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说,他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是依靠了“自律”与“愚蠢”这两样东西:自己的自律和别人的愚蠢。
有人说,股市的被动如海浪一样。起伏不定,人们的心理也随着股市而变,上升时欢乐,盘整时迷茫。阴跌时使人忧愁悲观,狂挫急泻弄得人们恐慌不已。然而,我们翻开深沪股市的历史图表看,每当股市经过阴跃至急跌,市场情绪从悲观到恐慌,此时却正是最好的入货机会,正所谓物极必反,否极泰来,股价气势如虹、节节攀高之时,正潜伏着“杀机”,是出货的最佳时机。正所谓,祸兮福之所隐,福兮祸之所伏。
由于非理性的投机性炒作,大涨大跌成了这些年中国股市中的一种常见现象,既充满着风险,也包含着巨大的投资机遇。但要想把握这种高盈利的机会,必须具有与众不同的思维和超人的胆识。特别是要能够把握市场的情绪,在几乎所有人都绝望的时候勇敢地进场。
1992年11月,沪股经过一轮上升行情之后出现下跌,当上证指数由1429点一直跌至319.77点时,很多股票都已跌破了发行价,一些退休工人坐在街上嚎陶大哭,还有人到政府部门请愿,说是把本钱还给他们吧,今后再也不炒股票了,更有年轻人因借钱炒股亏损而自杀。此时人们的心情,是视股票如倒霉的扫帚星,几乎所有的人谈到股票都直叹气摇头。然而,最好的机会正是在这样的时候悄悄到来。因为在—个刚刚起步的股市中,股票跌破发行价是一种不太正常的现象,从发展股市的角度看,主管部门不会坐视不理,也正是在人们面对跌得面目全非的股市不知所措之时,目光远大的投资者奋勇进场,此时大口吃货往往被人们视为疯子,但正是这些人才是最大的赢家。因为随后出现一波行情,总升幅达300%以上。
1996年初,深沪股市指数和综合指数分别在1000点和400点左右徘徊,在经历了长期的下跌之后,当时的市场气氛极度悲观,大多数投资者都认为股指还会继续下跌,股评机构对股指的看法更是跌声阵阵,当时有些股票的价格已经跌破了发行价。这时,只有少数有远见的投资者默默吸筹。深发展的股票在1996年初只有7元左右,虽然已到了底部,却乏人问津。
长期的下跌使空方能量得到充分的释放,1996年春节后,股市借助调低利率,经济复苏等各种契机,迈开了上升的步伐,而且一发不可收拾,深发展从7元起步,一直升到18元,除权后,继续狂涨,令低价建仓者大获其利,利润翻了几倍。琼民源股票从2元一直涨到20多元,令许多投资者望之兴叹。同时股指连创新高,近乎疯狂。在1996年12月初,深圳股市大涨至4500点,大有高处不胜寒,过度投机之感,而此时的投资者的心理预期目标更是在6000点、8000点,甚至10000点的水平上逐级而上,过度乐观的心理预期,使他们只知买进,对股市风险早已置之度外,对政府的风险教育同样是置之不理,随着指数的不断上涨,风险在迅速聚集,《人民日报》社论发表后,股指出现连续三天的跌停板,令许多股民高位套牢。
1994年7月末,当时沪指已跌到325点,但市场普遍认为跌至200点非常正常,说是由投机向投资的回归。深指则跌至100点以下,最低94点。80点甚至60点指日可待的看法似乎在市场流传,报刊也连登出,当时一些投资者情愿将“8.10”风波中高价买来的中签表平价转让,但无人接受。因为按当时其他股票的股价看,这些中签表若去交款,上市的价格一定很低,连本钱都拿不回来,还不如放弃的好。可见当时市场已悲观到何等程度。然而就在此时,深沪股市借助证券主管部门推出的三大救市措施由低部发力向上,在两个月的时间里,沪股由325点升至最高1050点附近,总升幅223%,深股最高为234点,升幅也达148%,若选准了个股,最高盈利可达500%以上,可能有人会说,没有主管部门的三大救市措施。深沪股市不可能飞速回升。其实这只是一种契机,它只对股市的回升时间和力度有一定影响,根据当时市场的跌幅、人气及悲观的程度看,向下的空间已非常有限,而调头向上势在必然。
笔者在本篇列举这么多事例,无非是想让投资者明白。充满风险的股市同时又酝酿着很大的盈利机会,这些机会在中国股市客观存在。我们要想把握这样的时机,就必须要有超乎一般人的勇气,而这种勇气是建立在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上。只要明白升跌交替永不停止乃股市永恒的定律,当几乎所有的人都处于悲观甚至恐慌的阶段时,说明能够卖的和想卖股票的人都已卖出掉了手中的股票,股市下跌在一定时间和程度上已达到某种极限,而这种“跌透的极限”正表明升势将会到来,这种时候即是最好的买进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