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曾经做过错事。即使你身为父母,也未必就没有在孩子面前犯过错。当你错了,你会怎样?瞒过去,还是主动承认?孩子做了错事就要被要求主动承认,父母也应该一样,当你做错了,请主动说一声“sorry”。
有时候父母自己犯错了碍于面子,不会向孩子承认错误。你们会说“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你们即使错了也是为了孩子好,也是对的,不需像孩子赔礼道歉。向孩子认错?怎么可能!
但是,几乎所有的父母都会这样教育孩子;“要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这样才是好孩子。”父母经常告诉孩子犯了错就得敢于承认,不要为自己找各种借口。但有些父母自己错了,却很少在孩子面前承认,尤其是在曲解、误解了孩子的时候,或者是错误地批评了孩子的时候,这些父母是不愿意直接、正面地向孩子承认错误的,他们认为如果向孩子道歉,那岂不是在孩子面前失去了尊严,没了威信?
事实正好相反,作为父母如果做了做事都不去承认,那么孩子就有了“榜样”,他们还会在以后犯错误的时候去主动承认吗?记住,你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的“教材”,你做不好,他也学不好。父母不要觉得像孩子承认错误会让自己没尊严、没威信。相反,你做错了事不承认才会让你威信下降。如果放下自己的面子,主动认错,孩子会更加崇拜你。当自己做错了,还是给孩子树立个好榜样,说声“对不起”吧!
那天大勇刚下班回家,他6岁的儿子就迎了上来说:“爸爸,我们班小飞有一个新的彩色铅笔盒,非常漂亮,那是他爸爸昨天给他买的,我们班上的好多小朋友都很喜欢。爸爸,你也给我买一个吧。”对于儿子的要求,只要是合理的,大勇向来是有求必应,何况儿子那时确实还没有铅笔盒,于是,他答应这个周末就去买。
第二天下班后,大勇陪一家人看电视,这时小飞的妈妈来了,她说,小飞前天买的那只彩色铅笔盒不见了,和他们一起玩的小孩子看见是我儿子拿了。听了这话,大勇简直又羞又恼,气急败坏的他一把抓起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的儿子,吼道:“你到底拿了小飞的彩色铅笔盒没有?不许撒谎!说!”
“没拿!我就是没拿!”儿子倔强地申辩着,眼睛瞪得很圆,眼里噙满了泪水。大勇见儿子不肯承认,又看见小飞的妈妈在旁边,又气又急,便扬起了巴掌,狠狠地打了儿子一个耳光。儿子被大勇打疼了,哇的一声哭了。
从那以后,大勇也没怎么给儿子好脸色,而那小子还挺倔,他也不主动和大勇说话。几天后,小飞的妈妈又来到了大勇家,大勇以为儿子又做错什么事情了,只见小飞的妈妈一脸歉意地说,她儿子的彩色铅笔盒在另一个同学的书包里找到了。突然之间,大勇心疼起儿子来了。那天的一记耳光看来是打错了,他冤枉儿子了。
那段时间,做爸爸的大勇在儿子面前显得很窘迫,不管他为儿子做什么,对儿子说什么,儿子总是噘着小嘴不搭理他。他也不好意思去向儿子承认错误,毕竟自己是老子,实在是抹不开面子。但是,明明是做父亲的错了,自己不承认,难道也要让孩子以后这样吗?大勇思来想去,最后还是决定承认错误。
三天后,是儿子6周岁生日。那天,大勇特意买了一个彩色铅笔盒,放在了儿子的床上,他还在铅笔盒里留了一张条:“儿子,爸爸那天打疼你了吗?是爸爸不对,爸爸错了,原谅爸爸好吗?”
第二天,大勇下班进家门,只见门口早已放好了他的拖鞋,里面还有一张纸,大勇拿出来一看,上面写着:“爸爸,我原谅你了!”当时,儿子一边假装在客厅里看电视,一边不时用眼角偷偷地看爸爸。
大勇的知错就改也让他们父子冰释前嫌,和好如初了。
这个温馨的故事告诉我们,父母做错了事情,就应该主动向孩子道歉。家长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潜意识里,孩子总是把家长当成自己的榜样,并且做事情也总会刻意模仿家长的样子去做。做家长的做错了事,一定要敢于向孩子认错,这样不仅不会伤害家长的“尊严”,反而会使孩子觉得自己的爸爸妈妈更加可亲,也更有利于维护家长的“长者形象”。但是,如果做错了事也不敢承认,就恰恰会伤害到孩子的感情,他们觉得家长也不过如此,一样不能勇敢地承认错误。
在我们生活中,凡是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自己也应该带头去做,并且认真地将事情做好。如果家长违背了自己说过的事,敢于向孩子承认错误,做检讨,那么孩子也会觉得家长的说教真实可信,而不是居高临下的骗人把戏。家长的说到做到会使孩子自觉自愿地按家长的要求去做。另外,家长的敢于承认错误,也会激励孩子勇于承认错误,改正缺点。
有时我们可以听到孩子这样的反问:“你不是说应该……的吗?”“你不是说不能这样吗?”每当这个时候,当家长的就要主动反思了,错了就赶快向孩子认错,千万别遮遮掩掩,主动地说句“我错了”。
如果父母能做到勇敢地向孩子认错,那么就会形成一种健康的、和谐的家庭氛围。你的孩子看到你向他认错,就会产生一种“平等”的心理,感到你把他当成大人看待,从而激发一种“自我约束,自我限制”的自觉性,他们不但觉得你可敬,而且也认为你们是可爱可亲的父母。这将对他们的良好的个性塑造产生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