动,赶紧退了回来。
小张急忙来到某专卖店高价买了一套景德镇出产的上等茶具,又买了龙井、碧螺春等上等茶叶,再次来到副总家。见了副总的面,又闻知副总收藏的茶具被保姆不小心打碎的事,就对局长说:“哎呀!这可是您的宝贝啊!”副总听完他的话后,更是心疼不已,连连叹可惜。
这时小张卖了个关子让副总稍等,然后出去从车上取来刚买的礼物,打圆场地说道:“我也是喜欢品茶的人,更是喜欢收藏这些茶具。您看这是我刚买的上等茶叶和茶具,本打算自己用的,没想到您的爱好和我一样。得,宝剑赠英雄,宝马送将军,这一套景德镇的上等货就送给您吧!”说着,双手奉上茶具,这位副总一看,眉开眼笑连声感谢。
“不过我有个要求,这茶叶得让我品尝一下吧,我忍不住了。”小张趁热打铁地说。
“好、好,没想到你也如此嗜好品茶啊!”乐呵呵的副总立刻吩咐保姆去泡茶。
接着,二人谈起了茶经,拉起了家常。一壶茶品了足足两小时,转眼到了中午,副总吩咐下厨,留小张吃饭,小张不敢多作打扰,赶紧起身告辞,临别之际才提出申请资金一事。副总不加犹豫地答应说:“这好办,你周一到我办公室来吧!”
送礼时应讲究投其所好,小张应时而变,投副总所好,送上的极品茶具,一下就送到了副总的心坎里,这样再提所求之事,自然水到渠成。要把礼品送到对方的心坎里,不仅要选对礼,还要选对送礼方式和时机,切不可乱送、盲送。
大军阀张敬尧最初跟一个说书艺人学说书,在生活困难的时候还能耐住性子学说一段,后来觉得说书整天东跑西走很辛苦,就利用一个偶然的机会混进了北洋军队。
张敬尧虽胸无点墨,但耍嘴皮子却很有一套。凭着能说会道、投机钻营,很快由排长升成了营长,但他还嫌不够,仍是竭力想往上爬。看到别人一年年高升,自己“岿然不动”,他十分心急,搜肠刮肚,想着怎样撬开袁世凯的门路。
也是一个偶然的机会,张敬尧意外获悉袁世凯的爱妾杨氏喜爱喝进口白兰地名酒,而且还是海量。这个消息,使他心花怒放,决心利用这一点敲开袁世凯的大门。再说杨氏这里,不知从哪天开始就经常收到一箱箱不署名的人送的“白兰地”,过了有几个月时间,她暗中查访,才知道是有个叫张敬尧的营长送的,自然十分欢喜,隔了几天就亲自召见。张敬尧一见面,即满口“师母”长、“师母”短的叫着,直把个杨氏拍得如入云里,内心甚喜。
从此,张敬尧算是通过杨氏在袁世凯那里挂了号,几年后他就升为了旅长。
这里,抛开北洋军阀内部的腐败不谈,只说张敬尧之所以日后得以高升,全凭着投杨氏所好来送礼,而且恰如其分地送到了她的心坎里。
除了上述两个要点,最后一点就是送礼时一定要找准送礼对象,抓住关键点来送礼。
送礼就是为了办事,那礼当然就要送给办事的对象,但是有时候办事对象并不止一人,或者说事情要办成功,需要多方的努力和协调。这个时候把礼送给谁呢?有必要全送吗?这的确是个大问题。在现实生活中选错了送礼对象的人不在少数,比如说把礼物送过去了,事情却没有办成——因为对方并非是起关键作用的人物,所以即便送了礼,也是徒劳的。
记住:送礼要送给关键人物,没必要对所有参与办事的人都送礼。因为送出的礼物太多、太过于分散,分量就显得轻了,有时可能起不到利益驱动的作用。另外,送的对象多了,难免人多嘴杂,心机泄露,对事情有百害而无一利,这也是不足取的。
所以,这就要求你在送礼之前,一定要弄清楚谁是办事的关键人物,谁对事情有决定权,起主导作用。然后再把礼物送给这个关键人物,要办的事情可能就迎刃而解了。相反如果把礼物送给了不相干的人物,不仅收不到预期的效果,还有可能横生枝节,导致事情越来越难办。因此,切记送礼一定要找对人,找到那个对你的事情能起到关键作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