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称长城为边墙,很形象。明朝在宁夏修筑边墙的规模要比秦、隋两朝大得多。主要有西长城、北长城、东长城和固原内边墙。本文主要讲讲东长城。
东长城,又称河东墙,自今灵武横城向东经盐池县北境,入陕西定边县,全长约200公里。翻开宁夏地图,人们就会发现,河东墙在盐池县高沙窝乡(明代称兴武营)西北处分叉为两道,均向东入定边县境。今盐池县人习惯上把南边的边墙称为“头道边”,把北边的那道边墙称为“二道边”。为什么要修成两道边墙呢?
先讲一则饶有兴味的传说吧:明朝初年筑长城时,负责具体工程指挥的官员是个酒鬼,长城筑到兴武营时,这位指挥官酒瘾发作,也不告诉民夫修筑边墙的路线,就一头钻进兴武营喝酒去了。待他酒足饭饱后,出城一看,噫!众多民夫连个影子也不见了。他仔细观察后,发现新筑的边墙向北偏了方向,酒鬼指挥官便沿着新边墙向东追了50多公里,才撵上民夫。他不惜劳民伤财,又让民夫从兴武营依照原定路线重新筑起,所以就有了二道边和头道边两道分叉的明长城。长城分叉的传说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茶余饭后唠嗑的好素材,但河东墙分叉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历史的真实情况是这样的。
河东墙前后修筑过两次。第一次是在明成化年间。成化八年(1472年),由延绥巡抚余子俊草创,当时只是根据地形,深挖壕堑、斩削山崖,以绝敌路,仅在平漫沙漠处和紧要的地方修墙筑墩,而且并未连成一线;至十年(1474年),才在宁夏巡抚徐廷章和总兵范瑾的主持下,初步贯通全线;十五年(1479年)又对花马池至黄河岸边的旧墙加高、加厚和小有改筑。
弘治年间,宁夏巡抚张祯叔、王珣二人先后在边墙外侧添挖了4.4万个“品”字形的深坑,以限敌骑。这就是北边的那条二道边河东墙。第二次修筑是在50多年以后的嘉靖十年(1531年),即王琼任三边总制时候的事了。
王琼(1459年~1532年),字德华,山西太原人。成化二十年(1484年)进士。历任工部主事、郎中、河南右布政使、右副都御史督漕运、户部右侍郎、吏部侍郎、尚书。嘉靖皇帝即位时,被弹劾论死,后改戍绥德,再改还籍为民。嘉靖七年(1528年),因吏部尚书桂萼力荐,起为兵部尚书兼右都御史,总制陕西三边军务。镇守三边期间,屡败吐鲁番,收复哈密,重创河套鞑靼内犯,使宁夏、山西、陕西诸边得以安全。
嘉靖八年(1529年),鞑靼万余骑屯驻于二道边内侧的花马池柳杨堡,王琼调兵万人分守旧安边营和花马池;又调宁夏、固原等处军队3万余人在兴武营、灵州驻防。九月,鞑靼攻掠灵州,为守军击败。十月,王琼令东自定边、西至横城的守军3万多人,同时出动,越过二道边,焚烧边墙外野草,谓之“烧荒”,目的是让鞑靼战马无草可食。烧荒结束后,王琼仔细踏勘了二道边河东墙。他发现兴武营以西的边墙,因土质较好,虽然经历了50多年,但基本完好;兴武营以东的边墙,接近沙漠,土质松散沙多,有的墙段已经整体坍塌,完全失去了防御作用。于是,他向朝廷上疏,请求重新修筑河东墙。明世宗允准,王琼命按察司副使齐之鸾具体负责督办这件事。
嘉靖十年,开始兴工重修河东边墙。施工方案是这样的:兴武营以西至横城黄河岸边的一段,对原墙进行加固和修补,缺者补之,矮者齐之,并在边墙外侧挖成壕堑。兴武营以东的旧边墙因土质松散多沙,倒塌严重,加之此段边墙距离城池甚远,“贼至不即知”,遂决定将其废弃,南移5~10公里不等,重新修筑一条边墙。这道新边墙紧挨花马池城(今盐池县城),后来人们把这道边墙称为“头道边”。这道筑于二道边内侧的新边墙,曰“深沟高垒”。所谓深沟,是指在新筑边墙外侧挖成深宽各两丈的壕堑;所谓高垒,是指新筑的高3.3米、宽6.6米的边墙。这样,边墙的高度加上壕堑的深,垂直高度共计10米,这就是王琼创建的“深沟高垒”。
修筑时,凡是沙土地段,均到别处取来黄土加一半沙土拌和筑墙,这是总结了修筑旧边墙的经验教训而采取的新办法。另外,筑墙时,有意将牧草生长茂盛的地方筑于边墙内,将沙漠地带筑于边墙外,使鞑靼战马无草可食,也就无法在此安营扎寨。边墙上设4个关门,取名清水、兴武、安定、长城。长城关在花马池城北门外60步,关上有楼,高耸雄伟。王琼还根据地势情况,每2~3公里设置一处警卫庐舍和瞭望台,每处配戍卒20人,并备有各种作战设备和器具。高耸的边墙配以深阔的壕沟,确实能有效地防御鞑靼骑兵的入侵。边墙内侧有宁盐大道,它是接通宁夏和陕北的交通要道。
王琼曾在《北虏事迹》一书中写道:“宁夏镇至花马池三百余里,运粮者循边墙而行,骡驮车挽,昼夜不绝。”盐商们顺此道可以安全地将盐运往内地。有了这道边墙,不但可以少养兵丁,节省开支,还可以以逸待劳,强化边防。所以河东边墙的修筑,被王琼看作是“御戎上策”。
河东新边墙竣工后,王琼曾多次赋诗赞颂,其中在《九日登长城关楼》一诗中是这样写的:
危楼百尺跨长城,雉堞秋高气肃清。
绝塞平川开堑垒,排空斥堠扬旗旌。
已闻胡出河南境,不用屯兵细柳营。
极喜御戎全上策,倚栏长啸晚烟横。
另外,王琼又在环县至兰州东西400公里一线,因地依势,堑山湮谷,设立重险;并重修憩水堡,置关楼;又置下马关楼,再奏筑平虏城(今宁夏平罗县城)东西墙堑16公里。王琼任总制期间,三边一带确实安宁了许多。
嘉靖十一年(1532年),王琼卒于固原,享年74岁。赠太师,谥恭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