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47000000060

第60章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和谐社会发展

一、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是:一要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二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三要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是:一要建立起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社会关系;二要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三要和谐兴国、和谐创业、和谐安邦。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始终要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构建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必须认真贯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这是由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和本质规定所决定的。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加快经济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告诉我们,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为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紧紧抓住发展这个主题,突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根本上说决定于经济发展的总体进程。社会的发展首先决定于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必定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繁荣和兴旺,是需要经济基础来支撑的。只有经济的充分发展,才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只有经济的充分发展,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从而实现我们党更好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求。所以,在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中,要防止因为强调各方面的全面发展而忽视经济发展在社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我们必须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础上,来统筹协调各方面的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从目前情况看,尽管我国经济长时期保持了快速增长,但由我国基本国情所决定,我们与发达国家人均CDP和收入水平还有很大差距。现有的经济发展能力和水平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还不相适应,经济社会中的很多不和谐因素,都在阻碍社会的发展。因此,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进程中,要始终坚持把发展放在首位,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只有经济发展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能有充分的物质保障。

(二)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规定,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以人为本就是一切从人民群众的需要出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规定。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和谐相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也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

社会主义社会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因为社会主义作为一种运动,是以人民为主体的、为人民谋利益的运动;作为一种社会制度,是以人民及其根本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的社会制度。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民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经济社会不断进步中,社会主义社会为每个人实现自我价值和生产要素的投入产出创造出一个公平竞争、机会均等的机遇,使他们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活力竞相迸发,使他们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这个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目的和出发点。

坚持以人为本,就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特别是要鼓励人们依法经营,勤劳致富,先富带后富,努力实现共同富裕。坚持以人为本,就要为充分发挥人的聪明才智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特别是要努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社会氛围,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推动社会不断进步。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切实保障人民参政议政的权利,使人民当家有权,做主有位,特别是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坚持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宗旨和执政理念,客观上必然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的社会氛围。在实践中能否做到坚持以人为本是检验全社会是否实现和谐发展的重要标志。

(三)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主线,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内涵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经济发展、政治发展、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是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统一,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统一。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是相互联系的整体。全面是指空间各个方面都要发展,协调是指内部各个方面的关系彼此要相互适应,相互促进,可持续是指时间的延续,强调发展进程的持久性、连续性和可再生性。和谐社会发展强调天和、地和、人和、己和,和谐创业、和谐安邦、和谐兴国。它既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又是其发展的必然结果。只有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实现全社会的和谐发展。只有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在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条件下,逐步理顺各方面的经济社会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健康有序,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不断完善和创新,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持续巩固,党的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不断增强。只有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和谐创业、和谐安邦、和谐兴国的伟大使命。因而,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将有力地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进程。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和谐社会发展进程

(一)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物质基础(1)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一要协调产业发展关系,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二要以自主创新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增强关键行业和领域的控制力,特别是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三要促进服务产业加快发展。四要加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五要支持企业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健全技术研究开发体系,增强企业的研究开发能力。

(2)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全面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要充分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着眼于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要坚持研发与节约并存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切实保护好自然环境。

(3)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要促进区域经济协调互动、优势互补,形成合理的区域发展格局,实现各地区共同发展;要健全区域协调互动机制;要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4)要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拓展经济发展空间;要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政策。

(5)坚持公平与效率的统一,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要通过合理的分配制度,缩小收入差距,扩大社会保障,使人民群众享受基本的经济公平;要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让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成果惠及社会全体成员。

(二)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1)大力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事业。(2)健全和完善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功能。(3)不断提高协调社会各阶层利益的能力。

(三)深化改革,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体制保障

1.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

要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健全公共服务体系,理顺中央和地方的财权和事权,加强教育、文化、公共卫生等基础设施,增强公共服务质量;不断提高社会管理水平;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推动社会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公开化,提高社会政策制定水平。

2.进一步深化社会领域的改革

改革教育体系,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改革科技管理体制,加快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改革公共卫生管理体制,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能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最大程度地降低社会风险。

3.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继续深化企业改革,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完善现代市场体系,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推进宏观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完善的宏观调控体制和机制。要继续深化财税体制、金融体制和投资体制改革;要及时将改革成果纳入法律制度体系;要妥善处理改革和发展稳定的关系。

三、按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本质要求实现社会和谐

和谐社会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概念。在一定意义上,可以把它归结为四个方面:社会系统内部诸种基本社会关系、社会结构和要素之间关系的和谐;人与人之间关系或人际关系的和谐;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和谐。其中心环节是人,首先是人与己的和谐或人的个性和谐。

(一)人与己的和谐

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作为社会发展的主体和建设和谐社会的主体。人的个性和谐是社会和谐发展的根本前提。造就和谐的人的个体,就是要使一个人有健全的人格,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能合理地处理个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复杂关系,做到融入自然、融入社会、融入集体。要把人作为发展的根本动力,把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和能力作为建设和谐社会的核心,充分发挥人的潜能,发挥人的聪明才智,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此,既要从小实施素质教育,与时俱进地提高人的素质,包括政治思想、道德品质、科学技术、文化知识、业务技能、身体心理等方面的素质;更要全面提高人的能力。人的能力有两种意义,一种是指能胜任某项任务的主观条件或达到某种效率,狭义的能力包括知识、技能、体力;广义的能力包括基本能力、应用能力、劳动态度和业绩。应用能力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包括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归纳能力、综合推理能力)、创新能力(创造能力、发现能力、发明能力、改革能力、开拓能力、开发能力、发展能力、计划能力、扬弃能力)、外交仲裁能力(涉外交往能力、发展人际关系能力、发展公共关系能力、归纳折中能力、平衡能力)、领导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管理能力、经营能力、指挥能力、统筹能力、平衡能力);能力的另一种意义是指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的本领,包括学习能力、认识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等。人的素质和能力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它们的整合与内在统一既构成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素质与能力结构,又是人与己和谐的要求。归根到底,就是要做人像人,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做合格的公民。

(二)人与人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基础

只有人的个性和谐才能带来人与人的关系和谐。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是建设和谐家庭、和谐社区、和谐团体、和谐校园、和谐村镇、和谐民族、和谐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基础和工作重心。一方面,个人自身的和谐只有在集体和社会中才能实现;另一方面,社会整体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和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则是人与人的和谐的特殊表现形式。建设和谐社会,必须以人为本,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始终坚持人与人之间的平等,着力解决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环境发展中的失衡问题;要通过制度创新,使人们的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以加快生产力的发展,为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我国人与人的和谐的难点、热点是农民问题和民族问题。要致力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社会主义新边疆建设,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尊重农民意愿,提高农民的素质和能力;要全面提高农民收入,切实解决“三农”问题。要把少数民族的发展作为“十一五”规划的核心,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以民族人力资源开发、形成人力资本并逐步上升为人才资本为着力点;没有少数民族人力资源开发,也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人力资源开发,没有少数民族的全面小康社会,也就没有中国整体的全面小康社会。

以人为本的实质是以人民群众为本,人与人的和谐关键在于最广泛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的群众利益,尊重知识、尊重人权、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生态环境的权益,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使全体人民在人与人的和谐中为振兴中华而努力。

(三)人与社会的和谐

只有人的个性和谐才能带来人与社会的和谐。从社会阶层利益关系看,和谐社会的第一个标志是,社会阶层之间的相互开放和平等进入。和谐社会的第二个标志是,各个阶层应当得到有所差别的并且是恰如其分的回报。和谐社会的第三个标志是,社会各个阶层之间应当保持着一种互惠互利的关系。在多样化的社会关系中,社会阶层关系是最重要的一种社会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整合社会阶层关系。整合社会阶层关系的目标,就是要使各个社会阶层“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包括所有社会阶层在内的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我们强调和谐社会是“和而不同”的社会,有差别才讲和谐,同一的、均质的事物是谈不上和谐与否的问题的。构建和谐社会在社会阶层的意义上表现为要使中等收入阶层在全社会人口中的比重显著提高,形成以中等收入阶层为主体的社会阶层结构。而且要协调各阶层内部、不同阶层之间、不同群体和不同个体之间的关系,形成全体人民各得其所的和谐局面。

和谐社会其他子系统的和谐也都以人为中心。比如社会分工关系的和谐。社会分工的和谐包括社会各类人员的比例构成的合理性、社会效益的最大化、社会效率的增长性和社会地位的公平性等。在和谐的社会中,每个人有追求幸福和自由的权利,也有为社会提供服务的义务,每个人根据自身的条件,通过自己的努力从事自己理想的工作,为社会提供必需的服务,社会根据其劳动的质和量给予合理的报酬,这是一种社会和谐发展的多赢状态,社会的各个阶层、各个行业都应是相互平等、相互依赖的关系。

(四)人与自然的和谐

人与自然的和谐与人自身和谐休戚相关。人和自然是一对永恒的矛盾,社会和谐包含着尊重自然的基本诉求。自然环境资源是一种社会资产。这种资产得不到有效保护的根本原因是,在自然环境资源没有合适的付费制度时存在外部性。这就是说,一个人或一个企业可以轻易地把环境成本转嫁给社会或他人。其结果是,那些能够避免浪费资产,尤其是环境及社会资产的政策由于与局部利益、眼前利益不协调而不被采纳和实施。经济主体在谋求发展的过程中,展开了征服自然的竞赛,从而陷入了发展受资源环境约束的困境。因此,只有在尊重自然方面达成共识,在如何保护自然方面观念一致,才有可能彻底摆脱以消耗越来越多的资源来寻求发展的老路。而这种共识,是作为社会主体、自然的主人的人,在自身和谐的条件下才能形成。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团结报》,2005年6月28日。

[2]弓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主要特征”,光明网,www。gmw。cn,2005年2月20日。

[3]金钊:“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人民日报》,2005年4月13日。

[4]青连斌:“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人民日报》,2005年5月25日。

[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研究课题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研究”(上),《经济研究参考》2005年第20期。

[6]《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建议〉学习辅导百问》,学习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05年版。

同类推荐
  •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作者从中央三代领导心系宁夏,当代中国的旗帜,邓小平理论与宁夏实践三个方面,系统论述了他对邓小平理论的理解和认识,并结合宁夏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进行了分析阐述。
  • 转变”官“念

    转变”官“念

    本书从七十三个流传甚广的领导观点入手,对许多领导者长期以来深信不疑的一系列管理理念提出质疑,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分析了这些观点和理论的局限性,甚至错误性。多角度、多层次地解释和论证,突破书本定势,突破经验定势,并且提出新的观点,对各级领导者来说,这是一本开卷有益、掩卷深思的书。
  • 润物无声: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成果集萃

    润物无声: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成果集萃

    思想政治工作,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企业业务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我们党能够继往开来、卓有成效地联系群众、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团结群众的政治奥秘所在。
  • 党的基本知识

    党的基本知识

    党的性质是党的本质特征集中而科学的体现,它指一个政党所固有的质的规定性。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义。”这是对中国共产党的性质的集中概括。
  • 中美人权之争

    中美人权之争

    本书以研究中美人权斗争的历史轨迹为先导,论述了中美人权斗争研究中的主要问题,分析了中美人权斗争的实质、斗争的根源等。
热门推荐
  • 葬天王座

    葬天王座

    一卷葬天榜,写尽大陆高手无数,入葬天榜者,皆有葬天之能;拥有七尊体质传承者、可为万古第一人。逆天者,尚有可为;逆我者,十死无生。为变强,拔刀怒斩问苍天;为红颜,举世皆敌又何妨!踏上巅峰,傲然独立;我不为神,这世间,不在有神!
  • 星星的尾巴

    星星的尾巴

    小时候的流星梦,在一次偶然的邂逅中迈出了自己的第一步。在离流星梦越来越近之际,一段恋情慢慢的绽放,让自己变得更坚强,追上梦想的脚步。当要展开心扉,展望未来的同时,从小的青梅竹马进入了我的生活中。我是要继续追逐梦想的脚步迎接自己的未来?还是为了难以割舍的情感而左右为难?是未来?还是过去?
  • 月夜若凉

    月夜若凉

    这是一本关于青春的故事,里面讲了四个人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
  • 超神学院之堕落天使

    超神学院之堕落天使

    两万年,到底有多长呢?堕落天使因何而来?天使之国的造神工程到底有多么强大?堕落天使,超乎神的想象。
  • 我也是见鬼了

    我也是见鬼了

    大的小鬼,叫桃子。这桃子一直在自己家院子里,还顺便兼职做了自己家的护院,单反有人偷摸着要进去干坏事
  • 乞彩笺歌

    乞彩笺歌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王者荣耀之异能系统

    王者荣耀之异能系统

    在一次和同学solo的过程中他,无意中得到了一个异能系统可以在游戏和现实中称霸,他的目标就是成为世界级的王者荣耀的大师。
  • 腹黑校草与百变丫头

    腹黑校草与百变丫头

    ”你是谁啊?!怎么会在我的房间里?”“怎么?也有未婚夫了都不知道?”萧晓晓做了一个奇怪的梦,却没想到这个梦尽然成真了,于是萧晓晓与宫泽的不解之缘就此开始......
  • 九天至尊劫

    九天至尊劫

    “至尊高卧九重天.....”最后一代神王飞升离去时,留下这千古谜团,从此八极大陆上,每一位修炼者,都为登上九重至尊天上努力....一个被家族放弃的弃子,却因为这句偈语,被逼跳入仙陨崖....
  • 著名发明家成才故事(中国名人成才故事)

    著名发明家成才故事(中国名人成才故事)

    本套书精选荟萃了中国历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也最具有影响力的名人,编辑成了这套《中国名人成才故事》(共10册),即《著名政治家成才故事》、《著名军事家成才故事》、《著名谋略家成才故事》、《著名思想家成才故事》、《著名文学家成才故事》、《著名艺术家成才故事》、《著名科学家成才故事》、《著名发明家成才故事》、《著名财富家成才故事》、《著名教育家成才故事》等,这些故事既有趣味性,又蕴含深刻的道理,能够带给我们深刻的启迪,是青少年课外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