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儿子今年10岁了,上小学四年级。每次我们跟他出去,就有花不完的钱,他一会儿说渴了,一会儿又说饿了。
我们觉得家里就这么一个孩子,也很娇惯他,他要什么都给他买,时间久了,似乎成了习惯。我们觉得这样下去对他以后的成长不利,就想办法要改变这种现状。可无论我们怎么说教都无济于事,儿子还是很任性,我行我素,真是把我们愁坏了。
今年暑假,我跟儿子商量,让他来当家,他很高兴地答应了。我们俩写了份协议,我交给他500元钱——一个月的生活费,我说:“你把每天买菜买肉花的钱都一一记下来,而且每天还要写一篇日记,写写买菜的感受,到了月底我们再算账。”我们的协议由双方签字,各拿一份。
这一招果然灵,从他当家那天起,为了省钱,每次出门他都不忘提前准备装上喝的水,要是时间玩久了,还要带点吃的,大包小包的,根本不用我们操心。那一段时间,儿子天天查账本,一旦发现钱花多了,就急忙提醒我们:“爸爸妈妈,钱已经超支了,不要再花了。”
自从儿子当上这个家后,行为习惯慢慢发生了许多有益的变化,首先是有了惜物、节俭的好品质。他知道了家中的物品都是花钱买来的,因此也知道该爱惜东西了。比如,以前牙膏用到不太好挤时,儿子便说:“没有了,扔掉吧!”如今,他会很用力地去挤,因为他知道如果用掉了就得花钱去买新的。有时在外面实在渴得不行,夏天又那么热,我说吃个雪糕吧,他的小脑袋却摇得像个拨浪鼓似的,说:“不能吃,吃了雪糕咱家没钱吃饭了。”
我和老公看了真是高兴啊……“故事解读”
孩子在花钱的时候往往有大手大脚或者盲目攀比等坏习惯,小学初中就必备三大件:手机、MP3(音乐播放器)和PSP(掌上多媒体游戏机)。高中、大学就要达到五大件: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MP4(视频播放器)、手机和PSP,并且时不时得升级换代。生活中穿都得是名牌,国产品牌一般不穿。过生日不在肯德基,而要选择上档次的饭店,更有甚者已经进入KTV消费时代,出门只要父母不接送就打出租。
这些现象的产生有的是由于家庭环境较好,小孩子不善于克制自己,但大多数家庭并不十分富有,孩子仍然要求父母买这买那,是因为他们不了解父母每月收入和支出情况。不当家不知柴米贵,所以利用寒暑假,让孩子当家是个不错的选择。
父母应该怎么做呢?
第一,从小学高年级起,我们可以试着让孩子当家理财,家长可以将每月收入告诉孩子,让孩子对家庭的各项花销一一记录,到月底进行结算。通过管理家庭开支让孩子明白,如果不合理安排家庭的收支就可能透支。这样下来,在孩子购物、消费时就会自然而然地为父母、为家庭着想,而不是只顾自己愿望的满足。
给孩子当家机会,先学会当小家,以后才有希望独立。
第二,家庭中一些大的开支要征询孩子意见。这样做是对孩子的一种尊重,让孩子在与父母的讨论中更深刻地理解如何理财。同时,带着孩子一起购物,让孩子明白如何货比三家、讨价还价,从而花最少的钱买到自己最想要的东西。
第三,要赏识孩子的理财好建议。对于孩子平时对家里开支提出的好点子给予赏识。一来可以防止孩子的参与变成一种形式,能够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二来也可以让孩子从中产生成就感,这是对孩子参与理财的一种良好鼓励。让孩子喜欢动脑筋,通过学习来实现自己的理财梦想。
第四,让孩子成为会科学消费的“小大人”。
如果孩子已经上学,你可以“放权”,将部分压岁钱交给他自己打理,同时引导其制订简单的开销计划,建立消费小账本,明白货比三家等消费常识,鼓励其根据自己的需求添置学习用品、购买课外读物,或者和孩子商量用压岁钱交学杂费,让他自食其力中受到鼓舞,并且能相对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对于有购买电脑等正当大额消费愿望的孩子,可以利用压岁钱,家长再适当补贴,帮孩子实现梦想,让他们明白“把钱花在刀刃上”的道理。这样时间长了,就会惊喜地发现孩子花钱大手大脚的毛病没有了,俨然一个会科学消费的“小大人”。另外,也可以教育孩子利用压岁钱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长辈购买节日礼物或生日礼物,花钱多少无所谓,关键是增加亲情,培养孩子的孝心。
其实相对大人们动辄数万、十几万的资金来说,打理压岁钱所得的收益是非常微不足道的,但通过打理压岁钱让孩子学会了理财,学会了处理亲情关系,这个“收益”是很难用钱的多少来衡量的。
第五,父母应该依据孩子年龄,要求孩子开始做饭,可以先从简单的早餐开始。
总之,参与就是最大的鼓励和支持,也是对孩子能力的一种期望和承认。父母让孩子当家、参与家庭理财,使得孩子更加自信地对金钱,培养孩子对金钱的理性认识,让孩子有信心更好地驾驭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