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第二节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创业管理与一般管理关系紧密,从最初的低级融合,发展到现阶段的高级协调和平衡。本节将进一步阐述其融合的必要性和融合的基本形式。
3.3.1 创业管理与一般管理融合的必要性
3.3.1.1 应对管理悖论
普华永道的专家们就管理界自相矛盾的现象写成了《管理的悖论》一书,认为从字面上理解,“悖论”就是“表面上看起来是自相矛盾而实际上可能都正确的观点”。如何解决“悖论”难题,需要把看似自相矛盾的概念更有机地结合起来。
企业家们遇到的挑战已经升级。在今天的企业环境中,混沌、复杂与矛盾已经成为家常便饭;任何大型企业的发展、运行以及持续改造都会面临许多悖论。因此,只有巧妙平衡由这种悖论性质产生的各种矛盾的需求或所谓“张力”,经理们才能获得最好的业绩;企业的领导者必须明白,未来只靠一些不变的“公式”或是管理学教条就能包打天下的日子将一去不复返,他们必须具有与众不同的灵活性、不同凡响的创造力,以及对悖论原则的深刻理解与掌握,才能在领会和克服未来环境中的混沌、复杂问题时有所建树。
通过研究,他们认为那些业绩出色的公司,经理们比较好地解决存在于市场、组织结构以及商业模式中的内在矛盾。并提出企业解决悖论问题的五项原则:积极的变革需要稳定的基础;要搞好企业,就必须从个人入手;改造企业文化既要单刀直入,又要以迂为直;真正的授权需要强势的领导;不破不立等。
3.3.1.2 具有相同或者相似的研究变量
战略管理研究的是公司的绩效。战略管理以绩效为导向的研究过程,关注企业如何建立竞争优势。尽管Venkatararman强调应该把财富创造作为创业管理研究的因变量,认为绩效并不是一个充分的标准。但从宏观经济的角度看,财富的创造和创业管理与它们对经济的潜在影响联系十分紧密,因为公司的绩效(组织绩效)是社会财富的先决前提。而且大公司和小的新兴企业在战略、结构、流程和绩效上的差异并不像人们认为的那样大。
3.3.1.3 从确定和相对稳定到复杂、混沌环境的转换
当环境从确定到相对稳定,再发展为动荡和不确定时,公司需要做出更加及时和快速的反应。Richard A。Bettis和Michael A。Hitt认为在新的竞争环境下,战略管理与创业管理的边界正在变得模糊。企业为了重新建立竞争优势而放弃了传统的经营模式,寻找一种能在剧烈环境中生存的经营模式。需要响应顾客,在最短的时间内采取行动。布朗和艾森哈特主张在结构和时间的边缘开展快速和密集的战略实施计划,从而使公司能够在新的环境下取得竞争优势。因此,张玉利教授认为,传统管理的改进和调整无法适应动态变化的环境,用创业管理来改进传统管理势在必行。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单一的管理方式,已无法在新的竞争环境中取胜并获得竞争优势,需要将一般管理与创业管理结合起来,实现对复杂环境和激烈竞争的有效应对。
3.3.2 几种主要的融合方式
3.3.2.1 已有研究基础
对于融合的形式,存在不同的认识。菲利普·威克汉姆认为企业家的管理旨在追求机会和推动变化;企业家的管理是战略管理,也就是说,是整个组织的管理;而且严格说来,企业家之道是一种能够被学会的经营管理方法。在威克汉姆看来,所谓融合,就是将创业管理纳入战略管理之中,融为战略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但这种方式和方法实际上是剥夺了创业管理的独立性和合法性,也不符合管理发展的趋势。
G。Dale Meyer等学者对创业管理与战略管理的关系进行了界定。他们区分了交叉、结合和交界面三个概念。认为交叉(Intersection)是两种或多种事物交叉的空间或领域,是两种或多种事物共有的要素集合;结合(Integration)是形成或混合为一体;交界(Interface)是两种介质、空间或是阶段的公共边界;一个独立系统与另外一个独立系统相连接、相作用、相沟通的空间。
通过研究,他们提出了创业管理与战略管理的交界面(ESMI)框架图。认为创业管理与战略管理并不是交叉在一起,相反,他们研究的公司的规模(大小)及研究的焦点(创新/绩效)为这两个领域的交流——交界面创造了空间。大公司从创业管理(A)中有所收获(如形成公司创业),从战略管理中受益更多(公司绩效和股东财富);中小型企业从创业管理中获益(新企业的创建),新企业和中小企业也从战略管理中获益(成长和绩效)。他们认为公共界面从共同研究的概念中脱离出来,同时避免了两者的融合(形成一个领域),形成一个公共边界(界面),从而为同时关注创造和绩效的研究创造了一个空间。这一观点实际上否认了创业管理与战略管理之间的内在联系,割裂了相互之间融合的可行性,不利于理论的发展,也不能很好地指导企业的实践活动。
3.3.2.2 本研究提出的融合框架
在专家学者的研究基础上,从创业要素、创业过程以及职能相结合的角度,本研究提出了融合的基本框架,主要包括六个方面,其中前四项属于管理要素的融合(或平衡),后两项侧重职能或过程的融合(或平衡):
一是企业家与经理人的融合;二是创业管理型思维与行政管理型思维的平衡;三是机会导向与资源导向的平衡;四是时间的平衡:过去、现在和未来;五是新事业管理与老事业管理的协调;六是传统控制与新型控制的平衡。
本章小节
本章通过对创业导向、创业强度和创业管理等关键研究主题的分析,认为创业管理应成为今后研究的重点。通过分析认为,创业管理目前还没有形成一种完整的范式,正处于低范式的形成阶段。
对于创业管理的研究离不开一般管理的研究。本章归纳和概括了创业管理的四个发展阶段,揭示出创业管理的发展过程本身就是创业管理与一般管理相互作用的过程,而这一过程从初级到高级阶段不断演进,目前正处于相互平衡与相互融合的高级阶段的形成过程。
最后提出了融合的趋势以及这种融合的基本框架。认为企业家与职业经理人,创业管理型思维与行政管理型思维,机会导向与资源导向,过去、现在和未来,新事业与老事业的管理,以及新的控制方法与传统的控制方式之间在相互渗透、相互平衡中主导企业成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