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3年,更始皇帝刘玄取代王莽,迁都长安。25年,赤眉军攻入长安,刘玄被杀,关中一时大乱,各地群雄竞逐,士人纷纷逃离关中。当时,年仅20岁的著名史学家班彪(班固之父)去凉州(今甘肃武威市)避难,路过高平,见陇山(今六盘山)山势嵯峨,周围景色奇丽,又联想到在这里发生的众多历史事件,不由得触景生情,感慨万千,遂作“开东汉抒情小赋之先声”(语出《中国文学家辞典》)的《北征赋》,原文如下。
《北征赋》
余遭世之颠覆兮,罹填塞之厄灾。旧室灭以丘墟兮,曾不得乎少留。遂奋袂以北征兮,超绝迹而远游。朝发轫于长都兮,夕宿瓠谷之玄宫。历云门而反顾,望通天之崇崇。乘陵岗以登降,息郇邠之邑乡。慕公刘之遗德,及行苇之不伤。彼何生之优渥,我独罹此百殃。故时会之变化兮,非天命之靡常。登赤须之长坂,入义渠之旧城。忿戎王之淫狡,秽宣后之失贞。嘉秦昭之讨贼,赫斯怒以北征。纷吾去此旧都兮,騑迟迟以历兹。遂舒节以远逝兮,指安定以为期。涉长路之绵绵兮,远纡回以樛流。过泥阳而太息兮,悲祖庙之不修。释余马于彭阳兮,且弭节而自思。日晻晻其将暮兮,睹牛羊之下来。寤旷怨之伤情兮,哀诗人之叹时。越安定以容与兮,遵长城之漫漫。剧蒙公之疲民兮,为强秦乎筑怨。舍高、亥之切忧兮,事蛮狄之辽患。不耀德以绥远,顾厚固而缮藩。首身分而不寤兮,犹数功而辞諐。何夫子之妄说兮,孰云地脉而生残。登障隧而遥望兮,聊须臾以婆娑。闵獯鬻之猾夏兮,吊尉邛(即孙卬)于朝那。从圣文之克让兮,不劳师而币加。惠父兄于南越兮,黜帝号于尉他。降几杖于藩国兮,折吴濞之逆邪。惟太宗之荡荡兮,岂曩秦之所图。隮高平而周览,望山谷之嵯峨。野萧条以莽荡,回千里而无家。风猋发以漂遥兮,谷水灌以扬波。飞云雾之杳杳,涉积雪之皑皑。雁邕邕以群翔兮,鵾鸡鸣以嚌嚌。游子悲其故乡,心怆悢以伤怀。抚长剑而慨息,泣涟落而沾衣。揽余涕以於邑兮,哀生民之多故。夫何阴曀之不阳兮,嗟久失其平度。谅时运之所为兮,永伊郁其谁愬。乱曰:夫子固穷,游艺文兮。乐以忘忧,唯圣贤兮。达人从事,有仪则兮。行止屈伸,与时息兮。君子履信,无不居兮。虽之蛮貊,何忧惧兮。
《北征赋》全文95句,以骚体形式来表现,重在抒情。为便于读者了解这篇赋的内容,本文试将全文翻译如下。
我遭逢时局动荡的年代,政治一片混乱。长安已变成废墟,简直无法留居下去了。遂决定奋发北行,越过荒无人迹之处去远游。
早上驱车从长安出发,晚上宿于瓠(hù)谷的玄宫(在今西安市附近)。经过云阳县城门时(云阳县在今陕西淳化县西北),不由得回头看看,望一望甘泉宫里高耸的通天台。一路上登丘陵上山岗,时上时下,在栒邑县之豳(bīn)乡(在今陕西旬邑县西南)叹息一番。仰慕周民族的祖先公刘率周人迁居于豳乡时所遗留的美德,他们对道旁的芦苇也不许牛羊践踏。为什么芦苇都会受到优厚的爱护,而我却偏偏遭受种种灾祸?这大概是时势发生了变化,并不是天命无常。
登上赤须山坡,进入义渠戎的旧城。不由得愤恨起义渠戎王的淫乱,鄙视起宣太后不守贞操的秽行来。衷心赞许秦昭襄王讨贼的义举,盛怒之下灭掉义渠。心绪烦乱的我离开义渠旧都,驾着车缓缓前行。放慢节奏消失在远方,指向目的地安定郡。马车跋涉在连绵不绝的长路上,远行于迂回曲折的山道间。经过泥阳(今甘肃宁县)时我深深地叹息,悲叹在泥阳的班氏祖庙失于修缮。①在彭阳解下拉车的马,暂且停鞭独自思索。太阳快要落山了,牛羊也下山了。我想起《诗经·君子之役》中的“日之夕矣,牛羊下来”的诗句。通悟到旷夫怨女的哀伤之情,哀叹诗人为何伤叹时势。
经过安定郡徘徊踌躇,循着蜿蜒延伸的长城行进。心里甚是埋怨蒙恬督筑长城防御匈奴役民甚众,为强秦筑长城民疲而怨。舍弃防范赵高、胡亥亡秦的近忧,却去防御匈奴入侵的远患。不去光大德政安定远方,却用坚厚的长城去加固城防。蒙恬到死也没醒悟,自杀时还数说功劳而不承认有罪。多么无知的胡说啊!谁说你的死是因为筑长城而绝地脉的?②登上城堡、烽火台遥望远方,姑且作短暂的盘桓浏览。伤悼匈奴扰乱华夏,吊念在朝那战死的北地郡都尉孙卬。汉文帝实行的是忍让政策,不劳师动众去征伐而用安抚之策。对南越王施以恩惠,让其去帝号称臣。①下赐几案扶杖于吴王刘濞,挫败其叛逆阴谋。②只有文帝之德开明宽广,岂像往昔强秦那样图谋设想。
登上高平城四周远望,只见高山深谷嵯峨。原野荒凉空旷,我远在千里而无家。朔风呼啸吹向远方,谷水涌流而扬波。腾飞的云雾一片幽暗,飘过积雪皑皑的山峦。群雁长空哀叫,鹍鸡叽喳和鸣。游子怀念故乡,心里一阵忧伤。按长剑而叹息,泪水沾湿了衣衫。拭擦泪水而抽噎,悲哀生民多此灾难。天下怎么这样丧乱不太平啊!嗟叹其多年来失去了正常法度。这实在是时势所造成的啊!这些积蓄已久的抑郁愤懑该向谁诉说呢?
总而言之,孔子安守穷困,在于传授六艺礼乐。乐而忘忧,只有圣贤才能做得到。通达的人做事,要有准则。行止屈伸,要与时势一消一长。君子言行忠信,哪里没有居住的地方。虽然远行西凉,但这又有什么担心害怕的呢!
《北征赋》全篇以行程为线索,借沿途所经之地的史事抒发怀古伤时的感慨,同时也流露了作者安贫乐道的思想。总起来看,班彪由长安动身,经今陕西泾阳、淳化、旬邑,甘肃的宁县、庆阳、镇原诸县进入固原的。班彪为什么要北游安定郡?从其动机看,除了躲避战乱外,主要是追寻历史遗迹。安定郡,是汉武帝时析置的新郡,在汉代的西北边镇中,居北地与陇西二郡之间,并由其北境长城连接三郡。在安定郡治境内,有秦汉时著名的边塞雄关———萧关。孝文帝十四年,匈奴14万铁骑入朝那萧关,北地都尉孙卬即战死于此。还有汉武帝时开通的通往西北的干道———回中道等。安定郡治高平更是西北边镇三郡凭借长城屏障进行防御的中枢所在。这样一座充满历史神秘感和颇具军事意义的险阻古城,自然有其魅力吸引历史学家班彪北游登临。就在班彪北游高平不久,光武帝刘秀御驾亲征天水隗嚣,也亲往安定高平,并在高平会见窦融及其所率武威、张掖、酒泉、敦煌、金城五郡太守。
班彪的北游,是对西汉文、景、武帝盛世陈迹的向往、寻觅和对已经逝去的历史的一种无可奈何的感怀。
《北征赋》也浓缩和反映了汉代固原的历史状况,即历史地理位置、境内长城、古迹人事和长城内外的生态及自然景观,我们既可将其作为抒情小赋来欣赏,也可将其当作固原历史来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