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时期,宁夏行政建置承袭西汉,设安定、北地两郡。境内居住着小月氏、乌桓、鲜卑、匈奴和羌族等少数民族。北地郡治所设在富平县,辖今灵武、吴忠至中宁鸣沙一带。东汉中后期,西北各地爆发了3次大规模的羌族起义。永初二年(108年),羌族起义首领滇零攻占了北地郡富平县,并在这里称帝,建立羌族政权,建都丁奚城(在今灵武西南)。这是1900年前发生在宁夏地区的一件重大历史事件。
羌族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早在殷商时期,甲骨文中就有“羌”字,原字上部像两个羊角,下部似人,所以汉代人解释“羌”字为“西戎牧羊人”。先秦时期,西部的羌人与华夏民族关系十分密切,有很大一部分羌人因各种原因东迁。汉朝时,在西北设置“护羌校尉”统管西北羌族的各种事务。
汉朝统治阶级对西北羌族的压迫和剥削是十分残酷的。羌民除了经常被抽调服劳役、守边塞外,还要遭受当地官吏、豪门的欺侮和掠夺,他们的社会地位同奴仆没有多大的区别。因此,羌族与汉朝统治阶级的矛盾,随着汉朝的日益腐朽而愈加尖锐。特别是东汉时期,羌民们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终于发动了3次波及宁夏地区的大起义,前后延续五六十年,给东汉政权以致命地打击。
安帝永初元年(107年)夏天,东汉王朝为了撤回西域都护和屯田官兵,便派遣骑都尉王弘征发金城、陇西、汉阳三郡(均在今甘肃境内)羌人担任了随军护卫和杂役。羌民心里本来就有一肚子的怨气,如今又要自备鞍马,远离故乡,不知何日才能返回,个个心存疑惧。当他们行到酒泉时,就不愿再往前走了,纷纷四散逃走。羌民叛逃的消息报到洛阳后,东汉王朝命令沿途各郡县围追堵截。一时间,大批羌民惨遭屠杀,羌人的庐舍、毡帐全部被烧毁。官军的野蛮行径立即引起西北羌族各部的震惊愤怒,他们纷纷逃出迁徙地,向西出塞。同时互相联络,一起暴动,终于爆发了第一次羌族大起义。羌民们以竹竿木棍为戈矛,以木板为盾牌,杀官吏,破城邑,打得各郡县官军丧魂落魄,落花流水。在遍及西北羌民起义的各部中,势力最大的是先零羌首领滇零领导的起义军。
先零羌,汉时西羌的一支,分布在今甘肃临夏以西和青海东北一带。东汉初,迁徙至天水、陇西、扶风地区。羌族起义的第二年(即108年),先零羌等部在滇零的率领下,在平襄(今甘肃省通渭县西)与前来镇压的数万官军展开了激烈战斗,羌民猛勇无比,杀死汉军士兵8000余人,羌民起义军声势大振。然后,滇零率领起义军向北进军,占领了北地郡郡治富平县,以这里为根据地,并仿照汉朝建立政权,自称天子,建立年号,封官授印,以丁奚城为都,拜同部羌人狼莫为军师。
滇零天子的出现,是羌民反抗东汉统治阶级剥削和压迫的结果,因而得到了广大羌民的爱戴和拥护,一时各地羌民纷纷归附于滇零天子。滇零分兵两路:一路向南攻益州,杀死汉中太守董炳,后又攻打褒中(今陕西汉中西北);一路向东进攻三辅(今陕西关中地区),后又深入到赵(今河北邯郸)、魏(今河北磁县南),直接威胁东汉的都城洛阳。东汉政府惊慌不安,急忙抽调京师精兵集中于孟津(今河南孟县西南)一带,防备羌军南下;又在魏郡到中山(今河北定县)之间修坞堡616所,以防羌军东击。这时,羌族政权几乎控制了西北大部分郡县,势力甚至深入到今河南、河北境内。
羌族起义军所到之处,东汉官吏惊慌万状,争相逃命。北地郡太守因失守郡土,被下狱致死。汉安帝永初五年(111年),东汉朝廷无力北顾,只好放弃北地等边缘8郡,下令将北地郡治徙池阳(今陕西泾阳),安定郡治徙美阳(今陕西扶风东)。
为防止汉族人民响应羌族起义,统治者还强迫当地居民一同随迁。百姓留恋故土,不愿离去,官府就派军队毁坏庄稼,夷平营垒,拆毁房屋,抢光财物,以断其回返念头。致使大批百姓流离失所,有一半人惨死于迁徙的路上。这年九月,汉阳汉族人杜琦、杜季贡兄弟与同郡人王信愤然率众起义,与羌人联合,攻占上邽城(在今甘肃天水西南)。后杜琦被官府收买的刺客暗杀,王信战死,杜季贡率余众投奔富平县滇零。
永初六年(112年),滇零病死,其子零昌即天子位,狼莫辅佐,以杜季贡为将军,镇守丁奚城。他们教羌民在丁奚城附近垦荒种地,作长期斗争的准备。
元初二年(115年),汉安帝令司马钧为征西将军,率领右扶风仲光、安定太守杜恢、北地太守盛包等8000人马与凉州护羌校尉庞参率领的羌胡兵7000余人,分道并击零昌羌。庞参至勇士县(在今甘肃榆中北)东为杜季贡所败。司马钧率军独进,攻占了丁奚城,杜季贡率部众败走。司马钧命仲光等收割羌人庄稼,以断其粮源。但仲光等人违背节度,孤军深入,遭到零昌羌的伏击。坐镇丁奚城的司马钧怒而不救,仲光等兵败被杀,死3000余人。司马钧只得退兵,丁奚城复被零昌羌占领。后司马钧下狱自杀,庞参也因失期而下狱。司马钧失败后,东汉朝廷以任尚为中郎将,率3500名精兵进攻北地郡。临行时,有一个名叫虞诩的县令向他献策说“;如今羌民都是骑兵,日行数百里,来去如离弦之箭,汉军以步兵追之,势不可及。不如解散诸郡步卒,命令各郡出钱买马,组成轻骑,则可立大功。”任尚用虞诩之策,开始以轻骑追击起义军,逐渐扭转了败局。
元初三年(116年)五月,东汉集各路大军向北地进攻。度辽将军邓遵率领南匈奴单于等万骑,从河套一带进攻灵州,击败零昌的羌民起义军,杀死羌民800余人。六月,中郎将任尚率禁军2500人,攻破丁奚城。十二月,任尚又招募陷阵勇士,在北地击败零昌,杀其妻子,烧其庐落,抢去牛马羊2万头,700多名羌人被杀害,并将零昌的文书、官印等一并抄去。次年,任尚先后收买羌人暗杀了杜季贡和零昌,羌族起义领导人只剩下狼莫一人了,但他仍然领导着剩下的羌民顽强地坚持战斗。
元初四年(117年)冬,任尚率诸郡兵与马贤部并进北地,进击狼莫。马贤一军先到安定,立营未稳,狼莫发动突袭,马贤狼狈败退,溃不成军。这时任尚军进至高平,与马贤合兵并进。狼莫率军向北引退,沿途且战且走,激战10余日,最后退至富平上河地区。上河,东汉至南北朝时,今中宁至银川一段黄河的别名。今青铜峡古称上河峡。撤退到这里的羌族起义军,面对已经封冻的黄河,深深地陷入了绝境。难挨的饥饿,极度的疲惫,都在无情地折磨着他们。入夜,他们一群一群地围着篝火,仰望着夜幕上稀疏的寒星,不知谁吹起了羌笛,那如怨如诉的笛声,使他们想起了辽阔的草原,想起了自己的妻子儿女,个个泪湿衣襟。就这样,这支陷入绝境的羌族起义军,在狼莫的率领下,与任尚、马贤率领的官军展开了殊死的战斗,羌民5000多人被杀,千余人被掳获,10万头马牛羊被掠走,狼莫率领羌人残部突围逃走。
元初五年(118年)十月,邓遵收买羌族起义军的败类雕何将狼莫暗杀。至此,轰轰烈烈的羌族大起义被东汉政府残酷地镇压下去了。
以滇零为首的东汉羌族大起义,前后坚持了11年之久,并且建立了自己的政权。虽然起义最后失败,但是东汉王朝为此耗费军费达240亿钱,致使国库空虚,财源枯竭。此后,羌族人民反抗的烈火并没有熄灭,汉顺帝永和四年(139年)和汉桓帝延熹二年(159年)又举行了两次大起义,成为黄巾大起义的先导,加速了这个腐朽王朝的衰亡。
顺便交代一下残酷镇压先零羌的刽子手任尚和马贤的最后结局。元初五年(118年),汉安帝下诏封邓遵为武阳侯,邑三千户。邓遵是邓太后的从弟,故爵封优厚。任尚与邓遵争功,又因诈增斩杀羌民首级、受脏枉法千万以上,于这年十二月被押解洛阳斩首弃市。马贤和两个儿子在镇压第二次羌民大起义时,于永和六年(141年)被义军斩杀于射姑山(今甘肃天水附近)。真是“恶有恶报”,不得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