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辛丑年)9月7日,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列强签订了《辛丑条约》。这个条约的签订,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清政府变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从此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认清了清朝统治者的反动与腐朽本质后,决定以暴力推翻清朝统治。1894年冬,孙中山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1904年2月,黄兴等人成立华兴会;11月,蔡元培等人成立光复会。1905年8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日知会等联合组成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中国同盟会以“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同资产阶级改良派进行尖锐的斗争,并在各省和海外建立革命组织,多次发动武装起义。虽然这些起义都失败了,但它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革命精神,客观上推动了革命高潮的到来。那么,当时地处西北边塞的宁夏地区的形势是怎样的呢?可以这样说,“山雨欲来风满楼”,宁夏也和全国的形势一样,正在孕育着一场革命的风暴。
辛亥革命前夕,宁夏属于甘肃省的一个府,辖宁夏县、宁朔县、平罗县、中卫县、灵州和宁灵厅等地,受陕甘总督统辖。当时的宁夏,土地兼并严重,天灾人祸频繁,社会经济凋敝,人民生活极端贫困。各种反封建剥削、反外国经济掠夺的秘密结社,以及其他形式的革命活动也越来越多,哥老会就是其中的一个以“反清复明”为宗旨的秘密帮会组织。天地会、哥老会以前通称“会”,自兴中会与天地会等首领联合后,始称“会党”。“会党”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对一切以“反清复明”为宗旨的民间秘密团体的总称。宁夏哥老会(会党)是由南方传入的,会党以哥老会中的“洪帮”为主。“洪帮”自称是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的后裔,在南方数省进行秘密活动。清同治年间,西北回民起义时,清廷任命左宗棠为陕甘总督,镇压回民起义,哥老会便随其率领的湘、鄂、皖、川军,在“围剿”金积堡马化龙领导的回民起义时传入宁夏。因为在湘楚各军中,不少鄂、皖、川籍的下级官兵,“大多是哥老会中人”,他们退伍后落籍西北各地,有的从政,有的从事农业和手工业,但更多的由于失业而变为游勇。由于不堪忍受生活的困苦,他们便纷纷联络起来,在宁夏城乡建立并发展反对满清王朝的哥老会秘密组织。宁夏籍的破产农民和小手工业者,为了生存和反抗官府,有的也把参加帮会作为斗争的“唯一途径”。因此,宁夏的哥老会便很快发展壮大起来,当时约有数千人之多。
高士秀是宁夏参加哥老会最早、最知名的首领之一,后来成为宁夏辛亥革命的重要人物。高士秀(1876年~1941年),字志清,祖籍陕西定边,1896年生于宁夏府城(今银川市)。幼年家境贫寒,以务农为生。八国联军入侵津、京时期,在义和团“神助拳”掀起反帝斗争的影响下,他参加了“洪帮”哥老会。高士秀喜欢舞剑,爱好骑射,练就一身功夫。平素鄙视贪官,扶危济困,深受群众爱戴,被誉为“府城英豪”。因参与“反洋教案”,被宁夏官府通缉,遂转往陕北各地以及伊盟、金灵一带进行秘密组织活动。辛亥革命前夕,宁夏东郊与陕西北部的哥老会会众,拥护高士秀为头领,称他为“贺兰山主”,于是他便以“贺兰山”为堂名,建立“贺兰山堂”,亦名“兴隆堂”。高士秀自立山堂,在他的领导下,堂内设上下八部,共有10多个头目,都称“大爷”,并以“四海香”、“五湖水”标志为“山、堂、海、水”,意为联合五湖四海“洪门”兄弟,共举义旗,“立国安邦”。这在当时,颇具有农民革命的内容和应时的号召力。因高士秀在陕北、后套、金灵等地哥老会中资格最老,武功超群,胆识谋略过人,又有众多的“洪门”兄弟,故被拥立为“龙头大爷”,即“座堂大爷。”
当时,在宁夏势力比较大的哥老会山堂还有:以刘华堂为首的“铁血山堂”,以刘复泰为首的“武威山堂”,以高登云为首的“西北山堂”,以何占彪为首的“西泉山堂”等。这些哥老会山堂互不统属,但在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共同打击的敌人是一致的,所以他们“互通声息”,相互联系。在孙中山民主思想的影响下,他们略知民主共和的口号,并遵从其革命纲领。如中卫“西泉山堂”有一副堂对是这样写的:“聚西北豪杰为华族请命,合世界大同与平民出头”。此联就很有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味道。自1908年至辛亥革命前的几年间,宁夏各地的哥老会众与百姓在弥漫全国的革命形势影响下,自发地进行抗捐、抗税、杀洋人、烧教堂,以至捣毁税局、驱逐税员等反抗斗争。
宁夏哥老会的斗争不是孤立的,他们与各地都有广泛地联系。如高士秀的“贺兰山堂”与陕西关中哥老会首领张云山的“通统山堂”等来往就很密切,经常互通信息。而且与革命党人、陕西同盟会领导人张凤翙(hu ì)等也有联系。可以说,宁夏辛亥革命的兴起,是与陕甘哥老会众的相互作用是分不开的。1910年7月,陕西同盟会主要领导人井勿慕、钱鼎等革命党人与哥老会各堂口座堂大爷张云山等30余人,在西安大雁塔举行歃血订盟,共谋反清大计。是年年底,张凤翙和张云山便将他们歃血订盟和陕西等地酝酿革命的情况,通报给了高士秀和刘华堂,并要求他们积极开展活动,组织策应,在宁夏作举义准备。
1911年6月,西北革命党人在甘肃兰州成立了“西北革命同盟会支部”。根据革命形势的发展,同盟会支部认为,宁夏负山带河,地理位置在军事上具有重要意义,扼清廷北路交通要道,而且物产丰富,粮饷无匮,反革命势力较弱,决定选择宁夏为甘肃省革命举义的首图之地,并派遣同盟会会员刘先质、吕锡有、陈海山、颜伯亭等人前往宁夏开展工作。刘先质等革命党人到宁夏后,积极联络哥老会各山堂首领和宁夏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宣传孙中山“驱逐靼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散发和张贴革命标语口号。革命党人开展的这些革命活动,受到哥老会首领、会众和绅、学、军、政界有识之士的积极响应。刘先质等先后发展了包括高士秀、刘华堂等哥老会主要首领在内的57人加入同盟会,成立了“宁夏革命同盟会支部”,由刘先质任支部负责人。这样,宁夏有了以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领导的核心力量,分散的状况有所改变。同时,为了加强与哥老会的合作,同盟会会员刘先质等4人加入宁夏哥老会,并被推举为会党首领。哥老会与同盟会“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双方密切合作,共同斗争,使哥老会由一般群众参加的以“反清复明”为斗争口号的秘密组织,转向为公开的“排满革命”的会党,并接受资产阶级的领导及其提出的口号,使哥老会组织获得新的前途和生命力,成为宁夏辛亥革命的“坚实的基础”与骨干力量。
宁夏革命同盟会支部成立后,革命党人和哥老会利用多种形式和各种社会关系,一方面积极为革命进行筹款;一方面大力开展宣传活动,扩大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壮大革命队伍。他们深入城乡广大民众中,发展组织革命力量,秘密串联,争取各界进步人士的支持。同时在驻宁清军内部,进行了大量的争取和瓦解工作,发展哥老会会员和同盟会成员,使不少下级军官和士兵倾向革命。通过革命党人和哥老会等各方面的革命活动,宁夏举义条件已基本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