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改革是一项举世瞩目的伟大事业,它使国家走向强盛,使人民走向富裕。目前,我国已基本解决了12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居民物质生活质量逐渐接近中等收入国家水平,消费水平年平均增长6.7%,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已由1978年的134元增加到1989年的630元。改革开放使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一部分地区和农民率先走向富裕后,这洋一个问题产生了:富裕起来的地区和农民怎么办?有些人手中拿着钱不知该怎么花,或灯红酒绿,纵欲挥霍;或显阔斗寓,一掷千金;不少地方“跳舞声、麻将声、桌球声淹没了读书声”:不少人腰缠万贯却思想空虚、言行粗俗。还有一些富裕起来的农村,封建思想的沉渣泛起,封建迷信活动屡禁不止。如何改变这种不正常的现象,富起来的地区和农民该怎么办?许多实践经验提供了以下思考:
第一,富裕起来的农村要注意调整农业增产方式和农民收入增长方式,探索建设现代化新农村的路子。改革开放以来,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但生产经营规模相对较小,经济效益并不足很高。农民收入增长主要依赖于农产品收购价格的提高,这与国际市场形成明显反差,对我国经济发展不利。因此,富裕起来的农村应扩大农业生产经营规模以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农业资源的浪费,大力发展面向国内、国际市场的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同时还可以发展第三产业,加快农村城市化的进程。
第二,富裕起来的地区和农民要注意抓好精神文明建设,经济的发展最终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一起抓是历史给予我们的启示。要实现农村现代化,就应当用科学文化技术知识武装农民,用健康向上的文艺作品陶冶农民的情操,用文明、健康的文娱体育活动代替愚昧、庸俗、低级的活动,用社会主义思想战胜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资本主义思想。富裕起来的地区尤其要注意发展教育,不仅要加大基础教育的投资,而且要注意抓好业余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如闽南山区的龙靖县某村农户,富裕以后争聘家教学习实用技术,自发集资建立了教育奖励基金会,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第三,富裕起来的地区和农民要不忘国家,勇于为国家挑担子。从我国的国情来看,全国不可能在同一时期同步富起来。目前我国还有几千万人的温饱问题尚未解决,许多内陆省份急待建设和开发。我们所说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就是指国家采取一定的政策让部分条件好的地区先富起来,然后再帮助内地后进地区致富,最后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东西。因此,富起来的地区和农民要主动帮助和支持贫困地区的开发。先富帮后富,不是“均贫富”,而是采取传播经验、经济协作,互助互利的办法带动群众共同富。如确定帮扶对象,汀帮扶合同,实行对口支援,密切经济交流和技术协作;鼓励到贫困地区兴办开发性企业,传授先进实用的经营管理经验,有条件的可以建立起产供销农工商一体化的扶贫开发集团。例如,全国百强县之一的招远市就组织实施了“联带扶贫”工程,即以先富起来的经济发达村为依托,联合一个或几个贫困村组建总公司,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到1994年底,共开发优质果园1400亩,新增产值6700万元,增加集体纯收入730万元,被联带的27个贫困村中已有17个脱贫致富。
总之,一部分先富起来的地区和农民一方面要不断充实自己,以求更大发展;另一方面要不负众望,开展扶贫活动,帮助那些还不富裕的人摆脱贫困,并为国民经济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范桂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