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被称为“石油时代”。石油作为首要的能源、重要的化工原料和基本的战略物资,在经济、政治和军事上都有重要的地位。
我国是一个石油大国。到1992年底,我国已发现油田383个(不包括台湾省);探明石油储量为158.9874亿吨;可采储量占世界第10位,占世界的2.41%;石油年产量居世界第5位,占世界的4.72%。
然而,我国又是一个人口大国。按1994年产量1.45亿吨计,我国人均石油产量仅为世界均值的21.3%。如果考虑到出口量,我国人均消耗石油约0.1吨,仅相当于世界均值的17.6%,相当于经济发达国家的3—7%。人均消耗石油属世界最低水平的国家之一。
我国人均石油剩余可采储量为世界相应均值的11.2%。我国剩余可采储量的人均占有量仅相当世界1994年人均消费量的5倍。
更应该引起重视的是在发展石油工业中还面临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
(1)石油可采储量年增长量小于当年采出量。1990年全国新增可采储量为当年年产量的90%,1991年、1992年分别为78%和69%。
(2)石油产量增长缓慢。石油产量的增长自“六五”以来一直落后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石油平均年增率“六五”期间为3.3%,“七五”期间为2%,与同期国民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率的比(即石油弹性系数)仅为0.4和0.3.而且,石油产量的增长速度也低于其他一次性能源的增长速度。如1976年石油在一次性能源构成中比例最高为24.7%,到1991年就降为19.2%,石油的缺口已成为制约国民经济的“瓶颈”。
(3)老油区在基本稳产背景上开始出现综合递减。随着时间的推移,为获得每吨油而投入的工作量呈指数增长,老井老区的自然递减日益加大,平均自然递减率由1961年的8.8%上升到1991年的14.20%。工作量的不足和探明新储量的难度增大使在老油区内新井、新区块投产所增加的产量不能弥补自然递减而出现综合递减,“七五”出现年平均214万吨的综合递减。1992年东部陆上老油区减产0.35%,从1991年的12871.6万吨到1992年的12421.9万吨,减少449.7万吨。
(4)石油资源勘探开发相当困难。经过几十年的勘探开发,一些整装的、中浅层的、简单类型的石油藏已先期发现和开发,目前的勘探对象主要是难度较大的地层岩性等隐蔽圈闭类型,或是开发利用过去不为重视的薄一超薄层中的石油资源,必须增加工作量的投入加密井网和采取新的技术措施才能开发,这就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是·我国石油勘探的手段和技术水平还较低,面对新的复杂油藏条件,还不够适应。这些因素使得要增加新的产量越来越困难,原油勘探开发成本大幅度提高。某些储量必须在获得高价销售的前提下才可能投入开采。
面对我国石油资源的现状,我们的对策和出路是:
(1)把开源节流的能源政策作为基本国策。挖掘资源潜力并实行资源保护,从结构节能和技术节能两方面人手建立节能(油)型经济最大限度的发挥能源,特别是石油的经济效益。
(2)大力加强石油勘探。要保障石油勘查的“先行”,为扩大勘探和开发油田筹集充足的资金,同时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装备,提高石油工业的技术水平。
(3)加强石油替代能源的研究和开发。我国天然气的资源状况比石油好,发展天然气事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石油的不足,这是一项重要的有战略性的措措。天然气不但要部分代替煤制气,而且也要代替部分石油。对致密储层石油、稠油、更岩油和煤层气也应加强勘探开发。要实现能源多样化并使石油代替物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4)抓住机遇,进入国际市场。应抓住相当长~段时间国际油价相对平稳且不高的有利时机,以多种形式更积极地进入国际市场,包括以相当规模进口原油,建立“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炼油和石油代工企业,以及在国外勘探开发甚至生产某些油品等。在90年代要完成由大量出口到规模进口的转变。
(韩冬)