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最后一节课,七年级一班的教室里隐隐约约传来骚动的声音。
“别吵了。”
显然是教师不在,班干部在履行职责,管理学生呢。
校长的脚步便进了七一班教室,课表显示的是语文自习课。
原来是良的课,他下午去局里办理有关“两基”表格的事,还没有回来。
校长说:“语文老师有公事外出,同学们自习吧。”
同学们反应不一:有的高兴得拍手,有的马上去制止。看来,学生对语文老师的态度大致分为两个阵营:不感兴趣者有五六人,而大多数人则有惋惜的表情流露。
说完话,校长欲离开教室。忽然,有声突起。
“校长,你给我们上课吧。”
“校长,我们聊天。”
“校长,来吧。”
校长笑着,快步走上讲台。
“好吧,我们就上一节聊天课。”
教室里的气氛快乐而张扬,因放松而出现了片刻的喧闹。
“安静点。”班干部又开始发威。
“好,校长先声明一下;我们放松点。想聊天的就聊天,不想聊天的就写作业或者看书。但有一点,请大家保持秩序,发言时,想好了先举手,再站起来提问。”
校长的话刚说完,靠阳面窗户中间座位的一个小男生最先举手,校长点头同意后,他站了起来。
小男孩说:“写作业时能不能听MP3?”
校长说:“这是一个很实际的问题。MP3、MP4、MP5、MP6,都是你们这个年龄段最喜欢听的。”
“有MP5、MP6吗?”小男孩接着问。
“有呢。”
校长说:“我也喜欢听MP3.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听着优美的音乐,放声去读书。现在,我正在读《论语》,是我们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言论的集锦。比如说,我们常听到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还有,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校长一口气说了很多,都是孔子的话。孩子们有些是听说过的,有些却不知所以然。
校长接着说:“听音乐写作业并不矛盾。只要你的作业得的是全优,一百分,甲,那就美美地去听吧。反之,如果是作业经常出错,那最好不要听了。”
第二位提问的是阴面窗户第一排的中个子男生。他的问题是中学生能不能上网。
校长说:“上网对学习有好处。比如说,要写一篇有关牡丹的作文,在百度里搜一搜,马上就有好多资料。又比如,同学们不会做一道数学题,放在论坛里,全国的网友看到后,会很快解答出来。网上还可以看名著,还可以发电子邮件,还可以……”
同学们接过话茬:“聊天,打游戏。”
大家被这些发言逗笑了。
校长笑着说:“对,目前绝大多数人上网只是为了聊天或者打游戏,没有发挥网络真正的优势。我的意见是,同学们不要去网吧。原因有三:一是那里是收费的,我们没经济来源。二是网吧里的环境不好,三教九流的人都有,弄不好会诱发各种事件。三是法律上禁止我们未成年人去营业性网吧。专家介绍的经验是,同爸爸妈妈协商,自己家里买一台电脑,放在客厅里,在家长的视野范围内上网。游戏可以玩,但不要超过半个小时,聊天也可以,但不能多。不能同网友见面,不能暴露自己的真实信息,如电话、住址、自己的照片等。”
第三个提问的是一位女生。她说:“校长,您是如何教育孩子的?”
校长笑了笑,说道:“我的孩子现在上高一。是尖子班的学生,七百名学生中位于一百名左右。我对他的态度是顺其自然,潜移默化。现在呢,他很自觉,每天晚上学习到十一二点,早上同我一道在六点左右就起床读书。所以说,家里的环境很重要,比如古代的孟母三迁的故事,还有孔子的里仁为美,说的都是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比如,家里有弟兄好几个,老大是北大的,那老二老三就会受到榜样的激励。如果邻居是好学的,那么,你也就差不多了。”
第四个问题是有关家长与孩子之间的话题。这个问题的提出者是一位女生,校长熟识,她的名字叫建杰。
她说:“有一次,我先去玩,再回来写作业,结果爸爸把自己骂了一顿,自己很不开心。先玩再写作业,和先写作业再玩不是一样嘛。我自己的事,我是有计划的,但爸爸总是不理解。”说到这里,建杰有点哽咽,有点激动。校长接过话题,说:“这也是一个普遍的问题。但,同学们,我要强调,不管我们的父母亲说了什么,做了什么,这绝对是一个爱的问题。父母亲对我们的爱,大家一点都不要怀疑。”说完,校长一笔一画,在黑板写下一个爱字,让学生理解感悟。当然,同学们还是很茫然,不理解。校长说:“我手边正好有一个案例。我们学校四一班的孩子在国庆放假间,写了其中的一件事。有一个孩子写他在七点半时看电视,大概过了半个小时,爸爸便说,睡觉去,都九点了。明明是八点,爸爸却说是九点,这位小作者很生气,最后和爸爸顶起嘴。这件事,很真实。但那也是爸爸对孩子的爱和关心啊。所以说,当出现对爸爸不理解时,解决的办法只有一个,去同爸爸商量,态度要好。请大家试试。”
校长讲到这里,语文老师良办完事匆匆赶来。校长笑着离开了教室。这十几分钟时间,解答了孩子们心中的疑难和困惑,突然有一丝成功感不自觉地漫过校长脑际,是那样舒服和欢快。
也许,这就是教育的一种小境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