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电视综合征
英国的一家健康研究机构在对几千人进行观察后,作出报告说,大约50种疾病与看电视有关,几乎1/3的人都患有其中一种疾病,比较轻微的疾病有颈部肌肉酸痛、视力衰退等,比较严重的有以下几种:
(1)斑疹:电视荧光屏表面存有大量静电荷,其聚积的灰尘借光束的传递射击人们的面部,如不及时清洗就会生出难看的斑疹。
(2)电视兴奋征:此症多见于老人,他们因一些电视节目而产生联想,引起过度的悲哀和兴奋以及失眠,影响身心健康。
(3)眼球征:长时间盯着荧光屏,会使眼球充血,眼球视网膜感光功能失调,还会出现眼球干燥,甚至引起视觉障碍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4)肠胃病:一边看电视一边吃饭,会使消化道功能紊乱。据统计,每天看电视在3小时以上的人有40%患有不同程度的胃下垂和溃疡病。
(5)电视孤独征:3~7岁儿童经常看电视,会养成一种非常孤独难与人沟通的性格,这是一种心理性疾病。
(6)诱发癫痫:电视节目可诱发癫痫发作,病人突然不省人事、跌倒在地,口吐血沫、眼球上翻、四肢挺直,继而抽搐,可持续数分钟。
(7)感冒:因坐电视机前时间多,户外活动时间少,缺乏阳光照射,呼吸不到新鲜空气,人体血液运行不畅,躯体活动不灵,不能适应室外环境,机体免疫力降低,所以很容易患感冒。
(8)肥胖症:看电视使人体力消耗减少,皮下脂肪堆积。看电视时有些人会无限制地吃高能量的零食,电视中的食品广告有增进观众食欲的作用。这些都易使观众患肥胖症。
(9)加重心血管疾病:在观看刺激性强的节目后可诱发血压升高或心脏病发作等。
(10)电视腿:看电视久坐使下肢血液回流受阻,产生胀、麻、疼等症状;因静脉血管壁薄导致血流受阻,血液流动速度减慢从而促进血凝,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形成电视腿。
(11)尾骨病:长时间坐在电视荧光屏前,会出现程度不一的尾骨部疼痛症状,有时向臀部和大腿放射,叫“电视性尾骨病”。
(12)颈椎病:看电视使头颈较长时间地维持在某一姿势,特别是过伸或过屈位置,使颈部肌肉疲劳受损,椎体或软组织发生退行性病变,压迫神经根或脊髓,出现颈后、肩、背疼痛或麻木;或一侧上肢感到沉重无力,颈旋转运行不灵活,颈肌紧张,有压痛。
2.电视癫痫病
所谓电视癫痫病,就是患有光敏性癫痫的病人,在看到电视荧光屏上闪烁的图像后,而发生的疾病。因是看电视后而发病,故称为电视癫痫病。这种新类型癫痫病被称之为“彩色敏感性癫痫病”。
电视癫痫病经常在以下情况发生,即:电视图象闪烁或图象滚动;离电视机的距离过近(最好离电视机3米以上);频道变换;几何图形失真;背景扭动以及病人健康状况改变(如月经前、疲劳或患其他疾病等),等等。此病的治疗方法与治疗癫痫病相似。
预防电视癫痫病的发生,首先是劝告患有光敏性癫痫病的病人,不看电视或少看电视;其次,是在电视荧光屏上出现上述情况时,让病人立即背离荧光屏,待他人调好后再看,等等。
3.冰箱病
(1)冰箱头痛:刚从冰箱冷冻室取出的食品,若快速进食,可刺激口腔粘膜,反射性地引起头部血管痉挛,产生头晕、头痛、恶心等一系列症状。
(2)冰箱肺炎:冰箱如果平时不经常擦洗,在冷冻机的排气口和蒸发器中就很容易繁殖真菌。这些真菌随尘埃散布至空气中。过敏性体质者和儿童吸入这种带菌空气后,极可能出现咳嗽、胸痛、寒颤、发热、胸闷和气喘等症状。
(3)冰箱胃炎:这是一个非正式的医学名词,由于饮用过量过冷饮料所致。症状是饮后半小时后出现恶心、头晕、腹泻、全身打颤等症状;幼、少儿更能造成咽喉平滑肌痉挛,发生喉梗阻、呼吸障碍;老年人可引起胃肠功能下降甚至应激性冠状动脉痉挛、心绞痛、心肌梗塞。原因是夏天人体全身血管处于扩张状态,饮用过量冷饮、冷食后,胃肠受到冷的强烈刺激,血管骤然收缩,而流量减少,导致一系列生理功能失调。
(4)冰箱肠炎:很多人不清楚冰箱不具备灭菌功能,只能推迟食物腐败变质,而把它错当成了食品的“消毒柜”、“保险箱”。盛夏,箱门启闭频繁,箱温骤变,为细菌大量繁殖创造了适宜环境;很多家庭使用电冰箱很少进行过认真的清洗、消毒,更为细菌的繁殖创造了条件。吃了这种被细菌污染,而又未煮透的食物,就会染上“冰箱肠炎”,其症状为恶心、腹疼、腹泻,并伴有发热,极容易误诊为阑尾炎。
(5)冰箱性腹痛:盛夏季节,天气炎热。人们爱吃刚从冰箱里取出的水果、冷饮,但有时吃后半个小时左右,常常感到剧烈腹痛。严重时还会出现恶心、呕吐、头痛、腹泻、全身冷颤等症状。这种腹痛是由于吃了冰箱里存放的食物引起的,故起名为“冰箱性腹痛”。
引起冰箱性腹痛的原因是,夏季,人体全身血管处于扩张状态,此时胃肠的温度约36℃~38℃,而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食物只有2℃~8℃,两者温度悬殊很大,胃肠受到强烈的低温刺激后,血管骤然收缩变细,血流量减少,胃肠道消化液也停止分泌,出现痉挛性收缩,以致发生腹痛等一系列的症状。
出现冰箱性腹痛,首先要喝一些热汤或热水,温暖一下胃肠,再用热毛巾或热水袋敷腹部,如果腹痛不止,可在医生指导下口服镇痛解痉药,如阿托品等。
要防止“冰箱病”,必须做到:冰箱内存放的食品一定要生熟分开,防止交叉污染;冰箱内取出的不能再加热的食品,宜在室温下放置一段时间后再食。老人、小孩如患有慢性胃病、心脏病和高血压者应慎食或禁食过冷食品;存放时间不宜过长,存放的熟食、瓜果一定要加热煮沸或洗涤干净后再吃。
4.电风扇病
电风扇病是由于吹电扇过久而生产的一系列不适症状,如头昏、头痛、恶心呕吐、疲乏无力、打喷嚏、流泪,甚至肩背疼痛、失眠、恶寒等,这是风邪入内之故。
使用电扇一定要注意时间不可过长,以30分钟至1小时为宜,而且转速不要太快。电扇不宜直吹人体,也不要距离太近。适当的距离是使人感到微风阵阵。吹一段时间后,应调换一下电风扇的位置,或人体变换一下方位,以免一侧受凉过久。
睡觉时最好不使用电扇,避免受凉。如天气过热,需要使用电扇时,应注意将电扇远离床铺,高于或低于床沿水平的位置,用慢速、摇头轻吹;身体虚弱的人,如久病未愈、感冒、关节炎患者,不要用电扇。
5.电热毯综合征
电热毯是冬季很多家庭就寝时取暖的用品。它给人们带来一个温暖的被窝,度过一个温馨的夜晚。电热毯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因为它的温热作用可加速周身血液循环,起到疏通经络、调经活血、温润关节、滋养肌肤的效果。但电热毯使用不当可引起疾病,称之为“电热毯综合征”,故必须引起重视。电热毯有以下特点:
(1)热辐射加温:长时间通电热辐射加温使表面温度可达40℃~60℃,极易产生口干、鼻燥、头昏、疲乏,甚至鼻出血。这是由于体温升高、代谢加强、皮肤血管扩张、汗液分泌增加、机体水分失去过多所致。
电热毯性皮炎:除了因长时间使用电热毯,持续性散热,使人体皮肤水分被蒸发干燥外,还由于热原体本身对皮肤的刺激,使某些人的皮肤过敏、瘙痒或身上出现大小不等的小丘疹,抓破后可出血、结痂及脱屑等。这种症状大多先从人体背部开始,然后渐渐延及全身。往往使人瘙痒难忍,彻夜难眠,影响工作和休息。临床证明,这种症状多发生在糖尿病、肾病、肠胃炎疾患等体质虚弱者身上,老人、儿童、孕妇也容易发生电热毯皮炎。
脱水:由于幼儿处在生长发育时期,水的摄入量按体重比例高于成人,而电热毯使用过热、时间过长,会使幼儿失水增多而导致喉粘膜干燥,出现声嘶、烦躁不安等脱水症状。
(2)产生电磁场:电热毯通电后产生电磁场,人体被电磁场包围,不利于健康。尤其是怀孕妇女经常使用电热毯有可能导致婴儿畸形。美国和其它一些国家的科学家经长期研究发现,生育畸形儿的妇女大多爱用电热毯,因为电磁场的作用可影响胎儿的细胞分裂,抑制胎儿大脑发育,可引起出生后的婴儿智力低下或缺陷和畸形。
(3)内外温差大:使用电热毯时睡眠环境的小气候得不到凋节,被窝内温度自然升高许多,而房间里温度依然如故,于是被窝内外温差甚大,呼吸道粘膜的毛细血管因人体温度升高而扩张,作不自主地深呼吸,大量吸入室内的冷空气,刺激呼吸道粘膜,极易引起咽炎、喉炎、支气管炎等上呼吸道疾病。
因此,使用电热毯应注意以下几点:
凡有过敏体质的人应禁止使用;
电热毯最好垫在褥子下面,不要贴身;
睡前半小时通电,上床后将它关闭,避免通宵达旦使用;
年老体弱者使用时,将它控制在最低档,上面铺上毛毯。
6.新电脑病——腕管综合征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人使用电脑的时间和机会越来越多。为此,医生们提出警告,长期使用键盘打字,会提高罹患腕管综合征的几率;对它长期置之不理,可能会导致神经受损、手部肌肉萎缩。
所谓腕管综合征是指人体的正中神经在进入手掌部的途径中,受到压迫所产生的症候;主要会导致食指中指疼痛、麻木和拇指肌肉无力感。这种病症之所以成为一种日渐普遍的现代文明病,主要原因是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急剧改变,愈来愈多的人每天长时间接触、使用电脑所致。这些上网族多数每天重复着在键盘上打字和移动鼠标,手腕关节因长期密集、反复和过度的活动,以致逐渐形成腕关节的麻痹和疼痛。
据调查,女性是腕管综合征的最大受害者,其发病几率比男性高3倍,其中以30~60岁者居多。这是因为女性手腕管通常比男性小,腕部正中神经容易受到压迫。此外,一些怀孕妇女、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糖尿病、高血压和甲状腺功能失调的人,也可能患上腕管综合征。
专家们指出,当你发现双手有以下的特征时,就需多加注意:
单手或双手感觉无力,手指或手掌有麻痹或刺激僵硬感,手腕疼痛,伸展拇指时不自如且有疼痛感等。对于该病的预防,重点应放在营造健康的工作环境和正确操作的自我保护方面。如个人座椅要调至适当的高度,使人坐着时有足够的空间伸放腿脚;不要坐或站立太久;坐时背部应挺直并紧靠椅背,而且不要交叉双脚,以免影响血液循环;打字时电脑的键盘应正对着你,如果斜摆在一边,可能会导致手腕过度弯曲紧绷;键盘摆放的高度以及离人体平行距离应调整到一个打字时感觉舒服自如的位置;同时,每操作30分钟,应暂停一会儿,让双手和眼睛作适当放松或休息。
腕管综合征属于“累积性创伤失调”之症,病情较轻者可采用药物治疗或使用腕背屈位夹板疗法治疗;病情较重者可施行腕管切开术。
7.电子游戏病
电子游戏趣味性极强,适当娱乐,可以锻炼儿童手眼配合能力,有利于儿童大脑发育,但迷恋电子游戏会影响身体健康。
电子游戏是一种低体耗的静止性游戏,儿童长时间站在那里不活动,不利于身体发育,且易造成肩膀僵直、腰椎和颈椎受损。儿童在玩电子游戏时,眼睛长时间盯在闪烁的荧光屏上,致使视力受到严重损害。
过于迷恋电子游戏,会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有的儿童把吃早点的钱都用上了,还有的经常逃学、荒废学业。经常玩电子游戏的儿童,通常较为任性,易动肝火,爱和父母顶牛,而且少气无力,精神萎靡不振,很容易感到疲劳,爱伤风、咳嗽、夜间尿床等。所以,教师、家长千万不要向少年儿童盲目推崇电子游戏。因为儿童自控能力差,一旦入迷,往往不能自拔。要注意教育儿童玩电子游戏必须适可而止,同时,要给孩子们创造其他的娱乐条件。
8.首饰病
金银首饰佩戴不当或过多,是引发“首饰病”的主要原因。常见的“首饰病”有:
(1)项链病。脖颈的皮肤受到一些较粗的项链的摩擦损伤后,容易红肿,严重时会出现炎症。如果所戴项链是那些假冒伪劣的制品,还会带来一系列的危害。因此一定要选择那些加工精细、质量上乘的金银制品,不要佩戴含铅、镍或锡的项链,戴项链的时间不宜过长,劳动、洗澡、睡觉时不宜佩戴。
(2)耳环病。表现为耳垂孔周围有明显的小红斑、丘疹等,伴有程度不同的瘙痒、烧灼感,起因主要是扎耳眼时没经严格消毒,引起了细菌感染。耳饰不宜久戴。
(3)戒指病。戒指箍得过紧,戴的时间过长,会影响手指血液循环,严重了可出现疼痛、麻木。正确要求以松而易取下为宜。睡前或到户外运动时要取下。
(4)宝石病。据科学家对宝石进行的测量,发现有70%的宝石含放射性元素。这说明长期佩戴这类饰物,将有损身体。
吩上述的各类首饰,掌握的原则是不要“久戴”。
9.收藏病
现在有不少人喜欢起“收藏”来了,其实,在收藏的背后,还有一支“大手”向我们伸来,这就是“收藏病”,其表现是:
(1)收藏性气管炎。有些喜欢藏书或收藏古玩字画的收藏迷容易患哮喘。这是因为一些旧书和古玩字画都含有大量的霉菌和螨类,长期接触可导致过敏性支气管哮喘。因此,收藏者如整理和翻晒藏品,应戴口罩,有条件的,可以安装必要的消毒设备。
(2)收藏焦虑症。一些收藏者,经常为某一物件的得失而忧虑,特别是集邮爱好者。一般的收藏焦虑症有失眠、烦躁、注意力不集中和食欲不振等表现。严重者可导致精神疾病。
(3)收藏出偏症,这是一种疾患,具有收藏出偏症的人是心理不正常的人。这种人对自己的收藏物既不需要也无研究之用,只是为满足心理的需要,如收藏女人的内衣、内裤,收藏无价值的东西等。这类人应及时找心理医生诊治,及早摆脱“出偏”行动对自己的束缚。
10.气功病
气功病的临床表现多以心理反应异常或精神障碍、交感神经和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症状有精神不振、失眠多梦、昏沉思睡、头痛、耳鸣、胸闷、自感体内有气周转不息、不能控制、心神不宁、情绪抑郁、倦怠无力、健忘,甚或“走火入魔”,出现异常的兴奋激动、焦虑紧张、坐卧不安、妄想、精神错乱、动作异常及各种幻觉等。
无论练何种气功,练功者都应了解该气功疗法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初学者最好在气功师的正确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身体状况的功法,同时要考虑到环境、时间等条件。只有按功法的要求锻炼,才能事半功倍,发挥气功的独特疗效。
气功的禁忌症很难全面概括,神经质、癔病性的人格及有精神分裂症家族遗传史者,若练习气功应当特别慎重,切勿滥用;危重病人和有精神病史、患过癔病、疑病症,或心理变态的人,不应进行气功锻炼,过劳、过饱、过饥或情绪不稳定时不宜练功。身体虚弱、慢性病患者,如高血压、心脏病、肾脏病、肝脏病、神经衰弱患者等,练功期间要避免性生活;妇女经期可以练功,但练功时间不宜太长,运动量较大的功法则应暂停练习。
选择气功宜按照病症的虚实、体质的强弱来综合权衡。如肝阳上亢的高血压病人适宜练静功,用以抑制交感神经的兴奋性,使大脑皮层处于保护性的抑制状态。练习气功的初期,不要贪多求快,强意追求意念,应顺其自然,循序渐进,从简到繁,从易到难,同时注意避免练功过程中频受惊吓。由于各种气功的练功姿式、呼吸方法、意导内容、气机等在人体内的运行路线不同,因此,初学者不宜同时交叉练两种以上的气功,否则,容易引起气机紊乱,发生偏差。
如果患了气功病,应立即停功,不能再继续妄思妄练。初起症状较轻者,可自我纠治。拖延日久,症状较重者,可请有经验的气功师,根据病情采用相应的功法和手法以气导气,用穴位导引和按摩点穴等进行纠治或请医生诊治。
11.夜班病
三班倒的职工,夜班后常会出现不适,严重者可有各种症状,临床上俗称“夜班病”。
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身体内的环境与外界环境是同步、协调、平衡的。人的体温、脉搏、血压有着昼夜节律,由此而决定人们夜晚睡觉、白昼觉醒。当人们上夜班时,变成白天睡觉、夜里工作,生理节律被扰乱,体内“生物钟”与外界时钟昼夜周期的同步关系遭到破坏,因而出现睡眠、饮食等诸方面的障碍。
夜班病的临床表现为:头昏脑胀、精神萎靡,食欲减退。严重者,可发生心慌、气短、恶心呕吐甚至血压下降,偶而有发生低血糖休克现象。
调节饮食是预防“夜班病”的重要措施。夜班中餐饮应以高蛋白食物为主,如牛奶、牛肉、瘦猪肉、豆制品、蛋类等,还可饮用咖啡、可可之类的饮料。蛋白质是合成肾上腺素的重要原料,而肾上腺素能使细胞产生兴奋。这样,既满足了夜班人员对热能和营养物质的需求,又能保持旺盛的工作精力。下夜班后的饮食则应以高碳水化合物类食物为主,如面条、馒头等面食,蛋糕、面包等甜点心。这些高碳水化合物能产生一种化学物质,使细胞活动滞缓。这样,既有利于白天的睡眠休息,又能满足体内的新陈代谢。
另外,夜班之后睡觉之前,先以热水洗脚,然后进行全足按摩。重点按摩垂体小脑及脑干、头部、肾、心、脾、胃、胰、十二指肠、小肠、肝反射区以及安眠点,以帮助调整人体生理节律,增强食欲,提高睡眠质量。
非工作需要者,要少做夜“神仙”,尽量不要剥夺自己的睡眠时间。工作需要上夜班者,要讲究吃睡。吃要昼夜有别,睡要充足舒坦。下列五种食物有极好的催眠作用。
(1)糖水催眠。若因烦躁发怒而难以入睡时,可饮杯糖水。人喝了糖水以后,体内产生一系列化学反应,最后生成大量的血清素,使大脑皮层受抑制而进入睡眠状态。
(2)面包催眠。吃了面包,胰腺就会分泌胰岛素,对面包所含的氨基酸进行代谢,其中有一种叫五羟色胺的氨基酸代谢物,能镇静神经。
(3)牛奶催眠。牛奶中含有一种使人产生疲倦感觉的生化物质——色氨酸,它是人体不可缺少的氨基酸之一,临睡前喝一杯热牛奶,有良好的催眠效果。
(4)百合粥催眠。取百合15克,与粳米、糯米各50克,共煮为粥,加适量冰糖,调味食用。百合性味清甘,含淀粉、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等成分,具有清热润肺、宁心安神等功效。
(5)水果催眠。因过度疲劳而造成失眠者,睡前吃些苹果、香蕉或梨等水果,可消除肌肉疲劳。若把橘橙一类的水果放在枕边,其香味也能促进入眠。
12.化妆品皮炎
化妆品不仅指描眉涂唇等“脸面伴侣”,也包括洁肤、护肤、染发、防晒、除臭用品。现代生活中,无论男女老幼都会接触化妆品。但某些化妆品也是一种化学药品,特别是那些治粉刺、色斑、狐臭、多毛的保健药用化妆品。因此,它们不可避免地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其中尤以皮炎型最多见,所以一般统称为化妆品皮炎。
化妆品是人工合成的化学产品,主要成分是着色剂、油、香精及相关药物。化妆品在生产过程中残留少量的酸、碱、铅、砷等有害物质,一些皮肤易过敏的人使用后会产生瘙痒症和神经性皮炎,或使敏感部位的皮肤出现红斑、丘疹、肿胀、水疮,导致接触性皮炎、接触性唇炎、湿疹等。化妆品中的油脂能吸附空气中的病原微生物,加上过多的化妆品及其吸附的灰尘,可能堵塞汗腺口和毛囊皮脂腺的开口,这样就给金黄色葡萄球菌、粉刺棒状杆菌等细菌的繁殖开了绿灯,引起毛囊炎、疖子和痤疮。由于阳光中紫外线的作用,某些化妆品中的颜料、香精以及含杂质的凡士林等光感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而导致光感性皮炎或色素沉着,使皮肤细胞老化、皮肤弹性减低、皮肤皱纹增多。
化妆品皮炎的临床表现有以下几种:
(1)接触性皮炎。只局限在涂抹过化妆品的部位,轻重程度因人而异。表现为界限清楚的红斑、肿胀,伴瘙痒、灼热感。它属于迟发性变态反应,所以多数在使用该化妆品一段时间后发病,经及时治疗后一般不会有严重后果,个别可能留下一些色素沉着。一旦发病,说明这种化妆品已经致敏,再次接触会很快复发。
(2)光敏性皮炎。皮炎情况和接触性皮炎相似,所不同的是只有在涂化妆品后,再经过日光照射才会发病。
(3)接触性唇炎和光敏性唇炎。多由涂抹唇膏引起,发病情况与前两型相似,只是部位特定在口唇部。接触性唇炎致敏后口唇红肿明显;光敏性唇炎往往下唇更明显,因为下唇受光机会较上唇为多。
(4)色素沉着。在用过化妆品的部位出现界限较模糊的黄褐、淡灰色色素增深斑,有的伴轻度痒感,多数并无不适,往往是在镜子前仔细端详才发现的。这些色素沉着一般在使用化妆品后逐渐出现,也可继发于上述的皮炎。
(5)痤疮。使用化妆品不当可在面部引发粉刺、丘疹、脓疮等,或使原有的痤疮明显加剧。
(6)接触性荨麻疹。此型比较少见,但损害却比较明显。用过化妆品后,在与化妆品接触的皮肤上出现红斑、风团,而且一会儿消失,一会儿复发,伴剧烈瘙痒。
对于上述临床表现,化妆品使用者要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使用化妆品一定要慎重,最好在使用某种化妆品之前,做一下试验,了解自己适合使用哪种化妆品。皮肤易过敏者宜少用或不用。使用脸部化妆品以淡妆为妥,切忌浓妆艳抹,以免堵塞汗毛孔。临睡前应将脸上的化妆品用温水洗净,以防其在脸上存留过久造成皮肤损害。
妊娠期与月经不调、肝病、糖尿病、神经衰弱、抑郁、过敏性皮炎、皮肤划痕患者,以及具有疤痕素质、平时爱吃刺激性食品的人宜少用或不用化妆品。
不要迷信保健药物化妆品,这类化妆品虽然有一定的疗效,但往往会给人体带来危害,宜在医师指导下,“对症下药”,切勿滥用。
使用化妆品过程中,如出现以上各种临床表现,应该立即停止使用,及时就医以防后患。
指甲油是以硝化纤维为原料,配以丙酮、醋酸乙酯、乳酸乙酯、苯二甲酸丁酯之类的化学溶剂及增塑剂和染料制成,这些化学物质具有一定的毒性。因此,涂指甲油后,不要用手拿食物吃,尤其不要拿油制食品,因为指甲油是脂溶性的,有毒的物质容易溶解于油制的食品中,食后会导致中毒。
口红中含有油脂、蜡质、染料、香精等成分。把复杂的化学成分抹在嘴唇上,在喝水、吃食物之际,粘附在口唇粘膜上的化学物质以及病原菌常会乘机进入口腔转而深入体内,日久积累让人体轻则中毒,重则癌变,故还是少抹为妥,尤其是儿童更要谨慎为之,因为儿童皮肤娇嫩、体质脆弱、躯体排毒能力不强。使用口红者应该在吃食物前和睡觉前洗净口红;文艺工作者宜在演出后马上擦洗干净;
香水中含有酒精成分,而酒精对于皮肤是有损无益的。香水喷洒过多,特别是洒在脸部、耳后、颈部、乳头等处,由于这些部位皮肤很娇嫩,香水中的酒精和其他化学成分直接刺激皮肤,久之会损伤皮肤。轻症者局部灼热、瘙痒;重症者出现丘疹和小水疱,且因奇痒搔抓破皮而感染。香水最不宜喷洒涂擦在经常暴露于阳光下的部位,此处既可使香水很快失效,又易因光敏作用使皮肤过敏或变色。
13.水果病
市场上出售的各种水果多富含多种营养素,对人体健康大有裨益,一些水果还有一定食疗作用,所以,医学家和营养学家都提倡人们要多吃水果。但是,有些水果所含的某些成分,或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发生一些病症及过敏,称之为水果病。
橘子含有叶红素,一次食用过多,可引起皮肤黄色素沉淀,发生“叶红素皮肤病”,呈现“黄疸”症状,其黄疸与黄疸性肝炎的黄疸,极易混淆。此外,一次性食用橘子过多,还可造成肠蠕动增强,引起腹痛、腹泻。个别情况下,橘子食用过量,甚至影响妇女生育能力,以及引起儿童骨骼疾病。
柿子既是一种水果,又是“木本粮食”,秋后或冬季的冻柿子,脍炙人口,令人垂涎。然而柿子所含酸酚与胃酸结合,可发生“胃柿石病”,引起腹痛、恶心、呕吐、反酸、腹泻等胃肠症状。
菠萝甜美清香,但含有菠萝蛋白酶。菠萝蛋白酶可发生过敏反应,出现皮肤潮红或荨麻疹、瘙痒、腹痛、恶心、呕吐等,严重者可发生口唇与四肢麻木、多汗,甚至发生休克。
一次食用新鲜荔枝过多,可发生呈急性中毒现象的“荔枝病”,或发生急性低血糖反应,也可出现头晕、心慌、脸色苍白、饥饿感、出冷汗、乏力、嗜睡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抽搐、昏迷。
针对上述水果的不良反应,食用者可采取以下对策:
橘子一次不宜大量食用。妇女每次食用以300克左右为宜,儿童以150~200克为宜,青、壮年男性也不宜超过500克;
柿子不宜一次大量食用,一般情况下,以1~2个为宜。患有胃炎、胃酸过多、消化不良、胃扩张以及劳累或空腹时,尽量不食或少食柿子;
菠萝不宜空腹食用。食用菠萝的方法,以切片并用淡盐水浸泡片刻,可去除大部分菠萝蛋白酶。此外,对菠萝有过敏史者,不要食用菠萝;
荔枝也不宜一次大量食用,一旦发生荔枝病,立即饮1杯浓糖水,多可恢复。如症状严重,饮1杯浓糖水后,及时就医。
对于其他水果,尽可能不要一次大量食用,苹果、梨、桃子等水果每次以1~2个为好。
14.酗酒综合征
酒有解除疲劳、促进消化、舒筋活血等作用,偶尔小量饮之无损身体。但酒的成分主要是乙醇和水。研究证实,如人长期摄入乙醇,可产生对乙醇的依赖,一旦停止饮酒常可发生酗酒综合征,一般发生在末次饮酒后6~48小时内。
酗洒综合征的主要症状为:手足震颤、容易激动、心慌、失眠及厌食等。重者发生癫痫样发作、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极严重者可发生高热、虚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甚至发生死亡。
为预防酗酒综合征的发生,应以饮葡萄酒或其他果酒为宜。其中,以优质红葡萄酒为佳。红葡萄酒在食疗上,有一定医疗保健作用。但不宜饮量过大,依个人身体状况与酒量,每次以100~200毫升为宜。白酒只可偶尔饮之,并以低度白酒为首选,每次饮量不应超过50毫升,千万不可嗜酒成癖。
醒酒期间应避免辛辣或其他刺激性食物,咖啡和浓茶皆不宜饮用。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镇静剂、维生素B族。
常酗酒者应减少喝酒的量,应逐渐递减饮酒量与饮酒次数。
大量饮酒后不宜观看电视、电影或情节跌宕、刺激性强、节奏很快的文艺演出,以避免发生癫痫样抽搐。
15.滥用人参综合征
人参是一味名贵的中药,无论在中医界,还是在民间都倍受青睐。人参有滋补、益阳等作用,现代医学认为其有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因此,人参于单味煎汤、汤剂配伍以及食疗烹任等方面广为应用。许多年老体弱、久病体虚者使用后大受裨益,确有补养元气、强身益神之功效。所以,大解其囊购买人参者,大有人在,滥用人参者也不乏其人。于是,滥用人参综合征时有发生。
人参属阳性热,如阴虚火旺者滥用人参可出现内火上升、鼻孔出血,以及肠燥便秘等。过量服用人参可刺激胃肠道,引起消化不良、腹部胀满、食欲低下等,妇女可致月经周期紊乱,少年儿童易发生长发育障碍。还可头痛、头晕、体温升高以及发生玫瑰皮疹,出现瘙痒等。婴儿和幼儿甚至会发生人参中毒症状,出现烦躁不安、抽搐、惊悸、心率减缓等。
鉴于此,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人参,不可自行乱用、滥用和过量使用。妇女和儿童应慎用,婴儿、幼儿应按医生处方使用。身强体壮、阳盛火热者不宜用。发生人参滥用综合征,可及时选用甘草水、蔗糖水或葡萄糖水1杯饮下,每日2次,连服2日,多可自解。如无效应及时去医院诊治。
16.海鲜中毒症
鱼、虾、蟹、贝等水产品营养丰富,味道鲜美,为人们所喜食。然而,或某些海洋水产品自身携带毒素、致病菌,或捕捞、装箱、加工、运输、贮存及销售过程中被污染,或烹饪不当而造成污染。这些毒素,一般不被高温破坏,人食用后可急发或缓发多种中毒症状,轻者损害健康,重者甚至威胁生命,称为海鲜中毒症。
牡蛎、海蟹、海虾等容易被海洋腰鞭毛虫毒素污染,并产生石房蛤毒素,人一旦食后可发生胃肠不适、感觉异常,以及神经麻痹等,严重者可导致休克。
被海洋腰鞭毛虫所污染的梭鱼、啮鱼、红鲻鱼、鲈鱼以及环滞狮鱼等食肉鱼类,人食后可发生神经衰弱、血压过低、感觉迟钝、冷热无感、口唇和四肢刺痛或瘙痒。有部分中毒者,可出现牙齿麻木与松动感觉。鲚鳅、金枪鱼、飞鱼、马鲛鱼等,常发生鱼组织细胞细菌腐蚀,产生胺类化合物,可导致人体中毒,而出现头痛、呼吸不畅、全身瘙痒、荨麻疹等症状。被其他细菌污染的海鲜,食用后多可发生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肠胃症状,严重者可发生休克。
为预防海鲜中毒症的发生可采取以下措施:选购的海鲜一定要新鲜,海洋“红潮”期间的牡蛎、海蟹等容易被海洋腰鞭毛虫毒素污染,应慎食用;食肉鱼类一旦发生腐败,不要食用;腐烂变质的海鲜,有时不易觉察,应仔细辨认,不要贸然食用;尽可能不食用生鱼片、生虾、“醉蟹”、“醉虾”等;食用海鲜后,突然发生上述某些症状,要及时就医,并向医生讲明进食海鲜情况,有食用剩品,最好携带就医,必要时可进行临床检验,易于对症用药。
17.办公楼综合征
办公楼综合征,是工作在全封闭、装有中央空调的现代化办公大楼内的人的病症。办公楼综合征主要表现在眼、鼻、咽喉、皮肤及神经系统。主要症状为咽喉干燥、疼痛;皮肤干燥、痒;头痛、疲劳、乏力和手、眼、脑配合反应速度减慢等,离开大楼后才逐渐恢复正常。
加拿大科学家最近研究后发现,在建筑物通风系统内安装紫外线辐照设备,对减轻这些症状可能会有帮助。
有理论认为,建筑物通风系统中感染了有害微生物,可能是导致办公楼综合征的一个重要原因。一座三层办公楼的通风系统内安装了高密度的紫外线灯。在为期三周的试验期间,这些紫外线灯按一定周期打开和关闭。
研究结果发现,虽然办公楼空气中悬浮的细菌和真菌数量无明显变化,但在为期三周的试验期间,大楼通风设备表面各种有害微生物基本被清除。与此同时,在大楼工作的113名职员中所发现的办公室综合征症状明显减少。
科学家们指出,由于职员们本身并不会直接受到紫外线辐照,因此这种方法不会对他们的健康产生副作用,而且新方法的成本也较低。
18.书写痉挛综合征
书写痉挛综合征是一种职业性共济神经功能性疾病。此病是知识分子的常见病之一,也是他们的“职业病”。
书写痉挛综合征好发于作家、画家、教师、编辑、速记员、绘图员、打字员、提琴手、钢琴家等长期用手做精细动作的人。
书写痉挛综合征的症状是逐渐发生的,开始时,仅感觉到(书写时)手指和前臂有些僵硬,易感疲乏。以后,随着症状加重,书写时局部肌肉发生痉挛性收缩。严重时,因手指屈肌发生强烈的痉挛性收缩,病人不能握笔,同时有一定程度的疼痛。
对书写痉挛综合征的诊断是比较容易的,凡从事与原来相同的职业性工作时,就发生功能障碍,而做其他工作时,则完全正常,即可以诊断为书写痉挛综合症。
书写痉挛综合征可以采用针灸和维生素B1穴位注射治疗,亦可以使用复合维生素B等营养疗法进行治疗。
防治书写痉挛综合征,是关心知识分子健康的一项措施。
玩铁球(即健身球)是预防该病的一种有效方法。按摩也有一定的防治效果。既可以由医生按摩,也可以自已按摩,主要按摩容易发生痉挛的部位,亦可按摩痛点或足三里、阳溪、曲池等穴位。
19.慢性疲劳综合征
如果长期疲劳却查不出明确的病因,也许就是患有慢性疲劳综合征。在美国、澳大利亚、英国等地,都曾出现过此病的暴发流行,已成为国际上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据估计,美国每年有600万人被怀疑患有这种疾病,澳大利亚慢性疲劳综合征流行时发病率达到人口的37/10万。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慢性疲劳综合征在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发病率都在增加,并有流行趋势。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虽然还不完全清楚,但认为与病毒,如疱疹病毒、肠道病毒、逆转录病毒、EB病毒等感染密切相关,因此在国外文献上将其归类为传染病。有的学者发现慢性疲劳综合征病人的免疫系统存在异常,许多病人都有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抑郁、焦虑等神经精神症状。因而神经精神因素也是不容忽视的病因。
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的年龄多在20~45岁之间,女性占多数。发病时酷似感冒,最主要的症状是长期(超过6个月)疲劳,卧床休息也无明显缓解,病人平均活动量比健康时减少一半以上,其它伴发症状包括认知障碍、失眠、头痛、咽喉痛、发热、胸痛、肌肉关节痛、夜间盗汗等。虽然病人自我感觉严重疲劳,不能正常生活,但在医院经过全面系统的体格检查、化验甚至昂贵的影像检查,往往还不能找出肯定的病因所在,这也是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另一个特点。
虽然国际上已公认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存在,但对于相应的诊断标准尚有不同意见。著名的传染病学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的瑞斯教授指出,可能导致长期严重疲劳的疾病种类很多,需要先排除这些疾病才能诊断为慢性疲劳综合征。能引起疲劳感的疾病包括恶性肿瘤、慢性感染、内分泌疾病、药物依赖或成瘾、慢性精神病及其它可以确定病因的疾病。瑞斯教授建议,对于长期疲劳的病人,必须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既不要将其它疾病误为慢性疲劳综合征,也不要将真正的慢性疲劳综合征遗漏。
由于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病因尚不清楚,目前缺乏真正有效的病因治疗,只能是对症处理。首先,要让病人知道其它一些严重的疾病已被排除掉,这种疾病虽然影响正常生活,但尚不会危及生命,以减轻病人不必要的担心和紧张。其次,要鼓励病人在能够忍受的范围内适度活动,一方面可以增强免疫机制,另一方面可以防止肌肉的废用。第三,应用药物治疗,如非甾体类抗炎药可以减轻头痛及关节肌肉痛。抗抑郁药能帮助病人从低落的情绪中走出来,及时纠正少数病人的自杀倾向。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病程可持续数月到数年,大多数最终都痊愈或缓解,真正加重的只占极少数。
20.退休综合征
所谓退休综合征,就是人们退休(离休)后,生活规律突然改变,使精神失去依托,体内调节失常,产生了心理变态而发生的一类疾病。因它是在退休(或离休)后发病的,故称为退休综合征。
人们发生退休综合征后,主要有头晕、失眠、抑郁、易激动等症状,甚至于惶惶不可终日。它的症状往往与更年期综合征相类似,故目前在临床上大都误诊为更年期综合征,并以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方法进行治疗,因未去掉病人的心理压力,所以疗效不佳。
人们患了退休综合征,还可以促使老年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降低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加了感染性疾病和癌症的易感性。
退休综合征一般是在退休(离休)后一年之内发病。以后随着对退休后生活的适应性增强,发病机会就越来越少。凡对退体生活适应性差的人,更容易罹患退休综合征,尤其是思想上没有退休(离休)的准备,又没有到法定的退休年龄,身体较好,自己认为完全可以胜任现在所担任的工作的领导,当组织上突然令其退休(或离休),认为上级对他不信任,出现了猜疑心。每天的时间不知如何安排,好象失去了什么似的,精神上无所依托,十分空虚,造成严重的心理压力,身体消瘦,一些衰老体征(如头发花白、步履蹒跚等)迅速出现。这些人最容易发生心理变态,罹患退休综合征。在临床上发现,这些人由于心理压力大,生活无规律,精神上出现变态,突然血压升高,有的甚至发生脑溢血而死亡;有的易患各种感染性疾病,如肺炎等;有的癌症发生率增加,等等。
对退休综合征的治疗,除采用适当的药物治疗外,主要使用精神治疗和心理治疗,例如,采用心理疗法、生物反馈疗法和气功疗法等等。
预防退休综合征,首先,要做好退休(离休)前的准备工作,即在年过50接近退休年龄之前,学习一些退休以后可以从事的工作,同时,在思想上作好充分准备,随时准备愉快地接受组织上关于退休(离休)的安排。其次,安排好退休(离休)后的工作和生活。
21.减肥综合征
“减肥热”在我国兴起已有十多年,至今方兴未艾。所谓“减肥药品”、“减肥食品”、“减肥器械”等,如雨后春笋,遍布城乡。其实,目前所流行的许多减肥方案,多数并不科学,有的还对健康构成危害。
从生理、病理学上认识,肥胖的原因主要有3:食饵性肥胖,即因营养过剩而致;病理性肥胖,即因某些疾病所致;遗传性肥胖,即因家族遗传因素所致。肥胖可增加心血管负担,可诱发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影响健康和体形之美。
并不是任何人、任何病因所致的肥胖者,都可以盲目地减肥。首先,应弄清楚自己究竟是否属于真正的肥胖。
所谓减肥,主要是针对食饵性肥胖而言。其最佳方案是:在医生指导下,调整饮食结构,制定平衡膳食食谱,进行适当的体育运动,并持之以恒,可达到减肥目的。至于病理性肥胖和遗传性肥胖,如不去除病因和遗传因素,多数减肥方法,大多无效。不正确的减肥方法,常可导致减肥综合征。
减肥综合征通常有下列症状:
(1)有体质下降、头晕脑胀、体力不支、面色苍白或面色蜡黄等病态。
(2)使用药物减肥者,多有恶心、腹泻、食欲下降、全身无力等。
(3)有的药物减肥可损害心脏,造成心脏瓣膜功能损伤,而发生心慌、气喘、水肿等心脏功能不良症状。
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就要及时停止正在实行的减肥方案,重新制定新的科学减肥方案,必要时要请教专业医生。另外,对含有明令禁止的苯丙胺、安非他明等的减肥药,要坚决拒绝使用。
22.时间综合征
时间综合征(亦称时间病),就是人们由于对时间的紧迫感而造成心理上的烦恼、紧张,生理上的活动改变所产生的病症。这种时间病甚至引起旧病复发,以致死亡。
人们对时间的紧迫感,不是由于仓促从事的实际需要所产生的,而是从暗示中领会得来的。例如,感到时间在流逝,生命快走到尽头等。有了这种紧迫感的人,心率和呼吸等身体节律功能会超速进行,同时血压过分升高,血液中反映身体紧张的特殊激素增加。
时间综合征的发病原因,除了上述对时间的紧迫感之外,提高时间意识也是该病发病的原因。所谓时间意识,就是表现为对死的恐惧和感到时间即将尽头等。
一些研究指出,对大部分人来说,面对死亡,将产生暂时的或持久的恐惧,这种恐惧必然引起典型的或是预兆性的生理反应。人体处于恐惧状态或高度忧虑状态时,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心脏耗氧量增加,但又得不到充足的氧供给,造成心脏缺氧,接着冠状动脉受阻,结果使心脏得不到充足的血液供应,更使其缺氧严重。
人罹患时间综合征后,整个生理系统发生改变。例如,在休息时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血中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胰岛素和生长激素等的含量均增加。在正常情况下,这些激素是在过度紧张和急迫时才分泌。时间综合征病人还表现为胃酸分泌过多,血中胆固醇增加,呼吸急促,汗腺分泌加快和全身肌肉紧张等。有人认为,时间合征是影响所有生理系统的身心方面的过程。
时间综合征的治疗,可采用自我沉思、生物反馈疗法、自体治疗和其他深度放松身心的技术等进行治疗。我国的气功疗法是治疗时间综合征最有效的方法。
预防时间综合征的方法很简单,首先,是摆脱钟表的束缚。不戴手表,改变看钟表的习惯,消除时间的压迫感;其次,培养自我的时间感觉,摆脱时间的桎梏,自由地按自身的节奏生活,并与周围的节奏协调;第三,与大自然相融洽,等等。
23.应激反应综合征
应激反应综合征是伴随着现代社会发展而出现的病症,直到近些年才受到世界各国的注意。这种病不仅与现代社会的快节奏有关,更与长期反复出现的心理紧张有关,如因怕解聘、怕被淘汰、怕不受重视、不得不承受的工作、生活压力和心理负担等,再加上家庭纠葛和自我期望过高。至于失眠、疲劳、情绪激动、焦躁不安、爱发脾气、多疑、孤独、对外界事物兴趣减退、对工作产生厌倦感等,则是应激反应综合征的先兆。
国外有关专家调查后认为,应激反应综合征在企业管理人员、大中学教师、驾驶员、具有A型性格的人中比较多见,其中又以心理素质较差和不善于自我心理疏解的人更易罹患。白领人士由于社会竞争加剧、生活节奏加快、工作紧张,以及自身期望过高导致整天像机器人那样拼命工作;有些则由于情感纠葛多、婚外恋、家庭矛盾突出,也比较容易罹患。
应激反应本来是机体在遭到外界强烈的刺激后,经大脑皮层综合分析产生的一系列非特异性应答反应,如神经兴奋、激素分泌增多、血糖升高、血压上升、心率加快、呼吸加速等。应该说,这种情况是正常的,其作用在于使机体能对刺激作出迅速而及时的回应,只要其强度、频率和持续时间适当,不但不会对人体造成损害,而且对保护机体有益。
但是,如果外界的刺激过度激烈(与本人的承受能力比较而言),或者长期、反复地出现,以致超出机体能够承受的极限,将会造成病理性损害,出现诸如失眠、持续疲劳、乏力、食欲不振、烦躁不安、精神难以集中、记忆力减退、性功能下降、无名低热等症状,但又查不出任何明显的器质性病变;严重的则可能有胃溃疡、心肌梗塞等症,并导致内分泌、免疫功能和心理行为方面的负面变化。这便是应激反应综合征了。
对于应激反应综合征,许多人至今还不甚了解。有些人仅仅把它视作躯体疾病而单纯依靠增加营养或补品,有的人一遇烦恼就训斥下属或家人,有的人甚至试图用抽烟、酗酒来宣泄。这些办法当然都无济于事或者适得其反。正确的办法应该是:
心理准备要充分。认识到现代社会的高效率必然带来高竞争性和高挑战性,对于由此产生的某些负面影响要有足够心理准备,免得临时惊慌失措,加重压力。同时心态要保持正常,乐观豁达,不为小事斤斤计较,不为逆境心事重重。要善于适应环境变化,保持内心的安宁。
自我期望适当。据报道,广州有位白领人士定下的人生目标为“一百万存款,一栋花园别墅、一辆本田车”,并为此而没日没夜地干,结果不幸出现了严重的精神疾病。就是一个值得汲取的教训。
有劳有逸。要忙里偷闲,暂时丢掉一切工作和困扰,彻底放松身心,使精力和体力得到及时恢复。此外,要保持正常的感情生活。事实表明,家人之间、朋友之间的相互关心和爱护,对于人的心理健康是十分重要的。
自我疏解。遇到冲突、挫折和过度的精神压力时,要善于自我疏解,如参加文体、社交、旅游活动等,藉此消除负面情绪,保持心理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