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财务报告会计粉饰的识别方法
面对着纷繁复杂的粉饰财务会计报告手段,不论是市场的投资者,还是审计人员,或者是财务管理人员,只有努力掌握财务会计报告粉饰的识别方法,练就一双“火眼金睛”,才能保障自身的利益不受损害。本节将介绍几种重要的财务会计报告粉饰的识别方法。
(一)异常利润剔除法
异常利润剔除法是指将其他业务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从企业的利润总额中剔除,以分析和评价企业。要求科学地协调税费关系,建立合理的租、税、费体系。首先,加快税费调整,改变税费体系混乱的局面。保留补偿性、资源性和证照性的收费项目,对一部分纳入国家预算、管理比较规范的基金和收费项目亦可考虑保留,实行基金化管理。
(二)不良资产剔除法
这里所说的“不良资产”除包括待摊费用、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待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开办费、长期待摊费用等虚拟资产项目外,还包括可能产生潜亏的资产项目,如高龄应收账款、存货跌价和积压损失、投资损失、固定资产损失等。不良资产剔除法的运用,一是将不良资产总额与净资产比较,如果不良资产总额接近或超过净资产,既说明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可能有问题,也可能表明企业在过去几年因人为夸大利润而形成“资产泡沫”;二是将当期不良资产的增加额和增减幅度与当期的利润总额和利润增减幅度比较,如果不良资产的增加额及增加幅度超过利润总额的增加额及增加幅度,说明企业当期的利润表有“水分”。
(三)现金流量分析法
现金流量分析法是指将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现金净流量分别与主营业务利润、投资收益和净利润进行比较分析,以判断企业的主营业务利润、投资收益和净利润的质量。一般而言,没有相应现金净流量的利润,其质量是不可靠的。如果企业的现金净流量长期低于净利润,将意味着与已经确认为利润相对应的资产可能属于不能转化为现金流量的虚拟资产,表明企业可能存在着粉饰会计报表的现象。
(四)关联交易剔除法
关联交易剔除法是指将来自关联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予以剔除,分析某一特定企业的盈利能力在多大程度上依赖于关联企业,以判断这一企业的盈利基础是否扎实、利润来源是否稳定。如果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主要来源于关联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就应当特别关注关联交易的定价政策,分析企业是否以不等价交换的方式与关联方发生交易进行会计报表粉饰。关联交易剔除法的延伸运用是,将上市公司的会计报表与其母公司编制的合并会计报表进行对比分析。如果母公司合并会计报表的利润总额(应剔除上市公司的利润总额)大大低于上市公司的利润总额,就可能意味母公司通过关联交易将利润“包装注入”上市公司。
二、抑制财务会计报告粉饰的建议
从财务报告粉饰的动机看,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制度和机制上入手,做好如下工作:
1.完善法人治理机构,加强股东等财务信息需求者参与监控的动机和能力。完善以法人治理机构为核心的产权制度是真实财务报告的先决条件和基础,只有完善的产权制度,才能使股东追求资本收益的最大化,形成与公司管理层之间经济的契约关系,进而形成真实财务报告的需求主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1)健全董事会。公司董事会和董事要履行“委托人”职责,负责管好自己的执行机构。在董事会中引入独立董事,负责对董事提名、高级管理层的聘用、审计以及重大关联交易等事项表示意见。
(2)建立审计委员会。引入审计委员会这一机构,它主要由公司的非执行董事和监事组成,负责对公司活动进行监督,并拥有聘用注册会计师的决定权等,这一委员会直接隶属于董事会。
(3)建立股东对经营管理者的强力约束。股东会定期审议公司财务报告,严格评估经营管理者的经营业绩,并决定对经理的解聘撤换。
(4)建立董事会与经理层之间一种基于合约的委托代理关系,明文规定双方的责权利关系。
这4条措施将强化董事会、监事会监控工作的客观性,防止出现“内部人控制”,从而更好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2.完善业绩评价机制。为了解决目前对企业业绩的评价机制倚重于财务指标的缺陷,应增加考虑一些涉及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等的财务和非财务会计指标,使代理人所得的利益与企业目标约束挂钩。如经营现金流量、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状态等。对此,美国董事协会曾对企业的业绩评价提出了如下因素:领导能力、战略规划、经营业绩、继任规划、人力资源管理与股东和所有当事人进行有效的沟通,与外部关系,与董事会、监事会的关系。
3.改变激励措施,防止管理者的短期行为。为了防止经营管理者以损害公司长期利益和整体利益为代价追求短期利益和局部利益,对经营管理者的激励措施就是将长期绩效补偿与短期工薪支付分开。国际上现在通行的做法有延期支付奖金、对实现的超额利润按比例分成、以购股权证和赠送股票代替现金支付。
4.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压缩财务报告粉饰的空间。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留有过多的灵活性和真空地带是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前提。因此,防范会计信息失真,应对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加以完善。主要包括如下方面。
(1)适当增加财务报表附注,鼓励企业披露非财务信息。在会计发达国家,附注的长度已大大超过财务报表本身的长度,报表附注已构成财务报告体系十分重要的内容。由于附注对报表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成为报表使用者正确理解报表数据和判断报表信息质量所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相比之下,我国现行财务附注的重要性和规范性显得不足,财务人员对此也不熟悉。还需指出的是,附注从形式到内容不应只限于财务信息,因为提示非财务信息是提高信息相关性的重要举措,而信息的可靠性也要通过附注加以检验。通过附注,企业还应揭示不确定性事项,以利报表使用者的决策。
(2)进一步完善与严格规范关联交易的披露。鉴于目前利用关联交易进行作假的现象,对于以不等价交换方式进行的所谓资产重组的关联交易,应当要求企业充分披露关系交易的定价依据、定价与公允价格的差异、账款结算方式和支付时间等。
(3)加强对现金流量信息的呈报和考核,增加财务数据的分析。现金流量可以反映企业的盈利质量、变现能力、偿债能力和财务弹性,其可靠性和相关性较高,现金流量已成为财务报告使用者日益关注的重要信息。而目前企业编制的现金流量表是年报,并且对此的考核与分析要求也不高,这就影响了可靠性和相关性,因此将“现金流量表”年报改为月报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完善是一个长久的、渐进的过程,需要主管部门根据经济活动的发展及时调整。
5.完善注册会计师制度。在确立财务报告可靠性、防范会计信息失真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我们需要在多方面予以完善。
(1)应加强法制及准则的建设,为注册会计师保持独立性和职业的应有谨慎提供技术标准。
(2)加强对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监管,有利于提高审计质量。必须指出,业务监管是一项经常性工作,而不是突击性工作。因此,财政部门与注册会计师协会应加强监管,对发现的问题应依法及时处理。
(3)重新审视会计市场准入制度。由于当前会计市场存在的不正当竞争现象,一些事务所采用竞相压价的方法争夺市场,而事务所为了达到成本与收益的均衡,不惜降低审计质量。因此,应采用提高成本市场准入门槛的办法,促使会计师事务所兼并,达到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净化执业环境,提高执业质量,发挥“经济警察”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