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代企业管理者应具备的素质
(一)品德方面应具备的素质
品德体现了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念,持续有力地指导着他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作为一名管理者,应具有强烈的管理意愿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1.有强烈的管理意愿和责任感。如果一个人缺乏为他人工作承担责任、缺乏激励他人取得更大成绩的愿望,那么他就不可能学会管理。所以管理者首先要有强烈的管理意愿。管理愿望是决定一个人能否学会并运用管理基本技能的主要因素。现代行为科学研究认为,缺乏管理欲望的人是不可能敢做敢为的,因此也就不可能在管理的阶梯上捷足先登。只有树立起一定的理想,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人才会有干劲,勇挑重担,渴望在管理岗位上有所作为,有所贡献。
2.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即要具有创新精神、实干精神、合作精神和奉献精神。面对着复杂多变的管理环境,管理人员要有创新精神,勇于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引进新技术、起用新人、采用新的管理方式,要敢于冒风险,没有一定的承受风险的心理素质,是不适合从事管理工作的;在组织发展过程中,往往人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会遇到强大的竞争对手,甚至遭受挫折和失败,这就要求管理者具有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和吃苦耐劳的实干精神;管理者的工作依赖于他人的努力程度,管理者要有与人合作共事的精神,善于团结群众、依靠群众;同时管理者要有一种服务于社会、造福于人民的奉献精神,对事业执著追求,愿意为此牺牲个人利益。
(二)知识方面应具备的素质
知识是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艺术的基础与源泉。如同医学和工程那样,管理工作要求管理者掌握专业知识。同时,由于管理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涉及的学科知识很广。一般来说,管理者应掌握以下几方面的知识:
1.政治、法律方面的知识。以便把握组织发展方向,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的有关法令、条例和规定。
2.经济学和管理学知识。懂得按经济规律办事,了解当今管理理论的发展情况,掌握基本的管理理论与方法。
3.心理学、社会学方面的知识。善于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4.工程技术方面的知识。如计算机及其应用、本行业科研及技术发展情况等。无论管理什么行业,都得有一定的本专业的基础知识。
(三)实际能力方面应具备的素质
所谓能力是指管理者把各种管理理论与业务知识应用于实践、进行具体管理、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能力与知识是相互联系、互相依赖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的不断积累与丰富,有助于潜能的开发与实际才能的提高;而实际能力的增长与发展,又能促进管理者以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消化和具体运用。
1.技术技能。即执行一项特定的任务所必需的那些能力。也就是说,技术技能与一个人所从事的工作有关,例如编制计算机程序、撰写财务报告、分析市场统计数据、起草法律文件、设计图纸等。对于管理者来说,就是要掌握和运用各种管理技术,并普遍熟悉和了解本部门及组织其他有关部门所从事的技术项目。管理技术中包括决策技术、计划技术、诊断技术、组织设计技术、评价技术等。技术技能通常通过学校专业教育或组织内部的在职培训获得。
2.人际技能。即与人共事、激励或指导组织中的各类员工或群体的能力。人际技能是一个人以合适的方式与人沟通的能力。由于管理是一种群体性的工作,因此,对于管理者来说,表达能力、正确对待他人,协调能力和激励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
3.概念技能。即洞察既定环境复杂程度的能力和减少这种复杂性的能力。在任何既定的环境中,有众多的影响因素,要了解某一事件是如何影响和怎么样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的,需要很高的概念技能。作为一个管理者,需要快速敏捷地从混乱而复杂的环境中辨清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抓住问题的实质,并根据形势和问题果断地做出正确的决策。对于管理者来说,概念技能是最重要的也是最难培养的。处理像竞争对手市场策略的变化、政府政策的改变、内部机构的重组等问题时都需要概念技能。
二、现代企业管理者能力培养途径
(一)通过教育获得管理知识和技能
许多成功的管理者的经历都证明,一个管理者要获得管理上的成功,接受正规的管理教育是极为必要的。许多专职的高级管理人员现在仍不定期地回到学校学习,第一线的管理人员也经常利用业余时间进修有关管理的课程,许多大型企事业单位内部设有专门培训管理人员的培训中心,对管理者的继续教育,投入了大量的资金。
正规教育的好处是能使学生集中精力学习,熟悉关于管理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各种不同的管理理论。许多有实践经验的管理者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再教育,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管理的能力和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但这种教育方法,由于要适应众多学生的要求,课程设置往往过于一般化,学生很难从学校的学习中学到具体的管理技能。要想获得较全面的、较具体的管理技能,除了正规学习与教育外,更主要的是从实践中提高。
(二)通过实践提高管理能力
实践是提高管理技能的最有效的方法。一个人即使把管理的理论、原则、方法背得滚瓜烂熟,也不一定能成为一个有效的管理者。要想成为一个成功的管理者必须通过实践,只有在实践中才会碰到一个管理者每天会碰到的各种问题、压力和各种严峻的考验。实践可进一步深化书本知识,促使管理者对管理问题做深入的探索。
通过实践培养管理人员的方法主要有:
1.管理工作扩大化。即从横向扩大管理者的工作范围,进行职务轮换。通过这种方法,可使管理人员全面地提高管理能力。因为不同职位有着不同的能力要求和特点,通过职务轮换,可使管理者全面了解本组织各有关职务的管理知识,全面提高管理能力。
2.管理工作丰富化。即从纵向扩大管理者的工作范围,通过职务的升降来扩大工作范围,提高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在一个组织中,不同层次的管理工作内容和特点是很不相同的,通过职务的升降,上级管理者可更好地体察下属的困难和要求,以提高领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下属可理解上级的要求,从而加深上下级之间的沟通和理解。
3.设立副职或助理。通过设立副职,一方面主要管理者可充分发挥“传、帮、带”的作用,用实际行动去影响和训练副手,使之对管理工作有亲身的感受;另一方面,主要管理者可通过授权和委派任务的方式考察下属是否具有相应的管理能力。这种方法是培养青年管理者的有效方法之一。
4.案例讨论会与管理研讨会。这种方法在国外十分流行,具体做法是:十几个人组成一个研究小组,在阅读发给的各种有关管理的背景资料后,充分进行自由讨论,讨论之后也不作任何结论,不提供任何答案,其目的是启发与会者的思路,锻炼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敏感性训练。这一度是国外训练管理人员的重要方法,主要用于培养管理者自我认识和与人相处的能力。其要点是在一个人际关系实验室里,让参与训练的管理人员通过巧妙的安排获得如何管理下属的知识。具体地说,就是由1~2位主训人员与10~15名受训人员组成一个无结构的群体,由于小群体的无目的性,受训人员就会出现紧张、茫然不知所措等情绪反应,并会主动地、自然地去体察他人的态度与情绪,而主训人员则及时加以指导,从而培养受训者体察他人的能力。
6.计算机模拟训练。这是从案例教学中发展出来的。随着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发展,人们把许多实际管理情境输入计算机,通过计算机来模拟练习如何处理各个实际的管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