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错事了,做父母的都会采取一些办法来进行处理。是揍他们一顿,还是“口水战术”?这时你会想到,不停的说教或是口头批评,这些早晚都会失去它的效用。干脆,来一次暴风骤雨,让他牢牢记住,以后绝不敢再犯。
教育孩子确实是个费脑筋的事儿。许多家长被自己的孩子搞得几乎头都大了。有个家长曾经告诉我,自从他的孩子告别幼年以后,操心的事儿是一个接着一个,越来越多,而且难度也加大很多,他以前的头发又黑又浓密,可是现在呢,都快谢顶了。一定有不少父母也这样,确实,随着孩子的渐渐长大,他们的问题越来越多。家长一点照顾不到就会出事儿,出了事怎么办?有的家长批评孩子几句,也不知道孩子听了还是没听。
7岁的林林在吃饭的时候不小心把碗打破了。妈妈见他不小心,做事没个认真劲儿,便说了他两句,可没想到林林觉得委屈,竟大哭大闹个不停。这么一来,林林的妈妈可就更生气了,她开始不停地数落林林,说林林这做的也不对,那做的也不对,一直说到自己口干舌燥才停住。可是回过头来看看林林,他早就把刚才的事忘了,也没有理会妈妈,正拿着玩具不知道研究什么呢。妈妈无奈地叹了口气,自己怎么有这样一个孩子。
有的家长将孩子“三下五除二”,挥开大手“疼”一下孩子。但是,你的“三下五除二”也不一定奏效啊!批评孩子,不宜采用暴风骤雨般的形式。
一位名叫小杰克的6岁法国小男孩,做错了事之后,不但不听妈妈的好言相劝,反而大发脾气,将玩具摔在地上,并且躺在地上嚎啕大哭。
面对儿子的这种行为,小杰克的妈妈并没有大声地训斥他,也没有向他迁就讨好,而是用冷静的口吻对小杰克说:“请你自己好好想一想,这种行为对不对?想好了找妈妈谈谈。”说完坐到一边观察儿子的反应。
过了不久,小杰克起身走到妈妈的跟前,面带愧色地对妈妈说:“妈妈,我要做个好孩子,刚才是我不对。”这时,妈妈才亲切地抱起小杰克并吻了他一下,告诉小杰克刚才发生的事情错在哪里,然后母子俩一同收拾好地上的玩具。
在国外,许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当中,并不是随意打骂或者盲目迁就,而是留给孩子反思自己错误行为的机会,让他想想自己的行为是对还是错,这不失为明智之举。给孩子一个反思的机会,让他自主独立的改正自己。
从心理学来讲,反思能够缓解由矛盾引起的紧张气氛,父母和孩子双方能够静下心来,心平气和的思考自己的行为的对与错。这就无形地削弱了双方在心理上的抗衡,进而理智地看待自己的行为,最终使教育起到预期的良好效果。
实际上对于父母来说,在孩子犯错误时,让孩子自己有反思的机会,这并不等于放弃教育,不等于对孩子放纵、不管不顾。作为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个性品质、事情发生的背景等实际情况灵活掌握,而且注意观察孩子在事情发生后的一系列复杂的心理变化以及动作表现,看看他们大体上是一种什么态度,是后悔自己做过的事,还是顽固的坚持错误,根据孩子不同的神态表现开药,找准一个恰当的契机,对孩子进行帮助与教育。如果孩子确实有真诚的认错态度与改正的表现时,那么父母要及时地接受孩子的请求。然后值得注意的是孩子的反思时间千万不能过长,因为孩子都比较容易忘事儿,不能等到铁凉了再打,要趁热。否则,孩子常常会忘记先前所发生的事,从而极易造成无所谓的态度,这样一来,反而会养成一种任性和执拗的坏习惯。反思的时机很重要,别忘了火候儿。
男生毕竟还小,在他们心里,对与错的界限有时并不能分得很清楚。比如说,他不知道你的衣服是品牌设计,不知道它的昂贵,也许他纯粹因为看着色彩鲜亮,便将小狗放在上面。用名贵的衣服作小狗的被子,结果小狗将衣服咬坏,孩子并没有什么反应,觉得没有什么。而你发现自己的名贵衣服遭到破坏当然心疼,于是大骂起来。但是,孩子并没有这种意识,因为他不了解。这时,你都应该耐心地给孩子反思的时间,给他机会。而不要一味的骂孩子,当他反思之后,关心地问他“宝贝,你觉得这样对吗?”让男生自己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这比起你用暴力或是不停的说教实在是有用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