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后期,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统治阶级腐朽贪婪,农民无法生活下去了,只好起来造反。公元875年,王仙芝、黄巢领导的唐末农民起义在河南、山东一带爆发。几年后,黄巢起义军转战大半个中国,并进入长安。虽然唐末农民战争最后失败了,但却沉重地打击了地主阶级,瓦解了唐朝的腐朽统治。唐哀帝天祐三年(906年),立国289年的唐王朝最后为藩镇所灭,哀帝逊位于节度使朱全忠(朱温)。朱全忠建立梁朝,史称后梁。此后的50多年里,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相继统治黄河流域,合称五代。宁夏地区主要为五代相继据有。本文主要讲讲当时宁夏川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灵州的情况。灵州是唐、五代、宋初朔方军镇最高统帅驻地。
韩逊家族割据灵州地区
灵州自唐末以来为灵州节度使韩逊割据。韩逊(?~915年),灵州人,唐末五代初为当地豪强。其人本为朔方军一名小校,唐末成为灵州割据势力,朝廷无力顾及灵州,只好表封其为朔方节度使。在朝廷衰微、政局纷乱之际,韩逊占据灵州、盐州等地以自保。史载,韩逊“善抚其部,部人皆受之”。后梁王朝建立,韩逊附属后梁,梁太祖朱全忠诏加韩逊为检校太尉、同平章事。
后梁立国后,原唐朝凤翔节度使李茂贞仍奉唐朝。但因自己领地狭小(据有今陕西宝鸡、岐山、凤翔、麟游、扶风、眉县、周至等地),兵力不强,虽知唐亡而不敢称帝,便自称岐王。后梁开平三年(909年)六月初一,后梁忠武节度使刘知俊叛梁,依附岐王李茂贞。李茂贞为了扩大地盘,欲夺取灵州富庶之牧地,便派刘知俊率邠、岐、秦、泾之兵数万人去攻灵州。面对这一危急形势,韩逊一面“竭力以拒之”,一面向后梁朝廷告急。梁太祖派镇国节度使康怀贞和感化节度使寇彦卿进攻邠(今陕西彬县)、宁(今甘肃宁县),以牵制岐王李茂贞。梁师进军顺利,迅速攻克宁、庆(今甘肃庆阳)、衍(在今甘肃宁县南30公里)三州。刘知俊只好退兵,灵州围解。后梁又加封韩逊为中书令、颍川郡王。
后梁贞明元年(915年),韩逊卒,军中推其子韩洙为留后,不久,后梁委韩洙为朔方节度使。后唐同光元年(923年),晋王李存勖(xù)灭梁,建国为唐,史称后唐。后唐为了拉拢地方割据势力,于次年四月进韩洙为侍中,充朔方、河西等军节度使。韩洙卒,其弟韩澄为朔方节度观察留后。后唐天成四年(929年),朔方军内乱,韩澄无法控制局势,请求后唐派兵平定。至此,灵武军镇才脱离韩逊家族的控制,由朝廷委派节度使。
康福安边
后唐明宗天成四年,定远军使(定远军治所在今平罗县姚伏附近)李匡宾招集人马,在灵州保静镇(在今永宁县望洪附近)起事反后唐,朔方节度观察留后韩澄请求后唐朝廷任命一员大将率兵前来平息。这年十月,后唐以光禄大夫、检校司空康福为朔方、河西等军节度使。
康福(885年~942年),蔚州(今河北蔚县)人,后唐明宗即位时(926年)任磁州(今河北磁县)刺史。康福精通胡语,明宗退朝后常常召他入宫,问一些近期发生的天下大事,他总是用胡语奏对,结果引起了权臣枢密使安重诲的嫉恨,不知是安重诲不懂胡语听不明白康福说的话,还是康福奏对的事对他不利,安重诲曾恶狠狠地对他说“:你以后再要胡乱奏事,定将你斩首!”安重诲的威胁使康福很不安,他要求外补(京官外调)。安重诲便将康福安插于边陲乱地灵州为帅。临行前,康福向明宗哭着告辞。明宗命安重诲更换他地,安重诲不同意,明宗只好派兵护送他去灵州赴任。这年十一月,康福率兵行至方渠(今甘肃环县),遭遇羌兵拦击,他率兵将羌兵击败。在青岗峡(今甘肃环县北)又遇吐蕃野利、大虫二族数千帐,康福乘其不备,兵分三路将吐蕃杀败,因此声威大震,进入灵州。次年,康福破李匡宾,灵州稍安。康福在镇3年,岁岁丰稔,仓储丰盈,有良马4000匹,境内“蕃夷畏服”。因其久在北边,颇谙边事,数年间侵盗并息。后被谗调离。历任彰义军节度使、秦州刺史等职。后晋建立后,加封康福为检校太尉、开国公、侍中。后晋天福七年(942年)卒,终年58岁。
张希崇开屯田省转运
后唐长兴二年(931年)十一月,明宗以汝州防御使张希崇为朔方节度观察留后,次年,任为朔方节度使。张希崇(888年~939年),字德峰,幽州蓟县(今天津市蓟县)人。后唐时率军守平州(今河北卢龙县),被契丹俘虏,知其为儒士,乃授帅府判官。天成元年(926年)又任其为平州节度使。张希崇在任契丹平州节度使期间,暗中与部属中的汉族联络,趁机率兵民2万余人南归,后唐明宗授为汝州防御使。
大唐王朝自安史之乱之后,在肃宗、代宗、德宗三朝,包括今宁夏地区在内的河陇诸州为吐蕃所并,吐蕃奴隶主贵族进行残酷的掠夺,使这里原有的自然经济受到严重破坏。所以,到了五代时期,各地政权要想图存,必须首先解决军队用粮问题。与统一时期不同,当一方遭受自然灾害时,既无大一统的朝廷调粮救赈,也难以买粮于邻道而受制于人,因而势必采取有力措施,恢复和发展水利以增加粮食产量。灵州的戍卒军粮,以前都是从250公里外运来,不仅运输困难,一般要经今甘肃环县北至宁夏灵武一带干旱多沙的“旱海”,而且在运输过程中还经常遭到党项等异族的抢掠。张希崇任灵州节度使之后,鼓励和组织军卒兴修水利,发展屯田,劝课农桑,教士兵耕种,在短时间内即解决了军食问题,不需再从外地运粮。五代时,宁夏境内居住着党项、吐蕃等少数民族,其中党项人口约有70万,且有一半集中在灵州地区。张希崇在发展生产的同时,还招抚附近各地的少数民族,深受他们的爱戴,连河西走廊西部的瓜州、沙州等地回鹘诸族也都纷纷遣使入贡中原。
张希崇任朔方节度使3年后,改任邠州节度使。936年石敬瑭建立后晋后,又任张希崇为朔方节度使。天福四年(939年)卒于任,终年52岁。
冯晖抚党项
后晋天福元年(936年)闰十一月,契丹灭后唐立石敬瑭为大晋皇帝,史称后晋。后晋仍任张希崇为朔方节度使。张希崇因要求内迁不允,郁郁而卒。张希崇死后,境内羌胡又重新无所顾忌地抄掠起来,天福四年(939年)一月,后晋以义成军节度使冯晖为朔方节度使。冯晖(893年~953年),魏州(今河北大名县北)人,后唐时任过州刺史、滑州节度使等职。
冯晖到灵州后,当地党项大首领拓跋彦超前来晋见,冯晖大摆宴席,热情相待,党项大小首领争相献贺。冯晖又以锦彩赠送,党项大悦。又为拓跋彦超建房舍于城内,给以丰足的服装玩设,留之城内居住,使之乐而忘归,不再煽动其他部众作乱。于是党项各部不敢抄掠贡使、商旅,边境遂安宁无事。冯晖又于境内大力发展屯田,修缮道路,建仓库、亭馆千余所,所需经费多由官府俸钱中支付,不加重民间负担,灵州境内得以大治。冯晖在灵州设互市,与河西走廊吐蕃等族交易羊马,每年可得良马5000匹,蕃部归心。
冯晖抚边有方,成绩卓然,但却引起后晋朝廷的猜忌,将其调往邠州,另派朔方节度使。继任者王令温不知抚恤羌胡,以内地律令治理羌胡,引起怨怒。冯晖行前释放的拓跋彦超与石存、也斯褒三族联合起来,进攻灵州,杀王令温之弟王令周。事情越闹越大,王令温只好于后晋开运二年(945年)二月向朝廷告急。六月,后晋不得已又调回冯晖任朔方节度使,并加检校太师衔。冯晖受命后,率领关西兵出击羌胡,以威州(治今同心县下马关乡红城水)刺史药元福为行营马步都指挥。八月,冯晖等行至灵州南面的旱海,粮草已尽。拓跋彦超率领羌胡数万人据守要道,占据水源,以拒后晋军。冯晖派人求和,拓跋彦超假意答应以拖延时间,使者往返数回,羌兵就是不撤。在这种形势下,药元福率骑兵先行攻击,以短兵力战,拓跋彦超稍退,冯晖立即引大军全力攻击,羌军大败,冯晖入灵州。冯晖到灵州后,对党项羌仍以抚慰为主,党项稍安。后汉隐帝时(949年)加侍中。后周广顺元年(951年)又加中书令,封陈留王。冯晖在镇前后共11年,政绩卓然。广顺三年(953年)病逝,终年60岁。子冯继业继任朔方节度使至宋初。北宋开宝元年(968年)冯继业调离,至此再未任命节度使。
公元960年正月,赵匡胤陈桥兵变,取代后周,建立北宋王朝。北宋的地方建置为路、州、府、军、监,其下辖县、镇。宋初,今宁夏属陕西路,陕西路分置秦凤路后,宁夏地区属秦凤路,秦凤路又分置泾源路,固原部分地区属泾源路。在今宁夏南部地区有镇戎军(治在今固原)、西安州(今海原县西安乡)、怀德军(又名平夏城,治在今固原市北)、德顺军(治笼竿城,亦作陇干,即今隆德县城关)、渭州(治在今甘肃平凉,包括今宁夏泾源县及固原市南部)、原州(治在今甘肃镇原县,包括今宁夏固原市东部)。在今宁夏北部地区的有灵州、盐州(治在今陕西定边县,包括今宁夏盐池县)、定州(治在今平罗县姚伏镇),以及保静镇(今永宁县境内)、怀远镇(今银川市)等。
公元1038年,党项族首领李元昊建立了以党项族为主体的政权———西夏,建都兴庆(今银川市)。西夏包括今宁夏、甘肃大部、陕西北部、内蒙古西部、青海东北部、新疆东部等中国西北的广大地区。西夏全境分22州,在今宁夏境内的有8州2县:兴州(治在今银川市)、灵州(治在今灵武市西南)、盐州(治在今陕西定边县)、威州(治在今同心县韦州)、顺州(治在今永宁县西南)、静州(治在今永宁县)、怀州(治在今银川市东)、定州(治在今平罗县姚伏镇)、鸣沙县(治在今中宁县鸣沙镇)、应理县(今中卫县)。
西夏建立后,李元昊便展开了对宋镇戎军及附近地区的争夺。在三川口(今陕西延安西北)、好水川(今宁夏隆德县西北)、定川寨(今宁夏固原市西北)大胜宋军后,又在黄河河曲一带重创辽军的进攻。从此,形成了北宋、辽、西夏三足鼎立的局面。
公元1115年,兴起于东北松花江及黑龙江下游地区的女真族建立金国。金国强盛起来后,先后灭亡辽和北宋,西夏又与南宋、金形成鼎立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