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57300000011

第11章 儒将蒙恬

——司马光评蒙恬之死(臣光曰12)

始皇帝三十七年(前210),秦始皇暴死沙丘,丞相李斯与宦官赵高沆瀣一气,矫诏立少子胡亥而杀长子扶苏。同时逼杀蒙恬、蒙毅兄弟,为秦王朝的统一立过赫赫战功的蒙氏战争家族,自此消声匿迹。司马光在“臣光曰”第12篇中评论了蒙恬之死,但只横切了战后的一段表现,并不去评点他的金戈铁马。

司马光首先引述了西汉扬雄的观点。有人问扬雄,蒙恬尽忠秦王朝,结果被自杀,忠臣有什么好做的。扬雄说,蒙恬带甲三十万,击匈奴,修长城,耗尽民力,积骨成山,其忠不足以与其过相抵。也就是说,扬雄认为,蒙恬该死。

关于这一点,扬雄、司马迁和司马光,这三大文章圣手,竟出奇的一致,也是相当难得。司马迁认为,“夫秦之初灭诸侯,天下之心未定,痍伤者未瘳,而(蒙)恬为名将,不以此时强谏,振百姓之急,养老存孤,务修众庶之和,而阿意兴功。”批蒙恬为人臣严重失职,只顾自己立功,也不管这功劳来路正不正,于是他的死就“不亦宜乎”了。司马光也说“始皇方毒天下而蒙恬为之使,(蒙)恬不仁可知矣。”

中国古代有关于“具臣”和“大臣”的说法。什么是“具臣”?就是有极强工作能力的人。什么是“大臣”?按孔子的定义,“以道事君,不可则止”。也就是说,“大臣”除了有工作能力,还得以大道和正义来辅佐君主。如果行不通,就辞职。蒙恬有工作能力,但皇帝做得不对,他闭口不说,所以只能算“具臣”。

虽然如此,但我发现蒙恬还是个儒将。这个估且认为的发现,是“臣光曰”给我的信息提示,不是司马光直接说的。但我读他的评论,感觉他要表达的就是这层意思。

在法家的社会而有儒将,这可能吗?可能的,只要符合儒将的特质,都有可能。

儒将,一般认为是既会打战,又风度优雅,而且学识优渥的将领。有一种观点认为,儒将必得是读书人出身,有一种书卷气。但我认为这个条件可以放宽。儒将之所以称“儒”,其核心要素我认为应体现在精神上。也就是说,忠贞不二,誓死效忠,这才是儒将的特质。操守缺失,或者反覆无常,岂能成“儒”。比如有儒将之称的周瑜周公瑾,史称“妙通音律,时人谚曰:曲有误,周郎顾”,而又“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够派的。可是如果他今天在江东,明儿就插上梦想的翅膀飞到曹操或刘备那去了,能是儒将么。

基于此而言,蒙恬手握重兵,完全可以翻手云雨,却是“明于为人臣之义,虽无罪见诛,能守死不贰”,司马光肯定的正是这一点。

扶苏被逼自杀的时候,蒙恬怀疑诏书的可信度,他要弄清楚原委,不能就这样不明不白的死了。因此不肯自杀,把兵权交给副将王离,身系囹圄。这个副将王离,便是秦国另一战将王翦的孙子。

某种意义上说,王氏家族是秦国历史上的第一战争家族,因为王翦、王贲父子一生征战,关东六国他们父子灭了五个(除韩国),于秦国确是有了不得的功勋。当年年轻气盛的李信以二十万兵力攻楚,蒙恬为副将,结果为项燕所败。秦始皇慌忙向已告老的老将王翦认错,答应他要六十万部队的要求。也就是说秦王将所有可用的部队都交给他了。王翦果然不负所托,杀了项燕,灭了楚国。蒙恬的父亲蒙武此时是王翦的副将。

蒙氏家族在战绩上虽稍逊王氏,但也相当历害。史书上讲,“秦始皇二十六年尽并天下,王氏蒙氏功为多,名施于后世。”蒙恬的祖父蒙骜自齐国入事秦昭王以来,战功赫赫,成功挤身一流战将之列。有一组数字可以说明他的业绩:

秦庄襄王元年(前249),蒙骜为秦将,伐韩,取成皋、荥阳,置三川郡。

第二年,攻赵,取三十七城。

秦王政三年(前244),攻韩,取十三城。

秦王政五年(前242),攻魏,取二十城,置东郡。

始皇七年,也就是公元前240年,蒙骜率军十万攻赵,不幸战事失利,一代名将殒身沙场。

蒙骜一生积功七十三城,绝对是了不得的事。乐毅连克齐国七十余城,但没守住,田单火牛阵一冲,占领区遂被齐国收回。而蒙骜攻一城,占一城,步步进逼六国,王氏父子在其余势之下,将六国残势扫除殆尽。因此,蒙恬临死前才说:“自我祖父到我这一辈,有功于秦国并取信于秦王,整整三代了。我现在虽然身系囚狱,但只要我首肯,我手下的一帮人足可翻云覆雨。可是我自知必死却坚守臣义者,是不敢辱没先人的教诲,亦不敢忘却先帝的知遇之恩。”于是吞药自杀。

诚如蒙恬所言,秦始皇在世时,是非常器重蒙氏家族的,对他们也很信任。蒙恬统兵三十万守边,弟弟蒙毅居中参与谋议,名为忠信。不管是丞相李斯,还是朝臣战将,都不敢得罪蒙氏兄弟。但蒙氏兄弟却敢得罪人,其中蒙毅就得罪了太监赵高。矫诏之谋时,蒙毅被杀,就是赵高为了报复而在胡亥面前进了谗言。后来投降刘邦的子婴,不同意杀蒙氏兄弟,他以齐王田建为例。田建杀忠臣而以后胜为国相,结果亡了国。“蒙氏兄弟是国家重臣,又是腹心谋士,陛下若杀了他们而立无节行之人,定会寒了天下士人之心。”胡亥不听。

司马迁写蒙恬临死之前的话,还有这样一句:“恬罪固当死矣,起临洮属之辽东,城万余里,此其中不能无绝地脉哉?此乃恬之罪也。”将结局归罪于绝地脉。《通鉴》将此一节悉数删去,只节录三代尽忠一事。这和司马光的笔削标准有关系:温公从来不信虚诞之事。

附:臣光曰12:“始皇方毒天下而蒙恬为之使,恬不仁可知矣。然恬明于为人臣之义,虽无罪见诛,能守死不贰,斯亦足称也。”(《通鉴》卷七)

同类推荐
  • 隋主沉浮

    隋主沉浮

    这是个不一样的历史穿越这里不是真正的历史这里是评书世界那些传说中的隋唐英雄四猛四绝十三杰将一一登场那个扭曲的时空里看我大隋朝如何争霸天下
  • 后唐风云

    后唐风云

    唐末,黄巢之乱暴发,一个风云人物,一份真挚的感情,一段属于英雄的时代来临了!
  • 锦衣王侯

    锦衣王侯

    本是京剧演员,穿越至大明正德年间,成为一名世袭锦衣。江山变幻,荣衰谁主。喝一杯满殿香,且看那红尘俗景。嚼一块虎皮肉,且听那雨打浮萍。哼一曲临江仙,且随那风起云涌。呼一声大丈夫当如是,这才要独掌权衡。且看锦衣缇骑,股肱心腹,鲜衣怒马,绣春刀出……
  • 项羽之兵锋

    项羽之兵锋

    一阙垓下悲歌,至今荡气回肠。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的争鸣,历经百年的战乱,这便注定了,秦末的那场纷争不可能那么简单。冥冥之中,注定的只是一场惊天的巅峰对决。由于是基于历史记载的故事,我也得尊重历史,可能不是悬念重重。但还是希望能让你看到,这个不一样的项羽,还有我眼中的那个时代。书名本来想取名为《兵锋》,可惜被占用了。目前暂停注意:本书非穿越
  • 大秦帝国之幻神山

    大秦帝国之幻神山

    为了夺取皇位背叛自己亲哥哥,为了江山社稷杀死了自己的亲弟弟,为了复活自己的弟弟,放弃江山,走向神界最神秘的地方——幻神山,寻找那神秘的冰山雪莲,复活自己的亲弟弟,为了自己家的江山社稷放手一搏!自己和弟弟几世的恩怨都是神族操控的,你会有什么感想?——作者每天坚持更新一章,希望支持我的人继续支持我。作者QQ3090035896
热门推荐
  • 无上依经

    无上依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邪魅王爷家养冷妃

    邪魅王爷家养冷妃

    她,一个冷冷的杀手,被恋人亲手杀掉,穿到了一个孩子身上,遇到了他……
  • 紫欣花的尽头

    紫欣花的尽头

    在莫名其妙的事故中,来到了莫名其妙的世界,开始了莫名其妙的路途,就这样感觉非常莫名其妙.....
  • 我们的:青春

    我们的:青春

    还记得你我初识,也记得我们之间的故事;还记得我们每一次打架,与吵闹.......很多很多我都记得,可就是想不起来,我,究竟是什么时候喜欢上你的.......或许在你的眼里又或者在他们的眼里,我从来都喜欢你,可是,我却一点都不想承认.......
  • 叶赫那拉玉兰

    叶赫那拉玉兰

    一部野史,记录满清的衰败,一个女人的爱恨情仇。
  • 恶魔之歌

    恶魔之歌

    亚兰蒂斯流传着一篇诗歌,歌颂着一位恶魔。
  • 茅山秘籍

    茅山秘籍

    这是一部叙述真实的故事的书,说的是一个小城镇里一次来了一些年轻的游客;而故事正是由这些年轻的游客引发而来的,据说自从他们来到了这个小城镇以后,这个城镇就没有得到过安宁,这是为什么呢?据说为此还有几位神秘的人物会出现在这个小镇中,他们的出现又会迎来怎样的环节?而主人公到底是何去何从?让我与你一起进入这个世界吧……
  • 陇南民间美术研究

    陇南民间美术研究

    本书稿是一部系统介绍陇南民间美术的学术专著。书稿对陇南民间美术形成的地域文化、艺术类型、形式特征、文化内涵等进行了系统全面的介绍,主要内容涉及陇南民间刺绣、民间雕塑、民间绘画、民间家具及装饰、民间纸扎造型与装饰、民间社火中的造型与装饰、民间剪纸与皮影、民间建筑装饰、少数民族服饰、民间编织。书稿图文并茂,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 雄才伟略贤明帝:康熙

    雄才伟略贤明帝:康熙

    顺治十一年(1654年)的初春,江南又染新绿,本应充满生机的季节,却因连年战火,仍是一派肃杀之气。自元旦过后,传入宫廷的消息更难令顺治帝兴奋。南明定西侯张名振,兵部侍郎张煌言率师自长江口溯江而上,入京口,登宝山,望江宁(今南京),逼进明孝陵。
  • 百年倒计时

    百年倒计时

    异兽,异人,人族,每百万年的轮回演替,相继成为财神大陆的主宰者,是生命自主的进化,还是天意冥冥中的安排!眼看人族主宰大陆的百万年光阴将至,百年倒计时,又将发生什么?主角吴凡,至百年后回归,又将为财神大陆带来何等变化!九神回,天意乱,世家兴,浩劫起,龙蛇演绎,谁与争锋,芸芸众生,于时代的乱流中,逆流而上,皆为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